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

本文已影響 2.98W人 

手中的遙控器不停的調換着無聊的電視節目,終於央視《舌尖上的中國》被我所相中。對於癡迷中國飲食文化的我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抵擋的誘惑。我把身子正了正,扶了扶眼鏡,有滋有味的看了起來。

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

我垂涎於那岐山的臊子面,臊子色澤鮮紅純正,口感酸辣突出,肉丁切得薄而勻,配菜五色分明。幾千年來,臊子面在岐山村村落落的面鍋裏翻滾着,它是一種精彩絕倫的藝術品。我的味蕾這時唱起戲來,原來它是在惦念着家鄉的味道,腦海裏瞬間浮現出家鄉人民紅撲撲的臉龐還有那溫暖的笑容。

我的家鄉在膠東,膠東面食尤爲精彩。膠東人也那麼的熱愛生活。每年農曆臘月二十六左右,老百姓便忙着蒸饃饃。蒸饃饃可是一件大事,全家老小齊上陣。用媽媽的`話說,這餑餑不止我們吃也是要祭祀祖先的,所以要蒸得分外漂亮,分外香。

兒時的我,不會蒸饃。自然就跟在大人屁股後面,“打打雜”。媽媽在土炕上忙活着。旁邊用紅色的布蓋着的是剛捏好的餑餑。我想撩開看看,被媽媽一眼神就嚇回去了:“不許動!”那樣子,就像護着孩子一般。 我自知無趣,便去老爸的廚房轉悠。老爸正在裝鍋。他小心翼翼的抱起一個個大棗餑餑輕輕地放在鍋裏。蓋上鍋蓋,老爸鄭重地拿起桃枝,刀放在上面,口中唸唸有詞。我站在一旁,雖不解,卻莫名其妙的安分下來,也莫名其妙的感到神聖。

出鍋了!在一片氤氳中,大棗餑餑若隱若現。紅彤彤的棗像顆顆寶石鑲嵌在白麪上。,這大棗餑餑就像坦胸露乳,哈哈大笑的彌勒佛,白花花,胖乎乎,甚是可愛。我用了好長時間纔想到幾個詞概括出大棗餑餑,那就是------大 ,白 ,笑 。再看看聖蟲。爸爸說,聖蟲取“剩” “升”之音,寓意來年有剩餘,日子步步高昇。我也聽在外的姐姐說,這盤在蓮花底座上的聖蟲就是媽媽對孩子的一種召喚。

我忽然想起一位作家描述中國人淳樸的生命觀:他們在埋頭種地和吃飯時,總不會忘記擡頭看一眼天。

舌尖上的膠東 ,膠東的百姓。心上的人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