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浮生六記》讀後感精選

本文已影響 3.64W人 

導語:沈復年輕時秉承父業,以遊幕經商爲生,後偕妻離家別居,妻子客死揚州。46歲時有感於“蘇東坡雲‘事如春夢了無痕’,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乃作《浮生六記》。下面請欣賞本站小編整理的《浮生六記》讀後感

《浮生六記》讀後感精選

  篇一、《浮生六記》讀後感

我習慣把愛看的書不厭其煩地從家裏運到學校,再從學校揹回家。

其實家裏也有可以閱讀的書,學校也有。

可就是喜歡這樣背來背去。好似蝸牛一般。生怕想看的時候,手邊恰好沒有這一本書。

從昨晚臨睡開始閱讀沈復的《浮生六記》。

今天值班時偷暇將《閨中記樂》讀完。

只覺得這夫妻的歡娛如此真實地有趣。

吃豆腐滷這樣的小事寫起來亦是生動非凡。

他們印刻章,“願生生世世爲夫婦”,夫爲朱文,妻爲白文。

沈復外出,兩人通信,在信箋結尾必定要蓋上這一個“願生生世世爲夫婦”的章。

三百年前的浪漫,卻是如此別緻,讓人感懷。

然而在字裏行間卻充溢了沈復的哀愁。

在妻子先亡以後,他回憶起以往甜蜜瑣碎時竟找出了許多可以印證“不得白頭”結局的徵兆。

他們做了二十三年的夫妻。雖然後期顛沛流離,然而伉儷情深,清貧而善於作樂,比起失偶的李清照,已經是何其有幸了。

古代文人,寫悼妻詩的不在少數。

譬如元縝。他的《遣悲懷》。

可他與“鶯鶯”的故事卻使我對他的深情有了很深的懷疑。

譬如陸游。他的《釵頭鳳》。

雖然他到老來還數次到沈園題詞懷念唐婉,然而他在面對母親的強權時遠沒有沈復對愛情的堅貞。

陳芸不得公爹喜愛竟被逐出家門,沈復居然追隨她離開了家庭的庇廕,以至一世顛沛流離,而他卻未曾有悔。

如此深情決心,試問,古今有哪位男子可以做到?

林語堂說,陳芸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那麼,我也不禁要說,沈復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奇男子。

這兩個最可愛的人的結合,怪不得連老天也要嫉妒,讓他們後半輩子嚐遍坎坷,而使陳芸早夭。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

愛情似乎越來越速食麪了。而愛情好似也只有那麼幾個月的保鮮或者一年兩年的保質期。

這本薄薄的小品文。

白色的精緻封面。淡雅樸素的小插圖。註解不多,讀來亦只能不求甚解。

然而,這段三百年前的凡人婚姻卻令我深深感動。

這使我的心增添了無畏和珍惜的因子,亦使我前行的步履分外輕盈起來。

  篇二、《浮生六記》讀後感

終日蹉跎酒對歌,浮生若夢幾離合。天南地北奔波久,剩水殘山已無多。

在新年第一天,往暢和園消磨一捧心事幾串眼淚,期待很久的《浮生六記》,自然不負我望。譚正巖扮的沈復,梅派青衣竇曉璇扮芸娘。實在郎才女貌呵~

先說暢和園的佈置,着實精緻,早有準備是園林廳堂,見了實景仍不免美到嘆息。大堂兩側的對聯,出將入相的側門,右邊司琴司鼓的長廊,懸頂天花板上的宮燈。座位不多,我坐第三排,沈復的鬍鬚芸孃的頭面,眼角眉梢見得清清楚楚。中間譚老闆唱到喝粥一節,瞧向這邊的一雙妙目,直教我私心忒忒啊。

本來擔心劇本改得不好,敷衍一段死後十年的故事,倒像是兩世姻緣。可今日看來卻好,不顯得太傳奇,而又有一片鍾情其中,竟不忍心糾結芸娘是喜兒還是喜兒是芸娘了。

當年看《浮生六記》,不忍釋卷。知道人間有此種煙火神仙,十三歲的鐘情,藏粥,情投意合,方知相敬如賓竟也是人世良緣。布衣小菜,幾近窮途,印象最深是沈復吃醬瓜腐乳,不得其解,自嘲爲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或許這齣戲打動人半是因爲所演得自始至終是回憶,沈復是回憶,喜兒是回憶裏的芸娘,故事自始至終是過去的,而重新開始不過圓一出夢。而《浮生六記》於我,是和沈復一樣的記憶,看戲便也是回憶的癡。兩下相合,不過如此。

十年不曾執君手,孤燈長眠不到頭,削肩長項人依舊,只是你神情消瘦爲誰愁?

沈郎,十年不曾見而今又執君手,神情多消瘦——奴本爲君愁。

天下鍾情,或如《牡丹亭》,所要的不過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了。人生若有知己如此,死死生生,自然在所不惜,只是於我固然是晚了的,於天下人,也多半晚了吧。日日歲歲,平白這麼久,而誰與記浮生呢?由來癡心一片,情重愈珍,遇不到人情之所鍾、雖醜不嫌,姑且過自己的日子,倒也罷了。

一出半是歡欣的戲,從譚正巖剛出來就開始哭,到騙粥、到賞月、到死、到活,一年的眼淚,偏在今天流完了。周圍人看我應多是奇怪,而我,不能夠在境遇裏露一點怯弱,偏合宜爲別人掉眼淚。

最喜歡的是譚老闆喝粥前那一段唱詞,他本知道粥裏有藥可還是喝了,爲着清醒總是抵不過糊塗,爲着思念時渴望哪怕有一點相關,所以十年後的沈復亦知自己何其幸運

你本是一碗粥、一盞酒、一捧愁,醉本難收。江湖出身本無求,將身醉倒且干休,逞陰謀便逞陰謀。

《浮生六記》於我便是這一碗粥,只是迷魂過後,醒來找不到我的仙山。芸娘說,一粥而始,一粥而終,他年若做傳奇,當名《食粥記》。本也想把這篇小文以此爲名,卻安敢自比沈復,安得敷衍傳奇。想天下之大,浮生爲夢,究其真假,半已蹉跎。痛哉!

  篇三、《浮生六記》讀後感

和如今在人海茫茫中遍尋不到真心愛人的男男女女相比,沈復和芸娘真是不能再幸運了。少時懵懂,你心上記掛着我,我心中惦念着你,再加上一點緣分,就結成了夫妻。

通篇看下來,沈復本是很平常的人,一點點說不上才華的書畫雅好,也不是長袖善舞遇人皆強的大丈夫性格,說起長處來,一是爲人磊落,二便是癡情了。看到卷四我已沒了興致,說來也是,卷三中芸娘剛剛香消玉殞,任誰哪有心情看沈復大段大段的浪遊旅記。其實芸娘也並非如林語堂所誇就是非她不娶的奇女子了。不過是通點書畫、通情達理又性格爽直不矯情,身上還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部分多點兒。

《浮生六記》的可貴處,便是一個對的男人遇到了一個對的女人,並且二人誠心相待。對於愛情,我們還能夠要求更多嗎?書中寫滄浪亭內二人消夏對飲,課書論古、品月評花,當真是神仙眷侶!沈復談及生活細節,一腐一瓜裏更能見得二人生活裏也是平等對話、相互影響。寫到芸愛惜字畫,修修補補中彷彿可見其蹙眉凝視、欣喜開懷之相,一顰一笑裏更是藏着刻在記憶裏的入骨柔情,於旁人閱見尚且如此,爲夫者於心中想必已憶之百遍,心如絞痛。

看卷一時我心中一半歆羨一半不以爲然,神仙眷侶之多,現實中雖不甚多,瑪麗蘇文中卻不少見,沈復、芸娘二人無非是小打小鬧,哪裏比得上天馬行空的YY人生。一直看到卷三才彷彿被重重一擊,坎坷中一句一句皆是日常,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婆媳公媳矛盾、兄弟爭利、囊中羞澀的絕望無助、颳風下雨的舉步維艱,沒有平常人一輩子遇不上的殺父之恨、家族世仇,有的全是生活中一天天相互扶持過來的坎坷際遇。看到“老親又以盟妓一端,憎惡日甚,餘則調停中立。已非生人之境矣。”和“繡經之後,芸病轉增,喚水索湯,上下厭之。”胸中悲憤、憂鬱、焦躁集聚,難以自持,彷彿我便在芸的身邊,陪她領略着一個個難以承受的白眼,彷彿我便是沈復,眼睜睜望着心愛之人受盡委屈卻無力改變現狀。好好一對眷侶,何以竟要遭受這樣的境遇!然而轉念,這便是生活的苦難,父母不會因忠貞的愛情而疼惜你,金錢也不會因瀟灑的做派而親近你,坎坷中,唯一的溫暖便是夫妻間的不離不棄相互勉勵和朋友一次次的出手相助。

想起剛剛成婚沈復便外出學習,兩個人刻了“願生生世世爲夫婦”的圖章,一人執朱文,一人執白文,通信時便印在下面。年紀如此之輕、相處如此短暫就可以認定彼此爲生生世世的愛人,沈復和芸娘,縱然命運多舛,仍是何其幸運!

不過薄薄一本幾十頁的小書,卻悄悄藏匿了一段不離不棄令人感佩的愛情。與其叫《浮生六記》作沈復的小傳,不如索性如芸娘所說,取名《吃粥記》,去定格一份早夭卻深重的生生世世之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