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42W人 

【文章導讀】 《浮生六記》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首先浮生這個名字,好。然後文字恬淡安然,好。最好是它記錄的這一段美麗故事。 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

  【篇一】《浮生六記》讀後感

學校裏有一本《浮生六記》是和《秋燈索憶》收在一起的。保存本庫暗且幽長,慣來是無人的。有時候去了,連門上的鎖都未下,還需自己扭了進去。那書簌簌的收在架上,薄又破軟,只是字體頗大,看起來還清爽。

你看《秋燈索憶》,簡直有點詫異。蔣坦一生都沒什麼作爲,到頭來不過是個秀才,屢次趕考也沒中過,靠家中積財於西湖畔度日。你只是詫異,原來他那麼愛秋芙。絮絮的一篇文章,長的彷彿沒邊沒際,慢慢的都是秋芙。秋芙這樣,秋芙那樣,秋芙爲他制薄綠書箋,秋芙月下爲他彈《平沙落雁》,秋芙慣常燈下對他的取笑,秋芙棋藝不精偏還嗜好下棋,每每不敵便縱貓擾亂棋局,被揭穿了只是嘿然做笑銀燭熒熒,已照見桃花上頰矣。古人寫文,往往於平淡處極豔極旖旎,這幾個字便覺得風情無限。

蔣坦就是這麼一句一句的,這件事情未得說完,便忍不住又說起別的,連時間都是混亂的,彷彿一個有極多珍品的人,他不知要先向你展示哪一件,於是就漫漫的攤開一手寶光粲然,殷切的不斷地問你說,是不是很好啊是不是很好啊。

他幾乎記得一切。他記得兩家原是中表親,年節時分常有往來,他記得他喜歡的女子穿着葵綠的衣裳,他穿着銀紅的袍子,別人稱讚他們是佳兒佳婦,於是這門親事適才敲定。秋芙喜歡席上的果子,偷偷地要帶回家去。他作勢要用腰帶縛住人家,不許人家家去。嚇得年幼時候秋芙大哭才作罷。他自下聘到迎娶,中間十五年,他記得每一次和秋芙的遇見,記得她穿過的衣裳,梳起得頭髮,頰上的酒窩。

我年幼時候也聽過這樣類似的故事。兩個人兩家亦是多世相交,年幼時候也常有往來,有回那小姑娘家帶着她來拜訪,卻趕上下雨,漸漸地下到了黃昏,雨頗大,幾乎都走不了了。小姑娘正望着院子裏天光發愁,那小男生就努力地在旁邊安慰她,說,別擔心,要是下雨,你就留在我家別走了。誰知道安慰人家不成,卻惹得人家大哭,一邊哭還一邊抽噎,說,我一個女孩兒家,住在你家算是怎麼回事。

後來雨停了沒有,說故事的人沒有告訴我。但是那小姑娘隔了七八年,卻真的住進了那家裏。

我小時候聽了故事半是不解半是駭笑,我既不懂那小姑娘爲什麼就因爲要住在人家家裏就大哭一場,我也不明白爲什麼這樣一件小事,隔過那麼多年,還要特地的記得清楚,以至於講起來連細節都生動。

是我不明白。

秋芙自然是美的,但蔣坦沒寫過她的容貌,僅有的幾處,說她梳着墮馬髻,穿着綃紅的衣裳,或者穿着他爲她製成的梅花衣,綠萼滿身,春來憑欄,鬢邊蝴蝶好像要隨東風去。眼前日日見着的人,他也無須寫她的相貌。他寫的都是些極爲瑣碎的小事,瑣碎的如果發生在你的身上,你可能都不會記得。

他寫她看見桃花落了,在樹下用花瓣砌了半闕詞,詞未成而風便起,吹散了一地落紅,秋芙呆呆的立在當地,只是悵然。或者月夜之下夫妻一前一後出門,秋芙極爲情趣,於路上留下瓜皮作爲線索,兩人相遇在西湖橋下,她爲他彈《漢宮秋怨》,夜深天涼,他給她披上自己的衣服。

我總覺得秋芙該穿紅衣或者綠衣,因她活潑,很有一種單衣試酒春衫薄的風清。她時常要忍不住嘲弄一下蔣坦的。比如那知名的蕉葉詞。蔣坦愁心於窗前的芭蕉,雨聲細細,好像敲得他心都要碎了。於是在蕉葉上題詞,“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蕭蕭,晚也蕭蕭。”秋芙路過,撇了撇嘴,爲他續,“是君心緒太無聊,既種芭蕉,又怨芭蕉。”

但是,仍舊像所有的故事一樣,仍舊像所有的人生一樣。人間恩愛夫妻不到頭,彩雲易散琉璃碎。總是這樣的。

蔣坦沒有寫秋芙怎樣離開他,他只寫秋芙身體不好,病重塌上,他與秋芙的妹妹輪流在旁邊守候着。秋芙有時不見他,又要把他叫來,只握着他的手,說“餘命如懸絲,自分難續,倉猝恐無以與訣,彼來,餘可撒手行耳。”她並不怕死,她只怕死前無以同他告別。

奇怪的是,他們夫妻都信佛,而且所信甚篤。但仍然纏綿於兒女之情,不能看開。蔣坦自己說,正如手中梧桐花,放下正自不易耳。連他想到來世,也只希望“花開之日,當並見彌陀,聽無生之法。即或再墮人天,亦願世世永爲夫婦。”到最後,也不忘默默地補上一句,“明日爲如來潘涅槃日,當持此誓,證明佛前。”

你看,我最害怕這樣的故事了。你明知道世途的艱險,不過宛若逆水行舟,一路風光如畫不過短暫,終究還是苦多樂少。但你仍舊看不穿的渴望,世世永爲夫婦。即使也許將來,你走在漫長的黑暗裏,前途再無光明,哪怕星光都無,僅餘懷中星點溫暖回憶,你也覺得非常非常的值得。

我同阿布同學說起來,我說秋芙固然好,但是若沒有蔣坦記下她來,她也同無數我們不知道的故事一樣,終究會湮沒在歷史和時間裏面。就像個最俗氣的例子,也許你就是玫瑰花,但是沒有遇到珍惜你的小王子,也許你遇到的人只把你當做陌上荒草與枝頭枯葉,那麼即使你再如何的見識情趣,也不過枉然。

那天我走在學校裏,南方素來無冬,玉蘭花樹有新芽開了新花,一種瑩瑩發光的白。我想起在北方這個時候,也許梧桐樹也要開花了。我小時候住過的地方,院子裏就有兩棵粗大的梧桐,春來開一種紫色的花,滿樹滿天,好像紫雲覆蓋,落下來時候也十分壯烈,簌簌一地,踩上去綿軟而又有爆裂聲。在這裏只有木棉花落能夠相較一二。

你看,就算你手捧那麼多那麼多清甜的梧桐花,有一天你終究還是要全放下。你遇見過多少,就要放下多少,你得到過多少,就要還回多少。

人人都想要那種水晶簾下看梳頭的旖旎與甜美,但是原來,水晶簾有一天也會蒙塵,簾下的那個人,有一天,也真的會再也不在了。即使來時花似錦,但是這回路的漫漫荒涼,一個人,又怎麼能捱得過去呢。

  【篇二】《浮生六記》讀後感

讀《浮生六記》【外三種】(含《影梅庵憶語》、《香畹樓憶語》、《秋燈鎖憶》)

那一年那一刻,那一個女人,那一次不經意的回眸,那一段記憶,如同春暖時分飄過庭院的第一縷花香,芬芳剎那成夢。

可是秋風終於乍起不絕,繁花零落成泥,世間之美總蘊了短暫的宿命,正若那晨風中凝在嫩葉上的一滴露珠,晶瑩純粹,卻留存極爲短暫。

這大概就是美人如花凋謝,紅顏不辭多桀,凡人凡物,染了美的特質,就似被上了符咒,你看那朝陽夕照何其璀璨光芒,匆匆地風流雲散,曇花一現罷了。

雖深恨美不長存,偏生世上還有一些惜美之人,瞻望梨花帶雨,霧餘林畔,月下塵風,便終其一生不能忘懷,百般思量之計,無他做法,只得付諸文墨,留此一脈餘香於辭章卷帙,給後人一個若即若離的背影,還自己一個若遠若近的回憶。

於是,吾儕好美之徒才得觀瞻此美此情此疼此憾,文章過了幾百年,而文墨之彩不減分毫,精研默久,撫案悵惘,涌上心頭二三情緒,不可不說,不能不說,遂寥寥秉筆,不勝惶恐。

這四篇筆記小品皆爲悼念亡故之人,(除了《浮生六記》中的三篇,但其中兩篇疑爲僞作。)作者都是傳統的中國文人,其中最負盛名的當然是冒襄,其餘三人不過是較爲普通的書生而已,尤其是沈復,若非《浮生六記》被偶爾發現於陋巷地攤,怕很少會有人知道三百年前曾經有過這樣一位愛山水,尚性靈,至情至性的男人吧。

當他們在懷念亡人之時,中國的封建社會已經走向了末世。那個時代,變革思想正醞釀在國家的體肌之下,與冒襄同時代的黃宗羲、顧炎武幾乎堪稱比較激進的思想革新家。從冒襄到最晚的《秋燈瑣憶》的作者蔣坦,中國社會幾經變遷。冒襄的年代,漢民族再一次整體匍匐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下,最後的也是最專制的君權建立在血腥的鎮壓屠殺上,封建社會迸發出死亡前的迴光返照。而蔣坦的年代,大亂迭起,西方列強早已經撞開了中國的大門,當此時,太平天國運動席捲了半個中國,中華帝國風雨飄搖,外憂內患。

便是在這個時候,他和她相逢,他爲家國命運奔波勞碌,她必然地也捲入其中,在垂死的社會體制內辛苦遭逢,或者,就算他逃入山水中,他最終還是發現自己逃不出這個社會的禁錮,他逃不出,她最終也逃不出。

何況,在古代中國,女人何來什麼社會權力,個人選擇,在她們爲數很少的自由裏,選擇愛情很多時候便是一種極高的精神價值,甚至成了她們的全部生命。

我看這四個女人的愛情命運,當中自有相似與分別,芸娘有沈復的不離不棄,紫姬有陳裴之的傾心以待,秋芙有蔣坦的知己酬唱,唯獨董小宛半生浮萍,她雖千里追隨冒襄,遇盜賊、忍斷炊、遭離棄、經戰亂,苦楚萬端,卻還是換不來心怡男人的款款深情。偶爾一次溫言柔情,仍抵不過她萬分之一的付出。

現在的人看見冒襄的絕情,或者會以爲董小宛遇人不淑,與其被他厭棄,不如早別了此人,另做打算。可惜他們拿今天的觀點去評價古人,太過現代化了,需知道,沒有愛情的古代女人,拿什麼撐起生命的晴天,所以就算傷痕累累,還是義無反顧地撲上去,撲上去,求得的或許不單是那個男人,那份深情,而是生命的認可,精神的首肯。

她但凡獲得了愛,才獲得了做人的價值,陳芸若沒有沈復至死不渝的忠貞,在她屢遭家族驅逐之時,哪裏還有力量綿延年月,又去什麼地方“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爲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做遠遊計也。”

是啊,她們即使逃進詩書田園裏,逃進男耕女織的神話裏,也還是要和那個,必定是和那個男人一起逃。藏在中國文人心底的是一方詩酒怡情的桃花源,藏在中國古代女人心底的桃花源又在哪裏呢,就在這些懷揣夢想的男人身上。

這是古代女人的宿命啊。

雖如此,我是不喜董的委曲求全,愛情的姿態擺得太低,反而得不到平等的對待。縱然她對冒襄一心一意,冒襄儘管也在長期的生活中對董小宛產生了一些依戀,但每當危難到來,他第一個拋棄的就是這個舍了自尊,拋了顏面,豁出性命跟隨着他的女人。

原來放低了自己到塵埃裏去愛一個人,便真是成了一粒塵土,隨他揮去四處,再也沒了足以依靠的肩膀,可以枕着安眠,一生一世平淡如水,也是一種愜意的幸福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