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沈復《浮生六記》有感

本文已影響 3.16W人 

《浮生六記》這本書因爲是言的關係,反反覆覆糾結了幾次,都未選擇沉心閱讀。

讀沈復《浮生六記》有感

一方面是字太過於晦澀難懂,易曲解作者思想;一方面是現當代有越越多的學作品多如繁星,難免吸引目光;另一方面,自身無法與作者沈復的心境相較,無法理解他與芸娘之間的情感。

是故,從網上找了譯對照閱讀,卻未想到比現代電影、電視劇更爲吸引。

《浮生六記》共六篇,前三篇《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記錄了沈復與妻子芸孃的感情生活,從小事中揭露二人情感的細膩,展示瞭如何在當世做自己。

後三篇《浪遊記快》、《中記歷》、《養生記道》,缺少了芸孃的內容,也有很多學者疑似後人僞作,故尚未深讀。

心無所住,寧靜以致遠。

中沈復與妻子陳芸1歲訂婚,18歲結婚,十餘次搬遷的顛沛,也不乏二人遊玩的恬樂,雖是六記生活閒趣,也充斥着酸楚苦澀與時代禁錮,當時二人不論身在何處,皆能保持着最純淨的心靈,從容豁達,多像佛家《金剛經》中所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衆多智慧禪師以此句爲經書之主旨,都有不同的程度的理解,可基本大意均一致,即爲人應該對世俗物質無所執着,纔有可能深刻領悟佛心。

沈復中年悽苦,40歲被貢局裁員,可芸娘多方努力打破兩地分離到揚州與落魄的沈復團圓,僅過了個月,陳芸血疾病發,四處借貸救治無果,二人陰陽兩隔。

次年,其父親去世,奔喪後一直住於湖北的廢院,靠畫藝爲生。兩年後,年僅18歲的兒子逢森去世。

三年內,三白先生埋父、喪偶、失孤,影射到現代,也是鮮少有人能夠承受如此悲慟。

隨時間流逝,其著下《浮生六記》,一方面回首自己的歷歷在目的生活,一方面以餘生思念芸娘及親人,"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爲結尾,聊以慰藉。

從中考量,若非不糾不固、心自所處,也不會有今日一書,是故,心應無所結,無所鑽、無旁騖,不停滯、不頑固、不拘泥,白駒過隙,生然一顆本心,則一生淡然欣樂。

不完美亦是多彩般完整。

縱觀六記中,二人因一碗粥結緣,平淡無奇但情真意切,毫無忸怩作態,更無學究之氣,但芸孃的超然脫俗被封建社會禁錮,三白先生晚年的悽慘,似也不是那麼完美,故靈秀沖淡,卻讀如一縷嫣然清風徐徐拂面。

可不完美就是乏陳、缺憾嗎?實不盡然。

結局的不完美掩蓋不了三白夫婦的甜蜜、陳芸的靈慧賢巧、沈復的情真滿腹、二人遊玩的幸福恬淡還有細微之處的閒適,如繁星般的種種經歷過足矣,古完美只是一種嚮往追求,以上述本心渡過多彩般起伏的人生纔是完整之命。

最近的網絡上的一句"老獨愛傻白甜",也是應了這個期望,年紀越大越是看不得那些悲虐痛,即是內心對完美的許願。

越是拒絕的,越是要學會接納,接受它、理解它、消化它,佛家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皆爲浮生一夢,帶着一顆博容的本心,成爲一個不完美、無所住的尋夢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