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七年級上《愛蓮說》課前預習題

本文已影響 1.59W人 

  【課文導引】

七年級上《愛蓮說》課前預習題

《愛蓮說》這篇文章作者以抒情的筆法對蓮進行了謳歌,賦予蓮以“花之君子”的美譽,同時寄予了作者高尚的理想與操守。

文章開篇寫道“水路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各種花自有它的“可愛”之處,先以“晉陶淵明獨愛菊”作爲正襯,以“世人甚愛牡丹”作爲反襯,然後引出對蓮的描寫。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兩句直接寫蓮花是從污泥中長出來的,其花姿卻顯得玉潔冰清,清純高雅,好像在清水中洗滌過,顯得莊重美麗而不妖媚,這表明君子雖生活在世風日下的污濁社會中,卻絕不與污穢的世俗同流合污,也不以孤傲清高自許,堅持做到淡泊名利、潔身自好、保持自己崇高的理想與追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爲端正,因而美名遠揚。“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喻君子志潔行廉,又儀態莊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文章第二段作者將菊、牡丹、蓮一一擬人,分別賦予它們隱逸者、富貴者、君子的化身,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本文像郭沫若的《石榴》一樣託物言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寓在對物的描寫之中,堪稱是這類散文的典型代表。

  【課文練習】

1.給加點字注音。

甚蕃( ) 不蔓( )不枝 褻( )玩 鮮( )有聞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可愛者甚蕃( ) ②濯清漣而不妖( )

③不蔓不枝( ) ④香遠益清( )

⑤中通外直( ) ⑥宜乎衆矣( )

3.用現代漢語解釋以下語句

①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③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4.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作者 ,是 (時代)的 家。

5.有人認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可以採用短文中“ ”這句話來駁斥這種觀點。

6.簡答題。

①本文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麼作者認爲君子應該是怎樣的人?

②本文主要寫了“蓮之愛”,爲什麼還要寫“菊之愛”、“牡丹之愛”呢?

拓展閱讀

蘭之味

蘭之味,非可逼而取也。蓋在有無近遠續斷之間,純以情韻勝。氳氳無所,故稱瑞耳。體兼彩,而不極於色,令人覽之有餘,而名之不可;即善繪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者耶?(選自明代張大復《梅花草堂集》)

[註釋] “氳氳無所,故稱瑞耳”:瀰漫飄忽,沒有固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是吉祥的芳草。“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能在近處褻玩,又不能離開它。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而名之不可( )

②莫能肖也( )

8.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文言語句。

①善繪者以意取似。

②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親。

9.蘭與蓮同爲花中的君子,二者有很多相通之處,請分別用《愛蓮說》及本文的語句填空。

香味:蓮— ;蘭—氳氳無所

品味: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蘭—

10.本文與《愛蓮說》的寫作方法有哪些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

  【參考答案】

  1.略。

  2.①多 ②洗滌 ③牽牽連連 ④更加 ⑤空 ⑥當然

  3.①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並不顯得妖豔。②只可以在遠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③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4.周敦頤 北宋 哲學

  5.出淤泥而不染

  6.①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許,通達事理,行爲方正,美名遠揚,清高不可輕侮。②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突出蓮之高潔,賦予蓮美好的品質,同時表達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偉岸的高尚情操。

  7.①說出 ②相似

  8.①善於繪畫的人,也只能憑自己的體味來描繪蘭花的形狀。②蘭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類,不可以褻玩。

  9.香遠益清 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10.兩篇文章均採用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愛蓮說》以“蓮”自比,抒發自己的情操(託物言志),而《蘭之味》把周文王、孔夫子、屈原這些聖人比作蘭花,歌頌蘭花美好的品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