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四年級課件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本文已影響 2.77W人 

篇一:新版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一、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第七冊數學P86~87的內容及練一練

二、教學目標:

1、瞭解生活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並會正確讀寫。

2、會比較兩個以下溫度的高低。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2、瞭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並會正確地讀寫。

四、課前準備:

1、組織學生採取各種方法調查、收集、記錄全國一些大城市的氣溫情況。

2、讓學生查看地圖找到調查的城市的位置,幫助瞭解溫度與位置的關係。

五、教學預案:

(一)創設情景,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一些數,例如:爲了表示物體的個數,產生了1、2、3、4,爲了表示沒有,引入了數0,這些都是自然數。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數生活中的負數。當然有關負數的很多知識留待我們以後慢慢學,今天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溫度。昨天老師佈置同學們收集全國各大城市的溫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於溫度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負數:誰能說一說你的調查方法與調查結果?

2、學生彙報收集的溫度情況。(可以從看天氣預報,看報紙,上網查詢,發現各城市的氣溫有高有低)

3、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進行了調查,並記錄了一些城市的溫度。那麼零下12℃還可以寫成12℃。誰還有類似的發現?

4、學生自由發言,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

5、誰能說一說12℃代表什麼意思?

6、指名回答,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還低12度。12℃是一個負數,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生活中的負數,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

(三)學習溫度的讀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學生記錄的溫度進行簡單交流,並抽出2組數據與零度進行比較,從中瞭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還要低2℃的一些知識。

2、教師準備一份天氣預報圖,引導學生觀察溫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組討論怎樣讀溫度,並讀一讀,寫一寫。

(四)試一試:

指導學生完成第84頁的試一試。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請會看溫度計的同學介紹怎樣從溫度計上看溫度,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線,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零度以下的溫度可以用負數來表示。組織大家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再寫出來,增加一些直觀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明確:本題的每個圖中℃這一豎列的數表示的是攝氏氣溫,接着讓學生獨立完成本題,組織學生進行覈對。

(五)練一練:

1、第1題,比較溫度的高低時,引導學生先從零上溫度開始,逐步過渡到零下溫度的比較 。如:2℃和5℃的比較,1℃ 和0℃的比較,0℃和零下2℃的比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較等。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判斷,並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2、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本題答案如下:(1)上海與天津,上海的溫度高。即:5℃2℃

(2)天津與青島,青島的溫度高。即:0℃2℃

(3)長春與天津,長春的溫度低。即:8℃2℃

(4)5℃2℃8℃

全班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每小題是怎麼比較的。

(六)小調查:

首先鼓勵學生選擇某種調查方法獲取數據,然後,組織大家討論從數據中獲得了哪些信息,並在地圖找出這些信息的對應地理位置,能從地理位置上認識各地氣溫的特點。

(七)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感想?

篇二:新版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更大的數、線與角、乘法、運算律、方向與位置、除法、生活中的負數和可能性等教學內容。

1.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第二單元“線與角”。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3.第三單元“乘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乘兩位數,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4.第四單元“運算律”。本單元主要學習三步以內的四則混合運算,讓學生弄清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熟練地進行計算。瞭解並掌握加法和乘法的各個運算律,讓學生歷經探索的過程並發現和掌握這些運算律,知道運算律在數學中的作用,並能運用這些運算律對一些計算進行簡便計算。

5.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某一點的位置,根據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在第一學段中,學生已經認識了8個方向和簡單的路線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爲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本單元的學習則又是第一學段學習的發展,它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周圍的環境,都有較大的作用。

6.第六單元“除法”。本單元的學習是小學階段整數運算的最後一個章節內容。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數量關係,探索商的運算規律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7.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

8.第八單元“可能性”。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1)不確定性;

(2)摸球遊戲。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爲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小學第一學段的學習方法。大部分學生學習常規好,喜歡學習數學,對所學知識掌握較好,並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學生的心理特徵及思維發展也就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學目標:

1.學生將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並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並會正確讀、寫;能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掌握萬、億爲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認識近似數,能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能對大數進行估計。

2.學生將能識別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表示直線、線段與射線;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垂線,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會用量角器量(畫)指定度數的角。

3.學生將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掌握計算器的運用方法,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4.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發現並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加法和乘法中的運算規律,瞭解這些規律的作用並能熟練運用。

5.學生將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數對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6.學生將理解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進行正確地計算;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係,並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經歷探索商的變化規律的過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體會中括號運用在計算中的必要性,並能正確計算帶有中括號的三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7.學生能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8.學生將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及生活經驗,知道事物的不確定性,通過摸球的遊戲進一步瞭解和體會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加強估算能力的培養,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算法的多樣化。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六、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7課時;

第二單元“線與角”:9課時;

第三單元“乘法”:9課時;

第四單元“運算律”:6課時

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3課時

第六單元“除法”:13課時

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3課時

第八單元“可能性”:3課時

總複習:4課時

七、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

教學內容:數一數

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十萬。

笑笑和淘氣數小正方體的情境,學生讀圖,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1.指導學生看圖,數一數下面共有多少個小方塊,並在計數器上撥一撥。

2.一個大方塊有一千個小方塊,十個大方塊有一萬個小方塊.

3.在此基礎上,引出一百個大方塊有多少個小方塊的概念。然後按照一萬、二萬、三萬、??的順序,讓學生數一數。

4.在數的過程中,用計數器上的珠子“撥一撥”,以增強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5.當學生數到九萬時,教師可以提出:“再加上一萬是多少?”的問題,以供學生思考。

6.在學生充分的討論中,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

7.說一說:你知道十萬有多大嗎?

難點: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及億以內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

1、師:請同學們默讀下面一段話。(出示主題圖)

如果把全國每年生產的一次性筷子頭尾相連,相當於繞地球赤道330圈,製造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樹,使森林面積減少2000000平方米。據統計,我國13億人口中在校中小學生約2.2億,按每人每學期課本平均重1500克計算,如果課本能循環使用5年,可節約5280000噸文化紙。生產這些紙要耗費3000000畝木材、528000000噸純淨水、6335000萬噸煤、1584000萬噸化工原料。

師提問:這是老師蒐集整理的資料,看完之後同學們有什麼感受?有什麼發現都可以說一說。

2、發現問題。

(1)小調查。會讀的同學請舉手,有困難的同學也請舉手。(老師統計、分類)

(2)小彙報。請有困難的學生代表上臺說一說,(學生可能會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較大的數說,這個數我不會讀。)

(3)小交流。請會讀的同學來讀一讀,讀完後,教師提出問題:25000000和2000000是怎麼來的,它們各表示什麼意思呢?(學生對這兩個問題是比較陌生的,比較困惑的,此時,讓孩子們獨立地去閱讀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來認識這些比較大的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閱讀的情境中,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誘發學生獨立閱讀文本(自學或預習)的動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並通過小資料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