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四年級課件

北師大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本文已影響 1.02W人 

數學[1](mathematics或maths),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北師大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歡迎閱讀。

北師大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單元教學目標:

1. 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並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 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

並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 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爲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 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單元教學建議: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並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在數數的過程中,感受大數的意義

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一般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爲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第一次數數,通過數人民幣的過程,認識“十萬”。人民幣是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疊人民幣是一萬元,那麼九疊人民幣是幾萬元呢?當再增加一萬元後,又是幾萬呢?對於這些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交流,從中逐步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不可能直接請學生數這麼多的人民幣,因此,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製作一些卡片來替代,如1張卡片代表一萬元,那麼9張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數數,通過賣轎車的活動,認識“百萬”、“千萬”、“億”。教材中安排的“1輛轎車賣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給學生數的機會,通過逐步數的過程,認識“百萬”這一計數單位。如果學生的基礎比較好,就不需要逐一數數,也可以跳躍式的數。如1輛轎車賣100000元,那麼2輛、3輛是多少元呢?6輛、7輛是多少元呢?10輛是多少元呢?由於學生有了前面兩次數數的經驗,認識“千萬”、“億”這兩個計數單位就可以精簡一些,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數數,練習過程中的數數。練習中安排的多道題目都是需要學生數一數,力圖通過數一數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體會到十進制計數的特點。

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及時地進行概括是本單元學生的重點環節。如學生在第一次數的時候,把數直觀的人民幣與計數器上對數據的認識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抽象能力的舉措。通過計數器上珠子的撥一撥,促使學生能將直觀的數數與抽象地數數統一起來。同樣,後面兩次的數數,也應與計數器上撥數結合起來。

2. 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掌握大數的讀寫

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經常可以接觸到比較大的數。對此,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後,可以組織學生到各種媒體上收集一些數據,並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提高學生感受的程度。接着,可以把學生收集的一組數據進行討論,從而引出大數的讀寫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數據,僅表示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這些數據開展活動,也可以直接討論學生收集的數據,然後引出讀法與寫法。本冊教材將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因爲這兩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在教學中,可以先突出讀法,在學生掌握讀法的基礎上,然後再討論寫法。

加強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能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的一些數據的意義是本單元着重滲透的思想。不論是數據的收集過程,還是解釋數據的意義,都是爲了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背景下進行學習,這一點在教學時需要格外地重視。如第6頁上的“說一說”內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學生對這些數據的讀寫過程,既能鞏固他們讀寫的方法,更能體會到數據是與生活緊密聯繫的。

3. 結合實際背景,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較大的數據,由於書寫的不方便,需要將一些較大的數據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這樣既方便書寫,又便於讀數。教材中安排的“國土面積”中的一些數據都是比較大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改寫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改寫的必要性。因此,數據改寫的活動應儘可能創造條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進行,從而使學生體會改寫所帶來的方便。

數據的改寫是對數據表示形式的變化,它的大小並沒有發生變化。對此,在改寫過程中應向學生說明改寫後爲什麼要寫計數單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萬,等號左邊的數是以“個”爲單位,一般以“個”爲單位就不寫計數單位了。而等號的右邊是以“萬”爲單位,如果這個計數單位不寫,那麼就會變成以“個”爲單位,這樣兩者之間就會相差很大。這些道理,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景加以說明,以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減少錯誤。

4. 在觀察比較中,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範圍。對於近似數學生在日常活動中也已接觸到,不過沒有出現這樣的概念。而本單元的學習是相對系統一些,同時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主要是以四捨五入法爲主)。

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積”活動,是一些有關植樹的題材,這些題材的數據中有些是精確的,有些是近似的。出示這組數據後,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並討論爲什麼會形成這些近似數,從而讓學生明白近似數產生的過程,以加深對近似數概念的理解。接着,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的近似數。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幫助學生進行辨別,區分精確數與近似數的差異。

求近似數方法教材採用觀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組不同的近似數放在一起,根據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數。教學時,可以採用對比的方法,將這一組數據整齊排列,然後請學生進行觀察,接着再進行討論。如精確到千公頃:約是224319千公頃,那麼千位上的“9”是怎麼出來的?通過一組數據的比較,相信學生能發現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在具體的運用中,將根據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確值。教材第11頁第2題安排的練習,就是一道根據實際情景需要選擇不同的近似數。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選擇,然後再進行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一般說,是以對應的方法來確定。如第⑴題中,全國造林是以“萬公頃”爲單位,那麼比較內蒙古自治區的造林也應用“萬公頃”爲單位。第⑵題2000年內蒙古自治區造林是以“千公頃”爲單位,那麼比較2001年的造林數也應以“千公頃”爲單位。

第1課時數一數

首編教案:桑濤濤

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並能體驗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並能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

養成教育訓練點:

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並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

1.感受大數的必要性,體驗達數的實際意義。

2.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

計數器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十萬。(讓學生回憶以前在三年級時學習的以萬爲單位的數時,都研究了哪些有關這些數的知識。形成一些學習上的共識,從而聯想到以後學習大數也得從認識它到讀寫比較等,形成學習知識的遷移能力。)

小青媽媽在銀行上班的情境,學生讀圖,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1.出示1張100元的人民幣的圖片,以下均可採用圖片代替,讓學生說說它的面值。

2.說一說10張、100張人民幣是多少元?

3.在此基礎上,引出一疊人民幣(100張百元的人民幣)的概念。然後按照一萬、二萬、三萬、……的順序,讓學生數一數9疊人民幣是多少元?

4.在數的過程中,用計數器上的珠子“撥一撥”,以增強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5.當學生數到九萬時,教師可以提出:“再加上一萬是多少?”的問題,以供學生思考。

6.在學生充分的討論中,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

設計思路:“十萬”是一個比較大的計數單位,在學生的生活範圍內一般較少接觸,沒有直觀的感性認識基礎,本活動創設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結合課本閱讀材料和學生一起來認識十萬名學生、十萬張紙的厚度、走十萬步、十萬天。沒一個事例讓學生融入其中充分感受“十萬”到底有多大。)

二、認識百萬、千萬、億……等計數單位。

推理活動中認識“百萬、千萬”:第3頁一輛轎車賣十萬元,那麼2輛、3輛賣多少元?……10輛賣多少元?同樣,10個十萬是多少萬?10個百萬是多少元?

1.在學生認識“億”的計數單位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地想象。當說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單位,在學生各種命名中,教師然後才引出“億”的計數單位。

2.在計數器上進行操作,並把每一次認識的新的計數單位都與計數器對應起來。這樣,既可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又能較直觀地認識計數單位的大小。

三、練習活動

1.說一說,撥一撥。

讓學生認識相鄰計數單位之間關係,通過學生的撥珠活動,既可以鞏固對較大數的認識,又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十進制計數方法“滿十進一”的計數原則。所以,這一活動應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在多次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納“滿十進一”的方法。

2.第2、3、4題是直接對抽象的數進行數數,在數的時候首先需要學生審題,明白數數的要求;其次學生在數到“滿十進一”時,教師作一些追問,以明確什麼時候進位,什麼時候是按順序數。

3.第5題讓學生自己填寫,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5題是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有直觀的圖像結構作支撐。所以,在開展本題的活動時,可以運用計數器的直觀性特點,從計數器上前後兩檔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義,來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

四、實踐作業

1.閱讀你知道嗎?小組交流想法。(基本做到讓學生不看課本經行口述,從而熟練感知“十萬”的大小。)

2.每人收集5個生活中的大數,小組交流後全班交流。

3.在計數器上撥數、讀數。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大數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計數單位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在學習了“萬”以內的數的基礎上,學習一些更大的數。其實這些知識都有其共同的學習形式,比如首先肯定是認識,感知這些數在生活中到底有多大,其次要會認讀和寫。那麼針對學生有學習這些知識的基礎的特點,課堂上爲學生提供了多種多樣的與大數目有關的現實情境,這些現實情境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受大數目的機會,學生可以從中能具體感受一萬和幾萬有多少。進而形成對大數目的感知和表象,體驗到大數目的特徵,當提到大數目時,在學生的頭腦中就不只是一些無意義的數字。不足的地方是計數器上面有所缺憾!

第2課時人口普查

首編教案:桑濤濤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並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

2.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3.會正確讀、寫多位數。

養成教育訓練點:

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並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養成信細心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2.會正確讀、寫多位數。

教具準備:

計數器若干、學生課前收集的大數

教學過程:

(鑑於第一個班學習效果不太理想的情況,第二個班上課時更改爲:課前讓學生先來讀寫一些四、五位數,一方面回憶以前的讀數寫數方法,另一方面知識過渡的時候便於銜接。)

一、讀、寫更大的數。

1.學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數。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以供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人口普查後的數學信息,培養他們的收集和發現數學信息的能力。)

(1)你能讀出這些數嗎?

(2)你能寫出香港和澳門的人口數嗎?

2.讓學生對收集的數據根據大小進行分類,然後與學生共同討論“億以內的數”的讀法,並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能自己歸納讀數的方法;接着與學生討論“億以上的數”的讀法。學生在進行讀數時,必須與數位順序表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性。同樣,在寫數方面,也可以分兩步進行,先寫“億以內的數”,再寫“億以上的數”。

3.如果學生收集的數據中沒有特殊的多位數,如“級的中間零”、“級的末尾零”等,教師可以作一些補充,也可以組織學生先討論這些特殊數據的讀寫方法,然後再加以指導。

4.總結討論。(對學生的總結經行推敲分析,形成方法,達到全體共享的目的。)

(1)與同學交流你是怎樣讀數和寫數的。

(2)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二、完成試一試,體會大數的實際意義。

第6頁“試一試”第1題,教師在組織學生“說一說”時,可以先讓學生收集一些當地的有關人口數據,在此基礎上,引出一些比較大的數據,以便於學生能體驗到大數據的實際意義。同樣,也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數據,如當地的工農業生產的產值、城區面積等,通過一些具體的、可以感受的數據,瞭解較大數據的意義。

第2題,在學生寫數時,安排一些學生身邊可以感受的具體參照物進行比較,對學生理解較大數的意義是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寫數時,除了讓學生掌握寫數的方法,能正確寫出各種較大的數以外,更爲重要的是讓學生能感受到較大數的意義。因此,組織一組組可以對比的數據,說說它們的實際意義是寫數的基礎。

三、實踐練習。

學生完成練一練的題目,先獨立完成,交流方法。

第7頁“練一練”第3題,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學生在學習“萬以內的數”時已經有了基礎,所以在練習本題時,可以先安排比較一些“萬以內的數”的大小,讓學生自己總結比較數的方法。然後,出示一些數據比較大的數,讓學生自己進行比較,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也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數據進行比較,如地區的住宅面積的比較、地區的財政收入比較。經過學生自己的比較與交流,讓他們自己概括出較大數的比較方法。

第4題,本題的練習首先安排學生進行讀數練習,接着讓學生觀察所讀的數與哪一個數是對應的,然後用線連接起來。練習本題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從較複雜的背景中會善於觀察,懂得會用排除的方法尋找對應的數。如果班級學生的基礎較好,數據安排的干擾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學生認真地觀察,並讓他們說一說尋找對應數的方法。

第7頁“實踐活動”可以安排在新授學習前進行,也可以安排在學習了多位數的讀寫後進行,這需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

板書設計:

大數的讀、寫

億級萬級個級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計數單位

1265830000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多數能掌握。但有少數學生對於大數的讀寫沒掌握到位,主要問題是:

1、數大了,由於學生先前沒能體會到分級的好處,或者是每級裏面有些什麼數位沒搞清楚。於是出現看錯計數單位的情況。

2、對於萬級和億級末尾的“0”學生不知道怎麼讀,看到是數中間的0,所以就讀了0.沒有真正理解“每一級都按照各級的讀法來讀”的含義。

第3課:國土面積

首案編寫桑濤濤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 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 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具準備:

學生學具和計數器。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學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數。

教學時可以從媒體中收集一組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討論同樣的數據爲什麼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讓學生體驗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體會數據單位的改寫是爲了數據記錄的方便。

2. 出示一幅中國地圖,並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可能學生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學生能改寫得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

(3)將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據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數據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活動二:實踐練習。

第9頁“練一練”中第1題,數據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而不要將數據單位的改寫成爲單純的爲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後出示具體的各地區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着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後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據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教學反思:大數的改寫通過中國地圖,讓學生從圖中找大數,體會了學習大數的意義,同時體會到寫整萬、整億這些大數的時侯麻煩,體會改寫的必要性。數的大小比較,由原來的“橫向”比,改爲“縱向”,位數一目瞭然,同時相同數位上的數也一看便知,降低了難度。

[北師大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