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推薦】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29W人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傷不已,後來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看到太陽落山、鳥兒飛行等自然現象,明白了爲什麼要珍惜時間;並在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課文給我們以深深的啓示: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我在設計該課的教學流程時,採取用中心句“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引領全文的學習。第二課時,首先從“我”對爸爸的話的理解入手,讓學生知道“我”是從身邊的事物去感受“時間過得飛快”,開始理解“永遠不會回來了”。在這個環節,教師配樂朗誦《匆匆》片斷,讓學生捕捉時間的影子,引導從細處感受時間,驚醒時間在身上走過的感覺,並通過說話環節來反饋,從而讓“時間寶貴易逝”在孩子們心中紮根,然後,通過學習“我”和時間賽跑的事,讓學生強化了要與時間的無情流逝做對抗的`心理要求,並在生活實踐中形成要“珍惜時間”和時間賽跑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整個教學設計注重在研讀文本的基礎上感悟,引導學生用心靈與時間進行對話,拉近孩子們與時間的距離,將“時間”這一哲學範疇深入淺出地詮釋出它的生活意義並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

經過課堂的實踐檢驗,以下幾點仍需努力:

1、由於我對該課的定位(感悟)問題,聽者感覺有“工具性”不足之嫌。是否能夠兼顧值得反思。

2、學生默讀了,心裏有了,但總覺得有點“茶壺裏煮餃子倒不出來”的感覺,是否因爲有聲朗讀少了,值得思量。

3、學生有聲朗讀時,情感還差點火候,悟與讀的轉化在平時要加強。

讓孩子們在課堂上獲得實實在在的成長,這是我的追求。這節課上,孩子們有收穫,但我希望自己在教學之路不斷求索,希望有我的陪伴孩子們成長的步履會更堅實。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我叫足球》這篇課文講述了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可能是自己不喜歡運動的緣故吧!第一次讀這篇課文,一點感覺都沒有,自己都找不到這篇課文的切入點,不知道哪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上這篇課文真的是一點兒信心都沒有。我覺得帶着這樣的`心去上課,肯定是走於形式。後來我想,我對足球沒感覺,不等於孩子沒有啊!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來教我呢?於是,我佈置學生自學課文,扮演足球來進行自我介紹。學生倒是很積極,他們回家後都觀看了足球賽,還主動找體育老師瞭解足球比賽的規則,讓體育老師教他們踢足球。還有些學生來問我足球的年紀到底有多大了,爲什麼只有在皇帝過生日的時候才踢足球……我也幫忙查資料,熱心地回答着他們的問題。課前孩子們主動地瞭解了他們想知道的感興趣的一些知識,課上,我沒有教,而是互相交流。我沒想到,這篇課文是這樣輕鬆愉快地學完的。走出教室,我真想說:“放手真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慶幸,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顆顆充滿活力的教學弄潮兒,一個個充滿生命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民主衣袂飄飄,楚楚動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款款地向我們起來。我們激動得想,新課程真好。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的總結反思。

實踐證明,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它是一種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審視、回顧,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強化正確認識,發現問題,及時調控,總結規律,進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教師學會教學反思、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教學。其實施的基本路徑以發現問題爲基點,以提出解說爲起點,以制訂計劃爲中介,最終以形成反思性日記或論文爲目的。並以此爲新的起點,指導和完善新一輪的教學,以此豐潤師生生命成長的歷程。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新課改已有三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點反思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一次調查中,有位家長這樣說 :“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問銀河》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們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NextPage]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車的世界》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小小交通警》、《灑水車》、《讓車》等十餘首兒歌,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車、交通規則方面的知識,而且無形中又認識了許多生字。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水鄉歌》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北方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呢?通過錄像展示美麗的水鄉,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雨鈴鐺》是一首非常美麗的兒童詩。“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我帶着孩子們一遍遍地讀着,細細地品味,孩子們簡直喜歡極了!於是,我引導孩子們:“你覺得春雨還在招呼誰?我們也試着寫寫美妙的詩句,好嗎?”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寫下了:

3、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反思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教學語言

(一)、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範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髒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醜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裏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裏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裏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爲人、學習、做事。

[NextPage]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筻輪馗矗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1、大家對這些內容這麼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3、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1、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 ××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再補充。

1、“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說,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3、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鐘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1、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讀書時是用心思考的。

2、有一個問題,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1、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乾淨,書寫也端正。我爲你們高興。

2、 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裏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3、“有納才能吐”,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4、××同學從生活中找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爲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以詩歌的形式描寫了夜航船在江面上行駛的情景。全詩採用比擬的手法描繪了美麗的江上夜景,講述了航標燈對保證航船夜間行駛安全的重要作用。每小節二、四行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

全詩共分三節。第一節主要是對江上夜景的靜態勾畫,通過整體視聽感受江面景物的靜謐之美。第二節特寫江面上的航標燈亮了,燈光閃爍,波光盪漾的情景。第三節是對夜航船開來時,在航標燈的'指引下,安全行駛的場面描寫。作者用擬人手法賦予了景物生動的動作、語言和表情,讀來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將"玩" 引入課堂,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 轉變爲"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爲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爲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 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裏倡導的"玩" 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爲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理念

新課程要求在美術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並在動手實踐中能力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朝着目標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五角星》活動一(尋找不同質感的物體,如麻繩,紡織品,硬幣,樹葉等,用蠟筆或鉛筆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圖,分小組將各自表現的材質效果進行剪貼拼組)意在讓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下積極主動參與,並通過操作,經歷和體驗拓印的過程,掌握拓印的方法,體會拓印帶來的樂趣和美感,培養學生髮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五角星》這一課活動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的設置是爲了使學生在活動中來認識、發現和體驗實物紋理所具有立體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運用蠟筆等工具皴塗後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形象,這種簡單的方法是學生易掌握的。在本課的圖例中展示的自然紋理和實物紋理,是爲了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更多紋理清晰的實物,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多種顏色、形式拓印,在作業中體現操作能力、創造力,使實物的紋理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呈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

學生活躍了起來,相互說着魔術的神奇。

師:那老師來給大家變個魔術,好嗎?

學生安靜下來,注意力集中了。

師:看,我手中有張紙,兩面都是空白的,(師出示一片樹葉)現在老師要把這片樹葉變到紙上去,告訴我,你們想要什麼顏色的?

生1:紅色的。

生2:樹葉變黃了,我想讓它還是綠色。

生3:我想讓樹葉上有各種顏色。

師:哪兒有彩色的樹葉,當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我們一定行。

教師拿出大部分同學選擇的綠色,並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樹葉放在紙下,用蠟筆拓印。

師:瞧,一片新的綠葉變出來了。

師:大家想知道怎樣變嗎?

生:想。

教師將紙挪開,呈現紙下的樹葉。

生:原來老師是印的,我也會了。

師:大家可以試一試。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學生動手拓印。(教室伴隨音樂)

結果:有的同學拓印成功,紋理清晰,有的卻沒有出現紋理。

師:讓我們來找找原因吧。

2.請拓印好的學生演示拓印過程。

生:把樹葉反面向上放好,蓋上紙,用手按好後,再用蠟筆平塗。

大家一起誇誇拓印成功的同學,並找自己失敗的原因。

生1:我的樹葉是正面朝上了。

生2:我一塗,樹葉、紙動了。

……

3.質疑,體驗紋理。

師:樹葉爲什麼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紋理呢?大家摸一摸樹葉的兩面,有什麼感覺?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師:大家真聰明,樹葉反面有許多紋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們在拓印時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紋理,而正面沒有凹凸不平的紋理,就拓印不出花紋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有美麗的紋理,都可以拓印出來。

電腦課件展示,讓學生拓展思維。

師:大家覺得美嗎?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老師這裏還有一些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來拓印?

教師將物品(麻布,紡織品,硬幣,各種樹葉)按小組分發,讓學生摸,體驗紋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

師:下面大家可以選擇你想拓印的物品,開始拓印吧。

4.鼓勵創造,體現個性。

師:在剛上課時,有同學想要彩色樹葉,現在動手試試,看看誰能作業變得更漂亮.

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時表揚,感染全體學生不斷創新.

結果:有的學生將樹葉拓印成一朵盛開的花,有的印出彩色的樹葉,有的將硬幣印成五環……

師:大家除了用蠟筆拓印還可以用什麼拓印也能讓花紋展現出來呢?

生1:我今天沒有帶蠟筆,用鉛筆側着塗也可以印出花紋.

生2:老師,我還有更好的辦法,把東西直接蓋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紋.

教師積極肯定學生做法.

分小組將各自表現的材質效果進行剪貼拼組。

三.總結

展現拼組圖,進行評比。

師:這節課玩得高興嗎?

生:高興.

師:今天我們的方法叫拓印.(板書課題:拓印)

師:你們覺得拓印有趣嗎?

生:有趣.

師:大家下課後還可以去找更多有漂亮紋理的物品,把它變成美麗的畫.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同學們學得輕鬆,玩得愉快,並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動,有趣的作品,課堂成爲了同學們的'樂園.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幾點讓師生共同受益.

一、“趣”貫穿於教學始終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特別是對於八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自覺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們的興趣才能使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在本課活動之初,我首先問學生:“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引起學生興趣,再進一步告訴學生:“今天老師要變魔術”,有效的把學生興趣引入到教師設置的活動中,通過“變魔術”,把學生最初的“感興趣”提升爲“探索祕密的興趣”,爲後面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打下基礎。

在學生帶着興趣去發現了祕密——拓印,就能在活動中不斷體驗拓印帶來的樂趣,體會到成功拓印的喜悅,讓學生在趣的引導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斷去創造,享受學習的樂趣。

二、動手操作成爲學生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最佳路徑》是一篇敘事文章。課文主要講了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爲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而大傷腦筋,無意中從老太太打理葡萄園的方法中,受到“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啓示,從而設計出了世界最佳路徑。

一、教學過程的設計:

“迪斯尼樂園”對於孩子們的誘惑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那些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和漂亮的建築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趁孩子們興趣高漲時,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嗎?迪斯尼樂園中最著名的不僅有這些,連其中的路都很有名呢?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嗎?那麼就拿起書好好去讀吧!聽了我的話,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捧起了書。

另外感悟迪斯尼樂園的最佳路徑設計與法國南部農民賣葡萄之間的聯繫。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在對老奶奶賣葡萄方式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遊人你會買誰的葡萄?”學生紛紛說會買老奶奶的。因爲“無人看管”,我們可以走進園裏自由選擇,無拘無束地挑自己稱心如意的葡萄,同時享受親自摘葡萄的樂趣;因爲直接從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鮮;因爲“只要……就可以……”這種方法給人以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人們感到被信任、被尊重。以此讓學生體會自己摘葡萄的樂趣。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了信任他人,給人自由的道理。也爲理解下文最佳路徑的產生埋下了伏筆,讓學生在下文的學習中可厚積薄發。結尾,我設計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倫敦國際園林建築藝術研討會上的專家、評委,你能說出爲什麼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評爲世界最佳設計?”讓學生明白因爲格羅培斯的設計給了遊人以權利,是把遊人放在了第一位的,它是衆多的人自由選擇的結果,符合衆多人的心願,而順其自然是一種最佳的選擇。進一步讓學生總結出人們踩出的路徑幽雅自然、簡捷便利、個性突出,是最合理的路徑。體現了一種理念: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給人自由與選擇的機會,其本身就是一種最佳的選擇。

二、教學實際情況的反思:

1、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抓詞句,抓重點段深入體會等多種途徑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深刻的體會,學生都感受到了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之所以被評爲最佳路徑,是因爲格羅培斯尊重了遊人,把遊人放在了第一位:給人自由,任其選擇,他的這種設計打破了常規,與衆不同。

2、創設了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

課標中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所以,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尊重學生,努力挖掘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本課教學主要圍繞三個問題進行,爲什麼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爲最佳設計?格羅培斯爲什麼能產生這樣的設計理念?格羅培斯獲得成功的原因?這些問題是學生上節課留下的疑惑,教學中,我有意引到學生品讀相關段落,讓他們自己去讀,在讀中感悟,通過動手勾畫,寫下批註,全班交流等形式,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其他同學對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3、 抓住空白點,引導學生想像,把讀寫結合在一起。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優雅自然”想象小路的樣子;鼓勵學生以評委的身份評價格羅培斯的設計;抓住老人的做法體會“給人自由,任其選擇”這一特點,引導學生想象遊人在葡萄園任意採摘的快樂場景,使學生更好的感悟到這一做法的精妙所在。最後環節設計了一個仿寫句子,既引領學生更廣泛的理解了最佳路徑的深層含義,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一年級的很多識字課上起來都大同小異、相差無幾,一學期以來識字課的形式基本上已經固定下來。識字課上首先會全班齊讀一次,以檢查一下學生的預習情況,然後就是老師範讀、小老師帶讀,以糾正學生的字音,再就是分小組讀、男女等各種形式的讀,以鞏固字音,最後就是開火車去拼音讀,以做最後的檢測。但是這學期以來我發現這樣固定的形式已不再適用已經讀了一學期書的學生們,這也使我想起了校長曾經說的`話:“現在很多學生已經能獨立拼讀音節了,根本不需要老師一點點地去教”。確實是這樣,我們也是時候該做出些方法和策略的調整了,這也讓我又想起了校長所建議的《日月明》的教學。

基於以上的考慮,本次識字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去彙報認識哪個字,教師只是隨着學生的彙報把生字卡片貼出來,在這樣一個環節不僅能檢測到學生對生字的預習情況,還能給更多的同學以做小老師的機會。在這一個環節裏,學生非常積極、活躍,他們都爭先恐後地彙報着自己所認識的字,而其他學生聽得也非常認真,並能一個比一個大膽地去幫助別人糾正。

學生彙報完了,本課的生字也已經全部貼在黑板上了。爲了能突破難點(前後鼻音),我也和學生進行了師生之間的一個快速對讀,這樣的一種對讀不僅能極大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接着就是讓學生說說自己會記哪個字,對於不同的字每個學生會有不同的識記方法,我也都能給予他們機會去表達。雖然在這裏耗時多了些,但是我卻覺得是值得的,因爲畢竟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真正地尊重不同的個體。當然由於這裏用的時間比較多,也致使後面的環節沒有完成。

除了讓學生講一講自己識字的方法之外,組詞和用詞語說話也都有,因爲這也是他們需要訓練和掌握的了,只要這樣才能更牢固地識字生字,也才能學以致用。

在教學的最後我還設置了一個卡片互動環節,這裏有單個學生的學習,也有同桌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更有四人小組之間的互動,但是卻由於時間關係沒能很好地去實施和落實,真的非常可惜。

其實在設計本課時我也設想到時間不夠的問題,畢竟此篇文章較長,而且生字又較多,單單是完成字音和說字形這兩個環節就能把時間全部用掉。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學完生字後能讓學生多讀幾次書就好了,但是面對這樣的一課我卻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分配和權衡。而對此校長也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嘗試着把字音和字形合起來去完成,如學生彙報字音的時候,也同時也讓學生說出來如何識記這個字,時間是否很更緊湊、寬裕些呢?”其實我也不知道,因爲還從來沒有嘗試過,這樣一來是否又太過於分散,適合一年級這些好動的學生嗎?但不管怎樣,這總歸是一條好的、可以嘗試的建議,希望實踐可以告訴我這樣到底行不行。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鐘聲叮叮噹》是一首曲調短小精悍,旋律、優美的兒童歌曲。 6/8 拍,大調式。歌詞 “ 叮叮噹 ” 模擬了的鐘聲,彷彿使人聆聽到美妙的鐘聲在空中迴盪。全曲只有二個樂句,基本節奏型相同,在旋律上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下移三度的模進,每樂句中都有一個四度的音程跳進,在平穩中呈現出起伏,彷彿動聽的鐘聲在不斷地敲着。歌曲的合唱聲部,只運用了同音的 “1” 、 “ 5 ” 作爲襯托,豐滿了悅耳的鐘聲效果,猶如交織成一曲美妙動聽的 “ 鐘聲交響曲 ” ,在人們耳邊久久迴響。這也是一首以鐘聲爲主的二聲部歌曲,是三年級第一次接觸的演唱形式,所以難度是很大的,所以教學環節的準備都是爲這解決兩聲部難點而設計的。

第一環節,聆聽《靈隱鐘聲》創設情景。

課的開始,通過“濟公”的導課引導學生的興趣,在聆聽《靈隱鐘聲》的同時爲歌曲教學解決了低聲部大鐘的“當”音的難點。也瞭解了一種鐘聲的氛圍。

第二環節,形體動作介入,學唱歌曲。

學唱歌曲時,通過各種形象的形體動作幫助學生逐步解決音高及 6/8 拍子的節奏特點。如:隨音樂屈膝緩上、雙手模仿鐘擺隨音樂擺動、隨音樂節奏輕擺身體等

第三環節,低聲部教學。

學生在學唱中加上敲鐘的動作,對解決低聲部有很大的`幫助。用敲鐘的形式,來鞏固節奏,來提示音高。在進行二聲部教學時由簡到繁,一步一步深入。聽音樂輕擺身體 ----- 隨節奏加入撞鐘動作 ------- 輕聲加入“當”的聲音 -------- 隨音樂齊唱二聲部 ------ 二聲部合唱。這一環節,我充分地創造讓學生聽音樂的機會。這一環節共完整聆聽了 4 次音樂,所以高聲部的學習就相對簡單,學生也能比較好的演唱。

反思後的不足:

一、應該藉助多媒體教學,使學生更直觀的瞭解關於“鍾”的知識。

二、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觀察更多種類的鐘,瞭解時間的重要性。

三、課前加強二部教學聲樂練習,提前爲本課打下基礎。

本課是以鐘聲爲主的二聲部歌曲,是有一定難度的歌曲,希望這節課的學習能提高對二部合唱的興趣,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執教了這篇課文之後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創設情境在我的開場白介紹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畫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而且在整堂課中教師都很有激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二、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我爲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話又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三、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貫徹課堂教學的始終來進行閱讀理解、感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越來越豐滿,受到其人格的薰陶。

四、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

五、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我主要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觀看課件解說,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傑出與偉大。

但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爲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

2、因爲我在這堂課中處理的內容是“直接寫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那部分內容”沒有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作鋪墊,把任務放在了背景之外,那麼學生的情感當然很難調動,所以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語言多是貼標籤式的.詞語。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水到渠成。同時這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繫上下文。

4、中心問題“找出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爲什麼?”針對性不是很強,並不是任何一篇課文都適合。對這篇文章來說,既然是寫人的文章,就要從詹天佑這個人身上做文章,可以讓學生談談你認爲他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從而讓學生們在表達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同時又是抓住文章的靈魂,精髓之處,讓學生讀中悟情,品味語言和內容及情感融爲一體,也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本課教學抓住文中“野”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作者的表達方法,在讀中悟情理解內容,以達到“情文相生”的目標。

一、創設情境,初步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爲此,上課伊始通過播放張家界索溪峪的錄像,引導學生去看一看,聽一聽,理解文中的詞語初步感受索溪峪的“野”再讓學生說說在此過程中自己的感受。這樣有選擇地運用媒體,在學生品詞品句、揣摩表達方法的學習過程中,或是再現形象,或是營造情境,或是突破理解上的難點豐富學生感知和體驗,爲學生的'“情動而辭發”奠定了情感基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興趣盎然,議論紛紛,課堂氣氛活躍。

二、自讀自悟,獲得情感。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點批註。接着,讓學生對照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這些語句讀出來,可以是自由輕聲讀,可以是默讀,快速讀,讀完後選出認爲寫得好的句子反覆有滋有味地讀。喜歡哪就讀哪,覺得怎樣能讀出野性美,就怎樣讀。學生彙報讀後感受時,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體驗,聯繫蒐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談談讀後的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欣賞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上個星期,我上了一節《梅蘭芳學藝》,改了兩次教案,收穫很多。細細回味,有欣喜,也有遺憾。

《梅蘭芳學藝》一文介紹了梅蘭芳拜師學藝,最終成爲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課文先介紹了梅蘭芳拜師學藝受阻,接着重點介紹了梅蘭芳學藝的決心及自己的勤學苦練,終於成爲一代名師。

本節課思路清晰,我選用依次抓重點詞朗讀每小節,讀中體會,以讀促思,體會梅蘭芳的勤奮刻苦。本節課有兩大亮點;

一、拓展故事。

教學第一小節時,我讓學生自讀自悟,暢談讀完這一小節的想法,把學習的權力交給學生。由於學生對梅蘭芳的瞭解不是很多,所以我適時地補充了他小時候的故事:梅蘭芳小時候眼睛近視,迎風流淚,老師朱素雲多次教導仍不見效果,拂袖而去,說:“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我也沒辦法。”拓展的小故事讓學生明瞭梅蘭芳天資不足,連老師都對他沒有信心。通過學生想象梅蘭芳和自己的對話,感受他學藝決心的堅定。

二、巧抓關鍵詞。

“勤學苦練”一詞是全文的關鍵詞,我緊扣這一詞語設計教學。通過朗讀第二小節來感受他的勤學苦練,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爲一代京劇大師也就水到渠成。

在教學第二小節的過程中,我抓住“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遊動的魚兒”一句進行朗讀,緊扣重點詞“緊盯”“ 注視”“ 常常”來理解。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緊盯”“ 注視”,我先讓學生進行簡單表演,從而明白詞語意思,接着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親自當一回梅蘭芳,緊盯飛到教室裏來的一羣鴿子。雖然只有短短一分鐘,可學生仍感眼睛酸澀。緊接着,我創設情境,秋高氣爽的`早晨、驕陽似火的中午、大雪紛飛的冬天,梅蘭芳都在堅持練習,感受梅蘭芳的堅持。然後,讓學生進行角色對話,通過媽媽勸說梅蘭芳回家,可他雖覺得勞累仍不停止練習,強烈的對比中感受梅蘭芳學藝的決心如此堅定。這樣的詞語教學,老師一步一步,有的放矢,層層深入,“緊盯”“注視”這兩個詞語就牢牢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既是幫助學生識字和學好普通話的有效工具,也是學生認知銜接的橋樑和紐帶。小學的漢語拼音教學目的是:通過《漢語拼音方案》的學習,正確培養熱愛漢語拼音的情感,樹立漢語拼音的法律意識,熟練掌握並能運用漢語拼音。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漢語拼音教學,重在積累、應用,不強調理性的東西。

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小學低段語文的教學工作,已經教過好幾輪的漢語拼音,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遇到了很多難點和困惑。如漢語拼音中的拼寫規則,整體認讀音節的掌握等等問題。雖然我也查了很多的資料,也問過其他的一些老師,但有些問題仍沒有徹底解決。我總設想能否對漢語拼音做一些調整,使漢語拼音更容易爲低年級兒童所掌握,以減輕學生和老師的一些無謂的負擔。

我認爲,可以從以下方面對漢語拼音作一些調整:

 1、把ü的兩點還給小ü。

《漢語拼音方案》中指出:j、q、x和ü相拼時,爲了便於書寫,要省略ü上兩點,因爲j、q、x不能和u相拼,所以學生不容易混淆。事實果真如此麼?我從教小學低段語文多年,卻發現學生拼音作業上的錯誤,幾乎都集中在ü和j、q、x以及n、l的相拼上,不是和j、q、x相拼時多了兩點,就是和n、l相拼時少了兩點,總是和u混爲一談。多少年來,我和學生被ü上的這兩點兒折騰得狼狽不堪,吃盡苦頭。不光是一年級的學生如此,到了高年級的學生遇到ü,也是錯誤多多。我相信其他的老師和學生一定也深有同感。省略了ü上兩點兒,不但沒省勁,倒讓老師和學生費了大勁兒糾錯,不但作業要反覆做,老師在課堂上也要反覆強調,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不就是給ü寫上兩點兒麼?和n、l相拼時,我們寫上兩點也沒有覺得有多少麻煩啊!不寫能方便到哪裏去呢?寫上兩點反而不會和u相混淆,學生拼起來也很方便。所以,我認爲還是還原ü的本來面目,把ü的兩點還給小ü。至少當學生碰到ü和j、q、x相拼沒有省略兩點時也不能說他是錯誤的,因爲它本來確實是有兩點的啊!

2、關於整體認讀音節的界定。

小學漢語拼音教材中的16個整體認讀音節可分爲這樣幾種情況:

(1)zhi、chi、shi、ri:這四個音節的韻母都是舌尖後元音“-i”,發音時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這四個音節當作整體來認讀,是爲了避開學習舌尖後元音“-i”的困難。zi、ci、si:這三個音節的韻母都是舌前元音“-i”,發音時口形舌位也不好掌握。把這三個音節當作整體來認讀,是爲了避開學習舌尖前元音“-i”的困難。

(2)ye:這個音節可以看作韻母ie自成音節,也可看作由聲母y和韻母ê拼成的音節。如果按前一種理解,那麼,把它作爲整體來認讀,是爲了免教拼寫規則(《方案》規定:韻母ie自成音節,要把i改爲y);如果按後一種理解,則把它作爲整體來認讀,是爲了免教舌面前半低元音“ê”。

(3)yi、yin、ying、wu:這四個音節是按照《方案》規定的拼寫規則,由韻母i、in、ing、u前面加y或w構成的。把這四個音節當作整體來認讀,是爲了不教拼寫規則。

(4)yu、yue、yun、yuan:這四個音節是按照《方案》規定的拼寫規則,由撮口呼韻母ü、üe、ün、üan前面加y構成的。把這四個音節當作整體來認讀,也是爲了不教拼寫規則。

我在對zhi、chi、shi、ri、zi、ci、si這幾個整體認讀音節的教學過程中卻發現,學生拼讀與否,結果是一樣的,發出來的音完全一樣,爲什麼一定不讓學生拼讀呢?《漢語拼音方案》指出“知、蚩、詩、日、資、雌、思”等字的韻母是i,既然韻母是i ,拼出來和不拼出來發音相同,那就沒有必要一定要學生把它們當作整體認讀音節。還有,把zhi、chi、shi、ri zi、ci、si作爲整體認讀音節,那爲什麼j q x又可以和i拼讀而不作爲整體認讀音節呢?而因爲zhi、chi、shi、ri zi、ci、si是整體認讀音節,所以經常有學生把ji、qi、xi也當作整體認讀音節。如果zhi、chi、shi、ri zi、ci、si不算整體認讀音節的話,就可以減少7個整體認讀音節,將大大減少學生記憶整體認讀音節的數量,學生掌握其他的整體認讀音節就容易得多,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還有一個音節yan,它也是第一個字母i改爲y,但教材卻沒有把它也列爲整體認讀音節,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麻煩。《漢語拼音方案》指出,音節“yan”中的“a”相當於“ê”,但也不是真正的“ê”。“yan”中的“an”不是“安”的音,實際讀“ên”,國際音標是[εn]。這就使學生在拼讀過程中怎麼也發不好yan的讀音,因爲按“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的拼讀方法,y和an怎麼也拼不出“煙”的.讀音。於是我只好想辦法去告訴學生y和an在一起,拼讀的時候口型要發生一些變化,這裏的“an”不是真正的“an”。學生就有點摸不着頭腦了,爲什麼明明是“an”老師卻硬說它不是“an”呢?說實話,我自己都覺得說不清楚,怎麼能讓一年級的小朋友理解和掌握呢?我只能對他們說,你們看到y和an在一起時,你不要拼讀,直接讀“煙”就行了,但它可不是整體認讀啊,作業中圈一圈“整體認讀音節”時不要把它也圈進去啊。凡此種種,真讓學生和老師叫苦不迭。所以,我認爲應該把音節“yan”作爲整體認讀來教學,這樣學生掌握“yan”的讀音才更容易。也可免除老師講解此“an”不是彼“an”的尷尬和無奈。

3、關於漢語拼音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

拼音教學的一個難點就是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能較快地掌握,但也有部分學生很難掌握。我想能否讓這些學生改變原來的三音連讀的拼讀方法,改爲先把三拼音節中的介母和韻母拼在一起,再與聲母相拼,如拼讀音節gua分兩步走,第一步:u和a相拼,讀ua,再和g相拼,讀g-ua—gua。這樣就能化難爲易,讓拼讀三拼音節有困難的學生也能較快地掌握三拼音節。

在我和教過拼音的老師的交流中感到,大家也都碰到過以上類似的問題,對此,大家也都有同感。但也有人說:“這是人家權威部門規定的,能改麼?就這樣吧!又不是我們一個學校這樣,全國都按這個規定呢!”但我想,規則既然是人制定的,那麼對於那些不合理的東西,就應該予以調整。人既能制定規則,也應該能改變規則,我們國家的憲法不也是根據實際情況作過多次修改嗎?我們教學上的改革就應該是改得讓老師和學生越來越輕鬆纔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長城和運河》是一首現代詩。作者把對長城、運河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祖先的頌揚均凝聚在詩文中。

在教學此文第一節詩時,我沒有進行過多的講解,而是引導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反覆誦讀,充分感知語言文字材料,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去領悟作品所抒發的愛國情感,從而陶冶他們的情操。

在教學伊始,我先範讀,在學生大聲讀本節詩後我問:“我駕駛着飛機在藍天上看到了什麼奇異的景象?誰來讀讀有關的詩句?”當學生讀完“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時,我再問:“讀這兩行詩時,你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文中蜿蜒是什麼意思?”我讓幾個學生談後,又說:“你能不能通過讀,讓我們感受到龍之巨大?”“能配上動作就更好了。”在學生躍躍欲試的'時候,我讓他們同桌賽讀、小組讀、再齊讀。教室裏書聲朗朗,學味很濃。“讀了這幾句,你感受到了長城什麼特點?”(雄偉壯麗)“長達一萬多裏的長城起於哪又止於哪呢?”接着讓學生簡介山海關和嘉裕關。

“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蹟呢?”學生接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後,我說:“我們勤勞能幹的祖先,歷經千辛萬苦,創造出這世界奇蹟,你們對此有什麼感想?”在學生暢所欲言後我說:“那就請你帶上深深的敬佩之情來朗讀最後兩行詩吧!”之後我讓學生齊讀整節詩,要求根據詩表現出長城的雄偉壯麗和表達民族自豪感。最後分組賽讀,然後熟讀成誦。

我覺得這樣根據詩歌教學的特點,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誦讀、感悟,可以讓學生在誦讀中接受知識,加深理解。特別是朗讀時注意想象畫面,配上動作,利於激發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披情入文,促進了他們對詩中所蘊含的情感的感悟。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近日來的頭腦風暴,讓我對小學語文的思考更深了一步。

連續兩日,董非老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與診斷》的深入淺出的講解和點評;11月12日,吉春亞老師《“鳳辣子”初見林黛玉》課堂教學展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精彩報告,今日李衛東老師《陶罐與鐵罐》的教學展示和關於分年段閱讀教學的精彩報告,都是我這次培訓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還有不同層次的講課教師們,都讓我們的心裏小學語文,進一步,更進一步。

自己的課堂教學有很多需要反思:

一、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

正如老師們所說:“目標只是戴個帽”。曾細讀過文本,甚至也像專家一樣品詞習句。但真的沒想過設計的目標該怎樣去寫。更談不上反思教學過程怎樣的成教學目標。只是從形式上反思課堂是否達到了自己預想的效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個理念應牢記心中。

二、一直把握不好年段寫作的課程目標

課標對寫作的要求,每個年段是個有側重的。不光是我,連我工作周圍的教師羣體,也總是把低年級的寫話目標定得太高。尤其是我們的.作文閱卷,太缺少人性化。往往以表面的字數、卷面去判定分數。一些有創意的表達,在毫不留情的教師手下被扼殺。老師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

三、反思教學重、難點的設計

和教學目標一樣,重、難點只是我們教師心中的重難點,未能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正如李衛東老師所說:備課貝殼備到深處是在備孩子們的心靈,捫心自問:有多少時候,我們是這樣。

四、反思自己解讀文本的深度。

教學生活中,自己也是相當認真的一個人,特別喜歡咬文嚼字,讀出自己與教學參考資源的不同之處,也常去思索。但今天聽了李衛東老師對文本的解讀,真的讓我汗顏。反思自己:只是從表達的角度品詞習句,沒有關注到詞語背後還隱含孩子們思維的訓練。這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

新課標明確提出:培養孩子對語言文字的熱愛,培養孩子獅子的興趣。細細想來,如果沒有教師對語言文字的熱愛、對語言文字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何以引導學生去愛、去品。幾位授課教師對語言文字的解讀,給我們指明瞭向前的路。

要想改變,關鍵是我們的理念要變。感性的認識,成就不了我們的智慧。做智慧型的教師,我們纔會成爲享受語文的人。

用一位同仁的話:每人進步一小步,語文教育將向前一大步。

期待我們夢想成真!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因爲本課的四字詞語較多,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詞語,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各種教學方法,始終以學生爲本,讓學生在自學、自讀、自悟中或在親身體驗下理解領悟。如:讓學生如何理解荷葉在池中高低參差、緊密相挨的樣子呢?本着讓學生自己體驗感悟而得到發自內心的深切感受來理解好,我特地選了高低不一的學生上臺緊密靠攏在一起,當場體驗一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對學習對象進行感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有效性,學生主動地參與,切切實實地感悟到了。

重點還是在描寫蓮塘美景的優美的句子上,我安排的讀層次鮮明,運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悟,優美的蓮塘美景錄象再現了課文,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給錄象配音,更讓學生在愉快的朗讀中感受、體驗。正所謂,與其從表的灌輸不如從裏的奔發。感受課文的美,感受閱讀興趣,進而喜歡閱讀,願意閱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