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海燕》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89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海燕》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海燕》說課稿

《海燕》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第9課《海燕》。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課時安排、說教學過程、說作業佈置、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這九個方面向各位展示本節課教學。

一、說教材

1、文本的特點和地位:

《海燕》是高爾基的一首著名的散文詩,是俄羅斯文學的開山之作。本文寫於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衆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據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涵爲切入口,激發學生興趣,深入文章內容。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爲它的文體是散文詩,適宜於本單元教學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瞭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程標準“閱讀”部分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及本文特點,我把本文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和能力目標:把握作品藝術形象及主題;學習本文使用的典型寫作手法;培養朗讀及鑑賞散文詩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分析認識海燕的藝術形象;品析用詞的準確性;訓練知識遷移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海燕的戰鬥精神, 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結合本文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爲:

(1)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理解文中藝術形象的象徵意義;學習本文典型的寫作技巧。

(2)教學難點:文章象徵手法的運用;結合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本文雖文字淺顯,但由於課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現代生活相隔較遠,學生由於受到年齡的限制,可能對文章理解得不夠透徹,老師要善於利用教學手段,適宜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表現慾望,適時的引導,讓學生增強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和認識。

三、說教法

《新課標》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所以擬採用如下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1、加強誦讀感知。對於初中生來說,要切實領悟本文主旨內涵,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用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強化學生感知文本。

2、設疑合作探究。通過精心設疑合作探究,逐步引導學生把握藝術形象,並理解其精神內涵,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3、電化器材教學。根據教學需要,使用多媒體,將課堂涉及的重要問題與知識點製成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將易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四、說學法

“老師要教給學生髮現真理的方法”,所以本課的教學就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具體的學法如下:

1、讀書入境法。堅持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培養感悟,在讀中受到薰陶,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2、勾畫圈點法:勾畫出課文描寫海燕生命之美的詞語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強化理解。

3、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解決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五、說課時安排:

安排學生提前預習,要求學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詞。課文閱讀教學擬一課時完成。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在課的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海燕搏擊長空的視頻,然後師生共同點評,引導學生在感受海燕雄壯美的同時,進入到《海燕》散文詩的學習,激發他們去尋找發現《海燕》的美。

(二)多樣誦讀

《海燕》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散文詩,教學中要抓好朗讀這一環節。

一讀:教師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 師生共同探討本文感情基調,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

二讀:學生自讀。要求學生按照前面老師的指導,讀好停頓、重音、語速,讀出感情,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整理出文中的藝術形象及描述的畫面。然後討論歸納文中塑造了哪幾個藝術形象,描述了哪幾幅畫面並簡要闡述分析。

三讀:集體誦讀。要求學生放聲動情誦讀,讀出詩情、詩意、詩味,並在朗讀中初步感知藝術形象的特徵。

(三)揣摩品味

《海燕》是篇意蘊豐富的文章,必須深入研讀。爲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結合教學目標,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兩步:

第一步:自主學習: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文本,用勾畫圈點法找出描寫海燕神態、聲音、動作的詞句,並進行自主品析,進而歸納出海燕的性格特點,體會本文用詞的準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有的放矢,適時點撥。

如:準確的用詞(“飛翔”、“飛舞”、“穿過”、“掠起”等)、恰當的修辭(比喻、擬人、反覆等)、性格特點(勇猛矯健,英勇無畏,充滿自信等),從而完成對語言的品析、對海燕性格的歸納。

此環節爲重點,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海燕的象徵意義,進而領會無產階級先驅者的戰鬥精神,從而完成對海燕形象的分析、主題的挖掘、象徵手法的理解等重難點的突破。

第二步:合作探究:

擬採用合作討論法完成下面的思考題,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再明確答案。

探究題如下:

1、暴風雨到來前海面景象有何變化?這是什麼描寫?作用何在?

2、文章爲什麼要寫海鴨、海鷗、企鵝等海鳥?

3、文章採用了象徵的手法,作者對不同形象賦予了不同的意義,請找出文中相應的描寫,聯繫課下注釋中時代背景的介紹,想想它們各象徵了什麼?

4、“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麼深刻含義?爲什麼用它作全詩的結束語?

(四)拓展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設計了以下三個課堂練習:

練習一、想一想:引導學生由海燕形象聯想到海燕精神及相關的人和事,進而讓學生拋開時代背景,賦予“海燕”新時期新的象徵意義。

練習二、說一說:請學生從語言風格、形象塑造、寫作技法三方面用“《海燕》美在? ”說一句話。(提示:準確生動的用詞、靈活多變的句式、圓熟精湛的技巧、搏擊風浪、勇敢無畏、樂觀自信……)

練習三、寫一寫:播放一段動物世界片段,讓學生利用課內學到的方法技巧進行描寫。(提示:可以抓住動物的姿態、動作等進行直接刻畫,也可以從側面進行描寫。用恰當的詞語和修辭手法。)

“寫”的環節時間可靈活掌握,課堂時間不足,可讓學生在在觀看完影片後,課後作爲小練筆寫作。

(五)總結歸納

教師歸納指出,《海燕》雖然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海燕”這個藝術形象有着深廣的政治意義和象徵內涵。在新時期“海燕”仍能給我們生活帶來有益的啓示。因爲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那麼面臨生活的“暴風雨”,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應該從勇敢的海燕身上找到答案。我們應該學習海燕精神,在生活中做一隻搏擊長空,英勇無畏的“海燕”。

七、說作業佈置:

1、課外閱讀鄭振鐸的《海燕》,比較賞析兩文在海燕形象的內涵、立意、寫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運用象徵手法自選意象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

八、說板書設計:

海燕 海鷗、海鴨、企鵝

( 正面描寫) 對比 ( 側面描寫)

突出海燕英勇樂觀之美

贊 揚 —— 諷 刺

九、說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通過開展多樣誦讀、圈點批註、小組討論、說話寫作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體驗、感悟權利交給學生。同時藉助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並在讀、說、寫的層進訓練中一一落實了教學目標,最終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海燕》說課稿2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作用

這篇文章被編在八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這一單元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在多情的作家筆下,日月光華,風雨雷電,浪花海燕……這些壯闊美麗的景象,都化做充滿激情的文字,深深的打動我們的心。高爾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輝煌,因爲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於本單元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瞭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據此,我以深層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涵爲切入口,激發學生興趣,迅速深入文章內容。

二、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根據《海燕》的本身特點和語文課的要求。“讀”歷來就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象徵、對比的寫作手法與衆多的修辭格也是朗讀時必須掌握的知識;體會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形象的作用,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體會出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則是作者的初衷,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體會文中對比、襯托象徵等寫法的運用。

三、教學方法的設計意圖:

1、“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本設計力求通過多層次誦讀、多角度發現等一系列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並在讀、說、寫的層進訓練中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

2、力求突出“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特徵,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圈點批註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展示

二、目標引領

1、出示學習目標:

(1)能夠結合具體、細緻的描寫分析海燕形象。

(2)體會本文運用對比、襯托、象徵寫法的運用。

2、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海燕的第一課時,初步的瞭解了海燕的形象,今天老師帶領大家繼續學習第二課時,細緻、具體深入地理解海燕的形象。

三、自學精導

1、自學指導一

任務:跳讀全文,分析海燕的形象。

方法:在文中勾畫出描寫海燕的句子,簡要賞析並做好批註。遇到問題可以小組討論解決(前3分鐘自己勾畫,後2分鐘小組討論)

時間:5分鐘

檢測方式:抽各小組代表回答回答,朗讀所找的語句,分析全面加2分,不全面加1分。

2、自學指導(二)

任務:跳讀課文,在文中勾畫出描寫其他動物的句子。分析寫其他動物的作用。

方法:快速閱讀課文的4----9段,勾畫出描寫其他動物相關語句,分析其作用,並做好批註。

時間:3分鐘

檢測方式:找同學彙報自學結果。

3、自學指導(三)

任務:文中只是單純的寫海燕嗎?如果不是,那作者想寫什麼?填好表格,總結文章主旨。

四、目標測試

1、完成當堂訓練一題、二題。

五、作業

教師下發閱讀材料------鄭振鐸的《海燕》,比較賞析兩文在海燕形象的內涵、立意、寫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海燕》說課稿3

一、學習目標:

1、熟練的朗讀課文;

2、理解詩歌所描繪的海上景象(環境描寫的作用)

3、品味語言,理解海燕的形象,體悟海燕的豪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語言,理解海燕的形象,體悟海燕的豪情。

三、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熟練的朗誦課文(每個小組選一部分能進行表演朗誦);

2、在文中劃出描寫海燕活動環境(景物描寫)的句子並把它抄下來,景物描寫有什麼特點?並想一想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3、找出文中直接描寫海燕的段落。勾畫出文中直接描寫海燕的句子並把它抄下來,認真讀一讀,想一想這些句子有什麼表達作用?抓住修辭手法和重點詞語分析。

直接描寫海燕的段落:

直接描寫海燕的句子:

修辭手法分析:

重點詞語分析:

其他句子分析:

4、認真閱讀課文,完成上面的問題後,寫一寫你對海燕這個形象的理解。(試着用一個詞語概括)

5、你從海燕的身上能學到什麼?如何做新時期的海燕?寫下你的感受。

6、你在預習的過程中有什麼疑問,把它寫下來。

(二)、課堂研習:

1、導入新課。(1分鐘)

大海,給了它堅硬的翅膀,爲的是博擊狂風巨浪;當鳥兒們都躲避風雨的時候,它卻高聲的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就是……海燕(引出課題))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說一說“海燕”:假如在海燕之前填上一個修飾語,你會填什麼呢?(6分鐘)

這是的海燕。

矯健勇猛心情歡快鬥志昂揚無所畏懼高傲

3、分析品味海燕的形象:

(1)、讀一讀,感受環境:(5分鐘)

①在文中劃出海燕活動的環境(自然環境)的句子。

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7—8節,12-13節

②文中寫的海上景象有什麼變化?寫海燕爲什麼要寫環境?

在暴風雨到來前,周圍的環境怎樣?

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

“蒼茫”描寫大海磅礴的氣勢;“卷集”描寫烏雲翻滾聚攏的情景。說明一場暴風雨正在孕育。

7—8節,環境起了怎樣的變化?

明確: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波浪還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爭鳴。

問:這一環境的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先用“越……越……”緊縮句,描寫暴風雨逼近情景。烏雲兇暴,加上雷聲轟響,狂風吼嘯的聲音描寫,渲染了黑暗社會環境的氣氛。在這種情景下,波浪“歌唱”“衝向高空”“迎接雷聲”“呼叫”“爭鳴”,寫出了波浪樂觀地與狂風搏鬥,顯示了大海的力量。而“狂風”“不甘心”“惡狠狠”“甩”和“摔”,這些詞語,寫出了它的猖狂反撲。

12-13節,環境起了怎樣的變化?

寫大海與閃電激戰:先寫風“吼叫”雷“轟鳴”,用聲音渲染氣氛,再把烏雲比喻爲“青色的火焰”在“燃燒”,氣氛比前更爲緊張。“閃電”像“一條條的火蛇”,這是新出現的形象,大海抓住它的箭光。“熄滅”在自己的“深淵”裏,再次顯示大海的力量。這場激戰象徵階級鬥爭的激化,大海的勝利象徵了革命必勝。沙皇反動勢力雖氣焰囂張,最終還是葬身於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說明:從環境入手,先渲染好氛圍,讓學生明確寫環境對於表現海燕的重要作用。有利於對海燕的把握,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溶入課文]

(2)、品一品“海燕”:(18分鐘)

①身處這樣險惡的環境,海燕的表現又是怎樣的?請同學們找出直接描寫海燕形象的段落或句子,選擇你喜歡的讀一讀;(3分鐘)

1-6自然段;9-11自然段;14-16自然段。

②根據本小組分配的段落,聯繫具體的句子或詞語,想一想對錶現海燕形象有什麼作用?抓住運用的修辭手法和關鍵詞語說說你的理解。(先獨立思考,記下疑問-小組交流-組長總結-推薦發言)(5+10)

A、在烏雲產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表現了海燕勇敢無畏的矯健姿態。

作者爲什麼用黑色的閃電來比喻海燕?又爲什麼用“高傲”來修飾“飛翔”?在回答後告訴學生:這裏的“黑色”不是貶義詞,是寫海燕本身的顏色。用“閃電”既可以寫出海燕的矯健姿態,又可以在烏雲密佈、大海蒼茫的背景上出現一點亮光,使人們在沉悶的空氣中從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這裏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說的自以爲了不起,而是褒義詞,有意氣風發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視惡劣環境的英勇氣概。

B、一會兒翅膀碰着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衝向烏雲。

“箭一般地直衝向烏雲”,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它勇敢的鬥爭精神。

“碰”寫出勇敢低飛,觸及海浪;“衝”寫出迅猛高翔,銳不可擋。用擬人的手法,寫海燕鬥志昂揚,渴望暴風雨的到來。然後着重寫“聲音”。正面描寫“叫喊”的勇敢,再從烏雲聽出了“叫喊”的憤怒的力量和勝利的信心,側面烘托這“叫喊”具有震懾敵膽的威力,運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於鬥爭的精神。

C、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作者爲什麼在對三種海鳥作了無情的揭露後,又轉換語氣熱情讚揚海燕?學生回答。明確:這樣寫有兩個作用:一是與開頭呼應,可以讓海鷗、海鴨、企鵝與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另一個是承上啓下,原來大海蒼茫一片,這時已經“泛起白沫”,由於背景的變化,畫面也就變化了,這樣很自然地進入了第二段。(板書:只有……)

D、海燕叫喊着,飛翔着,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雲,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

它飛舞着,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它笑那些烏雲,它因爲歡樂而號叫!

“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它的勇敢和智慧,有敏銳的洞察力。

賞析:再現前面對海燕的描寫,又用比喻補寫海燕形象。在這裏,作者繪形繪聲地描寫了海燕在海浪與雲空拼搏的背景裏,“叫喊”“大笑”“號叫”,顯示其歡快、豪狀;海燕從“飛翔”到“飛舞”,從“直衝”到“穿過”,從“碰着”到“掠起”更顯出其敏捷、勇猛。

E、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裏早就聽出了睏乏,它深信,烏雲是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海燕,爲什麼如此敏感,如此英勇?學生讀後回答。明確:那時馬克思主義已在俄國人民中廣泛傳播,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海燕在險惡環境中用馬克思主義的望遠鏡觀察鬥爭形勢,已經聽出了“雷聲”的“睏乏”,已經看出“烏雲遮不住太陽”,也就是說,看到歷史的必然規律,是無產階級取代資產階級,沙皇政府必將滅亡,人民必定勝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風雨迫近時特別歡樂,無比英勇,表現出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作者用了“敏感的精靈”、“早就聽出”、“深信”等詞語來描寫海燕,不僅使我們從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們從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

句中“敏感的精靈”,“從雷聲的震怒裏,早就聽出了睏乏”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顯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說明無產階級革命者的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運用反覆,語氣肯定,表達了堅定不移的必勝信念。

“烏雲是遮不住太陽的,——是的,遮不住的!”有什麼哲理意義?

明確:表現了海燕對光明的熱切渴望和對勝利的堅定信心。生活就是這樣,陰雲再重,總有散去的時候;困難再大,經過一番努力,總能克服。邪惡永不能戰勝正義,真理終有一日會大放光彩。

F、―――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

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的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

用反覆的修辭手法強化海燕作爲報信者的極度興奮之情。

“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寫它對勝利的堅定信念,表現它有預見性。

G、在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樣描寫海燕?

學生回答。明確:作者讓我們先聞其聲,後見其形,最後再聞其聲。這裏着重寫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現“暴風雨”,一是說明暴風雨即將來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號召人民要迎接暴風雨,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二是表明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表現了人民對沙皇反動政府的強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強了文章的氣勢,表明人民羣衆一旦起來以後,其勢如急風暴雨,銳不可當,從而熱情地歌頌了人民的力量(板書:叫喊:三個“暴風雨”)。

歸納:品味語言的方法

1、抓住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反覆等)

2、抓住重點詞語。

(形容詞、動詞等)

小結:海燕是一個什麼形象?

海燕是一個勇猛堅強、樂觀自信、富於獻身精神的形象。

(3)、議一議“海燕”:比較風平浪靜中的海燕圖和暴風雨來臨前的海燕圖,你更欣賞哪一種情景中的海燕形象?爲什麼?(5分鐘)

明確:體會越是在險惡的環境中,越能突出海燕勇敢無畏、樂觀、堅定的品格。

四、課堂練習:寫一寫“海燕”。(5分鐘)

人生,並非只意味着陽光與鮮花,有時也會遇到坎坷。今天,遠離了革命風暴,你的人生是否經歷過暴風雨?你覺得你是否是一隻勇敢的海燕,講述你的故事,唱響一曲心中的海燕之歌。用簡短的語言寫下你的想法。

(課後圍繞這個話題寫一篇日記)

小結:人們常說:溫室裏長不出擎天大樹,暴雨裏才顯出雄鷹的羽翼。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愛的陽光,但更多的是狂風暴雨,驚濤駭浪的考驗,而生活的暴風雨,只能將我們摔打得更結實、更睿智、更堅強。“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海燕》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這篇文章被編在八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這一單元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在多情的作家筆下,日月光華,風雨雷電,浪花海燕這些壯闊而美麗的形象,都能化成充滿激情的文字,深深的打動我們的心。而《海燕》一文,作爲其中的代表作,一直保留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

《海燕》是俄國“無產階級藝術權威”高爾基在1901年3月寫的一篇帶有象徵意義的短篇小說的《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作者創造出“海燕”的藝術形象,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他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衆多讀者的喜愛。它的讀者,超越國界,超越時代,超越年齡、性別、種族。即使在今天,也對我們有極大的激勵作用。激勵人不懼怕困難,迎着困難前進,與困難鬥爭,其樂無窮。此外,《海燕》作爲一首散文詩,篇幅短小,文字精粹,蘊涵豐富,學習本文對初二學生開闊視野,提高朗讀、品味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2.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知識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及課文背景,掌握象徵、對比的寫法及其作用。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通過品味文章的語言,提高學生理解、欣賞散文詩的水平,把握“海燕”的藝術形象。

情感目標: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3.重點難點、確立依據

重點:通過朗讀,品味文章的語言,進行反覆的比較賞析,把握“海燕”的藝術形象,領會“海燕”精神內涵。

高爾基把所有的筆力都集中在塑造海燕形象上,把握“海燕”的藝術形象,應該是教學應解決的根本問題,其他問題僅僅是走向這個問題或者帶着這個問題走向未知深處的途徑。

同時此文文字精粹,蘊涵豐富,氣勢磅礴,既有散文的優美,又有詩的韻律感,適於朗讀。所以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語句,才能更好地把握“海燕”的藝術形象。

難點:

①隨着環境的變化逐層深入的把握海燕形象,使閱讀向縱深發展。

作者塑造海燕形象,是把海燕放到典型環境中進行刻畫的。課文以暴風雨的發展過程爲順序描繪了三幅畫面。第一幅:暴風雨在孕育。第二幅:暴風雨迫近。第三幅:大海與烏雲激烈鬥爭。這三幅畫面的變換表明了形勢的愈來愈險惡、階級鬥爭的日益激烈,但海燕卻更加鎮定,愈戰愈勇。海燕的形象在景象的變換中被步步深入地得到烘托和顯現。把握住這一點,可以更好的體會“海燕” 精神的內涵,但對學生來說有些難。

②怎樣拉近文章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文章中能“讀出自我”。

因爲此文是外國作品,時代比較久遠,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之下寫出的特殊文章,學生很難與之產生共鳴。如果一味的講革命,講象徵意義,脫離學生的實際,很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處理

根據以上分析的教學的重點,難點,我想這樣處理教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加強朗讀。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朗讀有多種形式,包括聽錄音、教師的示範朗讀、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直至學生能夠流暢、有感情的朗誦課文。能夠朗讀好這首散文詩,也就對“海燕”的形象有了一定的把握了。

2.進行反覆的比較賞析

高爾基把所有的筆力都集中在塑造海燕形象上,除了正面展現海燕的形象外,作者還運用廣闊的背景進行烘托,同時通過幾種海鳥對暴風雨的恐懼萬狀和海燕搏擊風雲凌志的對比,增強了海燕形象的鮮明性和立體感。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縱向、橫向的比較,幫助學生深入地把握海燕形象。

①縱向比較要求學生抓住文中的語句,理解作者所描繪的海上圖景的變化和海燕動作神情的發展變化,把握環境逐次變化對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以及感受海燕愈戰愈勇的英姿。

②橫向比較比較海燕與海鷗、海鴨、企鵝面對暴風雨的不同表現,反襯出海燕非凡的勇氣和威猛的形象。比較烏雲、狂風與波浪、大海形象,烘托出海燕那種樂觀的、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

3.淡化象徵手法的學習

象徵手法的運用是本文的重要藝術特色,通常是教學的重點。本文的象徵意象是一個紛繁浩大的意象系統,在文中出現的每一個事物都能和當時俄國的社會現狀一一對應。在短短不足600字的文章中營造出這樣的象徵系統不得不讓人佩服高爾基的筆力。但是這恰恰又成了教學中的難點,很容易給學生造成亂哄哄的感覺。而且一節課中讓學生理解所有的象徵意向也不現實。所以我想只要讓學生能從宏觀上進行把握,明白處於鬥爭雙方各是什麼。哪是正義的,哪是反動的,知道幾個重要形象的象徵意義就行了。最終達到的目的就是:突出海燕的藝術形象,淡化文章的政治色彩,拉近與學生距離。

三、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及選擇的依據爲了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我確立了以讀帶講、點撥討論、情境體驗等爲主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者的“導師”作用。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力求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2.學法指導

利用文章多層面的對比,指導學生學會比較閱讀法,在求同析異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與質量。

3.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包括文字、圖片、課文朗誦的聲音資料。

四、教學程序

1.導入

上公開課,最好有個課前交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我就給學生講一個男性名叫海燕的故事,長輩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取得就是高爾基《海燕》的象徵意,指的是一種品質和力量,希望孩子能像海燕搏擊長空那樣,英勇無畏,不屈不撓。

這樣導入,可以拉近學生與文本,與老師的距離,消除學生的畏懼感。也讓學生初步領會“海燕”的精神內涵。

如果沒有時間的話,就出示海燕搏擊長空的圖片,開門見山,直接進入。爲後面的背景介紹節省時間。

2.熟悉背景,把握時代脈搏(讓學生知道高爾基爲什麼對海燕進行歌頌)讓學生課下蒐集的有關高爾基以及有關本文寫作背景的資料,課上進行交流。重點明確這樣幾點:要知道高爾基在世界文壇的地位,瞭解他的苦難童年,知道他的代表作。瞭解高爾基寫《海燕》時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主題。

3.朗讀課文,感知藝術形象

①播放錄音,學生聽讀,要求仔細聆聽,不看書,在板上交流聽後感,談自己在聽讀時的所感所想。

②給學生時間,自由讀。 ③朗讀交流,可以選自己最感興趣的,最拿手的一段或幾段來朗讀。老師進行指導,直至學生能夠流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夠朗讀好這首散文詩,也就對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4.品味探究,賞析藝術形象爲了完成教學目標,我以“作者是怎樣塑造海燕這一藝術形象的?”的主問題入手,設計了這樣三個思考題:

①文中三幅海上圖景有什麼變化?這對塑造海燕形象有何作用?(重點圈讀三幅圖中描寫風雲雷電的詞句,把握環境逐次變化對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 ②隨着暴風雨的逼近,海燕的表現有什麼變化?文中海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尋讀三幅圖中描寫海燕神態、聲音、動作的詞句,體會海燕英勇無畏、愈戰愈勇的英姿。) ③課文既是寫海燕,爲什麼還要寫海鷗等水鳥呢?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呢?(比較海燕與海鷗、海鴨、企鵝面對暴風雨的不同表現,挖掘海燕形象設置的典型意義。同時比較烏雲、狂風與波浪、大海形象,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題。)

這樣通過縱向、橫向的多角度的比較,使海燕這一藝術形象更加的鮮明而立體。我相信海燕的形象也會在學生的心目中變得高大、俊偉起來,這就說明,課堂教學已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5.拓展延伸

讀書要“知人論世”,不僅要讀出作者,同時還要聯繫自身實際,在文中“讀出自己”。這對於健全學生的人格,豐富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設定這樣的問題:

《海燕》雖然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海燕”這個藝術形象有着深廣的政治意義和象徵內涵。但是我們撇開這個背景,《海燕》仍能給我們生活帶來有益的啓示。因爲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照耀,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面臨生活的“暴風雨”,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從勇敢的海燕身上是不是可以找到答案呢?

由於學生的年齡太小,生活閱歷淺,很難有切身的體會,老師可以以身示範,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也可以講高爾基的故事,因爲高爾基經歷過苦難的童年,他的名字在俄文中就是“痛苦的”意思,他自己就是一隻搏擊長空,英勇無畏的海燕。用作者的故事來感染學生,可以幫助學生更深一層的理解高爾基的作品,並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最後給學生推薦高爾基的代表作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我想只要這節課能讓學生感受到海燕形象的藝術魅力;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大喊一聲:“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能對高爾基的作品產生閱讀的興趣,我覺得這節課的目標就達到了。

《海燕》說課稿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海燕》。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程四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作用:高爾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了衆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它被編排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是本單元意蘊最豐富、音韻最鏗鏘、寫法最典範的一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朗讀能力、寫作技巧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以及本文特點,我把本文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和能力目標:把握作品藝術形象及主題;學習本文使用的典型寫作手法;培養朗讀及鑑賞散文詩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分析海燕的形象;品析用詞的準確性;訓練知識遷移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海燕的戰鬥精神,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三)教學重難點: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結合本文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1、重點:朗讀課文;理解文中藝術形象的象徵意義;學習本文典型的寫作技巧。

2、難點:象徵手法的運用;結合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四)學情分析在經過本單元的其他幾篇課文學習和訓練後,學生已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於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蘊的散文詩,學習時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因此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讀多思,重視引導學生聯繫時代背景和社會現實多運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內涵。

二、說教法

因爲“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突出“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特徵,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具體方法如下:導入課文——情景法初步感知——誦讀法分析形象,品析語言——點撥法把握主題,學習寫法——討論法知識遷移——練習法

三、說學法

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具體的學法如下:

1、情境體驗法: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2、讀書入境法:訓練學生朗讀感知的能力。

3、勾畫圈點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生的能力。

4、合作探究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發散聯想法: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四、說教程

我打算用兩個課時完成本課文教學,第一課時:文本解讀。第二課時:拓展實踐。主要有下面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情境導入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海燕搏擊長空的視頻,然後師生共同點評,教師引導學生在感受海燕雄壯美的同時,進入到《海燕》散文詩的學習,並激發他們去尋找《海燕》的美。

第二環節:多樣誦讀《海燕》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散文詩,所以教學中要抓好朗讀這一環節,我採取了以下三步:

第一步:教師配樂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在聽讀中畫出文中的生字詞;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在聽讀後教師引導學生一一落實完成。具體步驟如下:

1、要求學生給生字詞正音,教師訂正明確。

2、師生共同探討本文感情基調,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

第二步:學生自由朗讀。要求學生按照前面老師的指導,讀好停頓、重音、語速,讀出感情,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整理出文中的藝術形象及描述的畫面。然後教師指明學生回答文中塑造了哪幾個藝術形象,描述了哪幾幅畫面並簡要說明之。

第三步:指明學生誦讀。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段落展示朗讀才華,要求放聲動情,讀出詩情、詩意、詩味。並在朗讀中初步感知藝術形象的特徵。

第三環節:揣摩品味《海燕》是篇意蘊很豐富的文章,我們必須深入研讀。爲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兩步:

(一):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跳讀文本,用勾畫圈點法找出描寫海燕神態、聲音、動作的詞句並進行自主品析,進而歸納出海燕的性格特點,體會本文用詞的準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有的放矢,適時點撥,如:準確的用詞(“飛翔”、“飛舞”、“穿過”、“掠起”等)、恰當的修辭(比喻、擬人、反覆等)。性格特點(勇猛矯健,英勇無畏,充滿自信等)從而完成對語言的品析、對海燕性格的歸納。

(二):合作探究:教師先要求學生研讀文本,採用合作討論法完成下面的思考題。在學生初步討論的基礎上再明確答案。

思考題:

1、暴風雨到來前海面景象有何變化?這是什麼描寫?作用何在?

2、文章爲什麼要寫海鴨、海鷗、企鵝等海鳥?

3、文章採用了象徵的手法,作者對不同形象賦予了不同的意義,請找出文中相應的描寫,聯繫時代背景,想想它們各象徵了什麼?

4、“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麼深刻含義?爲什麼用它作全詩的結束語?

5、文章題目是《海燕》,請你根據自己的理解替作者擬定一個副標題。第四環節:拓展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能力”,不僅應該包括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還應該包括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設計了幾種練習,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想:引導學生由海燕形象聯想到海燕精神及相關的人和事,進而讓學生拋開時代背景,賦予“海燕”新時期新的象徵意義。

第二步:寫:播放一段動物世界,讓學生利用課內學到的方法技巧進行描寫。(提示:可以抓住動物的姿態、動作等進行直接刻畫,也可以從側面進行描寫。用恰當的詞語和修辭手法。)此環節時間可靈活運用,時間充足就課堂寫作,否則在觀看完影片後將寫作部分移至課下作爲作業。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指導。

《海燕》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本文寫於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據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涵爲切入口,激發初中生興趣,迅速深入文章內容。

2、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1、力求突出“老師爲主導,初中生爲主體”的特徵,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初中生。

2、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初中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初中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爲以下三條:

1、引導初中生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初中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初中生的形象思維。

3、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初中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第1、2條作爲能力訓練目標,第3條作爲德育訓練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設計意圖和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1、理清本文的主要形象及其精神內涵,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2、理清本文的象徵意義。

3、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初中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方法的確定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對於初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老師範讀和初中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提問法。對於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初中生把握主要形象,並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我採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初中生的學習效果。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快:導入新課。運用詩歌和散文的有關知識,出示海燕的有關圖片,進入《海燕》散文詩的學習氛圍。

第二塊:誦讀。⒈老師範讀。讓初中生在聽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並抓住特徵,理解作者賦予這些形象的感情。2、初中生自由朗讀,進一步把握文意。

第三塊:理解象徵意義。在第二塊誦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詩人對不同形象賦予的不同感情,結合時代背景,歸納出本文形象的象徵意義。

第四塊:拓展延伸。讓初中生拋開時代背景,賦予“海燕”新時期新的象徵意義。學習“海燕”精神的'內涵,以說話的形式來表現。

《海燕》說課稿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海燕》。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程和說反思五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說教材

高爾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了衆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它被編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本單元意蘊最豐富、音韻最鏗鏘、寫法最典範的一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朗讀能力、寫作技巧的好教材。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突出“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特徵,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以具體的活動加深學生的形象,更好的瞭解文章內容,方法如下:

導入課文——情景法——當導遊

初步感知——誦讀法——-猜猜看

分析形象,品析語言——點撥法——-當翻譯

把握主題,學習寫法——討論法——-勵志歌曲大家唱

知識遷移——練習法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

四、說教程

因爲有課前充足的預習,所以我打算用一個課時完成課文教學。主要有下面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情境導入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海燕搏擊長空的視頻,然後師生共同點評,教師引導學生在感受海燕雄壯美的同時,進入到《海燕》散文詩的學習,並激發他們去尋找《海燕》的美。

設計說明:讓學生由視覺感官導入新課學習,以激發他們的審美情趣和閱讀興趣。

第二環節:多樣誦讀

《海燕》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散文詩,所以教學中要抓好朗讀這一環節,我採取了以下三步:

第一步:教師配樂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在聽讀中畫出文中的生字詞;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在聽讀後教師引導學生一一落實完成。

第三環節:揣摩品味

《海燕》是篇意蘊很豐富的文章,我們必須深入研讀。爲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兩步:

第一步:自主學習:

1、教師引導學生跳讀文本,用勾畫圈點法找出描寫海燕神態、聲音、動作的詞句並進行自主品析,進而歸納出海燕的性格特點,體會本文用詞的準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有的放矢,適時點撥。

2、交代時代背景,讓學生準確理解海燕的象徵意義,進而領會無產階級先驅者的戰鬥精神,從而完成對海燕形象的分析、主題的挖掘、象徵手法的理解等重難點的突破。

第二步:合作探究:教師先要求學生研讀文本,採用合作討論法完成思考題。在學生初步討論的基礎上再明確答案。

設計說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此環節正是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經歷了走進文本、品味文本、感悟文本的過程。

第四環節:拓展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能力”,不僅應該包括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還應該包括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設計了相關練習。

設計說明:爲了延伸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在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後,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實際運用語文的能力。

五、說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通過開展多樣誦讀、圈點批註、小組討論、說話寫作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體驗、感悟權利還給學生。同時藉助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並在讀、說、寫的層進訓練中一一落實教學目標,最終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指導。

《海燕》說課稿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晚上好!我說課的課題是《海燕》,選自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五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說教材

1、文本特點及地位。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寫於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它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衆多讀者的喜愛。它的讀者,超越國界,超越時代,超越年齡、性別、種族。即使在今天,也對我們有極大的激勵作用。激勵人不懼怕困難,迎着困難前進,與困難鬥爭,其樂無窮。此外,《海燕》作爲一首散文詩,篇幅短小,文字精粹,蘊涵豐富,學習本文對初二學生開闊視野,提高朗讀、品味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爲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於單元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瞭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這一單元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在多情的作家筆下,日月光華,風雨雷電,浪花海燕……這些壯闊而美麗的形象,都能化成充滿激情的文字,深深的打動我們的心。而《海燕》一文,作爲其中的代表作,一直保留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

2、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爲以下三條:

①知識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及課文背景,學習本文使用的典型寫作手法,如象徵、對比和烘托等

②能力目標:抒情誦讀。新課標提出:7—9年級的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在反覆誦讀中才能理解詩情、詩理和詩味,體會不同情境下的語氣、語調、節奏的變化。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散文詩的能力,能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歷史背景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同時結合生活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爲:由於全詩感情濃烈,所以誦讀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散文詩的能力,學習品味積累文章用詞及一些典型的寫作手法,如上面所說的象徵、對比和烘托等。

難點爲:理清本文的象徵意義的基礎上,拉近文章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文章中能“讀出自我”——結合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4、教材處理

根據以上分析的教學的重點,難點,我想這樣處理教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加強朗讀。

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朗讀有多種形式,包括聽錄音、教師的示範朗讀、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直至學生能夠流暢、有感情的朗誦課文。能夠朗讀好這首散文詩,也就對“海燕”的形象有了一定的把握了。

2、進行反覆的比較賞析

高爾基把所有的筆力都集中在塑造海燕形象上,除了正面展現海燕的形象外,作者還運用廣闊的背景進行烘托,同時通過幾種海鳥對暴風雨的恐懼萬狀和海燕搏擊風雲凌志的對比,增強了海燕形象的鮮明性和立體感。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縱向、橫向的比較,幫助學生深入地把握海燕形象。

①縱向比較要求學生抓住文中的語句,理解作者所描繪的海上圖景的變化和海燕動作神情的發展變化,把握環境逐次變化對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以及感受海燕愈戰愈勇的英姿。

②橫向比較比較海燕與海鷗、海鴨、企鵝面對暴風雨的不同表現,反襯出海燕非凡的勇氣和威猛的形象。比較烏雲、狂風與波浪、大海形象,烘托出海燕那種樂觀的、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

3、淡化象徵手法的學習

象徵手法的運用是本文的重要藝術特色,通常是教學的重點。本文的象徵意象是一個紛繁浩大的意象系統,在文中出現的每一個事物都能和當時俄國的社會現狀一一對應。在短短不足600字的文章中營造出這樣的象徵系統不得不讓人佩服高爾基的筆力。但是這恰恰又成了教學中的難點,很容易給學生造成亂哄哄的感覺。而且一節課中讓學生理解所有的象徵意向也不現實。所以我想只要讓學生能從宏觀上進行把握,明白處於鬥爭雙方各是什麼。哪是正義的,哪是反動的,知道幾個重要形象的象徵意義就行了。最終達到的目的就是:突出海燕的藝術形象,淡化文章的政治色彩,拉近與學生距離。

二、分析學情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我設定爲我校八年級奧賽班。八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且奧賽班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量和情境感知能力都較爲不錯。本文雖文字淺顯,他們完全可以獨立完成大部分的理解。但由於課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現代生活相隔較遠,學生由於受到年齡的限制,可能對文章理解得不夠透徹,老師要善於利用教學手段,教學形式激發活躍的思維,調動表現慾望。適時的引導,是學生建構自己的認知體系,完善自己的情商一次絕好機會。

三、分析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我認爲好的教學方法既要有趣又要有效,這樣才能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所收穫。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誦讀法。每篇文章都有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點撥質疑法:這是我採用的最主要的一種教學法。通過教師的點撥,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加強對課文的理解討論,從而避免過多過雜的講解。具體操作我將以存疑——質疑——解疑的模式進行。

電化器材教學法:根據教學需要,適時使用錄音機這類教學條件允許的器材。直觀形象而又易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2、說學法

“老師要教給學生髮現真理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本課的教學就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這種精神,具體的學法如下:

讀書入境法。堅持以讀爲本的理念,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培養感悟,在讀中受到薰陶,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勾畫圈點法:勾畫出課文描寫海燕生命之美所用的準確詞語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

3、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解決難點,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教學準備

佈置預習、準備課文錄音帶、錄音機,並準備好相關音樂磁帶,小黑板。

(二)情境導入

播放錄音帶:兩種大海的風濤聲,一種爲風平浪靜時,一種爲狂風怒號,浪濤洶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情境,並在學生基本把握第二種聲音出現時大海的情景時,出示海燕搏擊風浪的圖片,適當導入本課。

(三)掌握基礎知識,把握整體內容

1、全班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小黑板指名解釋字詞。

3、由學生將課前蒐集的有關高爾基以及有關本文寫作背景的資料通過上臺講讀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4、誦讀

以聽讀——自讀——指導讀——齊讀——欣賞朗讀的步驟進行。而相關的知識如象徵、對比手法,衆多修辭格,課文內容等方面的學習也圍繞讀初步進行。

(1)先播放多媒體朗讀課件,充分發揮學生音樂旋律智能,在音樂的伴隨中感受情境,想象情景,整體把握文本的內容,整體感知文本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抓住特徵,理出海燕,海鷗,海鴨,企鵝等意象的形象。

(2)隨即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自主品味,個性化解讀,並對自己較有感觸的詞句進行圈點,對文中不同情境階段的內容試擬副標題。完成之後可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展示。教師於此時再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和範讀。

這篇文章文字較爲淺顯,學生閱讀後基本能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內容。這一環節可促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新的信息上,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朗誦能力和對語言的組織概括能力,併爲完成新的教學任務做好準備。

(3)指導閱讀。理解象徵意義。進一步體會詩人對不同形象賦予的不同感情,結合時代背景,歸納出本文意象的象徵意義。

①從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a、海燕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我們對海燕應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

b、試依據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將課文分爲三個大的場景畫面,並概括各個場景的大意。朗讀語調又該怎樣變化呢?

②從寫作手法指導朗讀:

我們知道了海燕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這就是運用了象徵手法。什麼是象徵手法呢?(象徵就是借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示某種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

結合時代背景,歸納出本文各種意象的象徵意義。

第二課時

(一)強化朗誦成果

學生進行朗讀交流,可以選自己最感興趣的,最拿手的一段或幾段來朗讀。老師進行指導,直至學生能夠流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夠進一步朗讀好這首散文詩,也就對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二)品味探究,賞析藝術形象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我以“作者是怎樣塑造海燕這一藝術形象的?”的主問題入手,設計了這樣三個思考題:

①文中三幅海上圖景有什麼變化?這對塑造海燕形象有何作用?(重點圈讀三幅圖中描寫風雲雷電的詞句,把握環境逐次變化對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

②隨着暴風雨的逼近,海燕的表現有什麼變化?文中海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尋讀三幅圖中描寫海燕神態、聲音、動作的詞句,體會海燕英勇無畏、愈戰愈勇的英姿。)

③課文既是寫海燕,爲什麼還要寫海鷗等水鳥呢?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呢?(比較海燕與海鷗、海鴨、企鵝面對暴風雨的不同表現,挖掘海燕形象設置的典型意義。同時比較烏雲、狂風與波浪、大海形象,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題。)

這樣通過縱向、橫向的多角度的比較,使海燕這一藝術形象更加的鮮明而立體。我相信海燕的形象也會在學生的心目中變得高大、俊偉起來,這就說明,課堂教學已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回顧時代背景,將課文整體內容進行總結

由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組織語言對全文內容思想進行總結,教師作最後的補充明確。

(四)拓展延伸

讀書要“知人論世”,不僅要讀出作者,同時還要聯繫自身實際,在文中“讀出自己”。這對於健全學生的人格,豐富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設定這樣的問題:

《海燕》雖然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海燕”這個藝術形象有着深廣的政治意義和象徵內涵。但是我們撇開這個背景,《海燕》仍能給我們生活帶來有益的啓示。因爲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照耀,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面臨生活的“暴風雨”,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從勇敢的海燕身上是不是可以找到答案呢?

由於學生的年齡太小,生活閱歷淺,很難有切身的體會,老師可以以身示範,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也可以講高爾基的故事,因爲高爾基經歷過苦難的童年,他的名字在俄文中就是“痛苦的”意思,他自己就是一隻搏擊長空,英勇無畏的海燕。用作者的故事來感染學生,可以幫助學生更深一層的理解高爾基的作品,並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最後給學生推薦高爾基的代表作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五)作業

1)思考:你從海燕身上學到什麼?如何做新時期的海燕?

2)運用象徵手法自選意象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

風雨雲電海燕海鷗、海鴨、企鵝

烘托正面描寫對比側面描寫

突出海燕英勇樂觀之美

批判———————讚揚———————諷刺

總結:對於這一篇課文的教學設想,除了基本知識和能力目標外,我最想要是這節課能讓學生感受到海燕形象的藝術魅力;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大喊一聲:“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能對高爾基的作品產生閱讀的興趣,我覺得這節課的目標就達到了。

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海燕》說課稿9

一、背景分析

高爾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輝煌。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據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涵爲切入口,激發學生興趣,迅速深入文章內容。

二、教材分析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爲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於單元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瞭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程標準"閱讀"部分的要求。

三、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根據《海燕》的本身特點和語文課的要求。"讀"歷來就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和重點;象徵、對比的寫作手法與衆多的修辭格也是朗讀時必須掌握的知識;體會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形象的作用,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體會出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則是作者的初衷,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是我們現在的教育的人文目標。

四、教學方法的設計意圖:

1、"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本設計力求通過多層次誦讀、多角度發現、個性化體驗、藝術性創編等一系列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並在讀、說、寫的層進訓練中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

2、力求突出"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特徵,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圈點批註、大量的仿句說話練習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所以我採取以朗讀爲主線,通過設計精巧的微型話題,在學生與文本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架起和諧的橋樑,進行平等式對話教學,

五、課時安排:提前預習階段要求學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詞。課文閱讀教學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

導語 :大海給了它堅硬的翅膀,爲的是能夠搏擊風浪,當鳥兒們都去躲避風浪時,它卻高聲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海燕》這首充滿激情的時代奏曲,去感受高樂基給我們帶來的生命之最強音。

(一)第一環節:誦讀——感知課文

1.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從而奠定本文的朗讀基調——讚揚而激烈,營造出一種激昂熱烈的課堂氣氛。

2.個人表情誦讀。讀好停頓、重音、語速,讀出感情。可藉助符號和文字,標註全文朗讀要領提示,師生共同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

3.細節揣摩精讀:

從文中挑選詞語加在題目前組成短語:"————的海燕".

小組討論圈點批註,仿句說話:"從————詩句中我讀到了海燕的高傲。"

"從————詩句中我讀到了海燕的勇敢。"

"從————詩句中我讀到了海燕的敏感。"

修改標題的方法有利於打開學生閱讀的思路。當學生找出合適的詞語詩句的時候,其實對課文細節的把握已經有了一定深度。

4.小組合作研讀。

1)。《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響樂,共分三個樂章。小組合作分工朗讀每一樂章內容,同時重點圈讀三個樂章中描寫風雲雷電的詞句,找出暴風雨的變化;尋讀圈點海燕神態、聲音、動作的詞句。以此爲每一樂章起一個小標題。教師提示可以按照"暴風雨————來臨"的格式起小標題。]

2)。老師提問讓學生想象:如果將這三個樂章用樂器表演出來,你會選擇什麼樂器,節奏是什麼特點?

學生根據所起的小標題和展開的想象,感受到詩歌的三個樂章緊迫急促的節奏。體會海燕英勇無畏、愈戰愈勇的英姿。把握環境逐次變化對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

5.全班合作演讀:動員學生結合三個場景分三部分演讀,體會情感上的變化和語氣、節奏的變化。最後一段是全文高潮,全詩最強音,宜在分組演讀後全班合讀,收到震撼人心、擲地有聲的效果。

這一教學環節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學理念,通過朗讀、賞析、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在感悟散文詩的優美意境的同時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第二環節:比較——賞析拓展

利用文章多層面的對比,通過反覆的比較賞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在求同析異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與質量。在處理練習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就是進行對比閱讀,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讓文本教育走向現實教育。

1.深入課文,引導比較賞析:比較海燕與海鷗、海鴨、企鵝面對暴風雨的不同表現,挖掘海燕形象設置的典型意義,體會本文的象徵手法內涵。

自主創編——想像遷移請你仿照句子說一段話。

假如我是(海燕),我將對(海鷗)說(收起你對暴風雨的恐懼吧),因爲(生命本身不同尋常,所以不僅要善於享受生活中的陽光,也要敢於承受生活中的風雨,這樣的人生纔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 ),我將對( )說( ),因爲( )。

2.高屋建瓴,引導系統總結:請學生從語言風格、形象塑造、寫作技法三方面用概括性的語言說說:《海燕》美在————(準確生動的用詞 靈活多變的句式 圓熟精湛的技 搏擊風浪、勇敢無畏、樂觀自信……)

在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後,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培養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一教學環節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的教學理念。完成了教學難點 ,

3.作業 拓展比較:老師發下引發的參讀材料——聯繫鄭振鐸的《海燕》,比較賞析兩文在海燕形象的內涵、立意、寫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仿句練習:如果高爾基《海燕》是奔騰咆哮的大江,那麼鄭振鐸《海燕》則是低吟淺唱的小河;如果高爾基《海燕》是寒風呼嘯的塞北,那麼鄭振鐸《海燕》則是小橋流水的江南。

《海燕》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燕》是語文版七年級(下)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文章。

在七年級上學期,已經接觸和學習過敘事、記人和寫景等三種類型的記敘文,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的四篇文章均屬於狀物類記敘文,與七年級(上)學習過的另三種類型的記敘文共同構成比較完整的記敘文體系。

《海燕》在本單元中被安排在第2課。我個人認爲,《海燕》在描寫上比《石榴》更細緻,在情感表達上比《白鵝》更深刻,在寫法上比《鶴羣》更“典範”,因此可以說,《海燕》是本單元意蘊最豐富的一篇文章,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好教材,是一篇值得仔細閱讀、品味和借鑑的精品文章。

2、教材的背景和主要內容

《海燕》寫於1927年。當時作者鄭振鐸被迫遠走歐洲,於5月21日隻身乘船前往法國巴黎。途中見到海燕,引發綿綿鄉思,寫成這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文章就是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眷戀和熱愛之情。

3、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因此,結合課文內容,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義,領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能力目標:學習本文詠物抒情(狀物)的表現手法。

(3)情感目標:品味語言,通過朗讀來體會並再現文中的優美意境。

需要說明的是,依據“三個維度”設計的這三個目標,並不是完全割裂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三個目標是互相融合的,只是目標的側重點不同而已。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根據七年級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散文閱讀的基礎,結合本文的特點,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鄉愁”的內蘊。

難點:感受本文的語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二、說學情

本人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後,師生雙方的配合較爲融洽,學生們已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於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蘊的散文,學習時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但大部分學生已養成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深入思考的習慣。因此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閱讀,重視引導學生多運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內涵。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本着啓發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可採用問答法;對作者深刻感情的把握,可採用討論法、分析法;對本文語言的品味,可採用點撥法和討論法。

(2)學法:

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最終還是要落到學生身上,因爲“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

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要反覆朗讀和默讀,理清作品的思路,領會文章的內涵,並對其表現手法有意識地加以學習和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採用朗讀默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仿寫法等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教材第一單元的“單元說明”中指出,在學習狀物類記敘文時,“要把握作者筆下的事物的特徵,並由此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時要學習作者觀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優美生動的語言。” 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採取的是“整體感知——品味賞析——拓展延伸”的教學思路,安排兩課時來完成教學。

 (一)第一步——整體感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可以說,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幾乎是所有的課文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一個重要前提。本課的“整體感知”環節側重於理清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作者的主要感情。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1、課前安排預習,通讀全文,疏通字詞。

(設計意圖:在課堂學習之前,初步感知文本,爲課堂學習奠定基礎;而字詞的掌握和積累則爲文本的學習掃除基本障礙。)

2、簡介寫作背景和作者。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時間以及作者的基本情況,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推測作者的寫作意圖。)

3、聽讀課文,明確文中描寫的對象,找出表現其活動背景以及表現它們各自的外形、飛翔和憩息狀態的詞句。

(設計意圖:這是“整體感知”部分的重要環節,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事物的特徵,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4、討論概括兩種小燕子的異同點,理解作者把海上小燕子“誤認”是故鄉小燕子的原因。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聯想的基礎是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深入理解文中小燕子的形象意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即“鄉愁”——完成教學目標一併突破重點。)

(二)第二步——品味賞析。

《海燕》是一篇散文,對於這類文學作品,《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只有整體的感知,還不足以體味文章所特有的內涵和意蘊。本課的“品味賞析”環節側重於文章中對小燕子的生動、細膩、傳神的刻畫,並簡單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1、分別默讀前後兩部分,深入探討這兩部分在描寫對象的特徵、活動背景以及作者情感的抒發等方面的具體寫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狀物應該抓住事物的特徵來寫,並把所寫事物的特點與自己的思想感情聯繫起來,爲以後的寫作實踐打好基礎。)

2、討論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寫法特點。

(設計意圖:這一內容重在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弄清故鄉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與作者的“鄉愁”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掌握解讀這類文章的一般方法——完成教學目標二。)

3、品讀第1段和第8段的語句,並以此帶動對全文優美生動語句的品析。(課外背誦第1段和第8段)

(設計意圖:本文的語言極有特色,不僅描寫生動、傳神,而且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品味其中的語言,有助於提高學生鑑賞文學語言的能力,積累文學語言,得到審美的樂趣——完成教學目標三並突破難點。)

4、教師從內容和寫法上對全文進行簡要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小結,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總體印象和理解。

(三)第三步——拓展延伸。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語文教學中,“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標準》)。這種“實踐能力”,不僅應該包括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還應該包括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本課的“拓展延伸”環節側重於同題文章的比較閱讀,並將詠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的知識理解轉化爲狀物類記敘文的寫作實踐能力。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1、將本文與高爾基的《海燕》進行比較閱讀,從海燕的特點、生活環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寫作方法等方面來比較兩篇文章的不同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同一事物,在不同作者的筆下,會有不同的特點和表現方法,表達了不同的情感,以此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遷移能力。)

2、蒐集課內外有關“鄉愁”的詩句。

(設計意圖:作爲課外作業佈置。一方面加深對作者感情的理解,另一方面鍛鍊學生蒐集和整理信息材料的能力。)

3、模仿《石榴》或《海燕》,寫一篇狀物短文。

(設計意圖:作爲課外作業佈置。本單元的寫作訓練是“寫一篇狀物的文章”。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把學生知識的學習轉化爲寫作實踐的能力。)

(四)教學效果預測

如果以三個教學目標來衡量教學效果的話,前兩個目標以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而言,是可以達到的(後期的單元檢測和寫作訓練也證實這兩個目標完成得較好);第三個目標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這個目標是貫穿初中三年的學習過程的,我個人認爲,在本課學習中,學生能夠有所感悟即可認爲是完成目標。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着重體現條理性,反映本文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

《海燕》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海燕》。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程和說反思五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作用:

高爾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了衆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它被編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本單元意蘊最豐富、音韻最鏗鏘、寫法最典範的一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朗讀能力、寫作技巧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以及本文特點,我把本文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和能力目標:把握作品藝術形象及主題;學習本文使用的典型寫作手法;培養朗讀及鑑賞散文詩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分析海燕的形象;品析用詞的準確性;訓練知識遷移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海燕的戰鬥精神,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結合本文的教學目標,我將

本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1、重點:朗讀課文;理解文中藝術形象的象徵意義;學習本文典型的寫作技巧。

2、難點:象徵手法的運用;結合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四)學情分析

本人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後,已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於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蘊的散文詩,學習時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好在我班大部分學生已養成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深入思考的習慣。因此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讀多思,重視引導學生聯繫時代背景和社會現實多運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內涵。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突出“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特徵,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具體方法如下:

導入課文——情景法

初步感知——誦讀法

分析形象,品析語言——點撥法

把握主題,學習寫法——討論法

知識遷移——練習法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具體的學法如下:

1、情境體驗法: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2、讀書入境法:訓練學生朗讀感知的能力。

3、勾畫圈點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合作探究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發散聯想法: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四、說教程

我打算用兩個課時完成本課文教學,第一課時:文本解讀。第二課時:拓展

實踐。主要有下面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情境導入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

所學材料感興趣。”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海燕搏擊長空的視

頻,然後師生共同點評,教師引導學生在感受海燕雄壯美的同時,進入到《海燕》

散文詩的學習,並激發他們去尋找《海燕》的美。

設計說明:讓學生由視覺感官導入新課學習,以激發他們的審美情趣和閱讀興趣。

第二環節:多樣誦讀

《海燕》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散文詩,所以教學中要抓好朗讀這一環節,我採取了以下三步:

第一步:教師配樂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在聽讀中畫出文中的生字詞;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在聽讀後教師引導學生一一落實完成。具體步驟如下:

1、要求學生給生字詞正音,教師訂正明確。

2、師生共同探討本文感情基調,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

第二步:學生自由朗讀。要求學生按照前面老師的指導,讀好停頓、重音、語速,讀出感情,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整理出文中的藝術形象及描述的畫面。然後教師指明學生回答文中塑造了哪幾個藝術形象,描述了哪幾幅畫面並簡要說明之。

第三步:指明學生誦讀。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段落展示朗讀才華,要求放聲動情,讀出詩情、詩意、詩味。並在朗讀中初步感知藝術形象的特徵。

設計說明:爲了突破朗讀這一教學重點,主要訓練學生“聽”、“讀”的能力,並在反覆朗讀中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文章洋溢的激情。

第三環節:揣摩品味

《海燕》是篇意蘊很豐富的文章,我們必須深入研讀。爲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兩步:

第一步:自主學習:

1、教師引導學生跳讀文本,用勾畫圈點法找出描寫海燕神態、聲音、動作

的詞句並進行自主品析,進而歸納出海燕的性格特點,體會本文用詞的準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有的放矢,適時點撥,如:準確的用詞(“飛翔”、“飛舞”、“穿過”、“掠起”等)、恰當的修辭(比喻、擬人、反覆等)。性格特點(勇猛矯健,英勇無畏,充滿自信等)從而完成對語言的品析、對海燕性格的歸納。

2、插播一段反映列寧領導的俄國第一次大革命的短片,意在交代時代背景,

讓學生準確理解海燕的象徵意義,進而領會無產階級先驅者的戰鬥精神,從而完成對海燕形象的分析、主題的挖掘、象徵手法的理解等重難點的突破。

第二步:合作探究:教師先要求學生研讀文本,採用合作討論法完成下面的思考題。在學生初步討論的基礎上再明確答案。

思考題:

1、暴風雨到來前海面景象有何變化?這是什麼描寫?作用何在?

2、文章爲什麼要寫海鴨、海鷗、企鵝等海鳥?

3、文章採用了象徵的手法,作者對不同形象賦予了不同的意義,請找出文中相應的描寫,聯繫時代背景,想想它們各象徵了什麼?

4、“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麼深刻含義?爲什麼用它作全詩的結束語?

5、文章題目是《海燕》,請你根據自己的理解替作者擬定一個副標題。

設計說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此環節正是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經歷了走進文本、品味文本、感悟文本的過程。

第四環節:拓展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能力”,不僅應該包括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還應該包括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設計了幾種練習,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想:引導學生由海燕形象聯想到海燕精神及相關的人和事,進而讓學生拋開時代背景,賦予“海燕”新時期新的象徵意義。

第二步:說:請學生從語言風格、形象塑造、寫作技法三方面用概括性的語言說說:《海燕》美在——?(提示:準確生動的用詞、靈活多變的句式、圓熟精湛的技巧、搏擊風浪、勇敢無畏、樂觀自信……)

第三步:寫:播放一段動物世界,讓學生利用課內學到的方法技巧進行描寫。(提示:可以抓住動物的姿態、動作等進行直接刻畫,也可以從側面進行描寫。用恰當的詞語和修辭手法。)

此環節時間可靈活運用,時間充足就課堂寫作,否則在觀看完影片後將寫作部分移至課下作爲作業。

設計說明:爲了延伸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在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後,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實際運用語文的能力。

五、說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通過開展多樣誦讀、圈點批註、小組討論、說話寫作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體驗、感悟權利還給學生。同時藉助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並在讀、說、寫的層進訓練中一一落實教學目標,最終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指導。

《海燕》說課稿12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海燕》。本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八年級下冊中的第九課,高爾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輝煌。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的。利用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進入課文展示的特殊情境。並在頭腦中勾勒出那高傲飛翔的海燕形象。從而對本文的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另外,本文寫於特殊的歷史年代,與學生的社會環境相距甚遠,理解象徵手法的意義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海燕》的教學環節設計上,我遵循學生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由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到通過朗讀品味句子。分析海燕形象,進而討論本課教學重點,即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三、教學過程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在屏幕上展示烏雲密佈海浪滔天的圖片,選用朗讀錄音並配以旋律激昂的《命運交響曲》,很快將學生帶入朗讀情境,在指導第一段的朗讀使學生初步瞭解朗讀中須注意的重音 語氣等之後,其它語段則由學生自主探討領悟。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

教學中我通過示範讀、個別讀、小組讀及齊讀等形式,不斷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在讀中,學生充分感悟到文字之美,海燕形象之美及其精神之美。

在熟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則爲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介紹背景知識這是學生理解這一深刻含義的前提,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象徵手法的意義,再一次讓學生在自主 合作 探究中品嚐集體智慧的甘甜。

一個多世紀前《海燕》的發表曾被人認爲是吹響了的"戰鬥的號角",激勵着俄國乃至世界衆多有識之士積極投身於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時至今日,這部作品仍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因此,我淡化了本文的政治色彩,而是將其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聯繫,討論海燕形象的現實意義,引導學生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爭做一隻勇敢的"海燕".

五、作業設計

最後作業 拓展比較:老師發下引發的參讀材料——聯繫鄭振鐸的《海燕》,比較賞析兩文在海燕形象的內涵、立意、寫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仿句練習:如果高爾基《海燕》是奔騰咆哮的大江,那麼鄭振鐸《海燕》則是低吟淺唱的小河;如果高爾基《海燕》是寒風呼嘯的塞北,那麼鄭振鐸《海燕》則是小橋流水的江南。

六、板書設計:

海 燕

高爾基

海燕 —— 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

海鷗

海鴨 —— 自私怯弱的不革命者(對比,烘托)

企鵝

—— 反動勢力

烏雲

狂風

大海 —— 人民大衆

謝謝大家!

《海燕》說課稿13

1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掌握自然環境的描寫在文中的作用以及海鷗、海鴨、企鵝的描寫對海燕形象的作用,學習烘托和反襯兩種寫作手法。

(二)能力目標

1、學會根據象徵意義有感情地朗讀直至誦讀課文內容。

2、在理解課文主題思想的基礎上寫作一篇較深層面的讀後感或勵志性的演講稿。

(三)情感目標

深刻領會海燕這一形象的時代意義,挖掘海燕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學習海燕英勇無畏、積極樂觀的戰鬥精神。

2學情分析

學生整體學習習慣不太好,整體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對於基礎知識,同學們普遍掌握的不夠紮實,對關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感覺的能力就更差了。普遍學習不夠積極不夠主動。在這個班裏學困生較多,他們的基礎量特別差,有許多最基礎的知識和方法及能力都沒有,基本的分析能力也欠缺。學習習慣更是極差,上課聽講不專心,作業質量不高,老師有時候催促也不寫。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雖然有些進步,但是學習仍然缺乏自學性,不能有突破性的進展。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自然環境的描寫在文中的作用以及海鷗、海鴨、企鵝的描寫對海燕形象的作用,學習烘托和反襯兩種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1、學會根據象徵意義有感情地朗讀直至誦讀課文內容。

2、在理解課文主題思想的基礎上寫作一篇較深層面的讀後感或勵志性的演講稿。

4教學過程

4.1第四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回顧課文內容

一.《海燕》中描寫自然環境又是爲什麼?

(一)指定學生朗讀1—3節,要求學生思考:在暴風雨到來前,周圍的環境怎樣?海燕有什麼表現?

——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說明一場暴風雨正在孕育。就在這樣特定的環境中,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烏雲和大海之間高傲地飛翔,表現了海燕勇敢無畏的矯健姿態。

(二)指定學生讀7—11節,要求思考:環境起了怎樣的變化?

——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雷聲轟響、狂風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懸崖上,摔成塵霧和碎末。大海呢,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雷聲,波浪還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

師:

1、這一環境的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說明俄國當時白色恐怖嚴重,反動勢力猖獗,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激烈。特別在第8節作者在寫狂風與巨浪搏鬥時,用了“緊緊”、“惡狠狠地”、“把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等詞句,進一步說明當時革命與反革命鬥爭已經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但是,儘管反動勢力猖狂一時,敏感的精靈——海燕已聽出了它們的“睏乏”。這告訴我們革命正在向有利於人民的方向轉化。

2、、在這險惡的環境中,海燕的表現怎樣?

——不畏強暴,它飛舞着,箭一般地穿過烏雲,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它面對猖狂的反動勢力充滿信心地大笑,還大聲號叫,它爲暴風雨的迫近而歡樂,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革命是必勝的。

3、在險惡的環境裏,海燕如此英勇,決不是偶然的,讓學生齊讀11節,思考:海燕,爲什麼如此敏感,如此英勇?

——那時馬克思主義已在俄國人民中廣泛傳播,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海燕在險惡環境中用馬克思主義的望遠鏡觀察鬥爭形勢,已經聽出了“雷聲”的“睏乏”,已經看出“烏雲遮不住太陽”,也就是說,看到歷史的必然規律,是無產階級取代資產階級,沙皇政府必將滅亡,人民必定勝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風雨迫近時特別歡樂,無比英勇,表現出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作者用了“敏感的精靈”、“早就聽出”、“深信”等詞語來描寫海燕,不僅使我們從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們從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

二.文章爲什麼還要寫海鴨、海鷗、企鵝等海鳥?

1、指定學生朗讀4—6節。要求學生把描寫海鷗、海鴨、企鵝的詞語劃出來。

2、這些詞語表現了這三種海鳥怎樣的共性?

——海鷗、海鴨、企鵝象徵了俄國第一次革命前夕膽小的機會主義者和軟弱的資產階級,他們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爲了揭示這個共性,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根據海鳥的不同特點,讓“恐懼”、“嚇壞”、“膽怯”三個意義相近的詞反覆出現,從而對他們害怕革命的醜態進行漫畫式的勾勒和無情的揭露。

3、(指定學生朗讀4—6節,要求認清三種海鳥在暴風雨到來之前的醜態。)

作者爲什麼在對三種海鳥作了無情的揭露後,又轉換語氣熱情讚揚海燕?

——這樣寫有兩個作用:一是與開頭呼應,可以讓海鷗、海鴨、企鵝與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另一個是承上啓下,原來大海蒼茫一片,這時已經“泛起白沫”,由於背景的變化,畫面也就變化了,這樣很自然地進入了第二段。

4、朗讀第一段。指定一女同學讀1—3節,一男同學讀4—6,全班同學從“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起齊讀。要求愛憎分明、讀出感情來。

活動2【講授】烘托與反襯手法的作用

一、描寫各種自然景物是爲海燕的活動創造典型環境,並以此爲背景,烘托海燕的性格。海面上自然景象的變化愈來愈險惡,而海燕的戰鬥情緒卻愈來愈高漲,這就突現出海燕高大的形象。

二、寫海鷗、海鴨、企鵝的呻吟、飛竄、恐懼、躲藏與海燕那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樂觀。

這篇作品爲了表現海燕的勇敢、樂觀和對暴風雨的渴望,除了對海燕作直接描寫外,還通過暴風雨來臨前夕大海海面變化的描寫來烘托,並以海鷗、海鴨、企鵝等來作對比。第一部分寫海鷗、海鴨、企鵝的呻吟、飛竄、恐懼、躲藏與海燕那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樂觀。第二部分寫海浪與狂風生死拼搏的激戰場面,正是以壯闊背景來烘托海燕的戰鬥雄姿。第三部分寫風、雲、雷、電一齊出動,以此背景來烘托海燕那戰鬥號召的豪邁激昂,振奮人心。

活動3【活動】聽課文,想畫面

聽配樂朗誦,學生可跟着讀,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

課文以暴風雨到來之前的大海爲背景,着重描繪了三個畫面:伴隨着海面圖景形式變化,海燕動作、情態也在變化:

(一)(1—6節)暴風雨孕育之際海上景象

A,海燕高傲的飛翔,//(以其革命的激情和勇敢的行動,表現出對暴風雨的渴望。)

(二)(7—11節)暴風雨迫近之時海上景緻

B,海燕叫喊着,飛翔着,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雲。//頑強搏擊,勇敢鬥爭

(三)(12—16節)暴風雨就要來臨之時海上景觀

C,海燕精神抖擻,興高采烈地呼喚革命高潮的到來,//抒發勝利預言家的豪情。

活動4【練習】試誦讀

師:通過朗讀,同學們眼前肯定出現了海燕的形象,假如在海燕之前填上一個修飾語,你會填什麼呢?(學生憑自己的理解,各抒已見,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教師適時板書)

(參考:我讀xx段,(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用了xx的手法(修辭)或者使用了xx動詞,讓我們看到了一隻xx(形象)的海燕。

生:

1、自由讀,可以選自己最感興趣的、最拿手的一段或幾段來朗誦。

2、 抽幾位同學進行段落朗誦比賽(配樂,提高積極性,營造激情氛圍。)

3、 點評、獎勵。

活動5【測試】學課文,寫文章

學生朗讀自己寫得讀後感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的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考驗。面臨生活的暴風雨,你該怎樣做呢?試就這個話題,寫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

活動6【作業】結語並佈置作業

1、完善讀後感,加工成一篇勵志性的演講稿。

2、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海燕》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寫於1901俄國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時期,高爾基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衆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爲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於單元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標“閱讀”部分的要求。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多層次誦讀課文,從整體上領會課文的深刻內涵。

2、瞭解相關文學常識及背景,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徵意義。

3、瞭解烘托、對比、象徵等表現手法在本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過程與方法:

1、課前蒐集有關海燕、高爾基、寫作背景等資料,瞭解相關文學常識。

2、以朗讀爲主線,設計精巧的微型話題,通過多層次誦讀,探究課文的深刻內涵。

3、通過猜謎語、當翻譯的活動感受象徵手法,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勇敢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生活暴風雨的樂觀、戰鬥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根據《海燕》的本身特點和語文課的要求,“讀”歷來就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象徵、對比和烘托的寫作手法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體會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則是作者的初衷,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是我們現在教育的人文目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的設計意圖:

1、“美文需要美教”,本設計力求通過多層次誦讀、多角度發現、個性化體驗、藝術性創編等一系列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並在讀、說、寫的層進訓練中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2、力求突出“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特徵,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給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圈點批註、仿句說話練習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所以我採取以朗讀爲主線,通過設計精巧的微型話題,在學生與文本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架起和諧的橋樑,進行平等式對話教學。

五、課時安排:

課前預習階段要求學生蒐集資料,掌握字詞。課文閱讀教學兩課時。第二課時主要教學任務是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探究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完成作業。以下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分鐘)

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自然地導入新課。

導語:如果在一個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的天氣裏,你們喜歡呆在哪裏呢?

但是有一種鳥卻總是很勇敢的在這樣的天氣裏,在濁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飛舞。這種鳥叫什麼名字呢?(學生交流蒐集到的關於“海燕”的資料)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高爾基唱給“海燕”的頌歌。(板書課題、作者)

(學生介紹作者)

蒐集和處理信息是新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查找課文有關資料的工作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提高了學生能力。

(二)、多層誦讀——感知課文內容(24分鐘)

1、播放錄音聽讀。

要求學生凝神靜聽,用概括性語言說說你聽後的感受或描述你腦海中呈現的畫面。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從而奠定本文的朗讀基調,營造出一種激昂熱烈的課堂氣氛。說感受和說畫面的環節是學生通過聽讀之後再創作的過程。

2、分組合作研讀。

(1)、自由朗讀課文。

(2)、全班分成三組,分別完成如下任務:

A、用——畫出描寫風雲雷電的詞句,找出暴風雨的變化,並按照“暴風雨”的格式起小標題。

B、身處這樣的險惡環境,海燕的表現怎樣呢?請同學們用~~~~~畫出直接描寫海燕的段落或句子,選擇你喜歡的讀一讀。並補充題目“的海燕”

c、海上其他的海鳥面對暴風雨又有怎樣的表現呢?讀一讀相關的段落,圈畫出關鍵詞。並揣摩他們的心理活動。用“面對暴風雨,心想:。”的句式說話。

這是課文研讀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裏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每組都有自己的任務。起標題、補標題和揣摩心理的方法有利於打開學生閱讀的思路。當學生找出合適的詞句的時候,其實對課文細節的把握已經有了一定深度。

3、指導揣摩精讀。

(1)、驗收分組學習效果,指導朗讀。完成部分板書。

(2)、《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響樂,共分三個樂章。你能劃分出來嗎?

(3)、思考:暴風雨漸次逼近的險惡環境對於表現海燕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4)、體會寫其他海鳥對於表現海燕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這一教學環節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學理念,通過指導朗讀、賞析、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在感悟散文詩的優美意境的同時體會海燕英勇無畏、愈戰愈勇的英姿,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和對比反襯的寫法。

4、角色對抗演讀。(暴風雨vs海燕vs海鳥們)

起立誦讀的形式,甚有氣勢,符合本文朗讀要求,也是提高朗讀效果的創造性方式。依據上一環節的分組,動員學生結合三個場景分三部分演讀,體會語氣、節奏和情感上的變化。

(三)、難點突破——感受象徵手法(10分鐘)

1、任何文學作品都有時代的烙印,《海燕》這篇文章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寫成的?

(1)、學生介紹課前蒐集到的背景資料。

(2)、教師補充講述發表過程中的小故事。

應該說時過境遷,學生對詩中“海燕”象徵意義的理解頗有難度,而本詩教學時必須得讓學生結合寫作背景才能理解“海燕”的意義。在處於困惑不解之時呈現“寫作背景”,能幫助學生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順利地理解了海燕的象徵意義。

2、作者僅僅是在描繪暴風雨到來之前的場景嗎?如果不是,那麼作者寫到的一些具體事物都代表了什麼呢?大家不妨把它當謎語來猜猜。

學生髮言,教師相機板書,總結:實際上這裏面正是運用了一種文學表現手法,那就是——象徵。

3、從剛纔的猜謎語活動中大家能發現“象徵”是怎麼回事,又具有什麼特點嗎?

(象徵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它往往着眼全篇用具體事物表現抽象的意義。)

對抽象的概念理解不用直接、機械的講解,而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探究活動中水到渠成的理解。

4、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下一個活動:當翻譯!把本文的文學語言譯成直白的語言。這樣更好地理解課文含義和象徵手法。

(1)、老師作示範:“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可譯成:“在大革命風暴來臨之前,人民羣衆還沒有覺醒,xxx勢力喧囂一時。革命先驅在頑強自信的奔走呼號,宣傳革命……”

(2)、請同學們選擇其他相應的語句進行翻譯。

極富創意的“當翻譯”活動,把複雜的枯燥的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的行爲變成了一個充滿趣味的活動,使學生在趣味無窮中不知不覺完成了探究過程。

(四)、拓展延伸,體驗昇華(8分鐘)

斗轉星移,逝者如斯。轉瞬間,一百多年過去了。而今,俄國的革命形勢與百年前相比已經面目全非,就連國家名稱也經歷了“沙皇俄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獨聯體(包括俄羅斯)”的變化,真是風雲變幻、世事滄桑!但是,高爾基筆下的海燕仍有不朽的生命力。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讓海燕的積極、勇敢、樂觀的戰鬥精神在我們和平幸福的生活中發揮作用。

1、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下面請大家以“暴風雨”爲話題講述自己的故事,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遭遇過怎樣的暴風雨,又是如何戰勝暴風雨並獲得怎樣的人生啓示。

在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後,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培養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一教學環節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的教學理念,完成了教學難點。

2、自主創編——仿句說話:假如我是(海燕),我將對(海鷗)說(收起你對暴風雨的恐懼吧),因爲(生命本身不同尋常,所以不僅要善於享受生活中的陽光,也要敢於承受生活中的風雨,這樣的人生纔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我將對()說(),因爲()。

啓發學生可以對課文中的對象說,也可以對現實中的人或事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搏擊長空的雄鷹對屋檐下的燕子、青海玉樹地震中救援人員對壓在廢墟下的待救女孩……)

在處理練習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讓文本教育走向現實教育。

板書設計:

海燕

高爾基

風雲雷電:【xxx勢力】

暴風雨(的變化):孕育—迫近—將臨【革命風暴】烘托

高傲、勇敢……的海燕:渴望—迎接—呼喚【革命先驅者】對比

海鳥們:呻吟、飛竄、恐懼、膽怯、躲藏【假(不)革命者】象徵

大海及波浪:歌唱、迎接、熄滅【人民羣衆的力量】

《海燕》說課稿15

說教材:

《海燕》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二單元第四篇文章。第二單元的文章多爲散文詩,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海燕》爲傳統篇目,寫於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作者創造出“海燕”的藝術形象,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海燕》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具備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說教學重點的確立及其解決辦法:

教學重點的確立:

“海燕”是課文中核心塑造的一個勇敢鬥士的形象,是文章的靈魂更是作者情感的寄託,故將賞析海燕形象,領悟作品內涵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解決辦法:

1、 聽讀+誦讀 (於反覆誦讀中品味形象)

2、 模仿形式,結合內容進行寫作

3、 綜合評價海燕這一形象

4、 結合背景分析海燕的象徵意義

5、 分析文章爲塑造海燕形象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6、 作業設計:隨筆:“海燕的宣言”(結合課後習題3)

說教學難點的確立及解決辦法:

《海燕》一文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誕生的文章,有其深刻的政治意義與時代特徵。對於今天的學生而言從海燕的形象,獲取具有時代現實意義的精神收穫,這一點對於學生而言十分重要,故確立本課的教學難點爲品味語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解決辦法:

1、 聽讀+誦讀

(於反覆誦讀中品味形象)

2、 抓住海燕形象的塑造品味其蘊涵的思想內涵

3、 從海燕身上推將開來,思考現今社會如何弘揚海燕的精神

說教學過程:

1、 導入(片頭動畫的形式)

2、 聽讀

3、 自由誦讀

4、 小組協作結合文章內容完成短句創作

5、 綜合評價海燕

6、 結合背景探討海燕的象徵意義

7、 分析文章爲塑造海燕的形象採用的修辭方法(綜合 以備寫作之需)

8、 推而言之,思考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弘揚海燕精神

說板書設計:

體現修辭與形象概括(不設標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