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海燕》的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2.28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海燕》的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燕》的說課稿

  《海燕》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燕》是語文版七年級(下)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文章。

在七年級上學期,已經接觸和學習過敘事、記人和寫景等三種類型的記敘文,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的四篇文章均屬於狀物類記敘文,與七年級(上)學習過的另三種類型的記敘文共同構成比較完整的記敘文體系。

《海燕》在本單元中被安排在第2課。我個人認爲,《海燕》在描寫上比《石榴》更細緻,在情感表達上比《白鵝》更深刻,在寫法上比《鶴羣》更“典範”,因此可以說,《海燕》是本單元意蘊最豐富的一篇文章,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好教材,是一篇值得仔細閱讀、品味和借鑑的精品文章。

2、教材的背景和主要內容

《海燕》寫於1927年。當時作者鄭振鐸被迫遠走歐洲,於5月21日隻身乘船前往法國巴黎。途中見到海燕,引發綿綿鄉思,寫成這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文章就是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眷戀和熱愛之情。

3、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因此,結合課文內容,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義,領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能力目標:學習本文詠物抒情(狀物)的表現手法。

(3)情感目標:品味語言,通過朗讀來體會並再現文中的優美意境。

需要說明的是,依據“三個維度”設計的這三個目標,並不是完全割裂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三個目標是互相融合的,只是目標的側重點不同而已。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根據七年級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散文閱讀的基礎,結合本文的特點,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鄉愁”的內蘊。

難點:感受本文的語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二、說學情

本人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後,師生雙方的配合較爲融洽,學生們已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於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蘊的散文,學習時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但大部分學生已養成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深入思考的習慣。因此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閱讀,重視引導學生多運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內涵。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本着啓發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可採用問答法;對作者深刻感情的把握,可採用討論法、分析法;對本文語言的品味,可採用點撥法和討論法。

(2)學法:

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最終還是要落到學生身上,因爲“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

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要反覆朗讀和默讀,理清作品的思路,領會文章的內涵,並對其表現手法有意識地加以學習和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採用朗讀默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仿寫法等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教材第一單元的“單元說明”中指出,在學習狀物類記敘文時,“要把握作者筆下的事物的特徵,並由此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時要學習作者觀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優美生動的語言。” 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採取的是“整體感知——品味賞析——拓展延伸”的教學思路,安排兩課時來完成教學。

  (一)第一步——整體感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可以說,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幾乎是所有的課文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一個重要前提。本課的“整體感知”環節側重於理清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作者的主要感情。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1、課前安排預習,通讀全文,疏通字詞。

(設計意圖:在課堂學習之前,初步感知文本,爲課堂學習奠定基礎;而字詞的掌握和積累則爲文本的學習掃除基本障礙。)

2、簡介寫作背景和作者。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時間以及作者的基本情況,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推測作者的寫作意圖。)

3、聽讀課文,明確文中描寫的對象,找出表現其活動背景以及表現它們各自的外形、飛翔和憩息狀態的詞句。

(設計意圖:這是“整體感知”部分的重要環節,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事物的特徵,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4、討論概括兩種小燕子的異同點,理解作者把海上小燕子“誤認”是故鄉小燕子的原因。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聯想的基礎是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深入理解文中小燕子的形象意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即“鄉愁”——完成教學目標一併突破重點。)

  (二)第二步——品味賞析。

《海燕》是一篇散文,對於這類文學作品,《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只有整體的感知,還不足以體味文章所特有的內涵和意蘊。本課的“品味賞析”環節側重於文章中對小燕子的生動、細膩、傳神的刻畫,並簡單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1、分別默讀前後兩部分,深入探討這兩部分在描寫對象的特徵、活動背景以及作者情感的抒發等方面的具體寫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狀物應該抓住事物的特徵來寫,並把所寫事物的特點與自己的思想感情聯繫起來,爲以後的寫作實踐打好基礎。)

2、討論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寫法特點。

(設計意圖:這一內容重在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弄清故鄉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與作者的“鄉愁”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掌握解讀這類文章的一般方法——完成教學目標二。)

3、品讀第1段和第8段的語句,並以此帶動對全文優美生動語句的品析。(課外背誦第1段和第8段)

(設計意圖:本文的語言極有特色,不僅描寫生動、傳神,而且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品味其中的語言,有助於提高學生鑑賞文學語言的能力,積累文學語言,得到審美的樂趣——完成教學目標三並突破難點。)

4、教師從內容和寫法上對全文進行簡要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小結,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總體印象和理解。

  (三)第三步——拓展延伸。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語文教學中,“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標準》)。這種“實踐能力”,不僅應該包括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還應該包括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本課的“拓展延伸”環節側重於同題文章的比較閱讀,並將詠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的知識理解轉化爲狀物類記敘文的寫作實踐能力。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1、將本文與高爾基的《海燕》進行比較閱讀,從海燕的特點、生活環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寫作方法等方面來比較兩篇文章的不同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同一事物,在不同作者的筆下,會有不同的特點和表現方法,表達了不同的情感,以此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遷移能力。)

2、蒐集課內外有關“鄉愁”的詩句。

(設計意圖:作爲課外作業佈置。一方面加深對作者感情的理解,另一方面鍛鍊學生蒐集和整理信息材料的能力。)

3、模仿《石榴》或《海燕》,寫一篇狀物短文。

(設計意圖:作爲課外作業佈置。本單元的寫作訓練是“寫一篇狀物的文章”。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把學生知識的學習轉化爲寫作實踐的能力。)

  (四)教學效果預測

如果以三個教學目標來衡量教學效果的話,前兩個目標以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而言,是可以達到的(後期的單元檢測和寫作訓練也證實這兩個目標完成得較好);第三個目標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這個目標是貫穿初中三年的學習過程的,我個人認爲,在本課學習中,學生能夠有所感悟即可認爲是完成目標。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着重體現條理性,反映本文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

  《海燕》的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本文寫於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據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涵爲切入口,激發學生興趣,迅速深入文章內容。

2、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1、力求突出“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特徵,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2、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爲以下三條:

1、引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第1、2條作爲能力訓練目標,第3條作爲德育訓練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設計意圖和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1、理清本文的主要形象及其精神內涵,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2、理清本文的象徵意義。

3、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方法的確定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對於初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教師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提問法。對於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並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我採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快:導入新課。

運用詩歌和散文的有關知識,出示海燕有關圖片,進入《海燕》散文詩的學習氛圍。

第二塊:誦讀。

⒈教師範讀。讓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並抓住特徵,理解作者賦予這些形象的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進一步把握文意。

第三塊:理解象徵意義。

在第二塊誦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詩人對不同形象賦予的不同感情,結合時代背景,歸納出本文形象的象徵意義。

第四塊:拓展延伸。

讓學生拋開時代背景,賦予“海燕”新時期新的象徵意義。學習“海燕”精神的內涵,以說話的形式來表現。

  《海燕》的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海燕的“雄姿”》(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海燕的‘雄姿’”是這一單元的第二課,主要運用Windows Movie Make軟件對視頻進行處理,包括素材的添加、編輯視頻、視頻輸出與發佈。素材的添加主要介紹瞭如何添加圖片、聲音文件。視頻的編輯主要介紹瞭如何改變圖片的播放長度、添加視頻效果以及添加片頭與片尾。最後介紹了輸出與發佈視頻作品。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的三維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 知識和技能目標:運用信息技術工具爲聲音文件編制相應的視頻並進行輸出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準備素材,編輯與發佈視頻,每個人完成一件作品;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和動手的操作能力以及嚴謹的思維方式。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一方面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具有主觀的學習願望;另一方面,培養運用信息技術工具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愛好,學習海燕那種奮勇拼搏的精神和熱愛生活的態度。

在仔細研究教材和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我認爲本課的重點是運用Windows Movie Maker軟件製作視頻以及爲加視頻添加效果;難點是調整圖片的播放時間以及各視頻效果之間的呼應。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同時對外界事物保持較強的好奇心,很樂意運用信息技術工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結合案例,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Windows Movie Maker軟件對於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到,因此教師在操作的過程中要耐心講解,儘量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跟上教師的步伐。學習完本課後,學生應該能夠根據聲音文件蒐集圖片和相關素材製作一部視頻作品。

  二、說教法和學法

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相比較,有着鮮明的特點,即較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和明顯的時代發展性,基於這一特點我提出以下教學方法:情境設置、 觀察法、對比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和分組教學法。

首先是設置情境,以達到引起學生的興趣爲目的,然後對上一節課製作的作品進行分析,找出它在表現中心主題上存在的不足,從而發現新知識,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後教師進行指導、練習,並與老師的作品進行比較,從而發現問題並通過討論解決問題。以任務驅動爲主,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爲輔的教學方法,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能力,體現了素質教育中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

過去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機械重複、簡單訓練、接受學習。學生的探究、實質參與教學過程、學生之間互動與合作、交流與分享太少。我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計劃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根據教學要求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述5個環節

(一)導入環節

首先進入導入環節,我是準備這麼導入的:先展示上一節課完成的某件優秀學生作品,然後通過對作品的分析,得出光有聲音,還不能體現海燕那奮勇拼搏 的精神,爲此,必須配上生動形象的視頻。本節課,我們將運用Windows系統自帶的Windows Movie Maker軟件來展現海燕的“雄姿”。

(二)任務驅動環節

通過對任務的分析,我們基本上可以將這個處理過程大致分爲五個階段:①準備素材;②導入素材到合適的位置;③添加視頻效果;④添加片頭和片尾;⑤保存和發佈視頻。

這樣以來我們就把這個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情況,我們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分層教學:

(1)動手能力稍差一些的學生只需針對每一階段對照教材中相應的內容有目的性的來完成,但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將本階段的任務做好,不要急於求成。

(2)動手能力稍好一些的學生要求他們能夠按照教材中的內容嘗試着添加其他的屬性,看看結果會怎麼變化。

(3)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要求他們完成任務後,幫助其他同學完成任務。

另外,在選擇視頻處理軟件上,首先跟學生介紹常見的視頻處理軟件的優、缺點,然後跟學生介紹Windows Movie Maker主界面。

(三)課堂練習環節

請大家將上次課錄製的配樂朗誦或歌曲製作成MTV。可以按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

(四)指導環節

學生看教材討論做的過程中,肯定有疑問,我在指導前要仔細觀察,並能夠提前預測:比如如何將不同的素材添加到合適的軌道,如何爲視頻添加效果、片頭和片尾等。

然後再進行分層次指導:對於共性問題要適當的給所有學生指出來,而對於個別學生遇到的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我會間接給他指出來,讓學生自己找出問題所在,先獨自解決,然後再加以輔導。而且整個過程應鼓勵小組同學間相互討論,相互合作,發揮團隊作用,使學生充當‘小老師’幫助其他同學。並且老師的演示應該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

(五)展示評價環節

我在觀察學生做的過程中會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時的做出小結,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方法來做。同時可以小組爲單位進行作品展示,師生互動,對學生做的整體情況進行評價,特別是對做的好的,有所創新的學生要給予表揚,而對做的差的也要給其鼓勵,使得整個評價過程是肯定的,這樣可以調動大家以後學習的積極性。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展現和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加深學生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

課題:海燕的“雄姿”

一、Windows Movie Maker軟件介紹

二、製作視頻

三、爲視頻添加效果

四、添加片頭與片尾

五、輸出與發佈視頻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