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海燕說課稿範文

本文已影響 1.08W人 

海燕說課稿範文

海燕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海燕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海燕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海燕》。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程和說反思五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作用:

高爾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了衆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它被編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本單元意蘊最豐富、音韻最鏗鏘、寫法最典範的一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朗讀能力、寫作技巧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以及本文特點,我把本文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和能力目標:把握作品藝術形象及主題;學習本文使用的典型寫作手法;培養朗讀及鑑賞散文詩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分析海燕的形象;品析用詞的準確性;訓練知識遷移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海燕的戰鬥精神,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結合本文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1、重點:朗讀課文;理解文中藝術形象的象徵意義;學習本文典型的寫作技巧。

2、難點:象徵手法的運用;結合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四)學情分析

本人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後,已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於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蘊的散文詩,學習時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好在我班大部分學生已養成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深入思考的習慣。因此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讀多思,重視引導學生聯繫時代背景和社會現實多運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內涵。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突出“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特徵,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具體方法如下:

導入課文——情景法。

初步感知——誦讀法。

分析形象,品析語言——點撥法。

把握主題,學習寫法——討論法。

知識遷移——練習法。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具體的學法如下:

1、情境體驗法: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2、讀書入境法:訓練學生朗讀感知的能力。

3、勾畫圈點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合作探究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發散聯想法: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四、說教程

我打算用兩個課時完成本課文教學,第一課時:文本解讀。第二課時:拓展實踐。主要有下面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情境導入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海燕搏擊長空的視頻,然後師生共同點評,教師引導學生在感受海燕雄壯美的同時,進入到《海燕》散文詩的學習,並激發他們去尋找《海燕》的美。

設計說明:讓學生由視覺感官導入新課學習,以激發他們的審美情趣和閱讀興趣。

第二環節:多樣誦讀

《海燕》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散文詩,所以教學中要抓好朗讀這一環節,我採取了以下三步:

第一步:教師配樂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在聽讀中畫出文中的生字詞;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在聽讀後教師引導學生一一落實完成。具體步驟如下:

1、要求學生給生字詞正音,教師訂正明確。

2、師生共同探討本文感情基調,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

第二步:學生自由朗讀。要求學生按照前面老師的指導,讀好停頓、重音、語速,讀出感情,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整理出文中的藝術形象及描述的畫面。然後教師指明學生回答文中塑造了哪幾個藝術形象,描述了哪幾幅畫面並簡要說明之。

第三步:指明學生誦讀。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段落展示朗讀才華,要求放聲動情,讀出詩情、詩意、詩味。並在朗讀中初步感知藝術形象的特徵。

設計說明:爲了突破朗讀這一教學重點,主要訓練學生“聽”、“讀”的能力,並在反覆朗讀中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文章洋溢的激情。

第三環節:揣摩品味

《海燕》是篇意蘊很豐富的文章,我們必須深入研讀。爲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兩步:

第一步:自主學習:

1、教師引導學生跳讀文本,用勾畫圈點法找出描寫海燕神態、聲音、動作的詞句並進行自主品析,進而歸納出海燕的性格特點,體會本文用詞的準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有的放矢,適時點撥,如:準確的用詞(“飛翔”、“飛舞”、“穿過”、“掠起”等)、恰當的修辭(比喻、擬人、反覆等)。性格特點(勇猛矯健,英勇無畏,充滿自信等)從而完成對語言的品析、對海燕性格的歸納。

2、插播一段反映列寧領導的俄國第一次大革命的短片,意在交代時代背景,讓學生準確理解海燕的象徵意義,進而領會無產階級先驅者的戰鬥精神,從而完成對海燕形象的分析、主題的挖掘、象徵手法的理解等重難點的突破。

第二步:合作探究:教師先要求學生研讀文本,採用合作討論法完成下面的思考題。在學生初步討論的基礎上再明確答案。

思考題:

1、暴風雨到來前海面景象有何變化?這是什麼描寫?作用何在?

2、文章爲什麼要寫海鴨、海鷗、企鵝等海鳥?

3、文章採用了象徵的手法,作者對不同形象賦予了不同的意義,請找出文中相應的描寫,聯繫時代背景,想想它們各象徵了什麼?

4、“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麼深刻含義?爲什麼用它作全詩的結束語?

5、文章題目是《海燕》,請你根據自己的理解替作者擬定一個副標題。

設計說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此環節正是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經歷了走進文本、品味文本、感悟文本的過程。

第四環節:拓展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能力”,不僅應該包括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還應該包括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設計了幾種練習,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想:引導學生由海燕形象聯想到海燕精神及相關的人和事,進而讓學生拋開時代背景,賦予“海燕”新時期新的象徵意義。

第二步:說:請學生從語言風格、形象塑造、寫作技法三方面用概括性的語言說說:《海燕》美在——?(提示:準確生動的用詞、靈活多變的句式、圓熟精湛的技巧、搏擊風浪、勇敢無畏、樂觀自信……)

第三步:寫:播放一段動物世界,讓學生利用課內學到的方法技巧進行描寫。(提示:可以抓住動物的姿態、動作等進行直接刻畫,也可以從側面進行描寫。用恰當的詞語和修辭手法。)

此環節時間可靈活運用,時間充足就課堂寫作,否則在觀看完影片後將寫作部分移至課下作爲作業。

設計說明:爲了延伸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在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後,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實際運用語文的能力。

五、說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通過開展多樣誦讀、圈點批註、小組討論、說話寫作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體驗、感悟權利還給學生。同時藉助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並在讀、說、寫的層進訓練中一一落實教學目標,最終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指導。

  海燕說課稿2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海燕》。本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八年級下冊中的第九課,高爾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輝煌。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的。利用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進入課文展示的特殊情境。並在頭腦中勾勒出那高傲飛翔的海燕形象。從而對本文的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另外,本文寫於特殊的歷史年代,與學生的社會環境相距甚遠,理解象徵手法的意義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海燕》的教學環節設計上,我遵循學生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由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到通過朗讀品味句子。分析海燕形象,進而討論本課教學重點,即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三、教學過程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在屏幕上展示烏雲密佈海浪滔天的圖片,選用朗讀錄音並配以旋律激昂的《命運交響曲》,很快將學生帶入朗讀情境,在指導第一段的朗讀使學生初步瞭解朗讀中須注意的重音 語氣等之後,其它語段則由學生自主探討領悟。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

教學中我通過示範讀、個別讀、小組讀及齊讀等形式,不斷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在讀中,學生充分感悟到文字之美,海燕形象之美及其精神之美。

在熟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則爲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介紹背景知識這是學生理解這一深刻含義的前提,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象徵手法的意義,再一次讓學生在自主 合作 探究中品嚐集體智慧的甘甜。

一個多世紀前《海燕》的發表曾被人認爲是吹響了的"戰鬥的號角",激勵着俄國乃至世界衆多有識之士積極投身於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時至今日,這部作品仍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因此,我淡化了本文的政治色彩,而是將其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聯繫,討論海燕形象的現實意義,引導學生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爭做一隻勇敢的"海燕"。

四、作業設計

最後作業 拓展比較:老師發下引發的參讀材料——聯繫鄭振鐸的《海燕》,比較賞析兩文在海燕形象的內涵、立意、寫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仿句練習:如果高爾基《海燕》是奔騰咆哮的大江,那麼鄭振鐸《海燕》則是低吟淺唱的小河;如果高爾基《海燕》是寒風呼嘯的塞北,那麼鄭振鐸《海燕》則是小橋流水的江南。

  海燕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文本特點及地位。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寫於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爲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於單元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瞭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程標準“閱讀”部分的要求。

2、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爲以下三條:

①知識目標:學習本文使用的典型寫作手法,如象徵、對比和烘托等。

②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散文詩的能力,能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歷史背景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同時結合生活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爲: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散文詩的能力,學習品味文章用詞及一些典型的寫作技巧。

難點爲:理清本文的象徵意義並結合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二、說教法。

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我認爲好的教學方法既要有趣又要有效,這樣才能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所收穫。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誦讀法。每篇文章都有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情景設置法。在本節課上,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景,如世界盃短片、配樂誦讀、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產生思想共鳴。

3、練習仿寫法。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我採用一小一大兩個仿寫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說學法。

“好老師要教給學生髮現真理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本課的教學就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這種精神,具體的學法如下:

讀書入境法。堅持以讀爲本的理念,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培養感悟,在讀中受到薰陶,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勾畫圈點法:勾畫出課文描寫海燕生命之美所用的準確詞語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完成表格。

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解決難點,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說教學過程。

說到教學過程的設計,我着實下了一番功夫。因爲我認爲對文本進行教學的設計,恰如庖丁解牛一般,好的設計要思路清晰有實效甚至會事半功倍。下面說說我的設計。

我打算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有四個教學環節:導、讀、寫、思,尤其後兩個環節都有一定的深度。

第一步:導入新課。

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從幾幅美的圖片談起,有和諧生活的柔和美,有斷臂維納斯的殘缺美,有運動場上的力量美……讓孩子們感受美同時也激發他們去尋找《海燕》的美,感知《海燕》那美的語言美的`圖畫!

第二步:多樣誦讀。

首先,聽課文朗讀,請你在聽讀中把握生字詞和本文的朗讀語調(包括朗讀的停頓、快慢、輕重和語氣),然後選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朗讀才華,要求放聲動情,讀出詩情、詩意、詩味,教師和學生一起給予朗讀評價或朗讀建議。

其次,根據得到的朗讀經驗再自讀文本,讀後請仿照前面的句式寫一句話來概括海燕所展示的生命之美。這是對文本的整體把握。

最後,跳讀文本,找出其中描寫海燕生命之美所用的準確詞語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完成表格,總結高爾基的一些寫作方法,如:準確的用詞(“飛翔”、“飛舞”,“叫喊”、“號叫”,“穿過”、“掠起”)、恰當的修辭(比喻、擬人等)和寫作技巧(對比、烘托,至於象徵手法在後面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海燕形象時帶出)。

第三步:比照寫作。

觀看海雕捕食影片,利用剛纔學到的方法技巧進行描寫。

提示:

(1)可以抓住海雕捕食時飛翔的姿態、動作等方面進行直接刻畫,也可以從側面進行描寫。

(2)用恰當的詞語和修辭手法。

此片段時間可靈活運用,時間充足就課堂寫作,否則在觀看完影片後將寫作部分移至課下作爲作業。

第四步:沉思百年。

沉思歷史,理解象徵的意義:首先由“漏審的疏忽”引出《海燕》具有革命性,設下懸念:“她的革命性表現在哪裏呢?”引起孩子們的思考興趣。然後教師出示歷史背景,讓他們做爲審查官去查找文本的革命性。討論之後總結:文本中的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再根據你對文本的理解爲她擬一個副標題。教師在分析形象含義時指出這種寫作手法叫做象徵並作平易的介紹。該環節耗時最多,必要時教師要耐心指導。

沉思自己,面對生活暴風雨:拋開歷史意義,結合時代精神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賦予海燕新的象徵意義。以作文形式表達:“假如我遭遇生活的暴風雨。”

最後再次回顧四個環節,其中,導入、誦讀和仿寫在第一課時完成,學習誦讀及本文的寫作方法;第二課時主攻海燕的歷史意義和新時代意義,要引導學生從中受到啓發,積極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磨難,敢於高呼“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也正是語文教學具有人文關懷的體現。

  海燕說課稿4

一、說教材

這一單元所選散文詩都是擷取我們常見的自然之景,經過作者激情敏銳的心和生花妙筆,便賦予這些景物以靈魂,傳達出作者的心靈之音。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學生加強朗讀,注意課文中的聯想與想象,瞭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 《海燕》是俄國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的代表作品,寫於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作者是藉助海燕這一形象來表達對革命的渴望和對革命者的熱情謳歌、讚揚。《海燕》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具備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全詩激情洋溢,背景宏大壯麗,具有典型的革命浪漫主義特徵。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和單元目標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抒情誦讀新課標? 提出:7—9年級的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 在反覆誦讀中才能理解詩情、詩理和詩味,體會不同情境下的語氣、語調、節奏的變化。

2、象徵手法的運用。感受到這種手法可以含蓄地表達不便直接說出的思想感情,化抽象爲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3、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多角度刻畫才能塑造一個豐滿、立體的形象。

4、多種修辭手法的應用。 感受到文章大量地利用恰當的修辭會使文章生動形象。

5、體會革命年代作者不畏艱險的鬥爭精神和樂觀主義情懷。

由於全詩感情濃烈,所以誦讀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象徵手法的運用是本文寫作的突出特點,因而成爲本文的另一重點;而由於作品的寫作年代距離現代學生較遙遠,所以象徵手法及作品蘊涵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思路和理念

1、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的教育理論都提到了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引導入境,如果能簡潔而又能抓住學生的心,那就爲整堂課奠定了基礎,

2、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爲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3、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爲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爲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四、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踊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

2、誦讀品味法 要求學生在,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3、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

五、教學過程

1、 析題導入 同學們知道海燕這個詞在俄文中是什麼意思嗎?

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裏,“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在高爾基充滿激情的描繪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給人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板書課題)

這樣的導入讓同學們感覺既有趣又親切,並且懸念的設置還激發他們繼續閱讀的興趣。

2、創設情境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

3、誦讀品味

在閱讀之前,聯繫先前導語埋下的伏筆,提出問題“文中除了海燕的形象還有什麼形象?”學生答還有“海鴨、海鷗、企鵝”的形象。師再問“假設我先前的推測成立,那麼這幾個形象與海燕相比,除了不動聽之外,在內涵上有差別嗎?”帶者疑問有目的地閱讀,可以進一步熟悉課文,理解課文的內涵。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先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後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配樂朗讀。因爲本文格調激昂,所以我選擇?命運交響曲?做音樂背景。

讀後學生針對老師剛纔提出的問題合作探討,總結出海燕具有勇敢無私、堅定樂觀的品質。而海鴨、海鷗、企鵝則怯懦、虛僞。教師乘機追問:“文章的主角是海燕,爲什麼還要塑造那幾個形象?學生分析出是“對比”。教師又問“文中除了這幾個形象外,還有什麼內容” 學生答“環境描寫”。至於爲什麼進行環境描寫,學生很容易的出結論:襯托。

4、補充背景,深化內涵

在學生初步感悟課文之後,補充介紹此文的寫作背景。那時俄國正處於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工人運動不斷高漲,高爾基則憑着敏銳的革命嗅覺,感受到了新時代的脈搏。因此,海燕這一形象被賦予了深刻的時代內涵。我在引導學生時用了當下比較時髦的“形象代言人”這一學生感興趣的名詞,問他們文中的飛禽和環境等意象在那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其實是指哪一類人。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可領悟出它們的深刻含義。

5、着眼全篇,分析結構

對於結構的分析,我不想單純地去組織學生劃分段落層次。這首散文詩氣勢磅礴、濃墨重彩,彷彿一幅富有流動感的油畫。所以,我就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我們現在要給全文配上幾幅插圖,應該配幾幅,各展現哪一部分文字所描述的畫面?”這裏教師一定要先讓學生找劃分的依據,否則,對學生來說可能難度較大。

6、琢磨語句,深味其義

文章運用了大量的修辭句,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性。因此下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找出修辭句並說明它的作用。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7、佈置作業:賦予你所熟悉的一種景物以靈魂,抒寫你的心靈之聲。(借鑑本文運用多種修辭手法)

新課標要求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這項作業的設置讓學習不再停留在課堂內,而是學以致用,使學到的知識得到延伸。

  海燕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本文寫於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據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涵爲切入口,激發初中生興趣,迅速深入文章內容。

2、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1、力求突出“老師爲主導,初中生爲主體”的特徵,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初中生。

2、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初中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初中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爲以下三條:

1、引導初中生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初中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初中生的形象思維。

3、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初中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第1、2條作爲能力訓練目標,第3條作爲德育訓練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設計意圖和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1、理清本文的主要形象及其精神內涵,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2、理清本文的象徵意義。

3、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初中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方法的確定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對於初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老師範讀和初中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提問法。對於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初中生把握主要形象,並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我採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初中生的學習效果。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快:導入新課。運用詩歌和散文的有關知識,出示海燕的有關圖片,進入《海燕》散文詩的學習氛圍。

第二塊:誦讀。

1、老師範讀。讓初中生在聽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並抓住特徵,理解作者賦予這些形象的感情。

2、初中生自由朗讀,進一步把握文意。

第三塊:理解象徵意義。在第二塊誦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詩人對不同形象賦予的不同感情,結合時代背景,歸納出本文形象的象徵意義。

第四塊:拓展延伸。讓初中生拋開時代背景,賦予“海燕”新時期新的象徵意義。學習“海燕”精神的內涵,以說話的形式來表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