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54W人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的一篇主體課文。詩歌文字淺顯優美,以“語言”做媒介,引導讀者從氣象、動物、植物等自然現象中瞭解大自然,感受他的神奇,激發探索研究他的興趣。

二、說目標

本課的目標設計有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熟讀課文,感悟大自然語言的妙不可言。

2、通過認—想———寫———用的方法自主學習本課生字。

3、根據詩歌的寫作特點仿編詩歌。

三、說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熟讀課文,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大自然語言的妙不可言。

難點:根據是個寫作特點仿編詩歌。

四、說教學過程

1、導課。通過生活中的而兩個場景提問學生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時如何溝通、如何交流,引入“難道只有人才有語言?”然後通過欣賞圖片,讓學生明白雖然大自然沒有語言,但卻清楚地傳遞着信息,從而引入課題。

2、檢查預習。本部分設計了三個環節:

1、讓學生齊讀課文,皆在檢查學生是否將課文讀流利正確了。

2、出示詞語認讀詞語,目的在於檢查學生是否已將本課的字詞障礙解決了。

3、指導書寫“省”“略”“圈”,主要強調書寫要規範和正確。

3、學習詩歌內容。本部分先讓學生帶着“詩歌共有幾小節和詩歌主要寫了什麼?”兩個問題大聲讀文,目的在於讓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把握和了解。然後讓學生具體回答都介紹了哪些語言,意在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具體的熟悉。同時說說自己蒐集的資料,從而深刻體會大自然語言的“妙不可言”。這些現象到處都有睜眼看見,作者發現了,你發現了嗎?讓學生欣賞書中的插圖,談內容,說感受,讓孩子明白要做一個愛學習的人,做一個勤於觀察勤于思考的人,只有這樣你纔會發現大自然的語言的妙不可言。

4、分析文章結構。通過對詩歌2—8節具體細緻的描寫,讓學生明白“分寫”:通過對1、9節整體的把握,讓學生體會“總寫”。1、9節和2—8節的比較,體會總—分—總結構,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寫作中學習運用這種寫作方式。在讓學生觀察詩歌的語言文字,體會作者擬人、比喻修辭的運用,感受語言文字之美。

5、指導朗讀。在對文章內容結構寫作手法的瞭解上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在感受大自然妙不可言的同時,也體會語言文字之美。然後小組配樂賽讀,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和集體榮譽感。

6、拓展。通過學習詩歌,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語言,爲仿寫詩歌是打下基礎。

7、結束語。告訴學生做一個愛學習的人,多去觀察,多去思考,就會有所發現,點名文章主題。

五、說板書

將詩歌中所提到的語言用重點的詞語全部寫出來,同時將文章的結構也體現出來,目的在於反映整篇詩歌的內容和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2

教學設計

一、生詞引入,解題激趣。

1、出示生詞(語言)誰能把生字讀一讀?這兩個字有什麼共同點?(都有兩個“口”)說明和什麼有關呢?(嘴巴、說話)

2、CAI課件展示公雞打鳴、黃葉紛紛往下落、烏雲漫天電光閃,說說都告訴我們什麼?引入課題: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板書課題)大自然的語言還有哪些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書,去發現吧!

展示接近學生生活的自然現象揭示課題,使深奧的自然現象變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組織初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看拼音把每個字讀準,特別是生字的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詩讀通。

2、交流生字讀音情況:指名說說哪些生字在讀的時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並領讀。

3、交流通讀句子的情況:把你認爲讀得最通順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結合交流情況重點指導以下三句。

(1)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有一個個圈圈。(注意輕聲音節)

(2)古老的“三葉蟲”化石,鑲嵌在喜馬拉雅山巔。(注意名稱連讀)

(3)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變音讀n音)

(4)正確流利的讀詩句,並說說從詩中你又瞭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提醒大家讀生字的時候注意什麼,讀得最好的一節讀給大家聽,這種方式尊重學生的意個性,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三、品讀詩句,指導朗讀。

1、自瀆體會,哪一種大自然的語言你最感興趣。

2互動交流、點撥指導。(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教學)

(第二小節)

(1)CAI課件展示(一個個靜態的“逗點”變成搖着尾巴的“逗點”)這是什麼?仔細看看這是什麼?

(2)引導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動,招呼朋友多高興呀,它們會說什麼呢?你聽了心情會怎樣呢?該怎麼讀這句話呢?

這時學生興趣高漲,急不可待想讀書。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展示,讓:“逗點”瞬間變爲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現了春天一派生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又理解了課文,內化了語言。

(3)自由練讀、指名朗讀、結合點評。

(第三小節)

(1)CAI課件展示一條大魚,誰知道這條魚有幾歲?你是從哪句詩看出來?該怎麼讀讓大家都知道這種大自然的語言呢?

(2)學生練讀、指名朗讀。

(第四節)

第四節主要講的是三葉蟲化石,告訴我們喜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這種漫長的地殼演變,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教師生動的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對地殼的演變有感性認識,從而達到產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1)指名試讀,說說這一節告訴我們大自然的什麼語言?

教師結合課件講解“三葉蟲”理解“鑲嵌”,簡單介紹“喜馬拉雅山”。

(2)“喜馬拉雅山”是那麼高,那麼大,可見遠古時候那兒的海又大又深,詩句“那兒曾是汪洋一片”該怎麼讀呢

(3)指名試讀、點評指導。

教師在引導學生反覆讀的過程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捂,在讀中培養語感,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了獨立思考,體會感情。

  四、迴歸整體,賽讀拓展。

(1)賽讀:把三小節連起來練讀,比比看誰讀得好。

(2)其實大自然的語言到處都有,它們千奇百怪,妙不可言,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齊讀第一小節和最後兩節詩。

(3)拓展:你還知道大自然能告訴我們什麼?說給大家聽聽。回家也可以查找有關大自然中還有哪些語言。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

一、說教材

《大自然的語言》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第四單元第16課,這篇課文,這是一篇科學性事理說明文,作者用富有邏輯的思維和簡練的文筆爲我們講解了“物候學”的相關知識。通過此篇的學習,同學們除了可以對“物候學”有相關了解外,還會可瞭解到事理說明文各方面與說明對象的內在聯繫。因此,在此篇學習中,邏輯框架的學習就顯得尤其重要。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八年級的學生對於語文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但邏輯思維還處於形成階段,本文篇幅不長而且語言簡練且富有邏輯性,正好可在不太難的文字的基礎上重點學習邏輯框架。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着重採用列表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列表是幫助學生分類信息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生可用自己的話簡述出何爲“大自然的語言”,以及物候學的定義、影響因素及意義。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速讀文章瞭解文章的邏輯框架,並且可通過文章框架下的細節深入地瞭解文章內容,並通過小組討論及聯想,將曾經學過或課外讀過的詩詞等篇章與本文聯繫起來。用這種方法回憶舊知識,使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具體,更立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學習本文,可提高對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經驗的認識,同時也認識到藝術從來都是脫離不了生活實踐的。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學生可結合註釋簡單敘述文章大意,並可簡述“物候學”的定義,影響因素及意義。

五、說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列表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聯想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我會用多媒體出示竺可楨的照片,介紹他的身份是我國著名氣象學家、地理學家,並告訴同學們,這就是本文的作者。

然後,我會出示第二張圖片,即竺可楨的自然日記,如下:

第二,把同學們分爲四人一組,經過討論分析出:

1.各因素是如何影響物候學,並舉出例子。

2.物候學研究的意義和用途何在?

通過完成第一個問題,同學們會對文章有更深的瞭解,同時認識到事理說明文的邏輯安排就是從主題到具體的說明方面再到具體的例子;通過回答第二個問題,同學們發揮了想象,發散了思維,經由自己的思索將所學文章與實際生活相關聯。

(四)拓展延伸

在這部分我會告訴同學們,物候學其實不是一門年輕的學問,歷史上曾有很長時間,農耕都是以主要的生產方式存在,中華民族爲了更好地生產,早就有了細緻觀察,總結經驗的生活生產方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帶有物候學色彩的詩文。

同學們可能回答出: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然後,繼續分組討論,這次詩文是體現了文章中說明的那些原理。

通過這個環節,同學們既發現了以前所學的知識中新的內涵,還可以將文章中所提到的觀點應用到與生活相關的部分中,對詩文的認識更加立體,對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五)小結作業

最後,我來總結:中華民族是一個擅於總結經驗,認真生活,並且熱愛生活的民族。今天我們學的就是一篇關於“物候學”的事理說明文,在“物候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上都體現了總結經驗的重要。今天下課後,請同學們上網或使用圖書館找一些現代物候學指導人類生活的例子,明天我們上課分享一下。

通過這個作業,同學們會對物候學在現代社會的應用有一定了解,也將所學知識還原於生活。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大自然的語言》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科學”爲主題展開。教學本單元,既要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也要關注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共同提高。《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科普文章,以生動形象,清麗典雅的用詞介紹物候學知識,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整體感知課文,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課文內容;

2、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並探究這樣安排的用意;

3、品味生動的語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激趣法,提問法,點撥法。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開啓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理念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採用:

1、目標導學法

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充分明確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

2、討論法

針對學情及重點、難點,採用問題教學法、談話法、講解法、推理法相結合。開設一堂科學探究課,在突破難點,形成重點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激趣導入,由選詞遊戲,尋找同類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解讀課題大自然的語言。

環節2整體感知,快速篩選信息。

首先,教師在課前佈置預習,檢查預習情況,培養學生的自學獨立思維能力。

1、字詞積累,本課語言生動、有趣、頗具散文色彩,其中一點就是運用了大量的成語。積累詞語,學以致用,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

2、由預習積累過度到文本掌握,說一說文章中關於物候知識的主要信息,訓練學生快速的篩選信息,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此環節力圖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鍛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 選讀課文,理說明順序。

選讀課文6—10段,說說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因素(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注意四個因素前的標誌性詞語。本單元教學要求:“在閱讀中,要注意說明的順序與方法”,用反向思維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解決疑難,在討論中以求明確重點,解決難點。

“語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語文”,大自然的語言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教師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對比討論,加深理解。並請同學展示積累的古詩和農諺探究當中蘊含的物候知識,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性,創造性。最後將知識裝進知識的行囊,爲之所用。

環節4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以配樂朗讀帶領同學們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語言的魅力,並以“我看到(聽到)了……,我知道……”的句式品讀第一自然段,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

由聽到讀,再品讀,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形狀是一片綠葉,用大自然中的物象來說物候,形象的解讀了物候是大自然的語言。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大自然的語言》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與手段、說教學過程設計、說教後反思五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簡介:《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文章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形象說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並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着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後則說明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簡介:

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

A、學習閱讀科普文章,瞭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B.初步瞭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

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四)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並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介紹豐富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物候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說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 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5.延伸拓展法。採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爲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

本單元說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徵,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 教學環節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春夏秋冬,斗轉星移;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大自然豐富多彩.那麼,這些豐富多彩的物候現象與人類有何關係呢?爲什麼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去破譯大自然的語言,探詢大自然的奧祕。《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

第二環節: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一年四季從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風景。並伴有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

3.學生讀(學生根據個人喜好朗讀、默讀、略讀、精讀、跳讀、連讀)課文兩遍,然後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請最先完成的同學舉手示意,我爲學生計時。歷時最短的十位同學決出之後,我按照先後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後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授予他“閱讀小標兵”的稱號。(本環節意在通過競賽激勵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閱讀有困難的大概是第(4)題。這一部分我提示學生注意一些標誌性詞語。

第三環節: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並板示,其餘同學評價。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

如有不同見解,其餘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

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總結髮言。

第四環節: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

2.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本環節意在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說明:在第二環節中,根據學生的喜好選擇讀課文,並用競賽激勵法訓練學生提取信息民,通過課發言,交流整合信息。如課文4-6段,第一個同學列出影響物候的因素,下面的同學提出了四個因素存在主次之分。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6

《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是人教版第一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課文以詩歌的形式親切、富有童趣的文筆向學生介紹了大自然的三種語言,讓學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現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發兒童對大自然的興趣。低年級的講讀課文區別於中高年級,本課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朗讀訓練,朗讀是低年級的重點,拿出充足的時間指導學生朗讀。

2、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視自讀感悟,運用啓發性教學原則。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結合學生年齡特徵,本課的教學要求是:

1、掌握課文生字,知道課文中的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麼?

2、看懂圖意,理解課文,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學生對大自然的現象缺乏感性認識,有些句子較難理解。

  教學設計:

  一、生詞引入,解題激趣。

1、出示生詞(語言)誰能把生字讀一讀?這兩個字有什麼共同點?(都有兩個口)說明和什麼有關呢?(嘴巴、說話)

2、CAI課件展示公雞打鳴、黃葉紛紛往下落、烏雲漫天電光閃,說說都告訴我們什麼?引入課題: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板書課題)大自然的語言還有哪些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書,去發現吧!

展示接近學生生活的自然現象揭示課題,使深奧的自然現象變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組織初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看拼音把每個字讀準,特別是生字的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詩讀通。

2、交流生字讀音情況:指名說說哪些生字在讀的時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並領讀。

3、交流通讀句子的情況:把你認爲讀得最通順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結合交流情況重點指導以下三句。

(1)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有一個個圈圈。(注意輕聲音節)

(2)古老的三葉蟲化石,鑲嵌在喜馬拉雅山巔。(注意名稱連讀)

(3)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變音讀n音)

(4)正確流利的讀詩句,並說說從詩中你又瞭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提醒大家讀生字的時候注意什麼,讀得最好的一節讀給大家聽,這種方式尊重學生的意個性,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三、品讀詩句,指導朗讀。

1、自瀆體會,哪一種大自然的語言你最感興趣。

2互動交流、點撥指導。(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教學)

(第二小節)

(1)CAI課件展示(一個個靜態的逗點變成搖着尾巴的逗點)這是什麼?仔細看看這是什麼?

(2)引導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動,招呼朋友多高興呀,它們會說什麼呢?你聽了心情會怎樣呢?該怎麼讀這句話呢?

這時學生興趣高漲,急不可待想讀書。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展示,讓:逗點瞬間變爲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現了春天一派生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又理解了課文,內化了語言。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專家,我說課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今天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文本,學情、校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節課做簡單的解說。

第一, 說教學理念。

本節課上我將繼續“淺淺的教語文”,“淺淺的教語文”其實是肖培東老師的觀點,我比較贊同,一直在努力實踐,希望語文課就是語文課。相對於淺淺的教,就是學生主動的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成長的主體。所以課堂上我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科學引導激發興趣。力爭激發每一個生命中的學習主動性,努力創設開放而又活力的語文課堂。

第二, 說教材文本。

《大自然的語言》是科學家竺可楨先生寫的一篇闡述事理的科學小品文,也就是事理性說明文。本單元無論是草木榮枯,還是大雁來去都是引導孩子們探索大自然的奧祕,激發他們對科學領域產生無限的趣味。

本文主要作者通過準確而生動的語言說明了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本節課作爲第二課時,在初讀感知和理清本文說明順序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特點。

第三, 說學情和校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準確的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語文素養是科學指導教學的基礎。八年級第二學期,孩子經過了七年級和八年級上冊的學習,對說明文的閱讀已經有了初步的經驗,能夠把握說明對象,簡單說出說明對象的特徵。但是他們對事理性說明文的閱讀還存在閱讀量少的問題,尤其是本文剛剛認識的物候學新概念,有一定難度。並且對於本文說明方法和語言特點更是相當困難。再加上我面對的學生80%屬於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他們沒有好一點的學習環境,相對語文素養比較薄弱,基於此,我指定以下教學目標。

第四, 說教學目標。

有的才能放矢,在瞭解學情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我從三個維度制定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第一課時學習的基礎上,閱讀課文,掌握本文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2、 過程和方法目標:繼續多角度的閱讀課文,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本文說明文的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特點。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瞭解本文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並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第五, 說教學重點。

本節課是《大自然的語言》教學第二課時,所以在第一節課學習的基礎上,重點設置爲掌握說明方法及其作用,並能說出本文語言特點。

第六, 說教學方法。

科學的方法可以事半而公倍,在這一節課上,我將用回顧展示法,設疑激趣法,合作探究法,引導孩子們瞭解說明方法及作用,並能指出本文的語言特點。

第七, 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爲第二課時,所以設計教學過程如下:

1、 情境導入(用時5—8分鐘)

本節課用回顧展示法導入課文,回顧上節課我們所學過的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並舉例說明,讓孩子們從進入課堂就收到關注,得到肯定,讓積極踊躍發言不再是難事。

2、 分組合作,再讀課文。

按照以往各層次互相搭配的分組模式,分組再讀課文,並在組內分工,有的人記錄,有的人圈點勾畫,有的人作爲發言人,有的人評點,合作探究,最終展示自己學習小組關於本文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介紹。最後老師板書歸納,並指正。(用時15分鐘左右)

3、 分組合作,三讀課文。

小組內閱讀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並請發言人舉例一一說明,小組之間互相點評,老師最後點評並歸納板書。

4、小結

今天,我們從竺可楨老前輩的身上看到了他們對科學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作爲新時代的主人,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不斷探索科學的未知領域,爲社會展示我們的價值所在。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 說明方法

語言特點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8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簡介:《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文章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形象說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並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着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後則說明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簡介: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

A、學習閱讀科普文章,瞭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B.初步瞭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

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四)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並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本文介紹豐富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物候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學生對說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 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採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爲能力。本課以多媒體課件爲輔助教學手段。

四、說教學過程設: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本單元說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徵,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教學環節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春夏秋冬,斗轉星移;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大自然豐富多彩.那麼,這些豐富多彩的物候現象與人類有何關係呢?爲什麼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去破譯大自然的語言,探詢大自然的奧祕。《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

第二環節: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一年四季從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風景。並伴有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3.學生讀(學生根據個人喜好朗讀、默讀、略讀、精讀、跳讀、連讀)課文兩遍,然後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多媒體顯示閱讀要求如下:請最先完成的同學舉手示意,我爲學生計時。歷時最短的十位同學決出之後,我按照先後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後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授予他“閱讀小標兵”的稱號。(本環節意在通過競賽激勵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閱讀有困難的大概是第(4)題。這一部分我提示學生注意一些標誌性詞語。

第三環節: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並板示,其餘同學評價。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如有不同見解,其餘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總結髮言。

第四環節: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2.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本環節意在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閱讀下文,回答文後的問題。(我以文字資料的形式提供給學生閱讀)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抽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二、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

1.賞讀文章第1、2兩段,體會說明的生動性。(1)選一名學生讀1、2段。(2)教師用簡潔的語言重新擬一個開頭,要求學生與原文比較,說說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多媒體顯示:(3)精讀1、2段,具體說說這一段文字寫得好,好在哪裏?學生各抒己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閱讀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給以適當的鼓勵。(4)教師提問:“如把文章的標題改爲‘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好不好?”(5)學生齊讀1、2段,爭取背誦。

2.多媒體顯示下列句子,要求學生揣摩,體會說明語言的科學性。3.教師總結:說明文以介紹給人知識爲目的,所以要求說明語言宜簡潔、準確、嚴密。但有時爲了增強說服力,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本文即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三、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多媒體顯示:我要求學生參考以上資料,結合自己對燕子的觀察瞭解,寫一段文字介紹燕子的某一特點,儘量體現說明文的科學性和生動性。學生構思寫作後,選三四位同學讀自己的片斷,其餘同學評價。

四、延伸拓展,轉化課堂知識。

1.我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農諺,並說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

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繫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多媒體顯示。

3.教師請有旅遊經歷的同學談談在旅遊中瞭解到的物候知識。

五、探究課文、釋疑問難。

六、走進自然暢談收穫。

七、佈置作業。

1.說明“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清早寶塔雲,下午雨傾盆”三則農諺包含的物候知識。(意在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2.請以“水、空氣、森林、動物保護”爲對象擬兩條環保標語。例:污染空氣,等於慢性自殺。(意在強化學生們的環保意識)3.同學們,用你們的慧眼、靈心去發現、傾聽大自然,用你們的 妙筆去記錄大自然的語言。(用準確生動富有科學性的語言寫一篇觀察日記,意在培養學生觀察和寫作能力)

八、教後反思:在本課的具體教學時,我走出傳統教法的樊籬,自覺地將新課標的新理念滲透進課堂,將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將沉默無語的文本內容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充滿魅力、鮮活的教學內容,賦予了文體以飛揚的生命力。在老師富有啓笛性和親和力的語言導引下,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積極合作,惟恐自己沒有展示和表現的機會。他們靈活地採用了讀、聽、看、演、討論、爭辯等各種形式。在此過程中,課堂變成了求知的樂園。學生的參與意識、想象力、創造力都得以超乎預想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時,沉默已不再是金。“什麼是物候學,影響物候來臨的因素,研究物候學的意義”,“事理說明文的特徵,說明的語言、順序等”這些抽象、枯燥的知識也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教完本課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是沒有好的學生和文本,而是現代課堂呼喚讓文本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的好的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和教學藝術。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9

  一、 說教材

1、地位

《大自然的語言》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課文都是事理說明文,選編的都是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單元提示要求我們閱讀時,注意說明順序和方法,學會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要求篩選信息。

2、內容

文章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形象說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以及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和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後說明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3、課標要求

新課程標要求:“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本課有嚴密清晰的邏輯和嚴謹科學的語言,能在文本研讀中完成科學思想的構建。

  二、說學生

1、生活經驗

我所教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他們對田間地頭的事物有特殊的感情,本課更能貼近學生生活,激發他們的興趣。

2、能力要求

通過上一單元學習對說明文基礎知識有了瞭解,爲本課學習打下基礎。

3、欠缺

但是農村的學生眼界侷限性,平時閱讀量少,他們在理清說明順序和語言鑑賞方面比較欠缺。

根據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把本節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

能力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根據每段的中心句篩選課文主要信息。

2、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並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3、學習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增強語言感悟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知趣培養他們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並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學習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增強語言感悟能力。

  四、說教法

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和三維目標制定我把教學方法制定如下:

教法:以任務驅動學生

學法:1、五步讀:初讀、再讀、研讀、情讀和拓讀

2、小組合作探究

多媒體課件輔助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視頻導入

利用圖畫、音樂、語言生動形象,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文本閱讀。

2、初讀課文,積累字詞。

學生自有朗讀課文,積累的字詞,最後教師展示積累的詞語。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展示補充。

3、再讀課文,感知內容,篩選主要信息

課件上顯示:“快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方法找出每段的中心句,並根據這些中心句篩選課文主要信息。”

“採用默讀的形式,還要掌握一定速度,是逐步培養學生默讀課文,抓關鍵詞句,概括內容的能力,”這是新課標中重點提到的初中階段需要達到的目標。也是爲下一環節從獨立轉向交流討論奠定基礎。

4、研讀課文,理清說明順序

讀課文的6—10段思考:影響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能不能顛倒順序?爲什麼?

這一部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所以我採用小組合作和圖片創設情境。

新課標中指出“對課文內容能提出自己看法和疑問,並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通過討論會總結出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由上到下的空間順序還有古今差異的時間順序。

展示三月內蒙古和海南,四月的內蒙和大連,四月的內蒙山頂上還有積雪而山腳下卻綠意蔥蔥。這種直觀的圖片對比很容易幫助學生理解經度、緯度、和高下的差異。

5、情讀課文

①教師範讀課文第一段聽完後用 “我聽到了 我知道 說一句話。”

②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一段體會欣賞。

感受語言既是課堂重點也是學生欠缺環節,我採用了配樂泛讀來創設情境,學生由品味詞句“我聽到了什麼”然後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我知道了什麼”。學生由聽到讀,再到品讀從而對文本理解和體驗,感受大自然的美,探索科學的奧祕。

6、作業:以下兩個作業任選一個

①採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②寫一篇觀察日記

這兩個作業完成都需要查找一些資料翻閱科普類圖書,這一環節也是拓讀的體現,同時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他們熱愛科學興趣。因爲學生個體差異不同,第一個相對容易一些,學生有選擇空間。

  六、預期效果

時間:合理的時間安排能保證各環節順利推進,從而保證有效教學的順利展開。

內容:內容設置上,以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基礎爲起點,有利於學生學習新的知識,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方法:

1、五步法閱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目標,有任務,有方法,從而確保課堂的實效性。

2、運用小組學習法,克服了部分學生膽怯、不善言談的弱點,加之教師的引導和鼓勵,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本節課是從時間、內容、方法等方面構建的一節高效務實的語文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