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心得體會(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3.54W人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心得體會(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心得體會(通用6篇)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12月,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數學教學的需要,決定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研究”作爲我的研究項目。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修學習,使我認識到課堂提問能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能爲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起到關鍵作用。現就個人在教學實踐中的感悟,就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談幾點淺薄的體會:

一、研究學生。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我們的教是爲了學生的學。

然而,老師只有一個,學生卻有一個班,不同的學生基礎有差別,智力也有差異,接受同一知識所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老師的教授方法卻很有限,那麼怎樣讓有限的方法儘可能的適合更多的學生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儘可能的瞭解學生,研究學生,哪些知識學生更難掌握,哪些知識學生還存在疑問,學生喜歡怎樣的課堂以及通過了解學生的興趣與課堂教學聯繫起來使學生對課堂提出的問題感興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這樣的課堂提問才更有效。

二、課前老師要給學生精心設計問題,提高問題的層次性

教師必須把握教材的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把握教材的難點和疑點。在備課過程中仔細推敲,設計的問題要緊靠教學目標,要突出課堂知識的重點、難點,使提出的問題問在知識的關鍵處。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太易,儘量設計讓學生“跳一跳能夠着”的問題。因爲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數學的興趣,問題太難又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同時還要注意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啓發性。問題具有啓發性是指能引起學生聯想而有所領悟的問題,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引起學生進行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三、分對象、分層次性的提問,讓各層次的學生各有收穫。

在上課時,不同的問題問不同的學生,讓問題問到點子上,發揮課堂提問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的老師提問,喜歡提問成績好的學生,對答如流,省時省心。但總叫那幾個人,“圈子”劃得太小,時間長了,其他學生知道應答無份,就處於消極的狀態。學習成績一般或教差的學生就沒有參與的趣味,不利於調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很難使全體學生共同提高。有的老師只提問“學困生”,而且是懲罰性的,“哪壺不開提哪壺”。顯然是爲了提起學困生的注意,讓他們跟上來,但往往佔去很多的課堂時間,學生答不上來,老師一通批評、挖苦、諷刺,有時搞得鬨堂大笑,課堂成了老師的“發火場”,教學效果大受影響。有的老師課堂提問過於簡單,有的問題過難、過偏或過於籠統,使學生無處下手,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設計不同層次和梯度的問題,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

四、教師要不斷學習,細心觀察。

教師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具有與這些知識相關的知識與經驗,這樣提問時,問題才更加貼近生活又不偏離所要講解的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面更家廣博,同時要細心觀察身邊所發生的一切,把與數學有關的現象事例記錄下來,在課堂中就能通過提問使教學更加有效。

總之,通過這段時間的實踐研究,我認爲課堂提問看似簡單,但實施起來卻往往有相當的難度。它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變化莫測,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難預料性。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恆地實踐下去,不斷反思,逐步改進,課堂提問的效率一定會提高,真正實現有效提問、高效課堂。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心得體會 篇2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是聯繫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啓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精彩的教學藝術,設計得好,應用得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有積極的作用。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及教研活動中我們經常發現:部分教師課堂提問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問時機;提出的問題不夠精準;缺乏提問的藝術、和技巧;或者提出的問題價值不高;缺乏對生成性問題的預設;導致課堂“低效提問”的現象時常出現。針對以上現象,我參加了南京市規劃個人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策略研究》,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實踐與研究,筆者認爲: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準確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和學生思考的時間

研究表明:雖然一節課中提問次數沒有確定,但準確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卻非常重要。何時提問,提問什麼內容,教師課前一定要設計好。若能在恰當的時機和火候提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等。研究中還發現,課堂提問的時機通常產生於下列情況:一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達交流時;二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發問質疑時;三是學生學習情緒需激發、需調節、意欲表達傾訴時;四是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信心倍增時。教師若能準確把握好以上的提問時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將會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問後教師應注意停頓一會兒,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我們在聽課中經常看到:教師在提問後,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總希望學生能對答如流,如果學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師就會重複這個問題,或重新加以解釋,或立即降低難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學來“幫忙”,根本不考慮學生是否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形成答案並作出反應。實驗表明,如果教師提問後能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那麼他們的課堂將出現許多有意義的變化:學生的應答興趣就會加大,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回答會更完整、更準確、更精彩,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顯增強。

如:教師在教學《平行線》時,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三個問題:在創設了“學生在紙上任意畫出兩條直線”的情境以後,教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能根據兩條直線的關係把自己畫出來的圖形分類嗎?”稍作停頓,在學生分類之後引出平行線,教師接着提出第二個問題:“你們能用哪些方法來說明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在多數學生得出平行線概念之後,教師又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線?”……課堂教學中教師較好地把握了提問的時機,緊緊圍繞着這三個問題,組織了相應的活動,且保證每個環節的活動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進了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及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二、要注意課堂提問的“精”與“準”

所謂課堂提問的“精”“準”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求精確、正確、準確,力求精巧、精緻、不隨意。研究表明,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多做提問設計的思考,並以此作爲問題設計的依據,使設計的問題既簡明準確,又能突出重難點。在關鍵性的問題和小結性的問題設計上更要斟字酌句、反覆推敲。另外,課堂提問還必須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準問題的切入點,要問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問出精彩來,問出實效來。爲此,要實現課堂提問的“精”“準”,教師還要把握好提問的“三度”:即難(易)度、精(準)度、適(量)度。

1、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做到適合適中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太易,儘量設計讓學生“跳一跳能夠着”的問題。因爲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數學的興趣,問題太難又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要注意提問的語言,做到精確準確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極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課堂提問語言不僅要講求科學性,還要講究藝術性和準確性。教師要善於精心設計和提煉富有啓發性、準確性、挑戰性的數學語言,提問語言要嚴謹、簡潔、精巧精緻,不能含糊不清。

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口算》時,教師在出示了“小卡車、小轎車、大客車”及各有多少輛之後,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根據這些條件,你能提出什麼問題?”這時第一個發言的學生提出“誰比誰多多少輛?”,緊接着,其他同學受到啓發也提出了“還有誰比誰多多少輛?”、“誰比誰少多少輛?”等一大串問題。顯然學生的回答不是老師所期望的,但根本問題卻是教師的提問不夠精確和準確所造成的。

3、要注意提問的“數量”,做到精問巧問

實驗中我們經常看到:教師的提問如連珠炮似地射向學生,問題的量多而散,儘管有的問題設計的還比較好,但由於太密集太頻繁,學生不能靜下心來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當然不佳。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抓住數學知識的關鍵(重點、難點)與本質,運用歸納和綜合方法,儘可能設計容量大、定位準的問題,避免問題過於繁瑣、直白、密集,以提高學生思維的密度與效度,達到以“精問”促“深思”的目的。

如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兩位教師設計的問題如下:

甲教師: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麼關係?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原梯形面積有什麼關係?怎樣求梯形面積?

乙教師: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原梯形面積的幾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梯形面積又怎樣計算?梯形面積爲什麼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還要除以2?

比較之下,前者的問題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較大,突出了“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與聯繫”這個重點和難點,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邏輯性,達到了教師問得精、問得巧,學生想得深、想得準的效果。而後者的問題設計顯得雜亂、瑣碎、過於直白,沒有太大的思考價值,缺乏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不利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進行分析、推理、概括和總結。

三、要處理好“預設問題”與“生成問題”之間的關係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預設問題”和教學過程中的“生成問題”,對學生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預設問題”的設計,既要考慮對教學活動的引領作用,又要考慮到能否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同時還要注意“預設問題”會誘發“生成新問題”的出現,而這些新的“生成問題”會因學習主體的特點、思維方式及個體差異而很難預料;針對課堂呈現出的豐富、多變和複雜的“生成問題”,教師應當首先不拘泥於課前的預設,應該靈活調整、整合乃至放棄預設的問題,機智生成新的問題方案,伺機而動,隨機應變。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可能生成的新問題,多做預設;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這既是教師教學經驗的體現,也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顯現。

由此可見,課堂“預設問題”和“生成問題”不是截然分割的兩個部分,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啓發、相輔相成的矛盾統一體。我們應正確理解“預設問題”與“生成問題”的不同作用,恰當處理好兩者的關係,並善於抓住課堂中生成的新問題,啓發引導學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實現課堂“生成問題”對加深知識理解的積極作用,真正發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活性。我們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對課堂提問的價值與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勤思考、多分析、勤學習、多鑽研,努力優化課堂提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巧妙使用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問”活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心得體會 篇3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科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這不僅可以有效提升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在數學的啓蒙教育階段有效啓發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有效避免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對數學學科產生厭煩心理。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地位越來越重要,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來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改進小學數學課堂教育的關鍵一步。

一、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重要意義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老師教學爲主,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在教學方面的互動比較少,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提問也不多。這種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嚴重抹殺了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大大降低了小學生學習數學這門學科的效率。長時間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由於缺乏對數學學科的深度理解和興趣培養,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畏難情緒,變得沒有信心。在新的課程改革形勢下,對小學的數學課堂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針對數學課堂上的教學提問,新課改更是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學提問必須要以提升和啓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爲前提,大大地調動學習的氣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跟上老師的思路,這樣不但可以啓發學生興趣,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簡單問題

1、提問的內容比較單調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由於缺乏創新的教學思維,對數學教學的'理解不夠深入,在內容上比較簡單、單一甚至是過於機械化,學生在接受數學知識的時候完全沒有調動起自身的學習興趣,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在提問的時候多半是按照教材設置的問題來提出的,這種早已經知道結果的問題,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本沒有得到教學的成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嚴重的厭煩情緒。

2、提出的問題沒有足夠的針對性

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固守傳統的模式,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多是來自教材上的內容,不能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性創新,這些枯燥的問題學生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教學方式,使學生養成了不願意動腦的習慣和逆反心理,嚴重抹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頭腦處於僵死的狀態,又怎會不產生髮散性思維?

3、沒有采用科學的方式對問題給出合理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上的一些科學要素,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來提升小學學習數學的興趣。在進行課堂作答和反饋過程中,重視反饋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會產生一種受到老師重視是心理。

三、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出的建議

1、加強啓發性教育,有效引發學生思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良好的課堂氣氛能夠更好地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係,通過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效地參與到數學的學習和思考中來,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啓發數學思維的養成。老師在對學生提升數學教育的過程中,要具備一定的啓發性,充分提出各種新穎的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究。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容易理解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某種媒介或者角度來完成對學生的引導和啓發。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充分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生這個心理特點,採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並結合生活實例有效地完成數學教學。

3、在教學提問過程中要注重對情景的設置,有效提高學生興趣

在進行教學提問過程中,教師要採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良好的情景模式能夠有效提升課堂的趣味,大大地改善數學教學學科原本枯燥的特點。學生在良好的情景模式中能夠更好地提升對問題的反饋和作答,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課堂上的學習熱情。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心得體會 篇4

一、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問題

(一)課堂提問有“數量”而無“質量”

課堂提問已經成爲一種深受小學數學教師歡迎的教學形式,但是從提高質量和實際效果來看,仍然存在重數量而輕質量的現象。個別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隨意提問,沒有針對性地設置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得問題質量不高。課堂提問有“數量”而無“質量”,不僅沒有辦法實現學生思維發展,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處於停滯不前的不良狀態。

(二)課堂提問重“個體”而無“全面”

在小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個別小學數學教師爲了保證教學計劃或節約時間,在選擇提問對象時往往只集中於班級中較爲優秀的學生,而且在設計相關問題時,小學數學教師也在不自覺中從優秀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這樣只會導致設計出來的問題只適合於班級優秀學生這一少數羣體,對於其他學生而言,由於無法應對而只能在課堂中成爲旁觀者,長期以往,只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課堂提問評價“單調”而無“多元”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提問中,教師往往以權威自居,對學生的回答習慣於求全責備,而且大多以“對”“正確”“不對”等詞語對其進行簡單的否定或肯定,然後繼續進行課堂教學或者繼續提問。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評價“單調”且“千篇一律”,很難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學生往往在回答完問題之後在內心渴望得到教師多元的評價,只有這樣纔可以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得到認可。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優化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提問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是否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感興趣都對課堂提問有效性產生重要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課堂提問能力應該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出發,使學生樂於提問。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精心設計出一些新穎、科學、有吸引力的問題,並且將課堂主動權賦予學生,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師應對學生一視同仁,做到顧全大局由於小學數學教師面對的學生羣體素質參差不齊,因此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提問時,必須堅持一視同仁的教育原則,以一顆真誠的心去關注班級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課堂提問作爲師生之間交流重要橋樑的優勢,對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在課堂提問中,對學習優績優秀的學生可以加大提問難度,對學習中等的學生則應以一般性爲主,而對於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應該提問較爲簡單的問題,而且要堅決杜絕“懲罰性”提問,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樹立小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教師應重視教學評價,做出合適的評價

教學評價在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新課程教育理念更加強調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進行以鼓勵爲主的教學評價,以培養學生髮展綜合素質。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整個提問活動過程進行認真觀察和有效跟蹤,對學生在課堂提問中取得的進步要給予表揚和肯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要給予寬容和鼓勵,不能對學生的回答不作任何評價或只進行對與錯的簡單評價。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對學生回答做出合適的評價,纔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目標。

三、結語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是我們每個教師上課都需要採用而且作用十分顯著的手段。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提問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提問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毫無拘束地回答老師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課堂,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收穫。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心得體會 篇5

一、課堂提問的內容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課堂提問的內容應該緊扣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教學的重、難點而進行的。所提的問題應該爲課堂教學內容服務,每一次的提問都應該有助於啓發學生的思維,有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對舊知識的回顧,有利於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提問之前,教師不僅要考慮提什麼樣的問題,更要考慮爲什麼提這樣的問題,使提問切實爲教學目的服務。

二、課堂提問次數要少而精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抓住科學知識的關鍵,運用歸納和綜合方法,儘可能設計出容量大的問題,避免問題過於細小繁瑣,以提高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性,以達到精問的目的。

三、課堂提問要抓好時機

課堂提問的效果直接與提問的時機有關。提問的時機一般來說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根據教師的教學視角,發問時機應與教學需要相吻合,如教學重點處、難點處、關鍵處、思維提升處、教學反思處等,二是根據學生心理狀態,在學生新舊知識衝突處、思維受阻處、知識模糊處。

四、提問難易要適度

難度是指問題的深度與廣度,難易適度就是指問題要切合學生實際。難度的控制既要考慮切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問題要求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缺乏有意義的、本質的聯繫(非字面上的聯繫)時,問題就顯得太難了;如果問題要求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有密切聯繫,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對集中學生注意力,動員學生積極思考最爲有效,那麼這個問題就顯得難易適度。教師設計的問題要不超出學生知識和智力的最近發展區,使他們經過認真思考與探索能得以解決,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都能解答。

五、提問要切中要害

教師要根據具體知識的性質和特點,在適當的環節設計問題。教師還要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情況隨機應變,在學生學習以及思維活動的疑惑處、受阻處、轉折創新處設計問題,引發思考。

1、課堂鋪墊環節。課堂鋪墊引入教學中,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繫設計問題,環環相扣,既可以複習鞏固舊知,又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

2、新授環節的問題。新授階段,所提問題要求聯繫緊密,啓發性強,通過教師的引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透徹理解新知。

3、鞏固環節的問題。在鞏固階段啓發性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教師只有在實踐中,聯繫實際,不斷優化問題的設計,講究實施技巧,提高理答能力,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心得體會 篇6

今年3月中旬,我有幸閱讀了《給教師一生的建議》,當我捧起這本書時,我才懂得“愛不釋手”的真正含義。這本書爲我們學習新課程。掌握新課程。感悟新課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可能。特別是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老師的《課堂提問,要問到點子上》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錢老師說:“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師應該鍛鍊和掌握“善問。巧問。妙問”的技巧,讓自己的提問給學生的思維指明前進的方向,爲學生的成長樹一座風雨航程中的燈塔。

是啊!“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善問的讚揚。其中“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精闢的指出提問是一門藝術,所以,課堂提問更是一種教學藝術,有效的提問是促進學生思維。評價學習效果。增進師生情感。活躍課堂氣氛以及激活學生自主學習潛能的基本控制手段。

作爲一線的教師,“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猶如響鐘重重叩擊我的心靈,“課堂提問要問到點子上”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迷茫的前程。下面結合培訓會上的兩節數學課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例如,觀摩了張XX老師執教《平均數》的教學,感受最深的是張老師不斷的追問巧妙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一開始張老師設計了“投籃比賽”的情景引入,引出數據3.7.2,學生憑直覺發現4可以表示小剛一分鐘的投籃成績,有孩子就說4是3.7.2這三個數的平均數,老師追問:“這裏的平均數4能代表小剛第一次投中的成績嗎?”生答:“不能。”“能代表小剛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個數嗎?”“也不能。”老師又問:“奇怪,這裏的平均數4既不能代表小剛第一次投中的個數,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個數,那他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個數呢?”生答:“這裏的4代表的是小剛三次投籃的平均水平。”通過不斷的追問,學生對平均數的意義有了較深入的思考和認識。像這樣的追問貫穿整節課,而且問得巧妙,引導得當,有效的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又如一位老師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講完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爲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後,出示三個紙袋,裏面裝着三角形紙片,並且露出一個角問一“紙袋裏面裝着各是什麼三角形”?同學們順利地判斷出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分別露出的是直角。鈍角),適時發問:什麼樣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什麼樣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露出第三個紙袋的一個銳角,有的同答銳角三角形,有的同學猶豫不決。教師適時再問:能根據一個角是銳角,這一個條件來判斷這個三角形嗎?這樣在學生的疑問點上提出針對性的問題,使學生茅塞頓開。

“善者問,如攻堅木”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設問是師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發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只有問得巧,問得妙,才能讓課堂提問更有效,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理應重視的問題。我們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地總結反思,形成獨特的提問藝術,在師生之間一個一個的互問中探究,揭開一個個數學知識的面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