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愛如茉莉》教學反思新編

本文已影響 1.2W人 

  《愛如茉莉》教學反思【一】

讀了《愛如茉莉》這篇課文,一幅平淡無奇、潔白純淨、縷縷幽香的茉莉圖便出現在我眼前,讓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句詩。我就在想,如何將這篇清新自然的課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諧中將主題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間那種平淡又真切的愛情呢?於是我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了教案,又精心製作了第一課時的課件,配上了美妙的音樂。課上下來基本達到了預設的效果,不過也存在着缺憾:

《愛如茉莉》教學反思新編

一、善於捕捉細節,用心體會字詞知冷暖。

父母之間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愛,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中,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用心閱讀文中發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寫特別感人的細節,並寫寫批註。學生通過獨立自主的研讀文本、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教師的點撥引領,明白了字詞的意義與功能,知道了細節對於一篇文章的重要意義,真正感受到了“愛如茉莉”。

然而在引導過程中,在問題與情境的把握上還不到位,還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問題與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營造起來的溫暖氛圍差點因爲問題的思考與困難而破壞。所以,在以後的情境教學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與問題的交融。

二、適時進行學法指導。

在課文感知過程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很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作批註、加標點、讀中感悟等,讓學生逐步感受語言的分量,感受到“愛如茉莉”的真正意義,循序漸進地學會語文學習。不過,讓我吸取的教訓是,象類似比較抒情的課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學法指導,不要讓過多的學法指導沖淡了花香。

讓語文課堂充滿花香,這是我們語文教師一直追求的!

  《愛如茉莉》教學反思【二】

儘管有篇講課稿需要抓緊準備,但打開電腦還是被阿遠的新帖《課如茉莉——<愛如茉莉>課堂實錄及點評》深深吸引住了,一口氣讀下來,覺得薛法根老師的課上得精彩,阿遠的點評評得出色。教學和點評的最大特點就是樸實無華。

一、針對貫徹實施“課標”出現的華而不實的弊端,廣大一線教師和小學語文教學專家都主張語文課要突出一個“實”字。葉瀾教授提出了“五實”——紮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崔巒老師提出了“三實”——真實、樸實、紮實,並且說:“我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迴歸常態的語文教學。”薛法根老師的課體現了上述要求,阿遠的點評讓我們更深入領會了薛老師的教學設計意圖,明確了這堂課的樸實、紮實的特點。

二、蘇教版語文教材主編張慶老師,最近撰文指出語文課存在形式主義的東西淹沒語文本體的問題,如李海林所說“語文課上出了多種味道,唯獨沒有語文味”,成了“沒有語文的語文課”。

薛法根老師的課,緊緊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薰陶感染和語言的理解運用緊密結合起來,體現了“課標”要求的工具性和人人性的和諧統一。阿遠的點評最欣賞、最強調的也正是這種語文課的語文味,阿遠在點評中着力向我們推薦薛老師教學中的一個個精彩片斷,一再闡明自己的這種認識:

——“這部分的設計意圖,一是讓學生會讀文中的重點詞語,二是說話訓練,讓學生在理解詞語包含的意思的同時學習運用。這兩種目的都隱含在具體的要求之中,設計上了無痕跡,開始已經有了濃濃的語文味。”

——“語文教師應該引領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並且能夠引導學生在不斷的嘗試運用中,更深層次品味語言,培養對語言獨特的感受能力。”

——“語文課上哪怕一個細小的地方都應該是充滿語文氣息的。”

——“薛老師不急不躁(內心不得而知),整堂課如涓涓細流,像一首清麗的小詩,沒有波瀾壯闊,沒有峯迴路轉,但是同樣動人。沒有一句,沒有一處是脫離語文的生髮,課堂上飄蕩着濃濃的語文氣息。”

——“這樣的教學讓人感受到這是一節充滿文化氣息的語文課。”

——“這樣的一堂課是一堂真正的語文課,是帶給我們無盡思考和啓發的課。”

三、阿遠在點評的最後還提出了一個很有見地看法——“語文課應該強調對文本的基本解讀”。阿遠說:“語文課的激情,語文課的明淨,語文課的千百種滋味,由誰來決定呢?是教師特長?是學生特點?還是文本本身蘊涵的情感?語文課的基調應該由文本所表現的基本情感作爲參照,這種情感不是教師過度解讀的情感,不是學生過度生髮的情感。過度的生髮與解讀,讓語文學習失去了本來面目,以至於羣情激昂,而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對文本的過度解讀正是語文課不成爲語文課的根源所在。語文課應該強調對文本的基本解讀。”這些話說得切中時弊,闡述得很精闢。

不知我的看法是否符合阿遠的本意。

  《愛如茉莉》教學反思【二】

《愛如茉莉》這篇文章用清新、樸實的語言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院照顧媽媽這件小事,其中作者着力描寫和渲染的是爸爸媽媽執手而眠的情景,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溫馨而又美好的畫面。它告訴我們:真愛無痕,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美好;至愛無聲,任何表白都是那麼的蒼白無力。

對於該課的設計,我抓住一個“愛”字,讓學生在品詞品句中體會這份蘊藏在字裏行間的真情,在尋找文中細節描寫時體會到人物內心那至深至愛的情意,從而理解“愛如茉莉”的含義。

一、析詞品句,體會真情。

蘇教版語文教材主編張慶老師,最近撰文指出語文課存在形式主義的東西淹沒語文本體的問題,如李海林所說“語文課上出了多種味道,唯獨沒有語文味”,成了“沒有語文的語文課”。 執教時,我緊緊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薰陶感染和語言的理解運用緊密結合起來,體現了“課標”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如引導學生理解“躡手躡腳”“緊握”等詞的含義,從而體會父親對母親那份無微不至的關心;通過理解“直奔”“麻木”等詞的意思,從而感悟到父母心靈相通的那份默契……

二、賞讀體驗,品味真情。

新課標提倡,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朗讀,以讀促講,以讀悟情。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抓住學生自主找到的幾個細節描寫的句子,讓他們自己讀,同桌讀,小組讀,齊讀等多種讀的形式,自主的體會字裏行間流淌出的濃情蜜意,品味父母及與女兒之間的那份真情。

三、課後拓展,品味愛心。

真情如平淡無奇的茉莉,人間處處有真情。爲了讓學生對這份平淡卻又深厚的真情有更深刻的體會,我設計了四個拓展練習。

1.讀讀有關“愛”的文章,談談讀後感受。

2.說說身邊發生的有關“愛”的小事。

3.朗誦一首“愛”的小詩。

4.寫一篇“愛”的文章。題目《愛如 》

在讀、說、誦的基礎上,學生愈發對平淡無奇的愛有了深刻的感受,課後很多學生都談到了自己身邊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有關愛的故事,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無私的愛,什麼才能稱之爲真情無痕、至愛無聲。於是一篇《愛如 》水到渠成。

這節課中,有一點遺憾的是執教時還是沒能大膽地放開手給學生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慢慢體會、感悟真情,我有些環節又把自己的設計通過強硬的方式給學生,而不是始終在順應着學生的學習。這是今後在教學中要注意及改正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