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自然之道》語文課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56W人 

新的課程理念認爲,課堂教學不僅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更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是能煥發生命活力的沃土。要讓學生在這方寸之地吸取到足夠的營養,盡情展現個性魅力,教師必須下足工夫。這工夫要求教師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認真鑽研教材,寫備課筆記,既課前預設;還要求教師有一顆敏感的心,一雙發現的眼睛,及時捕捉師生對話中出現的即興創造的火花,並予以引燃,使不同的體驗有一個交流和爭辯的機會,從而超越預先設定的目標,既課堂生成。

《自然之道》語文課教學反思

但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總是會出現兩種極端:預設太多,課堂像是一場戲,一切竟在掌握中;或是一味追求動態生成,腳踩西瓜皮的現象,尤其是在公開課的執教過程中,老師們都想讓孩子跟着自己的思路走,這樣就無法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在一次執教《自然之道》一課過程中,我就犯了上面所說的錯誤,對次進行了認真的反思。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教學難點在於品味嚮導的語言,理解他的行爲。我在設計教案時準備利用近一刻鐘的時間來突破難點,力求使學生的理解不停留在泛泛地理解人類不能破壞自然規律這個再明顯不過的道理上,而是引導學生在感悟了我和夥伴們由焦急到高興,最後到懊悔、震驚的情感積澱後,討論嚮導的所說所做。在進入討論的環節中,我發現學生僅僅遊離於課文的.表面在空泛地談論,感覺在隔靴搔癢。爲了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對文章內涵的領悟達到超越文本的大語文觀的境界。我設計了一個環節,就在學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時,我順勢提取了他們在課下蒐集的信息,引導學生從中可以選取對思考這個問題有幫助的信息。沒想到有些學生的思維是開闊了,但不能正確地理解資料中的信息,如有一位學生說:嚮導知道小海龜成活的機率很低,所以他想能救一隻小海龜就救一隻。還有的學生不能運用信息幫助自己思考,還是停留在孤立地片面地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如一位學生回答:嚮導就是爲了讓他們看看破壞了小海龜生活規律的後果。

或是說:嚮導是在我和夥伴呼喊聲中被逼無奈才救那隻海龜的。而這些情況出現時,老師的主導性就應該發揮出來,有效地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思考下去。可由於我經驗上輕,又加上情緒緊張,並沒能很好地因勢利導,更深刻地理解嚮導的話。其實,我在課後進行了反思,當時的我如果這樣引導:作爲一位生物學家嚮導,他對小海龜的知識瞭解不只這些,在他知道這些情況下,把小海龜抱向了大海,肯定有科學家的道理,是什麼呢?這樣,就能很好地把課文內容和課外資料有效聯繫起來,引導學生去思考,從而既突破教學的難點,又豐富了學生的見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