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共兩課時)

本文已影響 3.63W人 

 設計理念: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共兩課時)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所以,在本課的設計上,我創設了一種讓學生情感親歷的過程。從一開始想搶救海龜的焦急心情到救後喜悅心情的猜想以及最後的追悔,這樣更能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同時,《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在本教案,我設計了好幾處讓學生想象的地方。比如本設計中的一處想象: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說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啓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啓示對大家說一說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教學目標:

1. 認識7個生字“幼、偵、嘲、愚、蠢、籲、徹”;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10個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 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

1. 會寫14個生字;

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背景播放太平洋風景圖片)。

師介紹: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着生物學家嚮導去往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加拉巴哥在西班牙語裏被翻譯爲烏龜,那顧名思義,加拉八哥島也就爲烏龜島。觀察一下那裏的幼龜是如何離開巢穴進入大海的。

2.簡介海龜資料,然後出示海龜圖片和文字資料(課文的第一和第二小結)。

3. 閱讀這段文字你得到哪些信息? (幼龜弱小、渴望到適合自己生長的大海里去、入海的過程險象環生)

4. 小結:這些資料老師都是從文中而來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上的課文《自然之道》。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讀課題,說說你的理解,或者思考。

2.師:我們這篇文章的課題有個與衆不同之處,這個課題是從文中的一句話截取而來的。現在請同學們翻開文本,自由讀讀課文,拿起筆,劃劃生字新詞;再找找文中的哪句話包含着這個課題。課題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4. 初讀檢查:

(1)生字表中的新詞認讀。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找出含有“自然之道”的句子?說說“道”的意思是?

(嚮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道”的意思是:大自然生存的規律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5.小綠龜離巢進入大海究竟會遇到怎樣的危險呢?

 三、進入情境 情繫幼龜

(一)綠龜離巢 險象環生

1.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你讀這段文字時的心裏感受(着急、緊張)

2. 這段文字讓我們體會到什麼?(“欲出又止”、“躊躇不前”說明小綠龜行動機敏謹慎;“突然”、“用尖嘴啄”說明天敵兇猛,小綠龜危在旦夕;“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說明小綠龜也不好對付。)理解詞語“躊躇”,這裏的躊躇我們怎麼理解?能換個詞嗎?(猶豫)這段話中,還有一個詞語與躊躇不前意思相近。(欲出又止)

3. 朗讀這段文字時,注意讀出小綠龜出境的危急。

4.師:是啊!能不焦急嗎?太平洋的綠龜跟我們淡水裏的烏龜不同,它的頭和尾以及四肢都無法縮到硬殼裏,現在嘲鶇那尖尖的嘴正啄着它那柔嫩的腦袋。外面的情況瞬息萬變,充滿危機請全體女同學讀幼龜“欲出又止”的部分。請全體男同學讀嘲鶇襲擊幼龜的部分。

(二)遊客見之 心急如焚

1.師:讀到這裏,我們的心情是緊張的、是焦急的。假如,此時你是遊客中的一員,你會怎麼想怎麼做的呢?

2.是啊!文中的幾位遊客也發出“要救救小幼龜”的呼聲。可是嚮導呢?他的表現又是怎麼樣的呢?

3.師:在我們的批評指責聲中,想到終於怎麼做了?“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

5. 那隻小綠龜得救了,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小遊客們的心情得到釋然可事情的結果怎麼樣?下節課再學習。

四、課堂作業

1. 抄寫生字新詞

2. 課文內容的填空練習。

  第二課時

  一、描述導入 激發興趣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當我們把那隻小綠龜拋向大海的時候,我們就犯下了“愚不可及”的錯誤,那自然知道究竟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自然之道》。

  二、換位體驗 激情悟“道”

1. 自讀5-8自然段 ,說說我們怎樣評價自己的行動?(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 理解“愚不可及”的意思,“蠢事”指哪件事?

3. 回頭找找小遊客們的哪些想法、做法愚不可及?用“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呀”開頭說話。

4. 回頭找找生物學家嚮導的哪些想法、做法愚不可及?用“我真是愚不可及呀”開頭練習說話。

三、着眼體驗,深情悟“道”

1.迴歸課題,引發話題。

師:談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不能違背的)

2.違背“自然之道”的後果。(自作聰明,只能好心辦壞事,聰明反被聰明誤)

3.怎樣纔會不違背“自然之道”。(結合課文,聯繫生活和開課導語談談:談候鳥遷徙不能挽留,談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談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談溫室難育參天大樹,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爲地破壞大自然等等。從而使學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時激發學生主動走入大自然、瞭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四、走出文本,尋“道”明理

1.導讀課後“綜合性學習”提示,明確活動目的及要求。

2.自由組合,分小組討論確定活動內容及拿出活動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選定組長,搞好分工,排好時間,並作好相關記載──可以以日記、活動報告、行動紀實等形式反映)。

3.學生分組行動,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也可結合後續的學習內容進行)。

4.課後繼續尋找遵循“自然之道”的事例,或者是違反“自然之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