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優秀教師教學說課稿(通用5篇)

本文已影響 1.61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優秀的說課稿(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教師教學說課稿(通用5篇)
  優秀的說課稿1

今天我要爲大家講的課題是《有餘數的除法》。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有餘數的除法》是二年級第六單元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表內除法》,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二年級的教學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爲以後學習多位數的除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理解有餘數和除法的關係,懂得餘數比除法小的道理。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通過動手、觀察、討論等方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教學重點:列除法豎式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和除法的關係,懂得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二、教學方法

1、觀察、比較、發現的方法。通過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擺法得到不同的結果,然後進行比較進而發現餘數,從而建立餘數的概念,不僅準確,而且學生印象深刻。

2、合作討論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新知探索時適當採用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合作與交流不僅有利於發揮集體智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

  三、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探究新知:

出示除法口算題,考察學生利用乘法口訣來求商;出示課件例題,由學生擺小棒,列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引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用除法豎式計算。

(2)新課講解,形成性練習。首先,出示完整的豎式計算的過程,由學生討論彙報每個數的含義。其次,由老師強調計算的過程,通過一商、二乘、三減、四比的口訣來幫助學生強化記憶豎式計算的過程。

最後,對於被除數較大的除法,採用試商的方法,要求是除數和商的乘積最接近被除數且小於被除數。

(3)鞏固新課。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優秀的說課稿2

開場白: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質量》。

首先介紹一下說課程序: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又與能量密切相連。學習好質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爲深入學習密度奠定堅實基礎。教材從日常生活中引出質量概念和單位,並聯系生活測量物體的質量,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教材把“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的探究安排在質量的概念後,通過交流與討論來完成探究過程。這樣學生很難理解這一結論的真正含義,而且探究過程也不充分。我把它調整到初步學會使用天平後完成一個較爲完整的實驗探究,既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又鞏固天平的使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生活中物體的重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我所教初二、一班的學生已經歷了一年多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初步具備小組合作的習慣,這對教學是有利的。但對物體與物質的概念常常混淆,單位換算的習慣還未養成,實驗探究能力較差,劃片招生後的學生又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所以我們的教學設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必須在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及知識形成過程的前提下,開展以學生爲中心,教師爲引導、小組自主合作爲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學習活動。

根據學生實際,本節內容安排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完成質量概念和質量單位、會初步使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實驗探究“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第二課時安排在實驗室分組實驗“用天平測固體和液體的質量”,既可鞏固天平的使用,又可爲密度概念的引入做好鋪墊。

第一課時教學的基本思路:課前通過生活調查和自主學習,初步知道質量概念和單位,課中通過鞏固練習加深對質量的單位換算和估測物體的質量。天平的使用過程讓學生先學後做,邊思考邊操作,從中摸索到天平使用的規律性的東西,並通過多媒體進行放大展示。“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的實驗探究中,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領悟探究方法,感受克服困難後解決問題的喜悅。

  三、教學目標

據以上分析和課程標準制定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和單位,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

2、通過閱讀天平使用說明書,瞭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在天平的操作中總結規律,熟悉使用方法,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4、經歷實驗探究過程,領悟探究的基本方法,體會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後的喜悅。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質量的概念和單位,天平的使用規則。

難點:利用天平測量質量,探究“質量是物體的屬性”。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和學法總是有機聯繫的,教師的教法起主導作用,學生的學法起主體作用。

本節課的教法主要有:提問發現法、多媒體演示法、實驗演示法、反饋練習法。

本節課的學法主要有:自主學習法、觀察比較法、發現探究和合作交流。

  六、教學過程

(一)觀看視頻,導入新課

首先我利用媒體演示法播放“神舟九號”成功發射的視頻。

接着出示“神舟九號”的一些數據,並提出下列問題,神舟飛船的什麼是8082kg?引入課題質量(教師板書)。這樣設計目的是:①把航天科技的最新信息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增強愛國情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②創設問題情境引出課題。

(二)聯繫實際,鞏固練習

爲了鞏固學生的預習成果,接着針對學生的實情我設計了兩道鞏固練習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①是利用反饋練習法反饋學生掌握程度②是聯繫生活實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增強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中估計物體質量問題的意識。(到這裏完成知識目標1)

(三)自主合作,天平使用

接着引導性提出問題:生活中有哪些工具測量質量?這樣設問目的是:①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物入手,從而激發學生主動的學習熱情,②自然過渡,引出天平。

接着讓學生有步驟的自主學習托盤天平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第一步:學生自學天平閱讀托盤天平的使用說明書,對照實物熟悉天平的結構;小組內一個同學指托盤天平的結構,另一個同學說出名稱,看誰說的準確,相互鼓勵;在小組內討論天平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每小組選一位代表準備發言。

這樣設計目的是,滲透自主學習理念,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以生生互動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加深學生對天平結構的認識,初步知道天平使用方法。

第二步:交流展示暴露問題。採用舉手搶答的方式抽幾個組的代表發言,對講得好的小組加分鼓勵。選出一個優秀小組的代表上講臺展示天平的使用,其他同學指出操作的不對之處。利用實物展示臺把學生的操作過程放大投放在大屏幕上。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展示提倡多暴露、多展示、多反饋,學生在相互糾錯的過程加深天平的使用。利用多媒體技術放大展示,形象直觀,學生印象深刻。通過交流展示後,學生初步總結出天平使用的方法。

第三步:小組內編順口溜比賽,記憶天平的使用,看哪個組編得既全面又順口。對勇於在全班進行交流展示的小組進行加分鼓勵。

設計意圖:新課程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學生在編順口溜比賽的活動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理解了天平的使用。當學生有接近20分鐘的有意注意時,學生可能有點疲倦,這時恰當地讓學生轉爲無意注意,使學生適當的放鬆,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益。

第四步:親身體驗,操作實踐。測出一塊橡皮泥的質量,看哪個小組既快又規範地測出質量。評出幾個優秀小組加分鼓勵。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每位學生動手,提高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爲探究“質量是物體的屬性”埋下伏筆。(到此完成知識目標2和3)

(四)分工合作,實驗探究

接着提出探究問題:改變物體的形狀、空間位置、物態,物體的質量會改變嗎?按照提出問題—猜想—分工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的探究思路進行探究。學生設計“冰化成水後質量是否會改變”的實驗方案可能不周全,這時教師也要予以鼓勵,並加以引導優化實驗方案。

這樣設計目的是:充分的利用小組合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小組集體的智慧設計實驗方案。把探究問題分解爲3個小問題分工完成,降低了探究的難度,便於學生探究。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過程,領悟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後的喜悅。

(到此完成過程目標4)

(五)課堂測評,反饋練習

接着我設計了下列4個練習。這樣設計目的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是應用於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六)課堂小結:

接着我設計了我反思環節,反思是學生學習結果的自我反饋,不是簡單複述一節課的內容,而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將收穫與大家分享,在交流中變成了全班同學的共同財富。

(七)作業佈置: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簡單明瞭的展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請多多批評指正。

  優秀的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第一節的內容——《推理》。下面,我將重點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對本節課加以說明。

  一、說教學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們應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並獲取數學經驗。

  二、說教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推理是數學的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推理能力的發展應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在一年級下冊的《找規律》中已經開始接觸和應用推理的數學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且在今後的學習中推理也將與四個領域內容的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不斷的滲透和應用。本套教材專門設置“推理”單元進行教學,把推理的數學思想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以及遊戲形式呈現出來,並運用觀察、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初步瞭解推理的數學思想,感受數學思想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他們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喜歡做遊戲,喜歡與他人合作,同時也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推理能力。基於以上分析,我將整堂課設計成一節猜一猜的遊戲課,讓學生通過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猜測、推理遊戲,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最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與推理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過程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以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採取遊戲引入、情境教學與談話引導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本課時教學我將分以下四個環節完成。

①遊戲導入,揭示課題;②探索新知,掌握方法;③實踐應用,鞏固新知;④全課總結,學會評價。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激趣引思

這一環節,我從猜“書名”引入課題,不僅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整個過程讓學生從一開始的瞎猜到根據提示條件準確猜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爲本節課新的教學內容起到了很好的鋪設作用。

  第二環節:探索新知,掌握方法

教師利用課件動態呈現例1。先出示例1的前半部分:有語文、數學、品德與生活三本書,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再出示小紅和小麗說的話,最後出示問題。引導孩子梳理信息:“仔細讀題,你知道了什麼信息?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提問“到底他們三個人分別拿着什麼書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把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再把你的想法和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交流後,孩子們有的閱讀思考後直接得出結論,有的用連線的方法,也有的用表格的方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想得清,才能說的明白,纔能有效的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因此,學生彙報後重點引導孩子們有條理的闡述推理過程。很好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第三環節: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高效的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強化技能的重要途徑,緊扣教學重點,依然以幫助樹苗成長,積攢智慧的力量爲主題,設計了猜糖果,海底世界,找密碼的練習。這樣的練習設計既有層次又有梯度,能很好的鞏固本節課的新知也讓學生髮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四環節:全課總結,學會評價當這節課即將結束時,注重和學生的對話與交流,倡導開放性的師生雙向評價。李老師對學生說:“同學們,能談談你的收穫嗎?(這樣用談話的方式進行總結,不僅總結了所學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給了學生一次評價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自評、互評初步學會評價,實現了課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優秀的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屬於美術與社會生活這一板塊的內容,主要體現了美術課程標準的(設計運用)這一學習領域的內容,是對平面設計單元內容的拓展與延伸,另外,也是對本冊教材中工藝設計類知識的一個總結。使學生在鞏固已有知識的同時,對三維立體造型設計基礎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掌握一般的製作技能。

教材從介紹橋的功能,樣式入手,展現了橋的歷史,文化,環境,生活變遷中的發展與沿革,引導學生探究和發現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美術問題,通過與歷史,地理,工程學等知識的廣泛聯繫,幫助學生了解人類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設計思想和思維方式的變化,理解共通的建築藝術發展原理和規律。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習收集整理信息和分析研究問題等方法,培養他們綜合思維和創新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關於"橋"的課題,學生不會感到陌生,由於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了許多感性的體驗,因此容易引發學生共鳴,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前提;但是,也應充分估計到學生從平面設計過渡到立體造型的困惑和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注重教學方法的"循序漸進"。

  三,教學目標的擬定:

教學設計思路:根據課標精神:使學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從設計製作與審美體驗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獨特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審美創造的願望。因此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橋樑的基本知識和各種造型方式。

2,掌握簡易橋樑模型的設計及製作方法。

3,體驗和討論優秀的橋樑建築藝術帶給人們的審美情愫。

  四,教學重難點:

1,瞭解,掌握橋樑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2,橋樑造型的創新設計思維的培養

  五,教具與學具:

1,多媒體教學課件,橋樑模型實物,圖片等

2,打印紙,硬卡紙,剪刀,膠帶,直尺等

  六,教學流程與教法,學法:

1,導入:

導課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新課上來,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要注意提問要能抓住學生的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如:……

世界名橋

2,討論"關於橋,你來說點什麼","說說家鄉的橋"等,輔助手段:各種橋樑圖片展示,引導鑑賞與探討。

家鄉的橋

在此主要採取"欣賞——啓發——引導",以實例爲線索,充分動用教具,圖片等素材,合理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積極動腦的思維活動中,教師再具體分析幾種橋樑形式,得出關於橋的一般概念及審美意義,從而引出新課《我心中的橋》。

3,思考與討論:橋樑造型與實用功能的關係

爲什麼橋樑結構造型大多采用"圓拱形"和"三角形"

提出一個問題:橋樑的各種造型只是爲了好看嗎(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可能有多數學生沒有深入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建築橋樑爲什麼大多采用圓拱與三角造型這個問題應該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去分析,歸類,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後教師再具體分析幾種橋樑形式,得出關於橋樑造型的一般概念,力學原理及審美意義。

一個很有趣的小實驗:

這是本課比較"出彩"的一個環節,也是本課教材裏沒有的內容。設計該環節的目的是要充分體現出學科知識的綜合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類似物理實驗的小製作,不僅要明白橋樑造型的多樣性,更重要的是,設計橋樑最首要的任務是考慮它的實用功能性。

4,小實驗:一張硬紙,從A點到B點做一簡易橋,問題1:怎麼做,才能讓"橋"的負荷量最大。

5,從問題1引出問題2,此時引出有關橋樑的一般知識:如橋樑的基本結構,力學原理,結構力學,材料學,造型與功能等。

結論:橋的負重能力與跨度和橋面形狀有關係

6,學生作業:自己設計,製作一座"我心愛的橋"(時間不夠可在課外時間或下節課完成)

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設計出一座完整的橋樑模型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本課利用大量實例和製作過程的演示,啓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簡化橋樑的複雜造型,使學生沿着形象簡潔,手法概括,表達形式以簡練,實用爲主(只要有橋面和支撐物就行)的思路前提下展開設計活動,增加了直觀性和可操作性,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7,作業的展示與評價方式

以小組爲單位,合作完成作業後進行評比,內容有兩項:

1,負重比賽,看誰的橋能承載更大的重量(砝碼或其他重物)

2,造型評分,看誰的橋造型最美

綜合兩項得分。評出本班"最佳橋樑設計"獎。

七,知識拓展:發散性思維,從具象到抽象:七夕鵲橋;心靈之橋;溝通本領……團隊精神……等

這個環節應"點到爲止",有時間可討論一下,不必強求。

設計該環節仍是按照新課標精神,"爲促進學生髮展而評價",學生通過以上學習活動,積極探究,勇於嘗試,已經設計製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理應從中體驗到創造的喜悅以及成功的快樂!客觀而恰如其分的評價方式會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給予他們持續學習的動力!

設計製作出一個橋樑模型並不是本課的主要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橋樑建築藝術這種文化現象的研究與思考,通過具體的設計活動爲載體,讓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大文化背景中,欣賞和體驗人類各種建築文化的精華,找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從而真正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最終目的!

  優秀的說課稿5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如在複習生字這個教學環節,爲了化枯燥的練習爲有趣的語文活動,我設計了“醜小鴨帶着詞語寶寶來了”的課件,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在直觀中認知的規律,讓學生學得興趣十足,使課堂充滿了活力。

又如醜小鴨的“醜”與變成白天鵝的“美”,是課文事件的起因和結果,如何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開頭醜小鴨那極度可憐孤單的境地以及後面變成白天鵝那驚喜的心情,是教學的關鍵之處。爲此我藉助圖片,創設情境。在授課前,播放動畫片,讓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感知;醜小鴨來了,讓孩子們觀察醜小鴨與別的小鴨的不同,體會大家爲什麼叫他醜小鴨。在醜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後,教師借課件讓學生觀察醜小鴨的美,在看一看,說一說當中,體驗醜小鴨由“醜”變“美”那驚喜的心情。

  二、以讀爲本,以讀悟情。

課文描寫了醜小鴨出生後,歷經種種磨難,最後發現自己是一隻漂亮的天鵝的非凡經歷。我爲了引導學生領悟醜小鴨身處逆境,卻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用心在“以讀悟語”和“以讀悟情”兩方面下工夫。如在教學醜小鴨悲慘遭遇時,我先讓孩子們第一步,自由讀,邊讀邊想:醜小鴨出世後它又遇到哪些事困難?接着讓孩子們介紹醜小鴨的經歷,想象哥哥姐姐咬他,公雞啄他醜小鴨可能會怎樣?養鴨的小姑娘可能怎樣對待醜小鴨?小鳥可能譏笑它什麼?醜小鴨白天只好躲起來,可能是怎樣東躲西藏的?晚上出來找吃的會遇到那些困難?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去想象當時的情境,去體會醜小鴨的心情,去感悟醜小鴨當時那種可憐的境遇以及醜小鴨的堅強勇敢。

  三、認真而紮實地教學詞語,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最基本的任務之一。

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理解能力都很有限,更需要教師的指導。爲避免生硬呆板的解釋,我採用抓住重點詞句,培養語感,體驗情感的方法教學。在理解重點句子“醜小鴨望着潔白美麗的天鵝,又驚奇又羨慕”時,我利用直觀形象指導理解“驚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美麗的天鵝的畫面。醜小鴨的表情瞪大了雙眼,張大了嘴巴,呆呆地望着。讓學生體會這就是“驚奇”。接着又問:這時醜小鴨會想什麼?”“正因爲天鵝有的醜小鴨沒有,但他又非常希望自己也有,這就是‘羨慕’。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自然段。”這樣學生不僅對驚奇和羨慕有了正確的理解,也感受到了醜小鴨在逆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四、學用結合,拓展延伸

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應該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這節課,在設計時一直考慮這一點,如何既緊扣教材,圍繞課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不滿足於“解說教材”,而是把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內心感受結合起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學醜小鴨悲慘遭遇時,爲了讓學生體驗醜小鴨的不幸遭遇,我讓學生想象“小鳥怎樣譏笑醜小鴨”等,對課文的環節進行了再加工,再創造。在學生了解了醜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之後,我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誇誇這隻美麗的天鵝”。

最後在學生學完全文後,我設計了“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內心感受”的教學環節。這一開放性問題,再一次撥動了孩子們心靈的琴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昇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總之,《醜小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以讀爲本,激情引趣,體現了求真務實的課改精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