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初中語文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 1.43W人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初中語文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爲教師制訂的,也是爲學生的學習制訂的。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要轉變觀念。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爲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爲: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爲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也有些教師認爲新課改後不用抓基本的教學常規了,我認爲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新課改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拋棄原來的教學常規,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教學。因此,我的體會是對傳統的教育必須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既不能全部繼承,只改課程不改觀念;也不能全盤否定,樣樣翻新。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對教師教學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樣不能去掉。

第四,要轉變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爲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纔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爲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爲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

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

我們應大力提倡啓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說不憤不啓,不悱不發。這也有力地說明啓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脫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鉤,與學習內容掛鉤,與學習效果掛鉤。方法、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衆。

我認爲,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爲多媒體教學就是啓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爲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

,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