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

本文已影響 1.71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

學法指導: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爭取會背。

2、結合課下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詩意。

3、閱讀資料助讀部分,篩選勾畫出你認爲重要的信息。

4、將預習案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標識出來,並填寫到後面“我的疑問”處。

5、限時15分鐘,獨立完成。

一、資料助讀

1、作者簡介:

文天祥,原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人。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

2、時代背景:

文天祥於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範叫他寫信招張世傑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與作者被俘後第二年。後來元軍統率張弘範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傑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傑。

二、詩歌閱讀指導

1、自由朗讀這三首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直至熟練背誦。)

(1)字音:戈:gē寥:liáo

(2)節奏:

韻腳:雙數詩行末尾押韻的字,押“ing”韻

2、結合課下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詩意。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藝術特色

2、深入感受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

3、瞭解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增強愛國情感

學習方法:反覆誦讀、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導學過程:

1、討論:此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2、頷聯兩句有何聯繫?用了什麼修辭?

3、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雙層含義。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6、你還能寫出哪些透着錚錚骨氣的名句?

練習案

鞏固提升(一顯身手的時候到了,讓我們一起勇往直前!)

必做題

1、從本詩所寫的內容來看,這首詩屬於()

A、狀物詩B、述志詩C、敘事詩D、寫景詩

2、“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運用了修辭手法,它的作用是。

3、利用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詩人憂慮不安心情的句子是,;以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詩人高尚的愛國情操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的詩句是。

4、背誦並默寫本詩

選做題

5、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6、你還能寫出哪些透着錚錚骨氣的名句?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2

【學習目標】

1、學會細緻的觀察並生動地描寫。

2、學習文章嚴謹而精美的結構安排。

3、靈活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一、創景導入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可記得孟浩然的《春曉》(放音樂,看投景影,生背詩文);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聽音樂、看投影,背詩文)。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春天的優美的散文《春》

(投影出示課文題目及學習目標)。

二、師生共賞

1、師生同讀:

(配樂配畫)師:深情朗誦。

生:深情朗誦。師生齊誦。讀後說說文章的行文線索。

明確:盼、來、近總領全文,啓開下文──概寫初春的山、水、太陽──細緻描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裏的人們。

2、師生同賞:

⑴小聲讀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填在表格中並寫出喜歡的理由。

(師生分組同時進行以春草圖的描寫爲例。)

喜歡的詞語:

①嫩嫩的、綠綠的

②偷俞地、鑽

理由:

①寫出了春草嫩綠的特點。

②寫出小草破土而出擠勁,寫出不經意間,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這樣使無意識的、無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喜歡的句子:

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理由:寫出了人們在草坪上歡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寫出了他們的喜悅之情。在我們眼前展現的是一幅春草歡樂圖。

⑵分小組交流,讀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說喜歡的理由(老師參與在一個小組內)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後師交流並總結。

3、師生同寫:

師生讀最後一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_______寫一組比喻或擬人句構成排比,看誰寫得多、寫得好。

4、師生同繪:

出示畫板,共同描繪美好的春景圖。(重點讀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然後描畫)

三、精彩展臺

同唱一首讚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裏》,唱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說:春天究竟在哪裏?或在哪裏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應該是怎樣的(描繪你眼中的春天)?(口頭作文)

四、作業佈置

1、課外在網上查閱朱自清簡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簡介及作品篇名寫在摘抄本上。

2、在網上查閱並摘抄描寫春天的詩或文。

第二教時

五、寫作訓練

以家鄉的春爲話題寫一篇寫景散文。

六、詞彙參考

朗潤醞釀賣弄宛轉嘹亮

黃暈烘托

(見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儘量用上這些詞語。)

【板書設計】

一、盼春

盼、來、近(總領全文,開啓下文)

二、描春

1、春的總的輪廓: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2、細緻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春草圖(草報春):偷、鑽、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春花圖(花爭春):態──桃、杏、梨,趕趟兒。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風圖(風唱春):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

春雨圖(雨潤春):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上籠着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燈、人、房屋

迎春圖(歡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於春

三、頌春

三個比喻句(春天像)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3

教學目標

能聯繫有關背景材料研讀課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能具體分析課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能掌握文中“繩、夭、病、復、全”等實詞和“以”、“之”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分析課文

1、學生個別朗讀全文,初步體會本文的主旨及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2、檢測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並完成思考練習一、二。(充分利用觸摸區響應,移動響應,文本響應,配梅花插圖)

3、簡介作者。龔自珍,清代後期著名的思想家,詩人,散文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之一。他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他對清朝嚴酷的思想統治和腐敗的政治深感不滿,力主“更法”“改圖”,廢科舉,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則徐、魏源等人組織“宣南”詩社,講求經世致用之學,宣傳改良主義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義,也仍然爲保守勢力所不容。所以他一直遭受排擠打擊。在北京輾轉10年,都是做小官,最後還被迫棄官回鄉。他的革新思想在當時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並對後來的維新派政治改良運動起了推動作用。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說:“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有功焉。”(配作者及梅花插圖)

4、寫作背景簡介。清朝封建統治者爲了加強思想統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爲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治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本文寫於1839年,是作者辭官南歸之後寓居江蘇崑山時所作。(配梅花插圖,利用觸摸區響應並閃爍圖標“八股文”和“文字獄”各三次)

(1)八股文:明清科舉制度的一種考試文體,每篇有部分組成。在內容上,八股文只許爲聖賢立言,講四書五經所講過的道理,如有所闡發也不能越出程朱理學的範圍。這種內容固定而形式死板的文體,是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對當時文化思想的發展危害很大。

(2)文字獄:舊時統治者往往故意從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以鎮壓知識分子,叫“文字獄”。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興文字獄,刑罰殘酷,株連衆多。龔自珍《詠史》:“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爲稻粱謀。”

5、具體分析“託物言志”的手法。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決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在本文中作者採用“託物言志”的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了重大的政治主題。下面展開討論並完成表格內的有關內容,具體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的。(充分利用觸摸區響應)

表層意

言外意(比喻義)

(人才)

病梅

(遭摧殘、壓抑的人才)

文人畫士

(封建統治者)

品梅標準:(曲、欹、疏)

(選拔人才標準:奴才、庸才、歪才)

摧殘梅的手段:(繩、夭、病、斫、刪、鋤、養、遏)

(束縛人才思想、屠殺正直之士、豢養奸邪小人、扼殺新生力量)

摧殘梅的後果:(皆病、禍烈)

(大批人才遭殘酷屠殺)

療梅的措施:(購、縱、順、毀、埋、解、復、全、闢、貯)

(解除人才束縛、恢復人才生機、解放人才個性、改革沉悶政局)

療梅的願望:(誓、必、甘、窮)

(表達了拯救人才的強烈願望、與準備迎接鬥爭的堅定信心)

6、分析作者時代的和階級的侷限性。作者在文中表達瞭解除人才束縛、恢復人才生機、解放人才個性、改革沉悶政局的強烈願望,這種思想是積極的,值得肯定的,它的主旨其實可以用“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話來概括。然而作者以慨嘆作結,慨嘆自己暇日不多,閒田不多,療梅的力量有限,這也就是慨嘆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殺的黑暗的政局。那麼作者爲什麼會以慨嘆作結呢?作者所追求的只是個性解放,所依靠的力量只是他個人的力量,這當然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

另外,從《己亥雜詩》中的兩句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們也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者把這種希望寄託在“天公”即清朝最高統治者皇帝身上,這就決定了他的政治主張最終是不可能得到實現的。這體現了作者時代的和階級的侷限性。雖然如此,作者爲改革沉悶的政治局面所體現出來的無所畏懼的勇氣和忘我的犧牲精神仍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也正是我們今天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所在。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4

教學目的:

理解聯想和想像手法的運用。

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初步瞭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熱愛生命和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教學過程:

導入:神話動畫片導入

出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作者簡介:袁珂,神話學家。

關於神話

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全班集體朗讀課文

探究品味

複述課文,對照《風俗通》中關於女媧的記載,找出課文中豐富了哪些內容,哪裏最見作者的想像力。

對女媧形象的認識:她哪裏是神,她分明是人。

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人類創造成功的喜悅感;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

想像是神話的亮點,馬克思關於神話的論述。

放《女媧造人》動畫片總結課文主要內容。

拓展運用:

讀神話《盤古開天地》後回答問題。

放神舟五號飛船記錄片: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爲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感受那種創造成功的喜悅。

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神話,講給別人聽。

閱讀綜合性學習中,關於人類起源的資料。

想像出一種女媧造人的新辦法。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2、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感受課文所表現出來的美。

3、體會文章所運用的修辭手法、短句和富有張力的詞語所構成的場面描寫。

過程與方法:

1、初步感知文章內容,預先掃清生字詞障礙。

2、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瞭解安塞腰鼓這種藝術形式,瞭解作者劉成章。

3、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文章之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民間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感受安塞腰鼓之美。

2、難點: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從中領悟中華兒女的英武精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感受課文所表現出來的美。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古老的黃土高原,溝壑縱橫,風沙滿天。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貧瘠落後的土地,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土地上卻產生了一種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式—————安塞腰鼓。(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視頻)看了以上這段視頻錄像,你們有什麼感受?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劉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種怎樣的藝術形式嗎?

2、交流查閱的有關資料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飈,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着陝北高原民衆憨厚朴實,悍勇威猛的個性。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爲“中國腰鼓之鄉”。

今天我們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或:課前聽《黃土高坡》。一曲激昂高亢的《黃土高坡》,把我們的思緒引向了廣袤的黃土高原。這裏不是魯迅筆下的杏花春雨江南,這裏沒有小橋流水人家,這裏也沒有吳儂軟語的咿咿呀呀;這裏只有奔騰的黃河,只有醬色的黃土,只有火紅的高粱,只有樸實、剽悍的西北漢子。

《安塞腰鼓》藝術特色

《安塞腰鼓》是一篇通過描繪“地域風情”來展現人的本質力量和時代精神的抒情散文。它氣勢磅礴而又短小精悍,藝術手法豐富多樣,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其中兩相對應、相輔相成的表現技巧。

一、虛與實

如果實是指具體、客觀,虛指抽象、主觀,那麼《安塞腰鼓》是一個虛實相生的範例。它以實的描寫給人以最強悍、直觀的視聽衝擊,又把讀者帶入一種虛的境界:“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這是寫現場感受,寫安塞腰鼓的強大震撼力;“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這是寫鼓聲,鼓聲引發出主觀的情緒,這種情緒又以“思索”的空靈形態附於“鼓聲”之上;“愈捶愈烈!形體成了沉重而又紛飛的思緒!”這是寫舞姿,由實而生虛,實的形體幻化成虛的思緒,虛的思緒又具有了絲絲縷縷紛飛的若有若無的狀貌和無形的沉重感。虛與實的這種相因相生使安塞腰鼓蒙上了一層迷人的光暈,充滿了藝術的張力。還有用其他實體事物來側面映襯和表現安塞腰鼓的,如:“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甚至化虛爲實,如:“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着草根的土浪”,這是一種“詩化”的表現手法。《安塞腰鼓》的作者是曾經致力詩歌創作的,讀者因而能夠在一篇散文中讀到許多具有詩性的佳句,感受到虛實結合的抒情美。

二、隱與顯

《安塞腰鼓》透過傳統樂舞表演的獨特魅力,歌頌人的生命力量,寫來粗獷、雄渾、酣暢淋漓、直抒胸臆、不事含蓄,這是它顯的一面。然而作者又將一些與時代背景相關聯的內容隱含起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扎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束縛”、“羈絆”和“閉塞”指什麼?“掙扎”、“衝破”和“撞開”的是什麼?作者沒有確指。“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思索”的是什麼,“陣痛”因何而生?作者也沒有確指。然而作者是站在20世紀80年代回溯黃土高原的千百年時光,審視着傳統的樂舞,他筆下所要“衝突”、“撞開”的東西自然也包含此時此地的貧窮和落後。用心的讀者也會毫不牽強附會地聯想到這些社會背景。作者將這些內容用暗示的筆法寫出,自有其意味深沉、寄寓豐厚的效果,比用顯筆更能發人深思。

三、大與小

作者的視角是獨特的,知覺的選擇性與藝術的創造力被完美地結合起來。感知事物,或選其大,或取其小,觀其大則渾然一體,觀其小則細緻入微。一方面,爲適應腰鼓表演的恢宏氣勢,作者採用全景式乃至俯瞰式的視角,使闊大的場面、深遠的背景盡收眼底,我們看不到一個個相對獨立的人的個體以及景物的個體,人的穿紅着綠、山石樹木的參差斑駁,種種繁雜、零亂而無用的細枝末節都被過濾,被省略,於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大片的山崖成了一個巨大的鼓面,所有的心靈成了一個巨大的鼓面。這是何等的壯闊,也只有這樣的壯闊才能適應安塞腰鼓的氣勢。另一方面,作者又把最耀眼的細節提取出來,我們仍是看不見人物的個體,卻看見了這些個體的局部;錘把上的流蘇——旋風一樣,舞姿中的腳步——亂蛙一樣,明眸裏的瞳仁——火花一樣。這些最精粹的局部內容給渾然壯闊的大場面點染上閃閃的亮點,是整個畫面上最靈動、鮮活之處。有了它,那些粗線條的場面勾勒才更具活力而不顯單調。同時,百十條流蘇的飛揚,百十雙腳的蹦跳,那麼多的“火花”的閃射,合起來又是一種獨特的大,獨特的整體。

四、繁與簡

《安塞腰鼓》的表述總體而言是很簡練的,一切煩瑣的交代都被省略掉,只見粗獷的線條輪廓,只見粗線條輪廓中的數個亮點。但在這樣的總體風格下,在短短的篇幅中,又令人驚奇地存在着許多繁筆。如:“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以及上面提到的“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在這些地方,充滿了對一個內容的多重表現。“發狠”、“忘情”、“沒命”;“束縛”、“羈絆”、“閉塞”;“震撼”、“燒灼”、“威逼”,一組組近義詞的鋪排連用,雖然沒有產生出新的語義內容,但多層次的復沓表述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感衝擊波,具有明顯的強化效果。古人談文筆的詳略,形容詳處是“密不透風”、略處是“疏可走馬”,《安塞腰鼓》已深得此語的精髓。

五、動與靜

爲了增加行文的跌宕感,調動一切手段映襯安塞腰鼓的表演,作者刻意安排了兩次動與靜的轉換,分處散文的開頭與結尾。先是由靜入動,意在蓄勢。“一羣茂騰騰的後生”好似一組沉靜的塑像,一片靜默的莊稼做了他們最好的背景,除了風的吹動,一切都是靜止的,就連響鼓也“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但突然之間就爆發了,火烈地動起來,響起來了,一種“驟響易徹”的表達效果由此而生。這裏的妙處還在於大的動靜關係中套着小的動靜關係。開始時高粱、後生的靜像映襯了後來腰鼓表演的動感,而風吹高粱葉子與衣衫的動感又襯托了後生及高粱的靜默。結尾處的第二重動靜轉換,意在餘味。當腰鼓最響、舞姿最狂的時候,卻戛然而止,一切歸於靜寂,留下一個巨大的感覺空白,靜到空洞,靜到陌生,靜到讓人滯留在上一刻無法自拔,難以適應,“像來到另一個星球”。與開頭一樣,這裏也有兩重動靜關係,安塞腰鼓的“愈捶愈烈”到復歸靜默是大的一重以靜襯動,那一聲“渺遠的雞啼”又映襯了眼前充滿陌生感的寂靜,似真似幻,讓人難以確定是否真的置身於天外,因而留下獨特、悠長的餘味,這是小的一重以靜襯動。

“《安塞腰鼓》是一曲陝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頌歌,是一首黃土高原沉實、厚重內蘊的詩性禮讚”(劉錫慶),正是上述靈活多樣的表現手法,使這種“火烈”和“詩性”被髮揮得淋漓盡致。

《安塞腰鼓》教後反思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但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要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三個問題,即: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

3、掌握“三讀”式散文閱讀賞析方法。

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個人對新課標的理解爲指導思想。新課標認爲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我的理解是這揭示了閱讀教學的本質屬性——對話性。圍繞這一屬性,教學過程中安排以下幾個板塊:播放視頻,激發興趣;初讀,感受安塞腰鼓形象;誦讀,感受安塞腰鼓氣勢;品讀,感受安塞腰鼓內涵;質疑交流;創讀,宣傳安塞腰鼓魅力;實話實說,收穫盤點。即注重情境創設,爲對話營造氛圍;注重朗讀感知,爲對話夯實基礎;注重內外勾連,爲對話豐富內涵;注重個性化閱讀體驗,這是對話能否有效高質的重要條件;重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這是對話活動的重要目的。爲了能很好地體現對話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由“課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動建構型”模式轉變,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由“問題式”(設計瑣碎問題若干,組織逐個擊破,目的是讓學生明確知道答案)向“話題式”(提煉少量話題,組織討論交流,目的是通過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建構生成)轉變。

這節課,抓住課文的關鍵句“好一個安塞腰鼓!”設定話題。師生圍繞一個“好”字,生髮出三個子話題展開對話交流:“好鼓”,側重於對安塞腰鼓藝術形象的感知;“好文”,側重於對課文優美語言的品味;“好創意”,側重於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對話交流的目的在於達成新課標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勁”,體驗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潛移默化之間養成積極面對生活的情感態度和生命在於奮力搏擊的價值觀念。識別排比句,爲其劃分類型,品讀排比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奏和激情,學生在朗讀感知的同時,語文知識得以落實,閱讀技能得以培養。由初讀感知,到品讀美句,再到解讀難句,逐步深入的“三讀”,既是教學內容呈現的過程,也教給了學生品讀賞析美文的基本步驟及方法。

當然,由於教學經驗不夠豐富,課堂上也出現了教者目標預期與學生實際發展水平相差較大的情況,師生之間個性化閱讀體驗的交流落實得不夠理想有以下需要改進的地方:

1、朗讀指導應抓住重點,圍繞關鍵句子進行,不能隨心所欲,漫無目的;

2、對於文章主旨的理解,教師目的要明確、專一,在達成這一目的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廣泛交流,激活思維,張揚個性。

3、爲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時間、空間角度進行剖析,讓學生真正走近安塞腰鼓,走近黃土文化。

4、語文味體現不濃,應從細讀文本上下功夫,如詞語的使用、標點符號(!)的用法等等,從細處入手,引導學生知微見著。

5、板塊式教學環節的設計使文章條理清楚,但環節相對較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更深入細緻地走進文本。

這些不足啓示我:

(1)學生的原有知識、情感體驗是其構建、探究、生成新知的基礎。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親近學生,瞭解學生,研究學生。

(2)課堂教學實踐是開展教研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平時工作要進一步強化理論與實踐的聯繫,更多投身教學實踐,更加關注學生的學,更多研究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活動組織策略,努力促進學生的自我建構與自主發展。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成功,纔是教學最大的成功。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6

教學設想

1、設有兩個小標題,層次非常清楚,不必要求學生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不必逐段講解。

2、教學重點定在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內容,對文章前後兩部分內容內在的聯繫進行深人的理解,體會家庭教育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通過討論我國1年世界盃亞洲預選賽隊員們的表現,激發學生的愛國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課前播放《生命之杯》樂曲,喧染氣氛,創設情境)

1、播放《羅納爾多》的光盤導人的學習。(創設情境,51起學生的共鳴。)

2、學生交流材料。(貝利的簡介、插圖;學生的偶像球星彩色插圖等。)

3、貝利簡介(展示屏幕,學生自由閱讀。)

二、整體感知。

沸沸揚揚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突破問題(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以下問題,全班交流。)

1、當球迷們爲貝利踢進第一千個球而歡呼時,貝利雖然也爲創造了千球記錄而感到愉快,但他卻"爲這件事終於過去而高興"。試從課文中找出他高興的理由,並就此談談你的感想。

2、貝利的父親勸貝利不要吸菸,他採取了怎樣的方式?爲什麼那麼有效?

3、從小處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怎樣的人。從這兩個片斷中你看出貝利是怎樣的A?

四、拓展延伸

1、從課文中可看出:父母是你們很重要的第一任老師。模仿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欄目,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爲主題,談談你與父母相處時的一些事情。你對他們的教育方法滿意嗎?

2、足球隊雖然三戰三敗,但"失敗是成功之母",請你對足球隊員說一句鼓勵性的語言。(讓同學張貼他們蒐集到的足球隊全家福的彩照,以此激起他們的愛國熱情。)

五、實踐練習

寫一個人的傳記,有時需要敘述對這個人產生重大影響的某個或幾個生活片斷,如《第一千個球》就屬於這種情況。試模仿《第一千個球》,用一兩段文字,敘述對自己或他人影響深遠的一兩個生活片斷。

六、附板書設計: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7

教材分析:

《漫遊語文世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語文學習的資源和運用語文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初步嘗試在語文學習中溝通課堂內外、課本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從而開發利用社會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

活動目標:

1.蒐集語言現象並歸類整理。

2.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活動準備:

1.自選內容:

①蒐集家庭、校園、社會運用語言文字的情況。比如,家庭成員之間、家庭成員與親戚朋友之間、左鄰右舍之間口語交際所使用的最新鮮、最活潑的大衆化語言;

②過年時家家戶戶的春聯,村鎮上的集會、廣播、佈告所使用的語言;

③校園裏的標語牌、宣傳欄、牆報以及運動會、藝術節等活動使用的語言;

④社會上的電影電視、標語廣告、商店匾額、商品說明書、企業公司招牌、報紙刊物、互聯網所使用的語言,有哪些新鮮用語,有哪些不規範現象,如此等等,都在蒐集之列。

2、自選小組:明確自己的任務,自由選擇小組。可以以小組爲單位,也可以以個人爲單位進行。

3.自由展示:將蒐集調查到得有關同一類型的資料進行篩選、梳理,自選形式成果展示。(關鍵:通過成果彙報、才藝表演、現場再現的方式展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語文。)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開設了語文課,你是怎樣理解“語文”一詞的呢

(學生各抒己見。)

同學們,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生活中的語文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不僅僅是“人”“手”“口”;也不僅僅是唐詩宋詞;更不僅僅是我們的一篇篇習作!今天讓我們放下手中的語文課本,走出教室,擦亮慧眼,一起來尋找生活中的語文吧!

二、成果展示

(一)準備要求:各組成員將自己蒐集的資料歸總,將重複的、代表性不強的內容去掉,留下最具代表性、最能表現本類語言特色的資料整理並適當歸類,用小卡片、大條幅、書畫作品、錄音磁帶、照片等形式記錄下來。

具體操作:教師到各組瞭解情況並稍作指導,由小組長負責落實。

(二)展示要求:每組派幾名同學選用一種較合適的形式將本組獲取的語文材料成果進行編排,各組展示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內容包擴本組蒐集的主題,展示彙報和暢談收穫三個環節。

展示內容儘可能主題明確,不可涉獵過多。可在以下方面展開蒐集(僅供參考):

成語組。查《成語詞典》、閱讀《成語故事》等,蒐集有關人品及外貌的褒義詞、貶義詞成語。體會成語文字簡煉、語意深刻的特點。

②農村諺語、童謠、箴言組。走訪農民,蒐集二十四節氣歌;與農耕、天氣有關的諺語;一些淺顯易懂的箴言;充滿童趣的鄉村童謠。瞭解這些語言貼近生活的特點。

③熒屏廣告組。收看近段時期經常播出的廣告,記錄廣告詞及畫面、動作設計。結合生活中相應商品的銷售情況,思考這些廣告形式的宣傳效果。

④街頭推銷、叫賣、吆喝組。上街走走看看,記錄各商場、店鋪、小販們推銷產品使用的各種方式及輔助工具,模仿幾種有特色的叫賣吆喝聲。初略瞭解瀏陽市井文化的一個側面。

⑤店名組。逛街,邊逛邊羅列出瀏陽城區幾條主街道的酒店、花店、小吃店、服裝店、鞋店、日用品店等店名。思考各店名蘊含的文化內涵。

對聯條幅組。去書店看書,走訪本村曾擔任村組書記工作的長輩或上戶調查,蒐集記錄一些婚聯、壽聯、春聯、輓聯、商業慶聯等。想一想對聯的特點。

⑦匾額錦旗組。參觀一下裝飾店和部分大酒店、機關單位大廳,留心並記錄牆上懸掛的大小匾額、錦旗,思考匾額、錦旗上圖畫及文字的意義。

⑧標語警示組。到附近幾所學校、公園、各主街道看一看,有哪些校園標語、公園警示語、交通警示語,想想它們在生活中的作用。

⑨影視欄目組。在家收看幾個主要電視頻道各時段的電視欄目,記下名稱;上電影院及影碟租賣店看廣告,瞭解近段時期熱播的電影電視名稱。想一想影視欄目內容的廣泛性及影視與當前時期(如國慶期間)的內在聯繫。

展示形式可提前指導(僅指參考):

①說相聲。在你說我說之中展示語文現象。如成語,教師可根據《教師用書》提供的《成語新編》和學生蒐集的成語改編,指定兩名學生表演。

②一問一答,說說唱唱。如二十四節氣歌、農諺、箴言、童謠等。

③動作語言配以實物摩擬。熒屏廣告、叫賣吆喝聲。

④徵集摹擬。如店名、招牌、匾額設計等。

⑤小品笑劇摹擬。如表演公園、街道城管值勤。

學生和教師可針對每組的展示情況適當點評。

三、小小辯論

生活中的語文不都是盡善盡美的,我們時時可以看到亂用成語的店鋪,書寫錯誤的標語,你是怎樣看待這種現象的生活中的語文對於我們的學習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學生結合實例長嘆自己的觀點,教師也可作爲其中一位辯友抒發自己的觀點,不作統一點評。

四、結束語

在生活的世界裏漫遊,在語文的世界裏漫遊,我們發現生活的外延同語文的處延是相等的,我們要懂得珍惜每一次語文學習的機會,我們要用慧眼去觀察、學習生活中的語文,你會時時發現語文無處不在;語文,其實妙不可言!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8

一、學習目標

1、朗讀詩歌,品味語言,理解少年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感情。

2、拓展學生的思維,展開想象,寫出自己的心聲。

二、學法指導

《寫給雲》是詩人以少年的口吻與白雲對話,表達詩人對雲的多變和自由自在的嚮往,反映當代少年追求個性發展的心聲。反覆朗讀詩歌,引導學生認識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理解詩中充滿童趣的比喻和想象所營造的意境。

三、預習內容

1、誦讀詩歌,能夠自己標註出詩歌的停頓和重音。

2、思考課後閱讀題,在書本上完成。

四、課堂學習重點內容

1、詩中的“雲”被比喻成多種形象,數一數共有多少種?詩中的“雲”與自然界的“雲”有哪些相似點?又有哪些不同點?

2、詩歌的第一、二、三節之間能不能調換?它們之間存在怎樣的順序關係?(提示:細細品讀每一節的開頭和結尾兩句,抓住“變小”、“變大”、“框框畫”、“變什麼”、“做什麼”、“傻瓜”、“機器娃娃”等詞語)

3、詩歌的結尾段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練習拓展

1、如果你是雲,最想變成什麼?展開豐富的想象,模仿詩中的句子形式,另寫一段。

2、你是如何理解“框框畫”“聰明的傻瓜”和“機器娃娃”?聯繫自己談談體會。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9

教學目標

1、學會觀察,能抓住景物的特徵,通過聯想想像,加深對自然的理解。

2、學會在觀察與欣賞過程中與他人交流,積累。

3、初步學會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模仿掌握寫景的方法,具體的描寫四季景物。

2、過程、方法:觀察、積累、思維、感悟、方法、表達。

3、感情、態度、價值觀:熱愛自然,體驗四季,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初步學會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的描寫四季景物;

教學難點

思維、感悟、方法、表達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

課前活動準備:

一、選取你最喜愛的本單元的詩文,朗讀或背誦來感受自然的美。

二、通過上網或到圖書館查找有關四季的詩歌或散文,準備課上交流。

三、找出印象最深的一次走進大自然的感受,與同學交流(可附相片)

(一)導語:藍天白雲很美,紅花綠葉很美,山水人家很美,四季景色很美,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美。你有一副好心情,用審美的目光去尋覓,用美好的心靈去感悟,你就會有表現美的激情與衝動。讓我們感受自然,走進四季,學習描述美景吧!

(二)複習單元內容,展示討論觀察積累的材料。

1、學生搶答單元圖片。

2、學生展示課內外積累的材料。(形式可多樣)

(三)學習寫好心中美景的方法。

1、介紹方法:真情感悟表達

觀察、積累、思維、感悟、方法、表達

2、分析課文例子:一、分析卷面詩文的內容,並找出詩文的寫作方法和表現手法。注:詩文內容包括(描述的詩文是什麼季節?有什麼具體特徵?作者想要描述什麼樣的景色?等等。)

詩文的寫作方法包括(形容詞、動詞、修辭方法、人的感官、想象、虛寫、側面描寫、側面烘托、動靜描寫、直接抒情、情景交融等等。)

1、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抓住景物的特徵,對景物直觀描寫,形容詞、動詞)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2、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3、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抓住春天生長髮展的特徵描述。

比喻、擬人、排比。)

4、“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抓住春風溫柔,擬人、比喻、引用)

5、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春天的溫暖,和人的喜悅。人的感官觸覺、嗅覺、味覺、聽覺、視覺。)

6、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想象、虛寫。側面描寫)

7、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側面烘托)

8、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以動寫靜動靜結合)

9、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運用想象、擬人,直接抒情。)

10、秋天棲息在農家裏。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運用擬人,抒寫人的主觀感受。)

11、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情景交融。)

(四)模仿前面學習的寫作內容和方法,用一句或一段話,描述抒寫四季中的美麗景色。

1、學生當堂寫作。

2、按座次讀自己的作文。

佈置作業:作業:整理三單元,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學習本課所學的描寫景物方法,寫一篇描寫四季美文。不少於五百字。

板書設計:

感受自然

走過四季

描述美景

觀察、積累、思維、感悟、方法、表達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0

【學習目標】

1、瞭解線索的概念、作用和設置方法。

2、學會按照一定的線索組織材料、寫作文章

【學習重點、難點】

根據文章重點,選擇合適線索組織材料。

【教學方法和手段】

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討論、探究合作學習。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什麼是線索以及線索的作用。

提起“線索”一詞,我們可以聯想到現實生活中公安幹警抓捕犯罪分子的場景。面對着一幕幕血淋淋,混亂不堪的作案現場。公安人員耐心細緻地勘察。尋找犯罪分子遺留的“蛛絲馬跡”。那一片破碎的紙片,一隻模糊不清的鞋印,甚至一小灘未乾的水跡,都可能成爲公安幹警尋找破案途徑的“線索”。隨着這些細微的“線索”最終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可見線索是多麼重要。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的故事,故事裏,那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揮舞着金箍棒,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他們歷盡艱難險阻,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了真經。“取經”就是貫穿全篇的一條線索,它將形形色色的人、神乃至妖和錯綜複雜的事件銜接起來,使全文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說文章是一串光彩奪目的珍珠項鍊,那麼內容就是一顆顆璀璨的珍珠,線索就是串項鍊的綵線。沒有線,珍珠就東一顆西一顆,四處飄零;而沒有線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爲好文章。

歸納總結:運用線索是以某個事物將文章的材料組織和串聯起來,並貫穿於全文始終的一種寫作技法。線索可以是某個事物、某個人物、某種感情等等。其作用就是能把文章中表達的思想內容貫串起來,組成一個整體。(使文章條理清楚,文脈貫通。)

二、學習知識短文(見課本P81)。

明確線索在記敘性文章中的重要性,瞭解設置線索的幾種方法和安排線索應注意的問題。

作爲線索的材料是多樣的:

①以與主題或主要情節有關的事物爲線索,如《柳葉兒》,課文以柳葉兒爲線索,敘寫在饑荒歲月裏的往事。

②以某一事件爲線索。如《社戲》以“社戲”爲線索,按照“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這一中心事件來構思全文,再現兒時在平橋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③以某一個人物爲線索。如《我們家的男子漢》,課文以“男子漢”面對生活的挑戰逐步成長爲線索,記敘了“男子漢”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以某種感情爲線索。如《我的老師》,作者以回憶———依念———思念爲線索。

⑤以時間爲線索。如《三顆枸杞豆》,先用倒敘的寫法引出回憶,然後按時間的順序記敘“我”童年時候怎樣受枸杞豆的啓示,懂得生命的意義,轉而勤奮

好學的。讓讀者更好地把握人物成長的軌跡。

⑥以空間爲線索。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先回憶童年時代在百草園樂園的生活,後寫在三味書屋讀書生活。

大多數文章只有一條線索,而有的文章情節複雜,常有兩條或更多的線索。按明暗,正面側面來描寫,時而平行,時而交織:使文章構成了一個整體。如《月跡》全文以“盼月亮”——“尋月亮”——“議月亮”這一中心事件爲線索;在尋月亮的過程中又按“中堂裏”——“院內”——“院外”的空間順序來寫。在尋月亮和議月亮的過程有又有孩童“失望”——“嫉妒”“爭執”——“驚奇”——“滿足”的思想感情變化爲線索。

牽好“線”主要注意它的以下兩個特徵,①結構上能貫穿全文,能組織統率好各個材料。②常有明顯的標誌,或在文中反覆出現,領起、過渡、首尾呼應;或者就是文章標題本身。對於標誌不明顯的,可以按如下思路考慮:第一快速通讀全文,尋找作品的'中心句或文眼,考察文章結構方式,注意各段的段意,段落之間怎樣銜接的,要能看出門道,找到統領文章材料的線索。第二要注意涉及到記敘的順序。記敘文中的順敘、倒敘、插敘對尋找線索有輔助作用,時間、空間的順序也是牽好“線”的一個重要因素。

安排線索應注意的問題:(1)注意線索必須和所寫的內容緊密相關。必須有利於記敘情節的展開,必須有助於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2)線索一經確定,就要用它組織所要表達的內容。(3)線索的安排還要做到首尾呼應,使全文上下一貫,結構嚴謹。

三、閱讀例文、理清線索。

讓學生閱讀例文《想起了父親蒼老的臉》《長大的感覺真好》,找出文章的線索。

長大的感覺真好

人生是一本厚厚的書,每一頁都記載着人成長的足跡。童年是一場夢;少年是一幅畫;青年是一首詩。——題記

歲月的風鈴搖呀搖,不知不覺已風風雨雨搖過了十六個春秋。奶奶說:“幾天不見,這孩子真長大了,個頭又高了一截。”母親說:“終於長大了,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了。”老師說:“你可長大了,現在能主動學習了。”……我也認爲自己確實長大了,已越來越成熟了。

“老師,我什麼時候能長大呀?”在幼兒園成長的檔案裏,曾留下了我稚嫩的聲音。多姿多彩的連環畫曾給了我無窮的樂趣。小時候,我總盼望自己快快長大,那時只是希望自己長大後能獨立生活,不再受父母的“壓迫”。早飯由父母做,衣服由父母穿,牀鋪由父母理……雖然父母給予了我許多溫馨,但我感覺到一切不像是自己的。所以,我渴望長大,渴望快一點兒長大。

花開花落,秋風秋雨,又一個秋天翩然而至。終於,我上小學四年級了。母親對我說:“你已經不小了,生活上也該自理了。”於是,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一間三平方米的小屋。這實在太令人興奮了,終於有了自己的歸宿,生活可以自理一下了。在這小小的天地裏,讀書便成了我最大的樂趣。看《牛虻》,不禁爲那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所感動;看科幻小說《神祕世界》,任憑我扇動想象的翅膀,爲故事情節再添些神祕與美妙。我陶醉在書的海洋裏。書是智慧的源泉,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伴隨着墨韻書香,我一天天長大了。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當花季的雨露潤溼我的心扉時,我也漸漸成熟了。我步入了初中生活的門檻。這纔是我真正向往的生活。記得剛剛住校的那個晚上,我興奮得一夜都沒有睡好,雖然心裏覺得有點離家的淒涼。在學校裏,我不僅領略了大自然的奧祕,太空世界的美妙,我還學會了怎樣做人。我和夥伴們縱情說笑,無拘無束。因爲我找到了可以飛翔的翅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把我鍛鍊得更加堅強。

回首走過的日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歪歪斜斜的足跡,有痛苦也有歡樂,有充實也有失落。雖然童年的樂園令我留戀,但我還是希望再長大一些。“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我要採擷智慧的浪花,不斷豐富、充實、完善自己,在美好生活的遐想與憧憬中,將我的每一天都過得快快樂樂,富有意義。

“長大的感覺真好!”在我的成長檔案裏,我寫下了自己的座右銘。

想起了父親蒼老的臉

夜,好靜謐,柔和的月光灑了一地銀白;夜,好深沉,父親那時起時落的鼾聲猶如一首動人的月光曲迴盪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親的臉,我的思緒也飄向那片聖潔的夜空……

小時侯,我常以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因爲他能講許許多多好聽的故事,能捏好多好多漂亮的小動物。每天放學,我便騎在父親的肩上,同學們那羨慕的眼光,更讓我對父親產生了深深的愛

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份感情漸漸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隱約的自卑和憂傷。這思想起源於中學時填寫檔案表,當別的同學都在“父親”一欄瀟灑揮筆——廠長、經理時,我只能怯怯地寫上“務農”,交表時,我只能緊緊地將表捏在手中,生怕別人看見笑話我。啊,父親,爲什麼你不是廠長、經理……

天氣轉涼了,父親關切地說道:“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哦,知道了。”我毫不在乎地回答,猛地擡頭,父親那蒼老的臉和關切的眼神進入了我的視線。我的心微微地顫了……

夜,還是這樣深沉,這樣靜寂;月兒,還是那樣圓,這樣亮。那佇立在寒風中的身影,讓我久久不能忘卻……

只記得那晚好冷,潮溼的空氣中似乎還夾雜着雨絲。下課鈴一響,我便衝出了教室,因爲我快要凍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幾顆落光了葉子的老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哦,那佇立在寒風中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他在人羣中竭力地尋找着,任憑寒風掀起他的外衣,鑽進他的褲腿……

哦,起風了,月亮升高了,月光下,我清楚地看清了父親的臉:高高地顴骨,深陷的眼睛,幹皺的皮膚……忽然之間,我感悟自己是一個多麼不孝的女兒。父親,這些年,你明顯地老了,瘦了,你能原諒女兒的不孝嗎?

月亮升得更高了,在月光的映襯下,父親那蒼老的臉更加清晰。

哦,愛在心靈深處……

四、出示作文題目。(單元寫作訓練題二)

你和你的小夥伴從相識到相知,友誼逐步加深。選擇與此相關的幾件事,並用線索貫穿起來寫,再現這一段美好的經歷。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記敘文,題目自擬。

1、明確要求:確定題目之後,選擇合適線索,先列出寫作提綱。

2、小組成員交流各自寫作提綱,互相評價修改。

3、完成作文。(第二課時)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瞭解本首歌詞的創作歷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歌詞中的語言;提高詩歌的朗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蘊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過合作交流,理解詩歌用平實的語言表達深厚濃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詩中所表現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讚頌黃河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黃河的文化內涵。

教學設計:

《黃河頌》是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同時也可當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來讀。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對本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瞭解,也有着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我設計在課堂上藉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並且在適當的音樂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讀反覆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後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總的來說,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爲主,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與學的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大屏幕上打出黃河的圖片,老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作出如下的解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彷彿象徵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爲之而感動。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於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黃河船伕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播放音頻:《黃河船伕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保衛黃河》。

二、學會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1、教師範讀。強調朗讀時,要注意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同時要融合國難當頭的悲壯情懷;

2、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指導朗讀:

(1)詩歌分爲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後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4)最後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鬥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3、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4、請兩到三名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並請全體學生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5、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6,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組合,予以鼓勵。

注: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三、內容研討

(一)、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二)、全詩分成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以看作是一個序曲,它的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麼?

瞭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三)、歌詞部分在“頌黃河”之前,對黃河進行了怎樣的描寫,哪一個詞總領,表現了黃河怎樣的特點?

對黃河進行了近鏡頭特寫、俯瞰全景式總寫、縱向描寫、橫向展開,由“望”字總領,表現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

(四)、品嚐“頌黃河”部分。

1、歌頌黃河的部分能分爲幾個層次?分別是從那些方面進行讚頌的?

以“啊!黃河!”爲標誌分爲三層,分別從黃河的歷史貢獻,地理特徵,自然特點這三方面歌頌了黃河。

2、歌詞中反覆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覆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爲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着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爲“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爲“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爲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爲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制勝法寶。

(五)、“頌黃河”之後,作者又加了一個尾聲,想想看,這一尾聲起什麼作用?詩歌最後兩句採用什麼修辭方法,起什麼作用,表達了什麼感情?

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是用反覆的修辭手法,充滿了戰鬥的決心,反覆起強調作用,表達了對民族精神的讚頌,也表達了必勝的信心。

(六)、

1、品賞詩歌的語言特點和風格。

學生談一談:你認爲這首詩的風格屬於哪一種?爲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明確:本詩屬於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爲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並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2、、小結。(大屏幕顯示下列板書)

序曲:描繪雄姿和氣勢

主體:歌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英雄的業績、偉大堅強團結一致的精神。

尾聲:表達強烈的願望和堅定的信念。

黃河——(象徵)——中華民族

課文中值得學習借鑑的表現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覆(3)比喻擬人

三、學生自由暢談,說一說在讀詩時,你從詩句中想到了什麼?可結合一句詩來想像,也可結合幾句詩來談,還可結合全文來說。

四、拓展延伸,參與實踐。

1、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的心得,談談我們應爲振興中華作出怎樣的貢獻,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

2、課後向老人詢問抗日救亡時的小故事。

五、教學反思

關於要不要在公開課的時候講《黃河頌》我糾結了很久,因爲這節課沒有太多的情節,主要的就是朗讀,後來問過x老師之後,x老師說這節課可以講成一節朗讀爲主的公開課。

在備課的過程中,觀摩幾節公開課之後,心裏有了講課的一個大概思路:以“讀”來貫穿整節課,聽朗誦,自己讀,展示讀,分析讀,齊讀……這篇課文中的這種氣勢磅礴和英勇豪邁也要通過讀的過程展現出來;一想到要讀,要講課的班也就定了下來,一班有幾位同學聲音很洪亮,比較適合朗讀,他們可以帶動起班級氣氛,所以定下來要在一班講這一節課。在具體的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發現會有很多問題:首先,課前的時候是不是要放一放歌曲《黃河頌》?或者是放《保衛黃河》更合適一些?其次,“讀”的順序如何確定下來,是先齊讀還是先範讀?學生展示的時候應該讓他們小組合作着展示還是個人展示?然後還有應該在哪個過程中融入對與文章的分析等問題都撲面而來……實在想不通這些問題的時候,又請教了x老師,x老師給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把我不確定的地方一點一點的幫我落實下來,在講課之前我的心裏也有了底氣。

開始講課,學生們也很配合,他們也知道有老師聽課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課前播放的《保衛黃河》把學生們也帶進了激情澎湃的氛圍裏,每一個環節的銜接都很緊密,學生在課上也很配合,能夠看出後面聽課的老師臉上不時地浮現出來的笑意。真的是經過了一個多月的鍛鍊了,在講臺上的那種緊張的感覺已經沒有了,更多的是自信與從容。在展示的環節,我沒有規定個人或者小組起來展示,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有些小組真的很積極,讀完朗誦詞之後意猶未盡,次次我找人讀的時候他們都舉手,還特別的積極,真的很高興。在前幾個部分都是小組展示之後,我本以爲最後部分也會是小組來讀,沒想到一個男生站起來說,老師這段我自己讀吧,我知道他是真正的在這節課上放開了自己,平時是個很靦腆的小男生,這次卻主動表現自己了,我感到很欣慰。在這節課結束之後,聽課的老師陸續的走出教室,而學生們卻還沉浸在《黃河頌》的激情之中,自發的吟誦起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要知道這首《將進酒》他們還沒有學過,他們卻已經可以自發的背誦了,我被我的學生們的表現感動了。

在評課的時候,還是張老師對我們進行的點評:我與上次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抓住了詩歌教學的重點就是要讀,在不斷的讀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體會到本文應有的情感,環節的設置非常緊密,學生在課上也受到了觸動。也還存在着一些問題,比如對於學生不太清楚的地方沒有及時的給予解答,“對不對”口頭語太多等等。

通過這次的聽課,我的成長和收穫很大,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會繼續努力,爭取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

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2

教學目標

1、理解“欺負、譏笑、羨慕”等詞語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醜小鴨在逆境中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

3、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想象,領會故事所表達的積極意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學生交流作者安徒生的有關知識

1、根據學生課下所蒐集的資料,找3—5名學生介紹安徒生的生平。

補充:[安徒生(1805—1875),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小時侯很貧窮, 11歲父親死後,生活更加貧困。安徒生從小觀察敏銳,想象力豐富,14歲告別家鄉到丹麥首都,下決心要當個藝術家,卻面臨走投無路的困境。

1829年,安徒生創作的一部喜劇在皇家影劇院上演的那一天,他靜靜地坐在大劇院的一個角落裏,望着那些他所創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現在觀衆的面前,聽着觀衆的喝彩,他的眼裏不禁流出一行行熱淚。

十年前,他幾次想在這個劇院裏找到一個小小職位,都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那是一段多麼艱苦和漫長的過程!

今天,他終於成功了,得到了公衆的承認。]

2、在學生初步瞭解作者生平後出示課件1:

安徒生(1805~1875)丹麥著名童話家。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貧民區。他從小就爲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裏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代表作:《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皇帝的新裝》。

二、導入新課

安徒生曾說過:我就是一隻醜小鴨。十年前,他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後,他變成了──白天鵝!同學們,你想不想知道醜小鴨是怎樣變成白天鵝的嗎?下面我們一起走進安徒生的童話世界。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各學習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完成兩項任務:

(1)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2)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

2、出示課件2檢查學生識記生詞的情況:

暖烘烘醜陋訕笑嫉妒來勢洶洶欺負籬笆譏笑蘆葦凍僵木屐

3、出示課件3讓學生把四幅插圖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好順序。

4、按照課件3的順序在小組內講一講這個故事。

[這個教學環節就是過去教學中“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但是這樣的設計的意圖在於給學生提供一個語言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觀察和理解的結果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困難或產生許多難題。]

四、品詞析句,感情朗讀

1、學生速讀課文,畫出記敘醜小鴨遇到的不幸遭遇的句子。體會它當時的心情。[失望、膽怯、孤單、可憐等]

2、同學們,請你和你的小夥伴合作一下,每人讀一個部分,把醜小鴨悲慘的命運讀出來,把我們對醜小鴨的愛與同情讀出來吧![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朗讀課文,此步驟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細細地體會課文裏所蘊含的思想內容]

3、哪些同學可以用朗讀展示醜小鴨可憐的命運?同學們,請你也在心裏默默地讀吧!

[師相機指導:出生時大家對它的失望;被人欺負的膽怯與孤單;呆在蘆葦地裏的孤寂無奈;凍僵在冰上的令人心憐。]

4、學生討論,醜小鴨在這些打擊面前,抱着什麼樣的生活態度?有什麼追求?

[我要飛向它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然後聯繫上下文,說一說,醜小鴨爲什麼拼死也要飛向高貴的白天鵝?

5、漫長的冬天過去了,溫暖的春天終天來了,醜小鴨也長大了。原來他就是一隻美麗的天鵝。如果你也爲醜小鴨感到幸福和快樂,那就請你放聲朗讀課文第39—47自然段。[引導通過朗讀體會醜小鴨驚喜,非常愉快的心情。]

6、學生討論交流: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所蘊含的深意。

(1)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裏也沒有什麼關係。[試闡釋這句話的意思]

(2)它感到非常難爲情。它把頭藏到翅膀裏面,不知道怎麼辦纔好。它感到太幸福了,但它一點也不驕傲,因爲一棵好的心是永遠不驕傲的。[大家讚美醜小鴨,醜小鴨爲什麼感到難爲情?“一棵好的心”是指什麼樣的心?]

五、系生活,小結延伸

(1)這隻醜小鴨爲什麼會變成白天鵝?

(2)學習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嗎?。

同學們,我們讀完一篇文章,總要想到些什麼,不知道大家讀完了這一課,會想些什麼呢?在我們的身邊,有些同學學習不好,或是在一些方面有不足,他們應該怎麼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