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的語文教案(精選24篇)

本文已影響 3.24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的語文教案(精選24篇)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簡析

《南沙衛士》是六年制小學語文北師大版第12冊第六單元的拓展課閱讀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英雄”,學生通過對本篇課文的學習,一是要在閱讀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進一步提高;二是在思想上受到啓迪和教育,重新理解“英雄”的真正含義,

從而培養學生爲國爭光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

本文講述了駐守在南沙羣島的解放軍官兵在島上遭受的種種困難:高鹽、高溼、高溫,嚴重缺乏淡水資源,使人的生理機能面臨嚴峻的挑戰,

與世隔絕的孤獨使他們飽受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戍守衛士卻勇敢頑強地與惡劣的自然條件做鬥爭,讚揚了他們熱愛祖國,艱苦奮鬥,追求作爲、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二、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

1、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本冊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知識學情、智力層次確定本課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重點如下:

1)快速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圍繞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進一步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2)認真閱讀課文,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南沙衛士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不畏艱難的精神和品質,重新認識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快速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圍繞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

2)認真閱讀課文,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南沙衛士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不畏艱難的精神和品質,重新認識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義。

3、教學設計

本次高年級組的獻課研究專題是“長文短教”,這篇文章不僅篇幅很長,而且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快速閱讀和理解能力上。因此,在設計和教學時,我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以讀促悟。

首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以完成填空的'方式歸納,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和技巧。

然後,給學生提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自讀自悟:

1、圍繞缺水,課文具體講述了哪幾個事例?

2、缺水該給戰士們帶來了哪些困難?

3、面對這些難題,戰士們想了哪些辦法?

體現了戰士們怎樣的精神品質?

接着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充分地去閱讀、研究、探討,解決這幾個問題,教師巡視並給予適當的指導。完成之後進行全班交流,

七個事例學生找得非常準確,描述也比較完整精練,準確地理解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通過找重點句子,抓住關鍵詞語,反覆感情朗讀體會,深刻感悟了戰士們高尚的品質。

在此基礎上,我又給學生提出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1、面對何正會的遺體,大家爲什麼流眼淚?又爲什麼用熱水給他擦洗身子?

2、爲什麼把太陽花定爲南沙的礁花?圍繞這幾個“爲什麼”,引導孩子們再次快速閱讀全文,抓住課文的重點段落、句子和關鍵詞語反覆朗讀感悟,

然後和同桌認真交流討論,並邊理解邊做批註,同時教師給予適時指導,要求學生用文中的重點詞語句子來準確回答,談自己的理解、感受,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最後,我讓孩子們在讀完這篇文章後重新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來給“英雄”下定義,或者說你心目中認爲的英雄,孩子們都認真地寫了下來,有的孩子寫得非常好,理解非常準確深刻,重新定義了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含義,實現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課後反思

這是根據教研組研究專題設計和教學的一堂課,長長的一篇課文,豐富的課文內容和思想內涵,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這是一次挑戰。但課堂效果證明這種教學方式是值得嘗試的,課堂上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體現了教師是引導他們學習的領路人。

這種教學方式,最重要的是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領他們理解、分析課文。最後一個教學環節,應該是本堂課的一個亮點,學生是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深刻感悟戰士們的高尚品質之後,纔可能用那麼精彩的語言給“英雄”下定義。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2

一、教材解讀:

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爲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雙臂、天賦、妨礙、豈止、癡迷、釐米、羞愧、幸虧、驅逐、迫害、隨心所欲、運轉自如、釐米、絞盡腦汁”等詞語。讀讀記記“澄澈、困窘”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

1.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進化論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創立的關於物種起源和發展變化規律的學說。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我們不能不注意作者的有意強調:“九歲”“完全”“獨立”等詞,這些詞語無不在顯示着“我”這個發現的不同凡響,和對這個發現抑制不住的自豪!所以在讀這句話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

②聽完這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願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聲不會給你招來禍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過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笑出了聲音,竟使我當衆受到了懲罰。

作者這種想法不是沒有來由的,因爲這樣重大的科學問題,九歲的孩童,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就能發現,在常人眼裏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作者說“聽完這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而後面的句子,恐怕纔是作者真正要說的意思,作者的語言不乏幽默,

後面也有類似的句子(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進化論,還不笑塌房頂!),但我們明顯地感覺到童年這段故事讓他在自豪之餘,也有着絲絲的憤懣。這種複雜的感情,要反覆地朗讀課文才能體會到。

另外,這樣的開頭,巧妙地利用了讀者的閱讀期待,製造了懸念,足以激發起讀者的讀書慾望,這是作者寫故事的高明之處。

③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爲我的笑不懷好意。

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本來,我已經爲自己的發現而格外高興了,現在知道這發現果然是了不起的事情,簡直是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就在情理之中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絲毫沒有惡意。

那麼,爲什麼老師會以爲“我”不懷好意呢?從課文中看,這位老師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講的又是“人的發育和進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婚姻和性,可能這位老師對這類問題非常敏感,所以講課時是“一本正經板着面孔”。“一本正經板着面孔”,顯然是要用這種表情控制學生不許胡思亂想,事實上也達到了這個目的,“教室裏安靜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聲”。可就在這時,“我”笑出了聲音,所以老師認爲我“不懷好意”。

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

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誰讓我有這樣重大的發現呢?被轟出教室也就不足爲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發明與發現的人列在一起,這是真正能讓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這句話可以作爲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吧。當然,話裏不乏憤慨的成分。

(2)對詞語的理解。

澄澈:水清見底。

隨心所欲:指隨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樣就怎樣。

天賦:自然具備,生來就有。

進化:生物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演變。

絞盡腦汁:形容費盡心思。

眉目:事情的頭緒。

困窘:形容爲難;感到難辦。本課指我面對老師的誤解和同學的嘲笑,不知道怎麼辦好。

2.課前,可佈置學生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故事讀一讀。

3.本課的重點是講作者童年的發現。教師引導的着眼點不要放在發現本身,而應該放在發現的過程上。也就是說,應該讓學生知道“我”童年時爲什麼會有這個發現。要讓學生自主讀書,充分地讀書,瞭解作者是怎麼發現的。通過讀議,讓學生明白。作者童年時之所以會有這個發現,跟他的敢於提問、不斷探究、大膽想象是分不開的,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

4.要鼓勵學生在讀書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反覆讀書嘗試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跟大家交流討論。學生可能提出“做夢飛行真的是在長身體嗎?”“老師爲什麼誤解我?”“作者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等等問題。對於涉及到的生物學的知識,可告訴學生以後上中學時會學到,有興趣的同學可課外查閱資料解決;跟理解課文有關的問題,可引導學生深入讀書,展開討論來解決。

5.要重視有感情的朗讀,有感情的朗讀,有助於更深入地體會作者好學探究的精神和大膽的想象及作者的情感。要注意指導對發現過程的朗讀。關於描述夢的一段,通過“只要……就……”“甚至”“那樣……那樣……”“似乎”等詞語,要讀出夢的神奇和夢中飛行的美妙;關於請教老師有關夢的問題部分,要讀出好奇的心理和迫切探究的心情。

6.對於選做題,可根據學生實際,讓學生說一說。重點說說發現的過程。

7.關於寫字的教學,應引導學生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筆畫簡單的“汁、虧”兩字,不能寫得過於單薄;並且注意聯繫已有知識,總結書寫規律,如“胚、臂”兩字,部首同是月字,但因爲所處的位置不同,“月”的寫法也不同。結合這兩個字,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其他月字部的字,掌握書寫規律。

8.讀悟結合,體會人物的特點

師:你覺得費奧多羅夫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我認爲他是一個很天真單純的孩子。

師:能具體說說你從課文的什麼地方體會到的嗎?

生:他對做的夢很感興趣,夢中的情景記得那樣清楚。從夢中的情景看,就能感受到他是天真可愛的,所以夢纔是那樣的富有幻想色彩。

生:做這樣的夢,就以爲自己有飛行的天賦,很爲自己而自豪,也足以說明他的天真了。同時,他還把夢講給同學聽。

師:你怎麼知道他把自己的夢講給同學聽呢?

生:因爲課文中寫着,“可是,有一天我終於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夥伴也都會在夢中飛騰。”“終於”和“弄明白”說明他一定跟夥伴們說過自己的夢了。

師:你說得還真有道理!有時候,不起眼的一個字,一個詞,就能給我們傳遞出一些信息,只有仔細品味語言的人才能感悟到,你的'語感很好,我們就應該這樣感悟語言!

生:我覺得他後來關於胎兒發育的想象,也是很天真的,只有孩子纔會這樣想。

師:恐怕從這裏我們不光能感受到他的天真,誰來讀一讀這一段,看看我們還能感受到什麼呢?

生:(讀)

生:我覺得他還是個愛探究的孩子。你們看,他想弄清楚人究竟是怎樣來的,都想癡迷了,看到一條魚,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

生:我覺得他是個善於想象的孩子。他從地圖聯想到了人的變化過程,並且,都把每個階段分了時間,摺合成正好是九個月。

師:那麼還從哪兒看出他愛探究呢?

生:從問老師關於爲什麼會飛翔這件事中也能看出作者愛探究。

師:請大家練習讀一讀這個部分,看能不能把“我”的特點讀出來。(指名讀後,請同學評議)

生:我覺得讀出了“我”和小夥伴愛探究的特點,尤其是問老師的話,讀出了追問的語氣,使我們好像看到了“我”和小夥伴的好奇的表情。

生:我有個小小的建議,因爲是追問,是不是問話讀得急迫一點,這樣就更能體現他們的特點了。

師:我也有這樣的感受!我們分角色再讀一讀吧!

師:通過我們讀書,感悟,交流,知道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於探究和想象的孩子,難怪他有那樣令人難以置信的發現了!

9.理解句子的意思

師:你們能談談“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我能舉個例子來說嗎?

師:可以。

生:就說哥白尼吧,在古代,人們由於眼界狹小,認爲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陽、月亮和衆星都圍繞地球運行。16世紀,波蘭傑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根據30年的天文觀察和推算,認爲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在每時每刻地環繞太陽運轉。但那時歐洲的封建教會不支持這樣的觀點,誰提出這個觀點,就會遭到教會審判異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臨死前,才把自己關於“太陽中心說”的著作發表。

生:我也想到了這樣一個例子。意大利的科學家布魯諾,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他指出宇宙中有許許多多像太陽系一樣的星系,而太陽只是太陽系的中心。由於熱情傳播這一新天文學說,他被教會推到審判異端的宗教法庭,在監禁7年後被活活燒死。

生:伽利略也有這樣的遭遇。17世紀,意大利的天文學家伽利略,非常贊同哥白尼的觀點,他尋找方法,給這種觀點以科學的證實。但是他還是遭到了教會的譴責。宗教法庭把他傳去,不斷地審訊他,折磨他,讓他跪下宣誓放棄自己的觀點。但是當伽利略站起來後,他不禁喃喃自語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轉動呀!”後來,伽利略被監禁在家中,不許外出。

師:“太陽中心說”,一個多麼重大而有意義的科學發現,儘管它是正確的,但由於人們當時認識有限,眼界狹小,科學家們爲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啊!看來,作者的說法不無道理。那麼,作者爲什麼這樣想?這跟他有什麼關係?

生:這是因爲他現在面臨着同樣的問題。他發現了胎兒發育的規律,卻被老師誤解,轟出了教室。這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迫害啊!

生:對,讓他丟了面子,還受到身體上的懲罰。

師:雖然這種“風險”遠沒有剛纔我們說的幾位科學家那麼嚴重,但這種“驅逐”,無論在身體上和心理上,對一個孩子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它會讓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也使這段讓“我”頗引以爲自豪的、本來應該留下美好回憶的童年往事,多了些許不愉快的記憶。這是讓人非常遺憾的事情。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生:他對老師這種做法很不滿。

生:他有點氣憤。

生:他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因爲沒有人理解他,老師認爲他是個壞孩子,同學們嘲笑他。

師:是啊,無論如何,這個結果還是讓人不愉快的。如果,這個老師不誤解他的笑聲,而是瞭解他笑的原因,對他的發現給予大力的讚揚,那結果該多麼美好啊!

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