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蘇教版《草原》教學設計及說課稿(第一課時)

本文已影響 1.73W人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蘇教版《草原》教學設計及說課稿(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的特點。

2.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

3.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層次。

2.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再現課文中所描繪的自然風光。體會課文中靜態和動態描寫。

 教具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欣賞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是一首歌唱草原的歌,聽了之後,你有什麼感受?你去過草原嗎?你對草原有哪些瞭解? 出示課題,感情讀題。

2.教師導言: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美麗的風光,去感受那獨特的民族風情。

3.簡介作者: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被譽爲“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駱駝祥子》。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自讀提示:(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請教同學。(2)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檢查自讀情況

3.你能否用一個字,概括出草原給你、給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4.草原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三、朗讀品析,感受草原風光美

1.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文字,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了。有感情地範讀。指名展示讀。

2.師:這段文字非常優美,讀着讀着,讓人彷彿置身於遼闊的大草原之中。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覺得那些語句寫得美。

★出示:“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詞語比較:“空氣是那麼(清鮮、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晴朗)。”

①圖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藍天碧野,體會“清鮮”“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讀,讀出 “清鮮”“明朗”的草原的高遠遼闊的意境。

(2)如果此時你就置身於草原之中,你會怎麼做?

★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1)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說一些四個字的表示“綠”的詞語來? (鬱鬱蔥蔥、蒼翠欲滴……藉機理解“翠色慾流”意思。)

★出示:“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1)理解:“綠色渲染” “墨線勾勒”。

(2)圖片展示,感情朗讀,體會“柔美”的感覺“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請你學着這樣的說法,用上“既……又……既……又”說一句話。

★出示: “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1)句子比較:

①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②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2)不同的心情對周圍環境會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3.有感情朗讀:從天到地,從小丘到羊羣,到駿馬、大牛,草原的無限樂趣令人愉快,令人驚歎,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用心賞讀吧。

4.熟讀成誦:多麼優美的景色,多麼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一切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段。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2.將課文第一自然段背誦下來

  板書設計:

16 草原

風光美

人情美

  《草原》第一課時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草原》。以前我們上公開課一般都是選擇上第一課時,這次集體備課中我選擇了上第一課時的嘗試。下面我把這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向大家做一簡單彙報:

 一、說教材

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寫下了《內蒙風光》,本文就節選自《內蒙風光》。《草原》這篇課文,作者以熱情洋溢的筆調,描寫了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風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熱情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漢人民的深厚情誼。

本文通篇文質兼美,堪稱寫景、抒情的典範佳作。爲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中的景和情,並紮實地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取捨教材是關鍵。因此,我將此文教學安排爲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學,領略草原的風光美。第二課時再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的人情美。基於本文又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並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慾流”等詞語。

2.引導學生根據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3.引導學生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並積累語言,初步學習作者抒發感情的方法。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着作家的敘述,展開豐富的想象,並通過多層次的朗讀,感受草原風光的美好。而對於我們的孩子,草原是遙遠、陌生的,因此,如何讓學生突破時空障礙,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揣摩優美的語句,感受草原的景美,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就成了這篇文章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怎樣才能使學生與文本產生真正的共鳴,體會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將注重以讀爲本,採用多種朗讀形式,如:默讀、自由讀、範讀、指名讀、引讀、配樂讀。通過多層次的朗讀,使學生體會草原的風光美,並品味語言的表達效果。其次,我將巧妙運用多媒體,爲學生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啓發學生想象,體會文中意境,並配合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語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一邊讀句子,一邊想象畫面,用自己的經驗去補充形象,豐富形象,從而體會文中表達的意境和情感,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及想象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和資源應用

《草原》這篇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語句美,意境也美,我將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爲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圖文結合,啓發想象,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讀,領會作者的情感美。教學過程具體如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開課之初,我首先多媒體播放配有畫面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把學生帶入大草原綺麗的風光中:湛藍的天空中飄着朵朵白雲;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正悠閒地吃草、散步。遠處的小河像一條明晃晃的長帶迂迴曲折……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能帶給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在感到喜悅、快樂的同時,讓學生談談自己欣賞後的感受。此時,他們強烈的求知慾也就油然而生。於是順勢揭開課題,進入第二環節。

2.師生配樂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節是由師生配樂朗讀課文,弄清課文寫作順序,主要寫了那幾個畫面,是從哪兩部分來寫草原的,即“風光美”和“人情美”。學生對於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爲後面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3.朗讀品句,感受“風光美”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於是,我先課件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四人小組自讀第一自然段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並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並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交流品讀。

在品讀重點語句時,我將引導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反覆朗讀;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草原圖片,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詞句。這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將把學生們帶入那遼闊、美麗的草原風光之中,並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慾流”、“渲染”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寫小丘時,有這樣一個經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由於“渲染”和“勾勒”都是美術上專用名詞,講起來抽象難懂,我準備了兩幅國畫,一幅是綠色渲染的草原風景圖,一幅是墨線勾勒的鴛鴦戲水圖,出示圖片,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讓學生不僅感受到用綠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還感受到那飽滿的綠色正向四周滲透、擴散。在這兒,我沒有停止探究的腳步,而是緊緊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個點——“翠色慾流”與“輕輕流入雲際”。先引導學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慾流”是指綠色快要流出。再讓學生議一議與“輕輕流入雲際”矛盾嗎?學生一邊看圖想象畫面,一邊和着優美的音樂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味這並不矛盾的美的意境。這是一幅多麼鮮活的中國畫啊!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對草原無限的熱愛之情,學生也就很自然地領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達方式。

再如:文中描寫羊羣的句子:“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讓學生結合圖畫,抓住“綠毯”、“白色的大花”兩處比喻,體會草原的遼闊和羊羣帶給草原的無限生機。之後,刪去原句,再讓學生展開想象,向老舍先生學習,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這樣的美景。這樣,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原文描寫的羊羣的靜態和動態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了美的意境,同時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學生反覆品讀這些精美語句中,我還將不斷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相信學生通過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對草原深深的熱愛之情也將在學生內心一次次昇華。

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老舍筆下的草原那如詩如畫的意境,品讀之後,我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草原風光圖畫,引讀第一自然段。在優美的旋律中再現草原美景,一定能牽動學生內心的情感。這一整體回讀,也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在腦海中形成一幅藍天共碧草一色,牛羊與駿馬齊的美麗畫卷。在此意境中,學生定能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草原的無限熱愛。

就當學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時,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讓學生拿出課前收集的有關草原的資料。在優美的旋律中,學生互相交流展示並走上講臺朗讀詩歌、展示親自去草原拍攝的照片一級打印的草原風光圖,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昇華,個性再次得以釋放,此時的課堂也將再次涌動着創造的生命力。

4.總結回顧,佈置任務

授課至此,我小結過後,以佈置下節課的任務結束本節課的教學:“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這美麗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樣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現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去會會草原上的鄂溫克族人民。”

總之,我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整合,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並培養學生的想象及創造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體現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