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上下五千年

倉頡造字的故事(通用5篇)

本文已影響 3.73W人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倉頡造字的故事(通用5篇),希望大家喜歡。

倉頡造字的故事(通用5篇)

倉頡造字的故事 篇1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裏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着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爲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羣;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着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爲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

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樣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讚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裏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裏,黃帝很惱火。他眼裏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着。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爲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裏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着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爲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爲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着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覆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倉頡造字的故事 篇2

倉頡,稱蒼頡,姓侯剛,號史皇氏,黃帝時史官。

故里陝西白水,造字於陝西洛南,[1]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爲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爲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爲“造字聖人”。

《荀子》、《河圖玉版》、《策海》、《史記》、《路史》、《述異記》、《辭海》、《中國通史》、《白水縣誌》、《洛南縣誌》等文獻史料對倉頡在洛南造字都均有詳實記載,歷史事實證明,倉頡是中國漢字的首創人,洛南是中國文字的發祥地。

洛南,深藏於莽莽秦嶺東南部的一個山區縣,既有陝南山水的靈秀,又有毗鄰關中平原的大氣和耿直。因處於黃河一級支流洛河之南而得名。古時候,亦稱華陽,謂華山之陽也。據史料記載,我國的漢字最早爲黃帝時的史官倉頡在洛南所造,造字地址在洛南縣城以西的眉底黑潭,所造二十八字石刻於元扈山陰,結束結繩記事歷史,歷經五千多年,演化成炎黃子孫今天共同使用的漢字。

有一年,倉頡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陽虛之山(現在陝西省洛南縣),臨於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見一隻大龜,龜背上面有許多青色花紋。倉頡看了覺得稀奇,就取來細細研究。他看來看去,發現龜背上的花紋竟是有意義可通的。他想花紋既能表示意義,如果定下一個規則,豈不是人人都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麼?

倉頡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佈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說,倒也看得明白。倉頡把這種符號叫作"字"。

據《策海·六書》、《陝西金石志》等史料記載:倉頡隨軒轅黃帝南巡於洛南之西北四十五里黑潭,登陽虛之山,臨於玄扈洛汭之水,遇靈龜負書,丹甲青文,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宇宙之勢,俯察龜紋鳥蟲之跡,指掌而創二十八字,曾鐫刻於玄扈山陰,從此石破天驚,字引人類,終止結繩,天降穀雨,鬼哭龍藏。二十八字其釋文曰:“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至列世、式氣光明、左互從家、受赤水尊、戈幹斧芾。”“每皇華過境,必拓複印,鐫持以去,而官史督責,工役騷然,民甚苦之,一夕雷雨大作,居人乘機縱火焚之。”黑巖亦在,遺蹟尚存,《荀子》、《河圖玉版》、《策海》、《史記》、《路史》、《述異記》、《辭海》、《中國通史》、《白水縣誌》、《洛南縣誌》等文獻史料對倉頡在洛南造字都均有詳實記載,歷史事實證明,倉頡是中國漢字的首創人,洛南是中國文字的發祥地。

據《洛南縣誌》記載:“清道光元年(1821年),洛南知縣王森文從許廟(倉頡造書處)民間徵得此二十八字摹記勒石立在倉頡造字處(石碑現存洛南縣博物館),同治十一年(1872年)、光緒四、五年(1878、1879),洛南知縣伊允楨、諾敏在縣城東街修建倉聖祠(祠堂至今尚在),祭祀儀式相當隆重,此活動一直沿續到解放前。

改革開放後,洛南縣在縣城南邊饅頭山上重建倉頡園,於紅花綠草中點綴無數文化石,篆刻倉頡造字,成一大景觀,讓各地遊客流連忘返,拍照留念,獲益匪淺。

“中華漢字故里,華夏文明搖籃”,洛南當之無愧。

當前,其二十八個獸蹄鳥跡石崖臨摹拓片已成爲稀世珍品,“倉頡造字傳說”和“穀雨公祭倉頡典禮”已列入非遺名錄,這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倉頡造字的故事 篇3

在中原,有一條河名叫繁水河,依河居住着一個部族。這個部族靠種植莊稼和打魚捉蝦繁衍生息。

部族裏有個年輕人名叫倉頡。他自小就很聰明,常常喜歡塗塗畫畫。倉頡長大後,仍然愛動腦筋,無論遇到什麼他不懂的事他都要弄個明白。

當時人們都是利用打結的繩子來記載事情的。一次,倉頡的鄰居要到集市上去趕集,碰巧倉頡有事要出遠門,於是他就請鄰居幫忙用一匹馬去換兩輛車回來。這個鄰居怕事情太多會忘記,就拿出記事的繩子,在繩子的一頭打了一個結,再在繩子的另一頭打了兩個結。倉頡很放心地讓鄰居到馬廄去牽馬,自己就忙着辦事去了。

因爲鄰居要辦的事很多,所以他到馬廄後又覈實了記事的繩子,然後非常自信地牽着馬往集市出發了。鄰居辦完了自己的事情後,徑直找到了賣車的老闆,將帶去的兩匹馬換了一輛車。鄰居覺得奇怪的是,今天這車老闆,不僅請他吃飯喝酒,臨走時還送了他一隻大母雞。於是,鄰居就高高興興地駕着車回來了。

幾天後,倉頡辦完事回到家,鄰居興沖沖地把自己受到車老闆熱情款待的事同倉頡說了一遍,然後將車交給了倉頡。倉頡一看,只換回了一輛車,心裏納悶究竟是怎麼回事,可又礙於面子,不便同鄰居明說,急忙趕到馬廄去看。唉!自己的馬少了兩匹。

原來鄰居雖然將繩子打了結,但是卻將要買的東西記反了,將原來的“一馬換二車”記成了“一車換二馬”了,白白讓車老闆賺了一匹馬,還以爲自己佔了便宜呢。結果弄得倉頡無話可說,只好自認倒黴了。

這件事情,讓倉頡傷透了腦筋。他一直在想,究竟如何才能保證以後不會再出這樣的差錯呢?倉頡每天都在沙地上塗塗畫畫,可怎麼也想不出既簡單又容易的記事方法。爲此,他很是煩惱……

這是一個大雪天,倉頡一早起來到山上去打獵,只見滿山遍野白雪皚皚,山川樹木全被大雪覆蓋住了。倉頡轉了半天,也未見到一隻獵物。他正準備下山回去,突然從樹林裏躥出來兩隻山雞,在雪地上覓食。山雞走過後,在雪地上留下了兩行長長的爪印。

不一會兒,又有兩隻小鹿也躥出樹林,發現人後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倉頡看得出神,早已把打獵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他把山雞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對比,發現形狀不一樣。

於是他想,把雞爪印畫出來就叫做雞,把鹿蹄印畫出來就叫鹿。世界上任何東西,只要把它的形象畫出來不就能記事了嗎!想到這裏,倉頡心花怒放。回去後他就在沙地上畫下了自己看到的山雞和鹿。

從此,倉頡到處留心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佈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倉頡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們看,經他解說,許多人也都能看得明白。倉頡把這種符號叫做“字”。

經過反覆的推敲,倉頡對研究出能詳細記事的辦法更有信心了。

有一天,倉頡看到了掛在窗臺上的一串魚!他靈機一動,腦海中漸漸浮現出類似“魚”的象形文字。不知爲什麼,倉頡覺得好像突然來了靈感,一連串的文字一個個地浮現在腦海中。

倉頡急忙拿起樹枝在地上塗塗畫畫。比如,“田”字代表了田地,“日”字代表了太陽,還有嘴張開就是“口”字。這些都是由圖形、景物轉變而來的文字,倉頡把它們稱作“象形”字。

從此以後,倉頡無論走到哪裏,無論看到什麼,他都會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字聯繫起來。

這天,倉頡走得太累了,就順便在一棵大樹下坐下來休息。說是休息,其實倉頡腦子裏想的全是造字的事。哎,對了!一棵樹應該是“木”,樹多了應該是“林”,比林再大就應該是“森”了,那麼人在樹下坐着應該就是“休”了吧。倉頡越來越有心得,終於發現了用文字記事的.訣竅和要領。這個訣竅和要領就是形成中國文字的六大原理,也叫做“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倉頡造字成功後,上天見人間發現如此珍寶,爲了以示吉祥並助民生,便在這天夜裏下了一場很大的粟雨。第二天天剛亮,只見到處堆集了厚厚的一層粟。人們起初不認得是什麼東西,後來有人先試着把它去殼煮了煮,覺得不僅味道甘香甜美,而且還能充飢呢。

倉頡造字的故事 篇4

一、倉頡造字

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用祖傳結繩記事的老辦法記載史實。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都記了些什麼,連他自己也沒法辨認了。

有一次,黃帝要和炎帝談判,命倉頡整理炎帝幾年來侵境殺民的史實。倉頡在記史的庫房裏泡了幾天,泡得頭昏腦脹,耳鳴目眩,談判時仍然出了差錯。民族的尊嚴受到損傷,他本人也遭到黃帝的指責。

這件事,使倉頡受到很大的刺激。他決心搞出一種符號,讓大衆都能用符號來表達思想,傳授經驗,記載歷史。他苦思苦想,把腸子擰了九十九個過,也沒能想出條明路來。母親勸他到大衆中開闊眼界,妻子送他上了陽關大道。他跑了九九八十一個村落,翻了七七四十九座大山,涉過了八八六十四條河流,拜訪了九百九十九個善思會道的人。臉跑瘦了,腿跑腫了,汗水淌幹了,頭腦開竅了。他回到家鄉陽武村,躲進村西溝內,着手整理從大衆中採訪的素材,創造代表世間萬事萬物的各種符號。爲了不受外界干擾,他不讓親朋知曉,不讓妻子近身,連吃飯也不回家。飯由母親來送,但是,他對母親也有個規定,飯送到溝畔,搖鈴打招呼,他聽到鈴聲自己來接,不讓母親到他的住處來看。就這樣,一個月光景過去了,一年、兩年也很快地過去了。他仍鑽在山溝裏不肯露面。妻子擔心他的健康,母親不知兒子到底搞些啥名堂。一天,母親提着飯菜,不搖鈴不打招呼,悄悄來到兒子住的地方。到了那兒一看,只見滿溝滿岔的石豬石羊在馱石頭,數不清的石人正在砌樓房。母親驚訝地喊道: “乖乖,這些石豬石羊多可憐,快讓歇歇,莫把它們壓死了。”話音剛落,石豬石羊臥倒了,石人也撲倒在地。山溝立時變得死寂無聲了。倉頡聽到母親的聲音,急忙跑出山洞,見到此情此景,乾急卻沒有法兒。

原來,倉頡孤身住在溝內,日夜忙着創造新的符號。爲了叫起來方便,他給符號取了名字,叫做字。這些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態造出來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陽紅園紅園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着月亮牙兒的形態描的;人字,是端詳着人的側影畫的;爪字是觀察到鳥獸的爪印塗的……,倉頡就是這樣細心觀察萬事萬物,辛辛苦苦創造着字兒。隨着時間的推移,他造的字也越來越多。那時,沒有筆墨紙硯,他就折來溝岔的樹枝,把字兒寫在山洞的牆壁腳地上。一個山洞寫滿了,他就挖出第二個山洞繼續寫。這種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給倉頡託了個夢,說“人間沒有字,萬古如夜黑。你快點造字吧,不要擔心沒處寫,我給你造一座石樓,能把你造的字全部藏在裏面。”第二天,倉頡起牀後出門一看,只見石豬石羊馱着石頭,石人挖着地基,心知天神暗助,心中十分高興,不用說,造字的勁頭也更足了,等到第二個山洞畫滿時,石樓也砌到了一半,倉頡又挖了第三個山洞,仍在緊張地造字。不料,母親不打進來了,一句話泄了天機,破了仙氣,石樓沒有修成。據說,石樓修成後,在樓頂可以俯視西安,臥看北京,能聽到天宮羣仙聚會時的說話,可喚來百鳥繞樓齊鳴,白水縣附近各地,也要出三石六鬥油菜籽多的官呢。

倉頡造出的三窯字兒無處妥善地保存了。他只好從頭到尾地記在心裏,走出山洞,回到村莊,要給兄弟姊妹們教。但是,家鄉的人們習慣了走老路,不大肯接受新事物,倉頡一氣之下,跑到外地去傳授自己創造的字。據說倉頡在西安附近教千名學生,還在河南、山東、河北各地辦過教字的臨時學堂,真是譽滿四海內,桃李滿天下。

倉頡回到故鄉時,已年過半百,眼睛發花,家鄉子弟們求他教字,他高興得坐着凳子,伏在桌子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教,終於教會了家鄉的子弟。但他年輕時,教是站着懸腕寫,寫得龍飛鳳舞,筆力勁秀,因此,教出的學生也是站着懸腕寫字。而教家鄉的子弟時,坐下伏在桌子上寫,家鄉的人至今仍不會站着懸腕寫字。這件事,使倉頡很傷心。

倉頡到底創造了多少字?據說有一斗油菜籽那麼多。當然,人們只學會了幾升,就是後來成爲聖人的孔子也只學了七升,還有三升沒處用,撒到蠻夷之鄉,這才使外國人開始有了文字。

二、倉頡造“夠”字

“夠”字該咋造呢?這可難住了倉頡。他想了好久,仍想不出明道道。於是,他去請教黃帝。

黃帝是個大智大勇的人,也被難住了。但他沒有推卸不管,而是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認真和倉頡進行討論。他問倉頡:“天下的事兒,什麼已經使你夠了,什麼使你不夠?”

倉頡回答:“食能飽腹,衣可蔽體,我就感到夠了。而知識再學,卻永遠也不得夠”。黃帝說:“食僅能飽腹,衣僅可蔽體,這只是最起碼的要求,而我們的目的,是使天下人不僅能吃飽,還要吃好呢,不僅能穿暖,還要穿得很體面呢。你感到夠了,說明你一門心思用到造字上,別的事顧不上想,而我是一族首領,總感到我們民族在這方面還缺乏,很不夠。”

倉頡問:“那麼,什麼使你感到夠了?”

黃帝答:“大臣議事,羅哩羅嗦,我聽到誰說一句多餘話,心裏就夠了,一句話說多了,我也夠得不行。”

黃帝這麼一說,倉頡的頭腦立即開了竅,忙蹲下身子,用指頭在地上劃了兩個形樣不同的字,一個是多左句右的“夠”,一個是句左多右的“夠”,究竟哪一個合適,他一時拿不定主意。

黃帝看了看,想了想,說:“都讓它存在吧!叫人們看了,少說些廢話。"就這樣,夠字造出來了,而且有兩

三、倉頡造“法"字

倉聖造了那麼多字,卻不會造一個法字,他慪愁了好久,仍不得要領,煩得實在不行了,就到村外去散步。忽然,一隻狀如山牛、頭長一犄角的怪獸從他身旁跑過。跑到一小片樹林裏,就用尖利的獨角去頂那些長得七扭七歪的樹,頂倒一棵,又頂一棵,樣子十分兇狠。不一會,那些不端正的樹都被頂倒,獨獨剩下一些端正高大的法樹。倉頡感到奇怪,悄悄地跟在野獸後邊,看它還要幹些什麼。

怪獸休息了一會,滿意地看了看樹林子,然後悠哉閒哉地向前走去。正走着,突然聽見前方有吵鬧的聲音,立即停下來,警惕地豎起耳朵細聽,聽了一會,便憤怒地朝吵鬧的地方奔過去。倉頡嚇懵了,驚呆了,及至醒轉過來,慌忙尾隨其後,緊追不捨。他要大聲警告吵鬧的人:趕快避開,野獸過來了!但是,還沒有等他跑到跟前,那怪獸已用獨角把一個彪形大漢頂落溪水之中,還要再頂,只見那人泡在水裏作揖叩頭,口裏還不住的呼叫求饒哩。而旁邊站着一人,手裏死死抓住一頭野豬,他眼看着野獸攻擊落水者,絲毫也不害怕,不僅沒有搭救那人的表示,反而流露出些許的得意之色。倉頡看到這裏,對那個見死不救的人,心裏憎恨極了,而對落水者的生命安危,十分擔心。不由多想,他三幾步就蹦了過去。這時,那野獸又悠哉閒哉地走去了,走到不遠處,臥在一個土崗上朝這裏觀望。

這時,倉頡才稍稍鬆了一口氣,一顆懸着的心也才慢慢向下落。他急忙救出落水的人,怒視了站着的那位一眼,便拉着落水者快逃。誰知落水者不但不逃,還給站着的那位作揖說好話,彷彿對不起那人似的。倉頡感到奇怪,一問,心裏才一下子亮堂了。

原來,這兩個人住在同一村落,作伴上山打獵。落水者懶惰,走到這兒不走了,躺下睡大覺。站着的那位獨自進山,冒死打死一隻野豬,費力背了回來。而落水者見了,非要分一半不可,言說他不能白白來一趟。站着的那位不給。兩人便吵開了,而且,已經動了武。眼看站着的要吃虧。那野獸奔過來了,一角就把落水者頂倒,又一角頂入水中,要不是落水者求饒恐怕還要再頂呢。

倉頡問:“那野獸不傷人嗎?”

站着的那位說:“不傷好人,專傷壞人。如果碰見有人爭執,就攻擊邪惡的一方,聽到有人爭論,就咬不正的一方,公正允當,不出偏差。”

聽到這兒,倉頡又想起獨角野獸剛纔頂樹的情況,不覺高興地長長出了一口氣,說道:“這原是一隻善良的野獸啊!,,說罷,又扭頭朝土崗上看去。土崗上這陣什麼也沒有,那獸已經離開了。倉頡忽然感到心裏空落落的,便問:“那獸叫什麼名字?”

這兩個人都說叫:“鴦”

就這樣,鴦在倉頡的頭腦裏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當倉頡回到家裏,又要造法字時,便不由得想起了堡蒙他想:法是端正的,象法樹端正的那個樣兒;法也是公正允當的,見邪惡就攻擊,見不正就爭鬥,象駕那樣正直。何不從鴦字方面考慮法字呢?於是,他想呀想呀,終於想出了一個理想的字兒:法意思是鴦頂不直不正的人和物,一直把它頂去,使世界變得公平,平得象水一樣鹿。故爾“法”字爲“鴦”下一“去”,左旁“三點水’’兒。直到很久以後,人們才把它簡化成今天這個法字。

倉頡造字的故事 篇5

在很古的時候,民間還沒有字。傳說倉頡能夠造象形字,這與他賢慧的媳婦有關。他媳婦是個狐狸精,聰明伶俐,對什麼事都細心。

那時,人們都白天行圍打獵,可他媳婦說:“白天鳥雀都能飛呀。下晚鳥雀不飛。”狐狸精好夜行,下晚悄悄一抓,就抓了不少鳥雀,一時吃不了,就養着;又挖些陷井,抓些豬、牛、羊,一時吃不了,就養着;就這麼人們纔有了家畜和家禽。直到現在,狐狸和黃鼠狼還回來和人們要小雞吃,那是人家留下來的嘛。

一來二去時間長了,他家養的畜、禽也多了。左鄰右舍的有時候就來借,倉頡心粗,他媳婦心細,借頭牛就在獸皮卜畫個象牛的記號,借只雀畫個鳥,借一個畫一個,借兩個畫兩個。

這天,有人來借只雞。他媳婦一尋思,這鳥畫上了,這雞怎麼畫呢?就在鳥旁邊又添上點兒,變成了雞。

這時候,正趕上軒轅大帝發出詔令,誰能把世上的事物用什麼辦法記下來。就讓他當史官。

倉頡回到家和媳婦叨咕這件事,指着獸皮上的雞問:

“這是什麼?”

“這不是雞嘛,鳥字旁。”

“那個呢?”

“那不個馬嘛,四條腿。”

“那個呢?”

“那個是牛,這個是羊。”

倉頡也是個聰明人,一看有門道,就琢磨來琢磨去,造了一些象形字,送給了軒轅大帝。

軒轅大帝一看,說:“很好。”就讓天下人都來造字。字越造越多,民間纔開始有了文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