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子部儒家

《孔子集語》卷二大綱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孝本二

《孔子集語》卷二

《尚書大傳》 孔子對子張曰:"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二十而通織瑽績紡之事,黼黻文章之美;不若是,則上無以孝於舅姑,下無以事夫養子也。舜,父頑母嚚,不見室家之端,故謂之鰥。"

《尚書大傳》 《書》曰:"高宗樑闇,三年不言。何爲樑闇也?"傳曰:"高宗居兇廬,三年不言,此之謂樑闇。"子張曰:"何爲也?"孔子曰:"古者君薨,世子聽於冢宰三年,不敢服先王之服,履先王之位而聽焉。以民臣之義,則不可一日無君矣;不可一日無君,猶不可一日無天也。以孝子之隱乎,則孝子三年弗居矣。故曰:'義者,彼也;隱者,此也。'遠彼而近此,則孝子之道備矣。"

韓詩外傳》八 曾子有過,曾皙引杖擊之。仆地,有間乃蘇,起曰:"先生得無病乎?"魯人賢曾子,以告夫子。夫子告門人:"參!來。汝不聞昔者舜爲人子乎?小棰則待笞,大杖則逃。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今汝委身以待暴怒,拱立不去,非王者之民,其罪何如?"

《說苑·建本》 曾子芸瓜而誤斬其根,曾皙怒,援大杖擊之。曾子仆地,有頃蘇,蹶然而起,進曰:"曩者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聽其歌聲,令知其平也。孔子聞之,告門人曰:"參!來。勿內也。"曾子自以無罪,使人謝孔子。孔子曰:"汝聞瞽瞍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大棰則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體而不去,殺身以陷父不義。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殺天子之民,罪奚如?"

《韓詩外傳》九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闢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說苑·敬慎》 孔子行遊中路,聞哭者聲,其音甚悲。孔子曰:"驅之!驅之!前有異人音。"少進,見之,丘吾子也。擁鐮帶索而哭。孔子闢車而下問曰:"夫子非有喪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對曰:"吾有三失。"孔子曰:"願聞三失。"丘吾子對曰:"吾少好學問,周遍天下,還後吾親亡,一失也;事君奢驕,諫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後絕,三失也。樹欲靜乎風不定,子欲養乎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得再見者,親也。請從此辭。"則自刎而死。孔子曰:"弟子記之,此足以爲戒也。"於是弟子歸養親者十三人。

《韓詩外傳》十 太王亶父有子,曰太伯、仲雍、季歷。歷有子,曰昌。太伯知太王賢昌,而欲季爲後也。太伯去之吳。太王將死,謂曰:"我死,汝往讓兩兄,彼即不來,汝有義而安。"太王薨,季之吳告伯仲,伯仲從季而歸。羣臣欲伯之立季,季又讓。伯謂仲曰:"今羣臣欲我立季,季又讓,何以處之?"仲曰:"刑有所謂矣,要於扶微者,可以立季。"季遂立,而養文王,文王果受命而王。孔子曰:"太伯獨見,王季獨知;伯見父志,季知父心。故太王、太伯、王季,可謂見始知終,而能承志矣。"

《大戴禮·曾子立孝》 子曰:"可人也,吾任其過;不可人也,吾辭其罪。"《詩》雲:"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子之辭也。"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言不自舍也。不恥其親,君子之孝也。

《大戴禮·曾子大孝》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傷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子問曰:"夫子傷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吾聞之曾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人爲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之不敢忘也。今予忘夫孝之道矣,予是以有憂色。"

《呂氏春秋·孝行覽》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足,瘳而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人問之曰:"夫子下堂而傷足,瘳而數月不出,猶有憂色,敢問其故?"樂正子春曰:"善乎而問之。吾聞之曾子,曾子聞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不虧其身,不損其形,可謂孝矣。'君子無行,咫步而忘之。餘忘孝道,是以憂。"

《大戴禮·曾子大孝》 夫子曰:"伐一木,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

《荀子·子道》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孔子不對。孔子趨出,以語子貢曰:"曏者君問丘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而丘不對,賜以爲何如?"子貢曰:"子從父命,孝矣;臣從君命,貞矣。夫子有奚對焉?"孔子曰:"小人哉!賜不識也。昔萬乘之國,有爭臣四人,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毀。父有爭子,不行無禮;士有爭友,不爲不義。故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

《荀子·子道》 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遜與?色不順與?古之人有言曰:'衣與繆與,不女聊。'今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無此三者,則何以爲而無孝之名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彰,友之過也。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爲而無孝之名也?"

《韓詩外傳》九 子路曰:"有人於斯,夙興夜寐,手足胼胝而面目黧黑,樹藝五穀,以事其親,而無孝子之名者,何也?"孔子曰:"吾意者身未敬邪?色不順邪?辭不遜邪?古人有言曰:'衣歟食歟,曾不爾即。'""子勞以事其親,無此三者,何爲無孝之名?意者所友,非仁人邪?""坐!語汝。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便也。是以君子入則篤孝,出則友賢,何爲其無孝子之名?"

《莊子·寓言》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後仕三千鍾,不洎,吾心悲。"弟子問於仲尼曰:"若參者,可謂無所縣其罪乎?"曰:"既已縣矣。夫無所縣者,可以有哀乎?彼視三釜、三千鍾,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韓非子·五蠹》 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北。仲尼問其故,對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也。"仲尼以爲孝,舉而上之。

《呂氏春秋·仲冬紀·當務》 楚有直躬者,其父竊羊而謁之上。上執而將誅之,直躬者請代之。將誅矣,告吏曰:"父竊羊而謁之,不亦信乎!父誅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誅之,國將有不誅者乎!"荊王聞之,乃不誅也。孔子聞之,曰:"異哉!直躬之爲信也,一父而載取名焉。"

《新序·雜事》一 昔者,舜自耕稼陶漁而躬孝友,父瞽瞍頑、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舜盡孝道以供養瞽瞍,瞽瞍與象爲浚井塗廩之謀,欲以殺舜。舜孝益篤,出田則號泣,年五十猶嬰兒慕,可謂至孝矣。故耕於歷山,歷山之耕者讓畔;陶於河濱,河濱之陶者器不苦窳;漁於雷澤,雷澤之漁者分均。及立爲天子,天下化之,蠻夷率服。北發渠搜,南撫交阯,莫不慕義,麟鳳在郊。故孔子曰:"孝弟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舜之謂也。"孔子在州里,篤行孝道,居於闕黨,闕黨之子弟畋漁,分有親者得多,孝以化之也。是以七十二子自遠方至,服從其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