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童年的樂趣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3.32W人 

在故鄉的這兩日,時間雖急促,卻也回味了不少童年的樂趣。

童年的樂趣散文隨筆

到達的當天,賢侄清剛便告訴我,上小學的發小聽說我這次回鄉,一定要來與我見面。我當然記不起他的名字。但印象最深的一位,卻是常與之打架的同桌鄒海軍,他比我低兩個輩分,個子卻比我高出許多,身板也比我健壯得多。但我常常以爺爺自居去欺負他。爲此,我沒少挨先生的批評。

此次特別想與海軍見面,想與他共享“久怨新解,久別新聚”的愜意和快樂。但賢侄清剛說村裏沒有此人。我想,並非我記憶出現差錯,一定是海軍少小離家,在外工作,或是出國定居等。對此雖有遺憾,但酒席間與能見面的老同學其樂融融地敘舊,還是給我帶來了極大的欣然和愉悅——我與這位發小說到當初誰的成績好,誰的腦瓜靈,誰是留級生,誰是搗蛋鬼等等。想想當年,再端詳彼此,我們現在都變老了,臉上都出現許多橫橫豎豎的摺子,但兒時的恩也好,怨也罷,現在想起來,都是可愛的趣事,都讓人留戀和懷念。而眼前的這位歲月裏的發小,早就成爲領着大夥幹工程的頭頭,成爲沉靜而謙遜的純爺們。他的聲調錶情讓我感到,唯有小時候的童趣,才能圓我明月如水的發小夢。因爲他的話語,彷彿讓我又回到了少小調皮淘氣、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更感到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莫過於童年的相知,以及童年那種鄉土之情的豐盈與可貴。這些可貴留下的印跡,回憶時總是夾雜着多種溫情。

童年的樂趣散文隨筆 第2張

那天,在村莊街心出口處,還遇到我二弟的發小,他問清我是二弟的哥哥,面便露出遺憾的表情。我能感覺到他對久別發小晤談敘舊的期望。我們的閒聊中,似乎沒有涉及到小時候生活的貧困,攀談的都是些開心事。事後,我思考悟出,我們之所以對半個多世紀前的窮苦生活不以爲然,是因爲我們年幼不明事理,是因爲我們懵懂頑皮惹禍,是因爲經歷再大的苦難也未想到稱其爲苦,是因爲我們自己的渾然不覺,甚至在記憶中一些痕跡也已淡去,但那時真正的苦難,應該是大人們在承擔着。

想到此,心頭不禁一顫,祖輩的苦難我們不該忘卻。於是又打聽我們村莊祖祖輩輩延續的歷史。賢侄清剛又請來一位老者續談我們鄒姓的家譜及我們村莊名稱的來歷。

第二天,我與小弟鄒銳特地到村頭路邊去觀摩名爲“儒林莊”村碑,並與之留影。尤其有意思的是,這“儒林莊”的故事與明朝的科舉相關聯,而當今我們兄弟三人的工作均與“儒林”之書有着聯繫:二弟鄒化躍在出版社工作,小弟鄒銳在新華書店工作,我在學校工作。如是,一本書從出版到銷售再到使用,在我們兄弟手裏的歷程也算是齊全了。如是,我覺得我們兄弟的平凡工作又爲此村名增添了情趣。

其實,在這次返鄉中,還有許多與童年快樂相關的趣事。如我把玩一位老者的旱菸袋,想到了我祖母當年勞累偷閒時一邊吸着旱菸,一邊講着故事給我聽;如看到小油燈,想到當年正月十五夜晚街心鬧着花燈;再如在賢侄清剛家賞玩"七月七"家家做火燒用的模板,想到當年吃火燒的幸福……

但是,要說此次在故鄉最能引起我回味的童趣,還是在賢侄清剛家每頓飯所吃的美味。那真是小時候最大樂趣的迴歸和享受。

清剛的媳婦是位異常賢惠和能幹且會動腦筋的女性。爲了品嚐口福,我常側面地與她交流我小時候喜愛的食餚,沒想到她便想着法子做給我們吃,讓我們每頓均吃得肚子滾圓,走路都由不得撇開了八字步。

我們還品嚐了蘋果乾,其口感特別好。但其工序特別瑣細,須兩次煮熘,兩次晾曬。還有那一層層薄如紙的千層油餅,配着大蔥蘸黃醬,那真是家鄉最地道的美味,比起我小時候的除夕年夜飯也不知甚了多少疇。

最令我驚羨的是那苦菜摻豆渣,那是我夢想多少年的佳餚。那天,讓我過足此癮,堆如山峯的一大盤,被我風捲殘雲般吃了一大半。這苦香的美味,是多少代家鄉人積澱在我們血液裏的情感,它扇起我鬱積在心中許久的童年興味與情思。

那兩天,似乎每餐均嫌自己肚子小,甚至不知去吃那樣才最得意。彷彿每一樣都盼着能吃盡,都想記住此中的特殊美味,都能讓我留連長久;彷彿每一樣都有世間真正的溫煦,都能熨帖出心田的情調,都能讓心田有了童年的和暖,都並蔚着清剛媳婦的巧手;彷彿每一樣都在呼吸,有博動,都被清剛媳婦賦予了立體的生命,都連着我童年快樂的命脈,都會變成我今後生活的嚮往。

我特別想感謝清剛媳婦,給了我這麼多值得回味的童年樂趣,但又擔心說出的謝語過於俗套。思考良久,終於想出一得意的方式。

臨別前的中餐,我藉着小弟鄒銳以千層油餅就大蔥吃得滿頭大汗,對賢侄清剛說:“如果我當上副省長,就可能過上這樣的美食生活。”停了一會,見大家沒有反應,我又說:“清剛你現在過的就是副省長的生活。”此話一出,大家鬨然大笑,也圓了我內心對清剛媳婦的謝意。

四、結尾

臨別了,想起來回火車上的漫長時間,不由的想到白居易的詩句:“思鄉猶恨馬行遲,歸去只愁紅日短。”

回程中我想着此次返鄉的所有經歷,覺得最令我欣佩的是賢侄清剛夫婦。

對於清剛媳婦,家就是她的舞臺,就是她的懷抱,就是她的夢想。我看到她的身影,沒有春宵苦短的貪睡,只有借燈忙碌的晨炊,從太陽還未東昇,一直忙到紅日已經西下。我覺得在她身上膨脹着一種內力,一種沉着、寧靜、真誠且豁達的力量,她用這種力量支撐起這個家的一半天。

由此,我心底盤旋着的一種渴望,即透視她的樸實,來抹去自己身上塵世的孤寂和清高,袒露出自己應有如她一樣的真誠與豁達。

另外,在此文中我一直稱清剛爲賢侄,也是有原因的。他身上也有許多值得我欣佩的東西。他年齡不大時,因父母多病而輟學幹活,掙錢供弟弟讀書考上大學。隨後又面臨父母病逝,自己擔負起家中爺們的重擔。他還很聰明,家中蓋房的設計施工,全是自己憑頭腦構思。我在他家衛生間就看到他設計的那個下水孔,可以自動將便池沖洗乾淨。由此可見他的聰慧.

在我的想象中,他像一粒種子,在霜雪裏抽枝,在風雨中展葉,鑄就了他偉岸的身軀,春來秋去,也擴大了他飽含滄桑的年輪。

清剛夫婦平凡且樸實的農民生活,讓我真切的感覺到夫妻相愛的質樸與神聖,質樸是指我能見到他們家庭中的瑣碎與庸常,而神聖卻使我思考到平淡深處的形而上之哲理——梁祝只是神話,西廂只是傳說,紅樓也只是夢,清剛夫婦之類的愛情纔是真愛。這種接地氣的愛是現實渴飢中的粗茶淡飯,是勞累熱汗後的涼水毛巾,是疲憊入睡前的暖溫熱炕……它有質有量,無所不在。

這樣想着,見車窗外有農夫們在忙碌着。他們如賢侄清剛夫婦們一樣,他們的生命從厚厚的土層中鑽出來,荒蕪的山坡就會佈滿了綠意,很快便會果實累累,很快就變成了餐桌上農家美味,那是我一生中都抗禦不了誘惑——又想到了美味,就怨車速太慢,心想到家後,就蒸熱清剛媳婦給我帶的苦菜摻豆渣,我又能飽嘗口福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