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15篇)

本文已影響 1.36W人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1

文言文閱讀(9——14小題,共18分)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15篇)

[甲]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丙]行路難(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9.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B.當餘之從師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色愈恭,禮愈至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D.益慕聖賢之道 自以爲大有所益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B.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

C.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D.蒙乃始就學。

11.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 ②蒙辭以軍中多務。

12.[甲][乙]兩文都是長者勸後輩讀書,勸說方式有何相同之處?宋濂、呂蒙兩人的成功對你有什麼啓發?(4分)

13.[丙]詩中“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這樣寫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2分)

14.[丙]詩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的“破”“掛”妙在何處。(2分)

參考答案:

9.B(B均爲在主謂間 ,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A 向/ 在;C周到/達到(要求);D更加/益處)

10.D

11 ①因此人家大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看到許多(各種各樣的)書。(關鍵詞:“以是”“假”)②呂蒙用軍中事務多(爲藉口)推辭。(關鍵詞:“辭”“以”)

12.相同之處:孫權和宋濂在勸勉後輩讀書時,都是現身說法,以個人讀書經歷來勉勵後輩。(2分)啓發:要想學有所成,必須不畏艱辛,虛心求學,刻苦讀書;學習的起步晚了,只要堅持不懈,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2分)

13.詩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呂尚)、伊尹他們那樣的官運(或詩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呂尚)、伊尹他們那樣,靠近皇帝身邊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14.“破”“掛”富有動感、充滿氣勢,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樂觀、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衝破重重阻力,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目標)。(意思對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2

學習目標:

1、 朗讀背誦課文

2、 2、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翻譯課文。

3、 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後生勤奮學習的。

4、 培養想象和情感體驗能力。

5、 通過情景練習,進入→角色扮演的學習方法,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創意說明:

本文重在敘述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苦經歷,意在勉勵馬生專心學習,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文章從容懇切,令人感動,教學中通過設置情境,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培養學生想像和情感體驗能力,促使學生好學向上。

學習步驟:

一、新課導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孟子也說:“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這些都說明了苦難並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於化苦難爲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爲成功的墊腳石。

文學常識介紹:

1、 介紹作者,學生自讀課文註釋①和課後資料。

2、 介紹本文體裁特點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並非“序言”,而是“贈言”,作爲文章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於前言後記,一般是介紹作者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爲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不同,它始於唐朝,文人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而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於議論性散文的一種方法。

二、初讀課文,疏通學問

1、 師播放朗讀磁帶,生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2、 生自由朗讀課文。

3、 生根據註釋和詞語試譯課文。

4、 四人小組直譯課文,教學巡視。

5、 師生弄清課文大意,師朗誦重要字詞註釋。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教師提問:

⑴說說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他爲什麼能夠那麼做。

⑵文章從哪些方面寫其他學生的優越條件,寫這些人的目的何在?

⑶本文.寫作上有什麼特點爲?

2、 小組議論

3、 課堂討論

明確:

① 主要體現在:借書抄錄、老師嚴厲、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作者認爲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②“同舍生……火華然者神人”。他們都沒有成成學,由此可見,作者在困苦中能夠業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在優越條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能,只能說其用心不專。

③本文以記敘爲主,筆法簡潔,有適當穿插描寫,運用對比揭示道理,用切身經歷使人感到真誠。

四、情境練習

1、 教師介紹情境練習的要求。

A、 調動學生已有經驗,緊密結合課文解讀。

B、 進行情感體驗,深入到人物的內心去。

C、 動口、動眼、動手、動腦,進行活動。

D、形式:①一定要緊密結合課文內容。

② 都以第一人稱進行,可以加入合理的想像。

③ 六組練習中任選其一。

④ 可以說,可以寫,可以表演。

2、 出示情境話題。

A、“我”是宋濂――當“我”少時刻苦求學時,“我”認真的說:

――當“我”老來功成名就時,“我”感慨地說: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3

譯文

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因爲)家裏貧窮,(所以)沒有辦法買書來閱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親自抄錄,計算着日期按時送還。冬天非常寒冷,硯臺裏的墨汁像冰一樣堅硬,手指(凍得)不能彎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後,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於是我能夠遍觀羣書。到了成年以後,我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人同我來往,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經書向鄉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和聲望高,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着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學識。

當我外出求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峽谷之中。隆冬時節,颳着猛烈的寒風,雪有好幾尺深,腳上的`皮膚都凍裂卻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服侍的僕人拿着熱水(爲我)澆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來。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闆每天提供兩頓伙食,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來享用。與我同住別的同學都穿着華麗的衣服,戴着用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繫着白玉製成的環,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着香囊,光鮮亮麗好像神仙一樣;我卻穿着破破爛爛的衣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但我毫無羨慕的心。因爲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別人。我求學的辛勤和艱苦就是像這個樣子啊!

註釋

[1]選自《宋學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義烏西北),明初文學家。

東陽,地名,在今浙江東陽。

生,長輩對晚輩的稱呼。

序:文體名,這是一篇贈序

[2]餘:我。

[3]嗜:喜歡、特別愛好。

[4]無從:沒有辦法。

[5]致書:得到書。致:得到。

[6]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每:常常。

假借:同義複合詞。 借。

假,借。

於:介詞,從。

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手:名詞活用爲動詞,動手。

[7]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鬆讀書。

弗:不。之:指代抄書。

[8]走:跑。

[9]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10]以是:因此。以:以爲;是:這樣。

[11]加冠(guān):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禮,表示已經成人。

後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12]患:擔心。.

[13]碩師:學問淵博的老師。

碩,大。

[14]遊:交往。

[15]嘗:曾經。

[16]趨:趕到。

[17]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拿着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

先達: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叩,請教。

執:拿着

[18]德隆望尊:道德聲望高。

望,聲望,名望。

隆:高。

[19]門人弟子填其室: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

門人、弟子,學生。

填,充。這裏是擁擠的意思。

[20]稍降辭色: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辭色,言語和臉色。色:臉色。

[21]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援,提出。

質,詢問。

[22]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着耳朵(恭敬地)請教(表現尊敬而專心)。

以:連詞,而,來。

[23]或:有時。

[24]叱(chì)咄(duō):訓斥,呵責。

[25]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順。色:表情。 恭:恭敬

[25]至:周到。

[26]復:這裏指辯解,反駁。

[27]俟(sì):等待。

卒:最終。

[28]負篋(qiè)曳屣(yè xǐ):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曳:拖。

篋:書箱。

屣:鞋。

[29]窮冬:隆冬。

[30]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

[31]舍:指學舍,書館。

[32]支:通“肢”,肢體。

[33]媵(yìng)人:這裏指服侍的人。

[34]湯:熱水。

[35]沃灌:洗浴。沃,澆水洗(四肢)。灌通“盥”。

[36]衾(qīn):被子。

[37]擁:蓋着。

[38]而:表承接。

[39]乃:才。

日再食(SI):每天供應兩頓飯。再:兩次。

[40]寓逆旅:寄居在旅店裏。

寓,寄居。

逆,迎。

逆旅,旅店。

[41]被(pī)綺(qǐ)繡:穿着漂亮的絲綢衣服。

被,通“披”,穿着。

[42]朱纓:紅色的帽帶。

纓:帽帶。

[43]腰:腰佩。

腰,名詞作動詞。

[44]容臭(xiù):香袋。

臭,氣味,這裏指香氣。

[45]燁(yè)然:光彩照人的樣子。

[46]縕(yùn)袍敝(bì)衣:破舊的衣服。

縕,舊絮。敝,破舊。

[47]略無慕豔意:毫無羨慕的意思。

略無:毫無。

慕豔,羨慕。

[48]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爲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中:內心。

口體之奉:指吃的穿的。

[49]蓋:發語詞,用來引領一句話,常是感慨或議論之類的,屬語氣助詞;翻譯爲“大概”。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4

【甲】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一日與遊酢①見頤②,頤偶瞑坐,時③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選自《楊時列傳·程門立雪》)

註釋:①遊酢:人名,北宋時文人。②頤,即程頤,北宋著名理學家。③時:人名,楊時。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或遇叱咄 或:

(2)主人日再食 再:

2.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2)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3. 文段【甲】結尾說“蓋餘之勤且艱若此”,讀了文段後,你認爲作者求學的艱辛體現在哪些方面?(2分)

4. 文段【甲】中的'宋濂與文段【乙】中的楊時在求學的過程中,對待老師的態度是相同的,這個相同點是什麼?你如何評價這種師生關係?(2分)

參考答案:

1.(共2分,答對一個詞語得1分)

(1)有時候 (2)兩頓

2. (共4分,寫對一句得2分)

(1)因此人們大多願意把書借給我。

(2)我穿着舊棉袍破衣衫,生活在他們中間,一點也沒有羨慕人家的想法。

3. 幼時借書抄書的勤勞辛苦;成年後從師求學的艱辛。(答對1點,得1分,共2分)

4. 宋濂和楊時對待老師都是畢恭畢敬。(大意對即可,得1分)

評價示例一:我贊同這種師生關係。老師是長輩,是學問的傳授者,學生對老師畢恭畢敬,學生纔會學到更多的東西。

評價示例二:我不完全贊同這種師生關係。師生應是平等的朋友關係,這樣才能溝通心靈,發揮更大的潛能。(能自圓其說,即可得分,共2分)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5

一、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1、解釋文中加粗的字。

假: 走:

2、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

⑴①餘因得遍觀羣書 得: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③得魚腹中書 得:

⑵①色愈恭,禮愈至 至:

②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 至:

③至理名言 至:

⑶①稍稍賓客其父 稍:

②不敢稍逾約 稍:

3、請寫出一個表現作者讀書刻苦的句子:

4、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是( )

A、先達德隆/望尊 B、益慕聖賢/之道 C、門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5、“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__,它照應了“__________”一句。

6、選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A、門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悅

7、人們爲什麼“多以書假餘”?(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從本段看,作者最終能夠學業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

9、劃分朗讀節奏

⑴餘因得遍觀羣書 ⑵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10、作者幼時借書抄書來讀,其原因是由“___”與“___”之間的矛盾決定的。(摘錄原文回答)

11、“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你認爲這種態度對嗎?談談你的'觀點。

12、在原文中劃分層次並概括每一層的意思

13、作者在記述自己的求學經歷,卻大篇幅地寫老師的嚴厲,作用是什麼?

14、選段分別從哪兩方面敘寫了作者的求學之難?

二、當餘之從師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

⑴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 ⑵縕袍敝衣 敝:

2、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加點的“以”字。

⑴①以中有足樂者(《送東陽馬生序》)以:②銜觴賦詩,以樂其志(《五柳先生傳》)以:③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以:④計日以還 以:⑤以衾擁覆 以:⑥俯身傾耳以請 以:⑦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以: 以:1、 2、 3、 4、 5、 6 、 7、

3、作者爲什麼對“同舍生”的優裕生活條件毫無羨慕之意。

4、選出帶點字不屬古今異義的一項( )

A、媵人持湯沃灌 B、有司業、博士爲之 C、縣官日有 D、腰白玉之環

5、用兩個字概括作者求學的經歷,應是文章中的“__”和“___”;如用一句詩(或一副對聯)給文章重擬一個標題的話,這句詩是____。

6、區別古今詞義:

⑴湯:古義: 今義: ⑵右備容臭:臭:古義: 今義:

7、劃分朗讀節奏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8、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學”、“遍觀羣書”、“執經叩問”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9、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於其它三項的一項是( )

A.足膚皸裂而不知 B.執策而臨之 C.學而不思則罔 D.出淤泥而不染

10、下列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燁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環 C.右備容臭 D.主人日再食

判若兩人 腰纏萬貫 臭氣相投 再接再厲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略無慕豔意”、“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表現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中一心向學的精神B.描寫富家子弟的豪華,是爲了突出對自己窮酸生活的遺憾。C.作者以勤且艱的求學經歷,勉勵馬生勤奮學習。D.文段內容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夠戰勝物質上的貧困。

12、請從語文積累中找出表現古人好學的兩個成語:①_____②____

13、作者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羨慕的原因是什麼?

14、綜合全文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寫了自己學習的經歷?

15、讀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啓示?(答出兩點即可)

參考答案:

一、⒈借;跑 ⒉⑴①能夠 ②領會 ③得到 ⑵①周到 ②到 ③最高的 ⑶①漸漸 ②稍微 ⒊手自筆錄(錄華,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⒋C⒌修飾 計日以還 ⒍C⒎因爲我守信用,按時還書。⒏⑴刻苦好學⑵博覽羣書⑶虛心請教⒐⑴餘/因得/遍觀羣書⑵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⒑嗜學 家貧(順序可換) ⒒開放題,言之成理,表達流暢,觀點明確即可。12.分層在“既加冠”前。第一層:敘述作者少年時代求學的情形,寫得書之難。表現作者求學之勤苦。第二層,敘述作者成年後求師的情形,寫從師之艱。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13.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老師的嚴厲是爲了突出作者求師的誠懇,生動地表現了他的虔誠和恭敬的態度。突出了他求師的艱難。14. (1)得書難:(2)拜師難

二、⒈⑴被:通“披”,穿。⑵敝:破。 ⒉⑴①因爲 ②來 ③用 ④表順承,相當於“而”⑤用 ⑥連詞,相當於“而” ⑦連詞.作“因爲”;介詞,譯爲“拿” ⒊因爲作者心中有讀書這件樂事。⒋D ⒌勤、艱 梅花香自苦寒來⒍⑴湯:古義:熱水 今義:食物煮熟所得的汁水 ⑵臭:古義:原指各種氣味 此指香味,音xiù今義:指一種難聞的氣味,音chu。⒎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⒏用文章中的話作答: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樂者”亦可。用自己的話回答,答出以下要點:①堅守學習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難 ⒐B ⒑A ⒒B ⒓示例:鑿壁偷光 囊螢映雪 頭懸樑,錐刺骨 聞雞起舞 ⒔作者從讀書中得到精神上的快樂,不在意生活的貧困。 ⒕(1)得書之難(2)求師之誠(3)求學之苦 ⒖參考示例:(1)學習的動力源於濃厚的興趣 (2)向人求教要謙虛誠懇 (3)學習要敢於發問 (4)學習要有主動性 (5)學習要勤奮刻苦 (6)以讀書爲樂,就會不畏艱難。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6

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題。(18分)

【甲】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送東陽馬生序》)

【乙】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②,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諮其風土,考其區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鞍默誦諸經註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清朝藝苑》)

【注】①亭林:即顧炎武。②亭障:邊塞崗亭、堡壘。

小題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語。(4分)

(1)不敢稍逾約()

(2)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3)同舍生皆被綺繡()

(4)呼老兵詣道邊酒壚()

小題2: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各劃一處。(2分)

(1)以中有足樂者 (2)必無所疑乃已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1)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2)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小題4:宋濂、顧炎武在求學上,有何共同之處?(3分)

小題5: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後,你獲得了怎樣的啓示?(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超過約定的期限 (2)等待 (3)同“披”,穿着 (4)到……去

小題2:(1)以/中有足樂者 (2)必無所疑/乃已

小題3:(1)我站在他的身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着身子,側着耳朵,表現尊敬而專心地請教。 (2)勤奮仔細到這個程度,他的學問博大精深,沒有能與他相比的。

小題4:示例:勤奮,刻苦,不怕困難,專注,持之以恆。

小題5:示例:學習必須勤奮刻苦、專心致志,纔能有所收穫。

小題1:試題分析:①“逾約”,動詞,超過約定的期限。②“俟”,動詞,等待。③“被”,通假字,通“披”,披着。④“詣”,動詞,“到……去”。

小題2:試題分析:“以中有足樂者”的含義是“因爲當中有足以讓我快樂的.事”,根據句子含義,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爲“因爲、當中有足以讓我快樂的事”,即“以/中有足樂者”;“必無所疑乃已”的含義是“一定要一直到沒有疑惑爲止”,根據句子含義,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爲“一定要一直到沒有疑惑、爲止”,即“必無所疑/乃已”。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1)時,要注意把“左右”(身邊)、“援”(提出)、“質”(詢問)這些字詞翻譯準確。翻譯(2)時,要注意把“精勤”(勤奮、仔細)、 “至”(到)、“莫”(沒有)、“抗衡”(相比)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小題4:試題分析:由“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等語句中可以看出宋濂、顧炎武在求學上都是非常刻苦勤奮、專注學業的。

小題5:試題分析:甲、乙兩段文字中的宋濂、和顧炎武因爲刻苦勤奮,勤學好問,持之以恆,卒或有所聞,我們無論是愛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7

閱讀《送東陽馬生序》及《師說》選段,完成小題。

【甲】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①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②知其③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註釋] ①道:學問,道理。 ②庸:豈,難道。 ③其:大概。

(節選自韓愈《師說》)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4分)

(1)無從致書以觀 (2)禮愈至 (3)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4)吾從而師之

小題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每假借於藏書/之家B.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C.古之學者/必有師D.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小題3: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小題4:甲文中作者選擇“德隆望尊”的“先達”和“碩師”爲師,乙文中韓愈認爲“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關於“擇師之道”,兩位作者都有獨到的見解,請結合文段內容和自己的學習經歷簡要說說你對“擇師之道”的看法。(4分)參考答案:

小題1:(1)致:得到 (2)至:周到 (3)受:通“授”,傳授 (4)師:學習,把…當成老師

小題1:C

小題1:(1)因此人家大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閱讀很多書。

(2)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小題1:要點與評分:能結合文段內容及學習經歷表述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有據,表達通順即可。酌情給分。

小題1: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課內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小題1:學生應瞭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根據句子的含義劃分節奏。C最正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

小題1:只要觀點明確,有理有據,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8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達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拙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1.語段選自課文《___________》。

2.給加粗的'字注音並解釋。

餘幼時即嗜學( )

3.下列選項中與“走送之”一句中“走”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小大之獄

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C.鄉爲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4.任選下面一句翻譯。

A.不敢稍逾約

B.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我選________句,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語段中畫橫線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求學精神和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送東陽馬生序

2.shi;特別愛好

3.C

4.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大多數願意把書借給我。

5.專心致志、虛心求學、勤學好問、尊重老師、執著追求等。

(意思對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9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⑴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⑵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⑶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⑷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7.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鄒忌諷齊王納諫》)

B.當餘之從師也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隆中對》)

C.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

D.足膚皸裂而不知 傭者笑而應曰 (《陳涉世家》)

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⑴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3分)

翻譯:

⑵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3分)

翻譯:

9.下列各項內容全都體現作者學習生活艱苦的一組是( )(3分)

①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②足膚皸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⑥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案】

6.走—跑 卒—最終、終於 俟—等待 援—提出(1詞1分,共4分)

7.B(B項均爲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分別譯爲“向”、“在”;C項分別譯爲“因”、“用來”;D項分別爲轉折關係連詞、表修飾關係)(3分)

8.(共6分)⑴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辭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分) ⑵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着錦繡衣服,戴着紅纓裝飾成的綴着珠寶的帽子,腰間掛着白玉環。(3分。“被”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分)

9.C(3分)

(20xx年四川瀘州中考語文試題)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10

送東陽馬生序

明代宋濂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餘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爲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餘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餘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餘,撰長書以爲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餘故道爲學之難以告之。謂餘勉鄉人以學者,餘之志也;詆我誇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餘者哉!

譯文

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爲家中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鬆讀書。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已經成年之後,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苦於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爲恭敬,禮貌更爲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

當我尋師時,揹着書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寒風凜冽,大雪深達幾尺,腳和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到學舍後,四肢僵硬不能動彈,僕人給我灌下熱水,用被子圍蓋身上,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旅館,我每天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着錦繡衣服,戴着有紅色帽帶、飾有珍寶的帽子,腰間掛着白玉環,左邊佩戴着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如同神人;我卻穿着舊棉袍、破衣服處於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爲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並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勞和艱辛大概就是這樣。

如今我雖已年老,沒有什麼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後,每天陪侍着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地稱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

如今的學生們在太學中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都贈給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沒有凍餓的憂慮了;坐在大廈之下誦讀經書,沒有奔走的勞苦了;有司業和博士當他們的老師,沒有詢問而不告訴,求教而無所收穫的了;凡是所應該具備的書籍,都集中在這裏,不必再像我這樣用手抄錄,從別人處借來然後才能看到了。他們中如果學業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養成的,如果不是天賦、資質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這樣專一,難道可以說是別人的過錯嗎!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中已學習二年了,同輩人很稱讚他的德行。我到京師朝見皇帝時,馬生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爲禮物,文辭很順暢通達,同他論辯,言語溫和而態度謙恭。他自己說少年時對於學習很用心、刻苦,這可以稱作善於學習者吧!他將要回家拜見父母雙親,我特地將自己治學的艱難告訴他。如果說我勉勵同鄉努力學習,則是我的志意;如果詆譭我誇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鄉前驕傲,難道是瞭解我嗎?

註釋

東陽:今浙江東陽縣,當時與潛溪同屬金華府。馬生:姓馬的太學生,即文中的馬君則。序:文體名,有書序、贈序二種,本篇爲贈序。

致:得到。

餘:我。嗜(shì是)學:愛好讀書。

假借: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鬆讀書。弗,不。之,指代抄書。

走:跑,這裏意爲“趕快”。

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既:已經,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舉行加冠(束髮戴帽)儀式,表示已成年。

聖賢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統。宋濂是一個主張仁義道德的理學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碩(shuò朔)師:學問淵博的老師。遊:交遊。

嘗:曾。趨:奔赴。

鄉之先達:當地在道德學問上有名望的前輩。這裏指浦江的柳貫、義烏的黃溍等古文家。執經叩問:攜帶經書去請教。

稍降辭色: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辭色,言辭和臉色。

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叱(chì赤)(咄duō奪):訓斥,呵責。

俟(sì四):等待。忻(xīn新):同“欣”。

卒:終於。

篋(qiè竊):箱子。曳(yè夜)屣(xǐ喜):拖着鞋子。

窮冬:隆冬。

皸(jūn軍)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

僵勁:僵硬。

媵人:陪嫁的女子。這裏指女僕。持湯沃灌:指拿熱水喝或拿熱水浸洗。湯:熱水。沃灌:澆水洗。

衾(qīn欽):被子。

逆旅主人:旅店主人。

日再食:每日兩餐。

被(pī披)綺繡:穿着華麗的綢緞衣服。被,同“披”。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朱纓寶飾:紅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裝飾品。

腰白玉之環:腰間懸着白玉圈。

容臭:香袋子。臭(xiù):氣味,這裏指香氣。

燁(yè頁)然:光采照人的樣子。

縕(yùn)袍:粗麻絮製作的袍子。敝衣:破衣。

耄(mào帽)老:年老。八九十歲的人稱耄。宋濂此時已六十九歲。

幸預:有幸參與。君子指有道德學問的讀書人。

綴:這裏意爲“跟隨”。

謬稱:不恰當地讚許。這是作者的謙詞。

諸生:指太學生。太學:明代中央政府設立的教育士人的學校,稱作太學或國子監。

縣官:這裏指朝廷。廩(lǐn凜)稍:當時政府免費供給的俸糧稱“廩”或“稍”。

裘(qiú球):皮衣。葛:夏布衣服。遺(wèi位):贈,這裏指接濟。

司業、博士:分別爲太學的次長官和教授。

非天質之卑:如果不是由於天資太低下。

流輩:同輩。

朝:舊時臣下朝見君主。宋濂寫此文時,正值他從家鄉到京城應天(南京)見朱元璋。

以鄉人子:以同鄉之子的身份。謁(yè夜):拜見。

撰(zhuàn賺):同“撰”,寫。長書:長信。贄(zhì至):古時初次拜見時所贈的禮物。

夷:平易。

“謂餘”二句:認爲我是在勉勵同鄉人努力學習,這是說到了我的本意。

詆:毀謗。際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賞識重用。驕鄉人:對同鄉驕傲。

歸見:回家探望。

賞析

作者在這篇贈言裏,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歷,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文中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飢寒奔走之苦,並與太學生優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說明學業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於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劣。作者的這種認識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但他所說的學習目的與內容,則不足取。文章層次分明,描摹細緻,情意懇切,詞暢理達。

《送東陽馬生序》的勸勉之意是力透紙背的。全文對學之意義隻字未提,僅在“非苦學無以成”上大做文章,這是因爲,學習的重要,是婦孺皆知的道理,“學有所成”也是衆人追求的目標。作者抓住怎樣實現“學有所成”這一點,現身說法,語重心長,借褒揚同鄉馬君則,以教化太學諸生。

在《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對年輕後生,並不避諱自己早年家貧、求學歷盡千辛萬苦的往事。文章中,他以現身說法,坦誠而具體地敘說了自己從幼年到成年的艱苦求學歷程,用以勉勵後生勤奮學習。其中,種種艱辛,令人慨嘆;刻苦、勤奮的精神、虛心的學習態度,令人肅然起敬。

作者善於運用對比映襯手法,突出體現文章的主旨;同樣是和顏悅色,侃侃而談,循循善誘,讓人樂於領悟其中的道理。

文中有求學時自己與同學的對比,從另一個側面強調,不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艱難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實;文中還以如今太學生求學條件之優越與自己當初求學之艱苦,從衣、食、住、學等方面進行鮮明對比,着重強調,學業是否有成,關鍵在於自身是否專心致志。

創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還鄉的第二年,應詔從家鄉浦江(浙江省浦江縣)到應天(今江蘇南京)去朝見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了這篇序,介紹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態度,勉勵他人勤奮學習,成爲朱元璋時,正在太學讀書的同德才兼備的人。

歷史評價

劉基曾評價宋濂的,送東的前五個自然段,從不同側面,用多種表述手法,充分敘述和闡明瞭勤奮好學的重要性,以及應秉持的精神、態度。最後一個自然段,才簡要說及題意:因爲馬生進見,又因爲馬生年輕善學,所以著文勉勵馬生。

這種別具一格的文章結構佈局,可以說是先“賓”後“主”。“賓”,着力敘事說理、筆墨酣暢,因而水到渠成,可以自然過渡到“主”——惜墨如金地點明題意。

全文分三大部分,行文緊湊嚴密,前兩部分是從對比中闡發主旨,後一部分扣緊贈序文體,說明寫作意圖。文章有情有理,不空談,令人容易接受。第一部分是作者敘述自己的求學時期,如何不辭勞苦,不避艱險,不計客觀條件,虛心求學的學生之首”,與高啓、劉基並稱爲“明初詩文三大家”,劉基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爲“太史公”。他自幼家境貧寒,但聰敏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爲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爲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爲太子講經。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後陽馬生序》可謂其散文中的佳作,體現了其長者之風、大家之範,其中之美值得細細品味。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11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1、下列加點實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益慕聖賢之道(更加)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B、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憂慮、擔心)造飲輒盡(往、到)

C、主人日再食(再次)猛浪若奔(飛奔的馬)

D、腰白玉這環(腰佩)錄畢,走送之(跑)

2、下列加點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足膚皸裂而不知執策而臨之

B、俟其欣悅其真不知馬也

C、或置酒而招之無鮮肥滋味之享

D、無從致書以觀俯身傾耳以請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12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給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在這篇贈言裏,作者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歷,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下面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推薦的人教版八年級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詞句註釋:

1. 東陽:今浙江東陽縣,當時與潛溪同屬金華府。馬生:姓馬的太學生,即文中的馬君則。序:文體名,有書序、贈序二種,本篇爲贈序。

2. 致:得到。

3. 餘:我。嗜(shì)學:愛好讀書。

4. 假借:借。

5.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鬆讀書。弗,不。之,指代抄書。

6. 走:跑,這裏意爲“趕快”。

7. 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8. 既:已經,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舉行加冠(束髮戴帽)儀式,表示已成年。

9. 聖賢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統。宋濂是一個主張仁義道德的理學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10. 碩(shu朔)師:學問淵博的老師。遊:交遊。

11. 嘗:曾。趨:奔赴。

12. 鄉之先達:當地在道德學問上有名望的前輩。這裏指浦江的柳貫、義烏的黃溍等古文家。執經叩問:攜帶經書去請教。

13. 稍降辭色: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辭色,言辭和臉色。

14. 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15. 叱(chì赤)(咄duō奪):訓斥,呵責。

16. 俟(sì四):等待。忻(xīn新):同“欣”。

17. 卒:終於。

18. 篋(qi竊):箱子。曳(y夜)屣(xǐ喜):拖着鞋子。

19. 窮冬:隆冬。

20. 皸(jūn軍)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

21. 僵勁:僵硬。

22. 媵人:陪嫁的女子。這裏指女僕。持湯沃灌:指拿熱水喝或拿熱水浸洗。湯:熱水。沃灌:澆水洗。

23. 衾(qīn欽):被子。

24. 逆旅主人:旅店主人。

25. 日再食:每日兩餐。

26. 被(pī披)綺繡:穿着華麗的綢緞衣服。被,同“披”。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27. 朱纓寶飾:紅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裝飾品。

28. 腰白玉之環:腰間懸着白玉圈。

29. 容臭:香袋子。臭(xiù):氣味,這裏指香氣。

30. 燁(y頁)然:光采照人的樣子。

31. 縕(yùn)袍:粗麻絮製作的袍子。敝衣:破衣。

翻譯:

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爲家中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鬆讀書。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已經成年之後,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苦於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爲恭敬,禮貌更爲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

當我尋師時,揹着書箱,把鞋後幫踩在腳後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寒風凜冽,大雪深達幾尺,腳和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到學舍後,四肢僵硬不能動彈,僕人給我灌下熱水,用被子圍蓋身上,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旅館,我每天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着錦繡衣服,戴着有紅色帽帶、飾有珍寶的帽子,腰間掛着白玉環,左邊佩戴着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如同神人;我卻穿着舊棉袍、破衣服處於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爲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並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勞和艱辛大概就是這樣。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13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宋濂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苦此。

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

A、走送之(跑)

B、援疑質理(援助)

C、同舍生皆被綺繡(通“披”,穿)

D、右備容臭(香氣)

2、選出下列句子中的“以”與“以中有足樂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

A、俯身傾耳以請

B、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C、不以物喜

D、以塞忠諫之路也

3、選出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 )

A、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拿着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

B、未嘗稍降辭色(從不把言辭放委婉些)

C、媵人持湯沃灌(服侍的人拿着湯藥餵我)

D、燁然若神人(渾身光彩照人,好像很神氣的樣子)

4、選出對“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翻譯正確的一項( )

A、或者遇到他訓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順,送的禮物更多,一句話也不敢多說。

B、或者遇到他訓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敢回答。

C、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順,送的禮物更多,一句話也不敢回答。

D、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敢多說。

5、選出對文章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本文敘述了作者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勒奮學習的經歷.寄寓了作者對馬生的殷切期望。

B、第一段重點記敘作者克服學習上“無書”和“無師”的`困難、終於能夠有所收穫的事情。

C、第二段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表現求學的艱苦,其中“負篋曳履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寫出了作者家境的貧寒和借書路途的遙遠與險惡。

D、“略無慕豔意”一句,表現了作者在艱苦的學習生活中怡然自樂、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豔羨的心態。

6、選出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 )

A、本文是一篇書序,是作者給同鄉後學的臨別贈言。

B、本文采用夾敘夾議的寫法,作者通過現身說法,表現了誇耀自己的寫作意圖。

C、多用對比手法。例如把“先達德隆望尊”與“門人弟子填其室”進行對比。

D、注重細節描寫。例如對作者執經叩問、同舍生豪華穿戴等的描寫,均細緻入微。

參考答案:

1、B

2、C

3、A

4、D

5、C

6、D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14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1、下列各組中加點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

A、無從致書以觀 專心致志

B、益慕聖賢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患得患失

D、未嘗稍降辭色 義正辭嚴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譯文

3、人們爲什麼“多以書假餘”?

答:

4、從本段看,作者最終能夠學業有成的原因是:

(1) ;

(2) ;

(3) 。

答案

1、A (A致:取得/集中 B益:更加 C患:憂慮 D辭:言語)

2、等到他高興了,我才又向他請教。

3、因爲我守信用,按時還書。

4、刻苦好學 博覽羣書 虛心請教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15

一、(20xx年福建省寧德市)(四)閱讀文言文,完成18—22題。(17分)

[甲]餘幼時即嗜學。……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乙]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1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弗之怠()(2)負篋曳屣()

(3)四支僵勁不能動()(4)溥幼嗜學()

19、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2分)餘因得遍觀羣書

21、比較[甲][乙]兩文,具體說說文中主人公在學習上的共同點。(4分)

22、讀了[甲][乙]兩文後,你有什麼收穫。(3分)

二、(鄂州市20xx) {甲}餘幼時即嗜學。……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匡衡①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識④,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⑤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⑥給以書,遂成大學⑦。

{註釋}①匡衡:漢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燭光透不過來。逮,及、到。③大姓:大戶人家。④文不識:人名,姓文名不識。⑤傭作:做工辛勤勞作。⑥資:借。⑦大學:大學問家。

20、解釋下面加點的字。(2分)

①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②禮愈至

③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④主人怪問衡

21、下列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門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C鄰舍有燭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書映光而讀之 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2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①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23、甲、乙兩個文段分別寫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兩個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謂都取得了成功。請從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談談你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啓示。(3分)

三、(20xx年臨沂市)文言文閱讀(共12分)

[甲]餘幼時即嗜學。……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第5課《俗世奇人》同步練習

一、藝海擷珍

中國曆代的史書,大多隻給帝王將相、偉大名人立傳,其實生活於市井之間的凡夫俗子中也不乏奇人高手,就像本文所介紹的“刷子李”和“泥人張”,你能否再舉出這樣的一個例子!(有難度哦!)

二、明察秋毫

下列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錯誤注音的是( )

A.天津(jīn) 綽(chào)號 規矩(jū) 吃葷(hūn)

B.發蔫(niān)褒(bǎo)貶擅(shàn)長 扎(zhà)眼

C.難堪(kàn)發怔(zhènɡ)怵(chù)誰 沫(mò)子

D.起鬨(hònɡ)蘸(zhàn)了甭(bénɡ)信 有詐(zhà)

三、超級模仿秀

“一聽這喊話,吃飯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這位大名鼎鼎的張五爺。”

請仿照上面句子,用“一……都……甚至……”造句。(就看你的啦!)

四、知識遷移

看完了兩位俗世奇人的絕活,我們再來欣賞一下下面這種匪夷所思的特異功能……

女教師的特異功能

假如沒有粉筆,你知道怎麼上課嗎?

請准許我給你講個故事。

這故事發生在一個偏pì的小村莊,村莊裏有一個小小的學校。

有一天,上課必需的粉筆用完了,女教師便想了個辦法。她找了杯清水,然後對孩子們說:“來,老師zhàn着水在黑板上寫,上課。”

孩子們懂事地點了點頭,答應了。

於是,她一筆一畫地教,孩子們一筆一畫地學。

當然了,這需要速度——因爲,只要教得慢了點,或者記得慢了點,那用水寫的字就立刻幹了,看不見了。

這以後,每當沒有粉筆的時候,女教師就以水代筆;而可憐的孩子們,也便漸漸適應了這種奇怪的上課方式。

一天,女教師哭了。她想起了魯迅筆下的孔乙己。那蓬頭垢面的孔乙己,爲了教咸亨酒店的小夥計認字,曾用他的長指甲zhàn着酒,在櫃檯上寫過“茴香豆”的“茴”字,可是今天,她——一位亭亭玉立的女教師卻要用那仙女般的纖纖五指,zhàn着水在黑板上寫字,在冰涼冰涼的黑板上耕耘了!

可她想想,又笑了。磨禿了自己的手指頭,卻豐富了孩子們的心靈,值得。

她從容,坦然,一如既往。

又一天,她走進教室,正準備上課,突然發現杯子裏的水已全部漏完。——也難怪,那盛水的杯子太陳舊了,陳舊得能讓人想起這個古老民族的沉重歷史。

沒水,怎麼板書?

沒水,怎麼上課?

也就在這山窮水盡的時刻,女教師突然感到,從她的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斷地滲出亮晶晶的水珠——

水!水!有水就能上課!

[乙]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元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一尺矣

1.解釋下面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2分)

1無從致書以觀2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3而以書赴告同學者4頤既覺

2.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2分)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2)以師禮見顥於穎昌,相得甚歡。

3.甲乙兩文有寫作內容和表達感情上有什麼相同之處?(4分)

內容:

感情:

4.甲乙兩都寫了天氣的寒冷,其寫作目的是否相同?爲什麼?(4分)

四、(05安徽省)閱讀下面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回答問題。

17.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假:(2)以衾擁覆,久而乃和以:

(3)腰白玉之環腰:

18.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2>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19.文中哪些詞句說明作者不辭艱辛、求師勤學的原因?(3分)

20.對文中畫線句子,聯繫實際,談談你的感受或體會。(3分)

五、(20xx年內蒙古赤峯市)甲:餘幼時即嗜學。……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爲己任,發奮苦讀,或夜昏怠(1),輒以水沃面(2);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註釋1、昏怠:昏沉睏倦。2、輒:就。沃:澆。這裏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釋加點的詞。(4分)

(1)餘幼時即嗜學()(2)錄畢,走送之()

(3)益慕聖賢之道()(4)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23、下邊加點詞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以是人多以書假餘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B、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C、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肉食者謀之

24、翻譯句子(6分)(1)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2)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5、甲、乙語段中的人物幼年時人生經歷有哪兩個主要共同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段中寫人物讀書刻苦的語句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文中“人多以書假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范仲淹“被讒受貶”的原因是: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六、(20xx年懷化市)閱讀文言文答題。(甲)餘幼時即嗜學……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爲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①),輒(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注:①昏怠:昏沉睏倦。②輒:就。③沃:澆。文中有“洗”之意。④重:兼有兩種(事物)。

16.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的詞語。(4分)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假:③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謫:

②錄畢,走送之走:④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妻子:

17.用現代漢語寫出乙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2分)

答:

18.甲乙語段中的人物幼年時人生經歷有哪兩個主要共同點?(2分)

答:

七、(20xx年泉港區),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餘幼時即嗜學。……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5、下列各組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

A、無從致書以觀言行一致B、益慕聖賢之道益多弊少

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患得患失D、未嘗稍降辭色婉言辭謝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與例句中加點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爲軍諮祭酒。

C、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爲妙絕。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②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8、作者幼時借書抄書來讀,其原因是由“”與“”之間的矛盾決定的。(摘錄原文回答)(2分)

9、文章從四個方面敘述了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的艱難,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4分)

答:

八、閱讀《送東陽馬生序》一文選段,完成5—9題。(15分)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於其它三項的一項是()(2分)

A.足膚皸裂而不知B.執策而臨之C.學而不思則罔D.出淤泥而不染

6.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

A.燁然若神人B.腰白玉之環C右備容臭D.主人日再食

判若兩人腰纏萬貫臭氣相投再接再厲

7.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①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②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略無慕豔意”、“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表現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中一心向學的精神。

B.描寫富家子弟的豪華,是爲了突出對自己窮酸生活的遺憾。

C.作者以“勤且艱”的求學經歷,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D.文段內容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夠戰勝物質上的貧困。

9.請從語文積累中找出表現古人“好學”的兩個成語:①②(2分)

九、(20xx年安徽省)餘幼時即嗜學。……蓋餘之勤且艱若此。(節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3分)

(1)餘幼時即嗜學(2)錄畢,走送之(3)媵人持湯沃灌

15.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2)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16.作者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羨慕的原因是什麼?(2分)

17.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寫了自己學習的經歷?(3分)

18.讀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啓示?(答出兩點即可)(3分)

十、(20xx年南寧市文言文閱讀(18分)餘幼時即嗜學。……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6.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2分)

A.錄畢,走送之走:跑B.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叩:敲門

C.媵人持湯沃灌湯:熱水D.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

7.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組。()(2分)

A或遇其叱咄B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或王命急宣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C蓋餘之勤且艱若此D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若爲傭耕,何富貴也

8.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9.思索作者的求學經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談談所獲得的啓示。(3分)

十一、(20xx年泉港區)讀文言文,完成5—10題。餘幼時即嗜學。……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5、下列各組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

A、無從致書以觀言行一致B、益慕聖賢之道益多弊少

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患得患失D、未嘗稍降辭色婉言辭謝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與例句中加點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爲軍諮祭酒。

C、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爲妙絕。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②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8、作者幼時借書抄書來讀,其原因是由“”與“”之間的矛盾決定的.。(摘錄原文回答)(2分)

9、文章從四個方面敘述了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的艱難,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4分)

答:

十二、(20xx年南京藝術學院附屬高中招生)[甲]既加冠,……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人之爲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博學審③問,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⑥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⑥乎?

[註解]①[孤陋]片面、淺陋。②[資]盤纏。③[審]詳細。

④[庶幾]差不多。⑤[子羔、原憲]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戶B.故餘雖愚雖有子羔、原憲之賢

C.俯身傾耳以請夫以孔子之聖,D.益慕聖賢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A.或遇其叱咄B.不幸而在窮僻之域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D.若既不出戶

10、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從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2分)

(1)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2)人之爲學,不日進則日退。

11、甲乙兩段文字所談的都是爲學之道,這兩段文字所說的道理,其共同之處有哪些?不同之處有哪些?(2分)

十三、.(20xx湖北省咸寧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餘幼時即嗜學……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2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①錄畢,走送之()②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③媵人持湯沃灌()④左佩刀,右備容臭()

23、下列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一項是【】(2分)

A、既加冠宋既成列B、益慕聖賢之道殺數人,胡虜益解

C、足膚皸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獲有所聞士卒不盡飲

24、翻譯下面句子。(2分)

①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譯:

②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譯:

25、結合全文,說說作者最終能夠學業有成的三條理由(各用四個字概括)。(3分)

①②③

26、本文與《黃生借書說》雖然着眼點不同,但兩文某些觀點仍有其共同之處,請概述。(3分)答:

(十四)(20xx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試題)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1~4題。

【甲】送東陽馬生序(節選)今諸生學於太學,……餘故道爲學之難以告之。

【乙】黃生借書說(節選)清袁枚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作者)授以書而告之曰:“……予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做官)後,俸去書來,落落(堆積)大滿,素蟫(書中蠹蟲)灰絲,時蒙卷軸,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爲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爲一說,使與書俱。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的詞語。

A.縣官日有廩稍之供B.撰長書以爲贄C.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D.其借書亦類予

2.甲文中哪一語句的“諸”字與乙文中“歸而形諸夢”的“諸”字的意義、用法相同?

答:這一語句是“ 。”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予幼好書,家貧難致。

(2)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4.綜合與延伸。(1)甲文作者借到書“手錄”,乙文作者借不到書“形諸夢”,這表現了他們怎樣的共同心態?兩文寫作意圖的共同點是什麼?

(2)假如你是馬生或黃生,讀到前輩的贈文,你心中會涌起哪些感想?

(十五)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1~5題。【甲】既加冠,……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宋濂嘗與客飲,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爲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召問羣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

(1)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2)禮愈至(

(3)濂具以實對(4)間召問羣臣臧否

2.把下面兩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

(1)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2)誠然,卿不朕欺。

3.宋濂對鄉之先達持怎樣的態度?你怎樣評價這種師生關係?

4.甲、乙兩段文字分別寫了宋濂的什麼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品質?

5.選擇一個角度,談談你讀了甲文或乙文後獲得的啓示。

一、18、懈怠,放鬆;背;同肢,肢體;愛好

19、能譯出主要意思,語言通順即可。

20、餘/因得/遍觀羣書。

21、(1)學習勤奮,他們都是親自手抄筆錄。

(2)不畏艱辛,克服困難,即使手足皸裂,仍不輟學習。

22、能圍繞“勤奮”、“學習環境”、“學習條件”中的一點談感觸即可。

(二、)20、①借 ②周到 ③報酬 ④感到奇怪 21、D

22、①我站在他旁邊侍侯着,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着耳朵向他請教。

②主人被感動了,讚歎他的精神,把書借給他,後來,他就成爲大學問家。

23、甲文:①“餘”憑誠信借書苦讀。②“餘”畢恭畢敬請教老師。乙文:①匡衡鑿壁借光讀書。②匡衡勞作不求報酬借書。

24、一個人要在學習上有所成就,就應該:①刻苦勤奮 ②博覽羣書 ③虛心請教。

三、6.⑴引來,得到;⑵詢問,請教;⑶書信;⑷醒,睡醒。7.⑴抄寫完畢,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⑵以拜師的禮節到穎昌拜程頤爲師,師生之間相處十分融洽。

8.⑴都寫到“求師”這一內容(1分);⑵都體現出求師的誠懇和老師的尊重。(2分)

9.不相同(1分)。甲寫天氣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學習的刻苦,其目的是爲了鼓勵馬生刻苦努力學習(1分);乙文從側面寫天氣寒冷,意在突出楊時對教師的虔誠、恭敬(或尊重)的態度,表達尊師重的思想(2分)。

四、(15分)17.(3分)(1)借(2)用(3)掛在腰間18.(6分)(1)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2)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能夠有所收穫。19.(3分)餘幼時即嗜學慕聖賢之道以中有足樂者20.(3分)要點:①排除不利於學習的環境的干擾;②在物質上不盲目攀比;③堅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奮學習。

五、(五)閱讀下邊兩個語段(17分)

22、(1)愛好、特別喜歡(2)跑(3)更加(4)妻子和兒女

23、A

24、(1)我雖然愚笨,但終於還是獲得了學問。

(2)讀書的人(賢德的人)應當憂在天下人之前,樂在天下人之後。

25、家境貧寒與刻苦讀書。

26、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7、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六、16.①假:借;②走:跑;③謫:降職遠調;④妻子:妻子和兒女。

17.讀書的人(賢德的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18.家境貧寒;刻苦讀書。(每點1分,共2分)

七、5、C6、D7、①(我)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經書向同鄉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②我卻穿着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不羨慕他們的意思。8、嗜學家貧(順序可換)9、(4分)幼時抄書之辛,成年叩問之難,從師奔走之艱,住讀生活之苦。

八、5.B,6.A,7.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凍得)僵硬不能動彈。②我(求學時)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8.B9.示例: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頭懸樑,錐刺骨聞雞起舞

九、14、①嗜:“愛好”或“特別愛好”“喜歡”②走:跑③湯:熱水15、(1)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2)我求學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像這樣。16、作者從讀書中得到精神上的快樂,不在意生活的貧困。17、(1)得書之難(2)求師之誠(3)求學之苦18、參考示例:(1)學習的動力源於濃厚的興趣 (2)向人求教要謙虛誠懇 (3)學習要敢於發問 (4)學習要有主動性 (5)學習要勤奮刻苦 (6)以讀書爲樂,就會不畏艱難。

十、BA8譯文:我住在客金裏,每天只吃兩頓飯(或主人每天只提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9圍繞勤學苦學,覽羣書,尊師好學,家貧嗜學,樂以忘優等,

十一、5、(2分)C6、(2分)D7、(6分)①(我)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經書向同鄉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嘗、趨各0.5分,句意2分)②我卻穿着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不羨慕他們的意思。(其、略無各0.5分,句意2分)8、(2分)嗜學家貧(順序可換)9、(4分)幼時抄書之辛,成年叩問之難,從師奔走之艱,住讀生活之苦。

十二、8、B9、A有時B地方區域等C交往D門

10、(1)曾經跑到百里之外,追隨本鄉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長者,拿着經書向他討教。(2)一個人做學問,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進步,那就會每天退步。11、共同之處:①要勤勉好學,②做學問要與人研討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討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十三、22、①跑(趕快)②等待③浸泡④氣味香氣(2分)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稍微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②因爲(我)心中有足夠快樂的事(讀書),(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題1分。第①題“辭、色”的翻譯應注意互文義,即“降辭”“降色”;第②題要注意“以”字,“口體之善”的翻譯)25、①刻苦學習②博覽羣書③虛心求教(3分)26、都表達了鼓勵晚輩勤奮學習,勿虛度年華的觀點。

(十四)1.A.朝廷B.長信C.平和D.像2.假諸人而後見也3.(1)他們的學業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資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專一罷了,哪裏是別人的過失呢?(2)我小時候愛好讀書,(但)家裏窮,很難得到書(讀)。4.(1)示例:要求讀書學習的迫切心情。勸勉後輩珍惜當下條件,刻苦讀書學習。(2)要點:一是敬佩或感謝;二是決心,不辜負希望。!

(十五)1.(1)擔心(2)周到(3)全,都(4)好壞2.(1)成年以後,我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2)確實是這樣,你沒有欺騙我。3.對鄉之先達,宋濂畢恭畢敬,"色恭""禮至"。對師道尊嚴贊成與否,言之成理即可。4.艱難求學和答皇上問兩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謙恭和誠實。5.示例:甲文:虛心求教才能學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誠相待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信任。

十六、答案:6.2分A(A致:取得/集中B益:更加C患:憂慮D辭:言語)

7.3分等到他高興了,我才又向他請教。8.2分因爲我守信用,按時還書。9.3分刻苦好學博覽羣書虛心請教。

第15課《談讀書》同步練習

一.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1.狡黠()2藻飾()3詰難()4滯礙()5味同嚼蠟()

6吹毛求疵()7矯()8睾()腎9闡證()10要訣()

二、將下列的成語及其解釋連線

味同嚼蠟爲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損失。

吹毛求疵指一下子弄通了某個道理。

尋章摘句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豁然貫通比喻故意挑毛病,找缺點。

因小失大指讀書只侷限於文字的推求。

三、文學常識填空

1、《談讀書》一課選自《》,作者,國家、家。著有《》、《》等。

2、《不求甚解》一課選自《》,作者,作家。

四、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在《談讀書》中,作者的論述思路是什麼?

2、在《談讀書》中,作者所表明讀書的作用是什麼?

3、《不求甚解》一文的文章結構是什麼?

4、“不求甚解”的確切含義是什麼?

五、課內文段閱讀

【甲】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①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②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而無味矣。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睾腎,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題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是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

【乙】一般人常常以爲,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說的。他在《五柳先生傳》這篇短文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後一句話,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後兩句話緊緊相連,交互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