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名師課堂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2.86W人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師課堂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師課堂心得體會
  名師課堂心得體會1

在這樣小雨淅瀝,空氣微潮的週日,坐下來聽一聽任小艾老師的講座,讓自己的思想如嫩葉經受雨的洗禮,澄澈而嶄新起來。有些和自己思想一致的地方,邊聽邊回想,做一次思想的整理;有些自己做了卻未想的事情,這地也有了思考的時間;還有一些內容是自己未涉及的,這時便思索着在班級實施的可行性及要進行的改動。

任老師提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無痕。什麼是無痕呢?任老師舉了一個班裏的孩子騎着凳子玩而把凳子弄壞了的事情,任老師沒有批評他們兩個,而是讓他們上課時一起坐一個凳子,放學時到辦公室裏談話,任老師隨時都在辦公室裏準備一個凳子,每次有學生來時,便先讓學生坐下來再談,這樣便可以做到視覺上的平等。兩個孩子以爲老師一定會批評他們兩個,卻沒想到老師對他們說:“你們把凳子弄成這樣,想過凳子會怎麼想嗎?”,於是讓兩個孩子以“凳子的自白”寫一篇日記。其實所有的東西在孩子們眼中都是有生命的,這樣的處理,孩子不僅知道了自己的不對,而且還學會了寫日記,也算是一舉兩得吧。我們班裏有時也有孩子凳子壞了的現象,這裏面不排除有小男孩調皮所導致的,自己也曾在班裏給孩子們講了要愛護桌椅,現在聽來,總感覺自己的處理方法少了些班主任的智慧。而且在辦公室時準備一個凳子,讓孩子坐下來談話的小細節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聽到這裏時,腦海中出現的是辦公室裏那些站着補作業的孩子,也許孩子們習慣了,但也確實是我們忽略了平等的重要性。

任老師還講到她們班裏孩子早戀的問題,她們班的孩子是從來沒有早戀的,因爲她開始的時候會先給班裏的孩子上一節生理輔導課,然後請專門的人來講一節“人體生理解剖課”,接下來的兩年中,會請法院、警察等專門的來講這方面的知識,班裏的孩子對這些我們大人覺得難以啓齒的問題都瞭解明白了,便不會再犯什麼錯誤了。我很贊成這種做法,而且現在孩子似乎成熟的越來越早了,記得去年的時候,班裏就有幾個孩子來了月經,當時想請一個懂這方面的專業的人來給班裏孩子講講生理衛生方面的知識,卻找不到合適的人,於是上網查資料,拿起孩子的《生理健康》書來,自己給孩子們上了一節生理衛生課。當你不把這些當成不能見人的事情的時候,孩子便也不會羞於啓齒了,現在班裏孩子來了月經,也會很坦然的告訴我,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也願意分享,只要孩子肯說,一切都好引導了。

感覺自己做的比較好的便是任老師講到的“優良環境的感召力”,建立自己的班級文化,有班徽,形成自己的班風。我們班不僅有了小螺號的班徽,而且以《小螺號》作爲班歌,一直堅持的班報《小螺號》,並形成了以讀書爲主的班級特色。最喜歡任老師的“七彩生活”,週一的師生對話日,週二的家長系列講座,週三的音樂欣賞日,週四的英語日,週五的無批評日,週六的實踐日,週日的勞動日。雖然自己不能做到這麼豐富,卻可以嘗試做做“音樂欣賞日”和“小主人勞動日”,每週由一個同學準備自己喜歡的歌,在學習累了的時候聽一聽。週日讓孩子們學做一樣家務,學做一樣小菜,等到元旦的時候,把自己拿手的小菜都做好了,拿到班級來開個品嚐會,讓孩子選出最佳小廚師。

任老師說名師成長規律有七步:學會調查,學會反思,學會改變,學會總結,學會創新,學會看書,學會升華。很多老師只做到了前三步,沒有接着做下去,而魏書生就做到了,他“每天堅持讀一分鐘的書,寫一分鐘的字,做一分鐘的鍛鍊”,偉人與凡人只有一字之差——恆。所以我也想堅持下去,在今天結束之前,把今天的感受寫完。

聽專家的講座,慢慢捋順自己的思想,讓自己有一份堅持,一份勇氣,一路前行!

  名師課堂心得體會2

非常榮幸參加爲期兩天的“全新思維高效教學策略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觀摩展示活動”。在這一次活動中我們不僅觀摩本省骨幹教師與名師們的“同課異構”展示活動,如《年月日》、《交換律和結合律》、《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認識百分數》還聆聽幾位名師們精彩的講座,使我們不斷的在學習中成長。下面就談一談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對同課異構有進一步的理解。

我認爲同課異構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課效果不同,各有千秋,這次活動的每一堂課都體現這一點。特別是省骨幹教師李文娟和特級教師朱德江老師設計的《年月日》。其次,同樣的教學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改變教材內容,或者教材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實現形散神不散的教學特色。另外,同課異構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必拘泥於固有的教學策略,可以每節課刪除不必要教學環節,甚至挑戰教學策略,逆策略而動,突破常規,實現效果好的課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如劉鬆老師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般情況下是先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後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但在這節課中劉老師他打破常規,先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再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其次,在這一次的學習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讓我印象深刻。

  一、教學設計巧妙,步步“誘敵深入”,淡化人爲設計的痕跡。

這一點是我這次聽課感受最深的。教學設計是解決怎樣達成教學目標的問題。在幾位名師的教學中,教學設計相當巧妙,課堂各層次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多餘的環節,沒有一句多餘的話,甚至沒有一個不參與的學生。如:朱德江老師的《年月日》,他通過呈現奶奶有高血壓,每天定時吃一片降壓片,一盒有30片。引出問題“一個月夠吃嗎?”然後通過學生活動與反饋,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判斷是否夠吃,引出需要研究的問題“一個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數形結合,讓學生結合年曆卡用圖進行記錄、探究,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哪些月夠吃、哪些月不夠吃”,發現每個月的天數及規律,從而認識大月、小月。最後又通過解決“一年吃多少片”的問題,研究“一年有多少天”?當時,我最大的感觸是: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二、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終點,更關注中間的節點和盲點。

這一觀點是劉鬆老師在爲我們上完課之後做的精彩講座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反思自己的教學,真的很少去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即使有這個想法,也沒附諸行動,更別說關注中間的節點和盲點。而劉鬆老師在他上這節《交換律和結合律》時就做到這一點。他在教學之前先做一項調查問卷,他發現孩子雖然大多數都不知道什麼是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甚至沒聽說過這些詞,但大多數孩子都能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這項問卷,劉老師解學生學習的起點,於是他這節課先設計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教學,再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他認爲乘法交換律、交合律是一種三維的數學模型,學生理解有困難,這就是教學中間的節點和盲點,是教學的重點。而加法是一種二維的數學模型,更加直觀,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學生乘法都會,加法就迎刃而解。唯有把握學生的起點,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才能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興趣盎然。

  三、體現以人爲本,以生爲本的教學理念。

名師們的教學中處處都體現以人爲本、以生爲本,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把握兒童已有,體會兒童的障礙,向我們展示他們的和諧數學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聖老師的課就很好的詮釋這一理念。課前談話中他就板書“聽、講”兩個字,請學生說一說,你認爲是誰講誰聽呢?第一個孩子站起來就說:“老師講,我們聽。”的確,我想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是把握絕對話語權的,許多老師會認爲“我不講,學生就不懂;我少講,學生就少懂;我多講,學生就多懂。”而蔡老師卻反問孩子:“一定是我講嗎?”這時有個孩子站起來說:“有時候您也要聽我們講。”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纔會發出這樣的心聲。在課堂教學中,蔡老師確實也做到這一點。學生能講明白的,老師就不再重複;學生講不清楚的,老師補充清楚就可以。比如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完全放手讓學生去講,百分數的意義蔡老師引導學生去講,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補充。整堂課常常能聽到學生說“我來補充一下。”“我再想說幾句。”“就讓我講一次吧。”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直接表現。在講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環節時,蔡老師讓學生回答“三個人誰的投籃水平高?”這一問題,孩子們有一些猶豫,心急的老師可能就會馬上提示學生,牽着學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師選擇等待,他相信學生有課前誰胖誰瘦的比較後,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蔡老師的等待給學生充分的信任,更彰顯他的教學智慧。

仰望名師的課堂,再府視自己的教學,高低立見。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師的教學設計搬到我的'課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師課堂的精彩與效果。我們的課堂,肯定不是對名師課堂的東施效顰,也不是自以爲是的自負,而應不斷的學習、反思,摒棄模仿照搬,發揮自身特長,彰顯獨特個性,創設出適合自己和學生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此次外出學習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包涵。最後用劉德武老師的一段話作爲結尾:數學是充滿魅力的,聰明的學生需要聰明的老師。所以,我們要先把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很多老師問劉德武老師:“劉老師,您怎麼會想出這麼多聰明的點子?”劉老師這樣答覆老師們:毛主席教導我們:古人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說多想出智慧!我們在多想的同時還要多學習,多實踐、多反思,用我們的智慧給數學學科戴上充滿魅力的花環!

  名師課堂心得體會3

12月8日至12月9日,我有幸參加了由貴州師範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主辦的、在六枝特區煤機廠影劇院舉辦的《全國小學數學名師經典課堂觀摩研討會》,在這一天半的培訓學習中,聆聽了三位名師的經典課堂以及他們的專題報告,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特擬以下幾點想法:

星期六上午,我聽了羅鳴亮老師的課堂《可能性》,他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提倡的學習方式。在這節課始終以“摸球活動”爲主線,在第一次摸球活動中,學生沒有受到老師的限制,而是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活動,盒子裏放多少個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學生做主。學生通過第一次摸球,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裏放幾個球,也不管摸幾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黃球,就一定只能摸到黃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顏色的球;如果既放黃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黃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學生在對比中更好地體會了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可能性作爲一種隨機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觀願望控制的。但許多學生有這樣的錯誤認識,即第一次摸到紅球,第二次就該摸到白球。爲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他又設計了第二次摸球活動,讓學生先猜再摸,既暴露學生的認識,又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思考,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對於某一次摸球來說,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事先是無法確定的,並且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會對後一次摸球產生影響。通過逐步拿出球,讓學生感悟到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一定”、“不可能”、“可能”是可以互相轉化。

下午,聽了南京市石鼓路小學副校長仲廣羣的課《找規律》以及他的專題講座《數學思想的內涵、特徵及其教學意蘊》,他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豐富的數學故事對《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新增設的“基本數學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以專題的形式進行了解讀。仲老師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豐富的數學故事對“基本數學思想”做了深入淺出的精闢解讀。王老師則以課爲例,結合相關理論,對數學教學中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談了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兩位特級教師的精彩解讀,與會者高度認可,頗爲受益。

星期日上午,便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劉鬆,從他上的精彩示範課四年級《解決問題》,這節課中劉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手勢,酷似學生中的一員,有疑惑、有成功的歡呼雀躍、有與學生面紅耳赤的爭論,他儼然成爲一個勤學好問的學生。劉鬆老師對課堂的投入讓人感嘆,我們每一位教師如果能學到這種執着和敬業,全身心投入教學,對學生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幸福。通過劉老師的課堂,聽劉老師的讚揚的語言,諸如“神仙”“王老師”稱學生爲“高人”……,孩子們高高舉起的小手和大膽的表達,我們不難發現劉老師把課堂主動給了學生,一句“你真了不起”(握手),體現了對學生的充分尊重。他關注到了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在他的課堂上學生有那麼多的問題,學生那麼的善於思考,在他的課堂上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劉鬆老師的課讓學生養成的是一種數學的眼光、一種數學的情懷,他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了數學之美、之妙、之變化無窮。你想讓我們的孩子感動嗎?你先感動自己,數學一定要有激情,美好的事物都是激情的產物,課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課合一,也就是一定要投入到我們的課堂中。

通過這次學習,對我的教育人生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爲一名一線的數學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才能適應當今的教學要求,才能當一名順應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

  名師課堂心得體會4

20xx年10月22日與我其他三位老師一起到xx小學參加第x屆“北派名師”暨小學全國名師教學觀摩研討會,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也從觀摩課中學到了許多值得學習的收穫和體會。

  一、教師的語言魅力

從名師與我們平時和孩子的溝通的語言對比中可以知道,他們與孩子對話中無形的拉近距離,能讓孩子從乏味的數學中,主動學習起來。賁老師和強老師在與孩子們上課前會親近的與他們攀談,不僅從中連接孩子與他們的熟悉感,還深入孩子的心靈深處,瞭解他們想要什麼,懂得了什麼,不僅烘托了課堂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爲學生理解內容奠定基礎。

  二、教學設計

強老師的《圓的認識》,他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實物揭示圓,讓學生感受圓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在引導學生藉助實物、圓規等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徵,並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強老師在設計中先創設一個情節:讓學生猜猜手裏有什麼東西,激發學生好奇心,然後拿着一條線,線下有顆球,告訴學生們“用力甩起來,是什麼圖形?”這個直觀的的教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腦海中有個“表象”。而後畫圓的指導應放在如何畫出指定的圓,而是準確的畫出指定大小的圓則基於學生對圓規畫圓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針尖爲定點,兩腳之間的距離爲定長(半徑)旋轉一週的點的集合”。纔有助於學生對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圓的主要特徵的掌握。再後來當同學們對圓有一定的瞭解與認識的時候,以比賽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畫圓時兩腳距離不能改變而加深印象。設計是這樣的:請同學上來比賽畫圓,看誰畫的又快又好,之後同學們發現一條繩子的距離不會改變,另一條繩子則是用橡皮繩無法固定距離。這樣的遊戲設計使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到主動發現畫圓的技巧將學生置身於發現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畫圓爲主線貫穿全課,讓學生輕鬆地、本質的認識圓。

  三、我的課堂缺少什麼

這兩位老師的講堂,讓我從觀摩課中發現我的課堂還缺少一些實質性的東西,包括要有發現的眼睛,還不夠關注學生們課堂的表情,要懂得去僞存真,生成點多,處理課堂突發事件能力,即駕馭課堂能力的培養。以後我要在讀懂孩子的心的基礎上,上好數學課,才能使學生產生要學數學,學好數學的強烈願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