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吹泡泡說課稿範文(精選13篇)

本文已影響 1.72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吹泡泡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吹泡泡說課稿範文(精選13篇)

吹泡泡說課稿 篇1

一、說設計意圖:

我一直認爲幼兒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再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應該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的培養上。因此,我在科學教育活動內容選擇上特別注意活動內容“源於生活,緣於興趣”。

中班科學活動《吹泡泡》就是我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和建構的新主題。在一次區域遊戲中許多幼兒興趣都集中在“吹泡泡”角,幼兒你一言我一句的說“爲什麼泡泡有的會飛、有的好破、有大有小……”等等,由於幼兒受到無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維等特點的左右,對泡泡的探索缺乏深度。

所以,在幼兒“玩”的過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藉助“你們發現吹的泡泡有什麼祕密”這個開放性的問題,與幼兒有效地互動自然生成了這個主題。目的在於保持幼兒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從而感覺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讓幼兒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達到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建構知識的能力我爲本次活動制定瞭如下三條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嘗試運用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此次活動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幼兒更深層的探究“泡泡特性以及不同9、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慾望。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爲“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將“嘗試運用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學習的自主性”確定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方法:

爲了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讓幼兒在自主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體現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識運用了以下三種教育方法:一“順”,二“引”,三“助”。

“順”即順應幼兒的活動,爲他們提供有關主題的資料及活動所需的材料、時間、場地等等,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順”應幼兒的探索活動,幼兒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他們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答案的能力和潛力都能得到真正發揮,爲建構新知做鋪墊。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和建構新的主題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思考和設置開放性問題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藉助開放性的問題,與幼兒有效地互動。讓幼兒“變被動學習”爲“自主學習”,“變接受性學習”爲“自主建構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以此解決重點難點。

“助”即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助”幼兒一臂之力,對幼兒進行點拔,藉助當時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題,把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在此過程教師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並把教師的主題轉換爲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以此突破重點難點。

五、說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的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圓形(每人一個),三角形、正方形,圓錐形、菱形……(每組若干)。

2、每桌一盒水彩筆、若干張記錄紙。

3、展示板、膠水、抹布。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共分四個環節:設疑激趣—感知探究——體驗驗證—經驗拓展

第一環節:設疑激趣。

在本環節中,我通過“順”應幼兒活動的方法,爲他們提供“吹泡泡”所需工具、時間、場地等等,讓幼兒觀察並提問:“這些工具能做什麼?”,以問題引出課題“吹泡泡”遊戲。設疑激趣,激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爲建構新知做鋪墊。

第二環節:感知探究。

在本環節中通過爲幼兒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教師則巧妙地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藉助開放性的問題:“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什麼祕密了?看誰發現的多?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的共同特點是什麼?”,用“引”的方法,啓發引導幼兒在“玩”中體驗泡泡的特性。讓幼兒在喜歡的“玩”中,自然而然地調動自己全部的智慧,主動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並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構新的認知結構。以此解決活動的重點。

第三環節:體驗驗證。

(六)在本環節中,教師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藉助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錐形等工具),邊觀察邊記錄想象結果時,對幼兒感覺疑惑的問題“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狀應該是怎樣的?”,利用開放式問題:“你用的是什麼形狀的工具?你發現吹出的泡泡都有什麼祕密?進行適時點拔,把教育活動的難點轉換爲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將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

同時抓住幼兒互相交流、表現、分享展示板上自主探究過程和結果的契機,設置開放式問題“每個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結果,有什麼祕密?”,“引”發幼兒進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讓幼兒對探究結果進行推理,得出結論:“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結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幼兒在自主解決問題的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從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生活,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以此突破難點。

在這個環節我還將“增進幼兒表達與交流能力”這個隱性目標有機整合在科學活動之中,適時的創設讓幼兒用“記錄表”和語言交流的方式表達幼兒自己想法的空間,幼兒通過思考和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徵和關係,以及自己的探究過程,再通過與同伴的討論,觀點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構建科學知識與經驗,以此發展幼兒準確的表達方式。

第四環節:經驗拓展

在本環節中,我請幼兒嘗試同時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工具放在一起吹泡泡。利用開放式提問:“試一試會吹出怎樣‘奇妙的泡泡’”?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奇妙泡泡”的慾望,使幼兒經驗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拓展,探究興趣得到更好的延伸,同時培養了幼兒科學的探究精神、科學的行爲習慣。使幼兒輕鬆、愉快地完成本次科學探索活動。

整個科學探索活動教師堅持以疑激趣,以趣激學,用“順”、“引”、“助”等探究體驗新方法,始終以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幼互動的組織者和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角色,讓幼兒在喜歡的“玩”中,主動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去辨別,並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分享彼此的經驗與成果,並在與教師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中,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理解、一種合作、一種友愛。整個活動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與快樂,幼兒在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中主體地位和作用都得到充分發揮,幼兒“變被動學習”爲“自主學習”,“變接受性學習”爲“自主建構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從而實現了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吹泡泡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根據三年級學生起步作文的特點,教師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吹泡泡,讓學生經歷遊戲的過程,從玩中體驗,身心愉悅的獲得了鮮活的寫作材料。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回味,樂說,樂寫,從而放緩了作文的坡度,減少了作文的恐懼感,由簡到難,由說到寫,循序漸進的使孩子們不但學會了寫作的方法,也體會到了寫作的快樂,更加對作文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仔細觀察吹泡泡的過程,並能按順序用“先——接着——然後”的句式表達出來。

2、能想象泡泡的樣子,會用“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的句式表達。

3、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觀察到得、想象到的及新奇有趣的內容書面表達出來。

本課的重難點是:

1、能仔細分解出吹泡泡的每一步動作,並用順序表達。

2、能用語言及文字把自己所感受、觀察、想象到的內容表達出來。

二、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的使學生易於表達、樂於表達,本課採用了:

1、觀察法,使學生直觀的體驗到吹泡泡的步驟和泡泡的形狀、顏色及數量。

2、創設情境法,學生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吹一吹、比一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了教學效果,體驗了學習的樂趣。

3、多樣評價法,老師以評價作爲激勵學生寫作的一種興奮,或鼓勵,或讚賞,或撫慰,或疏導,或交流,讓學生找到作文的樂趣和自信,很好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學生自然會有躍躍欲試,不吐不快之感,這無疑爲寫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全方位的多媒體教學法,本課運用了電腦課件,實物展示臺,照相機,多媒體顯示屏,兒歌《吹泡泡》及優美的背景音樂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孩子們在新奇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的思考、發言及寫作。使學生一直處於主動學習狀態,個個都充滿了表達的`慾望。可以說這堂作文教學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易於表達,樂於表達”。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讓學生從易到難進行學習,達成目標、雙向互動、提高效益,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學會說吹泡泡的步驟,首先導入:“同學們都吹過泡泡嗎,老師這裏有一個吹泡泡的小玩具,誰能來吹幾個泡泡”?然後讓一名同學到講臺前示範吹,其他同學觀察後,教師提問:“他是怎麼吹的?”並提示學生按“首先——接着——然後”的順序表述。此處意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口語表述能力,教師應提示和引導學生按順序描述吹泡泡的過程,並糾正其說完整話。

(二)、創設生動有趣的遊戲情境,教師給同學們準備了吹泡泡的工具,兩名同學一組,一名同學吹時,另一名同學觀察。要求:想怎麼吹都可以,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吹,也可以走出座位和大家一起吹,但要留心觀察他人都是怎麼吹的泡泡,泡泡是什麼樣子的以及身邊一切有趣的地方。播放音樂,教師隨機抓拍同學吹泡泡的素材照相。此處豐盈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動心,動情。課上讓學生邊玩邊觀察,充分自由的體驗,獲得了較爲豐富的觀察材料和寫作材料。

(三)、說一說吹泡泡的場面,教師出示一張剛纔抓拍的泡泡照片,讓學生來形容一下泡泡的形狀,顏色及數量怎樣?生答,師評價。此處教師設置一個包袱——師再問:“老師的照片拍得如何,同學們給老師的照片打打分,並提提不足的地方?”生打分並回答:“圖中只有泡泡而缺少人”。師依次出示幾張同學吹泡泡的照片,請同學和圖中本人來回答,圖片中同學們的樣子,泡泡的樣子及當時吹泡泡的同學和其他同學都在想些什麼呢?生答,師訂正並評價。此處通過靈動的泡泡美景和多幅同學吹泡泡的不同畫面,讓學生說景,說情,說自己,說同伴。多角度的觀察,多層面的描述,回味吹泡泡場面的美、多、趣、樂,再次激活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臨場體驗,老師通過即興的評價,滲透了說的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說正確,說具體,說豐富。

(四)、動筆寫作,範讀指導,師引導:同學們說的多美啊,那麼你們想不想把這有趣的快樂場面留住呢?好,那就把今天感受最深,覺得最有趣的,最想告訴別人的地方寫下來。師接着提示:同學們可以寫怎麼吹的泡泡,或寫泡泡的不同樣子,或寫剛纔大家吹泡泡的快樂場面,還可以寫你們的想象等等。要取一個什麼樣的題目,要怎麼開頭,寫作的格式要注意什麼,想好就可以寫了。最後,在成稿後,老師抽樣投影,生範讀,互動評議,在欣賞好詞好句好片段中,討論爲什麼好,讓學生直觀的領悟該怎麼寫,這樣寫情寫色寫感受寫聯想,怎樣表達好活動的快樂。此處的設計讓學生思維更加活躍,語言的含金量得到了提升,寫作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接下來請各位評委欣賞劉娜老師帶來的這節《吹泡泡》。

吹泡泡說課稿 篇3

形體課是我校的特色校本課程。作爲音樂學科的一個分支,形體課旨在發展少年兒童的健康體魄,塑造健美勻稱的形體。我校在1—3年級開設形體課,每週一節,不僅能夠給學生以美的薰陶,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說教學內容

今天我講的課題是《吹泡泡》。這段舞蹈是以表演性較強的韻律性舞蹈爲主要素材的,表現了兒童活潑、可愛、天真、無暇的天性。五顏六色的氣球在空中飄舞着,配以抒情的旋律,組合成詩情畫意的童話世界。給孩子以美的薰陶和無限的遐想。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感受樂曲情緒的變化,培養學生豐富的音樂想象力。

這節課不僅要學生學會舞蹈基本動作,還要有感情、優美的表演舞蹈。完整的`舞蹈組合教學使學生產生成功、圓滿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增強自信心。

1、培養學生間相互配合的意識。

也正是我這節課的主題:塑造體態美,感受肢體語言美,靈活表現形體美。

三、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熱身舞蹈和基本功訓練;環節二,新課講授;環節三,完整表演;環節四,總結。

下面我說說這幾個部分的具體設計:

上課後,我首先讓大家進行熱身舞蹈的訓練,這是兩首非常歡快的歌曲。孩子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到舞蹈課上,調了動學生的積極性。更重要的可以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在基本功部分,訓練了學生勾繃腳、壓胯、壓腿、吸腿、彈腿、後彎腰等基本功動作。這一部分的訓練,不僅會使學生的體態得到糾正,身體素質得到鍛鍊,還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敏捷性、靈活性。使孩子們明確肢體環節動起來的感受性和美感性。

新課講授部分,我是由欣賞歌曲導入的,提問“同學們吹過泡泡嗎?吹泡泡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讓學生們回想吹泡泡時的場景,吹泡泡時的樂趣。豐富課堂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做舞蹈示範,學生對吹泡泡舞蹈有了整體的認識。爲了給學生營造吹泡泡的切身體驗,我引入了道具“氣球”,使學生們完全投入到吹泡泡情境裏。有了真切的情緒情感體驗,學生的舞蹈動作就有了美的感受。接下來,老師做,學生模仿。爲避免學生疲勞,後半部分舞蹈的講授分別採取了情境式教學法和分組教學的方法。學生已入情入景,簡單的舞蹈動作,很快就學會了。

在舞蹈結尾,讓學生將氣球拋到空中,當五彩的氣球飛起的那一刻,心情也隨着美麗的氣球在盡情激盪,讓學生在美的薰陶和嚮往中結束了本節課,增強了學生對舞蹈的嚮往和憧憬。

吹泡泡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吹泡泡》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趣的詩歌。它以幼兒最喜歡的遊戲“吹泡泡”來描繪大自然的豐富多彩,以幼兒的心靈去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充滿了美麗而神奇的想象。詩歌中簡潔明瞭、形象生動的語言將月亮和星星,烏雲和雨點、小草和露珠、果樹和蘋果們之間的關係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不但增添了詩歌的韻律美,而且將彼此間的親密關係描繪得有聲有色,使作品畫面感增強,想象豐富,韻律和諧,富有童趣。整首詩歌洋溢着快樂開朗的氣氛。

這首詩歌不但意境美,而且用擬人化的手法“吹”,使整首詩歌變得更爲生動、形象、有趣、充滿了動感。中班幼兒掌握詞彙的數量和種類迅速增加,對詞義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但對於作品所蘊含的美的理解仍有困難。但這首詩歌結構整齊,句式統一,適合中班幼兒欣賞和學習。所以我將爲幼兒創設輕鬆愉快、生動逼真的情景,讓他們感受和體會作品的意境美,並鼓勵他們嘗試仿編詩歌,在優美的情景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2、活動目標根據以上分析以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幼兒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實現“促進每一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本活動以這一理念爲指導,制定了以下目標:

1、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係;

2、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朗誦詩歌,並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動腦筋,學習仿編詩歌;

3、欣賞詩歌,感受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3、教學重點和難點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爲這次活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仿編詩歌的經驗,基於這一點,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爲: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係,感受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難點定爲: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動腦筋,學習仿編詩歌。

4、活動準備爲了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生動逼真的情景中感受和體會作品的意境美,也爲了本次活動能夠順利的進行,我做了以下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大自然中事物之間的的密切關係,如母雞和雞蛋,浪花和大海等,爲創編活動做好經驗準備。

2、物質準備:與詩歌相匹配的課件和音樂,人手一份小圖片。幼兒收集的大自然的圖片。

3、空間準備:活動室中放置一張大的與詩歌內容相符的海報,幼兒呈半圓形用墊子圍坐在海報前面。

二、說教法

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採用了以下教法:

1、現代科技媒體的運用。製作與詩歌作品內容相匹配的課件,以動態的效果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如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那麼在課件上呈現的就是:月亮的“嘴巴”作吹泡泡狀,星星一閃一閃的變大,採用這種生動而有趣的方式來爲教學重難點的理解與突破做好基礎鋪墊,也能進一步幫助幼兒感受作品的優美意境和優美的語言。

2、圖譜法。在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我將詩歌用幾張簡單的圖片有序的展示在幼兒眼前,這樣不僅便於幼兒記憶詩歌,朗誦詩歌,也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了詩歌中月亮和星星,烏雲和雨點、小草和露珠、果樹和蘋果的關係,爲創編環節能夠順利進行做好鋪墊,也爲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我還運用了啓發提問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新《綱要》中提出,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整個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本次活動中有以下學法:

1、多通道感官參與法。從活動開始請幼兒吹一吹,玩一玩、想一想泡泡到看一看、說一說、大自然中的泡泡再到想一想、編一編泡泡,從多方位、多感官、多方式的引領下將幼兒帶入優美的`詩歌氛圍中,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深入感受詩歌的內涵,喜歡上詩歌。

2、整合教育的方法。本次活動遵循中班幼兒的發展情況,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創編活動中。在創編環節我請幼兒觀察自己帶的大自然的照片,找出有相關聯繫的事物,畫在老師提供的格子紙上,並按照詩歌的句式編一句好聽的話。將繪畫和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不僅降低了創編的難度,也打破了往常的創編模式而引起了幼兒的創編慾望,很好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現代兒童觀認爲:幼兒是認識的主體,幼兒的發展是主動活動的結果。詩歌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只有讓幼兒充分地去看、去想、去說、去體驗、去創造,幼兒纔會更快、更好地掌握詩歌內容,同時獲得詩歌以外能力的發展,爲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環節:

玩吹泡泡,激發興趣;3第二環節: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係;10第三環節:根據詩歌的句式和含義,創編詩歌;10第四環節: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朗誦詩歌。2下面是我對本次活動的詳細解說:

第一環節:

玩吹泡泡,激發興趣;小朋友們你們玩過吹泡泡嗎?現在請你們玩一玩吹泡泡的遊戲,看一看你們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

本環節教師通過讓幼兒在玩吹泡泡的遊戲中感受泡泡的外形特徵,以及感受到吹泡泡的遊戲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從而順利的進入到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

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係;10小朋友能夠吹出圓圓的泡泡,大自然中的一些東西他也會吹出泡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誰吹泡泡呢?吹出了怎樣的泡泡呢?

教師出示PPT,分段欣賞。

第一幅:是誰在吹泡泡呀?月亮會吹出怎樣的泡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播放課件。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邊說邊在旁邊的黑板上貼出圖譜)第二幅:現在是誰在吹泡泡呀?小草會吹出怎樣的泡泡呢?教師播放課件,請幼兒來說一說。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而貼出相應圖片。

第三幅:烏雲會吹出怎樣的泡泡呢?請你們來猜一猜?在幼兒的猜測中教師播放課件,讓幼兒自主的發現並根據前兩次的經驗,說一說“雨點是烏雲吹出的泡泡”,並請幼兒來幫助老師貼出圖譜。

第四幅:果樹會吹出怎樣的泡泡呢?請你們也來猜一猜?播放果樹上長出蘋果的畫面,從動感的畫面中深刻的瞭解蘋果是果樹吹出的泡泡。

本環節通過看動態的PPT,通過老師層層剝離的提問方式,引發幼兒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並將經驗與詩歌中的語言建立聯繫,從一開始的直接出示到後來的請幼兒猜一猜,從一開始的教師總結詩歌句式到幼兒自己說出詩歌句子,並在幼兒回答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使用追問的方式引發幼兒深入思考,從而進一步引導他們理解詩歌,提升他們的生活經驗,深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我們一起看着圖譜來輕輕地念一念這首有趣的詩歌吧!師帶領幼兒一起看着圖譜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在朗誦詩歌的同時再次感受詩歌的句式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繫。爲下一環節創編做準備。

第三環節:

根據詩歌的句式和含義,創編詩歌;10請小朋友們拿出自己帶的照片,找一找,誰是誰吹出的泡泡,找到了請你們畫在老師給你們的圖格里,再請你說給旁邊的小朋友聽一聽,誰是誰吹出的泡泡。

本環節通過讓幼兒看一看、畫一畫、說一說的方式來創編詩歌。讓幼兒看着圖片中有關係的事物聯繫起來,引導幼兒自由討論,組織幼兒交流,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並鼓勵幼兒相互學習優秀的詩句。在創編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也爲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可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讓他們在輕鬆的氛圍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第四環節:

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朗誦詩歌。2結合小朋友畫的圖譜,播放優美的背景音樂,引導幼兒進行配樂朗誦,再次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本環節用音樂烘托這首詩歌。利用音樂做背景,讓幼兒在音樂的烘托下進行欣賞、朗誦這首詩歌以及自己創編的部分,這不僅是一種詩歌意境的昇華,也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動在幼兒優美的朗誦聲中結束。

吹泡泡說課稿 篇5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多次提到,要通過藝術活動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體現成就感。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表現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這種興趣容易轉移,也易於波動,因而激發興趣需要貫穿始終。

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爲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

二、活動目標:

1、能大膽選擇色彩印畫,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2、體驗魚兒孤獨和快樂的情緒。

3、喜歡參加美術活動。

新《綱要》中強調:“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目標1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第2、3目標是情感目標,主要是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爲下次的活動做一個精神鋪墊,讓幼兒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三、說說活動準備:

在活動中我準備了大大小小的瓶蓋,都是我們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還有就是抹布、水粉顏料和大海的背景圖。

四、說說活動的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主要體現了“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採用遊戲法是因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學技能。談話法是爲了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幼兒的學法“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五、說過程

在本活動中我們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使師幼能始終處於積極的探索狀態。

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教師示範——幼兒操作——互相欣賞作品

1、引出主題:

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出示一條魚的圖片。

教師說:我是一條孤單的魚,在大海里孤單的游來游去,沒有朋友。唉!

提問:魚兒怎麼了?

你們願意幫助我嗎?願意和我做朋友嗎?

幼兒將身上的魚兒拿下貼在海洋圖上與小魚做朋友。

我現在有這麼多朋友,我好開心,想吐泡泡,你們和我一起吐泡泡吧。

第一環節開始部分。我用“小魚來我們班作客,小金魚一個人孤單沒有好朋友”爲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讓幼兒溶入到環境中,體驗魚兒孤獨的情緒。找到了好朋友很開心,它想和好朋友一起吐泡泡,引入主題,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體驗魚兒快樂的心情。

2、教師示範:

提問:那你們知道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嗎?

我們怎樣幫小魚吐泡泡呢?教師出示水粉和瓶蓋。

請幼兒觀察瓶蓋的形狀。請幼兒想辦法畫泡泡。

教師示範用瓶蓋印畫。提示幼兒在印的過程中注意每次只能蘸一種顏色,不需要時用抹布擦去。

第二環節是認識創作工具的過程。因爲每次的創作都有不同的工具,所以通過每次活動讓幼兒認識工具的名稱也是必要的。當然這也需要多次活動經驗的累積,使幼兒逐步掌握每種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幼兒通過教師的示範和自己動手操作學習新的繪畫方式)

3、幼兒操作:

鼓勵幼兒嘗試選用大大小小的圓形材料印泡泡,幼兒隨着音樂自由地選擇瓶蓋與顏料印泡泡。

第三環節是印得過程。讓幼兒在印得過程中體驗快樂。這裏我運用了教師示範工具的操作方法,是啓發式的,是讓幼兒自然而然的掌握工具的運用。印得過程中幼兒共同合作,共同遊戲,共同體驗印得樂趣,共同欣賞作品。

4、相互欣賞幼兒作品。

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說說自己印的泡泡,說說自己的泡泡是什麼顏色的。

(設計意圖:評價幼兒作品,給予肯定,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5、結束部分

幼兒和教師唱着《小金魚》的音樂游出教室。

吹泡泡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我選擇的小班美術題目是《小魚吹泡泡》,作品的主要表現方式是蠟筆塗色和顏料刷畫。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採用小魚吹泡泡,小魚游泳的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活動主要通過刷色,引導幼兒學習刷畫的技能,因爲刷畫最後出來的效果比較突出,在視覺上有衝擊力,適合小班幼兒的審美特點。

二、說學情

小班的孩子喜歡玩色,但是我們幼兒園所提供給孩子們的繪畫材料有限,所以孩子們的繪畫多是以蠟筆爲主。經過前幾周的繪畫訓練,孩子們已經基本掌握蠟筆的塗色方法。

三、說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的內容要求我從認知、能力、情感3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通過在圓圈裏面塗色鞏固塗色的方法以及對顏色的認識。

2、學習用蘸有顏料的排刷在畫面上刷畫,初步感知“油水分離”的現象。

3、體驗塗色、刷畫的樂趣。

目標中提到了感知油水分離,因爲是小班的幼兒,不需要深入瞭解只需要體驗,能感受到這個奇妙的現象並且從刷畫中感受到快樂就是我們這個活動的重點。排刷是小班幼兒第一次接觸,所以怎樣用排刷刷畫就是我們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準備

物質準備:

1、示範畫一張,便於教學示範。

2、人手一張畫有小魚和泡泡的畫紙。

3、油畫棒人手一盒,排刷(水粉筆)一人一隻。

4、已經調好的`淡藍色顏料(每桌小朋友一盤)。

經驗準備:《許多小魚游來了》的遊戲經驗。

五、說流程

本次活動一共分爲6個環節:

1、導入部分

2、彩色泡泡(教師示範塗色)

3、小魚游泳(教師示範刷色)

4、幼兒操作

5、欣賞與評價

6、延伸活動

第一部分:我所採用教法是情景導入法,運用《許多小魚游來了》的音樂,帶領幼兒模仿小魚遊的動作,創設遊戲情景,結合出示範例圖片導入活動。

分析說明:小班的幼兒天性喜歡遊戲,所以我創設這樣的情境用遊戲化的口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幼兒自然而然地進入主題。因爲前一週孩子們剛學會了《許多小魚游來了》的歌曲,所以孩子們會對這個音樂產生熟悉感和敏銳度。

第二部分:彩色泡泡。我採用的是觀察法,教師運用童謠式的講解語言示範給泡泡塗色:“油畫棒真愛玩,找個點點轉圓圈。先在中間找個點,再把身子躺下來,轉呀轉呀用力轉,一直轉到圓邊邊。看一看、找一找,白白的漏洞去塗好。”這部分主要是要讓孩子回憶塗色的方法,進一步熟練塗色的技巧和要點。

分析說明:因爲小班的孩子剛剛接觸蠟筆,對蠟筆塗色的技巧方法掌握得還不夠到位。在以往的繪畫練習中也常出現塗色不均勻、用筆力道不夠、顏色出框框等現象。所以這次我編排了一首塗色小兒歌,邊念邊塗色,鞏固幼兒的塗色方法。

第三部分是小魚游泳,同樣是觀察法。老師用語言創設小魚游泳的情境,讓幼兒自然地想到小魚要到大海里去游泳,從而激發幼兒學習刷畫的興趣。我用小兒歌示範講解刷畫的方法兩遍,後一次讓幼兒邊念兒歌邊集體嘗試操作水粉筆。這個環節還要引導幼兒去發現“油水分離”的現象,讓幼兒體驗這種奇妙的變化。

第一遍小排刷,手中拿,顏料盒裏泡一泡,筆桿前面走,筆刷後面跟,從左到右刷一刷,從下往上刷一刷。小魚終於到了大海里了!

第二遍大家幼兒人手一支水粉筆在地上一起練習。

分析說明:此環節是難點所在。因爲幼兒初次接觸水粉筆對它充滿新奇,而刷畫的技能又與油畫棒存有很大不同。如何讓小班幼兒在一開始就能夠清晰領悟刷畫的技能,我認爲老師的示範講解很重要。我採用的是配上兒歌的示範講解。淺顯易懂的兒歌指導語和直觀的動作示範,能夠讓小班幼兒一下子就感知到動作要領。爲了逐步消減難度,使幼兒在作畫中能夠較快地運用好水粉筆。我滿足幼兒對水粉筆充滿新奇的心理需求,在第二次示範的時候讓幼兒人手一支水粉筆,跟着我一起念兒歌在地上練習無色刷。

第四部分:老師清晰交代作畫要求即:“先用油畫棒給泡泡塗色,再用排筆刷色。用完蠟筆和排刷之後把它們放回原處。”然後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指導重點:

1、提醒幼兒有序地進行操作先塗色後刷色。

2、幫助個別幼兒邊念兒歌邊操作,消除膽怯心理。

3、提醒幼兒用完蠟筆和排刷之後把她它們放回原處。

分析說明:之所以列出以上3條要點是因爲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繪畫常規,再者幼兒的繪畫水平存在個體的差異,我們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點滴進步,給予正確的評價與指導,促進整體提高。

第五部分:幼兒相互欣賞作品,主要是讓他們圍繞幾個問題來評價:誰的小魚泡泡吹得最好看?彩色泡泡很多又一點都沒破?誰給小魚拍的照片最乾淨。

第六部分是延伸部分,即把畫晾乾,用畫裝飾教室。

吹泡泡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幼兒是教育活動的參與者,而非被動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的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選的這次教學活動來自於小班的語言教材,非常適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隨着天氣越來越熱,孩子對好玩的泡泡水也非常感興趣,《綱要》中也強調了選材即要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隨着科技產品越來越多的走進人們的生活之中,對於孩子們平時愛玩的泡泡水,充滿了好奇,更激發了孩子們操作於探索的慾望,因此,我選擇了這節語言活動《吹泡泡》。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即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

因此,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具體目標。

1、嘗試體驗吹泡泡的方法。

2、願意與同伴交流吹泡泡的發現與感受。

3、製作泡泡水,並體驗吹泡泡的樂趣。

活動的重點:交流吹泡泡的發現及製作吹泡泡的過程,整個過程也是按照這個重點爲主,通過學習吹泡泡的方法,交流吹泡泡的發現,製作泡泡水,這幾個環節來完成的。

三、說教具

1、每人一瓶泡泡水;

2、洗潔精。水。吸管。瓶子;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我準備了這些教具來幫助我完成整個教學活動。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我運用了啓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動手操作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爲輔,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用啓發,引導的方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中得到發現,得到知識,真正體現了玩中學、學中樂樂。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各個領域的知識有機的結合,另外,活動結構分爲興趣——遊戲——創造三個環節,即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利用遊戲實驗得到發現。最後進行創造,不僅是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提高,更使孩子們愛上了這節活動課。

2、學法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法、實驗法、操作法、討論法獲得知識,因爲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爲幼兒創造了做實驗的條件,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用眼睛去觀察、去發現,並進行討論及製作,從而全身心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上。

五、說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教師:小朋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玩的東西,同時教師演示吹泡泡讓孩子們看,啊,好美的泡泡呀!孩子太高興,都爭搶着拍打吹出的泡泡,課堂氣氛極其活躍。

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操作法,演示吹出的泡泡給孩子們看,激發了孩子們對吹泡泡的興趣。

2、幼兒嘗試吹泡泡的方法教師:孩子們泡泡好玩嗎?你們想不想吹呀,那麼我們玩遊戲”吹泡泡“吧!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嘗試吹泡泡,在孩子們吹泡泡的時候教師提出問題:你吹出泡泡了嗎?你是怎麼吹的?寶寶,你吹的泡泡好大呀,是怎樣吹的?琪琪你吹的泡泡一串串的,是怎麼吹的?讓孩子們相互交流吹泡泡的方法,教師巡迴指導孩子們吹泡泡。在這裏我有意識的追加提問,喚起幼兒深入細緻的探究。

在這個環節中,利用”遊戲“的活動方式,讓幼兒自主探索吹泡泡的方法,以幼兒爲主,教師爲輔,增強了孩子們自主性。

3、繼續玩”吹泡泡“遊戲,引導幼兒觀察吹出的泡泡。

孩子吹泡泡的同時,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發現泡泡的祕密?

教師:孩子你們吹的泡泡好美呀!寶寶,你吹的泡泡是大的,是小的?

琪琪你吹的泡泡是什麼顏色?

教師小結:孩子們,你們真是太棒了,發現了泡泡這麼多祕密,泡泡是千變萬化的`,有時吹出的是大大的,有時是小小的,有的泡泡飛的好高好高,有的泡泡一下子就破了,你們說,吹泡泡是不是很有趣呀!

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了引導提問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在吹泡泡的遊戲中自主觀察泡泡的變化,摒棄以往教學中教師急於把答案告訴幼兒而忽略以幼兒爲主的現象。

六、設計亮點:重視幼兒語言活動的過程

在本次活動中,我把幼兒作爲主體,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多項發言機會,讓幼兒自己說,給他們充分的時間,讓孩子們自己去看,自己去玩,去探索,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及求知慾望,也可以說整節課我和幼兒都在說,都在觀察,都在發現。

總之,在整個活動中,我追求快樂、科學、寬鬆的活動氣氛,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樂。

我的說課結束了,希望大家能提出寶貴的意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力求精益求精,對不足之處,加以改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吹泡泡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吹泡泡》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三年級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作家冰心寫自己小時候和小夥伴玩吹泡泡的童年趣事。表達了作者對童年時代快樂生活的留念之情。整篇課文意境優美,語言生動活潑,自始至終都充滿了童真童趣。不僅表現了泡泡的美麗與神奇,讓我們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文章中吹泡泡的過程寫的既清楚又生動,語言優美值得反覆品味。

【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仔細觀察事物的,學習如何把事物寫清楚、具體。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吹泡泡的,體會冰心奶奶是怎樣仔細觀察事物的,是如何把吹泡泡的過程寫清楚、具體。

【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

本課教學就採用了以讀代講法、品詞析句法,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逐漸由文字深入體驗。爲了有效的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還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通過生動優美的語言、有趣的遊戲實踐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新知。

說學法:

在本堂課中,我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議議等學習方法去研讀課文。這樣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說教學過程】在這節課中,我主要採用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一開始,我就說“同學們,你們玩過吹泡泡的遊戲嗎?誰來說說你是怎麼玩的,有什麼感受?”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激趣導入。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激發學生的生活積累,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不僅僅讓學生走進文本,更要讓文本走進學生的內心,同時也爲學習下文作鋪墊。

二、細讀文本,品味賞析

(一)學習怎樣吹泡泡,體會作者用詞準確

在這一環節,我採用“畫,議,讀,玩”的研讀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畫:自由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看看作者小時候是怎樣玩吹泡泡的,在書中圈圈畫畫,做上記號。

議:(1)出示做泡泡水的句子,談談哪個動詞用得好?爲什麼用得好?

(2)出示吹泡泡的句子讓學生填空,討論這幾個詞有什麼作用?明確沒有“慢慢”、“輕輕”等詞語,按照冰心奶奶傳授的方法和竅門,是不能吹出那美麗的肥皂泡的。從而感知着小小詞語的重要性,他們使文章表達更準確。我在此滲透了作文教學,並直接聲明:“希望在你的作文中見到這種形容性詞語的用法,讓你的文章也更加準確。”用以鼓勵孩子們對這類詞語使用的積極性,並幫他們養成學以致用的好習慣。

(3)用“先……然後……再”說一說吹泡泡的過程。(體會寫作的有序性,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讀: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吹泡泡的句子,品味細節之處。

玩:讓學生在課堂上玩一次吹泡泡的遊戲,體驗吹泡泡的過程,欣賞泡泡的美麗。既讓學生對吹的動作有了更深的體會,又爲理解肥皂泡的美麗提供了感性的體驗,讓學生把語言文字和感性體驗結合起來,減緩了理解的坡度,以更好地體會作者文筆的細膩與精美。

設計這個環節目的'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用這四種研讀方式觸摸語言,充分地與文本對話,體會作者怎樣把事物寫清楚、具體,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感悟泡泡的美麗、神奇,體會作者仔細觀察事物,描寫事物的方法

1.默讀課文,說說你從哪句話中讀出了泡泡的美?

2、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關鍵句子:

A:那肥皂泡很美麗,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透明的球面上亂轉。

B:若是扇得好,一個大球還會裂成兩三個玲瓏的小球,四散紛飛。

C:有時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這脆弱的球兒,會扯得又長又圓,顫巍巍的,光影零亂。

讓學生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再充分說說自已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五色的浮光”“清澈透明”“玲瓏”“顫巍巍”“光影零亂”發表自已的見解。如果學生能自主說出泡泡的顏色美和形態美就更好,假設不能可以用“作者從哪兩方面寫出了泡泡的美?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去品讀。

3、泡泡是那麼圓潤,那麼自由,那麼透明,那麼美麗。於是大家都愛上了肥皂泡,“都懸着心,仰着頭,屏住呼吸”,看着它向高處、遠處飄飛,可是,它終究是脆弱的,“終於無聲地散裂了,又變成肥皂水落了下來”。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麼?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多麼喜歡吹泡泡呀!

4、作者爲什麼喜歡吹泡泡呢?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合作探究,而後理解到:一是因爲泡泡是我們自己小心地輕輕地吹出來的。二是因爲泡泡那麼圓潤,那麼自由,那麼透明,那麼美麗。三是因爲泡泡使我們充滿快樂、驕傲與希望。

5、你能把作者的喜歡之情通過讀表現出來嗎?通過不同方式的讀,反覆品味。

品、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品中讀,在讀中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交流,在他們原有理解的基礎上,有不同方式指導他們分層次地有感情地朗讀。在多次朗讀之後,引導他們認識到泡泡的美是作者細緻觀察、多次實踐的結果,進而教育學生養成認真、用心觀察事物的習慣,再一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再讀文本,品味語言

讓我們伴隨着音樂,一起再把這篇課文讀一讀,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讀文本,將對文本的感悟,體驗通過朗讀體現出來,進一步深化主題。

四、走出文本,指導實踐

請你課下再玩一次吹肥皂泡的遊戲,把你玩的過程中是怎麼做的,看到了什麼,以及有什麼感受如實地寫下來。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體味了作者如何描寫有序、用詞精當後,動筆寫一寫自己的遊戲經歷,力求把讀寫結合起來,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說板書設計】

3吹泡泡

做放加上和弄快樂

吹蘸吹提驕傲

看美麗神奇

好的板書設計是文章結構的減縮,能體現作者的思路和課文的重點。我的板書力求簡潔,左邊是課文的寫作順序和內容,中間是將每一環節的關鍵詞板書出來,右邊是文章的情感,使學生能夠根據它更好的掌握課文內容,有助於訓練目的的達成。

吹泡泡說課稿 篇9

設計意圖:吹泡泡是幼兒生活中經常玩的遊戲,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玩的遊戲。但在遊戲中,我發現經常是家長從商店裏買來比較精緻的吹泡泡用具,而且泡泡器爲固定模型(一般都以圓形),抑制了幼兒的科學探索,束縛了幼兒的思維發展,甚至在有的幼兒的頭腦中形成動力定性:泡泡器是圓圓的,只有圓圓的泡泡器才能玩吹泡泡的遊戲。

活動目標:

1、 觀察感知不同的泡泡器吹出泡泡的形狀。

2、 會用記錄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猜想與實驗結果。

3、 體驗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泡泡器、肥皂水、記錄表、筆、各色皮線

活動過程:

一、 吹泡泡,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利用圓形泡泡器與幼兒玩吹泡泡遊戲。

二、 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幼兒思考。

(1)你見過其他的泡泡器嗎?

(2)出示不同形狀的泡泡器,認識後猜測:它們吹出的'會是什麼形狀的泡泡呢?

三、 介紹表格並記錄,讓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想。

四、 幼兒操作實驗:

(1)它到底是什麼樣?用什麼方法知道-----試一試。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並提醒幼兒記錄結果。

五、 交流、討論

六、 再次出示形狀巧妙的泡泡器,引起幼兒自己嘗試製作泡泡器的興趣。

幼兒每人一根皮線,自由製作泡泡器

吹泡泡說課稿 篇10

一、說活動教材:

中班科學活動《吹泡泡》我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兒童生成和建構的主題。在兒童“玩”的過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兒童的活動中,藉助“你們發現吹的泡泡有什麼祕密”這個開放性的問題,與兒童有效地互動自然生成了這個主題。目的在於保持兒童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讓兒童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達到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建構知識的能力我爲本次活動制定瞭如下三條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嘗試運用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此次活動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兒童更深層的探究“泡泡特性以及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慾望。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爲“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將“嘗試運用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學習的自主性”確定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方法:

爲了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讓兒童在自主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體現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識運用了以下三種教育方法:一“順”,二“引”,三“助”。

“順”即順應兒童的活動,爲他們提供有關主題的.資料及活動所需的材料,使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幼師給足兒童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兒童生成和建構新的主題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幼師通過觀察思考和設置開放性問題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兒童的活動中,與兒童有效地互動。讓兒童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助”即幼師在適當的時候“助”兒童一臂之力,對兒童進行點拔,藉助當時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題,把兒童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

五、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共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設疑激趣。

在本環節中,爲他們提供“吹泡泡”所需工具,讓兒童觀察並提問:“這些工具能做什麼?”,以問題引出課題“吹泡泡”遊戲,激起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爲建構新知做鋪墊。

第二環節:感知探究。

在本環節中通過爲兒童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讓兒童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幼師則巧妙地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兒童的活動中,藉助開放性的問題:“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什麼祕密了?看誰發現的多?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的共同特點是什麼?”,用“引”的方法,啓發引導兒童在“玩”中體驗泡泡的特性。

第三環節:體驗驗證。

在本環節中,幼師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藉助兒童選擇自己喜歡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三角形、等工具),邊觀察邊記錄想象結果時,對兒童感覺疑惑的問題“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狀應該是怎樣的?”,利用開放式問題:“你用的是什麼形狀的工具?你發現吹出的泡泡都有什麼祕密?進行適時點拔,把教育活動的難點轉換爲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把兒童的探索興趣引向幼師要求的方向,將兒童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同時抓住兒童互相交流、表現、分享展示板上自主探究過程和結果的契機,設置開放式問題“每個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結果,有什麼祕密?”,“引”發兒童進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讓兒童對探究結果進行推理,得出結論:“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結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吹泡泡說課稿 篇11

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嘗試運用繪畫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的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圓形(每人一個),三角形、正方形,圓錐形、菱形……(每組若干)。

2、每桌一盒水彩筆、若干張記錄紙。

3、展示板、膠水、抹布。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吹泡泡”工具,讓幼兒觀察並提問:“這些工具能做什麼?”幼兒興奮的發現能“吹泡泡”。教師“順”應幼兒就此引出課題,你們喜歡吹泡泡嗎?今天老師就請你們來玩“吹泡泡”遊戲,從而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自由探索空間感知體驗“泡泡的特性”。

(一)在“玩”中體驗泡泡的特性。讓幼兒利用教師準備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圓形工具)邊玩邊探索:“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什麼祕密了?”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看誰發現的多?”。(教師啓發、引導、扶持幼兒,將幼兒的探索推向深入,成爲幼兒合作伙伴,激起幼兒探究的慾望。)

(二)請幼兒互相交流探索結果。先請小朋友將自己的發現與同伴互相說一說,再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泡泡是圓形的、易破、會飛、對着太陽是五顏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時是半圓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圓形的等等)然後請幼兒討論: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的共同特點?(吹泡泡的工具是圓形的,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教師藉助幼兒探索結果,用“引”的方法將活動的重點轉化爲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提出,把幼兒學習興趣推向深入。爲突破活動的重點做了鋪墊。

三、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主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狀是怎樣的?”想象結果。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錐形等工具),邊觀察邊想象,你拿的是什麼形狀的工具,會吹出什麼形狀的泡泡。請小朋友互相討論,並將討論的想象結果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在“玩”中驗證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形狀並記錄驗證結果。讓幼兒利用自己選擇的不同吹泡泡工具,在親歷和感受盡興探究和盡興玩的過程中觀察,“你用的是什麼形狀的工具?你發現吹出的泡泡都有什麼祕密?”(都是圓形)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現,並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想象結果的旁邊。(讓幼兒在自主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

請幼兒互相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請幼兒將自己的記錄紙貼在展示板上,與幼兒互相交流、表現、分享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用的是什麼形狀的工具,想象吹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結果吹的泡泡又是什麼形狀的?”

引發幼兒進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請幼兒關注每個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結果。提問:“有什麼祕密?”教師在幼兒觀點和意見的基礎上,總結得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結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讓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四、請幼兒玩“奇妙的泡泡”遊戲。

請幼兒同時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工具放在一起吹泡泡,看看會吹出怎樣?(將幼兒探究興趣推向深入。)

五、活動延伸:進行“奇妙的泡泡”科學探究活動。

(整個活動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與快樂,幼兒在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中主體地位和作用都得到充分發揮,幼兒“變被動學習”爲“自主學習”,變“接受性學習”爲“自主建構

吹泡泡說課稿 篇12

一、說設計意圖:

在六一家長排練節目時候,孩子在操場自由遊戲中,我發現在場的孩子興趣都集中在逗逗的“泡泡”上,有的試圖用手去接住泡泡,有的孩子則想把泡泡吹上天,孩子們

你一言我一語:“爲什麼泡泡有的會飛、有的會破、有大有小”,這時一個小朋友盯着逗逗手上吹泡泡的工具,說了一句:“逗逗這個吹泡泡的工具好大好長哦,我以前都沒見過”。這時候孩子們都同時把注意力轉到了逗逗手中的工具上,“我以前吹泡泡的是個圓形的”、“我的很小”、“我用過吸管吹泡泡”、“我也有逗逗這樣的”……孩子們開始討論起自己曾經吹泡泡的工具來,但是從他們的討論中看出他們對吹泡泡的工具除了外形上的判斷外,沒有太多的觀察和認識。而以新《綱要》中“科學教育生活化,學習身邊的科學”、“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讓幼兒親歷和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的精神爲依據,爲了激發孩子們對泡泡以及吹泡泡工具的探究慾望,我設計了這堂科學活動——《吹泡泡》,讓孩子通過活動對泡泡以及吹泡泡的工具有個全面的認識,也讓孩子在自己動手操作中體驗發現的成功與快樂。現在我班的孩子處於中班下期,年齡主要集中在4—5歲之間,在思維表現方面:我班幼兒對事物的認識還是有直接、簡單和表面化的現象,主要從事物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外部特徵認識事物。觀察也是隨自身的興趣產生或結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在興趣的刺激以及成人不斷的引導下才能更持久;行爲表現方面:與上學期比起來我班孩子顯得更加活潑好動,對生活中的一些有變化且好玩的事物與現象很感興趣,對於的能動、能飛的事物總是感到很好奇。比如從樹上掉下來的蟲子,孩子們總是很好奇地圍着它,數一數有多少隻腳;看到飛過的蝴蝶就試圖想把它抓住。現有經驗方面:我班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對具體事物的感性經驗,開始能根據事物表面屬性如顏色、形狀對具體事物進行概括分類,但總的說來中班幼兒概括內容的水平還很低。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探究科學能力的實際情況,我爲本次活動制定瞭如下三條目標:

1、情感態度——通過與同伴一起操作,在感知泡泡特性以及製作吹泡泡工具的過程中體驗發現的成功與快樂。

2、知識技能——通過運用觸覺、視覺等感官感知泡泡會飛、易破、有大有小、是圓的的特性以及概括吹泡泡的工具是空心且氣體能夠流通的特性。

3、過程與方法——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學習在生活中尋找並製作吹泡泡的工具。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吹泡泡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玩、且樂意玩的遊戲,憑藉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操作後的觀察總結,“感知泡泡會飛、易破、有大有小、是圓的的特性”這一目標對我們班孩子來說還是比較容易達到的。考慮到通常孩子們吹泡泡的工具都是買來的,也比較單一(圓形或者橢圓),不能引發孩子對吹泡泡的工具太多的思考,我將“瞭解吹泡泡的工具是空心且氣體能夠流通的特性”確立爲本次活動的重點。通過操作、觀察和討論,孩子們能夠總結出“吹出泡泡的工具都是空心且氣體能夠流通的”,但是要讓孩子通過理解這一抽象的知識,把不能吹出泡泡的工具製作爲能吹出泡泡的工具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達到。因此,我將“學習在生活中尋找並製作吹泡泡的工具”確立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由於孩子們都有過吹泡泡的經驗準備,以新《綱要》中“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爲依據,爲更達成活動目標,我還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收集吹泡泡的工具:大小吸管(每人一根)、塑膠水管,泡泡水(每組一份)。爲了避免幼兒將蘸泡泡水一端放入嘴裏吹,特在管一端貼上即時貼做上標記。

(2)實心小棒、一端用紙封口的空心小棒。

(3)紙。提供給幼兒自己探究,學習製作吹泡泡的工具。

(4)抹布。用以清潔整理桌面。

五、說活動流程:

整個教學活動我主要分爲四個環節:設疑激趣——感知探究——體驗驗證——經驗拓展

第一環節:設疑激趣——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本環節我通過展示一根水管作爲支撐的Teddybear手偶,給幼兒設置懸念,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第二環節:感知探究——通過多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以及吹泡泡工具是空心的這一特性。

本環節我分爲兩步完成。

第一步:我會直接進入主題,“我今天要請小朋友們和Teddybear一起來吹泡泡,吹泡泡的時候,請你們仔細看看泡泡是什麼樣子的,泡泡會怎麼樣呢?”讓孩子帶着老師的任務吹泡泡,引導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有目的的觀察所吹出的泡泡,感知泡泡會飛、易破的、有大有小、是圓形的特性。

第二步:我拆下手偶上的Teddybear,創設情境,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水管和吹泡泡的吸管,感知這些吹出泡泡的工具都是空心的這個相同點,爲突破活動的重點做了鋪墊。

第三環節:體驗驗證——通過對比運用空心但封口的和空心且氣體能夠流通的兩種工具吹泡泡的結果,驗證吹泡泡的工具是空心且氣體能夠流通的`特性。

本環節是我本次活動成功的關鍵。幼兒發現吹出泡泡的工具都是空心之後,我通過出示實心小棒並提問“我手中的這根小棒能吹出泡泡嗎?爲什麼?”這時幼兒就會對結果進行猜想,然後我請幼兒用實心小棒吹泡泡,讓幼兒在自我操作中感知“實心的小棒是吹不出泡泡的”,從而驗證吹泡泡的工具是空心的這一特性。接下來我會出示一端用紙封口的空心小棒,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將這根小棒與實心小棒作比較,並對這根小棒吹泡泡的結果進行猜想。然後請幼兒嘗試用這根一端封口的小棒吹泡泡,親自操作感知——儘管空心但封口的小棒仍然不能吹出泡泡。“我們怎麼樣可以使這根小棒吹出泡泡來?”通過這個啓發性的提問,將幼兒的興趣推向另一個高潮,幼兒多次的嘗試中發現:將封口的紙撕掉,這根小棒才能吹出泡泡來。本環節幼兒通過親自試驗驗證了吹泡泡的工具須是空心且氣體能夠流通的特性。幼兒對空心但一端封口小棒的探索和操作,不光成爲解決活動重點的突破口,也爲解決活動難點做了鋪墊。這時老師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吹一吹這些能吹出泡泡的工具便可以總結出吹泡泡的工具是空心而且要氣體能夠流通的的結論,從而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

第四環節——經驗拓展:嘗試自己製作吹泡泡的工具。

在本環節中,我爲幼兒提供紙,讓幼兒親自動手、多次嘗試製作吹泡泡工具。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會感到很困難。於是,我引導幼兒觀察我們吹泡泡的工具,“我們把紙變成這個樣子來試一試,看能不能吹出泡泡來”給幼兒的操作活動提供引導,以此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最後讓幼兒在運用自己製作的工具吹泡泡的過程中,盡情的體驗着發現的成功與快樂。

六、說活動延伸: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像鐵絲、樹葉,我們只要把它變一變,都可以吹出泡泡來。下課後請小朋友去找一找、變一變,看一看誰的小手最靈巧。”活動結束之後,我鼓勵幼兒在周圍生活中積極尋找發現並動手製作吹泡泡的工具,使幼兒的興趣得以保留。

七、說活動評價與反思:

本次活動我來源於幼兒生活,並以幼兒的興趣爲基礎,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能力發展特點開展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的操作活動,對泡泡會飛、易破、有大有小、是圓的的特性以及吹泡泡的工具是空心且氣體能夠流通的特性有了全面的認識,顯示了幼兒是主體這一理念,體現了“讓幼兒在玩中學”這一新《綱要》的精神。教師也整個活動中適時的調整自己的角色,一方面是幼兒的玩伴,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活動,另一方面又以一個引導着的身份,鼓勵幼兒善於觀察、大膽猜想、嘗試反覆驗證,讓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使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學習和發展。

吹泡泡說課稿 篇13

活動目標:

一、通過動手實驗操作,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發現只有是鏤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二、在自主操作中,瞭解吹泡泡與工具的關係

三、培養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有目的.進行驗證的能力

活動準備:

泡泡液、毛巾、塑料吸管、鐵絲圈等物品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請問小朋友都玩過什麼遊戲啊?之前老師在洗碗的時候,倒入洗潔精,洗着洗着發現了一個好玩的遊戲,你們想知道是什麼遊戲嗎?)

二、猜想環節和動手驗證

1、教師拿出吸管在泡泡液裏一蘸,輕輕一吹,吹出泡泡,激發幼兒的興趣

2、分發吸管給幼兒,讓幼兒都嘗試吹泡泡

(師:小朋友吹泡泡時,是用嘴巴輕輕吹氣,而不能吸氣,否則就會把泡泡液吸進肚子,還有不要對準同伴的臉吹泡泡,要會保護好自己)

3、吸管成功能吹出泡泡後,再介紹其它材料

(師:我還爲大家準備了一個魔法袋,裏面裝了好多東西,我們來看看都有什麼?)

4、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哪些物品能吸出泡泡,哪些物品不能吹出泡泡

5、請幼兒分組操作嘗試,教師全面觀察,及時給於支持與幫助

6、請幼兒將實驗能吹出泡泡的物品放進籃子,將不能吹出泡泡的物品放回袋子裏

三、引導幼兒發現與質疑

提問,哪位小朋友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用什麼物品能成功吹出泡泡的?

爲什麼能吹出泡泡,泡泡是從什麼位置鑽出來的?

不能成功吹出泡泡的物品,爲什麼呢?

四、教師總結:

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們都用洞洞或者縫隙,這些有洞洞或者縫隙的材料有個名字,我們叫它“鏤空”,因爲它鏤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來。

今天我們玩了吹泡泡的遊戲,大家開心嗎?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能吹出泡泡;還有哪些不能吹出泡泡的物品;怎麼樣能吹出又大又圓的泡泡?小朋友,回家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一玩,一起探究。

五、活動結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