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木蘭詩》優秀說課稿範文(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3.79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木蘭詩》優秀說課稿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木蘭詩》優秀說課稿範文(通用6篇)

  《木蘭詩》優秀說課稿1

  一、教材簡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這一單元以祖國爲主題,選編了五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從各個角度表現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發憤圖強的美好情操。《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敘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賞,辭官還家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本詩爲樂府民歌,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是初中語文課本中優秀的篇章。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依據

新課標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初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爲主體並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詞句知識。通過誦讀、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2、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以前的語文學習中,學過一些文言詩詞,但畢竟很少,對《木蘭詩》中一些特殊的字詞、詩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生活在和平安泰的年代,而且生活經歷短暫,所以對《木蘭詩》的思想內涵的感悟也存在困難。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計教學過程,精心指導學習內容,力求做到凸顯個性,兼顧全體,。比如簡單的問題,由學生獨立完成;稍難的,學生間討論,教師點撥;難點,則在教師的啓發下進行探討。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回應學生當堂提出的各種問題,就此展開新討論,或安排課後的活動。

3、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兩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文中的字詞

2、瞭解《樂府詩集》、《木蘭詩》的文學常識。

3、學習“互文”等修辭手法

4、背誦詩歌。

能力目標:

1、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準確、完整地複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從木蘭的形象中感悟學習熱愛祖國、孝敬父母的美德。

教學重點:

1、誦讀、背誦古詩。

2、研讀刻畫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法與學法

依據“三有利”原則,主要採用①誦讀法、②複述法、③鑑賞法、④討論探究法、⑤競賽法等方法學習課文。

2、教學手段

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

課前準備:新課標主張語文課程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要求拓展語文學習的領域和空間。花木蘭這位女英雄,歷代在民間廣爲流傳,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學生在七年級上冊寒假作業“小知識”欄目中,也瞭解了歷史上有關木蘭的情況;另外是現在學校都有微機室,學生都在學習電腦,可以上網查閱資料。然後把自己瞭解的知識、上網查閱的資料整理好,製成知識卡或幻燈片,供上課交流。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瞭解北朝樂府民歌;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疏通文意,整體把握詩歌;複述詩歌的故事情節,理清情節發展脈絡,強化背誦。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檢查背誦,研討賞析,對詩歌進行美點追蹤,合作探究,就最想解決而自己又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求新知的能力。

第一課時教學

第一環節:導入

由學生交流木蘭資料,《樂府詩集》知識引入,師生共同總結(powerpoint課件展示)。從而掌握文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朗讀詩歌,初步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首先由學生利用字詞典,課文註釋,自由試讀,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接着播放課文朗讀課件(《木蘭詩》flash課件),學生看書聽讀,作上批註。聽完後學生自由發言,互相提醒。教師課件展示注意“音”、注意“形”的字和通假字(powerpoint課件)。學生根據展示的內容拼讀、比較、識記,從而掌握基礎知識。

然後由學生觀看木蘭故事過程圖片(powerpoint課件)練讀。由圖引入故事情景,初步體驗朗讀感受。

最後感情朗讀展示:師生同讀,表演讀,自選文段讀,上下句輪流讀,從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第三環節:默讀詩歌,理解詩意。

首先以學生個體爲單位,自讀詩歌,藉助註釋、工具書,試譯全詩,把不懂的語句作上記號。(環節安排理由: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是指學生都是學習的主角,意味着個人獨立學習、主動探究,意味着個體獨到的思維和新穎的見解。木蘭詩雖是古代詩歌,但語言淺顯,學生應用工具書,都能初略理解。所以這一環節可以安排學生獨立完成,這樣能培養學生的獨立自學能力,創新能力。)

接着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學生互動合作,討論交流,理解難懂詞句,通講詩意。(環節安排理由: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合作、探究”能發展學生個性、培養良好的交際能力,在知識方面能相互補充,共同提高。況且學生在自讀自譯過程中,由於生活經歷,學習水平、能力差異,會出現一些疑難問題、思維偏頗。這一過程,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過生生互動,釋疑訂正補救提高。)

然後以全班爲單位,小組互動,師生互動。

先全班釋疑,解決小組也無法解決的問題。

再聯繫生活實際,探討特殊字詞、詩句的正確意思。

a、數詞的理解。可以用比較的方法加以識別。例如把“壯士十年歸”和“同行十二年”進行比較,學生很容易看出木蘭從軍的年數矛盾,從矛盾中也輕易地掌握了數詞虛指的用法。

b、句子的理解。一是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等排比句。二是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等互文句。都可以用“聯繫實際,對照反思”的方法理解。(如學習互文句。powerpoint課件展示①出示詩句,抽生翻譯。②師質疑“戰死的全是將軍,歸來的全是士兵嗎?”學生很容易理解上下句意思是互爲補充說明的,翻譯時要把上下兩句的意思合起來理解。③在此基礎上,教師點出這就是古文中的一種修辭手法——“互文”,再讓學生找出類似句子理解,我想,學生掌握這個新知識點就不成問題了。)

最後是文言基礎知識的鞏固,可採取競賽的方法。(在這個環節採用這個方法,意在學習方法的變化中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稍稍疲憊的神經又活躍起來。)具體作法是將全班按座位(或學號、男女生)分成兩組,展開競賽,勇闖三關。一是對手關,此環節由對手組出題問答。二是抽答關,由老師出題,兩組抽籤解答。三是搶答關,老師念題,兩組搶答。小組競賽完畢,師生共同總結。

第四環節:複述詩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強化背誦

先讓同學按照寫作順序或不同內容概括故事情節,其餘同學評點,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總結,板書課文結構。接着指導學生依據板書、過程圖片複述課文。然後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強化背誦(如:教師背上句,學生背下句、男女同學競賽或組與組之間競賽)。最後全體學生集體背誦。

第五環節:課外拓展(powerpoint課件展示)

1、你還知道哪些女英雄?向全班同學作簡要介紹。

2、把“我心目中的花木蘭”整理成文,收集在自己的成長記錄袋中。

3、製作名人小檔案——我心目中的花木蘭。

  五、板書設計:

說明:學生按“家中——征途——戰場——朝堂——家中”地點轉換來分是可以的;按“戰前——戰時——戰後”事情發展順序來分也是可以的;不把末尾一段看成木蘭對“驚忙”的夥伴的回答,而理解爲作者“隱喻讚美”另外劃開也是可以的。我們應該放開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我將板書設計成這樣,是選取了其中一種,主要是理清課文思路,便於學生複述複述課文,背誦課文。

板書:

停機嘆息

願替父徵代父出征

備戰出征

十年征戰十年征戰

受賞辭官

得勝歸來

回家歡聚

雙兔隱喻比喻讚美

  《木蘭詩》優秀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學習一些朗讀技巧。

2、理清故事情節,當堂背誦。

3、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創意】

通過教師有表情的示範背誦,感染、啓發、引導學生背誦全詩,也可請已背會的學生在課堂上做背誦表演,以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句、理清故事情節、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花木蘭的故事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板書),來尋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讀指導

1、教師帶表情範背。讓學生邊聽邊畫出不認識的字,並注意教師背誦時節奏的變化。

2、解決生字詞,重點注意幾個問題。“十二轉”的“轉”就讀zhuàn。古代指勳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爲最高的勳級。“舊時裳”的“裳”讀“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這首詩裏出現的互文修辭句。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3、學生齊讀全詩。

4、教師逐段指導學生朗讀。

第1段是對情景的描述,讀開頭兩句語調要柔緩,第3、4句則要帶疑慮和關切的語氣,聲音可以略微提高,讀到“嘆息”再輕緩下來。

第2段開頭兩句是問句的形式。讀“何所思”、“何所憶”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答句中的兩個“無”字應重讀表強調,語氣要與後面的句子銜接。“見軍帖”、“大點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讀,以說明戰爭的規模和緊迫,“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寫木蘭所思所慮,該怎麼辦呢?這裏可以略作停頓,然後用堅定的語氣讀“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在“從此”之後又可以有稍微的頓息,“此”字拖長一點,把“替爺徵”三個字讀得沉着有力,以表現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

第3段前四句節奏要讀得比較緊湊,以渲染木蘭在匆促地準備行裝,“駿馬”、“鞍韉”、“轡頭”、“長鞭”應突出強調,使聽者能想像出木蘭整裝待發的英姿。以下八句寫木蘭奔赴前線、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讀得委婉,放輕音量,以表現木蘭對親人的思念;後四句寫木蘭已經到了能聽到敵人戰馬嘶鳴的地方了,因此要讀得剛毅,音量適當放大,以表現她的戰鬥豪情。

第4段概寫木蘭十年征戰生活,語言凝練而誇張,朗讀時抑揚頓挫要鮮明,節奏要慢。“赴”、“度”、“飛”要讀得富有動態,語調要昂揚。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語詞要相對壓抑,節奏放慢,以表現木蘭經歷了戰場艱苦環境的磨鍊。讀“將軍百戰死”語詞略抑,“壯士十年歸”,讀時語調要揚起來,以渲染出軍隊勝利凱旋的氣氛。

讀第5段前四句要強調天子給予木蘭很高的獎賞和榮耀。“十二轉”、“百千強”要重讀。從“木蘭不用尚書郎”到段末木蘭對天子“問所欲”的回答,讀時語調要平穩。“還故鄉”三字中間要頓開,音調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蘭不卑不亢,不慕富貴榮華的品質和思念家鄉的心情表現出來。

讀第6段父母相互攙扶着出城迎接女兒這一句,語氣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緒,讀時節奏要與老人顫顫悠悠的節奏相符。讀阿姊們忙着梳妝小弟忙着殺豬宰羊兩句,音調要提高些,節奏要加快,以生動表現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情景。木蘭“開”、“坐”、“脫”、“著”、“理”、“帖”時,心情是無比激動的,會有許多往事涌上心頭。讀的時候節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順的口吻、嬌羞的語氣來再現一個健康、美麗、端莊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語氣讀“火伴皆驚忙”之後要有一個停頓,以示夥伴們反覆打量已換女妝的木蘭,然後用驚異的語氣讀“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讀。

讀最後一段,語調要略緩,“雄”、“撲朔”、“雌”、“迷離”點出了雄雌的特徵,要重讀,最後一句要慢讀,語尾要向上揚,讀成反問,給聽者以思考與回味。

  三、理清故事情節

1、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

2、填空:情節,木蘭停機()——決心()——從軍()——奔赴()——十年()——拒賞()——與親人()。

3、複述木蘭故事,背誦課文。

4、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四、佈置作業

將《木蘭詩》改成現代白話文故事。

  《木蘭詩》優秀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木蘭詩》,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過程和說教學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完成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古詩,學生在初一年級上冊已接觸過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詐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詩爲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於吟誦,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二、說教學目標

爲了能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我們要引導學生對古詩文形成一定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據此,本文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技能掌握本文的生字詞,並理解有古今意義的字詞。理解課文,並在此基礎上熟背課文。品味文中修辭手法的妙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理解課文、熟讀課文到背誦課文,再到賞析課文,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

3、情感與價值觀

瞭解勞動人民的艱辛,感受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學習花木蘭的深明大義和愛國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掌握生字詞,透徹的理解課文。瞭解勞動人民的艱辛,學習花木蘭深明大義和愛國精神。

2、難點了解本詩的一些句式,並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並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①誦讀法:古詩教學應着重體現朗讀,注意語氣、語調、節拍,力求聲情並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在反覆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②複述法:教師提示學生複述時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

③鑑賞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鑑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

④討論探究法: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⑤競賽法: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法

這篇文章是詩歌,語言生動,句式,教學大綱要求此文要背誦,而且還要求學習它的藝術特點,並運用到寫作中,於是我在上此課時要求學生用以下方法學習。

1、朗讀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流暢、傳神、齊讀要,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歸納法:學生可按段或層次來納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按納的文字來串通課文並朗讀課文,這種方法能使學生背誦課文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練習法:這種方法最實用於寫作,我們教材中所選的文章都有其獨特的寫作方法,當我們分析了課文的寫作特點後,可以讓學生拓展思維,培養想象力,語言運用能力。

  五、教學過程

第一、檢查預習情況,讓學生掌握生字詞和基本知識。採取學生自學、互學的方法,老師加以指導,讓學生掌握生字詞,知道什麼是樂府民歌以及文章故事背景等知識。

第二、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說說對花木蘭的理解,引起學生更進一步瞭解花木蘭的興趣,並以此導入新課。

第三、整體理解,把我文意。翻譯課文,讓學生理解文意,並把握故事情節。

第四、分析人物,理解主旨。瞭解花木蘭賢惠、堅強、勇敢的性格特徵,學習她愛國、愛家人的偉大精神,達到提高學生的思想情操。

第五、師生互動,品味賞析。教師指導學生找出課文寫得好的地方,讓學生先淺談見解,教師加以總結,賞析課文語言美,理解修辭方法的妙用,如互文修辭手法。

第六、延伸知識,深化主題。讓學生找出花木蘭還有哪些和另外的一些愛國英雄,深化愛國這個主題。

第七、加以總結,佈置作業。總結知識點和主旨,佈置兩題作業:1、寫一個100字左右對花木蘭的評價。2、背誦課文,找出寫得好的句子。

  六、說板書設計

木蘭紡織→木蘭從軍→木蘭征戰→木蘭辭官→木蘭還鄉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木蘭詩》優秀說課稿4

  【教學目標】

1、瞭解詩歌表現的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2、學習《木蘭詩》詳略得當的寫法。

3、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於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表現方法。

4、體會民歌剛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

  【重點難點】

1、故事情節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教學設想】

1、利用詩中排比句、對偶句、復沓句、頂真句等句式特點,當堂背下來。

2、疏通文義,從整體上把握故事情節,理清故事的基本脈絡。

3、結合詩句展開聯想和想像,以補充詩歌留下的空白。

4、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巾幗不讓鬚眉”這句古語吧,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立下赫赫戰功。她的事蹟被老百姓編成民歌廣爲傳唱。她的名字叫花木蘭。現在我們就從這首流傳於世的北朝民歌《木蘭詩》中,來感受一下“巾幗不讓鬚眉”的氣魄吧!

1、《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qian)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樑鼓角橫吹曲”爲主。這是當時北方民族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爲樂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木蘭詩》則是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樂府雙璧另一:《孔雀東南飛》)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採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南北朝,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爲詩體。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爲“樂府”。

2、《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當在西魏。那時正是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戰爭是北朝社會一個最突出的現象,整個北朝的歷史幾乎與戰爭相終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國”的130多年中,戰爭尤爲頻繁。五六世紀間,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與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區進行過長期的戰爭。這與詩裏所寫的木蘭出征路線正相吻合。這可能就是《木蘭詩》的歷史背影。

花木蘭是古時河南省虞城縣營廓人。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屢立戰功。凱歸,帝封官嘉獎,木蘭不受,欲納宮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爲孝烈將軍。人們爲紀念她,於唐代修建花木蘭祠,祠內現存元代立《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和清立《孝烈將軍祠辨誤正名記》石碑,詳細記載了花木蘭的身世、籍貫、業績及歷代修祠情況。近年來,又修復了木蘭祠大殿等一大批景點。花木蘭祠已收入《中國名勝詞典》。

  二、整體感知

1、課後練習二、三

2、《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北方人民矯健尚武的精神,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純樸、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不慕名利的優秀品質。

3、《木蘭詩》按時間順序安排故事情節的。

開頭兩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

★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爲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a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b戰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第四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鬥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着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互文),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

“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祕密在,即她是女兒身。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

第七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奧祕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4、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5、詳寫第2、第3、第4、第6段,即對木蘭的從軍緣由、戀別、辭官和還家都寫得比較詳細。這是因爲作者緊扣住“木蘭是女郎”的身分特徵和性格特徵去精心剪裁安排詳略的。凡有助於突出這一特徵,更好的表現主題的,則鋪寫不厭其煩,反之則惜墨如金。如對歷時十年的戰鬥生涯(第4段),僅有“萬里赴戎機”以下六句,還有出征前的準備(第3段開頭四句)也寫得比較簡略,詳略搭配得當,正是爲塑造木蘭這一巾幗英雄形象服務的,爲全詩主題服務的,也是這首詩在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於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三、課堂小結

1、把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兩個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稱的排列在一起,表達相似、相反或相關的意思,這種修辭方法叫對偶。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2、學生查閱資料,列舉我國曆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並作比較

——例: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紅娘子,顧大嫂、孫二孃,扈三娘等。劉胡蘭、秋瑾。

中國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從正道上講,須合於立德、立功、立字三標準。班昭、孟光是爲以立德聞名;花木蘭、梁紅玉是爲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貞是以立字聞世。)

3、體驗反思:

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說說替父從軍的前前後後的心理活動。

假如“我”就是木蘭姑娘(請發揮合理的想像),說說自己的戰鬥生活。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呢?

  《木蘭詩》優秀說課稿5

  一、教材簡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這一單元以祖國爲主題,《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敘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的人物形象。本詩爲樂府民歌,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是初中語文課本中優秀的篇章。

  二、教學目標

1、單元目標:反覆朗讀,整天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

2、圍繞階段目標和單元目標,本節課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感受花木蘭的兒女情,英雄氣。

2)初步瞭解民歌的特點,疏通文意。

  三、教學重點: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研讀刻畫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

  四、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

②討論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蛇形背誦課外古詩(每人一句)。課前三分鐘是總校一直以來傳統保留的課堂必需品,學生或背誦古詩,或講述一個哲理性小故事,蛇形背誦和默寫課外古詩,有助於加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紮實性。

第一環節:導入

豫劇常香玉的《誰說女子不如男》導入,激發學生興趣,把學生注意力拉回課堂。師藉助多媒體簡單介紹《木蘭詩》,文章選自何處,樂府雙壁具體指哪兩部作品。

第二環節:詩歌誦讀,整體感知

首先學生自讀課文,只需把課文讀通讀順。接着多媒體範讀課文(配樂朗誦),學生注意字音,標註節奏。然後組內賽讀,選出一名最好的參加全班比賽,評出優勝組。最後組間連讀(每組一句,最後一段齊讀)。

班級從升入七年級以來就開始實行小組學習,全班共分爲9組,每組有自己的名字及口號,並設有組長,副組長。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授課過程中我時刻體現組內合作,組間競爭。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個人到小組再到班級,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每一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我儘量讓每個孩子動起手做,動起嘴說。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一環節,我設計了自讀、範讀、組讀、賽讀、連讀、齊讀六種讀書方式,應該能喚起學生讀書的熱情!

第三環節:疏通文意,理清情節

在課前充分預習的.前提下,小組內互相幫助疏通文意,不能解決的舉手,然後班級共同解決。

文章較長,又加之文言詩歌生澀難懂,學生很有可能剛讀起來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完全搞不清楚詩意,因此上述環節必須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前提下完成,否則課堂將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自讀自譯過程中,由於學習水平、能力差異,會出現一些疑難問題。這一過程,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過組內幫助,釋疑訂正補救提高。部分互文句子,教師需點出翻譯的要領。在這一環節理清每一自然段大概意思,有助於學生背誦。(板書)

第四環節:探究人物形象

小組內以“我覺得木蘭是—————女子,我從課文——————感受到。(板書)

此環節學生需要在文本中找尋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通過對文本的深入解讀,學生可以從某句話,某個字感受到木蘭的人物形象。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學生對木蘭人物形象的分析定會有很多不同的見解,但師應總結出文章在刻畫兒女之情時筆墨多,描繪英雄之氣時着墨少,突出木蘭女性的特點,豐富她的英雄性格,使之真實感人,這就是詳略得當的寫作妙處。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及佈置作業

  《木蘭詩》優秀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古詩,學生在初一年級上冊已接觸過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詐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本詩爲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於吟誦,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二、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1.依據

新課標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初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爲主體並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詞句知識,使學生對中國古文學有所瞭解,我個人理解,就是要使學生對古詩文要“想讀”、“會讀”、“熟讀”、“解讀”。至於本課,語文通俗,所以計劃以“熟讀”、“背誦”爲重點。

2.學生分析

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爲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必不可少。《木蘭詩》面對的學習羣體是一羣13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20世紀90年代,受經歷和知識水平所限,對本詩中作者要表達的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學生羣體中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分又有幾個不同層次,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置教學過程,精心安排問題,做到兼顧全體———“

優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飽,次等生吃了”。比如簡單的問題,由全體學生同步完成;稍難的,學生間討論,教師點撥;難點,則在教師的啓發下進行探討。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回應學生當堂提出的各種問題,就此展開新討論,或安排課後的活動。

3.確定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

  知識目標:

1、文言知識,初步瞭解一些文言句式。

2、初步瞭解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

3、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4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準確、完整地複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其效果。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背誦古詩。

2、研讀刻畫木蘭定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瞭解本詩的一些句式,並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並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三、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1、學法指導————依據“三有利”原則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2、教法

①誦讀法:古詩教學應着重體現朗讀,注意語氣、語調、節拍,力求聲情並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在反覆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②複述法:教師提示學生複述時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

③鑑賞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鑑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

④討論探究法: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⑤競賽法: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手段—————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瞭解北朝樂府民歌;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疏通文意,整體把握詩歌;複述詩歌的故事情節,理清情節發展脈絡,強化背誦。

第一環節:導入

教師給學生唱《紅色娘子軍》主題歌,讓學生結識巾幗英雄—————花木蘭。

第二環節:作品及背景介紹

將課前準備的文字資料分發給學生,通過學生自己蒐集來的材料,簡介背景,激發興趣。

第三環節: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首先播放課文朗讀帶,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課新字詞。)然後教師範讀,學生聽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調、語速、節奏等,尤其注意朗讀節拍的把握。接着讓學生自己練讀詩歌,力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

第四環節:默讀詩歌,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翻譯文句,理解詩意。

首先讓學生自讀詩歌,藉助註釋、工具書,試譯全詩。然後把全班分爲6個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學生互動合作,討論交流,理解詞句,講解詩意。如果有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全班共同商討解決。再將全班分爲A、B兩組,展開課堂文言知識競賽,每道測試的單號爲A組必答題,雙號爲B組必答題。底分爲100分,錯一小題扣5分,分別納入小組計分,小組競賽完畢,教師針對學生回答,酌情點撥。

第五環節:複述詩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強化背誦

先選幾位同學複述本詩的故事情節,其餘同學評點,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總結,畫出思路圖。然後依據;思路圖,背誦思路強化背誦。然後再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指導背誦。(如:教師背上半句,學生背下半句、男女同學競賽或組與組之間競賽)。最後全體學生集體背誦。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讓學生課後蒐集花木蘭的相關資料,將《木蘭詩》改寫成劇本。目的是讓學生強化背誦,通過自編自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迎接校園文化藝術節。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檢查背誦,研討賞析,對詩歌進行美點追蹤,合作探究,就最想解決而自己又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求求知的能力。

第一環節:檢查背誦

通過個體抽查、滾動式背誦、集體背誦的方式檢查。

第二環節:研討賞析

先請同學用一句話評價《木蘭詩》。任選一個方面,說說它帶給讀者的美感,教師歸納學生的評價,組織學生一起走進《木蘭詩》世界,盡情領略作品展示的奇異美,總結出這篇文章主要是故事的傳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練生動的語言美,壯美的愛國情,繁簡相宜、詳略得當。

第三環節:合作研討,探究思考

先要求學生提出自己最想解答的問題,然後教師歸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板示,並交給全班討論解決。學生有可能提到:爲什麼“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到底姓什麼呢?”“木蘭的姐姐爲什麼不去從軍?”等問題。有些問題可留給學生課後去自己查找,有些可當堂解決。

第四環節:說話訓練

要求學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蘭”爲題說一段話,談談自己對花木蘭的認識和思考。

第五環節:小結

結合對本詩的理解,在背誦中結束本詩的學習。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1、把“我心目中的花木蘭”整理成文,收集在自己的成長記錄袋中。

2、畫出我心目中的花木蘭。

說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我將板書設計成這樣,主要是理清課文思路,讓學生根據這個簡單的示意圖把課文的故事情節複述下來,強化背誦。

代父從軍

征戰沙場建功受賞辭官還家

第二課時主要通過研討賞析,對詩歌進行美點追蹤,所以把文章的美點提練出來讓學生一目瞭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