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2017年朗讀者觀後感第五期

本文已影響 1.89W人 

導語:對於綜藝節目來說,到底如何才能夠俘獲觀衆心靈?《朗讀者》的成功可謂一個標本,下面是因爲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朗讀者》第五期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年朗讀者觀後感第五期

  《朗讀者》節目觀後感【1】

人的一生,從小的時候上幼兒園開始,再到後來的小學、初中,以至更高的學歷。從幼兒園到中學,這段時間的選擇可以說是人生中比較少的。上了大學後,可能會面臨選擇學科的問題。畢業了會面臨就業的選擇。當然還有一關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那便是婚姻。選擇跟什麼時候結婚,在此之前要選擇跟什麼樣的人談戀愛。有人說過,人生就是在不斷選擇的一個結果。最終,你擁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從過去你選擇與什麼樣的人交朋友,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在什麼地方工作,等等,等等,最後,當你七老八十的時候,往回看,你所處的位置你的成就都是由過去無數個大大小小的選擇而構成。

從《朗讀者》的第一期,到最近的第四期,其主題分別是“遇見、陪伴、選擇、禮物”,當你遇見誰,做了什麼樣的選擇,這個選擇陪伴你的時間,你所付出的時間、精力,最終你的付出將後收穫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可以說就是一個禮物。

說了這麼多,其時我現在也面臨着選擇,正確的說我是被選擇。踏入這個行業一年了,此時的狀況是我始料未及的,然而也可以自豪的說我並沒有輸,從去年接觸這個項目開始。抱着賠了就算的心理,不僅拿回了本錢,還賺了三倍的利潤。有些人說“你真俗”,就知道錢。

其時我想說我不是俗,我是現實,我是理智的活在現實社會的人。人的價值分很多種,飛行員餘旭爲了祖國的藍天事件而犧牲,這是一種價值。57的交警在雪中執勤,爲百姓的出行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這是一種價值。工地上爲了贍養父母養育孩子的工人疲勞的做工,這也是一種價值。

但我不想空談自己的價值,我只知道不管是一種價值,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她就得面對現實。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有的人可能聽了嗤之以鼻,有的人說我是危言聳聽,還有的人覺得我是吃飽了撐的。

其實不是,生活中培養孩子需要錢,情人節出去吃個飯浪漫一下需要錢,過年過節給爸媽買身衣服需要錢……錢,是生活的基礎,是必須品。有錢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行的。沒錢,就是搭個地鐵都進不了車站。

爲了生活賺錢,爲了提高生活品質賺更多錢,這是一種進取精神。

後來我一直追逐着遠方,去了許多我以爲想去的地方。再回到家鄉,再走過那樣的清晨,我漸漸明白:“遠方”,不是三千公里,也不是兩萬英尺。“遠方”是你心底裏求知的渴望,你渴望內心的貧瘠被智慧充盈、你渴望乾涸的雙眼因重新感知到悲憫而溼潤、你渴望這幅單一的軀體因融入更多元的文化而散發光芒、你渴望這一世能體會得更多一些。這些“渴望”將推着你向前,走到那條出城的路上去。“遠方”是媽媽送給我最好的禮物。

  《朗讀者》節目觀後感【2】

《朗讀者》採用“明星結合素人”的嘉賓陣容,既有著名作家麥家、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們熟悉的名人,也有來自四川金堂縣的周小林、殷潔夫妻倆這樣的普通百姓。節目將他們的人生故事與文學佳作相結合,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這是節目製片人、主持人董卿在《朗讀者》中的開場白。

“做《朗讀者》,一方面是因爲央視作爲國家電視臺,應該承擔起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另一方面是我個人的興趣,我對文學很感興趣,同時對人也很感興趣。”董卿認爲,“從《朗讀者》中像是尋找到了其高吻合度,因爲這檔節目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讓時代背景和個人興趣同步共鳴。”

總導演之一田梅認爲,真誠是《朗讀者》最大的特點。事實證明,“非市場化手段”一樣能夠贏得收視率與口碑雙豐收。當下,藝人蔘加真人秀綜藝的片酬水漲船高是公認的事實,但田梅認爲,《朗讀者》在邀請嘉賓時更多是靠真誠與情懷而非其他,“很多人是花錢請不來的,比如馬雲先生,他很願意參加我們的節目”。

“節目爲觀衆打開了斑斕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人類共通的,它讓我們團結在一起。”對於這樣一個清新脫俗又平易近人的節目的走紅,另一位總導演劉欣並不感到意外,他認爲隨着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升級,文化類綜藝確實迎來了“突圍”的時機,“直擊觀衆內心最深處的那份感動,才能引發最大程度的共鳴,做到這點很難,但是卻很重要。”

  《朗讀者》節目觀後感【3】

昨天晚上,全身心地收看了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第四期,今天的要務是成文,以筆記爲基礎,搜索、補充、覈實、梳理,寫出《欣賞朗讀者第四期——禮物》。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總主題是:“一個人,一段文”。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承擔製作,於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與綜藝頻道黃金時間聯合播出。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溫故而知新。我先回顧了前三期的主題及闡述:

第一期主題是“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撩動人心的遇見;“遇到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後,我沒有想過和別人”這是錢鍾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朗讀者》開啓了與我們第一次的“遇見”。

第二期主題是“陪伴”。人生,緣,始於“遇見”,情,長於“陪伴”。陪伴是溫暖人心的力量,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是我能給你最好的`禮物。

第三期主題是“選擇”。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恆的選擇題,以至於到最後我們成爲什麼樣的人,可能不在於我們的能力,而在於我們的選擇。

正在進行的是第四期,主題是“禮物”。

這個詞讓我浮想聯翩。當我們仰望星空,放眼浩瀚,這蔚藍色的星球是宇宙給人類最好的禮物;當我們低頭思索,凝神注目,自然界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最宜人的禮物;孩子是父母的禮物;江河是大地的禮物;八千里路雲和月是多嬌江山的禮物;五千年的錦繡華章是悠久歷史的禮物…。

被邀請的嘉賓有倪萍和李亞鵬等6位名人:

第一個登場的是李亞鵬,他是《將愛情進行到底》中的青春偶像、《射鵰英雄傳》裏的郭大俠,他是一位商人,更是一位父親。對他來說,女兒李嫣是上天給他的最好的禮物。他朗誦朱自清的《背影》,是獻給自己父親的禮物。父愛大如天。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瑋第二個出場,朗讀的是蘇童的《自行車之歌(節選)》:

川流不息的都市,忙忙碌碌的生活,悄然間,我們的身邊出現了很多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就像是送給城市的一份禮物,喚起了人們“單車情結”,加深了與這座城市無聲的交流,用自行車點亮一座城市。從最初零星的不起眼的小亮點,到最後羣星璀璨,讓人彷彿看到了摩拜人在城市奔波的點點滴滴,也感受到一個女記者胡瑋煒的夢想被點亮的激動之情。

無數觀衆心目中的“女神”倪萍是第三個出場者。

她曾是一代人的春晚回憶,她的聲音陪伴大家度過了13個辭舊迎新的日子。然而在2004年,爲了籌錢給兒子治病,她離開了中央臺。2014年,她重回央視舞臺。種種心路歷程,她都在《朗讀者》中對董卿和盤托出了。兩代央視一姐同臺惺惺相惜,董卿稱,對倪萍充滿敬佩之情,倪萍也稱讚董卿,說“爲她驕傲”。

倪萍朗讀的是自己的作品《姥姥語錄》,獻給陪我慢慢變老的觀衆。“只要你站着,別人就推不倒;只要你不站,別人也扶不起來”,她是牢牢記住姥姥的名言的才戰勝種種折磨的。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朗讀《故宮100·至大無外》,作家、原國家女排傑出隊員趙蕊蕊朗讀畢淑敏《握着你的右手》,無一不是催人淚下的。

最後一位奉獻禮物的是清華大學教授、興華基金會發起人趙家和教授。他奉獻的是特殊禮物——將畢生積蓄1500萬用來助學,卻沒有用來爲自己醫治癌病。他已過世三週年了,趙家和教授同事陳章武教授和他的學生劉迅到場,陳章武是基金會理事長,最讓他感動的一句話是趙家和靈前唯書的生前所言:“最後的死去和最初的誕生一樣,都是人生必然;最後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樣,都是光照人間。”

劉迅一直追隨着老師積極加入“愛心助學”的行動中,趙教授的遺孀和女也出現在了臺上。受過興華基金會資助的優秀學生代表朗讀了《讓我怎樣感謝你》。

不僅在臺上,而且在每一個觀衆的心裏都頓時呈現了一個趙教授的高大形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