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董卿《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91W人 

人生的成功不在起點,而在拐點。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董卿《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董卿《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

  【董卿《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1】

第一次是感性的,不是一種概念。它常是最模糊卻最難忘的,哪怕就在你無意識去記憶的時候。

第一次的啼哭應是響亮的,因爲你感知了這個世界;第一次見到陽光應是欣喜的,因爲你終於走出了暗室;第一次開口必是稚嫩的,因爲真切表達了你的內心;第一次行走必是驚奇的,因爲你終於敢於嘗試和探索。這些,你本人並不會記得,但你的母親——偉大的哺育着,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第一次讀書寫字充滿了艱難和好奇,第一次歌唱跳舞充滿了笨拙和歡欣,第一次受到批評充滿了懵懂和委屈,第一次對異性的心動滿是癡迷和茫然,第一次領工資滿是興奮和感激,第一次登臺講話滿是不安和驕傲。第一次,第一次,神奇的第一次,多彩的第一次,難忘的第一次。

而我永遠銘記的第一次,是足以自豪一生的遠行。

1976年5月,東北的春天剛剛過去,殘雪還若有若無。四歲的我和六歲的姐姐被一個我們並不熟悉的老鄉領着,千里迢迢地趕回河北豐寧的一個小山村看望祖父母,這是我第一次遠行,竟然被一個陌生人帶着,和一羣陌生人一起在火車上度過了三天三夜。

父母把我們送上通往縣城的班車。我一個人先跳上車,尋了座位坐下,新奇地環顧着滿車各色各異的面孔,絲毫沒有理會父母向那位老鄉一遍一遍地傾注着千萬囑託,絲毫沒有感覺到畏縮在車門口不肯上來的姐姐的眼淚,更沒有注意到父母在外邊向我們揮手告別。其時,我正在專心致志地“蹭”看鄰座一個小女孩的連環畫,張飛和趙雲把我的心和眼綁的死死的。車行不久,我經受不住顛簸,便蜷縮在那位老鄉的和母親一樣溫暖而柔軟的懷裏睡着了。

再次被叫醒時,我迷迷糊糊地上了火車。我表現出來異乎尋常的興奮,那是我第一次認識火車,併成功地鑽進了它寬敞的肚子裏。它的肚子一定比鐵扇公主的要大得多,那裏面只能裝下一個孫悟空,估計要是下崽兒肯定也很多。這句話把周邊的人逗得前仰後合,一個個點指着我說不出來話。那個老鄉後來告訴我——小時候的你真是人來瘋,雖然長得和現在一樣不怎麼好看,但特有意思。

火車沒走出多遠,我便和對面的一位解放軍叔叔混熟了,吃着他的蘋果,含着他的水果糖,唱着解放軍的歌,跳着自編現編的舞,弄得左近座位的人都不想睡覺,想盡辦法逗我玩。沒等到錦州車站,我的朋友圈除了那個解放軍,還多了一個教師、一個記者、一個大學生、兩個農民和好幾個和我差不多一般大的小孩兒。

那時候,你小子挺精的。後來,那個老鄉告訴已經畢業成家的我:別看你和他們瘋,等到了下車的時候,那些人要抱你親你,你卻緊緊薅着我,壞笑着藏起來,一步也不走,哈喇子鼻涕蹭了我一身,那可是我爲了看老婆婆剛買的迪卡上衣啊。

從錦州繼續轉乘火車到了承德,沒等到看任何的風景,便被拖曳着坐上汽車回到豐寧鳳山,然後坐上了馬車趁着月色趕回了祖父母家。一路上,我依舊活潑好動,依舊交了好多朋友,依舊沒有被任何人、任何東西誘惑離開父母託付給的那個人。

第一次遠行的過程我並不是清晰的記得,模糊地感覺到似乎有這麼一回事兒,所有的細節都是那個老鄉後來講述的。而我,卻是並不完全地相信。因爲,現在的我似乎早已經沒有了那時的自來熟的社交能力,而是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孤僻了。我不知道,是不是童真的眼睛一定是比現在所謂成熟的心眼乾淨很多呢?

人生的第一次,最值得記錄下來保存一生的第一次,就像是用黃連水泡好的毛筆,蘸着五顏六色的顏料,在揉的皺皺巴巴的白紙上,歪歪扭扭地寫了一個大大的“甜”字。

  【董卿《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2】

董卿主持的《朗讀者》是一部值得觀看的節目。她引導你去了解一些名人背後的故事。第五期的朗讀者許鏡清老師帶給我許許多多的感動。

在這個節目裏,我認識並瞭解到86年版《西遊記》的作曲家許鏡清。提起86年版的每首歌曲,都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記得早在喜馬拉雅聽書中就聽說,《西遊記》的序曲非常經典,它的伴奏是將各種樂器結合在一起,中西合璧,纔有如此了不起的效果。在《朗讀者》中,我知道了許鏡清老師從86年開始就不斷在作曲,至今已經30年了。他說:“我已經有30年沒有看到北京的太陽了。”爲什麼居住在北京的他會這樣說呢?因爲他熱愛工作,認真負責,沉醉於作曲,經常熬更守夜,通宵達旦地創作。這樣他總是睡得晚,當然也起得晚。作爲一個作曲家,他也許覺得只有晚上纔能有更多靈感,才能靜心創作吧!看着他七十四歲就分外憔悴的面容,略顯浮腫的眼睛,我總覺得他是太辛苦才這樣的。

百度搜索裏就可以看到:

他是位高產作曲家,迄今已爲100多部電視劇創作了主題曲及音樂。他的影視歌曲最大特點是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的融合。《敢問路在何方》和《西遊記》的其他音樂是許鏡清的成功之作,也是成名之作。

在《朗讀者》中,我還知道了光是爲《西遊記》作曲,他就創作了一百多種音樂,15首插曲。《西遊記》的曲子可謂是首首經典,傳唱至今。比如其中有一首《女兒情》就曾經被韓寒用在了自己導演的電影《後會無期》裏。至今聽起來都是那麼優美動聽,令人思緒萬千!

86《西遊記》很有名,《西遊記》的歌曲很有名,但是許鏡清老師籍籍無名。說起讓人心酸,現在74歲的許老師還住在北京一處簡陋的幾十平方米的小套房裏,30年來他一直住在那裏。想想,現在社會,娛樂圈多少人因爲作曲作詞成名成家名利雙收,他曾經有那麼輝煌的成績,又何曾收穫了什麼名利呢?

他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能開一場自己的'音樂會。從86年開始,他就一直心懷這夢想,可以說,想把《西遊記》全部曲目搬上舞臺,是他籌備了30年的事情。可是,他說:“窮啊!沒有錢啊……”無盡的無奈佈滿他的臉龐,是的,他沒有腰纏萬貫,他一個貧窮的作曲家,沒有足夠的錢來圓夢。機會來,社會上開始了衆籌的活動。他發起衆籌,經過四年的籌備,到處拉贊助,四處碰壁,終於在自己70歲那年,歷時30年的等待和期望,實現了這個心願。作爲那天音樂會的主角,他說:“當時,我不敢坐在觀衆席,擔心臺下冷冷清清,掌聲稀稀拉拉,又怕場面太熱烈,我太激動。所以我躲在空無一人的化妝間裏,心裏忐忑不安……”直到演出最後,舞臺上有人告訴他:“這場音樂會非常成功,大家都非常感動”。許老師眼含熱淚,他說:“那時,我就想哭……”

看到這裏,我跟着流淚了,我幾乎能想象許鏡清老師那天在化妝室淚眼婆娑,老淚縱橫的樣子。跨越三十年,等待三十年,期望三十年,才能將自己的作品推上璀璨的舞臺,傳遞曲子的美好,到達自己夢想的彼岸!就像他所說:“每段音樂都像我自己生的孩子。”終於他看到令他驕傲和自豪的“孩子”得到認可的這一天。

我看到這兒,也爲許老師的圓夢而驕傲,而欣慰!就是許鏡清老師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這樣一位爲了中國音樂事業嘔心瀝血大半輩子的老前輩,這樣一位一直無私奉獻的藝術家,他鞠躬盡瘁,兢兢業業,堅持不懈,不斷奮鬥,他抱着對音樂的無限熱忱,爲着藝術獻身。他那無比崇高的精神如星星般熠熠生輝!我由衷地敬佩他,崇拜他!

許鏡清老師爲《朗讀者》帶來的是巴金先生所寫的散文《燈光》。我聽着他深情地朗讀,其中“只有一點微弱的燈光,就是那一點彷彿隨時都會被黑暗撲滅的燈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長長的路。”“幾盞燈甚或一盞燈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徹黑暗,可是它也會給寒夜裏一些不眠的人帶來一點勇氣,一點溫暖。 ”我想,曾經許老師在創作過程中遇到“悽風冷雨”時候,是心中的理想之光給了他風雨兼程,繼續向前的勇氣吧!而他所作的曲子,比如《敢問路在何方》《女兒情》這樣的經典作品又給了我們這些愛好音樂的孩子“鼓舞之光”,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多了一份信心和勇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