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顏氏家訓》有感

本文已影響 3.22W人 

《家訓》是一本對後代具有深遠影響的書。後代《家訓》皆溯源《顏氏家訓》。“古今家訓,以此爲祖。”——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顏氏家訓》是顏之推的精心之作,可以說他一生淵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複雜矛盾的思想性格和縝密的處事態度,大都集中地體現在這部《家訓》之中。有人用“一個父親地叮嚀”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其內容和主旨。它是一位老於世故的長者、聰明睿智的學人、機靈權變的政治活動家,在平安的度過亂世的風雲之後,向他的家族子弟講述自己的經歷風險、體驗教訓、思想心得,作爲一種思想、道德、文化、政治的訓導。

讀《顏氏家訓》有感

顏之推(公元531年——約595年),字介,樑朝建業人(又稱金陵,今江蘇南京市)人。顏之推出生於士族家庭,父親顏協,官至諮議參軍。他的家庭有儒學世承的傳統,早年受到儒學的薰陶,奠定了他一生的學術思想基礎。顏之推年逾六十的一生,“三爲亡國人”行蹤遍及江南、河北、關中,又得與南北同一後的隋朝,經驗閱歷十分豐富,遠非南北朝時代侷促一隅的高門士族可比。這些又爲他撰寫《顏氏家訓》準備了有利的條件。

《顏氏家訓》共二十篇,薄薄的一本書飽含了一位經歷了風雨滄桑的家族老人對家族兒女的叮嚀與期望。除了第一篇《序致》說明全書宗旨,末篇《終制》叮囑後事,《歸心》講述崇佛失當外,剩下的十七篇分別講述了他的家庭教育觀(包括《教子》《兄弟》《後娶》《治家》四篇,主要強調的是教育子弟、尊老愛幼、和睦家庭的重要性。)、品德智能教育觀(包括《風操》《慕賢》《勉學》《文章》四篇,講述瞭如何培養造就子弟成才。)、思想方法教育觀(主要包括《名實》《涉務》《省事》《止足》篇,講述的是培養子弟觀察、認識、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養生教育觀(包括《誡兵》《養生》篇,強調子弟們不要依靠賣弄勇力與戰爭來取得顯達,應首先保全生命,攝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知識教育觀(主要包括了《書證》《音辭》《雜藝》三篇,主要介紹古籍文字考據知識、音韻知識和文人涉及的各項雜藝知識。)。

《顏氏家訓》中最突出的也是其他的家庭教育觀,這也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分不開的,第一是因爲當時社會的官學衰落,家庭教育成爲士族教育的基礎。其次是顏之推作爲一名當時的封建家長,對家庭有支配權,可以在家庭貫徹他的教育主張。最後也是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從家族利益出發,要使顏氏家族在政治變動終不致衰敗,需要依靠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顏之推主張對兒童的早教,同時他還最早提出了胎教的主張。在《家訓》中作者指出兒童教育方面顏之推認爲要越早越好,如果能實施胎教就更好。“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樂滋味,以禮節之”。就是說,古代的君王家庭都講究胎教:孕婦懷子三個月,就要遷居別室,耳目要清淨,不看邪惡的`事物,不聽不正當的聲音,而是用優美的音樂陶冶性情,以禮儀支配自己的言行,這對胎兒的成長髮育有很大的益處。

而一般的老百姓家庭即使不能向古代聖王家庭那樣實行胎教進行超前教育,也應當盡一切可能及早施教。“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爲則爲,使止則止”就是指:一般人家應該在孩子能感知喜怒哀樂,能與人交流溝通感情時就要開始教育告知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進行最初步的行爲規範。這樣堅持數年以後,兒童就會越來越懂事。等到“比及數歲,可省笞罰”。

顏之推之所以主張兒童的早教是因爲作者認爲“人生幼小,精神專利,長成以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孩子小時候,思想單純,精神專一,感受敏銳,容易教育。長大後,思想複雜,感受遲鈍,就難於教育了。)其次作者還認爲孩子在幼兒期時的可塑性很強。“人在年少,神情未定”他認爲早期教育和訓練養成的習慣,就象與生俱來的那樣穩固,向自動化了一樣,不需任何努力。但是不對兒童進行早教的話就會“驕慢已習,方複製止,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爲敗德。”即若不抓緊早期教育,等到兒童已經養成惡習,再去糾正,就是打死他也沒用,還會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輩子都難以改正,最終成爲無德無用之人。

在兒童的早期教育的內容方面,顏之推主張語言教育、孝悌爲中心的人倫道德教育子弟立志和樹立較高尚的生活理想的生活教育。

語言教育。顏之推認爲教育子女學習正確的語言,是做父母的責任。語言是社會交往的工具,而且這個語言學習上要重視通用語言。“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爲己罪。云爲品物,未考書記,不敢輒名。”就是說,一事一物,不經查考,不敢隨便稱呼,擔心有了差錯給子女留下不好的影響。

孝悌爲中心的人倫道德教育。對於兒童的道德教育方面顏之推不住重長篇的說教,而是注意長輩的示範作用。這種作用他稱之爲“風化”。“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行後者也。”這是一種自然的仿效,絲毫不需要強制的教育。

子弟立志,樹立較高尚的生活理想。作爲士族社會的一個大家庭顏之推很是注重士族子弟的教育,他認爲士族教育子弟,應當使他們立志實行堯舜的政治理想,繼承時代的家業,不應使他們依附權貴、屈節求官做爲生活目標。在講到這一點時他引用了一個齊朝的故事“吾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在他的眼中這樣教育子弟,是志趣低下,實在可鄙,顏之推對此極爲憤慨,並且嚴戒子孫切勿效之。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顏之推在《家訓》中指出父母要如何做才能給子女起到好的示範作用。

第一:父母要威嚴而有慈。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態度既要威嚴又要慈愛,二者不可偏廢,要做到嚴慈結合。“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也就是指父母對子女態度嚴明且慈愛,子女纔會言行謹慎,聽從父母的教悔。並且嚴和愛都要適度。“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應當嚴肅,不可過分親近而失於態度不莊重;父母應該慈愛自己的親骨肉,不可對子女無理,要求過苛過嚴。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則“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對子女無理,濫用父權,子女不會孝敬;而過分寵愛,子女則不會聽話。

第二:父母對子女不要嬌慣溺愛。顏之推主張對子女要嚴格要求,不能嬌慣溺愛。因爲人世間許多父母對子女只知道“愛”,而不知道“教”,任其爲所欲爲。甚至有的是該批評的,反而給予獎勵;有的本該斥責的卻表示欣賞。這樣顛倒是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誤以非爲是以訛爲善,把錯誤的當成合理合法的,很難糾正過來。這裏顏之推列舉了正反兩個例子,王增辯長大成人之後“爲三千人將,年逾四十”其母看他在執行公務中出錯“少不如意,猶捶撻之”因此王增辯“能成其勳業”,很有作爲。反面的例子“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爲父所寵,失於教義:一言之是,偏(遍)於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飾,冀其自改。”(這位學士的父親對兒子寵愛至極,要是兒子說對了一句話,便走到哪裏,終年誇到哪裏,要是兒子做錯了事,則極力文過飾非,替兒子隱瞞,指望他偷偷地改過來。)由於父親的嬌寵放任,兒子養成了驕橫無理的毛病,長大做官後,出口傷人,結果慘遭別人陷害。

第三父母以身作則建立良好家風。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兄長以身作則非常重要。“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父慈,子才知孝敬,兄長講友愛,弟弟才知恭敬,否則,上樑不正,下樑必歪。

第四對於多子女家庭父母要一視同仁不要偏愛。在多子女家庭裏父母對子女要一視同仁。“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對於有才有德行才智的子女,父母自然應當讚賞愛戴,對於德行才智不太好的子女,父母同樣應當加以同情憐惜,有的家長偏愛某個子女,其用心是爲了孩子好,但結果是害了他。)被父母偏愛者往往會形成驕橫放任的毛病,因爲偏愛已超過了有益的限度,是一種不清醒的愛,是溺愛。並且,父母偏愛子女還會人爲的造成子女之間的矛盾和隔閡。

第五作爲父母要重視環境教育。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家庭內部成員和家庭以外的成員對孩子的影響都很大。“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薰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人在幼小的時候,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強,周圍環境對其漸漬,濡染、薰陶,影響作用很大、但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會自然似之。)“是以與山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和德行好的人一起相處,就象入芝蘭花房一樣,自己也會形成良好的德行;同德行不好的一起相處,就想生活在邁鹹魚的鋪子,自己的德行也會變壞。)正因此,顏之推要求家長要教育子女“必慎交遊焉”“結交勝己者”“無友不如己者”。

《家訓》至今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對現在的兒童的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現實的意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是孩子一生當中至關重要的角色。而現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過於對自己的子女溺愛,至入學年齡時也只是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很少重視孩子的心靈成長和道德方面的示範和教育。對現在父母只重視孩子的學校的分數教育而忽略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的現象《家訓》就是很好的警示例子。父母大多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現代的小皇帝,小公主,過於溺愛對孩子的“一言之是,偏(遍)於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飾,冀其自改。”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經不起挫折和不會與別人相處,如果稍有不是之言則怒形於色,這樣澆灌出來的只是溫室之花,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不好立足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