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15篇

本文已影響 1.5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15篇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1

[教材分析]

第四單元主要選的是反映文化藝術方面的文章,而本課則是在學習過《社戲》、《安塞腰鼓》、《竹影》之後的一篇課文,它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本文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爲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表達作者對卡拉瑪姐妹高超舞技的由衷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自主學習,積累本課中出現的生字詞,如“靜穆”、“惆悵”、“顰蹙”、“粲然”等;

2、情感目標:通過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標:要在本課的學習中,感受優美的舞蹈藝術,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優美生動的語言描寫。

教學難點:通過反覆吟詠作者觀舞后的感受,初步培養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法學法]

本課仍然採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法,利用電教媒體,根據設計好的由淺入深的問題進行有效學習,這樣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而且在課堂上又能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把不太理解的問題放在課堂上通過相互解答,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多媒體播放印度舞蹈的形式,給學生以清新直觀的感受,在播放之前先給學生提出要求:

細心地觀察,而後談談自己的感受,再引出本文。這樣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產生一種共鳴,對舞蹈藝術有初步的感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明確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自主學習,積累本課中出現的生字詞,如“靜穆”、“惆悵”、“顰蹙”、“粲然”等;

2、情感目標:通過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標:要在本課的學習中,感受優美的舞蹈藝術,提高審美意識。

三、自主學習:

走近作者:

冰心,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五四”時,她開始寫小說、詩歌。她的散文語言清新秀麗,自成一體,稱爲“冰心體”,影響很大。許多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等多種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詩歌《春水》《繁星》等。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2

學習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並說出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要點點撥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注音寫出漢字。

(1)篝火()(2)wú桐()(3)shu獵()

(4)喧囂()(5)yīn啞()(6)靜謐()

(7)cuàn奪()(8)螽斯()(9)吮吸()

2、根據下面的意思寫出文中的詞語。

(1)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

(2)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3)一點兒也不拖拉,乾脆果斷。()

(4)形容非常地慌張,以致一點辦法都沒有。()

3、本文中運用了很多擬人的修辭手法,請找出兩句並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體感知

4、快速閱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蟈蟈外表特徵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紹蟈蟈的外表特徵外,還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三、品讀賞析

6、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爲什麼?

7、你最喜歡哪些詞語或句子?爲什麼?

四、拓展延伸

8、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五、學習小結

9、通過學習本文,你學習到了哪些寫作方法?有什麼感想?

達標檢測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不當的一項。()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讀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說

B、遇到意外事情,要鎮定,不要驚慌失措。

C、軍軍找到了一種很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稍遜一籌的歌手了。

(二)課內閱讀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蟈蟈關在我的金屬網罩裏。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關於食物,我遇到了與餵養螽斯時同樣的麻煩。我給它們萵苣葉,它們吃了一點兒,但不喜歡。我必須另找食物,它們大概是要鮮肉吧,但究竟是什麼呢?

(2)清晨,我在門前散步,突然旁邊的梧桐樹上落下了什麼東西,同時還有刺耳的吱吱聲,我跑了過去,那是一隻蟈蟈正在啄着處於絕境的蟬的肚子。我明白了,這場戰鬥發生在樹上,發生在一大早蟬還在休息的時候。不幸的蟬被活活咬傷,猛地一跳,進攻者和被進攻者一道從樹上掉了下來。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就像鷹在天空中追捕雲雀一樣。但是這種以劫掠爲生的鳥比昆蟲低劣,它是進攻比它弱的東西,而蟈蟈則相反,它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而這種身材大小懸殊的肉搏,其結果是毫無疑問的。蟈蟈有着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因爲蟬沒有武器,只能哀鳴踢蹬。

(3)我籠裏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餵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於兩三個星期間,這個籠子裏到處都是蟬肉被吃光後剩下的頭骨和胸骨,扯下來的羽翼和斷肢殘腿。肚子全被吃掉了,這是好部位,雖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別鮮美。因爲在這個部位,在嗉囊裏,堆積着蟬用喙從嫩樹枝裏吮取的糖漿甜汁。是不是由於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爲了變換食物的花樣,我還給蟈蟈吃很甜的水果: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這些它們都很喜歡吃。就像英國人酷愛吃用果醬作作料的帶血的牛排一樣,綠色蟈蟈酷愛甜食。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後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爲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蟬肉的,因此別的東西也得吃。對於金龜子一類的昆蟲,它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頭和爪。

(6)這一切都說明蟈蟈喜歡吃昆蟲,尤其是沒有過於堅硬的盔甲保護的昆蟲。它十分喜歡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樣只吃肉。蟈蟈這蟬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後,也吃水果的甜漿,有時沒有好吃的,甚至還吃一點兒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方式?寫的是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從這幾自然段的說明中你可以看出蟈蟈吃哪些食物?

3、“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後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爲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爲什麼?

4、文章並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吃哪些食物,而是領着讀者去發現,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5、“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換一種說法應怎樣說?

6、判斷下面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

(2)是不是由於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籠裏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餵養它們。()

7、從作者的描寫中你認爲蟈蟈是怎樣的一種形象?

(三)拓展閱讀

蟋蟀出世記

法布爾

(1)想看蟋蟀產卵的人,不必花一個錢做準備工作;他只要有點耐心就夠了。布封稱這耐心是天才;我願略降一格,稱之爲觀察工作者的最可貴的品質。我們在四月,或最遲五月,把鄉野蟋蟀一雌一雄單獨地關在盛有底土的花罐裏。可以用萵苣葉做它們的食物,隔一段時間換一次新鮮的。容器口上蓋一塊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義的資料,就是通過這種簡陋的設備獲得的。需要的話,還可以利用優質金屬網做的籠子,作爲輔助設備。金屬籠裏的情況,將在後面予以介紹。現在,我們來監視產卵過程,但願能保持高度警覺,不要錯過產卵良機。

(3)時至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堅持不懈的觀察工作開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見母蟋蟀站在那裏一動不動,產卵管垂直插在土裏。對我有失禮貌的偷看行爲,它毫不介意,依然長時間定在一個點上不動。最後,它拔出自己那把點播種子的小鏟,草草扒拉幾下,抹掉鑽眼的痕跡;它稍微喘口氣,又溜達到另一個地點,再度開始往土裏插產卵器;它這兒插一下,那兒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點播到了。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二十四小時過去,我覺得產卵結束了。但是爲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況,我又繼續觀察了兩天。

(4)兩天過後,我開始搜索土層。卵粒呈稻草黃色,都是有兩個終端的小圓柱體,長約三毫米。它們彼此不接觸,豎埋在土裏,點播的距離很近。種子數量多少,取決於一個連續產卵過程中的產卵次數。整個土層下都發現了卵粒,它們離土表層大約兩釐米。用放大鏡觀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根據這樣所能觀察到的結果估計,每隻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產出五六百粒卵。這等規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接受大幅度裁員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絕妙的小小機械系統。幼蟲完成卵孵化時,卵殼就像一個白色的遮光套,頂部有一個很規則的圓孔;沿圓孔周邊扣着一個拱形頂帽,成爲一個封蓋。封蓋不是在新生兒盲目推頂或割劃下被劃開,而是沿一道特意準備的、質地極其脆弱的線紋自動開啓。這奇妙的孵化過程,也應該瞭解一下。

(5)產卵後十五天左右,卵殼前端隱約看得見一對黑裏透紅的視覺器官的大圓點。從視覺點稍稍向上,恰好在圓柱體頂端,此刻顯現出一個微型環狀墊圈。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斷裂線。不久,透過半透明的卵殼,可以看見裏面那小動物身體的細小分節。再往後,就要加倍警覺,頻頻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時間裏。

(6)好運氣所偏愛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來報答我所付出的艱辛勞動。經過一種精妙絕倫的加工,微型墊圈已經變成一道強度甚低的條紋;就在這個時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額頭一碰,卵蓋便沿着自己的周邊分離開去,被頂起來。隨後落在一旁,其情狀與注射劑細頸薄玻璃瓶的頂帽斷落一樣。蟋蟀從卵殼裏出來,猶如從玩偶盒裏彈出了個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點的“監視”在句子中的含義是什麼?

2、第三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使用了什麼樣的說明方法?就語言特點上來看,此句屬於何種說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3、第四自然段中加點的“大約”能否去掉?爲什麼?

4、從全文看主要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蟋蟀的出世的?請用文中的關鍵詞語來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之外你還能找到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一個例子,並簡要分析它的作用。

6、結合全文內容說一說法布爾告誡我們觀察事物需要怎樣的品質?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這樣的品質?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瞭解多少?請把他的情況寫在下面。

答案18、綠色蟈蟈

學習過程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強食(2)隱隱約約(3)連續不斷(4)驚慌失措

3、(1)句子: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野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作用:很生動地寫出了蟈蟈在夜晚發出的細小的聲音,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2)句子:它們對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這樣寫顯得親切、自然,形象生動,把蟈蟈吃食的情景描繪

地活靈活現,很是吸引人。

4、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文中運用了描寫性語言,將蟈蟈進行擬人化描寫,寫出了它的漂亮、可愛,透露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5、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達標檢測

(一)D

(二)課內閱讀

1、描寫;外形特徵;喜愛之情。2、蟬、很甜的水果、金龜子一類的昆蟲、青草。3、不能去掉,因爲這裏是猜測“它抓到蟬後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沒有什麼科學的依據,帶着它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4、告訴讀者,知識來源於生活,只要你細心觀察,勤於動腦,就會有新的發現,激發了人們的探索慾望。5、意思是說蟈蟈的打顎非常有力,鉗子非常地銳利,很容易就把獵物的肚子劃開;絕大多數的俘虜都會被它開膛破肚6、(1)擬人(2)設問(3)比喻7、從外表特徵、生活習性、作者對它的態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閱讀。

1、保持高度警覺,耐心,細緻,不錯過任何觀察機會。2、打比方;生動說明(文藝性說明);生動地說明了母蟋蟀產卵的特點。3、不能,因爲“大約”表示估計、推測,不確定,是個約數,去掉後說明就不準確了。4、時間順序;如:“時至六約的第一個星期”“兩天過後”“產卵後十五天左右”“不久”等。5、如①作比較: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可以瞭解兩種不同昆蟲的各自特徵,夜對不夠熟悉的蟈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數字:每隻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產出五六百粒卵。準確地說明了母蟋蟀每次產卵的數量。6、耐心,警覺;如:觀察母蟋蟀產卵的全過程就體現出他的耐心、警覺。7、布封,法國學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理解、積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華秋實閒情逸致”等詞語;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理解文中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進入作者爲我們營造的緊張、熱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夏的鐘愛以及流露出的對夏、對勞動者、對活力與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通過語言的品味,感受字裏行間對夏、對勞動者的讚美,並能表達自己的見解。

教學難點:從對夏的讚美,延伸到對活力、和生命的讚美,體會作者對自然、生活、生命的熱愛之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開放地吸納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體驗,鼓勵即興創造,超越預定的目標要求,煥發課堂的生命活力,實現教與學的互動,達成共識,在教學生成中共同發展。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爲有效的學習者,並促使教學達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只有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學習的課堂,纔是有效的;只有獲得師生雙方情感認同的課堂,纔是有效的;也只有師生雙方都在情境中獲得了情感體驗的課堂,纔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十三課的課文,本文描寫夏季的景象,表現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總體特點,中間三段從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農民勞作的景象,三個方面具體描述夏季的自然風光和夏季裏農民勞作的景象,最後一段表達作者對夏季的熱愛和讚美。全文五段各有寫作的重點,像一組畫,從不同方面描繪了夏的景象,層次井然,思路清晰。

此文被編排在七年級上冊,除了閱讀的難度和深度適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之外,應該更適合剛從小學畢業,而又將面對中考,乃至命運轉折時期的學生。文章的中心着眼於“承前啓後、生命交替”和“黃金的”兩處,因此把教學主題定位爲“生命之夏”--初中的學生正進入了一個承前啓後、生命交替的時期,他們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有走向成年的輝煌,這不正是一個生命的“夏季”嗎?

與前面兩個以“人生”爲主題的單元不同,文章所在的第三單元是一個以季節題材串聯起來的主題單元。前者側重於人生的信條、志趣、哲理,而本單元的課文則側重於從景與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諦。如果說前者是直接感悟的話,那麼這個單元的文章則是間接感悟。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單元教學最終還應該落實到怡情悅性上。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能夠藉助工具書疏通文章,掃除閱讀障礙,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時,剛接觸初中的文章,閱讀的興趣較高,課堂上的表現比較積極,思維也很活躍。這也有利於課堂中形成互動參與的氣氛。

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思維和思考是有待於引導和指點的。對於文本的感悟,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對於文化、生命的意識和認識正在逐漸形成中。學生的認知遵循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情感體驗也經歷着從無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過程。

然而隨着年級段的升高,供學生閱讀訓練的文章的信息量在逐漸增加,難度值也相應提高,因此應該繼續培養他們感知、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閱讀、思考、感悟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火熱的夏天已與我們揮手告別,但我們對她的感受一定還記憶猶新吧。我很想知道你們喜不喜歡夏天,對夏天有着怎樣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那麼,當代作家樑衡對於夏天抱有怎樣的情感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樑衡先生的文章--《夏感》,讓我們一起來體味作者的情感。(大屏幕顯示課題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

樑衡,山西霍縣人。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有散文《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步曲》(三卷)《數理化通俗演義》(兩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傑鬼雄》。

(三)、掃清文字障礙

給加點字注音,解釋詞語

黛色(dài):青黑色。磅礴(pángbó):氣勢盛大。

主宰(zǎi):統治。匍匐(púfú):爬行。

芊芊(qiān):草木茂盛。澹澹(dàn):盪漾的樣子。

春華(huá)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閒情逸致:閒適的情致。

(四)、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2、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句。(大屏幕顯示如下,要求學生大聲的朗讀三遍,一次比一次的聲音大)

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3、老師提問:歷來文人不喜歡讚美的夏季,作者爲什麼說是“黃金”的季節?是不是在印刷的時候印錯了?應該是“金黃”而不是“黃金”?

(預設:學生可能認爲是印錯了,也可能有學生說沒有印錯,到底是不是印錯了,或者作者爲什麼認爲是黃金的季節,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課文,一同感受作者筆下的夏季吧)

4、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根據以下問題在文中劃出相關句子:

(1)、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夏天已經來臨了?

(2)、夏天帶給作者的突出感覺是怎樣的?

5、組織學生課堂交流,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確:(大屏幕顯示如下)

(1)、表明夏天來臨的景象:蟬兒、麥浪、熱風………

(2)、夏天帶給作者的突出感覺:

①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

②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

(五)、主旨探究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最後一段。(大屏幕顯示如下)

齊讀:“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裏。有閒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2、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分別就兩個問題展開交流討論,每組選一名同學作記錄,整理歸納本組的討論結果。(大屏幕顯示如下)

思考:

(1)、爲什麼說夏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裏”,代表着“緊張的旋律”?(提示:結合其他段落進行分析)

(2)、我爲什麼要讚美這樣“苦澀”而又“緊張”的夏天呢?

(3)、以“因爲這是一個____的夏”的句式,說說作者讚美夏季的原因。

3、交流各自的討論結果,教師歸納各組討論結果並作必要的引導。(大屏幕顯示如下)

(1)、因爲夏天意味着農民要在田野裏進行辛勤緊張的勞作,沒有休閒的時間。

(2)、作者讚美夏天其實表現了對勞動的歌頌,對辛勤勞作的農民的讚美。

(3)、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夏天,

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夏天,

這是一個色彩金黃的夏天,

這是一個氣勢磅礴的夏天,

這是一個緊張勞作的夏天。

教師追問:文中那些語句體現了農民勞作的辛勤與緊張?

明確:辛勤:彎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來

緊張:繃緊、快割、快打、又得、趕快去

(4)、學生齊讀第四小節,再次感受農民的辛苦和忙碌

提問:

①通過學習你們現在還認爲是把“金黃”印成“黃金”了嗎?

②作者爲什麼把夏天看得和黃金一樣的珍貴呢?

(學生自由發言,通過引導讓學生從旺盛的生命力、承前啓後、生命交替和勤勞的品質這幾個方面思考。)(大屏顯示如下)

(黃金般)旺盛的生命力

黃金之夏(黃金般)承前啓後生命交替生命之夏

(黃金般)勤勞的品質

(六)、語句賞析

學生在明確作者讚美夏天的意圖後,順勢引導他們通過賞析和朗讀語句,體味作者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和對夏天的讚美之情。(大屏幕顯示如下)

源於對勞動的熱愛,對農民的讚美,作者對夏天景色的描寫也就充滿了。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請找出來讀一讀,並說說它好在哪裏。

示例

好句: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

品析:句中“泛泡、冒氣、沸騰、密密的厚發、淡淡綠煙”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過程,新奇形象又樸素自然。

(說明:1、對於一些特別精彩的或有鮮明語言特色的句子或句羣要鼓勵學生反覆朗讀,讀出味道,讀出感情。例如:“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着快打,快打。”這一句朗讀的時候要通過先改動句式再對前後兩句的表達效果加以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到該句蘊涵了農民的急切的心情,讀出急切的感覺來,在個別朗讀之後可再進行集體朗讀。這樣可以加深印象,加深體會。

2、要鼓勵學生多找出一些自己認爲好的句子來,可不必嚴格按照示例作品析,怎麼想就怎麼說。對於學生的發言以鼓勵爲主,明顯的錯誤加以糾正,但不損傷學生的自尊心。敢於發言且言之有理的給以肯定和鼓勵;對於發言精彩的學生,則要加以表揚並帶動學生鼓掌,這既是對學生的激勵也是對課堂氣氛的激活。)

(七)、課外延伸

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對夏季的鑑賞和思考延伸至課外。(大屏幕顯示如下)

作者說:

“春之色爲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爲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

那麼依你之見,夏之色又意味着什麼呢?請你仿照例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夏之色爲,如,如。

冬之色爲,如,如。

提示:

1、冷和熱分別是綠和赤帶給人的感覺,而綠和赤又分別是春和秋的顏色;

2、碧波和夕陽體現了綠和赤的顏色,但兩者四季都有;

3、嫩竹與紅葉同樣分別體現綠和赤的顏色,但兩者又分別是和秋天所特有的;

4、兩句話的最後部分都體現的是季節顏色帶給人的感悟。

示例:

夏之色爲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爲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着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爲冷的白,如冰雪,如天雲,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爲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八)、課堂總小結

人生之秋的收穫來源於夏的不斷耕耘,人生之秋的豐碩源於夏的不斷積累、耕耘。願你經過夏的積澱能夠獲得一個沉甸甸的秋。

(九)、佈置作業

趁熱打鐵,組織學生拿出紙和筆寫下自己對本堂課所學內容的感受。(大屏幕顯示如下)

在領略了夏天的風采,傾聽了作者的讚美之後,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呢?請談一談。

我的感言:

(十)欣賞課文朗讀和畫面

播放老師的配樂朗讀並配有相應的畫面,讓學生再次體會文章的美。

板書設計

緊張夏之景喜愛夏天

熱烈夏之色讚美夏天

急促夏之律更讚美辛勤勞作的農民

六、本課的亮點與教師個人的教學專長

亮點:本文描寫了夏季的景象,表現出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開放地吸納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體驗,鼓勵即興創造,超越預定的目標要求,煥發課堂的生命活力,實現教與學的互動,達成共識,在教學生成中共同發展。

教學專長:在從教二十多年裏,我總是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適應新的課程改革,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過失,及時和學生溝通,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愛心、耐心是我走向成功的祕訣。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4

一、教材依據

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30課)。

二、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的第二則,是清朝作家蒲松齡寫的一篇筆記體小說。敘述了兩隻狼與一個屠戶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於屠戶刀下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情節曲折,語言簡練生動。隨着情節的波瀾起伏,生動的表現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

設計理念:

學生初學文言文,對文言知識缺少足夠的字詞積累,但本文篇幅較短,內容並不難懂,因此授課中決定遵循文言文學習的一般規律和學生認知的一般規律,通過四讀(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出節奏、三讀讀懂內容、四讀讀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語言學習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自己進入學習的領域,從自己的學習實踐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方法。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研讀文本、理解重點虛詞“之”;通過探討問題,深入理解文意,領悟狼的狡猾與屠戶的勇敢、機智;

方法與途徑:通過自主研讀、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與評價:通過誦讀,感受故事情節的藝術魅力;通過研讀課文,懂得在生活中,對待邪惡勢力,不光要敢於鬥爭,而且要運用智慧,善於鬥爭;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字、詞、句理解課文的寓意;緊扣情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五、教學難點

對文章主旨的探究、領悟、理解。

六、教學準備

製作“四步十二法”導學案;製作多媒體課件;學生完成“四步研讀預習表”上的內容(常識研讀——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文體;文本研讀——生字新詞、情節研讀、基本結構、文章主旨;藝術研讀——立意、選材、結構、表現手法;生活研讀——自己的啓示與感悟)。

七、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導入示標:

出示幻燈片,學生觀看狼的圖片及解釋,猜出成語

(形容大聲哭叫、聲音淒厲——鬼哭狼嚎

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引狼入室

比喻兇暴的人居心狠毒、習性難改——狼子野心

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狼煙四起

形容心腸像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狼心狗肺)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和這幾個成語的主角有關,請同學們大聲說出今天的課題——《狼》

預習共享:

結合自己的預習情況,完成自主學習部分的內容:

1、《狼》的作者 蒲松齡 ,字 留仙 ,一字 劍臣 ,別號: 柳泉居士

世稱 聊齋先生 , 清 朝文學家,我們曾學過其文章

《山市》 。本文選自文言短篇小說集 《聊齋志異》 。

2、《聊齋志異》中的“聊齋”是作者的 書屋 名,“誌異”的意思是 記錄奇異的事 。

3、作者書屋的對聯是: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六人小組合作,討論解決以上內容,不能解決的向教師提出。

討論完成後教師就出錯較多的問題統一講解,學生使用雙色筆糾錯。

(二)引領探究

一讀——讀準字音

學生自讀:劃出自己認爲難讀的字詞,做好標註。可藉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

學生範讀:一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聽讀後補充或點評。

教師正字正音:

綴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二讀——讀出節奏

小組討論以下節奏的劃分並說出劃分依據:

第二段: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

第四段:其一犬坐於前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第五段: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學生齊讀

三讀——讀懂內容

(小組合作,結合預習表與課下注釋理解文意,記錄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組內解決)

重點虛詞

之:

1、代詞“它”。例:又數刀斃之。

2、助詞“的”。例: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3、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例: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4、助詞,補足音節,不譯。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重點句子翻譯:

1、兩狼之並驅如故

——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2、恐前後受其敵

——(屠戶)恐怕前後都受到狼的攻擊。

3、苫蔽成丘

——覆蓋成小山似的。

4、其一犬坐於前

——其中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

5、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會兒功夫兩隻狼先後斃命,禽獸的欺騙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你能流利的講出這個故事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四讀——讀出情感(層層深入,揭示主旨)

1、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狼的本性?

貪婪兇惡: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後狼止而前狼又至;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狡詐陰險: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2、文章如何來刻畫屠戶的形象?

(要求從人物描寫方法入手,找出課文例句並分析。)

心理描寫:

懼——投骨避狼; 大窘——骨盡狼仍從;

恐——前後受其敵;悟——刀劈兩狼。

動作描寫:

“投以骨”“復投之”“顧”“奔”“倚”“弛”“持”“暴起” “劈”“斃” “轉視”“斷”“斃”這些動詞寫出了屠戶有勇有謀,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

3、如此狡猾的狼,最終卻自取滅亡,這是爲什麼?這個故事給了你哪些啓示?(學生思考、六人小組討論後回答)

問題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題所在

——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對像狼一樣陰險狡詐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退讓,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三)訓練檢測

對比閱讀 牧豎

兩牧豎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於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致②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③,跑號如前狀。前樹又鳴④,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導讀:狼雖是兇殘的動物,但狼所表現的母愛令人感動。兩牧豎利用狼的母愛天性而殺害狼未免過於殘酷。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母愛永遠是偉大的。

註釋:

①少頃:不一會兒工夫。

②致:使。

③舍此趨彼:離開這隻小狼奔向那隻小狼。

④前樹又鳴:指前樹上的小狼又叫。

對比練習:

1、下列每組句子中,劃線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B )

A:兩狼之並驅如故 B:目似暝,意暇甚

故令嗥 意甚倉皇

C:狼不敢前 D:相去數十步

跑號如前狀 一狼徑去

2、說說自己讀完《狼》與《牧豎》的感受。

(四)總結昇華

說說自己這節課有什麼收穫。(知識梳理、規律總結)

多媒體呈現課文寓意主旨:

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協退讓,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這正是蒲松齡的兩則狼的故事所告訴我們的。

八、教學反思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語感、幫助理解的主要方法,因此本節課指導學生通過自讀、齊讀、默讀、範讀等形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懂內容、讀出情感。之後,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釋,進行自讀理解、疏通文義。其間,教師起到指導作用,學生以自主學習爲主。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用六人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圍繞四讀及問題,分析理解課文的內容、形象和寓意,並聯系實際,談談得到的啓示。這是學習本文的主要目標。“訓練檢測”環節中的“對比閱讀”可充分發揮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其拓展思路,全方位認識事物。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的】

1、學習並啓發學生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徵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準確性。

【教學重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抽象、複雜天氣特徵。

【教學難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抽象、複雜天氣特徵。

【教學方法】

朗讀法,列表法。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釋題,並朗讀課文補充資料:“雲”和“天氣”有着密切關係,看雲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說明文是怎樣把有關雲和天氣的氣象知識告訴我們的?

二、整體感知

雲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如文中所說的?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哪些語句分別說明“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試着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是:

“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麼作用? 領會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絕對化的,是表示一般情況下的如此。

三、課文研討

1、詳細研究各種雲同天氣的關係。

列表:

雲的種類形狀位置天氣情況

2、討論如何根據雲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諺語:

“雲交雲,雨淋淋”

“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棉花雲,雨快臨”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綿綿”

“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西北天,明朝大太陽”

“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穀不用翻”

“雲往東,刮陣風;雲往西,披蓑衣”

“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雲吃霧下,霧吃雲晴”

試着用科學現象解釋你所知道的一兩句諺語。

四、討論最後一段作用

1、觀察雲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律呢?

3、最後告訴我們侷限性作用?

五、總結課文,延伸探討

今天需要看雲識天氣嗎?

六、佈置作業

1、說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3、課文作業本。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6

  活動目標

瞭解“朋友”的,學會與別人交朋友。認清自我,讓別人願意與自己交朋友。

  活動準備

1.學生課前蒐集有關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課前每位學生各剪三顆紅五角星,以便上課時做遊戲用。

3.教師準備本課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活動一:交流收穫,解讀“朋友”

導語設計:世界華人成功學激勵大師陳安之先生說:“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說要和成功者交朋友。可見,我們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麼樣的朋友更重要。爲了同學們現在和將來的成功,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叩響友誼的大門,努力尋找一把打開友誼之門的鑰匙

1.交流收穫。同學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交友的格言、故事等,並談談自己的理解、啓示。

明確:(1)交友名句:①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②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③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2)交友故事:①管寧割席,道不同不以爲友;②藺相如和廉頗刎頸之交;③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2.解讀“朋友”。

(1)教師出示“友”字的小篆寫法,讓學生猜一猜它是個什麼字,並解釋其。

明確:這是“友”字的小篆寫法,它看起來像兩隻同時伸出來的右手,兩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是爲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見,大家都伸出右手緊緊相握,以表達親密友好之情。所以“友”字本義是友好之意。

(2)教師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讓學生討論它看起來像什麼,並解釋其。

明確:“朋”字看起來像並列的兩串貝殼,這種並列的關係表達了“朋”字平等的。

小結:通過對“朋友”兩字的解讀,我們可以將“朋友”的理解爲平等而友好的人際關係。平等意味着重視而非歧視對方;友好則意味着我們的言行舉止不僅不會給他人帶來傷害,帶來痛苦,而且會給他人帶來快樂和益處。

活動二:聆聽故事,辨別朋友

1、請班同學以下說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在我______的時候(橫線上可填:考試、痛苦、生病、開心、獲獎、生日……),朋友———————(橫線上填寫朋友的表現。)

2、同學們聽完故事後,一起來思考:故事中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爲什麼?

3、教師個別提問,引導學生掌握辨別真假朋友的標準

教學提示:引導學生體驗交友經歷,並從一定的情境中學會辨別真假朋友,掌握甄別真假朋友的標準。爲下一個活動奠定基礎。

活動三、我評我選,體驗互動

1.教師教師活動規則:每位同學拿出三顆紅五星,在紅五星上寫上班中最喜歡的同學姓名及喜歡的理由。全班四組同學依次開展送星活動,每位同學要將手中的紅五星送給班裏最要好同學。活動過程中同時播放周華健演唱的歌曲《有一個朋友是你》

2.比一比:班裏哪位男、女同學得到的紅五星最多(即:有人氣),並請上講臺,在學生的掌聲中給予頒獎,最後對同學們在紅五星上寫出的理由進行歸納。

3.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歡迎的同學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不受歡迎的同學有什麼品質?如何讓自己成爲受歡迎的人?

4.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和發言內容,進行小結,歸納以下結論:

友誼技巧:

(1)平等互惠,學會體諒朋友的難處,相互給予與分擔。

(2)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

(3)坦誠相待,堅持原則,絕不能以犧牲原則爲代價,維持所謂的友情。

[教學提示]通過活動,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力、錘鍊語言的能力,可以檢驗學生對“朋友”一詞理解的廣度和深度。進而“朋友”這一。讓學生在活動中真實體驗受人歡迎的快樂,從活動中歸納總結出受人歡迎的品質,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避免了“滿堂灌”式的教學。

活動四:活學活用,自我反思

請你結合自身情況,思考一下,如何交到更多的好朋友,需要做哪些具體的改變?把這些具體的行爲改變寫在紙上,比如:“言行上應該變得更有禮貌”,並與大家分享。

總結:交友看起來很難,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諦,並積極得在生活中去實踐它,平等而友好的對待身邊的同學,想必會有很多同學願意與你爲友!正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人恆敬之。交友之道也就在於此,後祝大家儘快交到越來越多的好朋友。

教學提示:引導學生掌握交友的關鍵點,給涉世未深的學生提些改變一生的交友忠告。

活動五、自我認識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瞭解了你,你對自己和同學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將活動中的自我介紹寫成一篇文章,或爲你的朋友寫一段介紹文字。不少於400字。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7

知識與技能:

通過自讀欣賞、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過程與方法:

討論交流,自主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藝術與生活的關係。瞭解一些有關印度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

教學重點:

體會學習本文優美生動的描寫。

教學難點:

結合語境,體會詞語的深刻含義。

使用媒體:

多功能講臺。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許多同學喜愛繪畫,喜歡唱歌;也有些同學有樂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長,具有一定的藝術鑑賞力。在上課之前,我們先欣一張圖片,請同學們說說這是哪一個國家的(展示圖畫)。

不同國家和地域的音樂、舞蹈能夠反映不同的文化風情。比如說我們的鄰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獨具特色的歌舞聞名於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我們敬愛的冰心奶奶記敘自己觀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觀舞記》。

2、預習檢查:讀準下列字音:

嗔視、叱吒風雲、顰蹙、盡態極妍、本色當行渾身解數、變換多姿。

二、產生問題:

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本文是怎樣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描繪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呢?請你從修辭手法、和表現方法等方面思考。

3、爲什麼第17小節說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衆,也忘懷了自己”。

4、第19小節中說:“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爲什麼看了她們的舞蹈會體會到她們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麼特點?

三、自主探究: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以上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四、交流提高:

1、本文主要是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描繪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現了印度舞蹈的美。

2、用語言來表現舞臺藝術,是很困難的,需要高超的語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生動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態,以及作者的讚歎之情。如“輕雲般慢移,旋風般急轉。”“忽而雙眉顰蹙,表現出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現……”

3、卡拉瑪的舞蹈非常優美,好像“飛動”起來。但是僅有“飛動”是不夠的,還要心靈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爲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渾然一體,才能達到美的境界。

4、首先,藝術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瞭解和溝通,所以,“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

其次,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養料,卡拉瑪姐妹也是一樣,“吸收着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沒有印度悠久文化的薰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不會這樣優美動人。

五、當堂訓練:

1、《觀舞記》選自____,作者____,原名_____,寫這篇文章是爲了獻給印度舞蹈家______。

2、在中國,最著名的表演“孔雀舞”的女演員是_______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並說說所填詞的特點。

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____的舞步,______的鈴聲,_____般慢移,______般疾轉,舞蹈出詩句裏的離合悲歡。

4、解釋詞語:

本色當行、顰蹙、粲然、叱吒風雲、嗔視、盡態極妍、驚鴻。

5、秒筆生花:你見過大海嗎?你見過高山嗎?請以“觀海”或“觀山”爲題,寫一段文字,用上排比、比喻的修辭。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對夏的讚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感受作者對夏的讚美。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教具準備:三用機、小黑板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2、瞭解作者:

樑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他是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檢查字詞預習: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解釋:

貯滿(zhù):儲存、積存

澹澹(dàn):水波盪漾的樣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氣勢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指導

2、感知課文

(1)文章第一段強調出夏天怎樣的特點?從結構上看有何作用?

{緊張、熱烈、急促總括全文對下文有提領作用}

(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感受的?

(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最後一段緊承上文的寫景來抒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從結構上看有何作用?

(熱愛、情有獨鍾收束全文、點明中心)

三、研讀課文,探究學習:

1、探究寫法:

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體三段展示了夏天怎樣的特點?

(1)第二段描寫夏季自然景象,既有實寫又有虛寫,既訴諸視覺又訴諸聽覺和嗅覺,運用比喻和擬人細膩描寫,展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第三段先以春天和秋天作對比,襯出夏的金,並指出象徵:“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這段描寫顯出夏天旺盛的生命力。

(3)第四段寫夏天緊張的旋律,主要通過農民勞作的景象來展示:一寫勞作辛苦,二寫緊張忙碌,烘托出夏天緊張的旋律。

課文末段的抒情有何特點?

用春秋和夏對比,採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2、品味語言,鞏固前面所學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裏用比喻,就化抽象爲具象了。

(2)“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習見的“長牆”喻“綠煙”,更加直觀。

(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4)“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5)“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6)“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裏用人的跑步衝刺來形容,化抽象爲形象。

四、課堂練習

春之色爲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爲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

請你發揮想像,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又學以致用,訓練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對這個學段的學生來說,或許仿句難了點,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這兩個描寫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強,又生動形象。它們句式相同,字數也差不多,語句錯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豐富多樣,如:

夏之色爲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爲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着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爲冷的白,如冰雪,如天雲,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爲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五、課堂小結

本文圍繞三個方面來寫夏天,突出熱烈、緊張、急促,收穫已有而希望未盡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夏天的喜愛之情。

六、作業:

收集描寫夏季的詩詞

板書設計:夏感

樑衡

總括緊張、熱烈、急促(提領)

夏之景蓬勃的生命力(修辭、感官)

寫景夏之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對比)

夏之旋律勞作辛苦、緊張忙碌(烘托)

抒情大聲讚美(對比、欲揚先抑)

七、教學反思: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瞭解雲與天氣的關係(篩選信息)。

2、積累一些與天氣相關的諺語、詩詞。

3、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如打比方、分類別等。

4、品味文章生動優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2、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瞭解雲與天氣的關係,完成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預示的天氣情況的表格。

2、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3、掌握本文說明方法及其好處

教學難點:

1、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雲識天氣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教學方法:快速閱讀法、觀察與聯想、圖表概括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前先來猜一個字謎,看誰反應最快。“運動會--猜一個字”

生:雲!

師:真聰明!現在天氣轉冷了,我每天在做你們的天氣預報員,那麼,除了天氣預報,古時候的人們還根據什麼識別天氣變化呢?是的,還可以通過空中飄浮的雲彩,那麼到底雲和天氣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文《看雲識天氣》,來解答我剛剛所提出的疑問。

二、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完成下面兩個任務:

(1)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生: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2)用雙橫線劃出各種雲的名稱,單橫線劃出雲的特點,用波浪線劃出它和天氣的關係。

2、正音正字

3、有關雲和天氣的關係,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的,找出標明角度變化的語句。

明確:兩方面--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

三、課堂遊戲[你猜我是誰]

找出各種雲和雲上的光彩,然後以一種雲或光彩的身分作自我介紹。要求:

①充分利用文中描寫雲彩的句子;

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③對照課文,學生各人自說自講,或在書上作記號,或寫在本子上。

④先各自預演,後課堂交流。

示例:

“嘿!大家好,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爲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大家知道我是誰嗎?”

四、理想課文的行文思路。

1、圖片賞析

2、完成全文的結構條理圖

3、簡表歸類

五、課文研討

思考:

(1)文中第2段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一句是揭示雲的形態和天氣關係,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說明了什麼?後面的三個語段與它有什麼關係?

明確:這兩個詞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這樣,排除了特殊情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第2段是後面三段的“綱”。

(2)切合文題、揭示雲和天氣關係的語詞是哪一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明確:記敘文中,比喻是一種修辭方法;說明文中,運用比喻來說明事物,叫做比喻說明法,一般簡稱爲打比方。

這句中心句運用的說明手法就是打比方。課文中打比方的運用,使得行文生動活潑,饒有趣味。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的比喻的運用,試分析其作用。

明確:第1段用一連串的比喻把雲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充分激發了讀者的想像。仿照示例造句,從形狀入手。(書P81)

(3)文章把雲分爲八類,把光彩分爲四種來描述,這種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有什麼好處?

明確:說明方法:分類別--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方面的異同,將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

好處(作用):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瞭解事物的特徵。

六、拓展延伸

有關天氣的諺語

⑴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⑵朝有破絮雲,午後雷雨臨。

⑶雲交雲,雨淋淋。

⑷亂雲天頂變,風雨定不少。

⑸滿天飛亂雲,雨水下不停。

⑹天起掃帚雲,三天雨淋淋。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自制的譜曲的詩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詩的課件。

2、學生準備:朗讀古詩,平時積累一些李白的詩歌。

教學重點:

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

課前談話:

師:聽說你們很聰明,那我考考你們。(板書:山),什麼字?你能說帶有山或與山有關的成語嗎?喜歡遊山玩水嗎?都遊過哪些山?還想去遊哪些山?

一、揭題

老師帶你們去遊天門山,怎麼樣?今天我們學一首古詩,板書:望天門山。

二、讀通詩文,初悟詩意

1、剛纔讓老師領略了你們紮實的語文基本功,現在再去過難關,有信心嗎?底氣不足呀。

會讀這首詩嗎?自己大聲讀讀。

你們剛纔的表現也激起了老師的表現欲,我也要讀一讀。(師範讀,生鼓掌。)能說說你爲什麼給我掌聲嗎?

現在你們是否也想讀?你覺得我哪裏讀得不錯,欣賞我的,你可以學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你就讀出你自己的感覺。

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2、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首詩,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那畫裏都畫了些什麼呢?再去讀讀、找找、劃劃。

反饋: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還知道你們班畫畫水平很不錯的,來展示一下吧,把這首詩畫出來。想要把這首詩畫好,該做些什麼準備?(讀詩、讀懂詩的意思)

生自由作畫。

誰來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說說自己畫中的得意之處。根據生的回答追問你爲什麼這樣畫?有何依據?

三、想象,領悟詩意

1、師也畫一畫,板畫天門山。這是——?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門,可見——?能用“天門山真什麼”來說說嗎?(高、俊秀、險……)

是呀,難怪詩人寫到天門山猶如被江水衝擊而隔斷似的,這麼雄偉這麼有氣勢,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師板畫江水迴旋、向北流。老師畫的是什麼?(水)怎樣的水?(碧水)碧水還可以說什麼水?(清清的水、綠綠的水、乾淨的水……)這樣的水流到天門山的時候,由於山勢的阻擋,產生迴旋,轉向北流了(師結合板書加上手勢來說)。

現在,你的眼前彷彿浮現出什麼畫面?你彷彿聽到了什麼?(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岩石,發出嘩嘩、很響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麗神奇!

其實我畫的水是一條江,叫什麼?(楚江)楚江又叫什麼?(長江)在古代,長江在天門山之前的中游流經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域,被稱爲楚江,天門山之後的下游流經吳國地域,被成爲吳江。

我畫的其實就是詩裏的哪幾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師神情並茂讀這兩句詩。你也想讀讀嗎?我們比賽讀,你們不先練練嗎?指名幾位生讀,評讀,評出優勝者。

3、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山的磅礴,詩裏還有寫山的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又是怎樣的山呢?(請兩位生來表演,爲了顯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並向中間靠攏點,演示山向中間突出的樣子)師板畫兩岸的青山,同時板畫孤帆和太陽。

4、看看老師又畫了什麼?怎樣的小船?怎麼行駛的?從孤帆你還能聯想到什麼?(作者在這船上欣賞風景,被美景陶醉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作。)

剛纔我畫的是哪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師做手勢範讀,生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四、誦吟古詩,拓展積累。

1、這麼美的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們這樣讀詩、背詩,他們是吟詩,吟唱詩歌,也就是把詩歌唱出來。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古人,唱一唱詩。課件出示:譜上曲的詩句。

師唱,生跟唱,師生齊做動作唱。

3、知道這麼精彩的詩是誰寫的嗎?對李白你瞭解多少?

李白是我國唐朝著名的詩人,背後人譽爲“詩仙”,現存詩歌將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寫山水的,你還知道李白哪些寫山水的詩?

老師也找了幾首,給同學們欣賞。課件出示:《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天門山》。

五、結語

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裏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着你們去欣賞,去誦讀。

爲了讓學生體會天門山的雄偉和楚江的洶涌,在孩子們充分的讀熟古詩之後,我抓住,“中斷、回”這兩個詞語引導學生想象,爲什麼雄偉的天門山中斷了?爲什麼了洶涌的楚江東西向東留到這卻要改變方向?接着指導學生朗讀,讀中進一步體會山河的壯美。緊接着,我抓住兩岸青山相對出引導學生理解,當雄偉的天門山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裏時,兩岸的青山不見蹤影,因爲被天門山擋住了,當船往下行駛,天門山慢慢的往後移,這時,被遮擋住的青山相對而出,又是另一番美景,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一個想象說話,當如此美景展示在李白眼前,身爲浪漫主義詩人的他會說些什麼呢?課堂陷入一片沉默,幾十秒鐘過後,有一位同時小聲地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俊美的山!(當聽到這個答案時,我失落的心情慢慢好轉,有人可以說出,只是他不敢說。想象說話在我們班上一直不怎麼擅長,這可能和平時訓練較少有關,今後要多加練)於是,我抓住這個答案讓學生體會李白當時激動的心情,學生帶着激動、高興的感情讀詩句。最後,我通過“日邊”一詞讓學生理解,太陽已經下山,金色的陽光照在水面上,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學生溫暖的讀一讀最後一句。

整堂課下來,除了想象說話那一個環節,其他都比較順利,我沒有逐字逐句的去解釋詩意,而是抓關鍵詞讓同學們跟隨禮拜欣賞美景,體會李白賞景的心情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古詩教學完後,我拋出一個問題:爲什麼要將此詩寫下呢?江馨怡說,因爲他自豪?爲什麼自豪?因爲他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別人沒有看到。我抓住這一答案引導學生:他自豪是不僅僅是因爲他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美景,而是他爲我們祖國擁有這樣的大好山河感到自豪,雖然我們不能親自到天門山去遊玩,但李白希望我們通過他的詩,感受天門山的雄偉,楚江的洶涌!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聽讀,瞭解小說的主要情節。這樣,才能更好體味和推敲作品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2)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2情感目標: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到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通過這課兩個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時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非常自然地把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能力目標:在學習本文出色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他們創新寫作。

  教學重點:

1、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前後的變化,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感情。

2、《最後一課》的情形與平時上課不一樣的具體表現

教學難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處處照應是本文的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加以啓發和點撥。

教法、學法

第一,文獻法。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瞭解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充分預習,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理清層次。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

第二,主要採用討論式和對話式,讓學生學會與老師對話與文本對話。

教學時數:三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參見課後註釋①)

都德:法國十九世紀的小說家,畢生事創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說。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於當時法國政府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了普魯土。普魯土政府佔領後,爲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個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讓兩個州的學生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這篇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這一時代背景。

二、生字、詞

捂(wǔ)戒(jiè)凳(dèng)郝(hǎo)叟(sǒu)膝(xī)

詫(chà)懲(chéng)賺(zhuàn)鑰(yào)匙(shi)藤(téng)

祈(qí)禱(dǎo)哽(gěng)挾(xié)懊(ào)皺(zhòu)

徵發:舊時指政府向人民徵調人力或者財物。祈禱:求神降福免禍的活動。

思量:心裏想。詫異:覺得十分奇怪。喧鬧:喧譁熱鬧。

懊悔: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裏自恨不該這樣。慘白:(面容)蒼白。

三、課文分析

1.請學生粗讀課文。

問:作者爲何以'最後一課'爲題?

--這是亡了國的阿爾薩斯人最後的一堂法語課。文章用'我'--小弗郎土的所見、所聞、所感來串聯故事情節。按情節發展把文章分爲:第一部分(1-6)上學路上。第二部分(7-10)上課之前。第三部分(11-23)上課經過。第四部分(24-29)宣佈放學。

2.講讀課文第l一6節,請學生朗讀,要求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見所聞。

問1:'我'爲什麼想'別上學了?'小弗郎士是怎麼想的?

--'連……也……''怕''想'①小弗郎士這天遲到,怕老師罵,特別是怕檢查功課,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學。

②野外的景色是那麼吸引人。

問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天氣是那麼晴朗,那麼暖和;畫眉在樹林邊宛轉的唱歌;普魯土兵正在操練。

對於普魯士兵的操練'我'是如何看的?作用?

--認爲比學習有趣。幼稚、無知、是非不清,爲下文做了鋪墊。

問3:'可是我還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說明他能管住自己?

①儘管周圍的自然環境和普魯士兵的操練吸引了他,但他還是向學校逃去。

②看見許多人在看佈告,他只是邊走路邊猜測,沒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躍,經過一番鬥爭還是'不停步'。

③聽到華希特跟他玩笑,還是繼續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小結:這一段寫上學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告訴我們小弗郎士有貪玩的一面,他沒有學好功課,但還能重視紀律,管住自己,急忙趕到學校。

問4: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練、布告牌)對全文內容起什麼作用?--暗示了故事發生的背景,表現出一個孩子的性格特徵,爲他後來的心理變化作了輔墊。那麼,布告牌前爲什麼圍了那麼多人?到底又發生了什麼事?

3.講讀課文第7-10節,請學生朗讀課文。

問1:到了學校、小弗郎土發現哪些情況不同往日?

--平常喧鬧的教室,現在一切偏安安靜靜;平時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的老師,今天卻溫和;老師穿上了只有遇到重大事情才穿的漂亮禮服,教室後排還坐着好些鎮上的人。

問2:這不同之處說明了什麼?

--強調今天不同於往日,引起讀者的疑問;同時也告訴讀者,人們對最後一課是多麼重視,爲下文作了必要的準備。

四、佈置作業:本課生字、詞,預習課後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通過韓麥爾先生語言、動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後悔、悲憤的心情,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精神。

2.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學生不易理解的環節。3.注意省略號、破折號以及某些感嘆號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聽寫生字、拼音。

2.從課文第一部分的內容看,你覺得小弗郎士是怎樣一個人?幼稚、天真、無知。

3.教室裏有哪些地方不同往日?說明什麼?

(1)教室氣氛。(2)老師對學生的態度。(3)老師的衣着。

(4)教室裏來了鎮上的人。這一切引起讀者的疑問,體現了人們對最後一課的重視。

二、講析課文第11-23節

1.講析第11節。

問1: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用書上的話回答)

--'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

問2:這問題嚴重嗎?爲什麼?

--很嚴重,說明國土淪喪,國已失去主權.

問3:韓麥爾先生懷着什麼心情來宣佈這一消息?

--'又柔和又嚴肅'。柔和:對孩子充滿了愛;嚴肅,懷着沉重的心情宣佈這一消息。

問4:這'沉痛而又複雜的心情'還表現在哪兒?

--講話中用了兩個'最後':第一個'最後'表現他沉痛及憤慨的心情。第二個'最後'提出希望'用心學習'的原因,表現他對祖國的熱愛。

2.講析第12-16節。

問1:聽到這消息,小弗郎士思想上有了哪些變化?(用書上的原文回答)

--'萬分難過,壞傢伙'、'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可憐的人,忘了他給我的懲罰'、'現在我明白了'。

問2:第15節爲什麼說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

--韓麥爾先生身爲法國人,卻不能教法語,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卻要被無辜趕走,實在是令人痛心的事。這當中有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敬愛之情,還摻雜着對老師的理解和同情。

小結:小弗郎士原來是個幼稚、無知的孩子。當他聽到要永遠失去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時,他的感情起了極大的變化,他感到了亡國的痛苦--'壞傢伙';對祖國語言的眷戀--'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稱先生是'可憐的人'。現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爲何圍了那麼多人,今天教室氣氛爲何與往日不同,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小弗郎士的愛國心在他思想上強烈地表現出來。

3.講析第18、19節。

輪到小弗郎士背書了,他是怎麼想的?韓麥爾先生都說了什麼?請學生朗讀第18、19節。

問1:小弗郎士想'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他的這一想法表現了什麼?

(1)他懊悔當初未努力學習,想回答好老師提出的問題。

(2)表現他要學好祖國語言的決心。

問2:小弗郎士未能回答出老師提出的問題,韓麥爾先生並末責怪他,而是對阿爾薩斯人進行了直率的批評,表現了先生怎樣的思想感情?

--'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的不幸'、'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先生批評阿爾薩斯人不珍惜時光學習,結果連自己的語言也不會說、不會寫,而今又失去了學習自己祖國語言的權利,表現先生的民族責任感和愛國熱情。

4.講析第20-23節。

'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這是先生對祖國語言的高度評價和讚頌,這是他熱愛祖國語言、強烈愛國心的表現,並不一定意味着法國語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問1:先生爲什麼把語言比作'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表現先生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個民族的語言是這個民族的象徵,代表着民族的尊嚴,是聯繫本民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紐帶。牢記住祖國的語言就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激發愛國熱情,團結起來爲收復國土爭取自由解放而鬥爭。所以作者把語言比作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是先生強烈愛國心的表現。

問2:今天聽講小弗郎士的感受如何?爲什麼?

--全都懂,覺得挺容易。他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知道了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自覺要求學好語言,聽得特別細心,所以全懂。請學生朗讀第21節。韓麥爾先生的教育,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大家決心要認真學好和牢記'法蘭西''阿爾薩斯',他們把這看成是祖國的象徵,因此把字帖比成小國旗。習字的時候也特別專心。

問3: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描寫專心寫字的?

--抓住聲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來寫。

(1)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

(2)大家平常最感興趣的'金甲蟲飛進來'也'誰都不在意';

(3)孩子們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現在'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問4:此時,從教室屋頂傳來鴿子咕咕的叫聲,'我'心裏怎麼想?表現小弗郎士怎樣的思想感情?

--'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小弗郎士嘲笑普魯士侵略者強迫人民學德語,也表現出一個天真的孩子對侵略者無所不至的暴行的憤慨。

請學生朗讀第22、23節,討論此時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

--小弗郎土設身處地的想到老師將離開生活、工作四十年的地方多麼傷心,他心疼老師、愛老師,又發出了'可憐的人'的慨嘆。由此可見,小弗郎士同情並理解即將被侵略者趕走的韓麥爾先生。聽到郝叟那古怪的拼讀字母的聲音,他想笑,但沒有笑,因爲他感到難過。他聽出這聲音中包含着悲憤與痛苦。他永遠忘不了這'最後一課',忘不了自己祖國的語言。

三、總結:從第11-23節是《最後一課》中心部分,着重寫韓麥爾先生以自己對祖國無限熱愛的心情上好最後一課,以及小弗郎士激發了愛國熱情,從一個天真、貪玩的孩子轉變成爲一個懂事的學生,專心上好最後一課的情景。

四、佈置作業:完成《配練》練習二、六。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講讀第24-25節,歸納本文的中心。2.瞭解作者是如何通過平凡的材料表現重大主題的。

3.理解本文標題的含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請學生朗讀24-29節

鐘聲和號聲說明放學時間到了,它無情地宣告了最後一課的結束。問1:'忽然'一詞在這裏又說明什麼?

--大家學得專心,不知不覺時間已經到了。

問2:聽到鐘聲、號聲,爲什麼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

--鐘聲、號聲無情地宣佈了阿爾薩斯人民從此將和自己祖國的語言告別了。先生臉色慘白,說明他內心極度痛苦。在這個小鎮上,他已教了四十年多年的法語,而今他即將離開這裏,他想跟學生和鎮上的人再講些什麼,只開了個頭卻怎麼也說不下去了,聲音哽住了。

問3:'我--我--'這裏兩個破折號表示什麼意思?--表示聲音哽住說不下去了。先生內心非常激動,一張嘴,彷彿有好多話要說卻又不知從何說起,他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的力量'寫出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這裏,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表現韓麥爾先生對祖國深摯的愛,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境界。問4:書寫'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大字。含義是什麼?

--表示韓麥爾先生堅信法蘭西必勝,它也激勵人們要永遠不忘記祖國法蘭西,這裏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他寫完這幾個字,痛苦得'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既不轉身也不回頭,他沒有勇氣宣佈'散學了'因爲這就意味着跟祖國語言的永別,他也沒有勇氣再看一下孩子們和聽課的鎮上的人,眼前的這個刺激和打擊太大了,他悲痛已極,只能無力地做了一個手勢,示意這最後一課的結束。先生的心都碎了

請學生朗讀第24-29節後小結:

通過這最後一課,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看到了先生熱愛祖國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因而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這是最後一課的結束,也是整篇小說的結束。在這一段裏小說情節發展到高潮,十分感人!

二、討論主題

通過最後一課的生動描述,反映了以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爲代表的法國人民在遭到普魯士侵略以後所表現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和對侵略者的仇恨。

思想教育:這篇小說告訴我們: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認真學好祖國語言正是熱愛祖國的一種具體表現。不要把熱愛祖國只停留在口頭上,應腳踏實地積極主動地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也要分秒必爭地認真學好一切科學知識。

三、總結寫作特點

1.選材。

(1)作品表現法蘭西人民的愛國激情,沒有選擇血腥的戰鬥場面來寫,而是寫了滄陷區的一個農村小鎮上的一個小學。作者爲何如此安排?

--農村小鎮的學校、老師、學生--普通、平常。他們最能代表法國的廣大人民羣衆,他們的情感是全體法國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顯得更加真實、深厚,文章也更富感染力。

(2)(結合單元提示)小說第一部分'上學路上是由主人公路上的見、聞以及感受等材料構成,它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政治背景,表現孩子的心理狀態,爲後來小弗郎士的變化作了鋪墊。顯然,這些材料是爲下文表現中心服務的。另外,'上課前'表現氣氛的不平常也是由材料構成,表現人們對這最後一課的重視,說明人們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即對祖國的愛。總之材料爲表現中心服務。

2.標題的含義和作用。

--亡了國的阿爾薩斯人最後一堂法語課。這標題不但指出文章的內容,而且蘊含着他的氣氛和悲憤的情緒,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

3.人物描寫(結合課後練習)。

韓麥爾先生--服裝、表情、動作、語言。

服裝:穿禮服上課表示對最後一課的重視。

表情:柔和、嚴肅、慘白、呆

語言:宣佈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最後……最後……'評論法國語言

動作:用盡全身力氣書寫'法蘭西萬歲'

總結:韓麥爾先生漂亮的禮服,溫和而又嚴肅的表情,富有哲理、發人深思的教誨,用盡全身力量寫下的'法蘭西萬歲!'給人以極深刻的印象。這一切都說明二個普普通通的語言教師的職業是和祖國的命運緊密連在一起的。因此由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更典型,更有代表性。

小弗郎士:他的心理活動貫穿全篇,主要段落有1、3、4、12-17、2l一23,他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歸納爲:貪玩,不愛學習--看到教室裏種植謊俺G榫昂蟾械匠躍--知道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後萬分難過--對自己過去的行爲深深懊悔--明白學好祖國語言的'深刻含義,憎恨普魯士侵略者--被先生深摯的愛國激情所打動,由衷地敬佩老師。這些心理活動的描寫寫出了祖國被侵賂者踐踏,人民失去自由實的殘酷現實震動了小弗郎土幼稚的心,激發了他樸素的愛國感情,韓麥爾先生的諄諄教導使他樸素的感情走向成熟。另外,文章還寫了郝叟等鎮上的人們,不同身份的人以不同方式表達了亡國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更加深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佈置作業:完成《配練》練習五及練習八。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能簡單概括故事內容。

2、通過課文研讀,能夠說出安恩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3、通過探討,能理清小說巧妙的情節構思,說出其對於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樸、善良、慈愛的人物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

約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麥小說家、詩人。1944年,“由於他藉着豐富有力的詩意想象,將胸襟廣博的求知心和大膽的、清閒的創造性風格結合起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本文選自作者的《希默蘭的故事》,這部故事集的出現一掃當時流行的無病呻吟、追求華麗詞藻的時尚,爲丹麥文壇輸入一股清新的陽剛之氣。

《希默蘭的故事》是延森以日德蘭半島北部故鄉風光人物爲背景,把幼時聽到過的各種故事和逸聞進行文學加工而寫成的短篇故事集。在這些短篇小說中,他熱情謳歌希默蘭的農民,讚美他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簡樸但健康的生活,同時也描述了當地剽悍粗野的民俗鄉風。《希默蘭的故事》一共包括34 篇,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三、概括故事情節

(要求:注意說清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四、初識安恩

1、請一位同學朗讀小說的第1小節(要求:語速要慢,要平靜一些、舒緩一些。)

2、根據課文第1小節談談安恩給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從 “然而她卻站在那裏曬着太陽,打着她的毛襪。”這句神態動作描寫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安靜從容的人。)

五、走近安恩

1、自由閱讀第3——19小節。 思考:

(1)先後有幾撥人要買奶牛?哪幾撥?這幾撥人的出場順序能倒一倒嗎?爲什麼?

明確:有四撥。分別是,錙銖必較的人——身穿血跡斑駁的罩衫的屠夫——死乞白賴的人——來過一次又出大價錢的人。不能顛倒,這四撥人一撥比一撥難對付。是根據情節發展的深入而設定的順序。

(2)通過安恩的回答(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你對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認識?

(示例1:從“老太婆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後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彷彿發現了什麼使她感到興趣的東西。”這句中動作細節可以看出安恩是個十分憐愛奶牛的善良的人。)

(示例2:四撥人都要買安恩的奶牛,都同樣遭到安恩的拒絕,但拒絕的語言和語氣是有區別的,對於屠夫她用了四個字,堅決予以拒絕:“它不賣的!”可以看出安恩對奶牛的感情很深厚,這是一種很令人感動的關懷。)

2、分角色朗讀3——19小節。(還原一下市場情境,注意人物的心理和環境的渲染。)

第二課時

一、評價安恩

1、在我們初識安恩、走進安恩後,現在來用一句話評價一下安恩。

(示例:她把奶牛當做自己平等的同類、老朋友、親人一樣理解、尊重,關懷奶牛的精神世界。)

2、小結: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說:“對於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於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

二、拓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養小寵物,給小寵物梳小辮子,穿各式各樣的衣服,帶寵物出去散步,你覺得這些人和安恩區別嗎?爲什麼?

三、師生總結

本節課我們知道了小說的情節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本課的情節極具有懸念,直到結尾才讓人豁然大悟。

我們還初步知道了小說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畫細節: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

我們還懂得了人類對於動物不僅應有物質上的關懷,還應有精神的憐憫。

四、佈置作業

小說最後安恩對自己不賣牛作出解釋後,集市上的人有怎樣的反應?請續寫一個結尾。

板書設計

安恩和奶牛

約翰尼斯﹒延森

初識:貧困、簡樸、整潔、年老、瘦弱、勤快、安閒、從容

走近:善良、愛憐奶牛、善解人意、不貪圖利益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積累“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任重道遠”、“死而後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成語;能準確流暢地朗讀並熟練地背誦課文。

2、翻譯十則名言警句,深入理解其。

3、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提高思想品德修養。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是9月23日,再有5天就是一個“聖人”2562週年華誕。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很多很多人去山東省曲阜fù市“朝聖”!這個聖人是誰呢?(ppt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今天我們在成都獅子山上,就不大可能跑到山東的孔子廟去拜祭,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第10課《<論語>十則》來紀念孔子誕辰2562年。(PPT2:“論語”。)學習該課的目標是(PPT3:“展標”。齊讀目標。)

二、誦讀課文

學生齊讀;正音。

三、直譯、理解(弄清每一則談的主要是哪個方面。板: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以下隨機PPT4:“直譯理解”)

第一、二則:抽生解釋紅色的字並直譯;抽生判斷每句談的各是哪個方面。

第三則:抽生解釋、直譯後強調“可”“以”及省略的“之”。

第四、五則:抽生解釋、直譯。強調學與思的關係和通假字“女”“知”

第六、七則:抽生解釋、直譯。思考爲什麼把兩則合在一起解釋翻譯。

第八則:抽生解釋、直譯。思考並回答前後三句的關係。理解“仁以爲”。

第九則:抽生解釋、直譯。啓發學生理解其深刻含義:處於亂世,君子能堅守道義,潔身自好。

第十則:抽生解釋、直譯。啓發學生理解正面闡釋“推己及人,仁愛待人”與反面闡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四、自由朗讀

1、把文中的成語找出來。

2、把自己最喜歡的格言、警句背一背。

五、分讀課文(男、女輪流,捕捉感受)

六、分享感受(圍繞三方面)

1、自己感受最深或收穫的是什麼?

2、自己過去做得不好的是什麼,今後怎麼辦?

七、結束語:

同學們,讓我們積累相關的成語、格言、警句,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並把它內化爲我們的文化和修養,傳承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就是我們對孔子的紀念!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準確、生動、文明、得體的語言進行交流。

2.在耐心專注的傾聽中理解發言者的觀點和意圖,並靈活作出應答。

3.培養友情,理解交友之道。

課時分配

1課時

艚萄設計(設計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在《高山流水》的背景音樂中)

同學們,古箏名曲《高山流水》演繹了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琴師俞伯牙和樵夫鍾子期關於友情的動人故事。

朋友,是這樣的人:你幸福時讓幸福倍增,你遇到困難時可以跟你一起分擔,你孤單時能給你溫暖,你落魄時能給你鼓勵。“高山流水覓知音”“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些都道出了友情的重要性。

課前,我給各組佈置了任務,我班的四個小組都很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蒐集,體會到交友的樂趣,正如孔子所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古今先賢的足跡,一起分享“交友之道”。

二、品味交友套餐

(一)優秀名言警句賞析

第一步:教師講評名言警句。

1.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

賞析:只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對工作認真負責,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合乎禮節,別人就都樂於與自己交朋友,那麼,普天之下到處都是你的朋友。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語

賞析: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說明交友的重要性。

第二步:由一組學生說出所蒐集的名言警句。

第三步:從同學所蒐集的名言警句中,選一條你最喜歡的進行評述。

(二)交友故事匯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請二組同學講述所蒐集故事典故。

如: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才華橫溢,但不能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且生活上有失檢點,喜歡賭博。他的好友詩人張籍並不因爲韓愈才名遠播,就對他姑息遷就。他一再給韓愈寫信,直言不諱地規勸忠告,終於使韓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幡然悔悟,他把張籍當作生平第一至交。

張詠和寇準是好朋友。當寇準要做宰相時,張詠卻對同僚說“寇準奇才,可惜學術不足”。並直言勸說寇準“《霍光傳》不可不讀”,勸寇準不要做像霍光那樣不學無術的人,寇準頓然大悟,勤奮學習,後成爲一代名相。真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能這樣直言相告。

(三)優美詩文誦讀

第一步:千百年來,有許多文人墨客也寫下了許多關於友情的名言佳句,第三組同學齊聲誦讀蒐集到的優美詩文。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李白)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

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唐李賀)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唐白居易)

第二步:表演誦讀《想起了你,朋友》。

第三步:老師評述。

(四)成語接力賽

成語接力賽,看哪組同學取得好成績。

示例:肝膽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義結金蘭……

三、聆聽心語

(一)各組推薦一位同學談談你對於朋友的看法。

(二)幾個小組分別交流本次活動的體會、收穫。

四、模擬交友

1.真情告白

今天,我來到嶄新漂亮的襄陽五中,看到了幾十張可愛的笑臉,真高興,你們能與我交個朋友嗎?我叫文鴻,記住啦:“文”是文質彬彬的“文”,“鴻”是大展鴻圖的“鴻”,我的家就在學校附近。俗話說,十年修得同船渡。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們今天能有幸成爲同學,我們今後將在這裏一起度過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這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福分。誰想跟我交個朋友?(學生自我介紹)你能介紹你的一位朋友讓我認識嗎?

2.交友介紹

(學生自我介紹,推薦)

結束語

同學們,我們需要友情,交真友,交好友,交益友。在生活中,特別是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裏,我們更需要警惕邪惡,防止虛僞,反對背叛。關於友情,最後讓我們用餘秋雨先生的話作結吧!(出示PPT)

來一次世間,容易嗎?

有一次相遇,容易嗎?

叫一聲朋友,容易嗎?

仍然是那句話——

學會珍惜,小心翼翼。

(學生齊讀這一段話)

附材料:

想起了你,朋友

時空流轉,來來去去,付諸遠行。今夜,目送時光溜走,獨坐於窗臺,忽見窗外絲絲細雨,點點燈光,心中不由得想起了我的朋友:在身邊的,和不在身邊的;面熟的,和未曾謀面的。想起在這個茫茫的塵世裏,在遙遠的某個角落裏,朋友正在做什麼?……此時此刻,我不由得猜想:也許我的朋友,正關懷着我,掛念着我。

瞬間,我的心裏填滿了感激:感激上蒼給我一次這樣的生命,感激上蒼讓我懂得體味友情,也感激上蒼,讓我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擁有了不同味道的朋友。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擁有朋友,最可貴的是——珍重朋友。沒有朋友的人生,是在黑暗中的孤寂;不能珍視朋友的人,是一個孤僻的失敗者。

此時,“朋友”二字便翻滾在我的思緒裏——那麼,什麼是朋友呢?

按照常規,朋友,就是志同道合,交情深厚的人。這也許只是原則上的定義。而我對朋友的詮釋是:朋友,是一種忘年之交,它是廣義的,它不分地域,不論年齡,不講性別,不看容顏,不一定是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也不一定是經常的循循善誘,直言相諫。在我看來:

朋友是緣分的恩賜,是幸運的搭檔,是一種不離不棄的情意,是今天的美好與和諧,是明天希望與幸福的交融。

朋友是今生的牽手,是長久的相伴,是生命中勇往直前的頌歌,彼此用不同的思想,譜寫着生命的樂章,彼此用不同的手法,彈奏着不同的音韻。

朋友是一種相助,是風雨路上的一把傘,是分憂解愁的快樂劑,是止痛慰心的安定藥,是眼淚的擦拭者,是跌跤後的攙扶者,是十字路口的牽引人。

朋友是豁達寬懷的兄弟,是情真意切的姐妹,是一種纏綿的傾訴,是一種耐心的聆聽,是快樂與幸福的分享,是直言直去、毫無隱晦的表述與互敬互愛的禮貌與尊重。

朋友的心是暖陽,朋友的手是熾熱的,朋友的眼睛是一種溫暖,朋友的言行是一種激勵。

朋友是登高的扶梯,是傷愁時的救助,是飢渴時的糖水,是過河時的扁舟。

朋友不是金錢的砝碼,也不是華而不實的表象。朋友是真誠的載體,是忠誠的衛士,是蔑視虛僞、消滅虛假的主宰。

朋友是純香的鮮蜜,是上好的茶水,是談笑風生的窗口,是心靈的交融與誠懇的再現,是本色的讚賞與最真的祝福。

朋友是春天的播種機,是夏天的涼爽,是秋天裏的收穫,是冬季裏的一把火。

朋友像汩汩甜潤的一汪清泉,像片片飄動的溫柔浮雲,像幽香陣陣的花朵,像餘音嫋嫋的洞簫。

朋友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是掌控絢麗航程的舵手,是歡快奔流不息的江河,是幽藍澎湃的大海,是馳騁遼闊的草原,是淨逸美妙的星空,是快樂飛翔的小鳥,是清新潤肺的空氣,是滋潤生命的甘露,是盪漾生命的綠洲,是風雨兼程的座標。

朋友是一生的財富,是一部能夠解讀的好書,是風韻的詩章,是灑脫的散文集,是思維理念的創新與更新,是彼此精神食糧的延續與補償。

朋友是快樂的驛站,是歡聚的家園,是嫋嫋的炊煙,是奉獻的能量,是幸福的暢想,是一個甘心互助而不吝嗇的天堂。

朋友是四季的相思,是彼此的牽掛,是一種純真的思念,是意志中無微不至的關愛,是彼此心靈的寄託與依靠。

朋友是一種珍惜,是一種積蓄,是一種相望與相守,是一種淡淡的回憶,淡淡的品茗與淡淡的共鳴……

今生,我以擁有我的朋友而驕傲!今世,我以朋友們擁有我而自豪!

遙望夜空,雲山隔阻,思念激盪心頭,穿越時空,我又想起了你——我的朋友!此時,我只想問一聲:朋友——還好嗎?此刻,我只想說:朋友——珍重!

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朋友可以頂天立地!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童話的思想內涵,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2.瞭解童話在語言運用、形象刻畫、情節安排等方面的特點。

3.嘗試學習創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內涵的童話故事。

4.掌握續寫的寫作要領,學會續寫作文。

  重點

1.深入理解童話的思想內涵,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2.瞭解童話在語言運用、形象刻畫、情節安排等方面的特點。

  難點

1.學習運用豐富的想像、誇張和擬人的手法。

2.理解童話是幻想和現實巧妙結合的兒童文學樣式。

3.童話中形象的塑造。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詞典,爲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並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意,指文章大意,並有感情的朗讀對駱駝描寫的部分。

二、正音聽讀

1.攜()手嫉()妒對峙()

踽踽()獨行溫馨()淙淙()

潺潺()花團錦簇()

2.老師範讀1-3段,要求同學聽難讀音,體會感情(動物們急於去尋寶的迫切心情),領悟意趣(童話作品中誇張式語言的表達效果)。

〖範讀旨在於音、情、意等方面對同學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同學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學會邊誦讀邊感受品味的欣賞方法。

三、朗讀設疑

1.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吐字清晰準確、朗讀聲情並茂。

2.設疑激趣:課文題目是《駱駝尋寶記》,但文章除了寫“駱駝”還寫了其他許多動物,清邊讀課文,邊將這些動物圈點出來,並思考:爲什麼要寫這麼多的動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四、討論交流

1.除了駱駝外,還有哪些動物加入了尋寶行列?它們都尋到寶了嗎?

(明確:有大象。金絲猴、烏鴉、老公雞和老母雞、牛、馬。羊、大白鵝、鴨子、獅子、老虎、金錢豹、大灰狼、獨角犀、河馬。麻雀、斑鳩、小毛驢等30多種動物都“火燒火燎”地加入了尋寶的行列。最終衆多動物又毫無例外地退出了尋寶的隊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來寫衆多動物在尋寶途中的表現,作用是什麼?

(明確:都是爲下文突出刻畫駱駝作鋪墊,從反面襯托駱駝。)

3.構思特點

引導:在構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對前後的內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寫了30餘種動物,多而不亂,雜而有序,各具特色,詳略有別。先分別寫30多種動物如何上路又無功而返,再集中筆墨,詳寫駱駝如何戰勝重重困難獲得成功。在寫駱駝時還穿插了鸚鵡和燕子,來和駱駝作比較,以突出駱駝的形象。

基於上述構思,課文可切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寫各種動物紛紛踏上尋寶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廢的經過。

第二部分(11——19段),寫駱駝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尋到了寶貝。

4.默讀,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亂、雜而有序”的寫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於感染力的描寫。

五、質疑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組織好學生的討論活動。

  第二課時

一、精讀品析

1.瀏覽課文

瀏覽要求與策略:

①瀏覽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畫出描寫駱駝的句子。

②思考:駱駝是以怎樣的形象出場的?在尋寶的路上駱駝的表現如何?

2.討論交流

①初登場時駱駝的形象

明確:描寫特點一瘸一拐高大

身姿雄偉

不大喊大叫謙虛

只默默地走踏實

“一瘸一拐”的形象並非完美,但這樣寫其實更能突出駱駝的高大,這說明駱駝是帶傷上陣的。作者告訴我們,它去年冬天“爲了送一位旅客”,“凍壞了一條腿”,這無疑增加了駱駝尋寶的困難。這裏還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在鸚鵡的眼裏,駱駝是“又傻又瘸的傢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去尋寶”。駱駝正是憑着這股執著的“傻勁”,瘸着腿,忍着痛,不顧路途遙遠,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②在尋寶的路上駱駝的表現如何?明確:作者着重寫了駱駝通過“夾扁谷”時的艱辛:

【這裏可品析的點頗多,可通過小組討論並交流補充的形式完成。】

二、研讀比較

1.爲什麼駱駝能克服種種艱難險阻呢?請學生齊聲誦讀第11段“這是一頭身姿雄偉的駱駝。……只是默默地走着。”

明確:三個比喻不僅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駱駝“忍飢耐渴”、負重致遠的特點,也寫出了他能克服重重困難的原因,字裏行間充滿着對駱駝的讚頌之情。

2.其他動物在尋寶的路上表現如何?爲什麼有這些表現?

明確:①“火燒火燎”地去尋寶,一路吵吵鬧鬧、一片混亂的樣子。

②遇到困難,如黑熊。

③生性好鬥的金錢豹和大灰狼。

(動物的這些表現源於他們尋寶的動機,可以說它們是各懷私心走上尋寶之路的。這些描寫都從反面有力地襯托了駱駝的形象。)

三、朗讀體悟

朗讀第14段,想象這段景物描寫的畫面,體悟歷經磨難而今“柳暗花明”的勝利者的心情。

四、領悟深意

◎思考:駱駝有沒有找到寶貝?在它眼裏什麼纔是寶貝?

明確:在駱駝眼裏這些纔是真正的寶貝,因爲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變成綠洲。駱駝尋寶的動機比其他動物崇高許多,作者這樣寫立意十分明顯,即通過駱駝的舉動來告訴讀者什麼纔是真正的寶貝。

五、提高升華

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討論:怎樣對待財富?如何

獲取財富?(允許同學暢所欲言,鼓勵同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傳統觀念和合作“雙贏”的現代觀念,都是對待財富的正確態度。)

六、總結活動

1.活動方式

教師提出課堂總結的方向,放手讓學生學會總結。

①主題方面:通過駱駝尋寶的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寫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學習?

2.規範結論

主題:描寫了一個信念堅定、意志頑強的駱駝的形象,頌揚了堅忍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

突出的寫作技巧:襯托手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