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教案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3.28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語文教案集合15篇

七年級語文教案1

漫話探險

案例提供機場路中學張華蘭

一、活動目標:

1、進一步形成對人類探險及其意義的認識,學習探險家樂於探究進取、勇於挑戰自然與自我的精神。

2、瞭解在探險過程中必備的生存知識和基本技能。

3、在活動中培養戰勝困難與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4、在活動中培養口語交際和寫作能力,清晰明確地陳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蒐集並閱讀關於探險家故事之類的書,並做好讀書筆記。

2、每位同學準備一個資料袋,把收集準備的所有資料放入袋中,以便作考評之用。

3、其它相關準備。

三、活動安排:四個項目(可選擇項目與課時,據實際靈活安排)

項目一故事會——講講探險家的故事

要求:

本單元課文涉及到的不講,專講從其他書本或媒體獲取的信息。2、看誰講得清楚流暢,生動感人。3、必須用普通話。4、誰先舉手就先請誰講。講完後簡要談談爲什麼喜歡這個故事,並向下面的同學提一個問題,答對者有獎。會後全班評選出故事蒐集得最多的學生、故事講得最好的學生、感受講得最真實的學生及回答問題最好的學生,以資鼓勵。

項目二辯論會

(一)、辯題:正方:學生適合參與探險活動反方:學生不適合參與探險活動

(二)、程序:

《漫話探險》教學設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1、準備會場(檯面佈置、座位調整、各負責人明確職責)

2、辯論會開始:A、雙方主辯手各自陳述主要觀點(各10分鐘)。B、雙方副辯分別補充主辯觀點。C、正反方自由辯論。D、觀衆提問。

3、評審小組評出最佳主辯手,最佳副辯手,勝方及最熱心觀衆,以資鼓勵。

4、正反方資料彙集,整理。

《漫話探險》教學設計

項目三野外生存夏令營模擬招聘

活動程序:

1、挑戰荒島、荒山、荒漠、荒原四個招聘小組組長分別上臺展示自己的宣傳畫,朗讀宣傳語,鼓勵大家挑戰,並各自選擇教室的一角(事先佈置)爲招聘地點。

2、同學自願選擇,前去應聘。(事先設計好招考內容和方式。)

3、招聘小組爲每位應聘者打分,評出最佳應聘者。

項目四模擬野外生存演練

(一)、活動內容:分組,在設定的野外環境中,利用限定的條件(裝備、時間、環境、人員)開展野外生存演練比賽。

(二)、活動組織:結合郊遊活動進行,不另外安排時間。組織學生自主參與招標,設計方案、組織活動。教師作適當的支持。

四、作文寫作及評改

以下內容任選其一:

1、自主寫作:以參與本次活動的體驗爲內容,自由寫作成文。

2、指導寫作:可寫記敘類作文,紀實型、幻想型都可,如《我的一次歷險經歷》、《小島歷險記》;可寫對某探險家的評價,如《小議鄭和下西洋》、《斯科特一行值不值》、《北大學生死得值不值》;也可寫對人類探險活動是非功過的評述,如《探險的功過》、《推崇(反對)探險》。

《漫話探險》教學設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寫好後請家長評閱,再在小組上評閱,自己再評閱,最後老師評閱,四個分數的平均分爲本次作文最後得分,辦好一期“漫話探險”綜合性學習活動成果展示。

“漫話探險”綜合性學習評價表:

項目

講故事

辯論會

模擬應聘

收集資料(20分)

活動參與(20分)

有無獎項(20分)

同學評價(20分)

家長評價(20分)

七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3.聯繫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學生去收集關於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設計

一. 整體感知

1.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瞭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2. 感知內容

① 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② 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並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 草報春

春花圖 花爭春

盼春 繪春 春風圖 風唱春 頌春

春雨圖 雨潤春

迎春圖 人迎春

二.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3. 潛心精讀

問題組

① 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② 說說你爲什麼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③ 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爲什麼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後,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起於擬人,終於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讓我們追隨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4. 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

三. 體驗與反思

a) 質疑交流

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緻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緻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b) 拓展延伸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收集的關於春天的詩文互相交流。

[作業]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

七年級語文教案3

【學習目標】

1.瞭解斑羚在危急關頭的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

2.體會本文詳略得當的敘述與具體生動的描寫。

3.理解人類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處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

2.體會文章真切細膩的描寫中蘊含的強烈的情感。

【導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爲下列加點字注音:

悲愴()嫺熟()逞能()肌腱()

恍惚()迥然不同()參差()眼花繚亂()

2.解釋下列詞語

嫺熟:

恍惚:

進退維谷:

迥然不同:

一塵不染:

略勝一籌:

3.本文選自《》,作者,原名,祖籍,1952年生於上海,1980年開始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所著動物小說將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識性融爲一體,充滿哲理內涵,風格獨特,被冠以“中國動物小說之王”。

二、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找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合作交流。

這個故事中一定有很多地方讓你感動,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充滿感情的朗讀你最喜歡的課文片段,並說說你爲什麼而感動。

先自己思考,然後再討論,並派同學發言。

2.劃出斑羚陷入絕境的語句,陷入進退維谷絕境的斑羚此時的表現怎樣?表現斑羚怎樣的品質?

3.斑羚飛渡具有怎樣的壯舉?

4.畫出文中有關彩虹描寫的內容。體會:課文中多次寫到彩虹,有什麼作用?

5.找出文章議論抒情的語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精讀精練:閱讀“就在這時,我看見,從那撥老斑羚裏走出一隻公斑羚來。……興奮地咩叫一聲,鑽到磐石後面不見了。”完成練習

1.用一個四字短語概括文段大意: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老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聲”的特殊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

3.畫線句的表達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點明試跳成功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一個撼天動地的特寫鏡頭,找出來後仔細研讀,完成下面各題

①它的內容是:從________到________。

②其中點示老斑羚所起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其中一句相當於電影中“旁白”的解說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④舉例說明其中比喻手法的精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提升:閱讀下文,回答文後問題。

兩隻貓(選段)

我家養了一隻小花貓,我們叫它小花,它活潑又漂亮。你瞧,它那圓圓的臉上,一雙大眼睛閃着綠光,小巧的嘴邊還神氣地豎着幾根鬍子。它全身長着灰褐色的毛,還均勻地夾着白色斑紋。它翹着棉條似的尾巴,真惹人喜愛!

鄰居家也養了一隻貓,我可不喜歡它。喏,一張尖尖的臉,大嘴巴旁邊有一撮黑歪毛。除了一雙和小花一樣明亮的大眼睛,全身上下沒有一處讓人看得上眼。它的心情非常古怪,每天早上躲在牆角洞口東張西望,不知道搞啥名堂。一次,我想摸它,反被它咬一口。從此,我恨透了它,見到它就打。可這傢伙特別機靈,老遠見到我就一縮尾巴逃得無影無蹤,真氣人。

我越討厭鄰居家的貓,就越喜歡小花,常常省下好吃的東西餵它。我爸爸叫我別慣壞了它,要不然,它長大了連老鼠都不會捉。我嘴上不吭氣,心裏卻說,哪能呢,小花從小就這樣伶俐,長大了準是捉鼠能手。

可是誰能想到,事情真讓爸爸說中了,那天,鄰居叔叔放出鐵籠中的小老鼠讓小花捉。小花竟像在惡狼面前的綿羊一樣a,先是用腳頂住地面,身子死命後退,後來乾脆狼狽逃跑,在場的人鬨堂大笑。這時鄰居家的貓不知從哪裏竄來,像離弦的箭b撲向老鼠,接着是老鼠的慘叫……

從此,我再也不追打鄰居家的貓了,也不再嬌慣小花了,每當小花纏我的時候,我就說道:“去,學抓老鼠去!”

1.上文中,作者寫兩隻貓採用的是什麼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中,寫兩隻貓的特點是通過哪幾個方面進行對比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在狀物中傾注了作者的感情,對自家的小貓則是________和________,對鄰家的貓則是________和________,後來通過捉老鼠一事,作者才改變了對鄰家貓的態度。

4.上文中加粗的兩個詞語“機靈”“伶俐”的位置可以互換嗎?爲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中畫線的兩個比喻句,它們各自形容什麼?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聯繫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啓示。

3、情感目標:正確處理好親情、友情關係。學會與他人、父母溝通。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教學準備】

學生:

1、課前請同學們在練筆裏寫寫自己進入中學後在家庭中的變化,準備在班裏交流。

2、課前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文字,瞭解文章的大意。

教師:

1、查閱指導朗讀的資料,教師參與分角色朗讀。

2、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進入中學已半個學期了,如春天的小樹在慢慢長大,有的同學在練筆這樣寫:

(大屏幕投影出示,請作者讀一讀)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麼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裏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發育、長大。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過渡)是的,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於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

教師板書課題及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初步感知課文:

1、文中寫了一隻什麼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麼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2、你認爲這篇文章寫得怎樣?

要感知課文,就要朗讀,朗讀有助於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自由回答問題並明確上述問題。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衝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後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三、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後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2、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裏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裏有興趣哪裏就有發現、有感悟,進而有創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裏,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麼不足?然後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並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2、文章結構順序:

調整後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四、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

2、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衝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儘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衝突。

五、作業

1、與父母一起讀這篇課文並討論。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一生。

2、想象“我”要回木雕到家後的情景,模仿課文續寫。

七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描寫

能力目標: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整體感知誦讀欣賞探究情感品味語言我愛質疑語言運用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高爾基借勇敢無畏的海燕象徵當時敢於直面沙皇暴行奮勇鬥爭的革命者,矛盾借倔強挺立的白楊樹象徵抗日根據地的廣大軍民,這兩篇文章都運用了借物抒懷的寫作方法。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郭沫若先生借石榴來抒懷的散文。

二、整體感知(聽讀課文)

1、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2、作者描繪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生:喜歡石榴、描繪石榴、讚美石榴

生:描繪了它的是枝、葉、花、果

三、誦讀欣賞

1、你喜歡石榴的哪部分,讀給大家聽

2、它有什麼特徵?

生讀

生答:枝奇崛不枯瘠葉清新不柔媚花單瓣陸離雙瓣華貴果透明光嫩

點評:你們的朗讀讓老師也感受到了你們對石榴濃濃的喜愛之情,老師也被你們感染了,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篇優美的散文。

四、探究情感

找出作者對石榴情感的句子

生:作者喜歡石榴,讚美石榴

生:石榴數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生:單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經就是一種奇蹟了。

生:那可不就是夏天的心臟嗎?

生: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

生:最可愛的是它的花。

生: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爲華貴。

提示:作者描寫的石榴美觀可愛,作者讚美的不僅僅是它的外形,還有什麼?

生:還有它的精神美。

生:它不怕驕陽,敢於同炎炎烈日抗爭。

生:它的勇敢,無畏。

點評:同學們分析得很到位。本文寫於1942年10月,當時正值抗日戰爭如火如荼之時,作者正是借石榴的外形美和精神美來頌揚我們民族敢於鬥爭的美好情操。

五、品味語言

這篇散文形神兼備,語言凝練優美,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極富表現力。把自己喜歡的語句畫下來,說說理由。

討論歸納

“花瓶兒”比喻石榴花,寫出了花的靈秀、精巧

“它會笑你呢”“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的皓齒”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對偶修辭使句式整齊,石榴個性鮮明

“琢”字寫出了花的精緻

“劈”字寫出了四瓣花瓣分裂的整齊勻稱

六、我愛質疑

學生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1、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還精巧地插上了花?

2、紅瑪瑙琢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變成中國式的金,殷周時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

3、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

4、文章開頭寫一般樹木起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

1、這是石榴花後期的形狀。

2、這是花的成長過程,先是希臘式的安普剌,後是中國殷周時的金。

3、夏天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季節,熱情奔放,一切都生機勃勃,作者愛夏天,他把石榴比做夏天的心臟,如果沒有石榴,夏天將暗淡無光,所以他更愛石榴。

4、開頭將少數樹木和一般樹木進行對比,是爲了引出石榴。

七、語言運用

1、仿照第二段“…而不…,…而不…”寫話

2、寫一段詠物寓理的話(如粉筆、橡皮、鴿子等)

3、教師示範大方而不張揚清香而不濃郁釘子:壓力愈大鑽勁愈大

4、學生展示

八、總結

自然萬物,孕育了我們的生命,他們雖不言語,卻給了我們許多人生啓示。讓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慧眼和心靈去發現,去探索那些無聲勝有聲的哲理。

教學反思

《石榴》是一篇狀物抒懷的散文。文章雖然短小,但是內容豐富,情感飽滿。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課堂上大多采用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只是起到一個點撥引導的作用。文章的難點是:作者通過對石榴毫不避易炎陽的直射的描寫抒發他愛石榴的勇敢、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此文寫於1942年,正是抗日戰爭高潮的時候,作者筆下的石榴體現了當時抗日軍民的精神狀態,所以這方面是老師介紹的。質疑部分是經常設計的一個環節,希望通過這個環節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懷疑精神。語言是本文一大亮點,通過品味語言和語言運用兩個環節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也掌握了借物抒懷的寫法。自我展示環節讓學生很有成就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七年級語文教案6

[課標要求]

1.自讀自譯,疏通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3.通過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岳飛的性格特徵,瞭解岳飛的事蹟,學習岳飛的優秀品質,樹立民族自尊心。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法點悟]

收集岳飛的小故事。熟悉岳飛生平主要事蹟,把握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這樣更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整體感知]

這篇傳記刻畫了一個對親上至孝至忠,治軍有方,軍隊所向披靡,關心百姓和將士疾苦的愛國將領的形象。

[疑難解析]

質疑:根據你對課文的學習,說說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寫了岳飛的品格?你認爲哪些屬於詳寫,哪些屬於略寫?爲什麼要詳寫第二部分?

解惑:

一、寫岳飛對親上至孝至忠。

二、寫岳飛治軍有方,軍隊所向披靡。

三、岳飛關心百姓和將士的疾苦。

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屬於略寫,第二部分屬於詳寫。

第二層最詳細,從“嚴”、“仁”、“信”、“勇”、“智”五個方面細述。因爲岳飛首先是個抗金將領,所以應詳細寫他治軍有方,略寫其它。

質疑:本文中哪些句子是側面描寫,有什麼作用?

解惑:“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突出了岳家軍的威力。

[語言揣摩]

岳飛“治軍有方”一共包括五個方面,這五方面在文中都有體現。我們把各個方面的表現與這五個字對應起來。細讀文章第二部分,然後回答問題。

(1)找出與“仁”字對應的原句。

答:

(2)找出與“信”字對應的原句

答:

(3)找出與“智”有關的原句。

答:

(4)找出與“勇”對應的原句。

答:

(5)找出與“嚴”對應的原句。

答:

提示:

(1)“卒有疾,親爲調藥,諸將逐戍,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仁)

(2)“有頒犒,均給軍史,秋毫無犯”。(信)

(3)“凡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謀定而後戰,故所向克捷”。(智)

(4)猝遇敵不動。(勇)

(5)“師每休舍,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鎧以習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卒夜宿,民開門願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折屋,餓死不掠奪。(嚴)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導引

我們通過自學要了解岳飛,還應積累一些詞語,我們還要進一步領會愛國將領的人格魅力。

[基礎鞏固集練]

一、文學常識填空

1.《岳飛》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朝代)史學家,岳飛,________(朝代)著名抗金將領。

二、字音字義

1.給下列字詞注音:

姬()姝()遺()旰()寧()壕()

鎧()芻()徇()戍()犒()

2.解釋下列字詞:

○1親:

○2索:

○3卻:

○4育其孤:

○5克捷:

○6闕:

3.解釋加點的字:

①飛事親至孝

②主上宵旰

③課將士注坡跳壕

④猝遇敵不動

⑤撼山易。

三、語言積累

翻譯下列句子。

1.主上宵旰。

翻譯:

2.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譯:

3.仁,信,智,勇,嚴,闕一不可。

翻譯:

4.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翻譯:

四、問題探究

1.岳家軍爲什麼能贏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聲?

(提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2.你讀過《岳飛傳》嗎?請查閱有關資料,以標題形式寫幾個關於岳飛的故事。

(提示:如“岳母刺字”等。)

3.將《岳飛》一文與前兩篇傳記相比,敘述事蹟有何異同?

(提示:與前兩篇傳記相比,相同之處是敘述事蹟有詳有略、正面敘述與側面表現相結合;不同之處是本文更注重本人話語的直接引用。)

五、拓展閱讀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1.文中“教以書字”的“書”的含義,跟下面哪一句中的“書”相同?()

A.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C.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D.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2.翻譯句子。

①歐陽修四歲而孤。譯文:

②惟讀書是務。譯文:

3.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

4.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

六、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齊有得罪於景公者,公大怒。縛致殿下,命左右肢解之,敢諫者誅,晏子左手持頭,右手磨刀,仰而問曰:“古者明王、聖主肢解人,不知從何處始。”公離席曰:“縱之,罪在寡人。”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縛致殿下:

②敢諫者誅:

③縱之:

④公離席曰:

2、翻譯句子

①齊有得罪於景公者

翻譯:

②古者明王、聖主肢解人,不知從何處始。

翻譯:

3、“仰而問曰”是一個省略句,將它補充完整應爲

4、晏子身爲宰相,卻親自操刀,他操刀的原因是什麼?

答:

5、晏子操刀卻不動手殺人而問“不知從何處始”的原因是什麼?

答:

6、怎樣評價晏子其人?

答:

七年級語文教案7

一、設疑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1、師:英國作家蕭伯納有句名言“人生中有兩大不幸,一是沒有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二是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不知大家是否贊同?

生1:我不贊同。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感到不幸情有可緣,但得到了心愛的東西應慶幸纔對呀。

生2:我也不贊同。這兩句話似乎自相矛盾。

2、師:我和大家也有一樣的疑問。看來,蕭伯納這句名言真有問題。今天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克思考人生的兩大難題:如何對待幸與不幸。下面請大家隨着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走進《人生寓言》。

(點評:運用留白藝術,由蕭伯納的名言導入,新、巧,可謂一箭三雕:一是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是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三是這句名言如一線貫穿,隨着探究的深入,不斷翻出新意。)

二、調動積累,讓學生了解寓言的特點

1、師:說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1:拔苗助長、掩耳盜鈴。

生2:狐假虎威、東施效顰。

師: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來平時積累很重要。大家喜歡這些寓言故事嗎?

(點評:內引以往的學習經驗,首次強調課外積累,走近寓言。)

2、生3:喜歡。因爲寓言讀起來既有趣又發人深思。

生4:寓言,它總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給人以生活上的啓示。

師:那麼從“東施效顰”這個寓言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啓示呢?

生5:告訴我們不要盲目地模仿別人。

3、師:作家嚴文井曾將寓言比作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現在再讀“東施效顰”這個故事,除了這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寓意外,換個角度看,你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呢?

生6: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師:瞧,這就是魔袋,我們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東西。一個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讀,就可以讀出許多理趣,讀出許多智慧。下面請欣賞第一個魔袋《白兔與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東西來呢?

(點評:歸納寓言的特點,爲下面多角度解讀寓意作好鋪墊,走進寓言。)

三、探究寓意,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

1、生速讀《白兔與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複述故事情節。

師:本則寓言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生1:有一隻白兔是賞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來到林中草地心曠神怡地賞月,於是諸神之王就宣佈月亮歸屬於她。可從此以後,她從前的閒適心情一掃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後她請求諸神之王撤消了那個慷慨的決定。

2、師:剛纔這位同學的複述你認爲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生2:複述語言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關鍵語句,而且忠實於原文。

(點評:通過速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評價滲透複述方法指導。)

3、師::你不僅很善於聽,而且也總結出了複述的方法。從這位同學的複述中我注意到了兩個關鍵詞“心曠神怡”“患得患失”,爲什麼月亮在歸屬於白兔後,她從前的閒適心情會“一掃而光”?請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的關鍵語句。

生3:“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在她的眼裏,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師:這句話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生4:運用對偶,句式很對稱,語言也很精練、用了很多成語,富有文采。

生5:還運用了對比,刻畫出了白兔面對月的陰晴圓缺患得患失的心態。

(點評:抓住關鍵語句,通過朗讀品味語言,揣摩語句深長的意味。)

5、師:著名詞人蘇軾有句詞與白兔的這一心態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6:人有悲歡離和,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點評:二次強調課外積累,巧妙引出多角度解讀。)

6、師:看來面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那麼你從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呢?

生7:要能夠發現和欣賞美,不可抱有佔有的態度。

生8:美好的事物應該大家共分享。

生9:擁有非分之財就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點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尊重學生的自主體驗與理解。)

7、師:白兔得到月亮後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裏?

生10:我認爲白兔得到月亮後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因爲白兔一則沒有能力去保衛財富,生怕別人搶去偷去;二則有了私慾之心便不會真正擁有。所以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實力、有沒有私慾。(同學們熱烈鼓掌)

生11:我不贊成。白兔得到月亮後如能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就不會產生得失之患。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擁有平常心。(生點頭,長時間鼓掌)

(點評: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形成爭辯,第一次進行多角度地解讀。)

8、師:剛纔同學們思想兩相砥礪,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閱讀本身就是你與作者的對話、你與同學間的對話、你與老師的對話。我在讀這則寓言時,我想到要“戒貪”,由此我還聯想到放棄也是一種美。如果某種擁有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反而徒增煩惱就不如沒有。而這也正可謂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可以從寓言中讀出很多理趣來,而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讀了《白兔與月亮》,我們在回頭看一看蕭伯納的名言,你又有何新的見解?

(點評:師生同讀同議,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促進者;鼓勵學生質疑探究,重新解讀寓意。)

生12:我現在能理解“得到了心愛的東西”有時不一定就是好事。不過,現在我對前半句話又發生了疑問:“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就一定不幸嗎?

師:這個問題問得好。那麼請大家帶着這一新的問題用讀第一則寓言的方法來自讀《苦難的王子》。

(點評:第二次多角度解讀,翻出了新意,同時又生髮出新的問題。自然導入第二則寓言。)

9、(生自讀《苦難的王子》)

師:下面請以四人學習小組交流你的讀書收穫。推薦一位中心發言人作好記錄。

生13:這個寓言講述的是一個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後來能夠頑強面對厄運的故事。從這一故事中我們悟出了兩個道理:一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切不可懷僥倖心理認爲苦難只會落在別人身上;二是一旦遭遇苦難,就要勇敢面對。

生14:我們這一組進行了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我們感受到了“厄運能使脆弱的人邊得將堅強起來”。

(點評:由“學會”走向“會學”。)

10、師:正所謂“保薦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還有句歌詞也是鼓勵處於逆境中的人們要充滿希望,你會唱嗎?

生15: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師:這樣的纔是真心英雄。你能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來談一談嗎?

生16:貝多芬耳聾後仍“扼住命運的喉嚨”從而創作出了不朽的音樂

生17:司馬遷倍受宮刑仍堅持不懈地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生18:美國作家海倫凱勒曾是一個盲人,但她以頑強的意志給她的創作帶來裏了光明,給千千萬萬讀者的心靈帶來了光明。

(點評:外聯生活,三次強調課外積累。)

11、師:大家所舉事例很有說服力。真可惜,我現在不是處於逆境,所以我成不了名人。說到此,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生19:我又有了新的問

題:是不是落難之後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規律嗎?沒有遭遇到厄運的人又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

師:你說出了我的困惑。誰幫我解答?

生20:落難之後不一定能戰勝脆弱,也有從此一蹶不振的。要培養堅韌的意志,我們必須自覺地尋找艱苦,在艱苦的條件下磨練自己的意志。比如長跑,並非厄運,但需堅韌的意志,是可鍛鍊人的。還有遇到了難題,要靜下心來攻克學習上的堡壘,又何嘗不需要堅韌的意志?

(點評:學生自己質疑探究,第三次多角度解讀。)

師:體會深刻。通過大家的討論,現在再看蕭伯納的那句名言“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你又有什麼新的看法呢?

生21:“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也未必是一種不幸。

(點評:溫故而知新。第四次多角度解讀,又翻新意。)

12、師:人的一生如雲捲雲舒、潮起潮落,如何面對人聲中的幸與不幸,相信大家在今後的人生定會正確對待。請你說一條關於“得與失”的名言俗語以自勉。

生22:得意淡然,失意夷然。-----冰心

生23: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生24: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

生25:交好運時要謹慎,遭厄運時要忍耐。-----《英國諺語》

生26:幸運並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論厄運》

(點評:四次強調課外積累,交流名言,勉勵自己。)

13、師:是啊,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感受。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如果單從佔有的角度看,“沒有得到”的失意痛苦和“已得到”的患得患失都是不幸的。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以創造、審美的角度來看這“未得”與“已得”,是否別有一番情趣呢?下面請你將蕭伯納的這句名言進行改寫,然後送給你的朋友。

生27:人生有兩大幸福: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待你去追求、去創造;而是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待你去回味、去珍惜。

(點評:第五次多角度解讀,創造性閱讀。情感、態度、價值觀自然得以體現。)

四、運用留白,激發學生課外樂於探究

師:寓言的確像個魔袋,我們今天從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魔袋還要大得多的東西。寓言又像一座橋樑,帶領我們渡到彼岸;寓言還像一把鑰匙,引着你走進神奇的世界。如你想知道魔袋裏還有哪些東西,請大家課後去閱讀周國平的另三則充滿了人生智慧的寓言《孿生兄弟》、《執迷者悟》、《抉擇》吧。

(點評:運用“留白”作爲結尾,使整堂課顯得餘味無窮,更廣闊的閱讀和創造的空間留給了課外。)

教學反思

1、解讀寓意是寓言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個極具個性的精神活動。解讀過程中首先應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原文,整體感知課文,概括內容要點;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讀出自己的見解,與文本對話,理解文章豐富的寓意。尤其不要忘記我們自己可能就是一個本體,從寓言中我們可以讀出許多的“自我”來,因爲“寓言說的就是你呀。”而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所在。

2、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應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不應侷限於教參上提供的一種寓意。寓言本身蘊涵內容的豐富性和含蓄性,使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在解讀中就會以喻體爲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開去,不斷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新的創造。

3、注意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要做到“潤物細無聲”,就要避免空洞的說教。在解讀寓意的過程中自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兩則寓言連串起來進行教學,因爲兩則寓言本身就是根據辨證邏輯而成的,不宜分篇教學。這樣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人生寓言》課堂實錄這一教

七年級語文教案8

【導學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並體味本詩的節奏美、韻律美。

3、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歌的內容,瞭解化石所展現的億萬年前神奇的生物世界。

4、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2、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媒體使用】

【教學過程】

一、預習領先一步

1、走進作者

張鋒,國家級教授,男,1961年9月23日生,理學博士。

2.背景助讀

原載雜誌《科學24小時》1982年第2期,後選入中學語文教科書。整部作品以詩歌的形式,宣傳科普知識。

3、給加點的字注音。

guǒ( 裹 )藏 cōng lóng(蔥蘢 ) 骸( hái )骨 長吼( hǒu ) 萬載( zǎi ) 奇幻(huàn) 潛(qián)行 猛(měng)獁(mǎ) 卓(zhuó)越 軀殼(qiào)

3、解釋下列詞語:

悄然: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 骸骨:屍骨 造物主:萬物的創造者

日轉星移:形容發生極大的變化。 化爲烏有:虛幻,不存在,一切都消失了。

二、課堂小試身手

問題一:化石作爲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打開讀者思維閘門的?

詩歌1、2節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富有孩子氣的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問題二、詩歌一開始就連續用了六個問號,請問這樣設計在文中起何作用?

明確:通過連續不斷地問句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激發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打開了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

問題三、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明確: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緊承上文的問句並引出下文對遠古世界的.想象和描寫。

問題四、能否找出詩歌第4、5、6節中的比喻句一兩例,並說說你的理解。

示例:①“(化石)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作者把化石承載的信息比作“珍貴的密碼”,生動地體現了化石在揭示生物進化歷程的重要性和珍貴性。

②“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作者把化石上的痕跡比作人的“皺紋”,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化石所歷經年代的久遠和歷程的豐富。

③“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作者把大自然比作“魔法師”、“雕刻家”,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大自然的神奇作用。

問題五、有兩節詩歌之間的關係很特別,你能找出來並說說它們有什麼關係嗎?

明確:第二節和第七節。兩者形成前後照應關係,第七節是對第二節的回答。

問題六、結合整首詩歌內容,加上你的聯想和想象,說說最後一節中,“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曾經是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說的最主要的事情(觀點)是什麼?

明確:①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

②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

問題七、全詩七節的思路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請簡要概括。

詩歌共七節,可分三層。其中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引發讀者想像。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問有答。

問題八、從修辭、詞語、感情等方面入手品析詩歌(讓學生舉手發言,自由暢談,教師從中引導,同時提醒其他學生在課本做標註)

(1) 從修辭方面:

比喻:“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把生命信息比喻成“密碼”形象生動)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把化石比作人臉的皺紋)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擬人:用第二人稱“你”指代化石,顯得自然親切

(2) 從詞語方面:

“冰冷”既符合化石的真實狀態,又能表現真理的冷靜。

“海枯、石爛、日轉、星移~~~~”雖然只是簡簡單單幾個字,卻寫出了生命的“不息地”進發的特點。

(3)從感情方面,把握兩個感嘆句: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

三、習題訓練鞏固

1.指出下列句中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①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

②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

①擬人 ②比喻

四、課後反思

省略

七年級語文教案9

一、導學

1、情景(問題)導入

上節課我們讀了春,賞了春,這節課,我們要隨着朱自清的筆墨,品味春天,領略春天的美!

2、目標導學

⑴、賞析語言,學習抓住特徵多角度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⑵、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1、

二、自學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裏

用"我認爲_________這句美,因爲________”的形式說話、

學生分小組讀,說感受、

如:我認爲“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這句美,因爲寫了草的動態和顏色、

我認爲“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句美,因爲寫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嬌豔;它們爭春比美,互不相讓。

我認爲“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這句美,因爲這三個比喻非常貼切,不展示了雨的特點,而且能表達對春雨的喜愛。

我認爲“呼朋引伴的鳥兒唱出宛轉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這句美,因爲通過視覺和聽覺繪出了一副明快優美、賞心悅目

教師總結:同學們說的很好,尤其是特點抓得很準、今後同學們也要向作者一樣仔細觀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三、助學

品味課文。(導讀促學,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節(總寫春回大地)爲例,指導學生品讀的方法。

1、簡析“盼春”。

出示問題組:

春天來了沒有?(通過“近”字可以看出春天還沒有來)

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

爲什麼疊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

這一小節有兩個詞“着”和“了”構成了四個詞尾,有什麼作用?(給人柔和的感覺)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來作者就用了比較多的筆墨來描繪春天的美景。

從哪兒可以看出是總寫呢?(“一切”)

在這一小節裏,作者分別選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詞語來描述他們?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陽的臉”來總寫春回大地。分別用“朗潤”、“漲”、“紅”來描述他們。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朗潤”、“漲”、“紅”的特點。朗潤是明朗潤澤的意思,因爲陽光照在上面,明亮起來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後,所以水“漲”起來了。“紅”字不僅寫出了太陽的顏色,也寫出了太陽的溫暖。同時,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兩幅畫面的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

小結:作者在這一小節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點,寫出了春天的總體景色,然後又選取了五幅畫面來具體描繪春天的美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這一部分的學習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經過小組交流、討論、達成共識。然後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仔細品味,揣摩其內涵。)

學生品讀、揣摩語言

在教師教給學生方法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五幅圖畫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圖畫,並劃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然後說明理由。

這一部分的學習,主要採取分組合作的方法,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同學之間討論交流,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作品,仔細品味語言,使“教”與“學”均置身於作品所設置的意境之中。教師要抓住重點語句,以“讀”促“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體驗性學習。

3、春草圖(第3自然段)

①第3段共四個句子,各是從什麼角度描繪春草的?

明確:第1句是從“點”上描繪,第2句是從“面”上描繪,第3句寫孩子們的遊戲,側面寫春草帶給人的歡樂,第4句以風襯草,從感受的角度表現春草的可愛。(由點到面,由近及遠,從正面到側面。)

②這一段用詞非常準確。試舉例說明。

明確:

A、“偷偷”,這裏是悄悄地、不知不覺的意思。表現出小草在春的催發下,在人們難以察覺的情況下,不生不響的生長狀態;

B、“鑽”表現出春草衝破土層的擠勁兒,寫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頑強。

C、“嫩嫩的”表現出質地柔軟,“綠綠的”寫出了顏色的鮮豔。

D、“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採用反覆的修辭方法,以口語化的詞語使人似乎看到春草遍地萌發的旺盛長勢,感到春草的勃勃生機。

E、寫人的動作“坐、躺、滾、踢、跑、捉”,抓住了兒童最喜愛的,而且是適宜於草地上開展的幾種活動來寫。寫兒童的活動實際上是寫草對兒童的吸引力,突出草這一中心。寫兒童的天真活潑,歡聲笑語又給草地增添了生活氣息,使大自然充滿生機。用了“坐”“躺”“打滾”“踢”“賽跑”“捉迷藏”等動詞。側面表現春草帶給人的歡樂。

F、“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借風襯草,照應開頭“東風來了”,又爲下文鋪墊,給人以柔和的感覺。

③這一段在寫景的層次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這一段在寫景的層次上也很有特點。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出春草生機勃勃的特點;然後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感受,充滿活力。

4、春花圖(第4自然段)

①討論作者是按什麼層次描寫春花的。

明確:在寫景的層次上:由樹上到花下到遍地,從高到低地描寫春花的。同時色與味、虛與實、動與靜相結合。

②如果不寫“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趕趟兒”,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明確:“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百花爭豔、生機盎然的熱鬧景象。

③“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三個句子順序能不能顛倒?爲什麼?

明確:不能顛倒。因爲這三種顏色是和上句桃樹、杏樹、梨樹的花的色彩一一對應的。“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鮮明。

④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寫“樹上”的花的?

明確:花朵多,花色豔,花味甜。“彷彿”一詞由實及虛,由春花聯想到果實,表現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⑤“鬧”改爲“飛”好不好?爲什麼?

明確:不好。因爲“鬧”字中不僅有嗡嗡的聲響,而且呈現出一派喧鬧沸騰的景象;如果用“飛”字,則無聲無息,只能表現飛時的形態,而不能表現聲響和景象。

⑥寫“花下”只寫了蜜蜂和蝴蝶,這與寫花有什麼關係?

明確:寫“花下”的蜂鬧蝶舞是側面表現花兒的多、豔、甜。

⑦“遍地”和“雜樣兒”從什麼角度寫野花?

明確:“遍地”寫野花的數量多,“雜樣兒”寫野花的種類豐富。

⑧體會“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兩個比喻的妙處。

明確:這兩個比喻描繪了陽光下野花閃閃爍爍、逗人喜愛的樣子。這裏沒有明寫陽光和風,但已寓於描寫之中了。因爲有陽光,野花纔會像眼睛、像星星一樣亮;因爲“風輕悄悄的”,野花搖搖擺擺,纔會像眼睛、像星星一樣“眨呀眨的”。這兩個比喻又互補: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沒有星羅棋佈的特點,不能照應“遍地”,星星又無眉目傳情的妙處,兩者一結合,真把野花寫活了。

5、春風圖(第5自然段)

①春風是無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從哪幾個感官角度把春風寫得有形、有味、有聲的?

明確:藉助其他事物,從觸覺、嗅覺、聽覺三個角度來寫春風。

※解說:六種感官角度:觸覺、嗅覺、聽覺、味覺、視覺、感覺。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首先從觸覺方面,作者引用詩句,又打一比方,讓人感覺到春風是溫暖的。然後寫“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從嗅覺的角度寫春風,彷彿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接下來寫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和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從聽覺的角度來寫,彷彿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這些聲音應和着,構成了一曲非常動聽的春天的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風是無形的,可在作者的筆下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②引用志南和尚的詩句“吹面不寒楊柳風”有什麼作用?

明確:引用是一種修辭。“吹面不寒”寫春風的溫暖;“楊柳風”(拂動楊柳的風)寫春風的柔和。

③“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寫出了春風什麼特點?

明確:採用比喻寫出了春風的溫暖和柔情。

④春風本身是無味的,作者又是怎樣寫出春風的味兒的呢?

明確:作者寫了風裏帶來的“新翻的泥土的氣息”,再“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這就化無味爲有味了,而這些味道都是春天所特有的。

⑤這些味兒和前文的“春草圖”“春花圖”有沒有關係?

明確:“青草味兒”照應了“春草圖”,各種花的香照應了“春花圖”。風裏帶來的“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總的是從嗅覺角度寫春風特有的芳香。

⑥春風“輕悄悄的”,本身也沒有什麼聲響,作者是怎樣化無聲爲有聲的?

明確:作者寫了春天裏特有的幾種聲響——清脆、宛轉的鳥的歌聲,輕風的聲音,流水的聲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聲。

四、用學

1、《春》是一篇優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了________之情,表達了作者________的情懷。

2、爲下列加粗字選擇正確的義項。

①呼朋引伴[]

A、指引B、牽引

C、引申D、招引

②欣欣然張開了眼[]

A、然而B、的樣子

C、這樣D、對

③一年之計在於春[]

A、計算B、主意計謀

C、打算D、策略

④跟輕風流水應和着[]

A、聲音相呼應B、依照別人的樣子做

C、和諧D、和悅

3、沒有使用兩種修辭方法的一句是[]

A、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B、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

4、“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一句描寫的是________,表現了它的________。

5、“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一句中“彷彿”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________。“彷彿”一詞能否刪去?爲什麼?________。

五、評學

1、指出下列語句的修辭方法。

⑴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⑵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⑶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閱讀。

A、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

B、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着。

D、“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⑴爲上面文字按原文順序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

⑵注音:窠巢()清脆()

⑶解詞:賣弄:宛轉:

⑷這段文字從感覺方面把春風描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味,極其生動,按下面要求,從文中摘抄相應的詞語填在橫線處(每空至少寫兩個詞語)。

①觸覺方面:________________。②嗅覺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③聽覺方面:________________。④視覺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⑸春風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不得超過5個字)。

3、佈置作業:①有感情的誦讀課文,並背誦課文及相關的詩詞句。

②各小組在找出自己所負責段落中找出,自己認爲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畫出來。可以從修辭方法、表現手法、情感表達、詞語特點等多角度分析,體會美在哪裏,精彩在哪裏。下節課我們繼續探討。

4、仿寫文末寫“春天”的三個比喻句子寫“秋天”,突出秋天的特點。

七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熟練掌握文中生字詞的字音、字義。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分析文中重點語句,掌握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以及側面描寫的寫作手法。

2、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體會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對孩子的童真童趣的讚美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保持童真童趣的天性,能夠用孩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發現生活的美。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中側面描寫等寫作手法並運用。

2、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含蓄情感,理解作者對童真童趣的讚美之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反饋

1、檢查、矯正課前預習。

2、交流作家作品情況。

二、朗讀課文,梳理文章內容

1、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請逐段朗讀課文,想一想:各段都寫了哪些景物?

第1段:樹林全貌;

第2段:垂柳、楊葉、蘆葦;

第3段:斷繩羊、女孩;

第4段:葡萄蔓、蒼蠅;

第5段:鳥巢、鳥兒;

第6段:廢紙、貓、瓦;

第7段:浮萍、魚兒;

第8段:老頭、孩子。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風的?寫出了風怎樣的特點?

文章先從樹林子開始着手,呈現給我們一幅恣意的狂風圖。接下來,從形狀、聲狀方面對被風吹得亂了的垂柳、楊葉、蘆葦進行了生動的描寫,繼續展現狂風大作的畫面。寫了幾組自然物,作者的筆鋒陡轉,寫到了動物,寫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進行景物描寫來具體表現風雨之大之猛烈。

三、精讀課文,學習寫作技巧

1、課文寫“風”,看不見一個“風”字,卻寫出了狂風的肆虐;寫“雨”,不着一個“雨”字,卻爲我們展現出了風雨夾擊的情景。作者採用的是一種什麼寫法?

側面烘托。

2、“樹林子像一塊麪團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這句話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比喻,將樹林子比喻爲一塊麪團,並用一個“鼓”字、一個“陷”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林地狂風中飄搖的情景。

3、“一頭羊從柵欄裏跑出來,四蹄在撐着,忽地撞在一棵樹上,又直撐了四蹄滑行,末了還是跌倒在一個糞堆旁,失去了白的顏色。”你認爲句中哪些動詞用得好?爲什麼?

“跑”、“撐”、“撞”、“跌”、“失去”,幾個動詞形象地寫出了“斷了繩的羊”的一連串表現,從側面烘托了風之狂。

4、“一個穿紅衫子的女孩衝出門去牽羊,又立即要返回,卻不可能了,在院子裏旋轉,銳聲叫喚,離臺階只有兩步遠,長時間走不上去。”這句話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作用是什麼?

誇張。只有“兩步遠”卻“長時間走不上去”,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聯翩,可見風之大。

5、“槐樹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鬆了一下蜷曲的手腳,一下子像一條死蛇,嘩嘩啦啦脫落下來,軟成一堆。”這裏用的是什麼修辭手法?有何妙用?

比喻。將葡萄蔓比作“一條死蛇”,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葡萄蔓被風吹落的情狀。

6、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動詞的使用及側面烘托手法的運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除上面所涉及到的句子外,你還能從課文中找出其它句子,並說說它們的作用嗎?

四、合作探究,體會行文妙處

1、有人說結尾寫到大雨了,你贊同這種看法嗎?爲什麼?

同意這種說法。文章結尾,寫孩子們“全趴在門縫,驚喜地疊着紙船,一隻一隻放出去……”由此看來,孩子們的腳下、門外,已是積水漫漫,否則又怎麼可以放紙船呢?

2、讀課文最後一段,說說文章結尾的場景和情調與前面相比有什麼不同?你認爲作者寫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結尾處,與前面風雨中無法自主的植物、驚恐萬狀的鳥畜不同,孩子們天性活潑,看一切都有趣,即便是暴風驟雨也阻擋不了快樂的遊戲。至此,揪着讀者心的這場風雨總算有了溫暖的畫面,可以鬆口氣合上書閉目回味了。文末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兒童天真純潔性情的謳歌和讚美之情,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佈置作業

學了本文,你一定收穫不少。請選擇某一熟悉的景物寫一篇片段作文,不少於200字,儘量用上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和側面烘托的表現手法。

七年級語文教案11

學習目標

①準確劃分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纔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教學重點

①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反覆朗讀,正確停頓,疏通文意。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麼辦?建築師們就帶着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這說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敘童年怎樣藉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纔會有樂趣。

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範讀;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爲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第三遍,教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跟讀;第四遍,學生齊讀。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藐(miǎo),項爲之強(jiāng),鶴唳(lì),怡(yí)然,凹凸(āo tū),爲壑(hè),癩(lài)蝦蟆。

掌握規律

文言文中單音詞佔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佔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繫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啓發學生,設小臺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閱註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爲之強(脖子、頸項)

②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③以叢草爲林(樹林)

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⑩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①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纔會得到。

[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後,再快速齊讀

限時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爲一單元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

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觀察的收穫。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並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敘述。

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羣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爲林”“蟲蟻爲獸”“凸者爲丘”“凹者爲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爲什麼?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爲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體驗與反思: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明確: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討論]

問題l:癩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爲什麼?

[明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說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啓示?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討論明確:

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於觀察,觀察要敏銳,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爲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問題3: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作業]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

如:

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課後記:疏通字詞障礙,採用齊讀、小組朗讀、個人朗讀等多種形式,然學生反覆朗讀,只只能達到背誦的程度。

七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掌握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字詞的音、形、義,正確朗讀、書寫,體會其含義。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體會作者的感情。

4、能借鑑寫法:在鋪陳誤會和衝突中寫親情(或友情)。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2和教學目標3

教學難點:教學目標4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設想:整體感知——研讀賞析——體驗拓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認讀生詞,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簡介魯迅。

二、導入新課:

童年生活總是充滿快樂的,童年的遊戲往往也是終生難忘的。儘管有時也會有陰雲,有誤解,但童年帶給人們的總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風箏》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三、檢查預習的情況:

1、檢查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的讀音和含義。

2、檢查朗讀情況。

四、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感情的把握。

五、學生自由讀課文,探討問題:

1、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2、具體寫我粗暴地干涉弟弟玩風箏一事,是哪幾個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

六、組織學生探討問題,明確答案。

七、佈置作業:

1、抄寫課後詞語。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分析課文,準確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並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步驟:

一、檢查課後詞語的掌握情況。

二、學習新課:

1、朗讀課文,探討問題:

(1)、對於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粗暴地毀壞弟弟的風箏一事,作者是如何評價的?

(2)、爲什麼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

(3)、當認識到當年的過錯時,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4)、作者設想了幾種補過的方法?後來補過了沒有?

(5)、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着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爲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提示:在作者看來,被虐殺的一方應該怎樣纔是對的?)

明確:小時侯自己對弟弟那樣管束,簡直是精神的虐殺,而弟弟卻並不認爲兄長的行爲是精神的虐殺,時過境遷,忘得一乾二淨。我也無從補過,無從求得心情的輕鬆,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殺者甘受虐殺,毫無抗爭,使虐殺者橫行無忌,這正是舊秩序能夠維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寫童年的故事,表達了什麼感情?

(表達了濃濃的兄弟情,作者富於自我批評的精神,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之情。)

3、體驗與拓展:

1、你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有哪些感受?

(從親情、自我批判、社會批判、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來談都可以。)

2、對待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從魯迅先生身上學到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3、閱讀《滿天的風箏》,試與課文比較,說說它們所蘊含的情感有什麼不同。

(《風箏》籠罩着深沉的悲哀,小時侯不許小兄弟放風箏,後來懂了新道理,覺悟到這是精神的虐殺而心情沉重,想補過,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永遠無法補過,因而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悲哀之至。《滿天的風箏》抒發的是小時侯跟二哥一起放風箏的快樂,寫自己糊的風箏放起來又滿足又驕傲。)

三、總結全文

四、課後作業:課後習題二

七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儲備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能力培養點:

賞析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

學習描繪秋天的手法,背誦詠秋的名句。

情感體驗點: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

一、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歎“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二、生自由朗讀課文。

出示問題組:

a.爲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爲什麼?

朗讀之後,學生分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爲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三、研讀賞析: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說說爲什麼喜歡這幅圖。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裏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溼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揹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瀰漫着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着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着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着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裏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由遠及近的順序)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爲什麼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七、佈置作業

1.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爲題寫一首詩。

2.摘抄以“秋”爲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九、教學後記:

本課採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穿插朗讀指導,有助於學生充分理解、領會詩歌。整體感知部分,考慮到啓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情感體驗,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拓展延伸部分進行比較閱讀,將本課學習引向縱深。安排摘抄寫“秋”的詩文,並做點評,是培養學生養成摘抄的習慣,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有效方式。

七年級語文教案14

【執教時間】XX年11月18日

【執教對象】蒙山中學預備年級

【執教教師】上海市呂巷中學 吳昌瓊

【教學目標】

1、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內容。

2、 品讀文章優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並學會寫簡單批註。

3、 體悟並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教學重點】

品讀優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

【教學難點】

體悟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欣悅之情。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導入

(二) 初讀,尋月之跡

1、[引導]:文章圍繞着月跡主要寫了哪件事情?

[要求]: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散讀文章,概括主要內容,並做好提要。

[歸納明確]:孩子們在中秋月夜尋找月跡。

2、[引導]:孩子們在哪兒尋到了月跡?

[要求]:提煉並圈劃文章相關信息。

[歸納明確]:鏡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三) 品讀,賞月之美

1、[引導]:我們先看到鏡中月。你覺得鏡中月美嗎?美在何處?

[要求]:齊讀,任選角度,展開討論。

(交流後,ppt呈現旁批範例)

[歸納明確]:

鏡中月:“溜、長了腿的、爬”等詞運用了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亮的調皮可愛。

“款款地”形象地表現了月的柔美、優雅。

“漸漸地、慢慢”等詞句,形象地寫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虧轉盈再消失的形態變化美。

2、[引導]:你還喜歡哪兒的月?爲什麼?

[要求]:自由散讀,圈劃批註,並交流。

[歸納明確]:

(1) 院中月:“玉玉的、銀銀的”寫出月光的顏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詞襯出月光的朦朧美。

“嫋嫋、淡淡的、癢癢的”寫出孩子們似乎已經到了月亮的體驗,很美妙。

整體閱讀則像在讀一首詩,充滿着詩情畫意。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顫” 這些詞讓“我們”感覺眼中月亮是那麼地惹人憐惜。

(四) 再讀,探月之喻

1、[引導]:到了院外,孩子們並沒有停下尋找的腳步,月亮無處不在。又在河裏,在孩子們的眼睛裏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麼呢??

[要求]:深入思考。

[歸納明確]:月亮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象徵。美好無處不在。

2、[引導]:讓我們帶着對這份美好的嚮往齊讀文章最後兩節。

(五)拓展,書月之華

孩子們的眼中看到如此可愛、優雅、朦朧、惹人憐惜的月,你又會看到怎樣的月亮呢?挑選一處用兩三句話續寫(建議使用疊詞,運用擬人等修辭手法)。

(六)小結

當孩子們醒來了以後,或許看不到這美麗的月亮,尋不到那令人難忘的月跡了。可是,它依然留在了孩子們的心裏,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

【附板書】

尋 鏡 眼

七年級語文教案15

七年級語文教案:《心聲》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通過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

2、能力目標

⑴ 繼續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⑵ 通過複述故事梗概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⑶ 通過對標題含義的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文章重難點問題的理解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

⑴ 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質;

⑵ 培養學生對理想目標執着追求的精神;

⑶ 通過師生互吐心聲,讓“心聲”架起師生之間愛的橋樑。

六、教學及活動流程

1、教學準備階段

⑴ 在設計好教學思路的基礎上,蒐集相關素材,應用信息技術,製作本課的多媒體課件;

⑵ 指導學生預習,包括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等。

二、課堂教學活動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出示契訶夫《萬卡》中萬卡的圖片,並配有《萬卡》中的相應文字,提問學生。

2、導入:契訶夫的《萬卡》曾感動過許多人,一個小男孩兒讀了《萬卡》,勾起了他對往事深深地懷念,也由此引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同學們想深入瞭解這個故事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黃蓓佳的小說《心聲》(出示課題)。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師生互動,進入情境。

(二)檢查預習,理解故事梗概。

1、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發窘 抽噎 撇嘴道歉 琅琅 過癮簪子 窸窣 恍惚

2、指名2人複述故事梗概,教師根據複述情況,指導學生複述的技巧。

3、師生共同總結。(出示行文脈絡)

公開課前( 讀課文)→回家路上( 讀課文)→次日放學( 讀課文)→公開課上( 讀課文) 1、齊讀生字詞,讀準字音。

2、快速瀏覽課文,複述課文。

3、同桌討論,填空,鞏固對文章脈絡的理解。

加強基礎,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及綜合概括能力。

(三)精讀課文,鞏固心理描寫寫法,理解“心聲”的含義。

1、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心理描寫的作用。

2、與學生共同總結李京京的“心聲”是什麼。

1、從課文中找出最能體現京京心理的各種描寫語句,感情朗讀並在小組中加以討論分析,在班上交流。

2、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刻理解李京京的“心聲”。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既提高朗讀水平,又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

心理描寫:1、人物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聲;2、作者直接描述人物的心聲;3、通過行動描寫揭示內心活動。

(四) 結合師生實際,傾訴“心聲”。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傾訴“心聲”,教師隨機點評。

2、教師傾訴自己的“心聲”: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每位同學都能像李京京那樣在課堂上勇敢地回答問題;也希望每位同學都擁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作爲教師,我也將努力做到公正、平等地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關注像京京這樣特殊家庭的孩子。

學生各抒己見,用流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聲”。

師生平等對話,培養學生的愛心,營造積極主動、民主快樂的學習氛圍。

(五)佈置作業

出示作業:以李京京的身份給他鄉下的爺爺寫一封像凡卡寫的那樣富於感情的信。

(六)板書設計

心聲

黃蓓佳

公開課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學 → 公開課上

(想讀課文) (偷讀課文) (聽讀課文) (終讀課文)

“心聲”: 渴望親情 呼喚平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