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裝在套子裏的人》精品教學設計【彙總】

本文已影響 3.69W人 

  《裝在套子裏的人》教學設計

《裝在套子裏的人》精品教學設計【彙總】

  一、教材分析

1、本單元是高中階段必修教材中的第二個小說單元。和必修3中的小說單元側重學習體裁特點、鑑賞人物形象不同,本單元側重理解小說的主旨,以及品讀小說刻畫人物的藝術特色。因此,從教材的編寫意圖出發,明確本課的教學目標應以引導學生把握小說的主題爲最終目標,並穿插對藝術特色的鑑賞。

2、《裝在套子裏的人》是契訶夫最傑出的短篇小說之一。作爲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他的小說的總特點是:運用幽默諷刺的手法和各種細節描寫,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揭露那個社會的各種病態,抨擊沙皇專制制度,熱烈地嚮往新生活的到來。本篇也不例外,契訶夫用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塑造了一個保守、反動、扼殺一切新思想的“裝在套子裏的人”的典型形象,揭露了沙皇專制的反動腐朽。作品問世以來,別里科夫便成爲那些害怕新生事物,維護舊事物,反對變革,阻礙社會發展的這一類人的代名詞。

因此,由課文本身的特點可知,本課的教學可以以剖析人物形象爲主線,圍繞着別里科夫的生活歷程做縱向的分析,聯繫別里科夫所處的環境及與之有關係的人做橫向的分析,以此自然引出對教學重難點的分析。

 二、教學目標

1、瞭解契訶夫及本文的寫作特點。

2、理解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關係。

3、正確認識沙皇專制統治的反動與黑暗,認識別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以及“裝在套子裏的人”超越時代和國界的典型意義。

4、學習領會作品中的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

 三、教學重難點

1、理解別里科夫的典型形象。

2、深入把握小說主題。

3、賞析契訶夫的諷刺藝術。

  四、教學對象分析及教學策略

高二學生在系統學習了必修3中小說單元的基礎上,對小說的體裁特點以及相關鑑賞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具有較活躍的思維能力和接受新知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受人生閱歷和思想深度的侷限,他們往往只能看到人和事的外在表現,而不能就人物的本質和作品的主旨作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

一節小說鑑賞課,既不能熱熱鬧鬧沒內容,又應力避追求深度而失之於死板的弊病。因此,我採用了探究式教學法,即以教師爲主導,力求將學生引入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合作探究,以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深入研讀文本爲最終目標。

  五、教學設計思路

創設情境,引起爭議,以此導入對人物形象的解讀;圍繞着如何正確客觀地認識人物形象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探究——解決問題;在完成課文教學的基礎上,以應用文寫作練習進行昇華拓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學生把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六、教學過程

【導入】

以當代詩人北島的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導入情境,基於上一課時對序幕部分的學習,引導學生討論,別里科夫是一個怎樣的人。是高尚者嗎?是卑鄙者嗎?學生一致否認他是高尚者,但對卑鄙者的問題衆說紛紜,形成了爭論。

師:從爭議可見,大家對別里科夫這個人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但是大家能夠達成共識的是——別里科夫確實可憎可惡,因爲他時時刻刻在用自己思想上的套子去套別人。別里科夫是不是僅有這可憎可惡的一面?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爲了讓大家能對他做出一個客觀而統一的評判,能夠給他蓋棺定論,甚至最後能爲他題寫一個墓誌銘,我們還要進一步探討。

  【發現問題】

教師設問:別里科夫人生中有一件什麼事最能鮮活體現他的思想性格?學生:結婚事件。(課文的主體部分,很直觀,學生不存在理解障礙)

教師設問:如果要走進他的結婚事件,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些問題?最想知道什麼?

 【探究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下:

1、別里科夫爲什麼要結婚?

2、別里科夫要和誰結婚?結婚對象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上一課時理清情節的基礎上,讓學生髮問設疑,既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又符合他們的思維特點,課堂氣氛很踊躍,效果也較好。

根據學生的回答和文本中的信息,教師進一步追問學生:

① 周圍人爲什麼要撮合別里科夫?

② “昏了頭”說明什麼?

③ (補充資料:“她簡直就像蜜餞水果,活潑極了,很愛熱鬧,老是唱着抒情歌曲,或者揚聲大笑;她就像一個希臘神話裏的愛神、美神一樣從浪花裏鑽出來了;她似乎只會哭或者笑,對她來說不哭不笑的心情是沒有的。”)華連卡代表着一種怎樣的力量?她和別里科夫會不會有愛情?

→由華連卡和別里科夫會不會有愛情的討論,引出騎車事件。(在此過程中:通過分角色朗讀,品味契訶夫的諷刺藝術)

教師追問:華連卡與別里科夫沒有結成婚僅僅是因爲沒有愛情嗎?僅僅因爲騎車這一件事嗎?還有哪些事在毀滅着他的結婚夢?

→引出漫畫事件和爭吵事件。

1、一幅小小的漫畫是如何對他的結婚夢構成破壞的呢?

2、別里科夫和誰爭吵?他們說到什麼問題時爭吵起來的?一場爭吵怎麼破壞了結婚夢?

→緊緊圍繞着結婚事件,扣住婚事不成,引導學生設疑,學生在情節漸漸清晰起來的過程中,問題越來越系統,也越來越有深度,教師對發問的學生及時肯定和讚美,堅定學生解決的信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和文本中的信息,教師進一步追問學生:

① 促狹鬼畫漫畫的用意是什麼? (在此過程中:通過分角色朗讀,品味契訶夫的諷刺藝術)

② 別里科夫看到漫畫後什麼感受?

③ 婚事不成,是華連卡不想結婚了,還是別里科夫自己放棄了結婚夢?

→教師追問:表面上看,是三件事導致了婚事的破滅,實質上是什麼瓦解了一個美麗的結婚夢?換成別人會有這樣的結果嗎?爲什麼別里科夫就會被這三件事毀滅婚事?

討論明確:"套子"作怪。正是思想上的套子,不僅阻斷了他的幸福路,而且把他送上了黃泉路。

  【解決問題】

別里科夫的形象特點:封閉,迂腐,膽小,怕事,懼怕和扼殺一切新生事物。既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維護者,又是受害者。

 【發散延伸】

教師設問:像別里科夫這樣的人,世界上只有一個嗎?只在十九世紀末的沙皇俄國纔有嗎?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

→探究小說情節的尾聲部分,進一步研讀別里科夫形象的典型意義。

通過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中的人和事,討論明確:

他的思想性格是超越一國一時之限的,面對新生事物,懼怕固守,甚至是自覺地仇視和扼殺,這是一種永恆存在的人性,也是別里科夫形象的典型意義之所在。

 【拓展昇華】

在全面解析和理解別里科夫其人其事的基礎上,爲別里科夫題寫墓誌銘。

寫作準備:朗讀中外優秀的墓誌銘,爲學生激趣,爲思路導向。

要求:言簡意賅,對他的一生完成一次藝術性、形象性地蓋棺定論。可以用第三人稱,也可以用第一人稱。

學生思考寫作;教師投映墓地圖片,播放哀婉音樂,爲學生創設情境,並鼓勵學生儘量發揮創造力。

附學生創作的精彩墓誌銘:

★ 他不肯接受清風的吹拂,陽光的溫度,於是長眠於黑暗。

★ 生於套子,死於套子。

★ 但願我躺在這裏不會鬧出什麼亂子!

★ 這裏的一個套子裏包裹着一個時代。

★ 不要將我的墓碑上再套上套子……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篇作品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到別里科夫不是一個特定形象,而是一個超越歷史和國別的典型形象。我們從他身上,不僅讀出了一個時代,而且讀出了永恆的人性。

真正的名著正當如此:它不是一本合上的書,而是一扇敞開的門。穿過這扇門,可以讓我們看到萬千氣象。

建議同學們在課下再閱讀契訶夫其他代表作。

  七、教學反思

本篇教學設計力圖從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以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爲指導,完成一次高中閱讀教學的全新實踐。通過這次實踐,我的體會和反思如下:

首先,在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要明確教師的身份是學習團體中一個平等的成員,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課堂不能成爲“填鴨式”的課堂。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解析,還是對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題的理解,都不該由教師強硬灌輸,而應由學生這一閱讀主體通過探究自主發現。

因此,我用詩歌名句作導語來創設情境,並引導、鼓勵學生自己質疑,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整個課堂氣氛踊躍,生動活潑。並且通過追問適時地提出二級問題,不時將學生的思路引向更深層次的領域,因勢利導而不致生硬,較好地實踐了一個“從預設到生成”的過程。

其次,教師應該給學生以思想的自由,給學生留下必要的思考和討論的空間,允許學生進行懷疑、質詢甚至批判。

因此,我在探究問題的環節中,給學生充分的討論空間,並走到他們中間,與他們共同討論、交換意見,促使他們形成觀點,鼓勵他們發言。在課堂上,學生髮言積極,可以在不斷提出問題、形成爭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肯定,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第三,注重課程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性。因此,教師應該抓住契機對教學內容做有效拓展,努力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拓展學生的眼界。

在墓誌銘寫作的環節上,由於形式新穎,並用音樂和圖片創設了情景,學生的熱情非常高,有些同學甚至創作了不止一則,在課下與教師交流,要求另找時間展示。由此可見,教學不僅完成了應用文寫作的拓展練習,而且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和創作熱情。

第四,語文課堂不能沒有讀書聲。缺少了讀書聲的課堂,便會缺少一份音韻美。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只注重文本探究,而丟掉了那動人的琅琅讀書聲。

我在引導學生賞析華連卡的性格和騎車事件時,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把理解推向更深層的平臺。正是學生恰切而飽含感情的朗讀,生動地呈現出華連卡光彩照人的性格特點,讓人直觀地感受到別里科夫邏輯的荒謬。使學生在笑聲中便自然地被契訶夫的幽默諷刺藝術所感染。

第五,不注重面面俱到,而注重要點突出。

因此,我在教學中僅僅抓住別里科夫的典型形象,力求以小見大、以點帶面,以典型形象帶動主題研讀和藝術特色的賞析。讓學生感受到人物之生動、語言之精妙和思想之深刻。本堂課的教學效果基本達到設計意圖,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裝在套子裏的人》教學設計二

  【設計意圖】

《裝在套子裏的人》一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係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了一遍,作爲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於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卻並不能準確深入地瞭解和把握。因此,我在教這篇課文時,採用合作互動的教學模式,打破常規,力求創新,特設計瞭如下教學方案:

  教學目的和重點:

1、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及其社會典型性。

2、思考小說主題,並聯系實際擴展其豐富的內涵。

 教學難點:

準確深入地把握小說主題,並聯系實際擴展其豐富的內涵。

 難點突破:

組成“別里科夫之死”專案調查組,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興趣盎然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爲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做好充分準備,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

 【設計提要】

一、簡介作者和文章寫作背景。

二、組成“別里科夫之死”專案調查組。討論合作,寫出調查報告並交流。

三、寫出“結案報告”並交流。

四、把握人物形象,領悟小說主題和它的現實意義。

 【設計實施】

  一、簡介作者和文章寫作背景。

[意圖]明確學習內容,識記必要的文學常識,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操作]

1、關於作者契訶夫:他的成就、作品、小說風格和創作特點。

2、寫作背景(略)

 二、組成“別里科夫之死”專案調查組。討論、合作,寫出調查報告。

[意圖]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在合作互動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民主討論中積極創新,從而爲學生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打好基礎。

[操作]

1、板書: 自殺?他殺?

----“別里科夫之死”專案組調查報告

2、導語 激趣,引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職工宿舍裏,發現一具中年男屍。據查,死者爲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後,2003年春天,沙中高二153班學生特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調查。 調查涉及四個選題:案發背景、現場勘查、 本人檔案資料、有關人士採訪 。要求:6人一組,討論決定其中的一個選題。然後小組討論,一人執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15分鐘後,確定組內一人宣讀。

3、學生討論、合作。

4、各小組宣讀調查報告,師適時點評,鼓勵學生的創新。

  三、寫出結案報告並交流。

[意圖]這一步是把前面的氛圍推向高潮,是對課文理解的理性總結,是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的前奏。

[操作]

1、每個學生寫出本案“結案報告”。

2、交流所寫內容

3、教師小結

別里科夫之死既屬於他殺的範疇,又屬於自殺的範疇。一方面,從別里科夫日常穿着與習慣,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思想是極爲保守的,僅僅是看到華連卡兄妹騎自行車,他便無法接受,而華連卡並無惡意的笑就足以讓他想不開,以至鬱郁而死,因此,思想的保守和頑固,是促使別里科夫自殺的原因之一,或者說,正是這種極端保守頑固的思想殺死了他。另一方面,別里科夫的死亦屬他殺。華連卡的一笑是別里科夫致死的直接原因,但從根本上說,原因卻是沙皇統治者採取的高壓政策,可悲的是,別里科夫本人甘當統治者的鷹犬,心靈僵化死亡,這纔是殺害別里科夫的罪魁禍首。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做出最終裁定:可憐的沙俄人民應當奮起推翻沙皇的殘酷統治,從根本上解除人們思想保守之源,而保守的人更應該張開開放之眼,明眼看世,摒棄一切腐朽的舊制度,讓思想重現生機。

 四、把握人物形象、領悟小說主題和它的現實意義。

[意圖]教學至此學生對別里科夫這一人物形象已經把握得相當完整準確,教師水到渠成引導學生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

[操作]

1、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要注意到別里科夫性格的複雜性:“一切裝在套子裏”是可惡,可憎的,是沙皇統治的維護者,同時,他結婚的悲喜劇表明了他是可悲,可憐的,是沙皇專治的受害者。而這個人物形象的社會典型性就在於他代表了生活在19世紀末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害怕變革,苟且偷安甚至甘心充當沙皇鷹犬的可惡、可憎、可悲可憐的知識分子形象。

2、領悟小說主題。“推翻沙皇的殘酷統治,從根本上解除僵化陳腐的思想,要讓生活有新氣象,必須變革社會,革新思想”。而小說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的語言更深化了這一主題。

3、聯繫實際擴展其豐富的內涵。結合課後練習第四題,討論: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這樣或那樣的“套子”?如果有,套子是什麼樣的?“套中人”又是怎樣的形象?

討論之後,師生共同小結:無論什麼時代,哪類社會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現。因爲時代的發展,社會進步,總會有變革,而改革開放最大的阻力就是有各種的“套子”,反對變革的人就是“套中人”。“套中人”除了極端維護自己的利益,仇視社會進步,逆歷史潮流而動的統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陳規,因循守舊的小人物,他們對新生事物不適應,不理解,甚至滿懷恐懼,他們主要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抗拒社會變革。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部小說的主題就是:創新求活,守舊必死。這也正是這部小說的現實意義和它的生命力所在。

  附:學生各項調查報告(僅供參考)

一、 案發背景

1898年。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由於受歐洲進步文明的影響,俄國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沙皇政府爲鞏固其統治,卻採取一切手段進行鎮壓,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全國警探遍佈,告密者橫行,人們生活在沉悶乏味和憂懼之中。

這年夏季的一天,人們在一所中學的男教工宿舍裏,發現了一具死屍,死者爲男性,中年,屬非正常死亡,死亡原因疑點很多。死者生前爲該校希臘文教師,平時行爲古怪,謹小慎微,但又刻板古舊,以他的思想轄制着全城。在這年的五月初突然病倒,大約一月後死亡。死前正處於戀愛中,甚至於打算結婚。

二、現場勘查

死者僵直仰躺在牀上,被子矇頭,頭髮蓬亂,臉色蒼白,眼球突出,一臉恐懼,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種恐嚇或痛苦。耳內塞有棉花球。身穿羊毛衫,牀頭堆放有黑眼鏡、棉大衣,牀邊放有雨鞋、雨衣、雨傘。房間裏沒有任何打鬥的跡象。一張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張漫畫揉成一團。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間的大箱子裏幾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並標註着具體發佈日期。

三、本人檔案資料

姓名:別里科夫 性別:男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生前職務:某中學希臘文教師 住所:校男教工宿舍 婚配情況:未婚 口頭禪:千萬別出什麼亂子

特徵: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雨鞋、帶雨傘,穿棉大衣,豎起衣領,戴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團堵着耳朵眼兒。

人際關係:無密友,但卻轄制全城,曾與女友密哈益·沙維奇·華連卡之弟柯瓦連科有過沖突,於死前一個月被其推下樓梯,但彼此沒造成大的傷害。

死前狀況:鬱鬱寡歡,閉門不出達一月之久。

死亡日期:1898年6月底或7月初。

四、有關人士採訪

採訪對象1、華連卡

問:請問您與別里科夫關係如何?

答:由於校長太太的竭力撮合,我們差一點結了婚。

問:差一點兒?爲什麼最終沒結成呢?

答:他生病前的一天到我家,從樓梯上滾了下來,那實在是太可笑了。(忍不住想笑)

問:那他怎麼會從樓梯上滾下來呢?

答:這個我不太清楚,您還是去問我弟弟吧。

採訪對象2、柯瓦連科

答:那天晚上他來我家,亂七八糟地說了一些奇怪的話,令我非常氣憤,於是就讓他走,他卻威脅我,說要把我們的談話內容報告校長,我一氣之下,就推了他一把,沒想到他居然滾下去了。

問:那麼他說了什麼讓您如此生氣呢?

答:他總是有那麼多奇怪的想法干擾我的私生活,什麼不許騎自行車,不能在大街上拿着書走,甚至不能穿繡花襯衫,簡直荒謬透頂。我本來就不喜歡這個人,這一來更討厭他了。

問:那麼這件事會不會成爲他死亡的原因呢?

答:噢不,這絕對不可能。因爲他當時安然無恙地爬了起來,離去時步伐也很穩健。但他當時看到我姐姐,好像十分尷尬。

採訪對象3、“我“(布爾金)

問:您覺得別里科夫是個怎樣的人呢?

答:一個怪人。您要是見過他一面,就決不會忘記他。因爲即使在暖和的天氣裏,他也裹着棉大衣。還有,他總是說“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

問:您認爲華連卡的笑對他有什麼影響嗎?

答:噢,他一定想不開的,要知道,他這種人最害怕出亂子了,眼下就要跟華連卡結婚,卻自己鬧出這麼個亂子,他心裏一定受不了的。

問:有什麼人和他結過怨嗎?

答:沒有。但實際上每個人都討厭他,不會有人會爲他的死亡悲傷。但也決沒人會冒着危險去殺他,全校甚至全城的人都受着他的轄制,什麼事都怕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