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師說精品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3.22W人 

自讀準備

師說精品教案設計

佈置學生課前預習、自讀,從中發現疑難問題,在課堂上提出,由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1、介紹背景材料,疏通文字障礙,正確理解課文

2、歸納“所以、師、於、則、傳、從、也、夫”等詞的義項。

3、培養學生的背誦激情。

教學步驟:

一、學生通過課前預習,發現疑難,課堂上提出,師生共同研討。

如下爲學生課堂上可能提出的問題,教師應準備好。

1、解題:

“說”是古文中的一種文體,屬論說文範疇,一般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師”是本文要着重論述的論題。“師說”,意思是“說說關於從師的道理”。韓愈寫這篇文章是送給他的學生李蟠的,是他35歲時在長安當國子監四門博士時寫的。文章針對當時社會上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痛加鍼砭。着重闡明教師的作用和從事應採取的態度,有破有立,對我們今天仍有借鑑作用。本文是韓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柳宗元“自魏晉氏以下,人益(更加)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爲狂人。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學生),作《師說》,因抗顏(態度嚴正不屈)而爲師。世(世人)果羣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爲言辭。愈以是得狂名。”

2、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生三歲而孤,靠兄嫂撫養長大。幼年好學不倦,到十七八歲,學問已有相當紮實的基礎。二十五歲中進士,二十九歲登上仕途。以後歷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職,其間有兩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見,被貶官,第二次差一點兒被處死。最後官至吏部侍郎(相當於副部長),故亦稱韓吏部。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爲昌黎伯,故又稱韓昌黎。又因死後諡“文”,故稱韓文公。韓愈、韓退之、韓昌黎、韓吏部、韓文公是同一人的許多異稱。

韓愈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績,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運動,主張恢復先秦、西漢的優美散文傳統,堅決摒棄南北朝以來只講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內容,矯揉造作,華而不實的文風,並提出要創造性地學習古文,反對模仿因襲,人云亦云。(觀點“師其意不師其辭”、“唯陳言之務去”、“唯古文必己出”、“文從字順”)他不僅是古文運動的領袖,也是傑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爲人們傳誦的優秀散文。他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風格剛健,氣勢雄壯。所以後人稱他的文章爲潮水一般(韓潮)。他的文學理論和創作實踐對當時和後代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宋代文學家蘇軾曾譽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爲百世師”。後世尊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

他所謂“古文”,是和當時流行的重詞藻、輕內容的駢文相對立,即奇句單行,以儒家思想爲基本內容,取法先秦兩漢文體的散文。本文是一篇議論文,說爲李蟠而作,實際上是抨擊當時那些自恃門第高貴,看不起別人,不肯從師學習,甚至對別人從師也進行嘲笑的士大夫階層。

初中課本選了他的《馬說》一文,借千里馬難遇伯樂,來比喻賢才難遇知己,難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憤懣之情發揮得無餘,富有現實意義。

3、詞的多義現象

⑴所以a、表原因。譯爲“……的原因”“……的緣故”

b、表憑藉或目的。“用來……的”“……的憑藉”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②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③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④此世所以不傳也

⑤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

⑵師a、二千五百人爲一師,泛指軍隊。例:齊師伐我。《左傳》

b、老師c、效法、學習d、樂官、樂師

⑶也a、句末語氣詞,表示判斷或肯定。b、句末語氣詞,與“何”等詞相應,表示疑問語氣。

c、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以引起下文。d、副詞。也(後起意義)

⑷於a、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和對象,可以翻譯爲“在”“向”“到”“從”“對於”等。b、介詞。表示比較,相當於“過”。c、介詞。在被動句中引出動作的主動者。

⑸其a、人稱代詞。第一人稱:自己第三人稱b、指示代詞

c、句中語氣詞。表示揣測、反問、期望或命令。

⑹傳a、客舍b、傳記。c、註釋或解釋經義的文字d、傳遞e、傳達、傳授f、流傳

⑺之a、到……去。b、第三人稱代詞。c、助詞。相當於“的”d、放在句子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e、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的標誌。

二、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主要通過檢查學生的朗讀課文情況來完成

三、教師示範背誦。

激發學生背誦興趣,課後主動背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