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周敦頤《愛蓮說》教學設計+反思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教學目的

周敦頤《愛蓮說》教學設計+反思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2、掌握“蕃”“染”“植”“鮮”的意義,辨識“之”的不同用法。

3、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託物言志和襯托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一課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蓮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建築物上、雕刻和繪畫作品中;許多詩人、學者都寫過詠蓮的篇章,賦予蓮以各種美好的品質。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名文——《愛蓮說》。《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所著。據說他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餘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這篇讚美蓮花的傳世名篇。

 二、解題

從題目可明確三個方面的內容:1、文章主要內容是關於“蓮”;2、作者對蓮花的態度是“愛”;3、題目最後一個“說”是古代一種文體——“說”是一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於議論。所以後來人們常把說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爲論說文。《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整體感知

1、先聽後讀,要求: ① 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② 邊聽朗讀,邊給自己不懂的字詞注音。 ③ 文中提到哪些花?重點寫什麼?

2、解讀生澀字詞。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褻(xiè) 鮮(xiǎn)

 四、深入研讀

品——品賞蓮高潔的氣質。

第一段分析(提問引導爲主):

提問1:作者重點寫蓮花,在他看來,蓮花有什麼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明確: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提問2:這一長句,分別突出了蓮花哪些特點呢?

引導: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時,往往不採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爲喻,寫得比較含蓄,這叫做“託物言志”。作者筆下的蓮美是美,但究竟是什麼特點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事理,行爲方正。

“香遠益清”:不攀附權貴,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

賞析完後帶着讚美與欽佩的感情重新朗讀本段。

第二段分析(探究討論爲主):

探究1:蓮的象徵意義(託物言志,立意高遠)。

引導:,作者的情感態度決定對物的愛憎。

明確:原文“蓮,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作者愛蓮贊蓮,卻不通篇寫蓮,反而加入了對菊和牡丹的描寫,用意何在?(正襯與反襯)

引導:所謂“紅花還要綠葉配”。“紅花”這裏指蓮花,“綠葉”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們分別代表了什麼人,以及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態度呢?各抒己見。

明確:菊 隱逸者 逃避現實 正襯

牡丹 富貴者 庸俗逐利 反襯

作者借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潔,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評。所以文中分別賦予了蓮、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徵意義,對當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世態度做了精闢概括(逃避現實、庸俗逐利),以襯托手法突出表現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這一爲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從“蓮,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將“蓮”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見“蓮”與君子在神采氣度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那麼,在同學們心目中,什麼樣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

引導:從《論語》入手,讓同學們自由討論:“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後引到課文“蓮,花之君子者也”上。要求同學們學習蓮高潔的品質。

  五、文言詞學習

1、做課後練習第三大題。

2、“之”字在課文中出現頻率多達八次,但每一次的意義卻不一定一樣。找出來,好好區分和把握。

  六、回顧小結

根據板書總結本課的主要內容。

 七、佈置作業

課後小作文“愛------說”。

 八、板書

愛蓮說

生長環境

予獨愛蓮 體態香氣 君子 託物言志

神采氣度 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

菊 隱逸者 逃避現實 正襯

牡丹 富貴者 庸俗逐利 反襯

 教學反思

過去在教《愛蓮說》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和作者入手,然後領讀,一字一句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和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都講了,但學習效果一點不好。這次上這課時,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用這種方法上完課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教與學的真諦。這堂課,學生學得輕鬆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和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去決定取捨.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爲學生服務,纔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跟着老師的指揮棒走,光記筆記都來不及,哪裏還有什麼主動性哪裏還有什麼發現,有了這樣的嘗試,我今後在上其他的課文,我也會適當採用了這種方法,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成績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也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