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語文《毛遂自薦》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3.27W人 

  一、教學目標

八年級語文《毛遂自薦》教案

1.學習毛遂挺身而出、勇紓國難的精神。

2.成語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因人成事。

3.文言實詞:贊、目、奉、惡、處。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們常用“毛遂自薦”來比喻自己推薦自己,那麼毛遂究竟何許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於冒着被人扣上“窮出風頭”的惡名的危險,自己推薦自己呢?今天就讓我們循着司馬遷的生花妙筆去結識一下這位具有超羣的知識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範讀、正音,學生整體感知大意。

2.學生自讀,找出文中的生字難字,歸納總結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

3.教師點撥:

(1)通假字

合從於楚 “從”,通“縱”

其末立見 “見”,通“現”

使遂蚤得處囊中 “蚤”,通“早”

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 “奉”,通“捧”

公等彔彔 “彔彔”,通“碌碌”

(2)重點實詞

(3)古今異義

①與十九人議論 (兩個詞,今一個詞)

②今楚地方五千裏 (土地方圓)

(4)特殊句式

①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定語後置)

②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狀語後置)

(三)課文內容研討

1.試分析: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讓楚王定盟約的?

明確:按劍而前……今十步以內,王不得恃楚國之衆也,王之命懸於遂手(示之以力)

合從者爲楚,非爲趙也。(示之以利)

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示之以信)

2.有人說毛遂自薦是出風頭,你怎麼看?

教師總結:(1)自信是一種優秀品質。

(2)有膽。勇紓國難,精神可嘉。

(3)有識。知天下,有辯才,實現了定縱奇蹟。

3.在今天,作爲人才自身、用人的領導應該注意些什麼?

教師總結:(1)人才自身:不妨自薦(自薦並不等於出風頭,自薦是爲了推銷自己;目的是爲社會做貢獻,實現自身價值,不必介意用什麼方法)。

(2)領導:不可妒才,努力相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四、歸納總結毛遂的人物形象

1.人物的出場不同凡響。《毛遂自薦》可以說是一篇人物傳記,但其開篇並未像一般的人物傳記那樣先交代人物的籍貫,而是渲染一種緊張的氣氛。秦軍大兵壓境,趙國於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訂立聯合抗秦的盟約。平原君決定帶二十個門客一起前往。但“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在這關鍵時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贊於平原君”。平原君一行來到楚國後,與楚國的盟約遲遲不能訂下來,“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此時,其他的`門客一致推舉毛遂,毛遂於是“按劍歷階而上”。

2.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一用其他的門客襯托毛遂。當毛遂自薦後,“十九人相與目笑而未發也。”顯然瞧不起毛遂。但到楚國後,“與十九人議論,十九人皆服。”先抑後揚,表現了毛遂的才華。在盟約遲遲不能確定的時候,十九人一致推舉了毛遂。這又進一步表現了毛遂不同一般。二用平原君襯托毛遂。“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與毛遂的三言兩語,“遂定從於殿上”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突出了毛遂的膽識和辯才。平原君從開始不信任毛遂到最後“勝不敢復相士”,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又從側面表現了毛遂的才華。可見,對比襯托的運用,是本文刻畫毛遂的重要手段。

3.語言的個性化。平原君以錐處囊中爲喻,說毛遂沒有才能。而毛遂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說自己並未處囊中,如果有機會的話就“非特其未見”而是“脫穎而出”。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毛遂說服楚王時的一段話。毛遂首先是壓之以“力”:“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衆也,王之命,懸於遂手。”一下子震住了楚王。再激之以“恥”:“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最後動之以“利”:“合從者爲楚,非爲趙也。”三言兩語,將盟約訂了下來。毛遂以極富個性的語言,表現了他過人的膽識和高超的辯才。

(五)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1.平原君爲什麼不認識毛遂?

2.毛遂爲什麼要脫穎而出?

3.毛遂憑什麼能說服楚王“定從”?

4.平原君爲什麼“不敢復相士”?

5.從毛遂自薦中我們受到哪些啓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