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成語故事

毛遂自薦成語故事

本文已影響 2.54W人 

毛遂自薦成語故事1

  答案:毛遂。

毛遂自薦成語故事

毛遂自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毛遂的簡介:

毛遂,戰國時期趙國(今河北雞澤)人,身爲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趙孝成王九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釋義】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的一個門客;薦:推薦,薦舉。一個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去做某項工作。

成語故事

趙國的平原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他的門客據說有數千人之多,毛遂便是其中的一個。公元前257年,秦國軍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惠文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國請求援助。但楚王不是個容易對付的角色,於是平原君帶了二十個門客前去,如果能通過談判達成協議,固然最好,萬一不行就用武力強迫楚王同意。可是他挑來挑去還缺一個人。

這時,有個人站起來,對平原君說:“主公,我自認爲符合去的條件。”

平原君覺得他眼生,便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到我門下多長時間了?”

門客說:“我叫毛遂,來了3年了。”

平原君說:“有才德的人,就像錐子在口袋裏一樣,很快就會顯露出來。你在我門下這麼久了,卻從未聽到有人稱讚過你,可見你才能一般。這次任務關係重大,我看還是免了吧。”

毛遂說:“正因爲您沒有把錐子放在袋子裏,所以纔沒有冒尖。”平原君聽毛遂出言不凡,剛好又找不到更爲合適的人選了,就決定讓他跟着一同去。

到了楚國,楚王果然沒有合縱抗秦的打算。衆門客都束手無策,只見毛遂不慌不忙,拿了寶劍,來到平原君與楚王面前,楚王命他退下,毛遂按着寶劍說:“你用不着仗着人多勢衆,如此嚇唬我。如今我離你只有十步之遙,我主公在這裏,你發什麼火!”

楚王看他拿着寶劍,便和氣地說:“那我倒要聽聽先生的高見了!”接着,毛遂向楚王詳細分析了與趙國結盟有百利而無一害,楚王聽了當即與平原君歃血爲盟,並派春申君黃歇爲大將,率領八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前去援助趙國。毛遂也因此贏得了平原君和其他門客的尊重,一舉成名。

【成長心語】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一個人要使自己脫穎而出,得到最佳的發展空間,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就應該有毛遂自薦的勇氣和精神,這也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那些習慣於守株待兔的人都將被淘汰出局。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身上具有別人沒有的閃光點。唯有自信的人,纔敢坐在第一排的位置,纔敢在大庭廣衆之下侃侃而談,纔敢將自己的鋒芒展露出來。同理,在交往中,如果你想贏得別人的友情,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主動交往。只有躬身自省、主動做事,纔有成功的可能。

毛遂自薦成語故事2

【出處】

《史記》。

在戰國的時候,趙國平原君趙勝門下養了許多食客,他們爲趙國的政治軍事出謀劃策,起了很大的作用。門客之中有一位叫毛遂的,已經在平原君家住了三年,他默默無聞,無所作爲,平原君也並沒有注意過他。一年,秦國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情勢十分危急,趙王命令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平原君挑選了十九名能文能武的門客,準備出發。這時,一向默默無聞的毛遂突然來見平原君,自告奮勇地要求隨同平原君到楚國去,門客們愣住了。

平原君見毛遂自薦,大爲吃驚,便對他說:“一個人如果有賢德和才能,那麼他很快就會顯露出來,這就好比錐子放進口袋,錐尖會立刻露到外面。你在我家三年,沒什麼表現,可見能力不行啊!”毛遂笑着說:“如果您以前允許我出謀劃策,我的才能早就顯露出來了。現在還不晚,只要你帶我去,一定會用得上我!”平原君見他說得有理,就讓他隨着自己出發了。平原君到了楚國,受到了楚王的隆重接待。談判開始後,平原君說明來意,同楚王商議聯合出兵抗擊秦軍的大事,可是楚王東拉西扯,吞吞吐吐,總是談不到重點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平原君非常着急,因爲秦軍兵臨城下,趙國隨時都有危險。

這時,只見毛遂怒氣衝衝地走到楚王面前,一手提着利劍,一手毫不客氣地拉住楚王的衣服,使楚王無法迴避。接着,毛遂振振有詞,一條一條講出楚國出兵與趙國共同抗秦的利害關係。他說的話慷慨激昂,道理明白,令人信服,楚王被他的氣概震懾住了,不但沒有責怪他無禮,反而表示能體諒他的心情。這樣,楚王立刻答應同平原君簽訂盟約,出兵抗秦,援救趙國。平原君對毛遂的表現十分讚許,非常敬佩他的才幹。事後,平原君拉着毛遂的手,誇獎他說:“先生的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大軍!”之後,平原君對毛遂刮目相看,敬若上賓。

釋義

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

毛遂自薦成語故事3

  【解釋】

指自己推薦自己去擔任某項工作或職務。

  【成語故事】

戰國時,秦國軍隊包圍了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說服楚王與趙國結盟出兵,解救趙國。平原君打算從手下三千多門客中挑選二十人做隨從,但挑來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時,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說:“讓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裏,都好象錐子放在布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了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麼才能啊。”毛遂說:“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裏,早就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的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了楚國。

平原君請楚王結盟出兵,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十九個門客十分着急,但卻沒了主意。

毛遂按劍上前說:“訂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無非利害二字而已,這樣明白爲何現在還不決定!”楚王大怒,斥道:“我與你主人說話,你來幹什麼?還不與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沒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幾步說:“現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萬兵馬都沒有用了!”楚王自知理虧,又怕毛遂真的動武,一時無言對答。毛遂繼續進逼說:“其實,楚國有五千裏遼闊的土地,幾十萬雄師,這麼強大的國家,爲什麼要害怕秦國呢?大王不同意楚趙聯盟,難道要等秦國逐個擊破,坐以待斃嗎?”楚王聽了連連點頭,答應與趙國訂盟,出兵解趙國之圍。

毛遂自薦成語故事4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今少一人,願君以遂備員而行矣。”

釋義“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自薦”自己推薦自己。後比喻白告奮勇,自我推薦去從事某項工作。

故事公元前251年,秦國的軍隊包國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派相國平原君出使楚國,要求楚考烈王與趙國聯合起來抗擊秦國。

平原君打算從食客中挑出20個有智有勇的人,隨同他前往楚國。挑出19人後,還有一個再也找不到合適的了。

有個名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薦道:“聽說您要帶20人前往楚國,現在尚缺一人,請您讓我來湊滿數吧。”

平原君不熟悉毛遂,問他道:“先生到我門下有幾年了?”“已有三年了。”“一個有本事的人在世上,好比一把錐子裝進口袋,馬上可以看到誰尖戳破口袋鑽出來。你來這裏三年,我從未聽別人有稱讚你的話。可見你一無所長,所以你不適合去,還是留下吧。”

“今天,我就請您把我當作銀子放進口袋。如果早放進口袋,那麼不僅是錐尖鑽出口袋,恐怕整個錐子會像禾穗那樣挺出來呢。”毛遂回答說。

於是,平原君同意他隨同前往。途中,同行的人在與他交談過程中,逐步發覺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都很欽佩他,不料,楚王不願聯合抗秦,平原君也說服不了他。毛遂代表其他19人上臺去說服楚王。楚王聽說毛遂是平原君門下的食客,怒氣衝衝地要他下臺去。毛遂按着劍走近楚王,大聲說道:“大王所以敢當衆叱責我,是因爲楚國人多勢衆。但如今大王與我處於十步之內,楚國縱然強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爲您的性命掌握在我毛遂手裏!”

楚王被毛遂勇敢的舉動嚇呆了。接着,毛遂又向楚王分析說明共同抗秦對趙、楚雙方都有好處,道理是如此清楚、明白,沒有理由反對。

毛遂的一席話,終於說服了楚王。楚王決定和平原君歃血爲盟,聯合抗秦。

毛遂自薦成語故事5

【成語】:毛遂自薦

【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釋】: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成語故事】: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爲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幹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爲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毛遂自薦成語故事6

  原文

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爲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爲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衆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衆也,王之命縣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衆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裏,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衆,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爲楚,非爲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從於殿上。毛遂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彔彔,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爲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爲上客。

譯文

秦兵圍困邯鄲的時候,趙國派遣平原君請求救兵,到楚國簽訂“合縱”的盟約。平原君約定與門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說:“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夠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麼,(我)就在華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縱’盟約簽定再返回。隨從人員不到外邊去尋找,在門下的食客中選取就夠了。”平原君找到十九個人,其餘的人沒有可以選取的,沒辦法補滿二十人(的額數)。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毛遂(我)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現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我)趙勝門下到現在(有)幾年了?”毛遂說:“到現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現在,處在(我)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的話),趙勝(我)也沒有聽到(這樣的)讚語,這是因爲(你)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我)就會像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與毛遂一道前往(楚國)。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卻都沒有說出來。

毛遂到了楚國,與十九個人談論,十九個人都折服了。平原君與楚國談判“合縱”的盟約,(反覆)說明“合縱”的利害關係,從太陽出來就闡述這些理,到太陽當空時還沒有決定,那十九個人對毛遂說:“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劍柄登階而上,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關係,兩句話就可以決定。今天,太陽出來就談論‘合縱’, 日到中天還不能決斷,(這是)爲什麼?”楚王對平原君說:“這個人是幹什麼的?”平原君說:“這是(我)趙勝的舍人。”楚王怒斥道:“爲什麼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說話,你算幹什麼的?”毛遂手握劍柄上前說道:“大王(你)敢斥責(我)毛遂的原因,是由於楚國人多。現在,十步之內,大王(你)不能依賴楚國人多勢衆了,大王的性命,懸在(我)毛遂的手裏。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責(我)是爲什麼?況且,毛遂(我)聽說湯以七十里的地方統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諸侯稱臣,難道是由於(他們的)士卒衆多嗎?實在是由於(他們)能夠憑據他們的條件而奮發他們的威勢。今天,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裏,持戟的土卒上百萬,這是霸王的資業呀!以楚國的強大,天下不能抵擋。白起,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豎子罷了,率領幾萬部衆,發兵來和楚國交戰,一戰而拿下鄢、郢,二戰而燒掉夷陵,三戰而侮辱大王的祖先。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趙國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卻不知道羞恥。‘合縱’這件事是爲了楚國,並不是爲了趙國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責(我)幹什麼?”楚王說:“是,是!實在象先生說的,謹以我們的社稷來訂立‘合縱’盟約。”毛遂問:“合縱’盟約決定了嗎?”楚王說:“決定了。”於是,毛遂對楚王左右的人說:“取雞、狗和馬的血來。”毛遂捧着銅盤跪着獻給楚王,說:“大王應當歃血來簽訂‘合縱’的盟約,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於是毛遂在宮殿上籤定了‘合縱’盟約。毛遂左手拿着銅盤和血,而用右手招喚那十九個人說:“先生們在堂下相繼歃血。先生們碌碌無爲,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依賴別人而辦成事情的人啊。”

平原君簽訂“合縱”盟約之後歸來,回到趙國,說:“趙勝(我)不敢再鑑選人才了。趙勝(我)鑑選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爲沒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卻在毛先生這裏失去了。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威望高於九鼎和大呂。毛先生用三寸長的舌頭,強似上百萬的軍隊。趙勝(我)不敢再鑑選人才了。”於是把毛遂作爲上等賓客對待。

“毛遂自薦”喻指自己推薦自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