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毛遂自薦》教案 +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2.66W人 

  《毛遂自薦》教案

《毛遂自薦》教案 +說課稿

 【教學目的】

1 、學習毛遂挺身而出、勇紓國難的精神

2 、成語: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因人成事

3 、文言實詞:贊、目、奉、惡、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

人們常用“毛遂自薦”來比喻自己推薦自己,那麼毛遂究竟何許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於冒着被人扣上“窮出風頭”的惡名,自己推薦自己呢?今天就讓我們循着司馬遷的生花妙筆去結識一下這位具有超羣的膽識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範讀、正音,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大意。

2、學生自讀,找出文中的生字難字,歸納總結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

3、教師點撥:

A、通假字

合從於楚 “從”,通“縱”

其末立見 “見”,通“現”

使遂蚤得處囊中 “蚤”,通“早”

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 “奉”,通“捧”

公等彔彔 “彔彔”,通“碌碌”

B、重點實詞

前自贊於平原君曰

遍贊賓客

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在)

幽獨處乎山中(居住)

養尊處優(處於,過着)

夫賢士之處世(處在世上)

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名詞用如動詞,用眼光示意)

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看待)

範曾數目項王(遞眼色)

王弗知惡焉(羞恥)

學惡乎始,惡乎終?(哪裏)

C、古今異義

(1)與十九人論議 (兩個詞,今一個詞)

(2)今楚地方五千裏 (土地方圓)

D、特殊句式

(1)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定語後置)

(2)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狀語後置)

 三、課文內容研討

1、試分析: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讓楚王定盟約的?

明確:按劍而前……今十步以內,王不得恃楚國之衆也,王之命旋於遂手(示之以力)

合衆者爲楚,非爲趙也。(示之以利)

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示之以信)

2、有人說毛遂自薦是出風頭,你怎麼看?

教師總結:(1)自信是一種優秀品質

(2)有膽 勇紓國難,精神可嘉

(3)有識 知天下,有辯才,實現了定縱奇蹟

3、在今天,作爲人才自身、用人的領導應該注意些什麼?

教師總結:①人才自身:不妨自薦(自薦並不等於出風頭,自薦是爲了推銷自己;目的是爲社會出力,實現自身價值,不必介意用什麼方法)

②領導:不可妒才,努力相馬,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四、歸納總結毛遂的人物形象

(一)人物的出場不同凡響。《毛遂自薦》可以說是一篇人物傳記,但其開篇並未象一般的人物傳記那樣先交待人物的籍貫,而是渲染的一種緊張的氣氛。秦軍大兵壓境,趙國於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訂立聯合抗秦的盟約。平原君決定帶二十個門客一起前往。但“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在這關鍵時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贊於平原君”。平原君一行來到楚國後,與楚國的盟約遲遲不能訂下來,“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此時,其他的門客一致推舉毛遂,毛遂於是“按劍歷階而上”。

(二)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一用其他的門客襯托毛遂。當毛遂挺身而出後,“十九人目笑之而未發也。”顯然瞧不起毛遂。但到楚國後,“與十九人議論,十九人皆服。”先抑後揚,表現了毛遂的才華。在盟約遲遲不能確定的時候,十九人一致推舉了毛遂。這又進一步表現了毛遂不同一般。二用平原君襯托毛遂。“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與毛遂的三言兩語,“遂定從於殿上”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突出了毛遂的膽識和辯才。平原君從開始不信任毛遂到最後“勝不敢復相士”,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又從側面表現了毛遂的才華。可見,對比襯托的運用,是本文刻畫毛遂的重要手段。

(三)語言的個性化。平原君以錐處囊中爲喻,說毛遂沒有才能。而毛遂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說自己並未處囊中,如果有機會的話就“非特其未見”而是“穎脫而出”。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毛遂說服楚王時的一段話。毛遂首先是壓之以“力”:“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衆也,王之命,懸於遂手。”一下子震住了楚王。再激之以“恥”:“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最後動之以“利”:“合從者爲楚,非爲趙也。”三言兩語,將盟約訂了下來。毛遂以極富個性的語言,表現了他過人的膽識和高超的辯才。

五、熟讀課文,翻譯全文

 《毛遂自薦》說課稿

  一、說教材:

1. 說課題:《毛遂自薦》是《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中的文言文,安排2課時教學。

2. 說教材內容:

本文節選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列傳”記載的是歷史上不同階層有影響人物的事蹟,從而反映歷史。本文是通過“合從於楚”這一重大事件的記敘,具體表現並高度讚揚了平原君的舍人毛遂的智慧、勇敢及主動承擔重任的精神。

本文按照事件開端、發展、高潮、尾聲的順序記敘。秦圍邯鄲,趙國危在旦夕,毛遂自薦隨行平原君求救於楚,他懾之以武,曉之以理,誘之以利,約之以信,威服楚王,定縱結盟,後平原君引咎自責。文章選材典型、精當,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刻畫人物運用了語言、動作描寫,使人物栩栩如生。

3. 說大綱:《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初中學生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理解基本內容。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重點及難點:

4.教學目標:

(1)能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把握故事發展的脈絡。

(2)繼續積累常見文言實詞,理解並熟記課文中出現的成語。(知識和能力目標)

(3)掌握毛遂的人物形象,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過程和方法目標)

(4)對歷史人物進行簡單評價,學習毛遂的精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5.教學重點:

(1)掌握文章內容,培養學生賞析情節的能力。

(2)掌握文中刻畫主要人物“毛遂”的方法。

6.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精讀文本的習慣和能力。

 二、說教法:

讀譯結合,分析人物形象,對比賞析人物形象。

三、說學法:

指導學生掌握概括文意,總結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你讀過《史記》中的哪些故事?(目的是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介紹作者、作品及文章所寫事件的背景: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少年時代在父親的指導下專心學習,後來又受到良好的教育。20歲以後,司馬遷遍遊南北,搜尋史料,研究社會,爲寫《史記》準備了豐富的材料。公元前108年,司馬遷擔任太史令,4年之後開始撰寫《史記》。公元前98年,李陵兵敗投降匈奴,他因爲替李陵辨解,觸怒了漢武帝,被下獄,受宮刑。他極度憤懣,但爲了著史,忍辱生活。出獄後曾任中書令,仍努力寫史。公元前92年左右,司馬遷完成了《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魯迅先生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公元前260年(趙孝成王6年),秦昭王派將軍白起在長平大破趙軍,活埋趙國降卒40萬人。前258年,秦軍進圍趙都邯鄲,趙國分別向魏、楚等國求救。最後終於打退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3.初讀課文: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學生展示朗讀、全班齊讀。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4. 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翻譯文章,積累實詞、成語的意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文言文的學習要理解基本內容”,“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設計此環節是要落實基礎知識,進行積累,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5. 複述課文情節。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6. 精讀課文,深入理解文本。

(1)結合文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毛遂、平原君。

毛遂:挺身而出,勇紓國難,有義勇精神。因門客之間互相傾軋,而未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善於雄辯,主動抓住機遇,對天下形勢有獨特、高明的見解。他聰明並有外交才華,大智大勇,有鬥爭藝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明之以信,大義凜然,果敢嚴謹,是一個對政治形勢瞭如指掌,見義勇爲,慷慨紓難,智勇雙全,有禮有節的門客形象。

平原君:喜士養客,但蔽塞視聽,對人才不能親自考察,唯左右譭譽是從。可是他能引咎自責,勇於致歉,重視人才,是諸侯國裏有權勢、有見識的開明政治家形象。

(2)分析毛遂爲什麼能勇於自薦?

首先他確有真才實學,這是他勇於自薦的基礎。從他到楚國後的表現和最終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就可以看到這一點。其次,對自己充滿信心。他認爲自己不爲人所知,只是因爲沒有遇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並不是自己平庸。再次,他對入選的十九人有深刻的瞭解,認爲他們是一羣庸碌之輩,自己不在他們之下。

7. 文中運用了哪些手法刻畫“毛遂”的形象?

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對比、襯托等寫法。

作者刻畫毛遂這個人物的主要手法,是言行描寫。毛遂自薦時的雄辯語言,和楚王定盟時的智勇語言,均使對手摺服;毛遂“按劍而前曰”的動作,“奉銅盤而跪進”的咄咄逼人的英氣,“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的豪氣,無不把這傳奇人物寫得活靈活現。

故事從開始就把毛遂和數千門客放在對比描寫的氛圍之中,以衆門客的庸碌反襯毛遂的脫穎,用會盟前門客十九人的遲疑與焦急,給毛遂出難題,和“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的毛遂成功後的反脣相譏對比;把毛遂的智勇和楚王的色厲內荏相對比;把平原君對人才使用的前後態度作對比;這一系列的對比,使人物個性特徵,特別是毛遂的個性特徵表現得栩栩如生了。

8.你如何評價毛遂自薦的表現?讀罷《毛遂自薦》的故事,我們思考自身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表現自己的才華呢?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學習文言文爲了“古爲今用”,通過學習《毛遂自薦》一文要讓學生思考在當今社會,展現自己才華,表現自己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

9.拓展延伸:閱讀《廉頗藺相如傳》中《完璧歸趙》的故事,分析藺相如的形象。

學生可以從多種角度進行評價,能圍繞過人的膽識和雄辯的口才來評價藺相如或者將藺相如和毛遂放到一起進行評價也可以,但是要注意提醒學生,一定要充分閱讀文本後結合文本進行人物的分析。藉此環節擴大學生的閱讀範圍,拓展他們的視野,進行積累,並提升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10.作業:爲毛遂或藺相如寫一段頒獎詞。

此環節是讀寫結合的訓練,要求學生在把握人物特徵的前提下,力求有創意地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五、說板書設計:

毛遂自薦

有責任感 對比 十九人

毛遂 有膽有識 襯托 楚王

(語言、動作描寫) 能言善辯 平原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