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難忘故鄉的炊煙散文

本文已影響 2.05W人 

難忘故鄉的炊煙散文

清晨,走到頤和園南門的船營村時,突然被從樹林裏飄出的炊煙驚住了腳步:多麼親切的炊煙啊!我似乎很多年不見了,它縹緲似夢,此刻讓我不知道身在何處何時,恍惚讓我回到了故鄉的感覺。

故鄉的炊煙是最早生起的一縷溫暖。每當冬夜裏雞叫過三遍,母親起身點亮煤油燈,爲去集市賣菜的父親做一點麪湯。擀麪杖響起時,炕爐子也點燃了,那一道躥出煙囪的炊煙,慢慢氤氳地覆蓋在故鄉的池塘、樹林上空,升騰起鄉村的第一縷炊煙。

父親要早早地起牀,把自留地裏秋天種的菠菜、芫荽等蔬菜送到八里之外的天寶集,或者六裏地之外的宮裏集,或者十六裏之外的樓德集,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賣掉趕回家來,還耽誤不了去生產隊參加勞動。趕集賣掉蔬菜,是爲了補給一個個長大的孩子上學的費用。

麥苗上的霜,溝溝坎坎中的雪,河溝裏厚厚的冰,增加着冬天的寒冷。喝下一碗蔥花和白菜熗鍋的麪湯,星光砭人的寒夜也會溫暖一些。遠處村莊裏的狗叫聲,此起彼伏的雞叫聲,誰家的煙囪也跟着升起了一縷帶着火星的炊煙。半路上生產隊的牛棚裏燃燒的火光,知道今夜又有小牛犢降生了,喂牛的老人又是一夜守護着小牛犢,爲這幼小的生命烤火取暖。一邊的爐火上燒着沸騰的茶炊,父親推着獨輪車吱扭吱扭經過牛棚前時,打盹兒的老人也驚醒過來,叫住父親喝上幾杯熱茶,故鄉的炊煙是溫馨的。

每當我們兒時撒歡兒玩,常常不知道跑到了哪兒。是去河邊捉魚,還是去樹林裏捉鳥,還是去場院裏玩遊戲?慢慢籠罩下來的黃昏也沒有打消我們的忘情和快樂。只有母親的喚歸聲,和炊煙一樣升起,我們會來不及穿上鞋子,邊跑邊看屋頂上的炊煙,才感到肚子已經餓得扁扁的。回家來不及洗手,就端起黑瓷大碗喝着有豆粒的粥,玉米或是地瓜面的貼餅子也能美美地吃上三五個,吃得肚子圓鼓鼓的,然後又到熱鬧的大街上瘋跑瘋玩。後來我在外地讀中學,有時候一個月纔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遠遠地看見村莊周圍的樹林裏瀰漫的炊煙,那種思鄉之情和接近故鄉的感覺是如此迫切,故鄉的炊煙是甜蜜的。

黃昏後,故鄉的炊煙都飄到了村外的樹林裏。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年輕人會悄悄來到有炊煙的樹林裏沙灘上約會自己心愛的人兒,單身漢大虎叔又在河壩上吹起了那支竹笛,幽怨的笛聲迷離,能傳到對岸的鄰村,增加着夜晚的幽深。我們又在炊煙和月光裏玩着百玩不厭的各種遊戲,故鄉的炊煙是浪漫的。

當兵離開了故鄉,最想念的是故鄉的炊煙。無論走多遠走到哪裏,故鄉的炊煙總是牽着我的思念。每一次離家前,母親在低矮的柴火棚裏給我煮雞蛋還是給我炒花生米,我都蹲在母親的身邊,故鄉的炊煙飄滿了四合院,炊煙的味道是嗆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淚水和母親的淚水是被煙火嗆出來的,還是用煙火來掩飾心裏的離別憂傷……故鄉的炊煙是深情的。

一次次離家歸家,如今我在外漂泊了二十幾年,已經過了不惑之年。每一次再回家時,總是怯怯的。離開故鄉再回去時,奶奶已經長眠在故鄉的河邊,看着我長大的鄉親老人們,每次回去都一個個永遠不能再和我蹲在牆角下聊天,冬日暖暖的牆根下顯得有些落寞。從前那種盼着數着日子回家的心思不再像從前一樣強烈了。這時我才體會到唐代宋之問“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心境,故鄉的炊煙又是如此讓人揪心。

船營村的炊煙又嫋嫋地升起,是從故鄉飄到了我寄居的地方?讓我情思綿綿,如夢如幻。此刻,我也想變成一縷輕柔溫馨的炊煙,飄在故鄉的上空,浸染在故鄉的樹林和暮色裏,沉醉在故鄉的懷抱。

 前行路上,我終於戰勝了“慢動作”

“快,快,快,又過了十分鐘了;快,快,快,又過了五分鐘了……”

——題記

記得上小學時的我幾乎每天都是這樣被老媽急促的聲音喚醒的,我的動作根本就跟不上能幹的老媽的動作。她總是催促我快一點,再快一點,可是我“慢動作”的毛病卻一點兒也沒有得到改善。直到小學六年級,我才下定決心去改變這“慢動作”的命運。

仍記得那個溫暖的午後,我放學回家。在我的書包裏,裝着一張滿是紅叉叉的語文卷。我仍裝作像平時一般的做作業和吃晚飯,妄想可以瞞天過海。老媽竟然沒有發現我的故作正常,她一直在電腦前工作,一直忙到深夜。

我站在書房門外,悄悄地向書房內望去,老媽仍在電腦前忙個不停。她的十指不停地敲擊着鍵盤,在這夜深人靜的夜晚,不時的傳來清脆的聲響,一下又一下地敲在我的心上。我的眼角溼潤了,自己真是有愧於老媽的辛苦工作。都是“慢動作”惹的禍!要不是我的“慢動作”,我就可以複習得更快更多;要不是我的“慢動作”,我就不會連題都沒來得及答完就交卷;要不是我的“慢動作”,我也就不會考得這麼差!我一定要改掉“慢動作”這個壞習慣!

改掉“慢動作”,我從起牀開始做起。從前七點才匆匆起牀洗漱,而現在,六點二十我的小鬧鐘就開始打起鼓來了。我迅速起牀,打開窗戶,清晨的一線陽光從窗外射進來。深呼吸,又是新的的一天啦!我將迎接新的挑戰!我鼓起勇氣去面對每一天,通過每一天的努力去戰勝“慢動作”。日復一日,我漸漸養成了習慣,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戰勝了“慢動作”!

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習生活越來越繁忙,需要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當我做一件事的時候,我總是告訴自己要“高質量,高效率”。也就是這六個字,讓我有了做每一件事的那種嚴謹的態度,這也使得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每天都會迎接新的挑戰。漸漸地我開始明白,未來的社會競爭會更激烈,而勝利將掌握在那些做事“高質量,高效率”的人的手裏。

矜持桃花

日子過得飛快,不覺又是滿樹花開。盛開的,只是白色的梨花,豔麗的桃花,還矜持着,不露一絲笑容。

第一眼看到滿樹梨花的時候,心裏有些感動,也有些失落。美麗的東西,竟然絲毫不受我壞心情的影響,如期綻放了。從冬天到春天,這漫長的等待裏,我錯過了多少風景,連我自己也不知道。不好的情緒,時時刻刻地伴隨着我,總覺得全世界都在給我臉色。其實,春天來了,就已經說明,這個世界不欠我任何東西。

昨天,一個14歲的孩子因心臟病,手術後大出血,搶救無效而死亡,一家人哭得翻天覆地,撕心裂肺的。總覺得聽過最悽慘的哭聲,但是這一種哭聲,仍禁不住讓我詫異。家屬要求醫院賠償,還有成羣的人守在會議室等待答覆。從門口路過,瞥見這一羣人翹着二郎腿海聊,一個個兒笑得花枝亂顫,遇上這麼倒黴的事兒,居然還有這麼美妙的心態,實在讓我歎服。

想想自己,就慚愧得很,家人平安,自己平安,朋友平安,還天天擺出一副麻木不仁的階級鬥爭臉,厭惡別人呵斥別人,對比一下這家人,真是覺得自己的行爲太過無恥太過卑鄙,真的太辜負這大好的春光。已經三月中旬了,以前的三月天,隨着一聲驚蟄,昏睡了一個冬天的.心情也會有一個大的轉折,從心如止水到春心浮動,從花容失色到暗香襲人,現在,該開的花兒都已經開了,我卻仍然沒有準備好。

在冬天,曾經在《詩經》裏尋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春情春景,努力讓文字裏的美麗開在寂寞的心裏,讓三百六十畝的心田開滿美麗的花朵,也曾夢想過,做桃花塢的賣酒女,做種花人的情人。無論怎麼想,都是想離美麗的東西更近一些。美麗,所引發的遐想,自然而然會膨脹到據爲己有,桃花,在我眼裏的時候,我就想讓它開在我的心裏,不分季節不分晝夜。

可是,綻放的桃花,卻總是會引發我一個最最強烈也最最淺薄的念頭:桃花可以吃嗎?

後來知道,桃花可以入口也可以入藥,誤入桃花深處,也曾採摘過桃花無數,但始終沒有親口嘗一嘗桃花的味道,因爲我總是有一種錯覺,以爲有着最最美麗外表的東西,一定是有毒的,外表越是美麗,其毒性就越大。

當花季錯過,卻又一次次地遺憾。人總是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把握。我覺得對桃花最最深刻的喜愛,便是把它吞入我的胃裏,做不到這些,我就不能說我真的愛桃花,前些年,我覺得有的是時間,等我準備好一切,我會用我的方式深刻我對桃花的喜愛,但是現在,我總有一種感覺,這個世界要打破以往的平衡了,這個世界要失去以前的和平了,再不能像以前那樣,可以期待可以夢想可以計劃長久的未來,縱然我有許許多多的期待都留給了55歲之後,但是那一天能不能像今年的三月一樣如約而來,我真的不敢肯定。

那就努力實現一個最可靠的夢想吧。

希望今年的三月,有位灼灼其華的佳人,陪我看桃之夭夭,陪我在月亮下面,遙指星空,醉飲桃花。

桃花,到今天爲止,依然矜持得不露一點兒聲色,那麼,明天呢?桃花,請你爲我開放,好嗎?

  每一個文字,都是有生命的

每一個文字都是有生命的。

——題記

覽《詩經—尚書》《納蘭詞》《幽夢影》等後覺“每一首詩詞都是有生命的”後細想來,若依我所言,不如更貼切的說“每一個文字都是有生命的”。

從我識字起,便註定了緣分。後因專心修文,一心癡迷甚的師賞,卻被數字國王逐出。考試以後接到錄取通知,又因種種,最終沒有再入校,一次見了導師,細說原委,連連搖頭嘆息,只贈我一句話“希望你能堅持你喜歡的”。拜別導師,便開始了工作之程,期間忘乎所以,因爲忙碌忘記了一方淨土。也有過心去重拾文字,卻又不得不因爲工作而放棄。直至後來便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世界的改造,將一切囑託拋之腦後。

似是前因,便結了善果。在空間無意蒐羅,猛然間心動不已。輾轉反側,痛定思痛,自問人生何故於世,又有何意?從遇見哪位先生的文字便勾的我的情緒一發不可收拾,向來癡迷文字的我依然存在,只不過迷失了,又再回來了,抱這以前的書細細翻看,竟是碎月流逝後的空洞,我始終還是愛它,一直都在!經過這次點悟,我問先生“少世無知學,白髮可習之?”先生答我“向學之心永遠不會晚”。讀先生寫《江南》,讓我深爲讚歎,先生本不曾到過江南,卻字裏行間能牽讀者之緒於先生一起周遊!讓我佩服之至。

每一個文字都是有生命的,跟它相處以來,我找到問一自己的答案,我活着有什麼意義?我想,用此生爲墨,於文字共存。是我得追求吧!讀書以明智,智謀其心,心化其思,以辨是非!主道輪迴,攝心爲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爲佛家智慧,思後覺悟,卻是如此,其中博大深邃,細心體悟便的奧妙!

若依我而言“文本天授,只勘于慧眼智心”。文字爲倉頡所造,後進改動逐步完善,字字爲人嘔心瀝血所化,這是文字生命所在的意義!文字游到一起,或是一首此曲只應天上有的妙音悅耳,或是高山流水一瀉千里的壯志感情,或是哀感頑豔情真一切的相思,每一個文字如跳動的精靈,你愛它,它便於你爲友,相攜相守,它是最真誠的愛人,只是簡單的,你愛它,它便愛你。文字的世界恍若世外桃源,沒有勾心鬥角,沒有利益趨使,沒有背叛傷害。它是有生命的,只是在於你懂不懂它。

給了我太多太多的思考和智慧,教我明理做人,它是朋友。不爲利益功名,只因它是我一生的追求,只因它是純淨的個體,只因曲平心境,文撫心安的力量,只因,它是有生命的。

 在“爭”中生活

“谷”字加“欠”字組成了“欲”字,感覺似乎是山谷中缺點什麼東西,古意上講,谷乃壑也,壑必然是深而且寬闊,所以很難填滿,它就像一個漏斗,源源不斷地注入,又在不斷地流失;舊的慾望得到滿足,新的慾望迅即滋生出來。爲了滿足“欲”望,人活一輩子,就爭一輩子,爭輸贏、爭一口氣……

因爲有“欲”,所以世人都在爭。人從孃胎中出來,呱呱落地,雙拳緊握,哭喊着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似乎一開始就在向世界宣示,我要爭,我要擁有一切,我要……爭是人的本能,不爭則是一種境界。

爭是人的本能,人的一生幾乎都是在爭鬥中度過,芸芸衆生,熙熙攘攘,不爭的鮮有,而爭者比比皆是。爭得你死我活,爲權、爲利、爲……甚至會因之而生靈塗炭,血流成河;爭多論少,爭風吃醋、爭高論低,爲雞毛蒜皮事兒爭得面紅耳赤,怒目相對;買東西爭先恐後;坐公交,爭座位;看病爭專家;穿衣服、裝扮自己爭着賺眼球;時刻夢想着一夜成名,爭知名度……爭是人必然的行爲,也是人的本能需求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因爲有爭,生活才顯得多彩;爭是人受外界環境影響而產生的上進心的需求,也是人滿足內心需要外界的認可。在實際生活之中,爲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人必須和他人爭、與自然爭、與社會爭、和自己的內心矛盾糾結爭……

因爲有了需求,所以所以人不斷地要爭,不斷地產生前進的動力,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願望或需求,不斷地提升自我價值爭是人必然的行爲,不爭可能被視爲懦夫,或者畏難、退縮,一味地退縮,則會不斷地壓縮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空間。

人的一生不爭幾乎是難上加難,但私以爲爭也需要有度,人不可能事事都能佔上風,事事都能如自己的願,凡事適可而止,但人世間又能有幾人把握好呢?有許多東西,我們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有多少人嘴上說不爭,但該爭的還是爭,能爭多絕不爭少,縱觀古今,又會有幾個鳳毛麟角不爭之士。

博大精深的國學思想,或多或少地都在影響着每一個國人,也爲許多人所推崇,其入世哲學、處世哲學、規律文化、奉獻文化、進取文化等都值得我們去反思,深入領會,指導自己的生活、工作、思想活動。但沒有幾人能真正領會其精髓,或一知半解、或不能正確地結合實際,幾經反覆、跌撞,待到一個個傷痕出現之時,方纔明白一點,或有一點頓悟。

生活告訴我們,該爭的東西還是必須爭,絕不輕易言敗,輕易放棄許多東西,只是需要把握好自己,把握好“度”。不爭就意味着某些利益的放棄,也就意味着可能“清貧”。

私以爲,許多東西包括聲譽、財產等,每個人都需要得到,這也是外界對他的認可與褒獎,但這些都需要自己不懈的努力,不應該是爭來的,更應該是幹出來的,一切似乎只有在水到渠成、名至實歸,而不是不擇手段拼爭而來的。不爭而得到的東西,似乎顯得更爲珍貴,更值得珍惜,巧取豪奪而得的東西,到處撒發着“惡臭”,最終會被唾棄,淘汰進生活的污水溝。

爭與不爭,關鍵看一個人的生活境界與觀念,在於一個人的生活理念,有時也是說不清道不白的,可以說沒有一個絕對的界線,小事糊塗,大事講原則;小處不爭,原則絕不退讓……

不爭有時反而能得到,爭反而得不到;人活得要有氣度,不能事事都與他人爭鋒。許許多多的格言、名着之中告訴了我們許多正與不爭的道理,也是那些歷經爭鬥或歷經“看清——看懂——看透——看開”的人,給力自我。告知世人的生活經驗的佳句,可又會有幾人能真正領會其良苦用心,依舊爭個不休。

 冬日無邊

馬年逐漸進入了尾聲。

街上的人依然行色匆匆,即便嚴寒一步一步逼近,能夠看到的依舊是那一張張爲了生活而急切卻又僵硬了毫無表情的面孔。

晚上回來看到一位賣爆米花的阿姨,約摸50歲的樣子吧。一聲一聲叫賣着她的爆米花,生意卻是出奇地冷清,一如這惱人的天氣,即使你再怎麼希望它能變得更暖和一些,它依然不依不饒地侵蝕着你那本已沒有絲毫溫度的心靈。

我想那位阿姨應該是很傷心的,也許她以爲在高校門口會有很多學生光顧她的小生意,殊不知老天報之以她的卻是如此結果。也許她也有兒女等着她賺的生活費呢,也許她是爲着給孫子買好吃的好玩的回去呢,不知道希望是不是會變成失望。

這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一個50幾歲的男人身體不好在如此刺骨的嚴寒中還得爲我這個不孝女奔波着,一個40多歲的女人整天整夜地睡不好爲了她那調皮搗蛋的孫子忙碌着。也許每位父母都會認爲這本來就是他們的職責,將子女養大,然後又將他們的孫子再養大,並美其名曰“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這其實難道不是中國的一種悲哀?

我們總會覺得父母給的是理所當然,因此出現了嬰兒尿溼褲子全家人圍着轉,而老人大小便失禁大都受到各種遺棄的局面。我不知道是否等到有一天我們自己老了的時候,這種悲哀還會不會一直延續下去?

即便有再多的生活上的不如意,我依然相信,只要有父母在的地方,那就是最明亮的港灣。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在即將到來的羊年身體健康,開心幸福!

  鄉下孩子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鄉下孩子是一粒種子——草的種子、樹的種子、荊棘的種子、野花的種子。種子飄落在莽莽的原野裏,他們不可能選擇土壤的肥沃或貧瘠,地點的喧囂或罕跡,雨露的滋潤或曝曬的裂渴,田野的懷抱或是山崖的縫隙。他們相當頑強卻又相當脆弱,是牡丹楠木的自牡丹楠木,是雜草荊棘的自雜草荊棘,是小樹小花的自小樹小花。

坐月子是女人的特權和專利,亦是天經地義,但那時的鄉下女人很少能坐月子;很多的時候上午孩子呱呱落地,下午村婦的母親很可能就到田地裏勞作去了。嬰兒的孩子經常被捂在被窩裏,他睡着、醒着,無知的他打量着無知的世界。睡着的時候,是在母親溫暖的懷抱,醒來的時候,再也沒有任何的動靜。可能是人類自幼都有懼怕孤獨寂寞的天性,他哇哇大哭,哭聲倔強高亢激昂,響徹半截莊子。但最終沒有人來,哭聲漸漸沙啞,微弱間斷沉寂。飢腸轆轆了,尋了個遍,就是找不着母親的乳頭,便抓了自己屎來吃、如食甘飴。他手舞足蹈,在牀上折騰了個遍;踹開了被窩再也蓋不上。無數次地一頭從牀上栽下來,鼻青臉腫,頭磕包塊。時常聽到意想不到的悲劇發生,某家的孩子吃了不該吃的東西,噎死了;某家的孩子卡在了牀縫裏,卡死了;某家的孩子跌下了牀,摔死了。某家的女孩子的鼻子被老鼠吃了,某家的男孩子的小雞被公雞叼了,某家的孩子長大以後眼斜了……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離奇事情經常真實地發生在身邊。可能是孩子們多的緣故,孩子們惹得父母心煩,父母不會嚎啕慟哭,只是難過了一陣子很快就會淡忘掉。嬰兒時在牀上一天天地長大,有的一直到會爬上爬下,會自己吃吃喝喝、會看門,會攆雞子豬仔。

幼兒時是在田間地頭度過。剛到地時孩子挺心鮮的,他玩泥巴、採野花、大人給他捉的螞蚱、蝴蝶;後來不管怎樣的哄他,他緊緊地抱着大人的腿就是不鬆;大概是渴了餓了。很多時候大人們只顧忙着自己的活兒,明白過來時卻不見了孩子,慌里慌張地尋了個遍,但見他在草窩裏呼呼大睡,睡得酣香,流着口水。夏天的太陽毒辣辣的,天地裏的莊稼耷拉着頭,孩子可能也是習慣了懂事了,不去哭鬧正在揮汗如雨的父母,自己卻找了個蔭涼的地方呆着,和地裏的莊稼一樣。

少年的孩子可能是最幸福的,幸福的理由可能是無憂無慮,更可能是自由——一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默契的自由。他們成夥結伴,形影不離。春日裏彎彎的鄉野小路、曲曲的溝徑田壟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老背景。那一條小溪見證着他們一載一春秋的時光,光光的屁溝在夏日的陽光裏鮮嫩閃亮。瓜棚月下,留下了許多足足可以溫暖一生照亮一世感染後人的童年經典的故事。童年的影子,總是在那棗樹柿樹桑樹上定格,少年的笑聲,總是潛伏在結了冰的池塘,撒了雪的原野。他們天真的夢想,在璀璨的星空中顆顆綻放;他們追求的純粹,在泥濘的大地裏一一洗禮……鄉下孩子們的快樂,都是來自自然的無私恩賜;鄉下孩子的成長,都是由自然在陪伴呵護。孩子們沒長記性,愛了多少次的打,捱了多少次的罵,玩起來總是昏過了頭,忘記頓時吃飯,不知白天黑夜。到了吃飯的時候大人們才猛然發覺孩子還沒有回來,就端了飯碗挨家問,到他平時裏常玩的地方去尋,但哪曾見到他的影子?大人心裏直犯嘀咕:出了邪了、見了鬼了。特別是夏日的中午,孩子們奔到幾裏遠的河上、壩上、或是深潭裏洗澡,一響沒見他們的蹤跡,到了黃昏收了工,晚上上了燈,大人們如坐鍼氈,孩子們卻玩的風風火火,興致盎然。擔心不是沒有必要,總有一些孩子真的再也沒有回來,記憶裏留下了深深的傷痕和惋惜。

農家的孩子大多都是挨着年的,一家的孩子大多不下三四,姊妹五六七八不算稀奇。六七歲的哥哥姐姐自己還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卻必須要照顧弟弟妹妹,哥哥姐姐的嘴饞,但總要想着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貪玩,卻還要吭吭哧哧地抱着弟弟妹妹一扭三晃,弟弟妹妹的雙腳拖地趔趔趄趄。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一種默契的傳承。哥哥姐姐盼望着弟弟妹妹長大,長大的弟弟妹妹再照顧再小的弟弟妹妹,哥哥妹妹就可以獲得新生和自由。長子如父,長女如母,很多的長子長女們用一生、甚至犧牲了一生的應該屬於自己的幸福榮貴去溫暖呵護着弟弟妹妹們。姊妹們吸吮同一乳汁,在同一鍋勺攪飯,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他們沒有彼此,只有同享。

鄉下孩子們放學回來,還要割草放羊,餵雞掐菜,拿柴燒鍋。鄉下學校的假期一直是和農事密切相連的,麥天和秋收是必須要放假的,他們是學生也是小村夫,田野裏也飄蕩着他們來來去去忙碌的身影。他們有的開始勤奮,學習成績讓村夫的父親兩眼發着亮光。他們有的可能是未來的真正的村夫,真正的村夫傳承着那一方水土鮮明的性格,有的可能是未來的遠行者,那些的遠行者,再也逃脫不掉那一方鄉野裏特有的烙印。

中國人夢想中幸福的童年,可能就在鄉野裏,可能就是那些鄉野裏的孩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