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範文

本文已影響 3.51W人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00字。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範文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1

教完這一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課文的內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時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00字。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讀課題,定基調

講課伊始,讓學生齊讀課題《最後一頭戰象》後,我定基調:課題讀起來有一種沉重的感覺,爲什麼呢?因爲這是在一次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再讀又有一種英武的感覺,爲什麼呢?因爲這是一頭在戰場上浴血殺敵的大象。就是這樣一頭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後歷程中,做了那幾件不同尋常的事呢?學生說。我隨機板書:“重披象鞍”“告別村民”“重臨戰場”“埋葬自己”。從而以時間爲序理清了課文脈絡。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併爲下面語段的品讀鋪墊了一個悲壯的基調。

  二、做到長文短教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於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採用“讓學生提出疑惑—自讀解疑,師適時引導,點撥,拓展—總結點題。這樣一個三步曲。這樣充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也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爲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

  三、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對話

在點撥疑惑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走進文中的作者、波農丁。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這成爲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爲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讀中悟情,收穫感動

在學習本文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抓重點語段細讀,男女生賽讀,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段邀請同伴自由讀等多種形式,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透過這些文字。還體會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誠情懷,思想得到了淨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五、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說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薰陶含其中”,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點。於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裏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裏,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還可以嘗試,在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時?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爲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後的課堂實踐中,探索。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2

從這節課是第一課時,在開篇的教學中首先引入了對課文的總體介紹,讓學生從表達方法層次接觸到一些常出現的名詞。如:它是小說,是以時間爲序,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這樣的開場,學生也許有些陌生,但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必須讓他們接觸到這些,並慢慢地遷移到以後的學習中。

作爲第一課時,學生有了初讀課文,認識字詞的基礎,接着讓六年級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以“嘎羧臨死之前做了哪些事?”作爲主線來以引導學生以“小標題”的形式理清文章的條理。這些能力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在這節課上,讓學生以默讀、批註的方式進行分析課文,感受戰象的內心情感。由於問題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學生的發言不太積極,課堂比較安靜。即使如此,我仍不怕課堂寂寞,因爲它背後的是學生的思考。

一、批註所帶來的思維之美妙

課堂雖然不拒絕熱鬧,因爲那是師生之間情感所碰撞出火花的絢爛;但它的另一面應該沉思默想,是學生思維與文本所摩擦的靜態之美。因此,在理清文章層次之後,讓學生以質疑的形式再次回到戰象臨死前所做的三件事上:爲什麼它要重披象鞍?爲什麼要再回打洛江邊?爲什麼要長眠在戰友們身邊?……這一個個縈繞於心的問題帶着學生再次走進課文,走進戰象的內心世界。讀文章後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寫出來,這樣的批註是有效的學習方法。

二、想象說話重塑感人時刻

交流自己讀書所得,解決之前所提出的疑問之時就是學生們移情體驗之時,學生們把自己當作戰象,設身處地地想象戰象要回象鞍的急切心情,想象它見到老朋友之時的激動及所引起的對戰爭歲月的回憶。通過想象說活,再一次把感情、激情點亮,把動物的忠誠,戰士,英雄的氣概詮釋。本節課以“重披象鞍”“再回戰場”這兩個話題進行想象說話。

三、課堂藝術的遺憾

這節課教學的出發點是“讓學生靜心地讀書,讓批註成爲學生閱讀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瞭解寫作的基本知識”。但教師的預設滯後於真實的課堂。走進了課堂,老師的導學卻讓位於學生的主體地位。畢竟課堂是有生命的,它並不完 全由老師來掌控,其中的生成纔是真正填充課堂的精華。每次老師的一個個框架式的預設都是骨架,是學生們對文本的解讀才讓整堂課充滿靈氣。這節課也是如此,老師的表現沒有完成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想象中最精彩的情境沒能呈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