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設計及反思

本文已影響 2.51W人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課文以時間爲序,扣住四個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戰甲”(第5~11自然段)、“憑弔戰場”(第12~16自然段)、“莊嚴歸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裏最後的輝煌與莊嚴記敘下來。尤其是對嘎羧動作、神態的描寫細緻入微,將嘎羧的靈性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嘎羧再次見到象鞍時的舉止、神情,在打洛江邊的久久凝望與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讀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動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從中感悟些什麼,學習些什麼?

本課學習應引導學生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條理的基礎上,練習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並通過入情入境地品讀,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緻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三、教學過程:

1.初讀課文,說印象。

(1)剛纔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問題,並一起解決了問題。學到這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把你對嘎羧的印象用簡潔的語言寫在黑板上。

(2)我們一起來看黑板,讀讀大家的印象。(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英勇”“忠誠”等。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生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裏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真的是沒有想到,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頓時安靜下來!作者對嘎羧動作、神情的描寫,細膩生動,寥寥幾筆卻清晰地表達出一頭英勇的戰象積澱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使讀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②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象鞍破舊,卻仍然凝重華貴;嘎羧年邁,卻仍然英武豪邁!二十六個春秋,彈指一揮間,而今,戰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積滿灰塵的象鞍上記載着凝重的歷史,記載着嘎羧的英勇;紛亂不再,年輕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懷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對稱的並列句式增強了語勢,此句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讚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③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盪漾的江面。然後,它踩着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着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久久凝望”裏,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着抗日健兒,冒着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衝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裏。“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