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文章

有關於中秋節的抒情散文

本文已影響 2.84W人 

導語:皎潔的明月,美好的祝願。中秋節誒就這樣隨着月餅與桂花交織的香氣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那是美麗的節日,是溫暖溫馨的快樂。下面是有關於中秋節的抒情散文,歡迎閱讀。

有關於中秋節的抒情散文

  篇一:有關於中秋節的抒情散文

一直在思考着這樣一個命題,在傳統和現代的角逐中,什麼樣的事物最終能得勝。或者說,什麼樣的傳統和現代性更能佔據廣大的人心陣地,贏得成爲未來人們視爲傳統的百世流傳的資格。這或許算不上什麼命題的思考,只是一廂情願的胡思亂想罷了,不免讓長於思索的人們爲之莞爾。

對於中秋,已經許久沒有什麼深刻印象了,不過恩賜的法定的假日倒讓我常常有機會擺脫工作的紛擾,能夠坐在家裏享受一兩天的清靜,陪一陪妻兒,讀一讀養心文字,暫得一時心靈的休整和安寧。我相信,對於很多現代的人們,大概和我一樣,中秋這樣的節日的意義似乎也僅此而已。當然,也有人們將這短暫的假日付諸於喝酒打牌、燈紅酒綠之類,以獲得一種別樣意義的休息,這也許正是現代對於傳統之挑戰的一種。

時光如梭似箭,時代大步前進,穿梭在中秋團圓路上的人們也許依然還有很多,美好的中秋印象也許能在新一代的心中留下更爲現代的深刻記憶。但這樣的記憶到底會是什麼樣子,我們無從猜想,只有到他們寫回憶文章的時候纔可以看得到。就如同我這樣年齡的人寫自己記憶中的中秋一樣,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自己的中秋的模樣。世間的事物也許就是這樣在一代代人的心中逐漸成長和轉換,積累和沉澱成任後人解讀的歷史。

轉眼又是一年中秋到來,儘管不斷豐富的生活與增長的年齡使人增添了一些故作思考的情狀。但想起中秋,依然會浮現出一些美好的印象。畢竟,傳統與記憶之間有着難以割斷的關係,否則就無所謂傳統。總是記得,在陰曆八月的鄉村,天空總是格外高遠晴朗,秋風拂面的感覺令人心情暢快,田野的莊稼漸次開始收入家家戶戶的倉裏和缸裏,曬場上花生、黃豆之類的收穫物也已經幹了水分,村頭桔樹上也綴滿泛紅的桔子,豐收安詳的氣息瀰漫寂靜的鄉村。

中秋這一天,村裏的人們總是早早地起牀,趕往臨近的圩鎮,買回一些月餅和柚子,或者到自家的樹上摘下一些早熟的桔子,預備着晚上的祭月之用。婦女們則是在家裏忙活着宰殺一兩隻雞鴨,在村裏的井沿邊一邊說笑,一邊細細地拔盡殘留的羽毛,洗靜內臟,以備一頓豐盛的晚餐。除了做這些事情,其餘時間照例是在田間地頭忙碌,在園子裏施肥澆水,只是會比平時稍微早一點回家,在竈房裏忙活一陣,然後在炊煙還未散盡的暮靄中圍坐一起,吃罷晚飯。

等到圓圓的月兒升起之時,就是孩子們真正體驗節日快樂的時候。一陣接着一陣的爆竹聲響過,家家門前紅燭高照,滿桌滿凳的月餅、柚子在月光下散發着幽香。孩子們趁着月光在村巷間打鬧嬉戲,追逐玩耍,倘是遇到週末,第二天無需上學,這樣的喧鬧可以持續到月兒西沉,月餅和柚子之類無疑會成爲最好的夜宵。這樣的時候,我經常坐在門前聽老人們聊天,間或用手指着月亮問一些異想天開的問題。大人們總是說,千萬不要用手指着月亮,否則要爛耳朵的。我雖然不信,但也不敢當面做這樣對月亮不敬的姿勢,有時偷偷跑到無人的小巷,悄悄的用手指着月亮自說自話,但是從來沒有爛過耳朵。

長大以後我常想,中秋無非是人們對於遙遠的月亮的一種景仰,以致於用威嚇的辦法教幼稚的孩童對它產生敬畏。因爲它圓的美麗,圓的純粹,人們便將美好的願望賦予它,於是在千百年的流傳中就成了一種節日,成了一種良好的傳統。現在的物質豐富時代,可供人們寄託和追求的事物不斷增多,遙望圓月的思念情懷越來越少,月亮或許會在人們的心中漸漸失去原來的位置罷。儘管如此,我又想,圓月的皎潔美好也許並非其他事物可以代替,當財物、功名、利益、短促的快樂之類的東西並不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幸福時,中秋這樣的傳統也將長久在人間傳續。

 篇二:有關於中秋節的抒情散文

這幾天心裏頗爲不寧,老天也像和我作對一樣,灰濛濛的不露一絲藍天的縫隙。雖然中秋節在即,卻始終不見新月的影子,不免又想起故鄉的中秋來。

記憶中故鄉的中秋,天空總是藍得乾乾淨淨,絲絲縷縷的白雲輕輕繚繞,風擺楊柳,鳥兒翻飛。收穫過的大地,絲毫沒有空曠沉寂的跡象,人們在地裏忙着蛻玉米茬子、澆地、施肥。年輕人拉着漚好的青肥跑在蜿蜒的小路上,一路歡歌笑語。生產隊的打麥場上,高高的谷垛如小山般巍峨,攤嗮的玉米棒子,棒槌似的沐浴在太陽下泛着金光。三五成羣的光屁股孩子一頭扎進場邊的小河,濺起大片大片的浪花,游出好遠,水鴨子一般又浮出出面,爬上岸來,蹲在橋沿上曬太陽,嘴脣子凍得紫茄子一般。

小時候沒有電,晚上到處漆黑一片,孩子們就盼望着有月亮的日子。每當新月來臨,那便是孩子們的天下了。大家早早吃過晚飯,呼朋喚伴走出家門,到大街上捉迷藏,老鷹抓小雞,指星星過魚兒,玩擡閣、背閣、鬥拐……大家玩得樂此不彼,總是被大人們幾次三番的喊叫或生拉硬扯,才戀戀不捨的回家睡覺。

故鄉比較偏僻,那時候人們沒有文化,天文知識懂得很少,對於月食,根本不知道是三球的關係。記得有一年中秋節晚上,拜罷月亮,我和一羣小夥伴正在皎潔的月光下捉迷藏,突然間感覺月色暗了下來,擡頭一看,天空晴朗朗的,月亮卻少了小半邊,不知誰喊了一聲“天狗吃月亮了——”聽到喊聲,全村人出動了,從家裏跑出來,拿着盆盆罐罐,鏟子、勺子,叮叮噹噹地敲着喊着,一路小跑到村南,爬上一座高坡上,朝着月亮的方向猛敲大喊,那驚天動地的聲音,也許真的把“天狗”震懾了,“天狗”竟然把吞下去的大半個月亮,又一點點地吐出來了!我們看到大大的、包盈盈的、明亮亮的月亮又掛在天空,才心有餘悸地跟着大人收兵回營。

那個時代很貧窮,但過中秋節很隆重。中秋節中午,每家都要做上一頓豐盛的午餐。女主人束了圍裙,添旺竈火,把大塊南瓜、土豆、豆莢粉條下到鍋裏,一會功夫,各種菜餚沸騰起來,濃郁的菜香隨着縷縷炊煙飄出小院,令過路的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猛抽上幾鼻子:“大嫂,做的好飯吧?好香啊!”大燴菜做好了,女主人到場邊拽籃麥秸,用磚擺個火爐,支上個鐵鏊子,烙一沓油餅,再炒些雞蛋。一家人回來了,一手端了菜碗,一手拿了油餅卷雞蛋,邊吃邊往街上走,大柳樹下找個石臺蹲下,張三李四、麻五趙六圍成一圈,邊吃邊噴套兒,那過節的喜悅和淳樸的鄉情,是當今的人們所體會不到的。

因爲晚上要供月亮,下午是女人們蒸糖餅的時間。她們把發好的白麪揉成麪糰,擀成片,把紅糖一層層夾在中間,擰成個麻花邊,中間用小碗扣成一個個圓圓的圖形,再用蓖麻刷在每個圓的中間按成許多小花,然後勻閃閃的撒上一層籽麻,把糖餅打扮的花溜溜的,再上籠蒸。蒸好的月餅白白胖胖,漂漂亮亮。但是無論孩子們口水滴流多長,母親們是不讓孩子動一動的。因爲月亮是聖潔的神,供了月亮,人才能吃。

孩子們盼望着,盼望着,天終於漸漸黑了下來,月亮露出銅盤似的大臉,月中玉兔隱約可見,女主人就忙着把蒸好的糖餅、買來的月餅,還有樹上摘的石榴、蘋果、梨,整齊地擺放在大條板裏,放在月亮能看得見的地方,放上一把響亮的百頭小炮,孩子們昂着頭,仔細揪着月亮,似乎看見玉兔的嘴還在蠕動呢!拜完月亮,女主人留出走親戚用的禮品——十六上午孩子們都去姥姥家換糖餅、送月餅,當然,姑姑家也來我們家換糖餅送月餅,這一來一去,濃濃的親情就融匯於月餅之中了——也因此只能把剩下的分給孩子們吃。我家姑姑多,分到最後所剩無幾,母親便把剩下的月餅,你半塊我半塊地分給我們兄妹。我們捨不得吃,拿着月餅用牙齒一點點刮,一點點地嚼,月餅裏邊的紅綠絲,黑桃仁,花生仁,冰糖等,讓我們大飽口福,我往往留一小塊藏起來,不讓哥哥看見,第二天再慢慢吃。

我初中畢業那年回村參加勞動,那時正處在生產隊大集體政治掛帥的熱潮中,白天干一天農活,農忙季節,只要有月色就義務加班,用架子車往地裏拉糞,澆地,拉犁,全然不覺累。記得那年八月十六晚上,玉兔東昇,金風送爽,我們二十多名青壯勞力,去地裏加班拉犁。老隊長讓狗子喊着號子,大家一起“拉喲、拉喲”的助威,氣氛熱烈而奔放,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忘記了疲勞,好大一塊地,功夫不大就拉完了。回家的路上,大小夥子、年輕媳婦,打情罵俏的,說說笑笑的亂作一團,把靜謐的夜空鬧得沸沸揚揚。

回到村口,老隊長讓大家到路邊的粉坊歇歇腳,嚐嚐今年秋天生產隊漏的第一鍋皮渣。這出其不意的喜訊,使大家格外驚喜。粉坊裏幾位粉匠,早把大盆的皮渣整齊地擺放在架板上,等待大家回來。見大家進來,粉匠用瓜刀把皮渣一塊塊割下來,盛到碗裏,大家不謙讓,不拘束,一你碗,我一碗,大快朵頤,痛快之極。老隊長看着大家,飽經風霜的臉上泛起微笑:“受了苦,大碗捂。慢慢兒吃,別噎着啊!”

回到家就很晚了,我推開虛掩的家門,窗戶裏昏暗的燈光下映出母親防線的剪影,烤紅薯的噴香從窗花縫裏涌出,我知道,母親考好了紅薯,在等待着我加班回來呢……

我走出故鄉四十多年了,生活也富得流油了,再好的飯菜也吃不出滋味了,住在高樓林立如同天井的的城市,看月落月升也成奢侈品了。每當中秋,怎不懷念兒時的歡樂,懷念青春時代的狂熱,懷念牽腸掛肚的親情和難以割捨的鄉情?

 篇三:有關於中秋節的抒情散文

秋夜的月冷峻而孤寂,淡淡的月色,透過密集的樹葉縫隙,灑下斑駁的光點。那光點隨着搖曳的樹枝,展現出各式圖案,月影婆娑,忽明忽暗。遙望蒼穹,藍色的天幕上散落着寒星點點。月遊弋於靈動的雲層之間,忽隱忽現。瞬息萬變的雲,呈現出變幻莫測的圖景。真個是:“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秋,的確是一個美麗而宜人的季節,天高雲淡,風清氣爽。秋天的夜,明澈如水,寧靜而恬淡。秋天的夜也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夜晚,秋夜的美,美在月色。秋夜的月色分外皎潔,圓月當空,那如練的月光,如水銀瀉地般的灑向無垠大地。月色朦朧,影影綽綽,人沐浴着這薄霧輕紗,如幻如夢的月色,猶如沉浸在醇香美酒的微醺之中,那似真似幻,若隱若現的感覺,的確是一種享受。

月有陰晴圓缺,眼下又逢月圓時節,仰望天心一輪浩月,人融化這在淡淡的月色之中,心曠神怡,真的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撩撥着人的遐想,也寄託着人間相思。這就難怪古人會有“夢中無歲月,月下思故親。”的感嘆了。月到中秋,似乎格外明亮,中秋這個中國人心目中僅次於春節的團圓節日,從古到今,演繹着多少美麗的傳說。從嫦娥奔月到吳剛伐桂,寄喻的都是一種離愁別緒,一段人間真情。一輪滿月,團團圓圓,最能勾起懷念親友,思念團聚的一縷情絲。無論是身處天涯,還是漂泊海外。此時此刻那種“月是故鄉明”的情致,恐怕都會自然流露。身處異鄉,在秋涼如水的夜色中,仰望一輪孤月,生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寂聊,也在情理之中。

人間的親情,是永遠無法割裂的,它凝聚着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藉助現代交通的便捷,千里江陵一日還已經不再是文人詩詞中的誇張,咫尺天涯的遺憾也將成爲永遠的歷史。中秋應該有時間共享天倫之樂,安安心心的吃一頓團圓飯了。當然有條件,又有情致的,還可以去賞他鄉的一輪明月。明月關山長相望,天下何處不中秋。雖異域卻同天,普天之下,我想,那親情友情總歸是一致的。天下的月也一樣的圓,一樣的亮,一樣的燭照着有情之人。可見無論回家還是出遊,其實都是團聚的一種形式,都在表達延綿千年的人間真情。

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了,那銀蟾光滿,風清露冷的月夜似在眼前;那母慈子孝,團桌共聚的融樂場景,似乎已經呈現。但願今年中秋有個好天氣,讓所有期盼團圓的人都能如願以償。然而,我們的國家幅源遼闊,“圓泊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兼雨和風。”即使是碧空如洗,那一時烏雲閉月的境況,也隨時可能發生。明月普照,畢竟只是一種嚮往,決不能把期望值提得過高。

中秋是中國人創造出來的優美神話,一千年一萬年凝聚着團圓的願望。中秋是一縷縷剪不斷的眷念,生生世世一脈相傳;中秋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體現,它展現了一種嚮往祥和,嚮往安寧的獨特民族魅力。那就不管它是稀星朗月,還是風雨交加,都讓我們在中秋的氛圍中去細細地品味人間真情的微妙,感受生活樂趣的奧祕。讓所有的艱辛與疲勞都融化在這祥和的中秋團聚之中,然後帶着全身心的愉悅,踏上明天的旅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值此團圓節日,願普天之下的芸芸衆生,中秋快樂。

更多熱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