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七年級課件

七年級語文《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語文《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朝 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譯文

醉夢裏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裏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髮人!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註釋

醉裏:醉酒之中。

挑燈:撥動燈火,點燈。 看劍:查看寶劍。準備上戰場殺敵的形象。說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際也不忘抗敵。

八百里:指牛,這裏泛指酒食。《世說新語·汰侈》篇:“王君夫(愷)有牛,名八百里駁,常瑩其蹄角。王武子(濟)語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賭卿牛,以千萬對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謂駿物無有殺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卻據胡牀,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韓愈《元和聖德詩》:“萬牛臠炙,萬甕行酒。”蘇軾《約公擇飲是日大風》詩:“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雲谿友議》卷下《雜嘲戲》條載李日新《題仙娥驛》詩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陳,饠古,頭。更有臺中牛肉炙,尚盤數臠紫光毬。”

麾:軍旗。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樂器。 翻:演奏。 塞外聲:指悲壯粗狂的軍樂。

沙場:戰場

點兵:檢閱軍隊。

馬作的盧(dí lú)飛快: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作,像…一樣;的盧,馬名。一種額部有白色斑點性烈的快馬。相傳劉備曾乘的盧馬從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躍三丈,脫離險境。

作:像,如。

霹靂(pī lì):特別響的雷聲,比喻拉弓時弓弦響如驚雷。

了(liǎo)卻:了結,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復中原之事。.

贏得:博得。

身後:死後。

可憐:可惜。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賞析1

唐樂中有《破陣樂》。《舊唐書·音樂志》載:“《破陣樂》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執戟,以象戰陣之法。”可見是武舞曲。當時唐太宗觀後就有“發揚蹈厲”之贊。詞中《破陣子》一調當是由此大麴摘編而來,以之“賦壯語”,自然是聲情並茂。但任何形式的藝術創造都不應是簡單的重複,辛棄疾有着自己獨特的境遇和感受。仔細體味本詞,豪壯中蘊涵着深沉和蒼涼。題作壯詞,但壯中含悲,是一支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

開篇“醉裏挑燈看劍”,突兀而起,刻畫的正是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這裏有兩物——“燈”與“劍”,有兩個動作——“挑”與“看”,而總冠以“醉裏”二字,使筆觸由外在形象的刻畫透入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劍是英雄立功沙場的武器,此時“醉裏挑燈”這一“看”,蘊涵着多麼深沉而豐富的感慨啊。李白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酒後醉裏,滿腹心事,萬千惆悵,充鬱心頭,難遣難消。這一句先聲奪人,把讀者的情感緊緊攝住。“夢迴吹角連營”平接一句。醉中入夢,夢醒猶覺連營號角聲聲在耳。以下承“吹角連營”,回憶夢中情景。

“八百里”謂牛,晉王愷有一條良牛名“八百里”。一次王濟與愷比射,以此牛爲賭。濟“一起便破的”遂殺牛作炙,“一臠便去”。事見《世說新語·汰侈篇》。這裏用此事,乃取濟之豪氣,蘇軾有詩曰:“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約公擇飲,是日大風》)。五十弦,《史記·封禪書》載: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聲音悲切,帝禁不止。這與悲壯蒼涼的“塞外聲”有相近之處。“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兩句,從形、聲兩方面着筆,寫奏樂啖肉的軍營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種豪邁熱烈的氣氛。結句一個重筆點化——“沙場秋點兵!”寫得肅穆威嚴,展現出一位豪氣滿懷,臨敵出征的將軍形象。前兩句描繪軍營,用“分”“翻”,重在熱烈的動;最後一句刻畫主帥,則如電影鏡頭運行中的一個突然定格,突出的是一種靜的威力。動靜相襯,攝人心魄。

下片緊承上文描繪戰事。作者並不泛泛用筆,而是抓住了戰場上最具典型特徵的馬和弓來寫。“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盧是一種良馬,相傳劉備荊州遇難,所騎的盧“一躍三丈”,因而脫險。這就是三國故事中有名的“劉備躍馬渡剡溪”。霹靂,是雷聲,此喻射箭時的弓弦聲。《南史·曹景宗傳》說,曹在鄉里,“與年少輩數十騎,拓弓弦作霹靂聲,箭如餓鴟叫。”這裏寫馬、寫弓,全是側面描寫,意在襯托人的意氣風發、英勇無畏。馬快弓響固然仍從形聲兩方面着筆,但與上片豪壯凝重不同。這兩句寫得峻急明快,從氣氛上向人們預示着戰事的勝利。因此下面便直抒胸臆道:“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這是作戰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卻”二字下得很好,人們通常說“了卻心病一樁”,這兩字正有這樣的意思。現實無奈,終於在夢中“了卻”了驅金復國這一宿願,語中充滿意氣昂揚的欣慰之情。但夢境畢竟代替不了現實。詞末一聲浩嘆凝聚着作者萬千感慨——“可憐白髮生。”由夢境返回現實,情緒一落千丈。其實辛棄疾是不服老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永遇樂》)這裏的“可憐”有着另一番特定的意味,那就是投閒置散、壯志難酬的鬱悶和惆悵。這一句與篇首失意英雄的形象遙爲呼應,它一反夢境中的昂揚意氣而出以凝重深沉,從而形成一個特大跌宕。此正欲抑先揚之法,前爲賓,後爲主,一句逆轉點化,化“雄壯”爲“悲壯”,從而完成了失意英雄的心靈塑造。作品就在這力重千鈞的轉筆中收煞,有如重錘猛擊在銅鐘之上,震盪着讀者的心。

統觀全詞,前九句一氣貫注,酣暢淋漓,直至結句始轉筆換意,痛苦的現實與理想的夢境相互映照。而從結構上看,這就打破了詞必須上下分片的一般定格。

詞與詩不同。詩多偶句,詞則有奇句。這一方面使詞更加自由而富於變化,但另一方面運用不當也容易產生畫蛇添足的毛病。作詞應避其短而揚其長。從宋詞實際來看,以奇句作結之佳篇都能起到一種突出點化的作用。本詞的上片結句正是如此。這在名家詞中屢見不鮮,如白居易的“能不憶江南”(《憶江南》)、皇甫鬆的“人語驛邊橋”(《夢江南》)等,都具有這一特色。辛詞奇在下片結句。它不是承上點化,而是逆轉突變,另翻新意,在與上文的鮮明對照中深化題旨,並給人以悲壯之美。以唐人李紳的《憫農》詩相比:“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前三句鋪陳,末句逆轉,但由於詩爲偶句,其末句奇變彷彿只是針對第三句而來,所以突變之感猶不甚強烈。辛棄疾把此種手法用之於詞,得心應手,可以說最充分地發揮了詞體奇句的獨特功能。

關於本詞的寫作時間,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爲寫於福建安撫使任上,是鼓勵新中狀元陳亮的賀詞。這隻看到了詞壯的一面,而沒有體味出其中悲的意味。從以上分析可見,它是失意英雄的慨嘆。大體可定爲辛棄疾與陳亮鵝湖之會略後。此時作者雖被迫閒居,但壯志未酬,壯心不已,這與詞中悲慨感嘆的情懷是相符的。辛、陳鵝湖之會是淳熙十五年(1188)的事,上距“隆興和議”已二十四年,朝廷上下文恬武嬉,抗戰氣氛十分暗淡,辛、陳對此極爲不滿。鵝湖相聚,他們慷慨激昂,“極論世事”(辛棄疾《祭陳同甫文》)此後又以《賀新郎》詞相互應答,對“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的現狀表示了無比的悲憤,同時也表現了他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雄心。本詞悲中見壯,壯中含悲,正不妨看做其與陳亮酬答之《賀新郎》詞的續篇。

與此相關,內容也就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只寫陳亮。其實“爲……賦”只說明此詞是寫給誰的,並不說明詞中寫的一定是誰。詞是抒情藝術,不可拘泥過死。我們認爲,本詞中的境界是以夢的形式展現的一種理想境界,這裏有作者的生活體驗,但更是一種美好願望的表現。不能看成單純記哪一個人或哪一件事。創造一個立功疆場的將軍形象,正是現實中被迫閒置、報國無門的折光反映,因此篇末纔有“可憐”之嘆。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賞析2

這是辛棄疾寄好友陳亮(陳同甫)的一首詞,詞中回顧了他當年在山東和耿京一起領導義軍抗擊金兵的情形,描繪了義軍雄壯的軍容和英勇戰鬥的場面,也表現了作者不能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的悲憤心情。

上片寫軍容的威武雄壯。開頭兩句寫他喝酒之後,興致勃勃,撥亮燈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寶劍,仔細地撫視着。當他睡覺一夢醒來的時候,還聽到四面八方的軍營裏,接連響起號角聲。“角”,古代軍隊的樂器,如同今天的軍號,有竹、銅、牛角等製品。三、四、五句寫許多義軍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樂隊在邊塞演奏起悲壯蒼涼的軍歌,在秋天的戰場上,檢閱着全副武裝、準備戰鬥的部隊。古代有一種牛名叫“八百里駁”。“八百里”,這裏代指牛。“麾下”,即部下。“炙”,這裏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一種瑟有五十弦,這裏的“五十弦”,代指各種軍樂器。

下片前兩句寫義軍在作戰時,奔馳向前,英勇殺敵;弓弦發出霹靂般的響聲。“作”,與下面的“如”字是一個意思。“的盧”,古代一種烈性的快馬。三國時代,有這樣的故事:劉備帶兵駐紮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劉表不信任他,曾請他赴宴,想在宴會上捉拿他。劉備發覺這個陰謀後,便從宴會上逃出。蔡瑁去追趕他,當時他所乘的馬名叫的盧。在他騎馬渡襄陽城西檀溪水時,的盧溺在水中,走不出來。劉備非常着急地說:“的盧,今天有生命危險呵,應當努力!”於是,的盧馬一躍三丈,渡過溪水,轉危爲安。“馬作的盧”,是說戰士所騎的馬,都象的盧馬一樣好。“了卻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復中原的大業。“贏得生前身後名”一句說: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後的英名。也就是說,他這一生要爲抗金復國建立功業。這表現了作者奮發有爲的積極思想。最後一句“可憐白髮生”,意思是說:可惜功名未就,頭髮就白了,人也老了。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這首詞氣勢磅礴,充滿了鼓舞人心的壯志豪情,能夠代表作者的豪放風格。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賞析3

全詞從意義上看,可分爲上下兩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後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

第一句,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意味無窮。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靜,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後,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總算睡着後,方纔所想的一切,又幻爲夢境。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着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裏”、“夢裏”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爲現實。

二、三兩句,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鬥情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鬥樂曲。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好。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沙場秋點兵”之後,大氣磅礴,直貫後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彷彿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鬥;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然而,在詞的最後,作者卻發出一聲長嘆:“可憐白髮生!”從感情的高峯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鬥,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過全是夢境。這處境,的確是“悲哀”的。然而沒有誰“可憐”他。於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裏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嘆。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的一腔忠憤,無論在醒時還是在醉裏、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沉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的生動體現。

這首詞在佈局方面也有一點值得注意。“醉裏挑燈看劍”一句,突然發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迴、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出了“可憐白髮生”的感嘆,使讀者不能不爲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絃,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這樣的結構不但宋詞中少有,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正表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精神。但是辛棄疾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不是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手法正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於他的恢復大志難以實現,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這絕不是一般只講究文學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這首詞在聲調方面有一點值得注意。《破陣子》上下兩片各有兩個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對的,即上句爲“仄仄平平仄仄”,下句爲“平平仄仄平平”,這就構成了和諧的、舒緩的音節。上下片各有兩個七字句,卻不是平仄互對,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構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節。和諧與拗怒,舒緩與激越,形成了矛盾統一。作者很好地運用了這種矛盾統一的聲調,恰當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複雜的心理變化和夢想中的戰鬥準備、戰鬥進行、戰鬥勝利等許多場面的轉換,收到了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李白有首叫《越中覽古》的詩。詩中寫道:“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這首七言詩中,有三句寫到越王勾踐的強盛,最後一句才點出越國的衰敗景象,雖然表達的感情顯然不同,但在謀篇佈局方面又有相通之處,可以參看。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思想感情

夢境寫得酣暢淋漓,將愛國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間自己的豪情壯志推向頂點。結句猛然跌落,在夢境與現實的強烈對照中,宣泄了壯志難酬的一腔悲憤。

雖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激烈。結句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體現作者壯志難酬、心中憤懣不平的感情。

整首詞抒發了作者想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卻已年老體邁的壯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作者失意閒居信州(今江西上饒)之時。辛棄疾二十一歲時,就在家鄉歷城(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閒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陳亮爲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這次他到鉛山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後辛棄疾寫《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寄給他,他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覆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作於這一時期。

《歷代詩餘》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詞話》:“陳亮過稼軒,縱談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嚴重,恐爲所忌,竊乘其廄馬以去。幼安賦《破陣子》詞寄之。”

習題

一、填空

1、這詞首融夢幻(夢境、理想)與現實於一體,富於浪漫色彩。

2、表達作者愛國激情和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直接表達詞人的報國情懷和人生追求)的詞句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3、辛棄疾儘管“白髮生”,卻依然眷戀着自己曾經浴血征戰的疆場。這種眷戀的情結從詞中(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兩個細節中可以看出。

4。表現作者壯志難酬,使整首詞的風格由雄壯變得悲壯的一個詞是_可憐。表現作者爲現實而悲嘆,對人生而感嘆的句子是可憐白髮生

5、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戰鬥情緒的兩聯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6、這首詞塑造了一個忠勇(愛國)失意的將軍(壯士)的人物形象。

7、這詞表達了作者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用原文填空)的雄心壯志,根據你對歷史知識的掌握,這種雄心壯志指的是收復失地,統一中原,並使自己名垂青史。

8、詞中描寫的軍中生活情景有看劍、吹角、分炙、奏樂、點兵、殺敵等。

9、這首詞的上片描述了看寶劍、聽號角、分麾下炙等軍營生活;下片“”描寫了戰鬥場面

10、這首詞,從題材上看是寫軍營生活情景;從思想感情上看錶達的'是爲國立功的雄心壯志;從語言風格上看壯麗而不“纖巧”,所以,作者說自己寫《破陣子》是“賦壯詞”。

二、重點句子理解、賞析

1、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壯觀場面。

答:示例:士兵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甘情願的戰鬥樂曲。將士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在這秋高氣爽的時節接受將軍的檢閱。

2、詞人爲什麼要寫“醉裏”和“夢迴”的情景?

答:寫“醉裏”和“夢迴”的情景表現作者渴望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壯志和壯志難酬的無奈、悲憤。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兩句詞,營造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答:營造了一種將士們奏樂吃肉、豪邁高昂的軍營生活氛圍

4、賞析“沙場秋點兵”一句的表達效果(試體味“沙場秋點兵”一句中“秋”字的表達效果)

答:五個字緊湊有力,寫得肅穆威嚴,展現出一位豪情滿懷、臨敵出征的將軍形象,渲染出戰爭濃烈的氣氛。其中“秋”字,既點明瞭季節,也爲將士出征增添了肅殺之氣。

5、“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寫出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答:寫出了作者收復失地、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贏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6、根據你所掌握的歷史知識,說說“了卻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麼?

答:收復中原,統一國家

7、賞析“可憐白髮生”一句

答:凝聚着作者萬千感慨,詞意急轉直下,作品就在這力重千鈞的轉筆中收尾,有如重錘猛擊在銅鐘之上,震盪着讀者的心。其中“可憐”兩字極爲沉痛,爲壯志難酬表現出極大的惆悵和憤慨。

8、“可憐白髮生”的慨嘆與前面的豪壯格調形成巨大反差,這樣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有心爲國家出力,希望收復祖國山河,但卻不被朝廷重用,心中非常痛苦(報國無門的失望之情)(壯志未酬的抑鬱、憤慨)

9、“吹角連營”與“霹靂弦驚”描繪了什麼樣的場面?

答:軍隊駐紮的壯闊場面和激烈的戰鬥場面

10、結尾一句“可憐白髮生”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壯志難酬蒼涼沉鬱的思想感情

11、“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描寫的是什麼場面?

答:比喻;描寫出驚險激烈的戰鬥場面。

12、理想與現實往往是矛盾的。這首詞中,作者在理想與現實中各是怎樣的形象呢?請分別加以概括。

答:理想中(或夢境中):雄姿英發,馳騁沙場,忠恿無比,氣概豪邁的將軍形象。現實中:隱居鄉間,憂慮國事,爲報國無門而苦悶,爲壯志難酬而悲憤的詩人形象

三、主旨(中心)提煉

1、這首詞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抒發了作者抗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感和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悲憤

2、辛棄疾說自己寫《破陣子》是賦壯詞,試結合作品加以解釋

答:

(1)從內容(題材)上看,是寫軍營中的生活情景,看劍、聽角聲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場點兵、騎快馬、挽強弓,這種種情境都極勇猛雄健;

(2)從思想感情上看,表達的是爲國立功的雄心壯志;

(3)從語言風格上看,壯麗而不纖巧;

(4)從塑造的形象上看,塑造了一位愛國失意的將軍形象。

3、下邊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D)

A、這首詞描寫了看劍、聞角、分炙、奏樂、點兵、殺敵等多種軍營生活。

B、這首詞展現了醉態、夢境、往事、理想和現實等多層面的人生境界。

C、這首詞前九句追憶人生往事,豪情滿懷;結尾一句,詞義陡轉,點出理想與現實、希望與失望等多重矛盾。

D、這首詞成功地運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場”、“的盧”、“霹靂”等多個歷史典故。

四、詞風特點

1、本首詞是豪放詞的代表作,結合作品內容、風格,說說豪放詞的特點。

答:豪放詞:本詞寫的是軍中的生活情景,騎馬狂奔,沙場點兵都是豪壯之舉,風格雄渾、豪放;婉約詞:生活範圍狹窄,情感抑鬱低沉,風格委婉、秀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