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1.45W人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通過追憶早年抗金部隊的陣容氣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場生涯,表達了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精選10篇)

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體味課文的意境。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二、重點與難點:

1、領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2、背誦積累詩詞名句,體會詩詞的精妙之處。

三、教學步驟:

A、導入:師生一起背誦學生曾經學習過的辛棄疾的兩首詞。

B、介紹詞的常識、小序、作者及時代背景。(請學生介紹,瞭解預習情況)

1、詞的常識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大家看,寫在最上面的“破陣子”是題目嗎?

不是,和我們已經學過的“沁園春”、“卜算子”一樣是詞牌名;“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纔是題目。

2、“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結合註釋1,我們知道這首詞是辛棄疾賦閒時寫給他的好朋友陳亮的。我們知道,要理解詩必須先要了解作者。那有誰能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詞所涉及的辛棄疾和陳亮兩個人?

3、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同時,由於辛棄疾是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長大的,他也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規蹈矩的傳統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陳亮,爲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論議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隆興初,與金人約和,天下忻然,幸得蘇息,獨亮持不可。

4、這首《破陣子》是辛棄疾贈給他的好友陳亮的,二人均爲南宋著名詞人,又都堅決主張抗金,收復中原,這共同的志向使他們成爲知心朋友。

辛棄疾作這首詞時,已辭官在江西上饒農村閒居,但心中時時不忘殺敵立功,統一祖國。

C、整體感知

我們知道文章有“文眼”,詩有“詩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詩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詞或句子。對與詞來說,我們姑且稱之爲“詞眼”。這首詞的“詞眼”就在題目裏,誰能把它找出來?

“壯”。這個字是本詞的“文眼”,整首詞都是圍繞這個字來寫的。大家能找出課文哪些地方表現了“壯”,這個“壯”字的含義又是什麼呢?這兩個問題我們梳理了課文後再來回答。

1、首先,先聽一下錄音,大家在書上注音;然後我請幾位同學試着爲我們朗讀一下。

2、學生朗讀,理解這首詞的含義。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回:醒。

沉醉中挑亮燈光抽出劍來細看,夢醒後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之聲。這時候作者回想夢中之事想到了下面的景象。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個倒裝句,正常的順序爲“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裝,分給部下烤牛肉,以犒勞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樂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發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爲25弦)。

翻:演奏。

“五十弦翻塞外聲”中的“翻”字改爲“彈”字好不好?爲什麼?

明確:不好,“翻”字寫出了戰歌嘹亮,樂器轟鳴的熱烈場面;如用“彈”字代之,就表現不出這種氣氛。

“秋”僅僅表示這時是秋天嗎?不,既點明瞭戰爭爆發的季節,也爲戰士出征增添了肅殺的氣氛。

把烤牛肉分給部下飽餐一頓,琴瑟演奏出北疆蒼涼的樂曲。在肅殺的秋風中,戰場上軍隊正在檢閱準備出征。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這兩句是寬泛對偶,這樣看來與“如”字相對的“作”字是什麼意思?

作:像。這個字古今詞義不同要注意。的盧:額部有白色斑點的馬。霹靂:弓弦的響聲。

戰馬像的盧那樣飛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鳴使人心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麼?統一國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統一國家的大業,自己也贏得一世乃至死後的英名。可惜白髮已現兩鬢。

3、我們梳理了整首詞後,大家能否找出文中表現“壯”的地方?

這些句子表現出來的“壯”的內涵是什麼?

壯:點兵出征、飛馳敵陣——壯觀而激烈

雄壯:統一國家、名垂青史——雄心壯志

本詞的文眼“壯”,僅僅是雄壯嗎?

不是,最後一句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這裏的“壯”還有爲“悲壯”的含義。

作者化“雄壯”爲“悲壯”,由理想回到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作者有抗金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卻只能在沉醉後的夢裏馳騁沙場,心中有壯志未酬的悲情。

“壯詞”意即激昂奮發的壯行言辭,有壯懷激烈之意。詞中描繪的`軍營生活以及激昂奮進的戰鬥生活就是具體的體現。而末尾兩句更爲突出,它把描寫大功告成後的喜悅,把收復中原,統一祖國與個人殺敵立功的心願統一在一起,字裏行間充滿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4、作者爲什麼會發出“可憐白髮生”的慨嘆?

明確:作者一生抗金收復失地,連夢中也不忘抗金的戰鬥生活,但由於朝廷的無能,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當看到兩鬢新生的白髮,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雲壯志,“報國欲死無戰場”只能在沉醉後馳騁沙場,心中不由涌起壯志未酬的悲情。

5、作者寫這首詞有什麼用意?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這首詞託名爲安慰朋友,實則是抒發詞人自己對青年時代抗金的戰鬥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堅決恢復中原,建功立業的壯志,還有壯志難酬的悲憤。

6、如何理解這首詞?

明確:這首詞是詞人愛國詞篇中的代表作之一,雖是爲鼓舞愛國壯士、好友陳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詞人以早年戰鬥生活爲基礎,融夢境幻覺爲一體,描繪了一幅愛國將士馳騁沙場,雄偉壯闊的場面,全詞內涵豐富,造語豪壯,結構謹嚴,構想奇特,以夢境貫穿上下片,自出機杼,情感雄奇高昂。末尾“可憐”一句將感情一落千丈:詞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裏和夢中實現。理想和現實形成極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詞人的悲憤。

7、齊讀課文

四、小結全文

全詞從想象着筆,描繪了理想中的抗金隊伍和戰鬥場景。全詞在感情基調上是雄壯高昂的,而結句又是悲涼低沉的。前後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這種抑揚法賦予了本詞特有的藝術魅力,有力地表現了詞人滿懷壯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五、佈置作業

1、朗讀、背誦這首詩。

2、把讀完該詞後的感悟用一段話表達出來。

六、板書設計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沙場秋點兵——豪邁場面(志士熱情)

可憐白髮生——冷酷現實(朝廷冷漠)

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篇2

【設計思想】

辛棄疾是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有將相之才而未展其用,將一腔忠憤寄之於詞。《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就是他的一首傳世名篇。

何謂“壯詞”?教材中註釋爲“雄壯的詞”。的確,寶劍、軍營、軍樂、閱兵、戰馬、弓弦,是多麼雄壯的畫面;“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何等豪壯的情感!但詞人所抒發的情感果真是雄壯的嗎?不!前九句詞人馳騁想象,猶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翱翔天際,結句卻陡然跌落塵埃,回到冷酷的現實,只能嘆一聲——“可憐白髮生”,這是多麼“悲壯”的情感!一個曾經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蹉跎一生,報國無門,只能“醉裏挑燈看劍”,這是怎樣的人生悲劇!

讀這首詞若僅讀出“雄壯”是遠遠不夠的,“壯”中含“悲”,以“壯”寫“悲”纔是這首詞的精髓。而要真正讀懂辛棄疾,就要了解他的生平,因此需要補充一些辛棄疾的生平史料,以幫助學生知人論世。

【教學目標】

抓住關鍵詞,充分發揮想象,感受詞中意境;結合材料,知人論世,走進辛棄疾的內心,體悟他英雄報國無門的`悲壯之感;瞭解辛棄疾在詞壇上的成就與地位,激起對辛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

知人論世,涵泳品味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壯舉”導入

辛棄疾是什麼人?(學生可能會答:南宋詞人)

引導:他還是位武藝高強、俠肝義膽的英雄。補充材料:

公元1162年,23歲的辛棄疾受北方起義軍首領耿京的委派,從山東濟南赴建康(今江蘇南京)面見宋高宗,聯絡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東途中,他聽說叛徒張安國殺害耿京,投降金朝,起義軍已潰散,便立即率領50名騎兵,深夜突入有五萬之衆的金兵軍營中,生擒張安國,策馬飛奔,星夜渡江,直到建康,將叛徒交南宋朝廷處置。

設疑:就是這樣一個能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宛如探囊取物的英雄,南渡之後的人生是怎樣的呢?

二、初讀壯詞

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好節奏。

2、指名朗讀。

注意多音字在詞中的讀音,並說明理由。

如:挑tiǎo燈的dí盧

指導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的節奏。

3、齊讀。

三、品讀“壯”境

1、“壯”詞是怎樣的詞?

書本註釋裏有:壯詞即雄壯的詞。

2、從哪兒讀出了“雄壯”?

學生髮揮想象,描繪詞中“雄壯”的場景、畫面。

啓發學生動用各種感覺器官品析詞句,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嗅其味。適時指導朗讀,“品”與“讀”相結合。

如:讀着“夢迴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什麼?如果把“連營”換成“衆營”,效果一樣嗎?爲什麼?

“八百里分麾下炙”,“炙”的字形,下面是一把火,上面是一片肉的樣子,可見這個字的本意是什麼?調動一下你的嗅覺,有什麼感受?

“弓如霹靂弦驚”,能將箭射出聲如霹靂的戰士該是怎樣的形象?

“沙場秋點兵”,秋天的沙場是怎樣的?

3、這些都是詞人此時眼前真實的情景嗎?

4、詞人爲什麼“看”劍?而不是“握”劍、“舞”劍、“揮”劍?

補充材料:

辛棄疾南渡後,並未受到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但每任時間都不長,使他無法在職任上有大的作爲,任職地點也離抗金前線越來越遠。

他曾寫下著名的《美芹十論》及《九議》等奏章,向朝廷全面陳述自己抗敵救國的大策,但都未被採納。

他被政敵以“聚斂”等罪名多次誣陷,終在1181年(42歲)被彈劾落職。閒居在江西上饒,此詞即作於這一時期。

他一生經歷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們中竟無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爲。

請用一個詞來形容辛棄疾“看劍”時的心情。

明確:無奈、痛苦、落寞、悲憤等。

5、老師有感情地朗讀,結句“可憐白髮生”讀出陡然下跌之感。學生散讀、個別讀、齊讀。

四、感悟“悲壯”

1、此時你還覺得整首詞都是“雄壯”的嗎?引導學生體悟出“悲壯”。

2、出示《鷓鴣天》,學生自由朗讀。引導讀出兩首詞在內容、情感的相通之處,再次感悟詞人“壯”中有“悲”的情感。

鷓鴣天

辛棄疾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埔?,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可惜少年英雄江湖老,從“壯歲旌旗擁萬夫”到只能“醉裏挑燈看劍”,從寫下“萬字平戎策”到只能換得“東家種樹書”。詞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一腔悲憤,吐之於詞,雖遠隔數百年,我們仍然能感受到這一份悲壯。

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破陣子》。

五、理解身後“名”

1、辛棄疾想“贏得生前身後名”,是希望在歷史上留個怎樣的名?他最終在歷史上留下了怎樣的名?

由於歷史的錯位,他那本應緊握寶劍、殺敵立功的手,轉而握起了纖纖羊毫,本該用以安邦定國的將相之才,轉而在詞壇上叱吒風雲。國家不幸詩家幸,中國文學史上從此多了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爲中國詞壇貢獻了620多首經典詞作。人們對他的詞有很多讚譽。出示材料:

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爲變調,而異軍特起,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

——《四庫全書總目·稼軒詞提要》

他使豪放詞別爲一宗,正式成派,被譽爲豪放之宗;他使詞一洗纖柔、濃豔之風,而多了些鬚眉之氣、豪放之風。

2、一個“看試手,補天裂”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寧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啓用64歲的辛棄疾,但不久他又遭誣陷重回江西鉛山,北伐很快以失敗告終。1207年農曆九月初十,68歲的辛棄疾在鉛山含恨去世,“臨終前大呼殺賊數聲”(《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

800多年裏,無數人在懷念着這位曠世奇才。網上有一個專爲紀念他而設的網站,就叫:醉裏挑燈看劍——辛棄疾紀念館。相信網站的建立者也認爲“醉裏挑燈看劍”六個字足以體現他一生的落寞、無奈、悲壯。出示部分網友留言:

(1)辛公不朽。今天是您八百年祭,上炷香,願您在天國不再愁苦。

(2)熱茶一壺,獻與生不逢時者。用英雄來形容他決不過分,他一生落寞,不是無能天真,只是生不逢時。願君來生降於治世,蒸茶煮酒,落花圍棋。

3、學生撰寫一句或一段留言。交流留言。

4、出示教師清明節在該網站上的留言。

懷稼軒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

英雄千古,荒草沒殘碑。

曾記否,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匹馬渡江初。

嘆此生,千古忠肝義膽,報國欲死無戰場。

追往事,今不見。

我共君,醉明月。

說劍,論詩,醉舞,狂歌。

用我紅巾翠袖,爲君?h去英雄淚。

君醉裏重揩西望眼,道: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辛棄疾及其代表作品,積累豪放派宋詞風格作品。

2、理解內容,體味意境,背記默寫全詩,體會詞旨名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3、感悟作者在詞中所表達的愛國情懷,及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愴之情

重點難點:

1、讀出這首詞的豪放,背誦默寫全詞。

2、體會詞旨名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江西上饒的鉛山縣瓜山虎頭門陽原山腰,有一座樸素而又震撼人心靈的'墓冢,800多年前的開禧三年(1207),屢遭排斥打擊,閒居數十年病逝的辛棄疾,長眠於此,墓道很短,有郭沫若撰並書之輓聯:“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上聯是說辛棄疾繼承了蘇詞豪放的特點,在創作中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下聯是說辛棄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復失地,表示了他“男兒到死心如鐵”(辛棄疾詞《賀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壯志。

後世人云: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辛棄疾爲何會受後人如此讚譽?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宋代詞人的一首豪放詞風代表作《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來讀其詞解其人,讀其人賞其詞。

(設計說明:增加文學色彩,強化歷史縱深感。)

二.讀詞

1、指導學生朗讀

注意讀準字音、節奏。這首詞應該讀出什麼特點?爲什麼?聯繫題目,請男生誦讀。

體會豪放風格。

2、有感情齊讀

三.讀詞賞析,並提醒學生記筆記,隨堂背記。

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閱讀辛棄疾《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2、表情朗讀作品,背誦並默寫。

[教學重點與德育滲透]

通過反覆朗讀,體會作者爲國立功的雄心壯志及壯志難酬的悲憤情懷,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課

講一講山東這個地方。同學們知不知道山東的簡稱?“魯”,名稱來源?哪些同學祖籍是山東的?你對山東有哪些瞭解?歷史上山東有哪些名人?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宋朝最著名的詞人有哪些?蘇軾,辛棄疾,李清照。辛、李二人皆爲歷城人,今山東濟南。“山東多聖賢,北方多壯士,江南多佳人,四川多高士”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閱讀一首辛詞,就是辛棄疾的詞,《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板書課題)(投影儀出示教學目標,出示詞作)

二、初讀作品,瞭解作品背景

1、 瞭解作者辛棄疾。(投影顯示)

辛棄疾(1140 - 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被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他任職期間堅持練兵備戰,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且不斷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誣陷。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被人彈劾罷官,他不得已在江西上饒帶湖賦閒家居。陳同甫,名亮,也是主張北伐的愛國志士。與辛棄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經常書信往來,詩詞唱和。這首詞就是寄給陳亮的。“壯詞”即內容、情感、形象、語言諸方面都豪放、壯美的作品。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

一曲《破陣子》,一股英雄氣,辛棄疾以他擲地有聲的筆觸,簡潔而雄健的勾勒出一幅豪傑長嘯的素描,矢志報國而又壯志難酬,是詩人內心世界的最大沖突。一柄寒光四射的利劍,在燈下看了又看。催徵的鼓角,嘶鳴的戰馬,夜夜進入難圓的英雄夢。腐朽的`王朝,無情的粉碎了他的英雄暢想,在空蕩蕩的歷史長廊,只留下詩人“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蒼白吶喊。

2、 同學們聽我試着讀一遍。拿起筆來,給生字標一下讀音。

3、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三、仔細研讀,揣摩詞意,體味作者情感

1、男女生分組朗讀,男第一句,女第二句,交替讀,“沙場秋點兵”“可憐白髮生”兩句齊讀。注意朗讀節奏,表現一點豪壯與悲涼的英雄之氣。

2、理解詞意。同學們自己輕聲讀作品,參考註解部分,瞭解詞中內容。老師巡視輔導。

典故解釋:“八百里”謂牛,晉王愷有一條良牛名“八百里駮”。一次王濟與王愷比射,以此牛爲賭。濟“一起便破的”遂殺牛作炙,事見《世說新語·汰侈篇》。

“五十弦”,《史記·封禪書》載: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聲音悲切,帝禁不止。這與悲壯蒼涼的“塞外聲”有相近之處。

“的盧”是一種良馬,相傳劉備荊州遇難,所騎的盧“一躍三丈”,因而脫險。這就是三國故事中有名的“劉備躍馬渡剡溪”。

3、請同學講講詞的上闋寫了什麼內容?教師補充解釋,總結板書。

上片描述軍旅生活。一、二句寫作者夜裏酒醉後挑亮燈芯觀看寶劍;早晨醒來時聽到了衆多軍營裏傳來的號角聲。開頭兩句便把鏡頭定在了軍營之中,這正是作者曾經歷過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三至五句每句寫一事:在軍營裏與部下分食牛肉;聽樂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戰場上檢閱軍隊,指揮戰鬥。看寶劍,聽號角,分麾下炙,聽塞外聲,沙場點兵都是極雄豪、壯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熱愛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記憶,被削去官職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羨軍中生活,渴望再有機會從軍殺敵,建立功業。

4、 詞的下片寫了什麼?總結板書。

下片前兩句描寫戰鬥場面。作者騎着飛快奔馳的的盧馬,猛力拉滿霹靂作響的雕弓。馬快弦急說明戰鬥的激烈和順利。“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他要爲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復失地的大業,以贏得生前的功勳,身後的美名。(投影出示兩宋地圖,介紹北南宋地圖對比說明:北宋王朝的疆域北至長城,包括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首都在汴梁(今河南開封)。後來,金兵入侵,佔領了這些地區,並且俘虜了兩皇帝。宋高宗趙構在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宋高宗不思收復失地,常常在西湖飲酒作樂,遭到了許多愛國將領的譴責。當時出現了許多抗金英雄。)

率師北伐,統一南北,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寫到這裏已達到這首詞的最強音,它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但結語卻只有五個字“可憐白髮生”。這五個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輕時的經歷現在只是一種追憶。一方面說明自己已年近半百,兩鬢染霜,還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嗎?所以最後一句也是壯語,只是它已變雄壯爲悲壯,充滿了作者壯志不遂的抑鬱、憤慨。

四、情感朗讀訓練

1、我們已經對作品的內容以及內心的情感,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來,我們試着按照作者的感情變化,表情朗讀這首詩。注意幾點:“醉”態,“八百里”“五十弦”的壯闊軍營,“快馬”“弦驚”的激烈戰鬥,“可憐白髮生”的悲壯與無奈。指名試讀。

2、想不想聽聽藝術家是如何讀這首詞的?播放濮存昕的朗讀。

4、 哪位同學學着讀一讀。

五、三分鐘背誦,按組檢查,簡單評價。

六、思考兩個問題。(投影顯示)

1、 辛棄疾說自己寫《破陣子》是“賦壯詞”,試結合作品加以解釋。

提示:“賦壯詞”,從題材上看,是寫軍營中的生活情景,看劍,聽角聲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場點兵,騎快馬,挽強弓,這種種情境都極勇猛、雄健;從思想感情上看,表達的是爲國立功的雄心壯志;從語言風格上看,壯麗而不“纖巧”,所以叫做“賦壯詞”。

2、“酒”在古代詩詞中很常見,如“濁酒一杯家萬里”“酒酣胸膽尚開張”“醉裏挑燈看劍”等。請你再找出一些與“酒”有關的詩句,把它們摘抄下來,歸納一下,詩人往往借“酒”抒發的是怎樣的感情?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不得志,借酒宣泄心中鬱悶。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以飲酒爲樂,狂放不羈。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把酒話別,表達美好祝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 對不公平社會的憤怒批駁。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抒發對人生的感慨,思念親人。

七、默寫練習。

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詞通過前九句與末一句進行對比、以壯襯悲來突出主旨的特色。

2、理解這首詞用夢境來抒發報國之情的抒情方法,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重點

理解這首詞用夢境來抒發報國之情的抒情方法,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難點

理解本詞通過前九句與末一句進行對比、以壯襯悲來突出主旨的特色。

教學課類型

精講 教學方法 研討 主要教具 多媒體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小組交流賞析

一、導入

前一首詞裏我們已經接觸了辛棄疾這個人物,南來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他寫的許多詞都跟當時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有關。他的詞題材廣闊、內容豐富、意境高遠、風格以豪放悲壯爲主,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派詞風,成爲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詞《破陣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饒閒居時期的創作,是寫給在抗金主張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陳亮的。這首詞在風格上與《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學習的時候注意體會。

二、朗讀

請同學朗讀,體會詞的內容。範讀、齊讀、點評小組自由朗讀、交流、有自己的話說說對詞的內容的理解。(概括內容、感情)師生點評、交流。詞中形象地描寫了抗金部隊的`壯觀軍容,豪邁的意氣,道出了愛國英雄的一片愛國之心。

三、賞析詩句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寫了醉裏還 挑燈看劍,念念不忘的是殺敵報國,(當時作者已經閒居已久,請纓無路,都受到南宋投降派統治集團的排斥和打擊。在現實生活中,韜晦之不暇,不可能觸發他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只有在喝醉酒的時候,使他能暫時忘卻現實,而通過“挑燈看劍”的舉動,生動地表現出來。)在迷離的恍惚的醉態中,英雄酣然入夢,一夢醒來,各軍營裏連續響起了雄壯的軍號聲。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軍營裏,“吹角連營”意味着動員令已經下達,軍心振奮,這是詩人的願望,也是人民的願望!投入備戰。

下兩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兩句,意氣激昂,形象闊大,這應該是具體描繪動員令下達的情況,部下的官兵們分食烤熟的牛肉,軍隊奏起雄壯的戰歌。進一步渲染了軍中的戰鬥生活氣息,官兵鬥志昂揚。

“沙場秋點兵”。 人們彷彿看到了這支隊伍的赫赫軍威,秋天在沙場上檢閱軍隊,陣容威武雄壯秋高馬肥,秋又是肅殺之氣,都和“沙場”、“點兵”結合得很密切,把殺氣騰騰的氣氛渲染得符合實際。“點兵”意味着就要對敵人下總攻擊令而進入戰鬥的陣地了,只用五個字,就筆酣墨飽地對上文所描寫的情況作出了出色的小結。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兩句是說馬飛快如的盧(的盧,良馬名),弓弦驚如霹靂。馬作的盧飛快:是運用典故,“的盧”是古代著名的快馬,相傳一躍三丈,這裏用來比喻戰馬都像的盧那樣飛速奔馳。 其所以如此組合,是爲了突出“快”和“驚”,英雄們騎着快馬,拉着有力量的弓,飛馳戰場,英勇殺敵,生動地描繪了驚險激烈的場面,進一步刻畫了衝鋒陷陣、殺敵報國的抗戰英雄形象。使讀者對愛國將士們衝鋒陷陣,所向無前的英勇氣概,歷歷如在目前。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指完成了軍王統一大業,自己也取得了深厚英名。兩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躊躇滿志,從而發出愉快的歡呼聲,連調子也是輕鬆而又大氣磅礴的。這是作者的壯志也是理想。字裏行間洋溢着愛國的熱情。這兩句中的君王、功名的念頭表現得很明顯;但我們放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看,封建時代的愛國主義事業是離不開“君王”和“功名”來實現的。

問:作者在結尾處爲什麼說“可憐白髮生”?轉筆使感情從極高點跌落下來,剩下的只有悲憤,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感慨,壯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國沒有統一,自己沒有功名,卻已經年紀大了,生了白髮,沒有機會了。作者從21歲起投筆從戎,從軍殺敵,23歲時,集合突入軍營,生擒叛將,智勇雙全,氣吞山河。40歲以後一直閒居在農村,“可憐白髮生”,把自己的悲憤展現在人們眼前。在理想與現實的強烈的對比下,使千百載下的讀者對作者那種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憤慨,還覺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四、構思特點

夢境和現實相結合,來抒發抗金救國的遠大理想及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五、總結內容、意境。

小結:全詞寫“壯”,基調豪邁高亢、大氣磅礴。通過夢境中的戰爭場面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收復失地,抗金衛國 的遠大理想,抒發了現實中的壯志難酬的悲憤。

六、作業

自選一首辛棄疾的詞賞析,描繪其中的意境。 板書設計 破陣子辛棄疾夢境(戰爭場面) 抒發抗金救國的遠大理想現實(白髮生) 及壯志難酬的悲憤。

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辛棄疾及其代表作品的風格

2.理解內容,體味意境

3.感悟作者在詞中所表達的愛國情懷,及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愴之情

教學過程:

導語:我們剛剛學過陳子昂,他因爲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喊出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曠古的`蒼涼與寂寞。報國無門,是中國古典詩詞一個常見的主題。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宋代詞人辛棄疾的《破陣子》,就是一首這樣主題的悲壯詩篇。

一、文學常識: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於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背景:這首詞約作於1188年。當時辛棄疾被免官閒居江西。布衣陳亮“爲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辛、陳兩人才氣相若,抱負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復國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詞人。1188年,辛、陳鵝湖之會議論抗金大事,但抗金計劃後來全部落空。這首詞寫於鵝湖之會分手之後。

二、讀:語速,語調,節奏

三、賞析

1.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作者爲什麼要“醉”?爲何要在夢中回到連營?

——閒居在家,沒機會去戰場,只能在夢中回到連營。表現出詩人時刻不忘殺敵報國。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這幾句寫了什麼內容?

——這幾句寫的是將士們的軍營生活場面,壯觀,豪邁。將士們竟然吃“八百里駮”這樣的名牛肉——只要是殺敵衛國,這又算得了什麼?體現了將士的豪邁之情。

3.“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這兩句詩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兩句中出現了哪些事物?從哪些角度寫了什麼內容?描繪一下你從這兩句詩中看到的場景

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掌握在一首詞中通過朗讀表現豪情壯志與無奈悲涼的方法技巧,梳理現實與夢境的敘事結構關係,明確雄壯與悲涼的抒情層次關係

教學重點:掌握在一首詞中通過朗讀表現豪情壯志與無奈悲涼的方法技巧

教學難點:梳理現實與夢境的敘事結構關係,明確雄壯與悲涼的抒情層次關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一個人喝醉酒後,可能會有怎樣的行爲表現?介紹心理學對酒後行爲的解釋

2、辛棄疾喝醉後會有怎樣反常的舉動?其中飽含了怎樣複雜的情感與心理?

二、把握“壯”,理解“壯”,感受“壯”

1、自讀課文,參考註釋

2、個別朗讀:正音:挑燈、麾下、炙、的盧、了卻、白髮

節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

3、作者在醉酒的狀態中做了什麼事?產生了怎樣的幻覺?

在酒醉中夢迴曾經征戰沙場的情景;

作者自稱這是一首“壯詞”

4、朗讀描寫酒醉幻覺的詩句,感受讀來有怎麼的感受?呼應了標題中哪個字?

5、通過朗讀感受表現壯的詩句,注意語氣。

6、作者的.“壯”表現哪些方面?

(1)戰場壯闊

(2)主將豪邁

(3)士氣高昂(能不能是沙場“春”點兵,沙場“夏”點兵?)

(4)戰鬥激烈(爲什麼不直接進行正面描寫?)

(5)志向遠大

7、怎樣朗讀更能表現出出戰的豪邁雄壯?

音量語調節奏語氣

8、學生朗讀,點評

三、懷疑“壯”,否定“壯”,重構“壯”

1、作者自稱這是一首“壯詞”,作者說的是否就是準確的?談談你自己的解讀

2、“可憐白髮生”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如何通過朗讀表現你對“可憐白髮生”這句的理解與感受?

4、我們讀者讀出“悲”,作者自己認爲“壯”,是否矛盾?如何理解整首詞中“悲”與“壯”之間的關係?

詞有兩個情感層次:醉夢中與醉夢外

醉夢中的壯與醉夢外的悲

既相互融合轉化,又相互對比反襯,使情感更飽滿強烈

5、朗讀感受作者豐富飽滿的情感,加深對“悲壯”的理解

四、對比鑑賞,加深理解

1、陸游的《訴衷情》與辛棄疾的《破陣子》有許多相似之處,常常被人比較,對比兩首詞,說說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說說你更喜歡哪一首?理由是什麼?(引入古代詩論中“氣”與“格”的概念)

3、以袁行霈的《中國文學史》中《辛派詞人》的對比作爲參考借鑑。鼓勵同學的真知灼見和獨立品味、比較閱讀的勇氣。

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篇8

【教學設想】

1、一首著名的宋詞,作者系豪放派詞人,詞的意境廣闊、深遠,要求學生想像詞中那戰火紛飛的場面,從而進一步瞭解詞的主旨。

2、本詞用字簡煉,短短的62個字,給我們勾畫了一場塞外戰爭圖,故本詞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釋,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詞意。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注重想像能力的訓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生一起背誦學生曾經學習過的辛棄疾的兩首詞。

二、介紹小序、作者及時代背景(請學生介紹,瞭解預習情況)

這首《破陣子》是辛棄疾贈給他的好友陳亮的,二人均爲南宋著名詞人,又都堅決主張抗金,收復中原,這共同的志向使他們成爲知心朋友。

辛棄疾作這首詞時,已辭官在江西上饒農村閒居,但心中時時不忘殺敵立功,統一祖國。

三、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體會語氣,並在書上劃出斷句位置。

2、學生讀。(小組讀、個人讀,要讀出豪情壯志。有點評)

四、分析(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1、上闋:

⑴一、二句寫了“我”的哪些活動?夢見了什麼?(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來)

明確:第一句連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醉”和“夢”表現出戰鬥的場景是回憶出來的。

⑵三、四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什麼?

對偶。突出表現了雄壯的軍營,表現了將軍及戰士們高昂的戰鬥情緒。

⑶“沙場秋點兵”中哪個字用得好?(分組討論,根據詞意,想像出此時的場面)

明確:“秋”,寫出了肅殺的氣氛和作戰時的季節。

2、下闋:

⑴哪些句子寫戰爭的畫面?哪些句子寫了作者統一祖國的願望?

⑵作者爲什麼會發出“可憐白髮生”的慨嘆?

明確:作者一生抗金收復失地,連夢中也不忘抗金的戰鬥生活,但由於朝廷的無能,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當看到兩鬢新生的白髮,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雲壯志,“報國欲死無戰場”只能在沉醉後馳騁沙場,心中不由涌起壯志未酬的悲情。

五、拓展思維練習

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詞派的代表,《破陣子》和《江城子》分別是他們的代表作,請同學們試着把這兩首詞和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和晏殊的《浣溪沙》作比較,看看他們在內容上,寫作風格上有什麼不同之處?

六、嘗試背誦兩首詞

七、課後作業

把《破陣子》或者《江城子》改寫成一篇抒情散文。

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抓住“壯”,通過品味、朗讀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理解三個典故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背誦《西江月》閱讀《清平樂村居》

豪放派:寫的就是軍國大事,表的是雄心壯志。語言高亢激昂,直抒胸臆。

婉約派:婉約派詞寫的是風花雪月,表的是兒女情長。語言清新委婉,情思曲折。

同學們預習得不錯。我們今天一起來研讀《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二、顯示學習方法

請同學們讀一讀我們這節課的學習方法。(屏幕顯示學習方法)

學法指導:“三分詩七分吟”,反覆朗誦是解讀經典著作的有效途徑。通過誦讀去體味古詩詞中的韻味,在誦讀中品味古詩詞的情感。

如此看來,我們這節課的學習重點突出在一個字上,是什麼字?

(學生讀)我們突出在“讀”字

三、讀題。

突出一個“讀”,讀什麼?首先讀題。

1、“破陣子”是詞牌名,“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纔是題目。

2、“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個題目告訴我們什麼?

寫作目的:賦壯詞:表達雄心壯志的詞

四、讀作者,

學法指導:“知人論世”是解讀經典的有效途徑,走進作者、瞭解特定的寫作背景才能走近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走進經典世界。

《破陣子》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今天教室裏來了許多老師,我們以怎樣的方式歡迎他們?(師生齊鼓掌)

師:除了用熱烈的掌聲,我想我們還可以用精彩的課堂表現。好不好?

生齊聲:好!

師:同學們,上學期,我們曾經學習過辛棄疾的一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好不好?

師生齊背誦

師:同學們背得很流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辛棄疾的另一首詞,誰來讀一下題目?(投影)

生:讀《破陣子·爲陳同甫壯詞以寄之》

師:誰來幫老師把這個標題解釋一下?

生:破陣子是詞牌名,題目是“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師:題目中的陳同甫誰能來介紹一下(投影打出)

生介紹:陳同甫,即南宋著名詞人陳亮,是辛棄疾的朋友。

師:很好,請坐。

師(補充投影)生齊讀:陳同甫,名陳亮,南宋愛國詞人,史書記載:“亮爲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

公元1188年,辛棄疾力主抗金,卻遭到朝廷當權者的排擠,被罷官閒居江西上饒,因辛陳二人志趣相投,才氣相若,陳亮專門前去拜訪。兩人在鵝湖相會,縱論抗金大事,一時被傳爲佳話。這首詞就作於兩人分別之後。

師:今天,我們用“三步閱讀法”來學習這首詞。三步閱讀法即:吟讀、譯讀、賞讀。

師(投影)生齊讀:所謂吟讀:就是用吟詠的方式來朗讀,也就是朗讀時要一詠三嘆讀出節奏,要入情入境讀出韻味。

師: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老先生讀書的情景嗎?

生:搖頭晃腦、抑揚頓挫、沉醉其中。

師:對,那種方式就是吟讀,請同學也學着用那種方式來吟讀課文

生自由朗讀課文三分鐘

師:好,哪位同學率先來爲大家吟誦這首詩?

生一吟誦

師:哪位同學來評價一下?

生1:他讀得語速有些快了。

生2:他聲音洪亮,讀得很流暢,就是缺少點節奏感。

生3:好像還缺少感情的投入。

師:還要注意其中兩個句子的停頓“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師生一起讀上面兩句,強調句中的停頓。

師:同學們評價很中肯,誰願意再來試試?

生二吟誦

師:這一次,大家覺得怎樣?

生1:節奏感明顯加強了,停頓、重音都讀出來了

生2:好像激昂、慷慨的那種雄壯的感情還差一點。

師:你覺得怎樣才能把那種慷慨激昂的感情表現出來?

生:語調還可以高一點,語速還可以稍快一點。

師:這首詞除了慷慨激昂之外,還有一種怎樣的感情色彩?

生:應該還有一種悲涼之情。

師:悲涼之情哪裏表現出來的?

生:最後一句:可憐白髮生!

師:那這一句讀的時候應該怎麼讀?

生:語調要低沉,語速要慢下來。

師:你可以示範一下嗎?

生:可憐—白髮—生!

師:除了最後這一句,還有沒有要低沉、緩慢處理的呢?

生回頭看課文

生:開頭一句“醉裏挑燈看劍”

師:這一句包含了怎樣的感情?

生:好像是一種無奈

師:不錯,是一種無奈的悲涼。通過上面的交流,下面老師給大家讀一遍,大家看看如何?

師讀,生聽後齊鼓掌

師:大家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停頓,要突出重音,要注意高低抑揚,這樣才能讀得入情入境。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自由讀課文,並嘗試背誦。

生再次自由吟誦兩分鐘。

師:學習古詩,不僅要能讀好背上,更重要的還要能夠理解,也就是能做到譯讀。

師投影:詩歌是想象的藝術,是語言的藝術,翻譯詩歌要充分發揮想象,同時,還要講究語言的優美。

師:老師對第一句做了譯讀,誰來讀一下

師投影生讀:忘卻過去吧,讓自己在酒中沉醉。輾轉反側啊,怎麼也無法入睡!醉意中把昏暗的燈光挑亮,抽出心愛的寶劍在燈下細細端詳。恍然入夢啊,彷彿又回到了昔日的疆場,軍營之中號角聲聲,催人振奮。

師:哪位同學說說老師是如何譯讀的?

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補充,把詞句描寫的畫面生動形象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師:很好,現在就請同學們仿照老師的做法,對文章進行譯讀。我們分工一下,第一小組譯讀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二組譯讀馬作的盧飛快……第三、四組譯讀了卻君王天下事……

生分工協作

三分鐘後

師:好,我們現在交流合作的成果。請第二組的同學先來

生1:把牛烤好了交給部下,軍隊在奏樂出征,在沙場上點兵

師:請大家評價

生1:簡單了

生2:缺少了必要的想象

生3:只是翻譯了句子的意思,沒有能夠再現句子所描繪的畫面

師:缺少了必要的想象,是誰在殺牛宰羊呀?是誰在演奏呢?沙場秋點兵又是如何的景象呢?

生:軍營之中號角聲聲,催人振奮。將軍殺牛宰羊,犒勞三軍將士。軍樂隊齊奏粗獷雄壯的邊塞戰歌,慷慨激昂。深秋的戰場上,將軍正在檢閱強壯的軍隊。

師:這樣一補充,是不是就形象生動多了。接下去,第二組展現成果

生:馳騁沙場的戰馬像的盧那樣跑得飛快,萬箭齊發的聲響像驚雷那樣讓人膽顫心驚。

師:第三四組展現成果

生:完成君王收復中原的宏圖大業,才能贏得生前身後的不朽美名。嗚呼!如今卻是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白髮頓生。

師:同學們在第二環節中做得很好。現在我們進入賞讀的環節。首先我們來看看這首詞作者是按什麼思緒來寫的?

生:戰前、戰時、戰後

師:戰前、戰時、戰後、這些現象都是在夢中完成的,現實是借酒澆愁、白髮橫生。

生:夢前、夢中、現實,作者是按照這樣的思緒寫的,夢中雄壯、夢後悲壯

板書:夢雄壯

嘆醉悲壯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題目中說這是一首“壯詞”,中國古典詩詞非常講究“煉字”,現在請同學們再次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有哪些字或詞最能表現“壯”的特點?

生:我認爲“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一句寫出了軍營的雄壯,和將軍戰士的高昂的戰鬥意志。體現出了“雄壯”。

師:你能再具體說到哪一個字或詞嗎?

生猶豫,師提示:假如把“五十弦翻塞外聲”中的“翻”改爲“彈”你覺得如何?

生:用“彈”不好

師:爲什麼覺得不好?

生:彈琴好像顯得很優雅,缺乏戰場上的那種氣氛。

師:誰還有補充?

生:“翻”可以是各種樂器一起演奏,而用彈好像就是一種樂器在演奏,就缺少一種氣勢。

師:很好。欣賞古詩詞,就應該這樣咬文嚼字。

師:繼續

生:“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中一個“快”,一個“驚”,這兩個字當中可以看出戰鬥非常激烈,體現出了雄壯。

師:這些“雄壯”全都只能出現在詩人的夢中,而現實是怎樣一種情況?

生:現實是詩人滿腔的報國熱誠卻無法實現,只能是可憐白髮頓生。

師:同學們說這是怎樣的一種“壯”?

生齊說:悲壯

師:學習辛棄疾的這首詞,我們不僅要讀出詞的慷慨激昂的雄壯,更要讀到詞人內心深處的無限悲壯,只有這樣我們纔算真正讀懂了這首詞。

師:下面,老師從歷年的中考題中找了兩道,有關賞析這首詞的題目,我們一起再來討論

師投影:

1、咬文嚼字妙點揣摩

試品味“沙場秋點兵”中“秋”字的表達效果。

2、知人論詩讀透詞心

歷代詞評家認爲這首詞結句,“可憐白髮生”猶如晴天霹靂,字字力量千鈞。請談談你的理解。

生:作者用“秋”字,點明瞭季節。

生: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是因爲春日融融、不用夏是因爲夏酷暑炎熱,不用冬因爲冬日白雪皚皚,用“秋”增加了一種秋日的蒼涼,增添了出征前的氣氛。

師:一種什麼氣氛?

生:蒼涼而悲壯的氣氛

師:這位同學很善於動腦筋。我們再來看看第二題

生:作者滿懷愛國熱情,欲想戰場殺敵,建功立業,怎奈受奸佞排擠,只能白髮橫生。這短短五個字包含着詩人無奈、悲嘆、憤怒。

師:所以,這首詞看似慷慨激昂,豪情萬丈,但雄壯只是其表,悲壯纔是其裏,真正是其言愈壯,其言益悲。這樣我們纔算真正讀透詞心。俗話說,知人方能論詩,我們再看投影(生齊讀)

辛棄疾,祖籍山東濟南,出生時,中原已被金兵佔領,他21歲就在家鄉組織義勇軍抗金,不久率部南歸。他一生力主抗金,不僅具有愛國熱忱,而且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卻屢遭朝廷當權者排擠與打擊。所以,他的詞多抒寫殺敵報國的豪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不但理解了這首詞的內容,更學會了一種學習古詩詞方法。課後,希望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去嘗試閱讀辛棄疾的'另外兩首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和《鷓鴣天》

師:下課,謝謝同學們

《破陣子》中考題

品讀下面的宋代詞,按要求回答問題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8.本詞是一首“壯詞”,詞人卻在結尾發出“可憐白髮生”的概嘆,你對此如何理解?(3分)

【考點】詠史懷古詩;詩歌關鍵詞句.

【分析】這是辛棄疾寄給陳同甫的一首詞.這詞全首都寫軍中生活,也可以說是寫想象中的抗金軍隊中的生活.上片描寫在一個秋天的早晨沙場上點兵時的壯盛場面,下片寫投入戰鬥的驚險場面.此詞通過對作者早年抗金部隊豪壯的陣容和氣概以及自己沙場生涯的追憶,表達了作者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

【解答】解析:此題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時要結合全詩加以理解.

本詩大部分是寫作者的軍旅生活和收復失地的願望,洋溢着豪壯、悲壯的氣氛.但迴歸現實後看到自己的滿頭白髮,有力不從心.

答案:詞人醫生堅決主張抗金,收復失地,統一國家,甚至在夢裏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戰鬥生活;但由於朝廷的腐朽無能,他的理想難以實現;當夢醒回到現實,他看到自己鬢邊新生的白髮,不由發出壯志難酬的慨嘆.

譯文:

醉裏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惜壯志難酬,白髮已生!

【點評】這道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詩歌內容及思想感情的分析和理解.這首詞是課表規定的古詩詞篇目,比較熟悉,可以直接根據詞的內容和感情進行解答。

語文版九年級《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背誦積累本課的這首詞,積累傳統習俗中形成的文化。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過程中揣摩詞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語言,培養語言感受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體會詞的意韻之美,培養學生對本民族特有的文學樣式的喜愛。

【學習重點】

1.以讀帶品,以寫帶品,以品促讀。

2.以想象爲基礎設計活動,深入體會詞人的思想情感。

【學習難點】

以品讀的方式破譯背景。

【學習流程】

一、課前預習導學。

1.給加點字注音。

麾下炙( )( )霹靂( )( )

2、解釋詞語:

麾下:

炙:

翻:

沙場:

了卻:

八百里:

五十弦:

3.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屬山東)人,南宋大詞人。出生時,山東已爲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注意安定民生,打擊貪污豪強。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詞作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渾。有《稼軒長短句》。

4.有關陳亮:

是一位愛國志士,一生堅持抗金的`主張,是辛棄疾政治上、學術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歲才狀元及第,第二年就與世長辭。他倆同是被南宋統治集團所排斥、打擊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陳亮與辛棄疾曾經在江西鵝湖商量恢復大計,但是後來他們的計劃全都落空了。這首詞可能是這次約會前後的作品。

5.寫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於1188年。當時辛棄疾被免官閒居江西帶湖。布衣陳亮,爲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兩人才氣相若,抱負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復國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詞人。1188年,兩人鵝湖之會議論抗金大事,一時傳爲詞壇佳話。這首詞寫於鵝湖之會分手之後。該詞是作者失意閒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6、朗讀指導。

二、課堂學習研討。

1.解題。

2.用自己的話描述每闕的內容。

上闋:

下闋:

3.結合這首詞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要表達怎樣的一種情感。

三.課堂檢測:

1.表現詞人願爲國家效力,夢中不忘戍邊報國志願的句子:

2.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概括再現戰爭激烈的場面的句子:

3.表明作者對陳同甫寄予希望的詞句是:

4.表現作者強烈的殺敵報國願望的句子:

5.渲染了出征前的戰鬥氣氛,表現了將士們高昂的戰鬥情緒的句子:

6.直抒胸臆,表現詞人建功立業如願以償的欣慰的句子:

7.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的句子:

8.將愛國激情升至極點,道出了實現抗金主張,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詞人夢寐以求的理想的句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