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範文(精選12篇)

本文已影響 2.01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故事的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範文(精選12篇)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 篇1

說教材、說幼兒:

文學作品對幼兒發展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有着遠遠超過我們已有認識的意義。80年代以來,兒童語言學習系統理論逐漸讓人們明白啦一點,兒童語言發展有賴於3種知識的整合習得:社會知識,認知知識和語言知識。《想飛的小象》這個文學作品不僅向幼兒展示啦豐富有趣的情境事件也正是爲幼兒提供啦這3方面協調擴充經驗的機會。

故事中從小象形象活潑可愛,由於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足,對外界充滿啦好奇,從一開始想學飛,到在學習飛翔的過程當中遇到啦麻煩,再到後來與身邊的小動物以及爸爸媽媽交流後,小象終於明白啦一個道理: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本事,自己的力氣大也是一種能夠幫助人的能力,千萬別小看啦自己。本故事構思新穎,易於幼兒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引起幼兒好奇,有利於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與經驗進行大膽猜測、想象。同時本內容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現有水平,也就是說這個文學作品接近中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是發展幼兒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感受能力,也是對幼兒進行良好社會教育的活教材、好教材。在活動設計時我注意遵循啦以下原則:

1、注意兒童獲得經驗的原則。

2、不同發展領域活動因素相互滲透的原則。

3、教師與兒童相互作用的原則。

說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擴展幼兒的詞彙量,培養他們自覺獲取語言材料的能力"、"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等,根據以上綱要精神,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及教材本身的特點,圍繞活動的具體內容,程序方法,我對活動目標進行領域間有機的整合,制定啦目標:

1、情感目標:理解故事內容,能專心傾聽故事,對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話感興趣。

2、能力目標: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3、認知目標:學說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

我將"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點,將目標三"學說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作爲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通過觀察掛圖結合形象生動的故事講述,以及圍繞故事情節進行回憶、提問、梳理等手段來實現活動的重點。通過出示句型圖譜"我不會……,可是我會……"來鼓勵幼兒用此句型進行完整講述來突破活動的難點。

說準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爲啦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啦一下準備:

物質準備:

1、小黑象頭飾一個、活動掛圖六幅(中班幼兒還處於直觀形象思維階段,生動形象的角色扮演及故事掛圖正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

2、"我不會……可是我會……"句型圖譜(圖譜的出示讓幼兒更加清晰、容易地掌握句型結構)。

知識經驗準備:初步懂得自然界中動物們特有的各項本領。(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和基礎,只有具備啦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幼兒纔會有樂於表達的內容。)

說教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新《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爲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我採用啦多種教學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益;

教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

採用直觀法是因爲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教師結合掛圖以及深情並茂的故事演講可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聽到、看到的故事情節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遊戲法是因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遊戲,引導幼兒將習得的句型,貫穿始終。

除啦以上教法我還運用啦激趣法、賞識鼓勵法等。

學法主要有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爲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爲師幼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舞臺,讓幼兒想說、敢說,從而達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圓滿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任務。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運用已學的句型句式,進行交流講述,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森林運動會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創設語言環境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便創設啦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由教師扮演的小黑象引入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請孩子們應用原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觀察法,猜猜由哪些動物分別獲得啦森林運動會的冠軍,孩子們想說的慾望一下子便被激發啦出來。由此自然的引出啦故事中的主人公"小黑象",並採用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猜想這隻想學飛的小象,能學會飛這個本領嗎?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門,興趣持續高漲。

(二)小黑象講述故事——《想飛的小象》

這一環節教師通過自己的故事演講,引導幼兒帶着"故事裏的小象是一隻什麼樣的小象,它爲什麼想飛"這個問題,認真傾聽故事,尋求答案。並在故事演講後,通過提問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情節、人物形象和主題傾向如:小象爲什麼想飛?故事裏還有些什麼小動物呢?他們對小象說啦些什麼?幼兒在自由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出示掛圖,自然過渡到第二次講述。

(三)教師結合活動掛圖,第二遍講述故事。

這一環節,教師運用直觀法,結合掛圖二次講述故事,在學習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幼兒深入體驗作品內涵,加深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同樣運用啦提問法並在幼兒討論後對答案進行總結,梳理。如:小象看見天上的小鳥,它想什麼?蛇會飛嗎?它會什麼本領?蛇是怎樣對小象說的?獅子和老虎又是怎樣說的呢?小象有什麼本領?它最後還想飛嗎?爲什麼?

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啦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啦第二個活動目標: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四)談話活動"我的本領"

本環節,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在幫助幼兒理解體驗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藉此啦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通過談話法,鼓勵幼兒大膽地,聲音響亮地在集體面前說說自己的本領,並引導幼兒明白雖然我們中班的小朋友年紀小,但是千萬可別小看自己。老師也知道你們也有自己獨特的本事呢?能告訴大家嗎?"

當幼兒對文學作品本身的學習、理解和體驗已經達到啦較好的程度時,教師還應進一步創設機會,讓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認識。引導幼兒根據句型圖譜創造性地進行用"我不會……,可是我會……"的進行語言表述。並在幼兒取得成功時,運用賞識鼓勵法,予以肯定。

(五)活動延伸

我們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

綜上所述,我們認爲文學作品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成網絡狀的活動羣,這是一個從理解到表達,從模仿到創新,從接受到運用的整合過程。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可以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對語言藝術的敏感性,鍛鍊他們的想象力,增長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使他們的語言得到發展。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歡的小動物小白兔、小雞、小貓爲角色,講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時候想辦法用樹葉當傘,並且幫助小雞和小貓的故事情節,既有趣又蘊含了許多的美德。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獨生子女,個個以自我爲中心,缺乏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用了這一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指出: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綱要》精神和我班幼兒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知識目標: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技能目標: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

活動重點、難點

由於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在故事教學中,我把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點。語言的發展是反覆練習、不斷改正、逐步規範的過程,幼兒在使用不同的語調錶現角色語言,用語言的感情色彩表現故事的背景,情節發展和故事角色,因此我把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作爲本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爲幼兒準備了生動有趣的動畫課件,小白兔、小雞、小貓頭飾。

2、知識上的準備

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瞭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種雨具。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難點,我採用了視、聽、講、演相結合的方法。

“視”,就是引導幼兒觀察動畫課件中的內容。

“聽”,是引導幼兒傾聽老師的語言啓發、誘導。

“講”是幼兒講,滿足幼兒說的願望。

“演”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角色間的對話,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

學法

本次活動多采用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表現自我。還結合了觀察法,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獲得直接的印象。“結果前置提問法”是讓幼兒在想像、創造性思維中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及重點難點,我整個活動貫穿於遊戲之中,把活動分爲三個部分,設計以下教學程序:

1、導入活動:

猜謎遊戲,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這一環節旨在短時間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感知遊戲內容。

2、理解故事,掌握學習方法

(1)運用“結果前置”的提問方法,教師有感情地講述第一遍故事

在講述故事時,教師不出示任何教具,是爲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在邊傾聽邊思考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故事內容。講述完後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裏有誰?”

(2)觀看動畫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滲透情感體驗

通過觀看課件,結合故事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白兔、小雞、小貓之間的對話,如:全體幼兒一起說、師幼分角色說、幼幼分角色說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其中還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來表現小動物的情感,從而內化爲幼兒自己的行爲。

(3)再次欣賞課件,遷移故事主題

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獲得“當遇到困難時,要學會想辦法,學會關心、幫助他人,被別人幫助後要道謝。”的一系列美德。

3、遊戲《找朋友》結束活動。

整個活動貫穿遊戲之中,讓幼兒感受更多的快樂。

六、說活動延伸

(略)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 篇3

一、說活動教材

我國寓言文學歷史悠久,自先秦以來名家輩出,膾炙人口的寓言精品佳作燦若繁星。先秦文學史中的許多寓言如“拔苗助長、守株待兔等,世代流傳,早已變成了成語,爲人們廣泛應用。“人生多少哲理,盡在寓言中”。著名作家嚴文井老先生對寓言曾做過絕妙的比喻,他說,著名”:“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啓發智慧,讓思想活躍。”《守株待兔》是一篇,情節簡單卻促人深思,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故事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死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着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孩子們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考慮到大班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與寓言故事本身的特點,以及我們的科學認讀的活動要求我將目標定位於以下三方面:

1、能用連貫的語句表達畫面內容,並樂意在集體面前表達,初步理解作品內容、人物感情。

2、通過各種形式的玩字,激發幼兒認讀漢字的興趣。

3、通過觀察農夫守株待兔的經過,知道偶然發生的事情不能代表永遠、不勞動是沒有收穫的。

二、說活動環節:

第一環節:自由談話,引出話題。

興趣是孩子學習獲得成功的良好保證,以適當的提問回憶幼兒的生活經驗,並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體驗。對幼兒來說,既激發了孩子們對寓言的興趣,又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同時又順理成章地揭示活動主題,使幼兒在活動中主動熱情、投入積極的參與。

第二環節:觀看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留有懸念,給幼兒提供表述的機會。爲了幫助幼兒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將故事最後一部分情節隱藏起來,創設一個幼兒創造性表達的機會,教師通過一個主要問題,再以追問的形式,逐步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讓幼兒聯想和猜測故事發展的情節變化,創編出各種情節,最後共同尋求故事發展的原因。

第三環節:觀看結果:理解寓意

(一)理解種田人“爲何守”兔,體會“不勞而獲”的虛幻

活動中幼兒通過教師的追問理解了種田人之所以坐在樹樁邊,是因爲希望兔子還會來撞死在樹樁上;也知道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種田人是偶然得到了兔子。在得到了兔子後他就異常高興,他想以後就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勞就可以收穫,用一個詞叫“不勞而獲”來說明了此時種田人的心情,而故事裏面的樂滋滋、哈哈的笑聲就體現出了他的情緒變化。

(二)感悟“怎樣守”,體驗“一無所獲”的可悲

但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老師的提問,回憶故事內容,體會種田人在一天一天的等待中逐漸失望,到後來的結果兔子沒有等到,由於自己不再勞動自己的莊稼都死掉了,這時追悔莫及的可悲情緒都表露了出來。

(三)揭示寓意

最後通過故事中的感嘆詞變化,體驗了故事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從而揭示了寓言故事寓意。並通過列舉幼兒生活中努力的案例,引發幼兒對自己生活態度的認識,進一步感受成功的快樂。

(四)完整欣賞故事,一起進行講述。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再次對漢字守株待兔進行認識。

守株待兔是一個成語故事,它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除了今天我們學的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還有很多的成語故事也非常有意義,小朋友回家也可以去讀一讀,或請爸爸媽媽給你講講。下面我們一起再來把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欣賞一邊。

2、完整欣賞故事。

此環節是激發幼兒我國的文學歷史,有個大概的瞭解,也激發幼兒繼續去關注、去閱讀更多的成語故事。

活動延伸:

1、利用“小舞臺”的遊戲進行成語故事表演,感受成語故事的魅力。

這個意義的故事我們下次還可以在小舞臺遊戲中進行表演呢!

2、老師這兒還有幾個字請你來拼一拼,看誰能拼出我們今天認識的這幾個字。

延伸活動表演故事是爲了讓幼兒加深對故事是的理解,而拼字遊戲也科學認讀的一種方法。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爲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視,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爲,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故事極具創意,從問題—衝突—解決都充滿童趣的處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於個體差異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於是它想盡種種辦法讓耳朵豎起來,其實是帶出小夥伴們與小兔子之間的關係。小夥伴們不僅沒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兩次地嘲笑小兔子,於是製造出了更多的問題。最後小兔子通過醫生的點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於是接受了這個事實,並用很樂觀的態度來對待,結果反而受到了別的小夥伴的歡迎。這個故事和生活比較貼近,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這個故事同樣也適合我們廣大的家長和老師,讀後發人深省。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用樂觀的態度去認識的對待它。

2、通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能夠結合相關動詞短句講述故事情節。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它。教學難點是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結合圖片運用相關動詞講述故事情節。

二、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耷拉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教學圖片一套,故事課件一套。角色頭飾若干。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猜測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爲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夥伴們取笑你有一隻耷拉着的耳朵,你會怎樣?你會用什麼方法讓耷拉着的耳朵豎起來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猜測討論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言語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運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

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猜測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猜測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遷移經驗,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4、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看看這隻小兔子的耳朵和我們平常看見的有什麼不同?(請幼兒討論並說說,學習詞語:耷拉。)這隻小兔子有點特別,他的一隻耳朵總是耷拉着,怎麼也豎不起來,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發生了許多事情。你們想聽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嗎?

(二)、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法和提問等方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a、布布去找夥伴們玩,夥伴們是怎麼對他的?他們怎麼說的?(你的樣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豎起來,你應該和我們一樣纔對。)b、布布的耳朵和夥伴們的不一樣,所以大家都笑話他。如果你是布布,你會怎麼想呢?還會怎麼做?讓幼兒猜猜說說讓耳朵豎起來的方法。

2、講述故事第二段,先講小兔子用的第一個方法,提問:a、布布想了什麼辦法讓耳朵變直? b、你們猜猜看,布布還想了哪些辦法呢?讓幼兒說說故事中的原句(倒掛在樹枝上、把燒湯的鍋戴在頭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裏插胡蘿蔔、把樹枝和耳朵綁在一起、用魚竿把耳朵釣

住、用氫氣球綁着耳朵。)它想的這些辦法有沒有用? c、可是小夥伴們還是取笑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爲什麼?

3、講述故事第三段,提問:因爲小夥伴們的取笑,布布到醫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醫生是怎麼告訴他的?布布又是怎麼想的?

4、講述故事結束部分,提問:後來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夥伴時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布布是笑得最開心的?最後小夥伴們喜歡布布嗎?

(三)、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夥伴們取笑的心情,使幼兒懂得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和他人的獨特性。

此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通過看課件的形式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有利於幼兒更形象的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涵。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小兔子有着一隻耷拉着的耳朵夥伴們應不應該取笑他?總結: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我們小朋友也有特別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個子很矮,但只有加強鍛鍊,多吃飯,不挑食,身體就會很健康,各自也會慢慢長高;我們看到一些有特別的小朋友也不應該笑話他們。

(四)、延伸活動:

分組:角色表演。

提供給幼兒頭飾和佈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選擇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故事的敘述部分該成簡單的旁白,主要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繪畫:小兔子還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使一個語言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不當指出,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我從三方面來說一下教材:

1、社會現狀:

當今社會,拐賣少兒的現象屢見不鮮。特別是幼兒園孩子,有的幼兒因爲貪圖好玩的玩具或美食的誘惑而被騙到遙遠的山村;有的幼兒因爲分辨不清真假太聽信陌生人的話而遭綁架;還有的幼兒分不清真假,而使家庭財產受損,更嚴重者直接失去了幼小的生命,以上種種情況時刻提醒教師要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

2、幼兒的年齡特點:

小班幼兒年齡小,無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無防範意識,很容易上當,經不起誘惑。如果生硬地和他們說道理,讓他們注意保護自己,幼兒不易接受。但如果通過故事,讓他們把故事中得到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去,這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

3、教材本身的特點:

《小兔乖乖》這則故事非常短小,且內容生動易懂,故事中兔寶寶和大灰狼的對話充滿了童趣,易於模仿,最重要的是小朋友非常喜愛“小兔”這一角色,所以選擇這一故事正體現出了綱要中所提出的“教學內容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

二、活動目標

基於教材的綜上特點,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來制定這次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唱唱的過程中瞭解故事《小兔乖乖》,練習大灰狼和兔媽媽不同的唱歌聲調。

2、能遷移故事中的經驗,明白不能讓陌生人隨便進門這一道理。

3、在唱唱、演演的過程中鼓勵幼兒勇敢地表現自己。

三、活動準備

我從兩方面來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只有瞭解了幼兒原有的經驗,才能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所以以下兩經驗是這次活動成功開展的有力保障。

①幼兒有模仿故事對話的經歷,並已形成一定的秩序;

②從平時與家長、教師的談話中,已知父母要出門前會對自己交代些什麼話;

2、物質準備:

小班幼兒對色彩鮮豔,生動形象的事物感興趣。爲此,我準備了森林背景圖(圖上有一座能開門的蘑菇房子),三隻兔寶寶和兔媽媽、大灰狼形象各一個,配樂音樂、錄音機。

四、活動程序

這次活動我分爲以下五個環節:激發興趣→瞭解故事→加深理解→情境表演→延伸活動

下面我具體來說一下每一個環節:

(一)、激發興趣:

我通過以下三個小環節來實施:

1、出示背景圖,引起幼兒注意

問:“你知道蘑菇房裏住着誰嗎?”幼兒展開充分的想象

2、師打開蘑菇房,揭示故事主角:“哦,原來是小兔子一家。”

3、引出故事:“今天,小兔子一家發生了一件事,想聽嗎?”

(我採用直接提問法,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境,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在設疑的基礎上,激發幼兒深入瞭解故事的慾望。)

(二)、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這一環節我分爲以下兩個環節來實施:

1、初聽故事,瞭解故事第一段,解決難點。

師聲情並茂講述故事開始部分(背景音樂略起)

(因爲小班幼兒的反應慢,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也較慢,所以第一遍故事必須由教師親身講述,以便幼兒聽清故事內容,因爲只有在聽清的基礎上才能去了解故事。)

我從以下幾個問題着手:

①“兔媽媽要去幹什麼?”

②“出門前她對三隻小兔說了什麼話?”

③“你媽媽出門前會對你說些什麼?”

④“那兔媽媽爲什麼會對小兔這麼說?”

(“兔媽媽爲什麼會對小兔子說那些話”這是一個難點,爲了解決這一難點,我遷移了幼兒生活中的經驗“媽媽出門前爲什麼會交代自己一些話。”從而把生活中的一些經驗遷移到作品中,讓幼兒理解兔媽媽說那些話的用心。這體現了綱要中所指出的教學活動要運用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

2、繼續聽教師將故事,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聽完後,我提以下幾個問題來幫助孩子梳理內容。

①“媽媽走後,誰來了?”

②“大灰狼有沒有騙過小兔子?”

③“小兔子想了什麼辦法打敗大灰狼?”

④“大灰狼最後怎樣了?”

(這一環節中我從上一環節的局部拉出了整體,通過四個有徵對性的問題,初步幫助幼兒理清了故事的脈絡,瞭解故事的情節。)

(三)、深入理解故事,練習大灰狼和媽媽不同的唱歌聲音。

1、第二遍整體聽故事。

師講完故事問:

①“兔媽媽出門前對小兔子說了什麼?”

②“你會唱《小兔乖乖》的歌嗎?我們一起來學學兔媽媽的聲音。”

③“那大灰狼又是怎麼唱《小兔乖乖》的歌的?我們也來學學。”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我自身的感染力、表現力完整地講述故事,幼兒在我動情的講述下感受着故事的本身特點幾魅力。同時我突出了這一活動的重點,感受大灰狼和兔媽媽不同的唱歌聲調。我運用啓發引導法,引導幼兒學習兔媽媽溫柔好聽的聲音及捏着鼻子學習大灰狼沙啞粗曠的聲音。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去感受兩者聲音的本質區別。)

2、分組練習,進一部分辨大灰狼和兔媽媽不同的音質。

3、個別幼兒上臺試表演。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請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分組練習,讓他們在唱一唱、比一比中體驗活動的快樂,同時我運用賞識激勵法,鼓勵幼兒個別上臺表演,使情感目標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4、集體跟錄音試講故事。

(在幼兒大多已經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下,我組織幼兒集體跟講故事,把活動推向高潮。)

5、小結:“小兔子有沒有被大灰狼騙到?”

(通過這一提問,我揭示了這次活動的主題;不能隨便讓陌生人進門,也爲下一環節打下了基礎。)

(四)、生活情境表演。

師扮演媽媽,請一陌生的教師扮演陌生人進行生活情境表演。

(我通過“如果媽媽不在家,你們也能象聰明的小兔一樣看好家嗎?”這一過渡語將幼兒在故事中所得到的經驗又遷移到生活中,幼兒在情境遊戲中,生活經驗又得到擴展。)

(五)、延伸活動,故事續編。

由師講述故事前提;“大灰狼這回沒吃到小兔子,很不甘心,他回家把聲音學得和大灰狼一模一樣,而且把尾巴也裝成兔尾巴了,那它會不會騙過聰明的小兔呢?”

(故事教學目標中指出:要讓幼兒嘗試在作品原有的基礎上擴展和續編故事,而我這一環節正體現了這一目標,同時我留給了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間,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

在這次故事教學活動中,我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2、各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以互動的方式進行。

3、教學程序是啓發導學、自主探究、遷移運用、擴展想象。

4、幼兒在“玩”、“唱”、“動”中快樂學習。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一) 教材分析

《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下學期,《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爲角色,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爲樂的故事,特別是小兔子們親親長頸鹿阿姨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親親老師的小手或者臉蛋來表示他對老師的喜愛之情。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爲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爲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長頸鹿的認識。

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清潔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爲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a) 教學具的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i、 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這是爲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小兔這一遊戲角色中;

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這是爲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

音樂,是爲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ii、 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長頸鹿,瞭解了長頸鹿的基本特徵。

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溫法等。

i。 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爲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 ,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着急啊,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江湖上,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iii。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遊戲聯繫法等學習方法。

i。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ii。 遊戲練習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 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1、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2、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3、完整講述故事。4、表演歌曲《春天》。

a)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並直接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最喜歡去參加表演了,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我們應該怎麼過河?2、長頸鹿阿姨怎麼幫助我們過河呢?(和長頸鹿阿姨一起討論後,小朋友們按照討論出的辦法過河)3、我們怎麼感謝長頸鹿阿姨?(大家一起親親長頸鹿)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遊戲,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中小兔子塗上口紅去親親長頸鹿這個教具存在着不衛生的因素,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故事的後半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這樣既避免了衛生問題又激發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讓他們知道原來不只是嘴巴纔可以親的。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長頸鹿阿姨爲什麼笑得那麼開心?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後你的心裏是怎麼樣的?通過談話讓幼兒懂得友愛互助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d) 表演歌曲《春天》

這個環節是根據故事內容而設計的 ,它既可以讓故事的情節發展得比較完整,又可以滿足幼兒的表演慾望,並能讓幼兒在表演中充分地抒發他們的快樂情感,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歷年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對幼兒年齡特點的分析:本次活動在教師“講述故事開頭”的前提下,引導、鼓勵幼兒圍繞圖片提供的線索大膽想象、描述小動物們想辦法幫助小姑娘拿下帽子的過程,爲幼兒提供了一個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從而激發幼兒想說、愛說、敢說。

3—4歲的幼兒是口語表達能力發展迅速的一個階段,他們喜歡把看到的新鮮事說給大家聽,更喜歡與他人進行一問一答式的對話,在與他人的對話中思維和語言得到發展。因此本活動通過提供圖片引導、創設情境的形式爲幼兒提供講述機會,能夠滿足幼兒的表達願望。但由於小班幼兒的已有經驗不是很豐富,因此本活動“鼓勵幼兒根據圖片線索想象、續編講述故事”是新的挑戰。

(二)教學目標:基於對教材及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分析,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了本活動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圖片內容,知道不同的小動物幫小姑娘拿帽子有不同的辦法。(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能力目標:能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大膽想象,講述出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下帽子的過程,嘗試創編角色對話。(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3.情感目標:體驗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回帽子的快樂,初步感受續編講述故事的愉悅。

爲突破重、難點,活動中,我利用了直觀的活動教具,通過觀察小動物的形象特點、情景體驗等形式,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主動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三)活動準備:

爲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1.經驗準備:交流小朋友間的互助故事,體驗其中的快樂。

2.教具準備:活動教學掛圖、卡片等。

二、說教法

爲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完成此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互動式故事教學法:本次活動中,我創造和諧的互動氛圍,在教師與幼兒的問答中,想象、預測故事的發展,創造性的續編故事,充分尊重幼兒的心理需要,及時發現其思維的閃光點,產生心理共鳴,最終達到相互促進、共同完成故事教學的任務。

2.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藉助教具演示,給幼兒創設一個彷彿置身於真實環境中的情景,如“小姑娘的粉色帽子被風吹到了樹枝上,小姑娘多着急啊,怎麼辦呢?”並引導幼兒模仿小動物對小姑娘說一句安慰的話,這種情境創設能夠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幼兒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幫助小姑娘,利於內心情感與言語思維的互動與結合。

3.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經常運用的方法。但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以往語言教學過程中的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動物們會怎樣幫助小姑娘拿帽子呢?小動物們會怎樣安慰小姑娘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說學法:

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我在本次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指導:

1.自由討論法: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多種辦法解決問題。如:“小動物們會用什麼辦法幫助小姑娘呢”“小動物們會怎樣安慰小姑娘?”等等,這類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在教師爲幼兒創造的自由討論的空間裏,幼兒的感覺得到了任意的表達,滿足了幼兒表達情感的願望。

2.體驗學習法:我通過設置情景,讓幼兒體驗“小姑娘帽子被風吹走的着急心情”;體驗“小動物們幫助小姑娘拿到帽子後的快樂心情”,這種切身的情感體驗會比老師的一味說教效果好百倍。

3.遊戲練習法: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創編、模仿小動物的角色語言和動作,在玩遊戲過程中練習對話、豐富詞彙,達到發展幼兒語言的目的。

四、說活動過程

此環節是本次說課的一個重要環節。我組織這節活動的大體流程是:談話導入---結合圖片續編故事---情感提升,具體展開來講:

第一個環節“談話導入”,萌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此環節大約需要  分鐘)

(教師神祕地說)今天我想介紹一位新朋友給你們認識,猜猜會是誰呀?我們一起把她請出來吧!(引導幼兒說:好朋友,快出來吧!)和新朋友打個招呼吧!(出示小姑娘形像)

提問:這個小姑娘長的什麼樣呀?

引導幼兒說:穿着藍色的小花裙,戴着粉色的小禮帽......。

(利用幼兒與小姑娘打招呼的方式,引導幼兒感受交往的快樂,既激發了幼兒表達自己想法的興趣,又爲接下來的續編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結合圖片續編故事”, 鼓勵幼兒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大膽想像,講述出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下帽子的過程,知道不同的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帽子”有不同的辦法。(此環節大約需要  分鐘)

1.引導幼兒認識故事中的角色,激發幼兒聽故事的慾望。

我設置這樣的提問:小姑娘來到綠草地上和她的動物朋友做遊戲,看都來了哪些動物朋友呀,讓我們一起喊出她的名字吧?

接着我出示小兔、小猴子、長頸鹿、小鳥,引導幼兒說出:一隻小兔子;一隻小猴子.......兩隻小鳥。(此環節我較好地將幼兒對數次、量詞的感知引入故事活動中,鞏固幼兒對數和量詞的認識。)

2.通過設疑、討論的方法引導幼兒續編故事,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

我首先設置懸念:小姑娘和夥伴們玩的正高興的時候,突然發生了一件事情,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呢?我們來聽故事吧。

在結合圖片講述故事前部分之後,我設置如下問題:

提問1:發生什麼事情了?小姑娘的心情會怎樣呀?(引導幼兒體會小姑娘着急的心情)

提問2:我們快來想辦法幫小姑娘拿回帽子吧?小動物們會用什麼辦法幫助小姑娘拿帽子呢?(引導幼兒根據圖片中小動物的特點,講述小動物幫小姑娘取帽子的過程。)

教師小結:小鳥飛到樹上,用嘴巴….,不同的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帽子有不同的辦法。

(爲幼兒創設一個彷彿置身於真實環境中的情景,能夠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激發幼兒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幫助小姑娘,有利於內心情感與言語思維的互動與結合。)

3.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模仿小動物對小姑娘說一句安慰的話,激發幼兒的同情心。

我是這樣提問的:真是一羣聰明的寶寶,想出了這麼多幫助小姑娘取帽子的好辦法,那你們說一說小動物幫小姑娘取帽子時會怎麼說?會怎樣安慰小姑娘呢?(引導幼兒說一句話,例如:小姑娘,彆着急,我會飛,飛到樹上幫你拿帽子)

(小班幼兒喜歡與他人進行一問一答式的對話,此環節既能滿足幼兒想象和說的願望,同時過程中又鼓勵幼兒說完整話,有利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接下來我會這樣小結:小動物們都能安慰和幫助小姑娘,真有愛心。小朋友們幫助小姑娘想辦法拿帽子,也是有愛心的好寶寶。(簡短的小結既是對上一環節中幼兒表現的迴應,同時也巧妙滲透了“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4. 教師根據幼兒續編的內容完整地、有表情地講述一遍故事(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幫助幼兒提升經驗,同時讓幼兒體會續編講述故事的愉悅。

(在幼兒續編故事的基礎上,教師聲情並茂地完整講述能提升幼兒講述故事的經驗,鼓勵幼兒與教師一起講述,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讓幼兒體會續編故事的樂趣和成就感)

第三環節情感提升:體驗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回帽子的快樂和小姑娘的感動心情。(此環節大約需要  分鐘)

我先將帽子戴到小姑娘頭上,然後設置這樣的問題:

提問1:在小動物的努力下,粉紅色的小禮帽又回到小姑娘的頭上,現在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樣的?她會對幫助她的小動物們說些什麼?(我們和小姑娘一起來謝謝小動物們吧。)

提問2:小動物們的心情又會怎樣呢?它們會說些什麼呀?

教師小結:幫助別人或得到別人的幫助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多多關心幫助別人,別人幫助我們要學會感謝。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此環節主要運用了體驗教學法,讓幼兒體驗“小姑娘帽子被風吹走的着急心情”;體驗“小動物們幫助小姑娘拿到帽子後的快樂心情”,使幼兒在續編故事和創編角色對話的過程中情感也得到昇華)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小故事會,故事會包含的內容有多種多樣,廣義上說有動物故事會、故事大會等,狹義上有幾個簡單的故事組合而成的,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我確定了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調皮的太陽》。

一、 教材分析

對大班幼兒來說,他的生活周圍充滿了各種通話故事,他們喜歡欣賞幽默、有趣的故事。故事《調皮的太陽》,它是一篇幽默、活潑、篇幅短小的故事。故事中用詼諧短語,讓幼兒感受了從早上到中午,太陽的變化,故事中語句工整,有規律,很適合中班幼兒欣賞,且中班幼兒的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述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如何將故事用更好的形式供幼兒欣賞、理解,從而培養幼兒愛聽故事的興趣是成功開展此活動的關鍵。

二、 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終點,是教學內容的歸宿,對整個活動具有導向作用,考慮到幼兒對太陽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目標,其中有相對獨立的成分,又又相互融合的一面。

1、 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的短語。

我認爲,語言活動最主要的是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學說,所以我將目標1作爲本此活動的重點,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發展水平,我將側重點放在學說故事中的短語。

2、 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述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目標2是從能力方面來制定的,因爲中班幼兒雖然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但是用完整的語句表述對作品的理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將本目標作爲本此活動的難點。

3、 能用肢體動作表演故事內容,喜歡聽故事。

目標3是從情感方面入手來制定的。

整個目標的制定注重了整合性,解決重難點的方法,我採用了幼兒最觀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在邊看邊說中解決難點。

三、 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我爲幼兒提供了前期的經驗準備和物質準備兩方面。爲了更好的開展此活動,在活動前,我請家長陪同孩子一起感受太陽光照射在身上的感覺。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多媒體課件和胸飾,通過繪聲繪色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創設寬鬆的語言環境,讓每個幼兒佩戴胸飾,幫助幼兒創設說的機會。

四、 教學流程

每個教學過程都是很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的教授能力,我將教學過程分四部分來完成。

創設情景,導入課題——完整欣賞,集中交流——分段欣賞,體驗愉悅——角色表演,拓展延伸

現在我來具體講講我的實施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太陽寶寶今天來我班做客,你看看,它的表情是怎麼樣的?

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幼兒感興趣的情景活動導入,能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導入話語簡短,目的性強,爲幼兒進入下一環節做好了鋪墊。

2、完整欣賞,集中交流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爲什麼太陽寶寶看上去有點調皮呢?配合音樂,結合多媒體課件,教師自己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這一環節教師用自己抑揚頓挫的語言感染幼兒,讓幼兒感受故事的有趣,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聲形並貌,從而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3、分段欣賞,體驗愉悅

逐一播放每一個畫面,提問:調皮的太陽到那裏了?它做了什麼?

這一環節,通過會說會動的多媒體課件畫面,牢牢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逐一出示圖片是爲了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幼兒纔敢說,會說,想說,爲幼兒創設的寬鬆的語言環境,問題的設置有層次,兼顧個體差異,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

4、角色表演,拓展延伸

故事聽完了,那請你跟着故事一起來表演表演好嗎?

這一環節是在欣賞故事的基礎上用動作來表現,是鼓勵每一個孩子都動起來,也是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對故事的理解。

五、活動特色

1、 來源於熟悉的生活環境。

2、 創設了良好的語言氛圍。

3、 爲幼兒提供“支架”。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小花籽找快樂》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童話故事,故事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小花籽、太陽、小鳥、蜜蜂、青蛙等事物以人的生命和思想感情,故事中大量的角色對話親切、自然,貼近幼兒生活,有利於孩子們複述和進行角色模仿。是一篇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好教材,適合在中班進行教學。中班的孩子有意注意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決定老師在活動中要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課件等多種教育手段來吸引孩子們。通過講述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來發展孩子們的觀察理解、語言表達等能力,引導孩子們獲得情感上的共鳴。《綱要》中提出語言學科主要就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發展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本活動以快樂情感體驗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快樂欣賞故事、快樂參與活動,培養積極的快樂情感。

二、說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學會詞彙:快樂。

2、能夠安靜地聽他人將故事,並用故事中的角色對話來回答問題。

3、萌發幼兒樂於助人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動物頭飾、課件、圖片、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本活動我主要採用了直觀演示法、情境表演法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和展示,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產生互動,引起幼兒的傾聽,在這種互動中與幼兒產生了共鳴,幼兒易於理解,善於接受。

情境表演法:根據內容,創設情境,通過扮演角色表演,讓幼兒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加深幼兒對教材的理解,又符合兒童愛玩好動的心理特徵。我讓幼兒戴上小花籽、太陽、小鳥、蜜蜂、青蛙等的頭飾進行故事表演,重點練習角色的對話:“快樂、快樂”,幼兒通過通過動作和語言的練習,進一步加深了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記憶。

五、說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 兒歌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1、《幸福拍手歌》引導幼兒體驗快樂的感覺。

2、出示動畫課件“小花籽找快樂”。由此引出小花籽也要出去尋找快樂。

(二)、基本部分,理解故事內容、講述故事主要情節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花籽去幹什麼?

2、分段講,講完第一、二段後,提問:要求幼兒用作品中的語言連貫地回答,並分別學說角色的對話。

①故事中的小花籽從媽媽的懷裏蹦了出來,它要去做什麼?

②小花籽在路上遇到了誰?它們是怎麼說的?

3。在第三至五段分段講述後,教師採用與第二段相同的方法提問,重點引導幼兒講述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③討論:太陽、小鳥、蜜蜂、青蛙爲什麼感到快樂?

④誰能幫助小花籽想辦法,讓它找到快樂。

⑤教師講述故事最後部分提問:小花籽找到快樂了嗎?它爲什麼很快樂?

4、完整欣賞動畫課件配上動畫、錄音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三)、結束部分,進行角色表演,體驗快樂的真諦

在幼兒理解故事的基礎上讓幼兒帶上動物頭飾進行角色表演

四、活動延伸 遷移故事主題,進行思品教育。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爲大家服務的,做個樂於助人的人。

六。活動特色

本次教學活動時一個語言領域的故事教學活動。所以我遵循了傳統故事教學的最基本原則,完整講述,分段講述,完整講述。通過環節的環環相扣,提問的層層深入,從而幫助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理解“快樂”的含義。,我主要採用階梯型提問,有效追問讓幼兒能夠理解並在故事中學會尊重他人、樂於助人的情感。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 篇10

現在獨生子女衆多的時代,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品質就顯得尤爲重要,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大膽想像,發表自己的想法,通過故事體驗與朋友和親人分享的快樂,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真切感受分享的快樂,歡迎幼師們參考完整教案!幼師OK網小編長期更新幼兒園五大領域教案,公開課課件,說課稿,計劃總結等,歡迎收藏!

導讀: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小班幼兒在直覺行動思維基礎上,逐漸演化爲主要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理解詞義和語言。

一、教材分析

我說的課題是小班故事《雲朵棉花糖》。《雲朵棉花糖》是幼兒園教材中的小故事。它蘊含在優美語言中的深刻哲理,引導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在現在獨生子女衆多的時代,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品質就顯得尤爲重要。故事中的鼠老大、鼠老二和鼠小小這兄弟三人組成的優美的畫面和精彩對話,帶給人一個溫馨、和諧的世界,一個給成長中孩子以哲理啓示的世界。

選用《雲朵棉花糖》作爲小班語言活動素材是因爲,主題單純,故事以“雲朵”爲線索,貫穿始終;結構簡單,情節有趣,充分渲染了主題,便於幼兒理解;故事中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想象,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地方,“雲朵”變成了“雲朵棉花糖”;故事內容富有兒童情趣,生活情趣,源於幼兒生活又高於生活,“棉花糖”是幼兒熟悉的事物,在活動中可以親自品嚐棉花糖的味道,體驗分享的快樂;圖片畫面的形象直觀,主題突出,靜態的雲朵棉花糖和動態三個小老鼠有助於人物形象的理解,體會“分享快樂”這一道理。

1、活動目標

依據《綱要》中語言教育的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從情感、知識、能力三方面出發,制定故事《雲朵棉花糖》的活動目標:1、通過故事體驗與朋友和親人分享的快樂。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表發自己的想法。3、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真切感受分享的快樂。

2、活動重難點:重點是大膽想象和大膽表述;難點是體驗朋友之間分享的快樂。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個故事含有美好的情感體驗,是塑造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和體會到故事的含義,才能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才能大膽想象大膽表達。小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欠佳,但是他們對雲朵棉花糖充滿了好奇,教師有效的引導和幫助,可以使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因此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3、活動準備:故事掛圖、棉花和棉花糖實物若干等

二、教學方法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小班幼兒在直覺行動思維基礎上,逐漸演化爲主要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理解詞義和語言。根據這一特點,我採用直觀教學法,具體教學方法爲欣賞法、提問法和引導法,並按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先讓幼兒真切的聆聽故事,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和內容。在此基礎上,爲了進一步豐富幼兒的表象,幫助幼兒正確理解重點詞句,讓幼兒欣賞故事掛圖《雲朵棉花糖》,從人物的動作、神態中理解重點詞句,突破難點。其次,設置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學法指導

在活動過程中一是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感受分享的快樂;二是鼓勵幼兒將對故事的理解,大膽的說出來併產生奇妙的聯想。

四、活動過程

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導入環節:感知棉花的特性,幼兒的學習是建立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新舊經驗的結合上。通過幼兒親自摸一摸、團一團、聞一聞等形式,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感知棉花的特性,巧妙的引出活動的內容。再加上老師有目的的引導提問,幫助幼兒豐富生活經驗,爲以下的活動做準備。具體提問爲:天上的雲朵是什麼樣的?棉花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摸起來是什麼感覺的?你們吃過棉花糖嗎?你們吃過雲朵做的棉花糖嗎?直接引出故事《雲朵棉花糖。》

2、基本環節:這部分是重點,我採用以下步驟和方法組織活動。

(1)教師有感情分段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含義。小班幼兒的語言水平有限,爲幼兒營造優美、溫馨的語言環境尤爲重要。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吸引了幼兒的聽覺神經,逐漸培養幼兒的良好傾聽習慣。在傾聽在基礎上,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新《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即使幼兒在回答問題中說錯了,那也代表他思考了,同時也得到了鍛鍊的機會。在分段講述中,當教師講述故事的懸念處,主要引導幼兒想像雲朵還會變成什麼?理解爲什麼三個小老鼠只吃了一點點還很開心?感受分享的快樂,啓發幼兒大膽想像、大膽表述,從而發展其想象力、理解能力和口語表述能力。

(2)結合掛圖完整欣賞,掌握對話、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感知效果最佳。因此,我邊出示掛圖邊生動形象的講述故事,同時注意語音的高低、強弱、說話的速度和間隔與幼兒心理節奏相適應,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於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的發展。師幼一問一答,鼠小小抱着白雲找到鼠老二,鼠老二說了什麼?鼠老大是怎樣說的?鼠小小又是怎樣說的?在不經意間掌握了故事中的對話部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強調了重點,理解了難點。

(3)模仿遊戲《我做棉花糖》。小班幼兒注意時間較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通過《我做棉花糖》環節,幼兒肢體得到了發展,體驗到遊戲的快樂,同時引導幼兒大膽想像“你想製作什麼口味的棉花糖?給誰吃?”爲結束部分做鋪墊。

3、結束部分:擴展延伸,昇華主題

我改變以往教師小結滲透德育這種蒼白無力的說教,採用創設情境,把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活動中。我說:“小朋友可以把自己製作的棉花糖,和小夥伴、聽課的老師一同分享”引導幼兒感受真實生活中的分享,主題得到了昇華。

教學反思:

糖果是幼兒非常喜歡的食品,對小班幼兒的吸引力、誘惑力是無窮的。而今天這個活動裏面的糖果,講的是軟軟的棉花糖,這更讓小朋友覺得與衆不同,因爲很多小朋友都沒有吃過,有些小朋友都沒有怎麼去接觸過,所以我發現這個活動在一開始的導入環節中,小朋友們的興趣,還有好奇心已經達到了一個高潮,所以,爲整個活動的開展起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這個活動主要是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豐富的想象,體驗小動物們分享雲朵棉花糖的快樂。在活動的開始我通過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等方式感受棉花的特性,直接引出活動的主題。在第一遍講述以後,我發現幼兒對故事的興趣很濃厚,已經將故事的大致內容瞭解,並對三隻小老鼠是怎麼做出棉花糖這個部分有着很濃厚的興趣。在理解了故事的內容之後,我請幼兒也來做一做你喜歡的糖果。幼兒喜歡用橡皮泥來表現自己做出來的糖,並且能很好的跟同伴交流。這個活動,我感覺我在講述故事這個環節引導不夠充分,導致有時幼兒不能夠回答出我想要的答案。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 篇11

教法

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難點,我採用了視、聽、講、演相結合的方法。

“視”,就是引導幼兒觀察動畫中的內容。

“聽”,是引導幼兒傾聽老師的語言啓發、誘導。

“講”是幼兒講,滿足幼兒說的願望。

“演”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角色間的對話,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

學法

本次活動多采用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表現自我。還結合了觀察法,通過觀看動畫讓幼兒獲得直接的印象。“結果前置提問法”是讓幼兒在想像、創造性思維中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及重點難點,我整個活動貫穿於遊戲之中,把活動分爲三個部分,設計以下教學程序:

1、導入活動。

我爲幼兒準備了一則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裏就不見。”通過猜謎遊戲,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當揭示謎底“雨”的時候,我藉機引入:“小朋友下雨天你是怎樣避雨的?如果手中沒有雨具,可以用什麼避雨?”引發幼兒對生活經驗的回顧。然後進一步提問:“草地上也下雨了,有幾隻小動物也沒帶雨具,你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麼避雨的?”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慾望。

2、、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無道具完整講述,幼兒感知故事情節。

無道具講述是爲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在傾聽的過程中想象故事情節的畫面,發展幼兒想象能力,初步感知故事內容。講述後通過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裏有誰?”“小兔子是怎樣避雨的?”“小兔是怎樣幫助別的小動物的?”來了解幼兒對故事的初步感知情況。

(2)觀看動畫,完整欣賞故事,滲透情感體驗

通過觀看動畫,結合故事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白兔、小雞、小貓之間的對話,如:全體幼兒一起說、師幼分角色說、小朋友分角色說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來表現小動物的情感,例如“頂”,“避雨”。從而內化爲幼兒自己的行爲。

(3)小朋友表演故事,遷移故事主題

通過小朋友表演故事,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同時讓幼兒獲得“當遇到困難時,要學會想辦法,學會關心、幫助他人,被別人幫助後要道謝。”的一系列美德。然後,鼓勵幼兒做一名遇事動腦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這樣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3、遊戲《找朋友》在愉悅的氛圍中結束活動。整個活動貫穿遊戲之中,讓幼兒感受更多的快樂。

以上是我對《下雨的時候》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及認識,我會在新的教育理念薰陶下,不斷探索,不斷成長。其中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故事的說課稿 篇1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故事"樹蔭"。

一、說選材和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使幼兒獲得基本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掌握與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相關的學科的基礎知識,促進幼兒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充分而和諧的發展。我選擇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發展水平,爲幼兒所能理解和接受。我選擇的故事"樹蔭",有助於幼兒發展智力和想象力,培養了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能聽懂和學說普通話。從語言領域講,"樹蔭"比較適合孩子早期閱讀的,故事能引起幼兒的喜愛。從科學領域講,故事中涵蓋了光與影子的關係,通過設計更好的引發幼兒對影子與光的探索興趣。

二、說目標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在感知故事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伴交流和討論,知道太陽位置的移動會導致樹蔭的變化。

三、說準備

爲導入課題進行"小影子"遊戲,我準備了實物手電筒、小鬧鐘、小茶杯。

爲了更好地達到活動目標,我還準備了圖片,語言磁帶,小口袋書。

四、說教學方法

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相互滲透,根據《綱要》要求,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和遊戲之中,如:採用實物教學法進行"小影子"遊戲,直觀教學法出示圖片,注重學科整合,把數數、點數這種教學知識滲透到語言課中,將故事以口袋書的形式出現,做一本小書放在口袋裏,想看的時候拿出來看,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創造性地講述故事,潛移默化地進行識字教育,提高幼兒對文字符號的興趣,通過不同形式訓練了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以及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五、說教學過程

1、以"小影子"遊戲的形式出現,讓幼兒觀察燈光下物體的影子,讓幼兒知道影子會隨着光的移動而改變位置。

2、出示圖片,讓幼兒點數圖片的張數,自己看畫面、想內容、提問、交流、討論。

3、播放磁帶,聽故事。

4、通過教師講述、提問,幫助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

5、看口袋書,教幼兒認識書的頁碼、首頁、故事的名稱,複述故事情節。

教學設計:故事"樹蔭"

活動目標

1、在感知故事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伴交流和討論。

2、知道太陽位置的移動會導致樹蔭的變化。

活動準備

1、手電筒、小鬧鐘、小茶杯2、語言磁帶3、圖片4、小口袋書

活動過程

1、開啓手電筒,進行"小影子"遊戲,讓幼兒觀察燈光下物體的影子,讓幼兒知道影子會隨着光的移動而改變位置。

2、出示圖片,讓幼兒點數圖片的張數,和圖片上物體的個數,讓幼兒自己看畫面、想內容、提問、交流、討論。

3、播放磁帶教師:你們看到的圖片,是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小熊在幹什麼?

4、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中說了一件關於小熊的事,是什麼事?

(2)小熊最後對着太陽說"你真壞",太陽是真的壞嗎?(幼兒根據經驗,理解陽光是會變化的科學道理)

(3)你們喜歡故事中的小熊嗎?爲什麼?小熊是被什麼燙醒的?它想用什麼方法將樹蔭留住的?它能留住樹蔭嗎?爲什麼?

5、發放小口袋書,引導幼兒認識書的首頁、頁碼,認識故事的名字,簡單複述故事。(我拿的什麼?跟別的書有什麼不一樣?我們一起來說這個故事。)

6、引導幼兒積極地爲小熊想辦法,怎樣才能睡個又香又甜的涼爽覺?(到房間裏、開空調、電扇……)結束:今天小朋友們聽課都很認真,小口袋書就送給小朋友們了,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把認識的"樹蔭"兩個字教給爸爸、媽媽……活動延伸在故事角中放置《樹蔭》的錄音帶,請幼兒遊戲時選聽。課後玩"踩影子"遊戲。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時間掐的很準,具體時間分配還不是很合理,導入活動採用了開場白式,太過直白,語言太羅嗦。

中間部分有三次層層深入理解的聽故事,第一邊講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問題互動氣氛也很好,到了第二第三次,倦怠情緒就又開始出現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