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3.5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一去二三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項目,培養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裏)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

難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三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 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

1、數一數。(小朋友,你們會數數嗎?我們先來一個數數比賽,看誰能從1數到10)

2、 播放歌曲《數鴨子》(有一位小朋友她也把這些數字放在兒歌裏,你們想不想聽一聽。)

3、 古代有位詩人把這十個數字寫在了一首詩裏,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裏》,齊讀課題。你們想知道這首詩是怎麼寫的嗎?請聽老師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師範讀

2、生自由讀課文,圈出詩中的生字。

3、 多種形式學習生字。

①、小老師帶認讀生字。

②“三、四、十”開火車讀

③去拼音抽卡片認讀。

④排序:小—大、大—小、雙、單數讀。

⑤遊戲:“找朋友”

⑥比較字形:九—幾、去—去、八—入

(三)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1、觀察古畫,提問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

(2)兩個小朋友看到了什麼?

2、從圖中找出“煙村”、“亭臺”和“花”,議議詩中是怎樣描繪它們的。

3、討論:詩中的“二三裏”、“四五家”、“六七座”、“八九十枝”是表示什麼的詞。

4、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啊!誰來噹噹詩中的小朋友來讀讀詩句。

5、多種形式讀:

①分組讀

②男女生讀

③師生對讀

6、指名背

7、齊背

(四)實踐活動

1、填空(挖去詩中的數字,由學生補充完整)

2、出示:粉筆、書本、鉛筆(讓學生用本課的生字說話)

(五)總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開心嗎?回去把這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

四、 板書設計

一去二三裏

一去二三裏,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去二三裏》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第一篇古詩誦讀。這首詩是北宋哲學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個字中,就有10個數字,這10個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巧妙地將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等景物編織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寧靜、清遠、恬淡、秀美的山村風景畫。

全詩描繪的意境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炊煙裊裊的小山村,村子裏有幾戶人家,山頂上有幾座小亭子,路旁盛開着美麗的鮮花。

詩中的“二、三”虛指方圓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體現亭臺之隱約可見,“八、九、十”形容山花爛漫,多而絢麗。

整首詩樸實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二、說教學目標

我上的是《一去二三裏》的第一課時,定的教學目標是

1.本課要求會認的十二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麗、恬靜。

教學重難點是認識12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說教學設計

這是孩子們在語文課本里首次以語文課的標準學習古詩,但並不是第一次接觸古詩,我想以我們經典閱讀課爲依託,結合語文識字的要求,把本課定位成“古詩誦讀”課。變“逐字逐句地說文解詞”,爲“以情激情,情中導學的自主學習”。

1.創設情境,步入詩境。低年級古詩誦讀的教學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力求做到入情入境,激發興趣,把學生引人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突破學生思維從形象到抽象過渡時情景與思維脫節的難題。

2.自讀自悟,瞭解詩意。讓學生不斷地在自主朗讀、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詩意。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加深對古詩的`瞭解,享受審美的樂趣。

爲了達成以上三個目標,我設計如下

1, 激趣導入

由“奇妙的詩”引起學生的興趣。

2.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先播放古詩視頻,讓學生全身心感受古詩。接着讓學生自讀古詩,圈出生字讀一讀。然後老師指名帶讀生字,特別提醒平翹舌音。再用遊戲“開火車”檢查生字認讀情況,並讓學生組詞,說話鞏固生字。學完生字,第二次讀古詩,認識句號,再讀。還做了遊戲“找朋友”,目的在於鞏固生字及數字與漢字的對應。

3.藉助圖畫,感悟詩意

出示插圖,老師配樂描繪小山村的美景,並示範朗讀古詩。教學生讀好古詩的方法,生加動作讀古詩。走近山村感受美景,分句讀,再齊讀。帶着對美景的感受再讀。

4.試背古詩

再讀了又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試着背誦古詩

5.拓展閱讀

出示鄭板橋用數字寫的古詩,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6.作業

用數字說幾句話,寫一首詩。

  四、說反思

在上課的時候,有幾個地方,我覺得做的不夠好。

1. 老師的引導不夠到位,教學不靈活,不知道隨機應變。

2. 整堂課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思維不發散,呆板。

3.老師的評價不夠及時,多元,針對性。

4.時間掌握不太好,所以前面有些趕,後面又有時間多。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3

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序五部分向老師們彙報。

說教材: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裏》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說學情: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着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着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裏”、“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裏)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教學準備: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製作與教學環節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前,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並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然後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裏”。指名學生讀課題,並說說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實例,引導學生理解“裏”。

第三步:認識生字

①學生自學圈出生字,一邊讀一邊圈,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②教師強調重點平舌音和翹舌音加深學生的記憶。③通過給去和裏組詞、說話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字義。④通過給足球編號,順讀,倒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來鞏固學生的記憶。

第四步:瞭解詩意

本環節是本課的難點,我藉助課本插圖和句子的對比,並搜尋一些有關圖片,通過觀察漂亮的圖片吸引學生的眼球,來引起他們的注意和進一步理解,進行美讀,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以讓他們在朗讀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第五步:課間遊戲“找朋友”

通過做遊戲既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通時學生也能夠適當的放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遊戲中又一次對所認識的字加深記憶。

最後通過課文填空讓學生們對童謠加深記憶,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們熟能成誦。

總之,教學過程是通過看、讀、說、寫等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把認識教學和朗讀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委託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4

  (一)教材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裏》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二)學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着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着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裏”、“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裏)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製作與教學環節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前,cAI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並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cAI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然後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裏”。指名學生讀課題,並說說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實例,引導學生理解“裏”。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

第一環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範讀,學生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麼變化。讓學生在自我拼讀過程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範讀時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並做上記號,以把握古詩的整體節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

第二環節:生字認識

出示一至十、去和裏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課件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在亂序出現)。採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重點指導“三”、“四”、“十”和“裏”四個生字的發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裏”的聲母是邊音,(這裏可以cAI課件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並組詞,以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三環節:瞭解詩意

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環節之一,首先,我提醒學生:.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彷彿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想像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唸經”。其次,出示課件主題圖,着重分析“一去二三裏”和“煙村四五家”並用手勢表明一去二三裏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1)四五個冒着炊煙的村子;(2)村裏有四五戶人家,還冒着炊煙。並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這一部分,應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後,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背的時候想到了什麼?這個小山村熱鬧嗎?美嗎?背誦時再次啓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並再次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爲“我景我情”。]還可以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繫。」(課件演示,一學生讀有關詩句,一學生指圖,教師輔助點擊鼠標,出現放大的圖畫區域。)

課間休息:做識字遊戲《摘蘋果》,使課堂的氣氛達到一個新高,同時學生適當放鬆。

第四環節,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體出示田字格,並演示各個部分)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並用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來鞏固田字格的認識。寫字時,學生先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出示課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並指導書寫。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體會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並瞭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並可以用實物投影儀反饋學生作業,學生展開互評。在這裏,我引入一個故事: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引導學生髮現錯誤。學生練寫了三個字,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並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教育意義。]

總之,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寫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努力使朗讀教學和寫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後,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