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2.63W人 

美術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說課稿1

各位專家、各位評委你們好,我說課的課題是:“巨人”輩出——文藝復興美術。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來談一下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歡迎各位專家給予指導。

  一、教材分析:

1、內容結構:本課採用突出重點人物,重點分析經典作品的方法,着重介紹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位美術家。每位美術家單獨一節。另有“相關鏈接”,介紹同時期的其他一些重要美術家和經典作品,以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文藝復興美術的理解。從而讚賞美術對社會、文化發展的貢獻,進而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2、本課內容的重點是欣賞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即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作品,要求對作品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並對三人的藝術風格進行比較研究。

3、本課的難點,主要在於學生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特點、它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別是當時的先進思想——人文主義,缺乏比較深入的瞭解。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補充。

4、教學目標:⑴ 學習欣賞西方經典美術作品的方法,體會經典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⑵ 加深對歐洲文藝復興這一偉大歷史時期的認識,體會美術的文化價值。

5、教具:課本、教案、學案、多媒體

學具:課本、白紙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都達到了一定層次,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強烈的好奇心,正經歷着從感性思維、形象思維向理性思維、抽象思維的轉軌期,感性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還是比較具有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優勢,充分利用學生感官體驗的審美愉悅,創設濃郁的學習氣氛,通過學生主動思考、質疑、參與、合作,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推測,使學生的認識過程從直觀的感性體驗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維階段,“授人以漁”,提高其自主鑑賞的能力,並通過學生自主的欣賞和審美經驗的積累,達到“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南北朝 劉勰)的學習效果,從根本上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和學生的審美素養。

  三、教法及學法

教法、學法的選擇應以教育教學理論爲指導,依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落腳點應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上。美國華盛頓一所大學有句名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索。根據教材的特點、要求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其心理特點,我準備採用主體探究式教學法與學生合作式學習法相結合來組織本節課的教學,同時輔以練習反饋、變式訓練等經典做法。讓學生

在活動中滲透教學主題,在參與中領悟教學內容,

在體驗中培養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學態度

在思考中掌握學習方法,在應用中獲得實踐能力,

在交流中展現個性才能,在聯繫中拓寬知識領域!

新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將關注知識結果轉向關注活動過程。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合作,在活動中內化,在活動中運用,在活動中創造,我們的課堂自然會充滿不竭的活力。

  四、教學過程:

1、以疑激趣,導入新課:(3分鐘)

我國宋代學者張之厚說“學則需疑”“於無疑處生疑,方是進矣”。課堂教學的導入,負有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和帶入情境的作用。優秀的教師從踏入教室的最初幾句話起,就應像磁鐵般地吸引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促成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智力振奮狀態,爲魅力課堂的形成打下基礎。我擬引用恩格斯對文藝復興的評價開場並設疑:恩格斯爲什麼說這是一次最偉大、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產生了哪些巨人?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導入新課。

2、補充知識,奠定基礎:(5分鐘)

歐洲文藝復興是人類思想文化史上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它對人類產生的精神與文化政治的影響,它的文化價值,是極爲珍貴的。美術是其精神財富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幾位經典的美術大師,是構成文藝復興文化的主體。但是,與其他課的欣賞不同之處在於,本課六位美術家(尤其是“三傑”),必須放在文藝復興的大環境與人文主義的思潮的大背景中,才能獲得真諦。因此,瞭解文藝復興產生的歷史背景,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在這個環節設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補充有關文藝復興產生的歷史背景(板書:一、歷史背景),爲下面進一步欣賞美術作品奠定理論基礎。這裏有一個關鍵詞是“人文主義”(板書:人文主義),即爭取個人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和發展,主宰宇宙的不是神而是人。這與歐洲中世紀的否定人生、否定現實、提倡禁慾主義的宗教世界觀,是針鋒相對的。

3、分別賞析,橫向比較(30分鐘)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部分,我設計採用先對“三傑”分別賞析,然後再對其進行橫向比較,使學生不僅能夠感受他們各自作品的藝術魅力,更能通過比較的探究,把握其藝術個性。

首先設疑:本課中歐洲文藝復興美術“三傑”(板書:“三傑”)是指哪三位美術家?

⑴ 達芬奇的繪畫 (板書)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完成教師的臺階式設疑:

①恩格斯提到的第一個巨人就是達芬奇,爲什麼?

②你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③運用已有美術知識嘗試分析《最後的晚餐》(板書)。教師提示:主要從形象、情節、構圖、透視四個角度探究。(板書:形象、情節、構圖、透視)

④有沒有同學能畫出焦點透視的示意圖。(說課演示:畫焦點透視的示意圖)

學生經過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後,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有不同意見或需要補充的再提出來交流,教師及時肯定和補充。問題④是我設計的讓學生動手畫的環節,請能畫的同學畫到黑板上,其他同學各自畫在準備的紙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並選優秀作業進行表揚,展示。目的就是提供條件讓不同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表現自我,通過成功表現使學生獲得成就感,讓課堂成爲學生張揚個性、健康成長的沃土。

(2)米開朗基羅的繪畫(板書)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完成教師的臺階式設疑:

①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創世紀》表現的內容?

②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如何造就天地、人類等萬物的呢?

③ 嘗試分析《創造亞當》(板書:《創造亞當》)一圖的藝術特色。教師提示:從內容、形式、對比因素等方面入手。(板書:內容、形式、對比因素)

④ 文藝復興借用了古希臘羅馬的語言唱出新的文化的讚歌,在《創造亞當》一圖中有沒有體現?如何體現的?

通過不同組學生展現自己的分析結果,交流,教師參與,得出結論。

本環節的設計是依據學生的認知結構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設置適當的臺階,讓學生產生跳一跳能摘到蘋果的成就感,以利於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營造交流的、融洽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⑶ 拉斐爾的繪畫(板書)

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拉斐爾的《椅中聖母》(板書),教師提示:從構圖、形象、色彩、形式對比因素(直線和曲線)四方面進行。然後交流、補充、總結得出結論。(板書:構圖、形象、色彩、形式對比因素)

⑷橫向比較:(板書)(分鐘)

在師生共同分別賞析了“三傑”繪畫作品,體味了其藝術特色的基礎上設計這一個環節,讓學生橫向比較這三幅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從而更加深刻的認識他們的作品所折射出的人文主義的光輝、高超的藝術技巧、以及每個人的藝術個性特徵,提高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分析進而綜合認知的能力。教師設置四個角度進行提示,讓學生思考:

①作品儘管表現的都是宗教題材,但表現的形象卻都是活生生的人,具有鮮活的生命力,閃耀着人文主義的光輝。

②作品都選擇了人物或事件最富有戲劇性、概括性和表現力的瞬間。

③作品都選擇了適合內容的有意味的形式。

④藝術家的個性特徵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達芬奇的深湛、含蓄和富於理智,米開朗基羅的雄健有力、充滿激情,拉斐爾的優雅、和諧、秀美等。

4、拓展知識,加深理解:(3分鐘)

要求學生課後欣賞“三傑”的其他作品和課本介紹的其他美術家的作品和成就,加深對文藝復興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價值的認識和理解,爲下一節課做準備。

5、課堂小結:教學過程結束。(4分鐘)

本課的設計,主要依據認識發生論和誘思探究理論原理,把握學生的認知結構,精心設計教學。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做一個有愛心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的教師。要使每節課都眉目分明,山青水秀,讓美術課堂成爲學生健康成長的沃土。這是我個人對本節課的設計思路,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完了,謝謝!

美術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過切割移位的方法,感受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和移位作品的獨特風格。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進行切割。

教學難點:進行有序的排列。

教學過程:

1.欣賞:

(1)選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欣賞,通過欣賞使學生認識到經過切割後重組的畫面有特有的神奇。

(2)組織學生尋找規律:有規則的間隔,可以橫向切割排列也可以縱向切割排列。

2.發現:這樣的作品會產生變形的效果。

運用同樣的方法還可以做什麼?動物形象、風景畫面等。

3.動手切割要點:

方法指導:先用尺子良好尺寸,做到均勻;然後用尺子對起上下兩點,注意手要按緊,不使尺子移動,用工具到進行切割。

4.重新組合要點:

方法指導:將切割好的圖片擺在作業紙上,拼擺好間距後再用膠水粘貼。

5.佈置作業:根據自己所帶的圖片經過切割後再重組成一幅有趣的作品。

6.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重點:關注有困難的學生,適當給予指導;

注意學生的用刀的安全指導;

粘貼方法的指導。

7.學生的作品展評:根據本節課的要點開展點評。

美術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本課是小學一年級美術第一冊第11課《玩泥巴》的第2課時,此課是以美術爲切入點的綜合性藝術課,是爲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而設置的課程。

本課用泥土爲製作材料,通過學生的創作活動去發現運用壓、捏、搓、團等基本方法,組合簡單的立體模型。教學內容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情感需要,使學生在空間和質感上得到全新的認識,玩中學、學中做,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最大可能的發揮,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和研究、創造的能力,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

二、說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玩泥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知識,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方法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泥塑作品。

難點: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主動探究意識,使學生能夠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說教學目標

1、認知領域:學習搓、團、捏、壓等基本技法,使學生在愉悅的藝術活動中進行創作、表達和交流,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表現豐富多彩的泥塑作品,並延伸到實際生活中去,體現其應用價值。

2、操作領域:培養學生的藝術觀察能力和創造想像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鼓勵他們進行具有探索性的個性化藝術活動,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

3、情感領域:塑造帶有人文主題色彩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要珍惜泥土、保護環境的意識以及要熱愛生活的情感。使學生認識到尊重、關懷、友善、團結協作是人類的美德,提高其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與發展。

四、說教法:

本課運用了綜合藝術感教學法,將極富感情色彩的音樂和美術加以綜合,通過音樂啓趣的“氛圍渲染”、再加上“看一看、猜一猜”、“找一找、試一試”、“玩一玩、做一做”等一系列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力求使學生從多感官、多渠道、多角度的參與步入“情”和“趣”的泥塑世界。

在教學中以學生髮展爲本,把學生興趣、需要、經驗擺在重要位置,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創作,培養其自信心,調動學生潛能,發展學生的對泥塑作品的表現力,激發學生對泥塑作品的求知慾和創作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解決本課重難點。

五、說學法:

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要我學”變爲“我要學”。

首先學生通過“猜一猜”的活動,積極去分析教師所提供的泥塑作品,比一比誰發現的特徵多,誰的反應最敏捷,從而訓練學生敏銳洞察力。

其次學生通過 “找一找”的活動,自己總結出“搓、團、捏、壓”四種技法,體味這幾種技法的特點,再通過“說一說”加深理解,同時還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玩一玩”的活動,是學生的實踐*作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樂趣,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個性特徵,大膽進行創新,使之願學、樂學、善學。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體現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評一評”活動是一個延伸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評,自己的說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同時通過交流還可以形成一個帶有濃厚人文主義色彩的氛圍。

總之本課程的全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一個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意識。

六、說教學設計

(一)、氛圍渲染

上課一開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切入課題,在學生的潛意識中率先埋下了泥土是我們的好朋友這顆種子;其次,在整堂課中貫穿了《泥娃娃》這首歌曲,在引導學生聽、唱、表演的基礎上挑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恰當的融入了音樂和舞蹈的成分,充分體現了藝術課這門課程的優勢所在。

(二)看一看、猜一猜:

在這一環節中,出示大量的泥塑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分析作品的特徵及製作方法,同時通過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的方法,訓練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從而引出製作所有的泥塑作品都是從玩泥球、泥條、泥餅……開始的。揭開泥塑作品這層神祕的面紗,消除學生心目中“難”的概念,增強“我不但能做並且能做好”的自信心。 (三)找一找、試一試:

這個環節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尋找掌握搓、捏、團、壓等基本技法的重要階段。共分四層:

(1)、尋找搓、捏、團、壓四種基本技法,讓學生在玩泥的過程中,自己總結制作時所用的手法,比比誰找的最多,使學生養成勤動腦、善思考的好習慣。

(2)、 賦予泥球、泥條、泥餅生命感,告訴學生他們不但本領大,而且還會變魔術,從而挑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爲後面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

(3)、通過電腦,一邊向學生展示泥球的變換的全過程,一邊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增強其直觀性和感染力。

泥球——一串葡萄——太陽花——心形項鍊

(4)、展示泥條的變換過程。

泥條——小房子——菸灰缸

引申:請學生聯想泥條還可以變換成什麼,培養其想像力。

(5)、泥球、泥條這兩個好朋友的組合過程。

泥球、泥條——螃蟹——小鳥——蝴蝶——花朵

向學生進行愛護動植物的情感教育,並對學生進行祝福。本環節通過找技法——泥球變化——泥條變化——泥球泥條組合變化幾個階段的環環遞進式的教學,可充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四)、玩一玩、做一做:

這個環節注重的是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實踐,讓學生在玩中做、做中玩,通過老師的引導,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自由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拓展思路,使創作的內容既新穎又豐富多彩。

(五)、評一評、說一說:

本環節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把問的權利和評的權利交還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最後,我還爲學生設計了一個“心靈手巧”紀念盤,按下學生的手印,留下學生學習的軌跡,用於記錄此刻最美好的情景。同時還引出了“泥來自於土地,它就像我們的母親,能孕育好多好多小生命,我們要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這一具有強烈人文關懷的主題,使本課進一步昇華。

美術說課稿4

我今天要說課的內容是:《小蝌蚪找媽媽》。也許大多數的老師在看到我說課的題目之後,首先就會想到是語言或音樂活動,而我卻選擇的是爲小班幼兒上一節簡單而有趣的手指點畫課。隨着季節的變化,萬物復甦的季節已經到來了,小朋友們脫去了厚厚的衣褲,換上了輕便美麗的衣裝,可以無拘束的遊戲、玩耍。小動物們也從長長的睡眠中醒來了,所以我預設了這節有關於小動物的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活動是適合於小班孩子的,因爲5—6歲的孩子對小動物很敏感,也很樂意與小動物交朋友。所以我爲小班幼兒設計了一節有趣的手指點畫課,其次我還收集關於幼兒美術的研究資料,美術教育對於幼兒全面發展有着重要意義。它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術作品,既能表現幼兒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美術作品去了解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下面,我就從"活動內容"和"活動主體"(即幼兒)這兩方面,具體分析一下這節課的設計意圖。

一、 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

現在陽光明媚、萬物復甦。春天的使者也爲我們帶來了春的訊息, "青蛙"、"小蝌蚪"作爲表現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兒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腦袋,細尾巴的傢伙也來到了活動室的自然角里。也就是說,這節課的"教育資源"就來自於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適應了《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基於這點要求,在幼兒聽過故事,學過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和遊動姿態,通過"觀察—想象—創作—欣賞"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積極性思維及操作能力。

(二)說幼兒

現在再來談談活動內容與活動主體(即幼兒)之間的適應性關係。《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確掌握幼兒年齡階段目標和幼兒近期發展情況,是每位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的必要前提。小班的幼兒都是剛剛接觸美術這門課,還不懂得什麼是美術。記得第一次給他們上美術課時,大部分的孩子舉着水彩筆對我說,"老師,我不會畫!"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會"無從下筆"呢。我想,主要應該取決於成人對待幼兒美術活動的態度。幼兒在初步接觸美術後覺得用一支筆可以畫出很多的東西,很有意思。他們就拿着筆隨意的畫啊畫啊的,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幼兒理解美術,讓幼兒愛上美術。首先是教師,直接參與活動的組織實施和評價,是孩子們眼中的"權威".那麼,教師能否深刻理解和貫徹《綱要》精神,對孩子的發展就至關重要!《綱要》中明確指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根據這些要求,我在平時的美術教育活動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簡單而有易於幼兒表現的教材,就像今天設計的這節"手指點畫"課,沒有特別難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兒都能通過動手操作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輕鬆自由的創作中,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在美術作品欣賞中,體會分享的快樂。這就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初衷。

二、 教學目標定位:

基於以上這些設計意圖,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三點: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各種動態的小蝌蚪。這點也是本節課的知識點所在。主要依據《綱要》中提出的: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來定位的。

2、培養和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這點不僅體現了這節課的主要設計意圖,也體現了《綱要》中要求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着眼於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3、作品展示,欣賞作品並互相評價,分享成功的快樂。主要依據《綱要》中"爲幼兒創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在這裏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機會,因爲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思維、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是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的,語言教育應當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

三、重點和難點:

目標2的實現,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來實現幼兒在"興趣"和"體驗"方面的發展。這節課的難點,主要在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的表現上。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小蝌蚪的各種動態,知道用什麼方法能改變小蝌蚪遊動的方向,就是難點所在,也是目標1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之一。

四、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的教學法有"直觀演示法",在課的開始部分,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導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導入課題後採用了"啓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着問題去觀察並思考。最後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後,主要體現了"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五、活動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爲兩個方面:

(一)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要求幼兒在課前已經學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歌曲(準備好故事和歌曲錄音磁帶),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導幼兒多觀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準備:包括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課件和一張"青蛙媽媽"的大圖片;主要用來創設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情景來貫穿課的始終,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遊戲爲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

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組一盤黑色的顏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筆。

六、活動過程:

活動程序可以簡單的概括爲"觀察—想象—創作—欣賞"四個部分。

(一)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的教學法有"直觀演示法",在課的開始部分,通過遊戲和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引入課題,引導幼兒細緻觀察,引起學習的興趣

1、幼兒說手指歌:一個手指頭呀,一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呀,爬爬爬;兩個手指頭呀,兩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小兔子呀,蹦蹦蹦;三個手指頭呀,三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小花貓呀,喵喵喵;四個手指頭呀,四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小青蛙呀,跳跳跳。利用幼兒學過的遊戲,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着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2、老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裏來了一位客人。呱呱呱、呱呱呱,誰來了呀?"(課件裏出現青蛙媽媽)

老師:"咦!青蛙媽媽皺着眉頭,好像有事情。我們一起來聽聽是怎麼回事吧!"(課件裏播放青蛙媽媽的聲音"唉,聽說我的寶寶在到處在找我,可是到現在還沒有回到我的身邊,真着急啊!")

老師:"哦,原來是這樣啊!那我們一起來幫助小蝌蚪趕快找到媽媽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復習兒歌"小蝌蚪,細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媽媽,你在哪?來了,來了,我來啦!來了一隻大青蛙!"(唸完兒歌后課件裏出現了一羣遊動的小蝌蚪。)

老師:"哇!好棒喲!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它們可真開心,這還要感謝我們小朋友的幫忙呢!(這時,課件裏的青蛙變成高興的表情。)現在來爲我們自己鼓鼓掌吧!"通過複習兒歌這樣的形式,讓幼兒初步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也引出一下個環節。導入課題後採用"啓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着問題去觀察並思考。

4、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

老師:"小蝌蚪們快活在水裏游來游去。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它們遊得一樣嗎?哪裏不一樣?"(課件裏出現小蝌蚪往不同方向遊動的畫面)用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

5、幼兒自由討論。在前面幾個集體活動的環節之後,適當的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並且提示幼兒要說完整話,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討論結束後,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遊動的方向都不一樣。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邊的小蝌蚪是往左邊遊的。真有趣啊!我們也來學學小蝌蚪游泳好嗎?"於是,帶幼兒進入活動的第二個環節。

(二)採用"示範講解法"教授小蝌蚪的畫法,"示範講解法"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後,主要體現了"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在這一環節中幼兒自由想象並表現,掌握手指壓印及添畫曲線的方法。

1、老師:"小朋友們請看一下,每組的桌上都有一盤黑色顏料和黑色水彩筆。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可以怎麼做,才能把這些材料都利用起來,變出可愛的小蝌蚪呢?"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依據於《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所以,我改變以往"教師示範、幼兒學習"的模式,()讓幼兒真正成爲活動的主體,變"要我學爲我要學".也許在這一過程還會出現許多富有創意的新發現呢。

2、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後,老師請畫得好的幼兒上來畫一畫,說一說自己的方法。老師及時表揚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最後,再來解決這節課的知識點(難點)。老師可以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幼兒先徒手在桌上練習,讓幼兒在紙上作畫時增加一次就成功的機率。"小朋友我們畫小蝌蚪的時候可以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後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這樣,這羣小蝌蚪就會朝不同的方向遊動了。如果能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就更好了!" 爲了在幼兒的美術活動中時間的隱性浪費,從小培養幼兒學會統籌安排的好習慣,老師在這裏可以重點指出,要求幼兒按老師的方法來作畫。

3、老師:"請小朋友學學老師的方法再試試吧。讓更多的小蝌蚪從四面八方游過來,找到它們的媽媽吧!"

(三)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幼兒再次操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1、在聽過老師的講解後,請幼兒再次作畫。(同時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爲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情景環境,同時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2、老師巡迴觀察,適時的加以指導:

(1)蘸顏料壓印後,需要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後再拿水彩筆添畫。

(2)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和桌面及周圍環境的整潔。

(3)請作完畫的幼兒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處,用肥皂把手洗乾淨。這些看似點點滴滴的常規教育,就蘊藏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機會,鞏固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四)欣賞與評價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教師繼續利用課件創設的情景,對幼兒說:"青蛙媽媽看到這麼多的寶寶都找到了她,真高興啊!她到我們班來了。請小朋友們趕快把自己變出來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的身邊去吧!"這時,老師出示青蛙媽媽的大圖片,貼到教室的主題牆上,讓幼兒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貼在周圍,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媽媽的身邊啦。

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在這裏爲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機會,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誇誇自己能幹的小手。教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這個環節又利用了情景遊戲法,頭尾呼應,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這個環節當中還要注意幼兒語言的完整性,教師要給以適當的指導。

七、活動延伸:

這是一個有關"春天"的主題活動,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次繪畫活動師生共同佈置"小蝌蚪找媽媽"的主題牆面,複習有關故事、歌曲,學做"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遊戲。並且可以請幼兒繼續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祕密",收集相關資料,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信息,對如何更好保護"小蝌蚪"和"青蛙"展開討論等等。

美術說課稿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運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則,探究中國畫的綜合性,對中國畫的形式美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畫的整體認識和理解

能力目標:認識中國畫是通過筆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語言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悟到中國畫具有豐富文化內涵,並內化爲熱愛祖國的情懷。

教學重點: 賞析中國畫的筆墨美感。

教學難點: 中國畫形式美各因素的價值判斷(對形式美的把握)

教學方法: 啓發法 演示法 觀察法 情景創設法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溫故而知新導入 :提出問題請學生回答以前學過的舊知識。

1、《萬山紅遍》的作者是誰?

3、《溪山行旅圖》的作者是誰?

4、《江山如此多嬌》的作者是誰?

學生自由回答,教學給予總結,稟帖引導學生髮現究竟美在哪裏,引出本堂課題目。

二、新課教學中國畫的形式美是指在大小橫豎不同的畫幅中,通過構圖將點、線、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現需要有規律地組合起來所呈現的多樣統一的美感。在形式美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因素:

1、形象之美無論工筆畫或寫意畫,必須以一定的形象爲基礎。但是,中國畫歷來講究“以形寫神”,表現任何物象,形似僅僅是手段,神似纔是目的。古代爲人物畫像,稱作“傳神”。齊白石筆下的青蛙、蝦、小雞等動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動活潑,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2、筆墨之美充分運用毛筆的性能,駕馭墨與色在宣紙上的滲化效果,表現不同物體的形狀、質感、量感,塑造出生動完美的藝術形象,這種綜合性的技巧在中國畫中統稱筆墨,它是中國畫造型的基本語言。中國畫以線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筆的快慢、頓挫、提按與墨色的幹、溼、濃、淡、枯焦等,乾溼巧拙、澀暢互相交替使用,虛實相生,“筆爲墨骨,墨爲筆充,”從而表現出天地萬物,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觀者得到美的享受。

3、色彩之美中國畫有獨特的特點。以畫法分,又白廟、水墨淡彩、重彩、墨骨、勾勒填彩,又有潑墨潑彩等。各種不同的畫法與豐富的色彩運用,構成了中國畫獨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爲東方繪畫的代表,是世界繪畫重要的品種之一。

4、章法之美中國畫的形制有多種,如中堂、條幅、橫披、手卷、斗方、冊頁、扇面等,在大小、長短方圓不同的形制中合理按排表現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畫面上有主次、疏密、節奏、變化,並可以留白,有筆墨處爲實境,可以是天、地、雲、水、煙、氣、雪等,給觀者以豐富想象的餘地。中國畫上的提款與印章,也是畫面構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三、實踐練習

1. 用已學過的中國畫表現方法,試作一折扇或團扇,並加蓋或添畫印章。 2. 簡述欣賞中國畫的心得體會

四、小結匯總

通過體驗中國畫的形象、筆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們能夠運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則,探究中國畫的綜合性,對中國畫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內涵的中國畫精髓,更加熱愛祖國的民族藝術。

美術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江西版小學美術第六冊第二課的教學內容,是“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課業。是圍繞航天器這一主題的造型設計課。

本課很好的結合了時代的特點,展示高科技的風采,人們已能飛向太空,並能在太空中生活,人類已歷史性地把旅遊的範圍開闢到了地球之外。從而引領學生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創作空間。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剪刻、捲曲、黏接、描繪等方法,運用飲料杯、盒子、舊掛曆、彩紙、泡沫、筷子等各種廢舊物創造出新穎的航天器。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增長太空知識,並瞭解航天器的各種用途。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學習掌握剪刻、捲曲、黏接、描繪等多種製作方法,製作不同的飛行器模型。

情感目標:從中體驗創作的樂趣,並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2、教學重、難點:在於飛行器的造型設計。如飛船的外形要爲功能服務,造型、顏色處理要時尚、現代,模型要堅固、紮實等。

3、解決重難點的方法:通過文字、圖片、影片介紹,加深學生對航天器的瞭解,

讓學生分析它的特點,並親自動手創作。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本課的基本設計思路是:通過大量的文字、圖片、影片等介紹,給予學生大量的信息,豐富見識,開闊眼界,加深對太空航天飛行器的瞭解。這樣便能給學生的創作理清思路奠定基礎,學生纔能有更豐富的創作原素,來構思自己在想象中太空的樣子,而後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與獨特的創意,大膽地創造出來,老師在技法上加以指導與啓發,使學生創作出新穎的航天器。因此,本課我主要運用了範例展示法、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和自評、互評法來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性觀點認爲:“在優化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中人會全面發展自己的潛能。”因此,我採用了人性化的方法指導,在爲學生創設尊重、和諧、理解的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論一論、做一做、評一評的學習方法,學生的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學具準備:飲料杯、盒子、舊掛曆紙、彩紙、泡沫、筷子、剪刀、雙面膠等。

四、說教學程序

如果說鑽研教材,研究教學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那麼我認爲合理優化地組織教學過程便是成功的關鍵。這一課時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欣賞神州五號升空的影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對太空產生無限的聯想。從而引入課題《飛向太空》,並由學生講述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太空與航天器知識。

(二)觀察比較,啓發想象

1、帶着問題欣賞各種航天飛船的圖片。

(1)航天飛船的基本型都有哪些形狀?

(2)航天飛船的顏色是怎樣的?

欣賞完後,讓學生說一說航天器都有哪些外形,顏色是怎樣的,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掌握航天器的造型特徵,認識到航天器形狀是多樣的。

2、出示兩幅空間飛行器的造型圖(神州五號與另一架飛行器),對比分析它們的造型特徵,並講授飛行器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爲以下的創作做鋪墊。

(三)分部講授,掌握技能

學生在上一環節中對航天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這時教師出示材料,揭示講授航天器的製作方法:

想——外形

通過以上的講解,讓學生小組討論並自由說說自己心中想製作的飛行器外形是怎樣的,都有哪些功能。這時教師引入到第二步的教學。

選——材料

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材料,讓學生想一想這些材料能製作飛行器的哪些部位,如航天器的大外形、發動機、噴火器、導航器等。

剪——形狀

這時教師可以加以示範,如飛行器尖形的頭和噴火器的剪貼、捲曲的方法,使學生理解剪曲的製作方法。

貼——組合

教師簡單示範粘貼組合飛行器的各個部件,這是製作飛行器的最後一步。

(四)動手創作,激勵創新

1、讓學生以四人爲一小組進行設計,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製作獨特的飛行器模型,在模型上,可以繪製自己喜歡的圖形,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上飛船的名字。同時增強了集體協作精神。

2、教師隨堂巡視指導,並對學生製作上的問題及時解決。

(五)作品展示,自評互評

1、舉行一次“太空遨遊會”,分成多個小組,以宇宙中各種星球和飛船的名字命名,進行太空知識的講解,展示自己的“航天器”,相互進行交流和學習。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把問的權利和評的權利都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大膽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創作意圖、對別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在上面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這樣的課堂設計,使學生賞、說、做、評相結合,體現出了學習和美育相融,是美術大綱教學的要求

課後拓展:除了人類以外,還有植物種子、動物也可以飛上了太空,然後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呢?讓學生充分展開聯想,通過繪畫的形式體現出來。

五、板書設計

板書能體現出一堂課的教學思路,因此在教學中,應將教學過程與板書相配合,與範圖、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和諧一致。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 《飛向太空》

製作方法: 想——外形

選——材料

剪——形狀

貼——組合

美術說課稿7

兒童最近在美術班上學習了繪畫各種各樣的房子,有小木屋、瓦片房、城堡、蘑菇房、印度建築等等,孩子們興趣很高,繪畫很投入,在課後區域活動中也繼續嘗試練習繪畫更多的房子。因此爲了滿足兒童的繪畫慾望,讓兒童嘗試在新的材料上進行作畫,體驗不同感受的樂趣,所以我自己設計了這堂美術活動繪畫幻燈片——胖小豬的家。之前我班兒童也曾接觸過幻燈片,那是在一節語言活動中,用剪貼鏤空的方法制作的幻燈片,當時孩子覺得很新奇,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喜歡用幻燈片做成的教具。雖然幻燈片教學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電教手段,但是讓兒童參與到課堂教具的製作中來,激發了兒童的活動熱情和參與性,同時體現《綱要》中的師生參與共同製作,以兒童作品爲主,兒童是活動環境中的主人的精神。

在確定教學目標上主要是讓兒童體驗在幻燈片上作畫的樂趣和感受不同的作畫效果,同時對大班兒童也提出了在技能掌握和習慣培養上的要求。把難點放在了塗色均勻,線條清楚,畫面保持乾淨上。能做到這幾點的兒童需要在作畫時耐心、細心,注意觀察,找到好的塗色方法,因此幼師在指導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兒童鼓勵、啓發、引導,增強兒童的信心和作畫耐心、細心的態度,培養良好的作畫習慣,同時體驗作畫成功後的喜悅。

活動開始時我通過胖小豬的故事,在結尾設置提問讓兒童想辦法幫助胖小豬,激發兒童的創作慾望和繪畫興趣。兒童通過前期知識經驗準備,瞭解了各種房子的造型和風格,就可以嘗試在幻燈片上作畫了。緊接着我出示幻燈片讓兒童認識新材料,激發兒童在幻燈片上作畫的願望。在指導中我觀察到兒童在塗色上出現了問題,及時引導兒童去發現,想辦法解決。例如勾線與色塊部分模糊怎麼辦?畫的時候手不能碰到畫過的部分,怎麼塗畫面才能保持乾淨等。指導中我對兒童進行個別指導,體現兒童之間差異性,遵循個別教育與面向全體相結合的原則,對能力強的畫的快的兒童提高要求,先放在幻燈機上檢查看效果,不好的地方再去修改;對於畫的慢的兒童引導他們找到自己作畫速度慢的原因,課後在區域中繼續完成。等大部分兒童完成後集中上座位逐一請兒童把作品拿上來放在幻燈機上給大家欣賞,並進行評價,說出好的地方,請他們介紹作畫方法,相互交流好的經驗。同時也請兒童說說作畫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請大家幫忙一起討論交流,找出辦法,體現集體的智慧和作畫交流後的互動,分享經驗。活動最後通過出示一個用剪貼鏤空方法做成的房子啓發兒童用新的方法來做幻燈片,激發兒童再次創作的願望,爲下一個活動做準備。另外兒童在

活動中對幻燈機較感興趣,也可引伸到科學活動中認識幻燈機,瞭解它的工作原理。另外小朋友的啓發也可採納,例如用牙膏塗平在幻燈片上用牙籤來作畫的活動等等。相信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參與到製作教學具中來,充分體驗不同作畫效果給人帶來的視覺感受,體現出師生共同製作的樂趣和意義。

美術說課稿8

尊敬的各位評委、教師:

大家好!我是東風43小學的翁朦,很榮幸我能參加此次的說課比賽。今日我說課的資料是小學美術五年級第十冊第六課的資料《喜怒哀樂》。

針對教材資料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把本節課設計成美術造型表現課。接下來,我將分別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及說教學反思這五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喜怒哀樂》這一課要應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十分豐富活躍的時期,結合這一學齡特點,教材要求讓學生了解人物表情的不一樣表達方式,經過觀察與寫生,掌握基本的人物頭像造型。本課是一節集欣賞性、表演性、創造性、樂趣性於一體的美術課,根據教材要求,本課爲一個課時教學。

(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瞭解人物表情的不一樣表達方式。

技能目標:經過寫生,掌握基本的人物頭像造型。

情感目標:理解不一樣表情下不一樣的經歷,發展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表現力、創造力。

本課的重、難點:分析五官的微妙變化所產生不一樣的表情。結合表情特徵,大膽創作出獨具個性的肖像畫。

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重難點的突破離不開必須的教學方法,我說課的第二板塊就是教法。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課堂中的我主要採用以下三種方法:

(1)遊戲教學法:

(2)示範指導法

(3)引導欣賞法

以上的方法主要使學生獲得學習興趣和成就感,讓他們進取投入學習之中。

三、說學法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我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1、問題討論法

2、自主學習法

我時刻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引導學生進取互動,讓他們充分體會創作的歡樂。

四、說教學過程

(如果說研究教法、學法是教學的前提,那麼我認爲合理優化地組織教學過程便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親近學生,遊戲導入。(本環節用時3分鐘)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以遊戲的形式簡便進入課題,我出示一幅趣味的故事畫。一隻雞蛋打碎了,旁邊的四隻雞蛋看到這一現象露出4種不一樣的表情。學生觀察故事畫,提出兩個問題:旁觀雞蛋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表情?猜一猜誰纔是這隻碎雞蛋的好朋友?經過學生一翻討論,得出了答案。並藉此機會引出人物四大表情:笑、哭、怒、愁。

(設計意圖:使用遊戲激趣法,用從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入手導入課題。更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此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很快認識到產生的表情和心境有關。)

2、解析圖例、總結規律。(本環節用時6分鐘)

這一環節,我首先給大家出了一道連線題。讓學生把出示的人物表情照片和對應的簡筆畫表情連起來。學生很快就把對應的表情連起來了。而在簡筆畫人物表情中五官變化的比較十分清晰。使用問題討論法,讓學生根據簡筆畫中出現的五官特徵,討論總結出畫表情的口訣。學生邊讀口訣邊親身體驗做出喜怒哀愁四種表情,同桌之間相互觀察。

(經過本環節的設計,降低了總結五官變化規律的難度,培養學生進取主動的開動腦筋,讓學生敢於說出自我的見解和猜想。由學生合作、討論交流、構成共識、而得出的結論更能被熟記和領悟,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更濃。)

3、遊戲測試、鞏固知識(本環節用時2分鐘)

這一環節中,我例舉了產生微妙變化的眉毛、嘴巴、眼睛等單獨的五官,讓學生先討論後猜,這是哪一種表情中的五官。

(設計意圖:使教師對學生掌握五官表情的情景進行檢測和反饋,爲後一步的教學奠定基礎。)

4、欣賞名畫、感受意境(本環節用時7分鐘)

本環節,我準備了4副具有代表性的大師作品。首先爲大家講解這幅肖像畫當代的歷史背景,讓學生自我感受畫面主人爲何有這種神情。然後大家暢所欲言發表感慨,再繼而讓學生討論分析作品中五官變化和規律。讓他們更深刻的體會大師作畫的意圖和情境。這一階段是作爲本堂課情感昇華的部分。

(設計意圖:經過引導學生對大師作品的欣賞,讓學生由情入景,深切的感受到畫面的心境與意境,進一步昇華了學生的情感。爲學生創作時大膽抒發心境奠下基礎。)

5、步驟示範、技法總結(本環節用時5分鐘)

示範前,我先抒發自我的心境,講述今日發生了許多讓我感到開心的事,能夠用一個“樂”字來概括。我忍不住想把“樂”畫出來。在黑板上示範自畫像。邊示範邊提醒學生作畫能夠將五官適度誇張,結合表情口訣。以及用線的粗細、疏密、深淺虛實等,並留出一個五官“嘴巴”,請一位學生上講臺根據我的表情添加。

(設計意圖:經過示範指導法,讓學生更清楚更有效的掌握作畫的步驟,留空示範的方法是爲了讓學生產生合作意識,與教師建立親密關係。也爲他們後續無拘無束的作畫做好鋪墊。)

6、大膽創作、巡迴指導(10分鐘)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階段。

在積累了必須的美術技法和情境之後,學生的表現慾望已經很強烈了。這時我給學生自主創作的機會。以鏡子中的自我爲模特,畫一幅生動的肖像畫。也能夠畫你的同學、父母、教師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表情。

(作業設計意圖:這一階段是對自主學習的體現。讓學生對自我抒發心境後五官的微妙變化產生了興趣。讓他們畫出具有表情特徵的自我,是很趣味的一件事。從而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也間接教育學生用心觀察生活。)

在巡迴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學生明白想要表達的心境,但由於拘泥於技法,又害怕把自我畫的不像,導致人物表現的很緊、構圖不飽滿、表情不誇張生動這些問題。於是我立刻當堂挑出一位學生的作品,這幅作品線條畫的不夠流暢、也不是很像自我,但將人物表情表現的很誇張,笑的時候顴骨和下巴也會跟着變形,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徵,大膽的畫出了自我的感受,我抓住機會大力的表揚這幅作品。這時很多同學不再糾結於畫像不像,都放開手筆,大膽的去創作,隨心所欲的去表達自我的心境。以至於來後出又現很多生動的作業。

7、展示作品、自評互評。(本環節用時5分鐘)

對作品的評價這一環節我尤爲重視,我設置了兩個環節:1、學生自評,給自我作業寫上評語或評分,爲大家講述這張心境背後的故事。2、將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猜畫面所表達的是什麼表情,也能夠從美術技法,如線條、構圖這些方面去評價(這樣設計評價方式的目的是讓學生之間加深瞭解、增進感情。)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景,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本事、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

8、課堂小結,擴展延伸。(本環節用時2分鐘)

本節課是以線描述生的方式畫人物表情。但其實色彩也能表達人物的心境,比如爲開心的人物肖像加上暖色調的背景,更能襯托畫面的喜感。爲哀愁着的人物背景加上冷色灰色調,更能襯托人物的悲愁感受。

然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提議同學們回家爲自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畫一張肖像,併爲畫面填上適合的色彩。

最終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對大家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祝願大家笑口常開!在這種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課堂。學生回味無窮。

五、教學反思:

本課的目的是經過教學讓學生了解人的表情變化及規律,並用繪畫表現人物的不一樣神態。我從兩方面入手,人物表情神態中最突出的就是眉毛、眼睛和嘴巴,只要讓學生抓住這三個器官在產生不一樣表情時的變化,就能準確的描繪出人物表情,以此突破本課的重點。

然後引導學生欣賞大師的繪畫作品,順水推舟,繼而發展到學生的作品,讓學生明白我們也是未來的大師,增強他們作畫信心。在此基礎上,我再做示範突__決本課的難點。我認爲這也是本堂課的亮點所在。

本堂課也存在着些不足:學生的作業代表了一節課的學習成果,我對作業的點評應當從美術技法層面昇華到情感表達層面,讓他們大膽聯想抒發看到作業後的感受。這樣才能讓學生到達知識與思想的雙豐收。

美術新課標指出:教學不僅僅關注美術學習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本節課經過合作探討,實現了創新意識、思維、本事的培養,實現了知識與本事的同步提高。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共同體驗表情樂趣的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到知識,在玩兒中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

我的說課完畢!

美術說課稿9

一、說設計意圖: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它激發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幼兒繪畫教育要求通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而新《綱要》理念指導下的幼兒繪畫教育則強調精神創造的意義;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應該是“自由地表達”、“創造性地表達”。“應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在最近開展的海洋美術活動中,我們在學習了塗色、畫圓的基礎上,我選擇了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充分發揮想象、大膽表現的繪畫活動——魚兒穿花衣。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爲他們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寬鬆的環境,尊重個體差異,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讓幼兒去感受,去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帶來的快樂。

二、說教材分析

(一)內容分析

本次活動屬於幼兒繪畫活動中的意願畫。我班一部分幼兒的美術能力處於象徵期也叫學前初期(3歲左右),而另一部分幼兒處於形象期的學前初期後段(小班下期)。在繪畫活動中表現爲:動筆後構思;事先構思和隨意圖畫穿插;繪畫內容轉移;一形多義;易受他人影響。所以,我選擇了“魚兒穿花衣”這一活動內容,目的在於讓幼兒通過手指點畫、畫圓、點等,來裝飾魚,讓魚兒都穿上好看的花衣,啓發幼兒想象,大膽創作,表現。

(二)目標分析

1.知識性目標:

初步學習在圖形內簡單添畫,可以用多種形式進行表現。

2.社會性目標:

1)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培養幼兒對美術繪畫活動的興趣。

2)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他們獲得創造後的愉悅體驗。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大膽地在圖形內進行手指點畫、蠟筆畫圓、畫點等,體驗創造性地繪畫的樂趣。

難點: 能自主地進行添畫。

三、幼兒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繪畫興趣濃厚,從平日美術活動中幼兒的表現看,部分幼兒動手能力較差,依賴成人的指導。教師在活動中特別是評價幼兒作品時應着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有快樂的體驗。小班幼兒處於繪畫活動的起步階段,幼兒良好的繪畫習慣也有待於繼續培養和養成。

四、說教學方法設計

1.談話、提問法引出主題

談話法維護寬鬆的'精神氛圍和自主表現的時空,而提問的方式又能引導幼兒靠近主題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2.觀察、學習法提高幼兒審美感受

通過觀察教師的示範及範畫,豐富幼兒經驗。

3.示範講解法讓幼兒掌握基本技能、常規。

低段幼兒是需教師分步驟示範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條有序的示範、講解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4.個別指導法爲幼兒創造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

幼兒美術活動雖然遊戲性很強,又非常自由,但它並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消遣,老師在把握幼兒現有水平和每個孩子的特點的前提下,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才能出成果。

五、教學經驗準備

前階段已經有過用蠟筆畫圓、畫點,以及手指點畫的經驗。

六、說教學程序設計

本次活動包括

一導入:出示沒有漂亮衣服穿的魚兒;

二聯想遊戲:我的魚兒穿花衣,你想給魚兒穿上什麼漂亮的衣服;

三添畫遊戲:幼兒操作;

四評價結束環節:幼兒相互欣賞,交流自己的作品。

首先,在導入環節,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範畫,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

然後,在聯想遊戲這一環節,教師利用讓幼兒先猜謎,後變魔術的遊戲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學習在圖形內添畫。教師應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與衆不同的想象。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點。

第三個環節就是添畫遊戲。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迴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創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環節,主要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老師及時,個別的指導突破難點。

最後就是結束環節。

本環節主要採用談話法,通過自由的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討論,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這是本次活動較重要的一環。老師要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後的愉悅體驗。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幼兒積極地,主動地,大膽地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表達出來,從而達到藝術活動的最高目標: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美術說課稿10

一、教學背景分析

爲了讓學生體會速寫藝術的魅力,我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速寫作品,期望通過欣賞名作、佳作,領略其中的韻味,提高他們的審美和表現水平。

二、學生分析:

高中二年級的美術特長學生經過一學期的素描訓練已經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對物象也有一定的繪畫功底、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但在技法上還是比較薄弱。通過速寫練習,可以提高他們對線的認識,對線條的利用,增強審美感覺。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對速寫的認識、學習速寫的方法以及速寫的表現形式。

四、作業內容與提示:

採用以線條爲主的形式,進行人物的寫生練習。

要求:線條流暢,構圖飽滿。

五、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每人準備人物全身照片一張。

(一)導入課題:

師:每人取出一張32開白紙,把自己手中的照片裏的情景用線畫下來,注意整體感。

學生認真描摹照片中的人物。

師:你們以前畫過這樣的作品嗎你們知道這是屬於什麼形式的繪畫嗎

學:線描

師總結:剛剛我們大家所畫的畫就是用線來構築形象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簡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那就是——速寫種類之一的線描。

(二)欣賞範例

師:欣賞兒童畫和大師作品四幅

什麼是速寫:

看字面的解釋,顧名思義快速書寫,在較短的時間內用簡練、概括的手法,敏銳地抓取所需要表現的客觀對象的本質特徵。速寫作爲記錄和反映生活的有效手段,其特有的真實、生動與鮮活是其他表現形式難以替代的。

師:第一幅人物畫是以什麼樣的表現方式表現畫面

學:線條表現

師:第二幅兒童人物畫呢

學:線面都有

師:第三幅速寫是什麼表現方式

學:線條

一次類推

師總結:

速寫的表現方法:1、以線爲主,線面結合2、以面爲主3、線描

師:這節課中我們主要學習第一種表達方式,以線爲主,線面結合。

講授新課:

師:速寫學習中線條的運用極爲重要,同學們再欣賞幾件作品,體會線的作用與表現。

通過繪畫元素來分析(形體結構、光影明暗、空間透視、質感量感、物象的內在力量與意蘊、物理性質、人的內心世界)

學生通過專業繪畫語言的元素分析畫面,

學生1:第一幅畫面以色調爲主,黑白對比明確,體積空間感強烈。

學生2:第二幅畫面不具體,主要是用線描作畫,能看出形似,感覺作者畫的比較輕鬆。

學生3:第三幅自畫像運用素描的語言來表現,結構清楚,透視正確,形象特徵突出,有黑白對比,但是比較弱。

學生4:畫面抽象,不是素描的基本元素表現,不太懂,有黑白對比,沒有空間變化,感覺人物內心不正常(此時學生鬨笑)

學生5:這幅畫不像在生活中看到的樹木,不是寫實類的,但是還能看出是樹木,黑白對比弱,形體不具象,空間趨於平面。

師總結:以上幾幅畫面都是速寫的種類,只是表現形式不同,主觀表現在線條運用上,可以看出線條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是造型藝術表現力的藝術語言。

(三)技法表現:

出示幾件作品學生欣賞

思考問題:1.這些作品在表現風格形式上有什麼不同

2.你能給它們分類嗎

3.你喜歡哪幅作品你覺得哪幅作品中的線條最美爲什麼

學生結合相關資料思考以上問題並回答。

學:比較喜歡寫實的作品,最看不懂的就是最後一幅抽象畫,好像是個人物,但是太難看了。不理解。

學:第一幅很漂亮,第二幅也很具體,是一張嘴,速寫太亂了。

師總結:

1.寫實性速寫——以展現客觀物象真實感爲目標的線條繪畫。

2.表現性速寫——表現畫家對客觀物象主觀感受的線條繪畫方法。

3.抽象性速寫——爲表現事物內在的精神、用純粹形式符號進行非物象化表現的線條繪畫。

速寫教學中離不開線條的表現,請同學們列舉一些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線(如地平線、沙灘的波浪線、冬天的樹枝、電線、人的輪廓、山巒流水、雲彩等等)

師:這些景物中運用了哪幾種線這些線條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學生成組討論並回答上面問題。

教師總結:

直線——剛強

曲線——溫柔

粗線——豪邁

細線——精緻

斜線——飛躍、前進

水平線——靜止、平和

垂直線——嚴肅、動感

鋸狀直線——焦慮、不安定

師:繪畫中的線和數學中線的概念不同,它具有方向、形態、質感、明暗、虛實等特性,線之間也有遠近、疏密、前後、曲直、橫斜等對比變化。

通過上述的學習,請同學們根據你對線的感覺用筆修改你剛纔的作品,注意線條的表現力

學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並請兩名學生上臺講解自己繪畫內容以及採取了哪些線條的表現形式。

(四)本課總結

師:本課學習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瞭解什麼是速寫

2.速寫的幾種表現方式

3.瞭解作品中線的運用。

4.歸納了幾種線形的區別

5.注意整體把握對象和線的形態和走向。

(1)寫實性線描寫生

整體——局部——整體

(2)表現性線描寫生:

整體觀察(局部——整體)

老師示範:現場作畫

(五)家庭作業:

作業題目:我的同桌同學

表現形式:以線爲主,以面爲輔

紙張要求:16開大小一張

畫筆材料要求:鉛筆、炭筆、鋼筆等

美術說課稿11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能"變化"的蔬果》,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能"變化"的蔬果》是江西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下冊第6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

瓜果蔬菜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最常見的食物。我們可根據蔬菜瓜果的形狀,顏色和肌理,利用其特點,稍作加工,就會具有天然有趣的造型,正如教材中所展示的:

(1)根據香蕉的外形特徵整合,即變成一隻可愛的"香蕉犬"。

(2)用半個菠蘿和一隻水晶梨經過巧妙的構思,組合在一起,即變成一隻威風凜凜的"菠蘿鳥"。

(3)利用土豆和蔥跟的外形特徵組合成以爲純樸慈祥的"土豆爺爺"等。

教材中把常見的蔬菜瓜果都變成了誘人的模樣,變成了既可愛有具個性的果蔬作品。使學生感受造型表現的樂趣,並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將奇妙的構思,創新的觀念轉化爲具體的成果,體貌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感受沒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在這裏,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的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嚮導和啓迪。鑑於此,我進行了整堂課的設計。

二、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通過觀察,瞭解蔬果變化多樣的形狀和鮮豔多彩的色澤。

技能性目標: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學習誇張裝飾的方法,運用削、切、挖、連接、拼、插等方法,設計製作出果蔬作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動手能力。

情感性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體驗果蔬造型的樂趣,培養學生養成聯想的好習慣,並善於發現並表現生活中的美。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欣賞、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並能用多種製作方法來創作造型新穎,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體造型。

難點:用蔬果創造出有創意的立體作品。

四、教學準備:

教師:佈置場景、實物展示臺、蔬果、刀、菜板、牙籤、照相機、盤子。

學生:蔬果、手工材料。

五、說教法

情景教學法、觀察分析法、直觀教學法、操作實踐法

六、說學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實踐創造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爲引導着,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技巧。

七、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讓學生參觀蔬果作品展示圖,講解示圖內容中的基本做法即體現出的效果,可以是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根據自己現有的材料整合利用,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二)示範--新授蔬果造型,採用當堂講授,現場示範的方法,突出在造型上,實踐上的重難點。

1、提問講解--示範過程中,到關鍵時刻就採取提問方式,讓學生深入感知,巧妙聯想。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2、創作--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來完成自己所構想的作品,充分展示自己動手能力,和聯想能力。(同時並提醒和觀察學生的安全問題)

3、展評--然後逐個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拿上講臺來展示,採用自評、互評的方式對自己和同學的作品做出評價。(教師可設計一個評價方案:說一說誰的作品有想象力?誰的作品把蔬果的形狀、顏色、花紋等結合得最巧妙?)

4、拍照留念--把學生的作品逐個用相機拍照後,張貼在班級的板報上供給大家欣賞和借鑑,同時也給大家留個紀念。

5、衛生--最後督促學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師環境的衛生和整潔。

6、課後拓展:鼓勵學生把這節刻所學的蔬果雕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爲家庭聚會時設計製作一個果蔬拼盤等。

小結:體會創造的樂趣,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美術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材的內容,是一節關於眼睛的造型表現課。兒童對於眼睛很熟悉,但平時並不會很積極、有意的觀察和了解,本課則是要讓學生深入的來了解觀察眼睛的特點,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並瞭解自然界中動物各種各樣的眼睛,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課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有着密切的聯繫,對於眼睛的一些科學知識,需要讓學生有一定的瞭解,但教學重點在於對眼睛的形狀、特徵、色彩、內涵等美術方面的刻畫。

本課的目標可分爲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重瞭解、研究表達人類的眼睛,第二課時則進一步瞭解動物的眼睛。在這裏我將以第一課時作爲我的說課內容。二、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瞭解人類眼睛的特徵,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對眼睛的形狀、顏色、特徵和神態的刻畫。

教學難點:用不同方法來表達亮眼睛以及表達眼睛的情感意義。三、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而對於眼睛,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因而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爲可以引導學生對同學、老師眼睛進行觀察、討論和研究,從而發現身邊世界的精彩和神奇,並通過欣賞課件出示的大量精彩圖片,打開學生的眼界和思維空間,促進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表達。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和組織學生自己學習、自主發現,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培養自學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四、學法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控能力差,要讓他們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課中我設想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觀察,自己討論、研究出眼睛的不同形狀和特點,讓學生的每一次觀察,都有收穫,都能得到肯定,使他們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我讓學生在發現過程中再進行一次次的小練習,使學生的發現得到鞏固和形象表現。在本課的學習中,我運用了多次的觀察、比較、總結、創作環節,幫助學生學會觀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畫,從而使學生能更爲大膽自由的進行表現。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課堂氣氛,我設計以猜謎的形式導入:“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小朋友們一般都能很快猜出謎底——眼睛。這樣立即引起了他們對眼睛的注意。然後我讓小朋友們閉上眼

好學教育:

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沒有眼睛,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小朋友們會說是痛苦傷心的。由此來教育小朋友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讓自己的眼睛保持明亮,並導入新課。

(二)新授:

首先,我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小鏡子,細心觀察一下:眼睛有那些部分組成?小朋友們會說有眼珠、睫毛等。由此我出示眼睛的結構圖片,小結眼睛的基本構造,使學生對眼睛的結構形成簡單但正確的認識。

接下來,我進一步提問:你知道眼睛是怎麼看見事物的呢?這樣提問目的是要引發學生的好奇和思考,然後,我以“聽聽科學家是怎麼說的”來簡單的講解這方面的科學知識,並用課件出示眼睛成像原理的圖片,使孩子們能更加直觀的認識和理解。

接下來,我請小朋友們互相觀察同學的眼睛,說說有什麼不同之處,(這樣互相觀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圖片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更貼近生活)學生會發現眼睛有大小的不同,形狀的不同等,這時用課件出示圖片,使學生們進一步瞭解眼睛形狀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別、年齡、種族的人眼睛有着更多的不同。 在初步瞭解了眼睛的結構、外形、色彩後,我出示幾幅簡潔的範作,請學生用同樣簡潔的方法畫一畫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眼睛。這個小練習的目的是鞏固之前學習的眼睛的構造和外形特點。進行作品展評的時候,評價重點在於表現的眼睛是否結構正確、特點突出。

(三)深入

我神祕的告訴小朋友們:“你知道嗎,眼睛在不同的情況下會發生許多變化哦”,學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調動起來,這時課件出示各種表情圖片,“看看,他們的眼睛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立即恍然大悟,原來是在不同表情下人的眼睛會發生變化。接下來再詳細的分析幾種表情下的眼睛變化。

爲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我設計了一個成語表演遊戲,出示如“眉開眼笑”“目瞪口呆”“怒目圓睜”“虎視眈眈”等成語,請學生進行表演,讓其他學生注意觀察表演者眼睛發生的變化。接下來,再請學生畫一畫不同表情的眼睛,並進行展示評價。

(四)欣賞構思

在畫過有表情的眼睛以後,請學生欣賞《錯誤的鏡子》《爸爸很辛苦》以及用橡皮泥製作、彩紙剪貼、電腦繪畫、廢舊材料組合的一些關於眼睛的美術作品,使學生了解更多表現眼睛的方法和形式,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構思,思考自己打算畫一個怎樣有趣、獨特的眼睛,想用什麼形式來表現等。並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五)作業評價

學生進行關於眼睛的造型表現,可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想像,創作內容上可以新穎、多樣、別具一格,並提醒學生可以將前兩次作業的內容融合進現在的創作。

好學教育:

作業展評時,爲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把問的權利和評的權利都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大膽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創作意圖、對別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總結

最後,教師進行課堂總結,並請小朋友們課後收集有關動物眼睛的圖片和資料,爲下一節課做好鋪墊。

美術說課稿13

《重複的美》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小學美術《第九冊》中的第12課的教學內容。我安排1課時進行教學。

一、說教材

它處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是"美的體驗"單元課程的第三課,本課在認識色彩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初步的構成練習,爲後面的圖形變化作鋪墊。所以,本課知識是圖形的變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

通過學習了平面構成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初步瞭解基本形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感受重複的形式美感。

2、能力目標。

通過訓練,掌握重複的構成方法,開拓學生的思路,突破抽象觀念,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繪製能力。

3、情感和德育目標。

對學生進行在平凡的圖形重複變化中感受到美的薰陶和熱愛生活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

1、瞭解重複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感受重複的秩序美感。

2、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教學難點。

掌握重複變化的規律,引導學生在設計中創新。

(四)、教具學具準備。

1、圖形重複形式的作品、範畫。

2、素描紙、水彩筆、剪刀、油畫棒、臘光紙等。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有初步的審美基礎和欣賞能力,從簡單的圖形入手進行教學,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因是第一次接觸,學生很難設計出造型美、獨具一格的圖形來,需要教師有序地引導學生。

三、說教法

美術課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如何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我根據我校的實際,因材施教,我將採用演示、引導觀察和分析講解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利用展示圖片、美術作品,對重複這一形的變化的知識進行講授,即直觀又靈活,這樣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更佔優勢。

四、說學法

在教學中,學法上主要通過欣賞、比較、談話、動手畫畫等方法相結合。通過啓發學生髮現周圍的現象,在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尋找重複的圖形美,從中體會重複給人帶來的美感,並試着動手設計一個基本形狀,設想一種排列形式,完成一次重複構成練習。

五、說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

(1)、上課前老師先讓同學們認真聆聽一段非常有節奏感的踢踏舞音樂,聽完後,提問:"說說這段音樂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重複的旋律和節奏)

(2)、啓發談話,讓學生初步體會重複的美。

提出問題:誰能來談談生活中、自然界中、藝術中的重複現象?這一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同桌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感受重複的形式的美感,然後對這一環節進行

小結:

(重複給人一種整齊的美感,秩序的美感和節奏的美感。生活中的農民插秧、儀仗隊的行列等等也會使人產生這種美感。同學們有興趣畫一張這樣的形的重複圖案作品嗎?這時同學們的興趣從喜愛中轉移到要親自動手畫一畫的行動上來了。)

(3)引出課題:重複的美

二、講授新課。

(1)欣賞圖片:欣賞平面構成作品。

這是最重要的環節,我用多媒體出示幾幅重複的形構成的作品,讓學生從剛纔的抽象中對重複有進一層的具體認知,先從簡單的作品開始觀察,找出基本形和排列方式,逐漸過度到觀察複雜一點的作品,找出基本形、排列骨式和排列方式,總結出重複的排列可以有多種的方法,並不是單一的,體現以學生爲主的教學理念。

(2)講解重複的設計方法。

步驟有三點:

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

②設計一個排列骨式。

③確定一種排列方式。

出示教師範畫,讓學生說說範畫中設計的基本形、排列骨式和排列方式。

(3)佈置本課時的學習任務。

佈置作業:今天我們就運用平面構成的重複手法,設計一張作業。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後,指出可以單獨完成,也可同桌或前後兩桌的同學合作完成。我這樣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

(4)提出作業要求。

①有所創新。

②創作要精細工整。

此環節要着重強調學生注意在基本形、骨式和排列方法上有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5)巡視輔導。

此環節,在巡視輔導的過程中,我重點輔導學生基本形設計,不要太複雜,不要抽象化,再是骨式要求規範,排列的過程中要規範,但也允許有變異現象的出現。

(6)小結。

在上面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課堂小結,根據同學們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總結,展示、分析、表揚有創新又符合作業要求的畫稿。

(7)拓展延伸:

欣賞圖片:欣賞一組生活中的重複圖片,體現重複的美。

說板書設計。

六、說板書設計。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將作畫過程中所需的範圖與板書相配合,做到和諧一致。

板書設計:

重複的美

設計的步驟:

1、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

2、設計一個排列骨式。

3、確定一種排列方式。

美術說課稿14

教材分析: 《我畫的海洋怪獸》是蘇教版實驗教科書中第

十 冊,第 13 課的內容,根據美術課程標準四個學習領域的劃分爲依據,本課隸屬於 造型表現 這一學習領域。本課的教學內容對孩子們來說是一頓豐富且誘人的知識盛宴,能夠從各個角度滿足孩子對 海洋 的興趣, 體驗 美術 的快樂,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因此我把教材進行了重新的整合與取捨,準備向孩子們展示一節最貼近生活的美術課。

學情分析:被高樓、電視、網絡所包圍的 五 年級學生,常常會忽略 造型 之美。沒有美的感染則無法引起創作的激情,可是 五 年級的學生對 海洋 的瞭解早己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對於 造型表現 的方法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我緊密聯繫 生活 ,結合 實際 ,喚醒孩子對美術的感受能力,爲本課作鋪墊。

基於以上分析,我深挖教材,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爲

1.認知目標:通過欣賞大量的海洋生物,瞭解更多的海洋知識和海洋生物的特徵。

2技能目標:抓住一個海洋怪獸的特徵,用適合的表

現方法將想象中的海洋怪獸表現出來。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更多的海洋生物,激發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提高對海洋生物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在確定目標的基礎上我將本課的

教學重點確定爲 :通過欣賞大量的海洋生物圖片,瞭解海洋生物的特徵。

難點爲:如何準確抓住一個海洋怪獸的特徵,並很好地表現出來。

本課的教法我準備以情境教學法、演示法爲主,通過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主評價,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作熱情。

本課的學法我打算遵循:學爲主體的原則,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我想學”。

教學過程:

1.視頻導入,引出課題。

以 海洋生物的紀錄片 作爲引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探究的興趣,從而提出問題:1. 這些海洋生物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從而引出本課的課眼,並板書: 《我畫的海洋怪獸》。真正做到課、伊始,趣、亦生。

2.欣賞圖片,引發啓導

運用多媒體展示幾種有特點的海洋生物,並引導學生欣

賞,分析這些海洋生物的外形特點、色彩與不同之處,並說一說你見到過哪些比較特別的海洋生物,說一說它的特點?

3.自主探究,明確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所以這一環節,我先用鼓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接下來,引導學生欣賞課本的範作,並鼓勵學生分小組相互交流:課本上是如何表現海洋怪獸的,你最喜歡哪一幅,爲什麼?並說說你想象的海洋怪獸是什麼樣的?

此環節爲學生提供了大師的作品和其他同學的作品,緩解孩子畏難的情緒。在美術課上對名畫進行欣賞,帶領孩子一起進步,也拓展了孩子的藝術視野和欣賞能力。

4.大膽創作,培養能力

我讓學生運用喜歡的繪畫製作工具,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一幅海洋怪獸。

(欣賞了這麼多作品,我們也來當一回,“小設計師”吧!並強調作業的注意事項。教師讓學生在課堂裏進入積極學習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設計各種學習任務,讓學生有事可做。第二次作業也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慾望。)

5.展示評價,培養情趣

每組派代表上臺介紹自己組的最佳作品,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意圖,製作經驗,並發表自己對作品的看法。

(教學評價 : 1.學生自評:運用了什麼材料? 設計的靈感是什麼?你覺得還有哪些欠缺的地方?

2.學生互評:說說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爲什麼?這幅作品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讓它變的更美?

3.教師評價:在教師評價的過程中,多鼓勵,少批評。強化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的功能。)

6.課堂小結,擴展延伸

我設計了這堂課的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讓學生學會從創作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擴展延伸的空間,每組按照自己所畫的海洋怪獸,分角色編一段童話故事,講給其它組的同學聽。

板書設計與媒體應用

課題:我畫的海洋怪獸

製作方法、過程

作品展示區

說媒體的使用: 本課的課件是常見的PPT演示文稿,雖然簡單,但幾個環節的運用恰到好處。如:展示圖片時、學生作業時音

樂的播放,渲染氣氛,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創作的慾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您的聆聽!(鞠躬)

1. 在寫的過程中,不一定要說,第一步是說教材,第二步是說學情什麼的,自然一點!

2. 寫重難點時,一定要仔細想,評委聽的就是重難點和教學設計,開頭和結尾四個。如果實在想不到,把它發給你的複印資料中有一段教師建議中的文字就是重點,抄一下就OK!

3. 中間空的部分,根據自己的說課內容,做填空題!

4. 寫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注意結合學生生活。現在的美術課一般都佈置兩次作業。如果只知道套用的話,想拿高分,有點困難。

5. 說課完後,他會提問幾個問題,要有心理準備!

注意事項:

1. 寫說課稿時,最好用鉛筆和橡皮,便於塗改,而且書寫的速度比較快。

2. 不要出現劃掉的,塗改的地方,用橡皮擦掉不對的文字和錯字。

3. 自己不知道怎麼讀的字或者不確定怎麼讀的字,千萬不要寫上去。(我說課就讀錯了一個字)。

美術說課稿15

一、指導思想及設計理念

高中的美術教育需要在鞏固興趣、發現特長的基礎上不斷地對知識進行拓展、提升。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爲主"的教育思想,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本節課"古代陶器與瓷器"的欣賞,旨在提高學生對中國民間陶瓷藝術的深刻理解,並對其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爲工藝美術的審美與認識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

教學思路設計如下:

1、本課的教學以圖片欣賞、圖片對比與分析爲主線,不斷滲透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藝術魅力。

2、講解作品的同時,插入陶瓷的一些基本製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學情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中陶器作品欣賞,旨在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人類優秀的的傳統藝術,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本課的教學內容分爲三大問題層層遞進。

第一:古代彩陶藝術的發展及藝術特點;

第二:古代素陶藝術的發展及藝術特點;

第三:古代瓷器藝術的發展及藝術特點。

2、學習對象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接近於成熟狀態,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斷增強,知識和社會素養不斷提高,且具有較強的判斷、辨別、分析問題和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他們對古代陶瓷藝術的接觸較少,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具有代表和優秀的不同種類的陶瓷藝術作品進行鑑賞,領略陶器藝術的特徵和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受和體會到陶器藝術的美感,塑造學生較健全的藝術修養、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充實豐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法學法分析

美術是一門培養人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只其所以然,考慮到高中學生面對應試教學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圖片引導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

以圖片引導的方式來推進知識的學習。針對本課陶器的分類、不同陶器的藝術特點、陶器的製作等相關知識,在教學中以環環相扣的任務來推進整節課的教學。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的知識認識的更清晰更深刻。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古今不同的陶瓷藝術作品欣賞,培養學生對陶瓷藝術作品的鑑賞能力,使學生明確陶瓷的基本概念,瞭解我國製陶工藝的悠久歷史和藝術成就,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並逐步提高學生對民間工藝美術審美的情趣。

2、過程與方法:

(1)設計循序漸進的問題,讓學生嘗試着去解決,使學生逐漸對所學知識加深印象,增強自信心,從而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勇氣和意識;

(2)通過作品欣賞、感受、體驗、討論、評述等過程,培養學生一定的審美鑑賞能力;

(3)展示豐富的陶瓷相關圖片資料,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課外知識的涉獵和介紹,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增強學生創新的意識並逐漸形成在社會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觀察和學習,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通過學習,瞭解我國古今豐富多彩的陶瓷藝術形式,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更進一步瞭解中國本土的美術,熱愛本族優秀的美術形式,並逐步提高傳承本民族藝術的意識。

五、重點難點

重點:不同時期陶瓷藝術的特點

難點:不同時期的陶瓷藝術特點產生的社會背景及簡單的製作工藝。

六、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相關美術圖片資料、實物陶器和課本等。

學生準備:收集陶器藝術圖片資料、相關課外書籍、新疆土陶的相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及內容:

1、導入

教師活動:(提問)上課之前,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一問大家,你們知道英文單詞"China"的漢語意思除了"中國"的解釋以外,還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並回答出還有"陶瓷"的意思等等

教師活動:(1)板書: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藝術

(2)回顧知識點並引入本課話題:前面一節課,我們瞭解到中國是一個愛玉之國,崇玉之邦,中國有着燦爛文明的民間藝術形式,除了玉器,剛纔大家所說到的"陶瓷"也是中國對世界人民所做出的又一大突出貢獻,其地位從中國的英文名稱中可已看出,它早已廣泛深入人心。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着一個非常燦爛的陶器藝術發展史,這節課,就請大家和我一起來學習一下中國古代陶瓷藝術。

2、講授新知識,欣賞並分析作品

教師活動:(1)提問:根據課前的預習及大家對陶器藝術的認識,請位代表向大家介紹一下"陶器藝術產生的社會背景"

(2)板書:一、 陶器藝術產生的社會背景:

學生活動:(舉手回答問題):(1)陶器的出現,標誌着原始人階段的結束和新石器時代的到來。(歷史學科知識)(2)中國最早的原始陶器發現於江西萬年縣仙人洞和湖南道州玉蟾巖,距今都在萬年以上,處於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時期,和世界上其他地區陶器的出現年代相近。(p.9)

教師活動:(引導並梳理補充知識):陶器的出現與火的發明和使用有着密切的關係,大約8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實踐過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製各種造型的器物,然後曬乾,燒烤後就形成了陶器。相傳我們的祖先在使用火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將泥土塗抹在樹木或皮毛之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功能。人們就經過不斷的改造,終於製作出各種原始陶器,當時的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類在長期實踐過程中不斷對陶器進行裝飾,從而使陶器逐漸達到了實用和審美的有機結合。

教師活動:(1)(提問):古代陶器種類豐富,根據實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爲食器和水器,從型制色彩上主要分爲幾類,它們的名稱是什麼?

(2)板書:二、陶器的分類

學生活動:看書討論並舉手回答問題:陶器從型制色彩上主要分爲彩陶和素陶兩大類。

教師活動:

(1)板書:陶器 彩陶:

素陶:

(2)教師總結後,播放作品圖片,並且請學生對作品做簡單的分析說明,老師引導並補充;

(3)佈置思考題:在分析完作品後,請各小組派代表總結一下彩陶藝術的分類及它們各自的藝術特點。

a、《人面魚紋盆》(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學生活動:(討論並舉手回答問題)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半坡遺址,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該陶盆質地細膩,造型敦厚,簡潔樸實,尤其是盆內壁用紅黑色彩繪出的兩組相對的人面魚紋,在圓形的人面上有髮髻,兩耳左右各畫一條小魚,口內銜兩魚,在人面之間有兩條魚兒在遊動,形成相互追逐的動勢,線條簡練而生動,反映出當時漁民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創造熱情。

b、《鸛鳥石斧彩陶甕》(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學生活動:(討論並舉手回答問題)出土於河南臨汝縣閻村出土,現藏於國家博物館。此甕外壁繪鸛鳥食魚,其旁繪一石斧。平塗着色勾線,爲彩陶中僅見的一種畫法。

c、《彩陶舞蹈紋盆》(馬家窯文化)

學生活動:看書討論並舉手回答問題: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土於青海大通縣,距今約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內壁口沿畫三組舞蹈人,各組均爲五人,手拉手,頭向一邊側着,兩腿稍微叉開,頭有髮辮,身有尾飾。從髮辮和尾飾運動的方向,明顯看出這些人正在有節奏地舞蹈着。盛水之後就像一個小小的池塘,人們在岸邊歌舞,別有一番情趣,無論從題材、裝飾、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教師活動:(提問)原始人爲什麼把圖案裝飾在盆的內側?

學生活動:(回答)當時的人類都是席地而坐,無論拿在手上還上放在地上,多數是俯視,看到的是盆的內壁。

d、《漩渦紋尖底瓶》

學生活動:(引導分析)實用功能:裝水的容器。瓶口小,攜帶時,水不容易溢出來,尖底可以直接插入鬆軟的土中,以防傾斜使水外溢,兩側穿繩的耳,注滿水可以用繩子提出水面;審美功能:採用漩渦紋圖案,以漩渦爲中心,用點、線、面結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e、《彩陶旋渦紋甕》

現藏國家博物館,出土於甘肅永靖縣,是儲存種子的器具,造型圓渾,飽滿,在器身的口、肩、腹部,以旋紋爲間隔,組成三條裝飾帶,在主要部位繪旋渦紋,上下分繪水波紋、旋紋、主次分明,構圖嚴謹,爲彩陶藝術的傑作。該甕上方的連續紋樣猶如一個華麗的大披肩,正面俯視是以瓶口爲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適合紋樣。(圖片)

教師活動:(提問)看完剛纔的圖片,並且通過大家的討論和分析,我們知道了這些單獨的彩器藝術作品所具有的藝術特點,那麼現在每組派代表完成我前面佈置的思考題:總結一下彩陶藝術的分類及它們各自的藝術特點。

學生活動:按小組回答,並且讓其他同學作補充(老師引導並總結,用課件逐步展示以下知識點)

彩陶: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和空間的東西發展,彩陶可以分爲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兩種類型。

a.仰韶文化(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動物紋向植物紋轉化

半坡:以動物紋爲主,魚紋最多;

廟底溝:以植物紋爲主,圖案漸多;

b.馬家窯文化:以半山類型爲頂峯,出現輪制技藝。

旋渦紋或波浪紋,圖案化增強

半山:

馬廠:

教師活動:(1) (總結)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中國彩陶進入興盛時期,並向西北地區推衍,出現燦爛的馬家窯文化,經歷馬家窯-半山-馬廠前後相承的三種文化類型,大約一千二百多年的發展衍變,而進入尾聲。

(2)播放《白陶鬹》及《黑陶蛋殼杯》作品圖片,轉入話題。

(3)提問:請同學們告訴我,這是什麼作品?

學生活動:(回答)白陶和黑陶

教師活動:(1)板書:素陶 白陶

黑陶

(2) (提問)請同學們告訴我,你們在看到這兩幅作品後,與前面的彩陶相比,你們發現它們有何不同嗎?有誰願意起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對素陶的認識?

學生活動:(回答)素陶主要分爲白陶和黑陶,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把陶器藝術推向最後一個高峯。(精緻化、貴族化) 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使用快輪製造陶器, 製成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鬹等貴重器物。到了龍山文化時期,黑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提高,一些典型器物薄如蛋殼而且厚薄均勻,器型規整,器壁厚度有的甚至不到0.5毫米。黑陶的製造是在燒製過程中應用了煙燻法和滲碳技術,使之變得烏黑光亮。以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爲代表的黑陶藝術追求材質、造型設計和工藝設計的極致,使陶器製作精緻化、貴族化。並在性質上脫出原來的實用意義而衍化爲貴族所獨佔的禮器。

教師活動:(總結)我們剛纔一起學習了中國古代陶器藝術的發展,欣賞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的陶器作品,分享了他們所擁有的藝術特點,現在我們再來總結一下,中國古代陶器藝術的發展脈絡:

(1)陶器藝術作品圖案的內容由動物紋向植物紋轉化;

(2)陶器藝術作品圖案的形式是從具象向抽象轉化;

(3)陶器的功能是從適用向具有裝飾意義的禮器發展;

(4)陶器藝術的製作工藝從粗糙向精緻化發展。

作業:

中國古代陶器藝術雖然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我們要是想對其有更深入的認識,同學們也可以去博物館大飽眼福。這些珍貴的考古發現爲現在的藝術家及學者們提供了無窮的創作靈感,大家現在就開始尋找尋找你們的創作靈感,參照自己收集的古代陶器藝術資料,畫一幅具有不同藝術風格的古代陶器圖案作品,並預習下一節課"瓷器"的有關內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