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四篇

本文已影響 3.57W人 

精選說課稿四篇

精選說課稿四篇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課程性質及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依據教學內容及其課時安排,《學習領域三 筆隨人意的好祕書—word文檔的操作》分爲八課時四項目完成教學。《撰寫旅行計劃》爲其第一項目。依據教學內容和難度,本項目將分爲兩課時來展開教學,第一課時主要進行word軟件的熟悉、文檔錄入、文件保存等操作,熟悉word界面、學習文檔錄入方法及保存等知識點;第二課時完成文檔的簡單編輯,主要學習文本的選擇、複製、剪切等操作方法。本說課稿主要說明第一課時。

2、與前後知識點的聯繫

本章節是在學生認識計算機功能,熟悉計算機基本操作的基礎上編排的。word軟件的使用,不僅進一步鞏固了前面學習的書信撰寫和個人博客等知識點,而且爲今後個人簡歷和板報等的設計打下基礎,因此,本章節不僅起到承上啓下的知識鏈接作用,而且在本教材中佔據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爲學生今後的電腦技能操作有着深遠的影響。

3、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瞭解Word窗口功能,掌握新建、關閉Word窗口的方法;

? 瞭解Word窗口命令,認識常用工具欄的名稱、按鈕;

? 瞭解Word字處理功能,學會輸入文字、新建文檔及文件保存。

(2)能力目標:

? 認識Word窗口命令,學會常用工具按鈕的使用;

? 訓練學生鍵盤操作技能,講究心手合一;

? 提高學生文字的輸入能力,學會新建文檔及文件保存。

(3)情感目標:

? 激發學生對word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 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性和不斷探索的學習精神。

?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4、重點和難點

通過分析教材,也根據平時的教學經驗,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 Word界面的認識及其各菜單和工具按鈕的使用

? 文件的新建和保存方法

(2)教學難點:

? 文件保存與另存爲的區別

? 工具欄按鈕的顯示與隱藏

5、資源利用

課內資源:旅行計劃模板及設計要點

課外資源:“無錫三日遊”文稿

二、說學生

1、職業高中學生厭倦純理論式的學習,卻對動手操作有着較爲濃厚的興趣。

2、職業高中學生對技能學習存在着認知和動手能力方面的差異性,並且鑽研能力不夠,靈活應用能力不高。

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選擇讓學生樂於接受、易於接受、主動接受的實例展開教學。

三、說教法與學法

基於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本課內容在項目式教學的大環境下,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突出以下幾點:一是創設任務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二是根據學生實際,科學合理的選擇學生樂於接受的任務,讓學生在興趣驅動下完成任務,並在任務實施中掌握操作,學到知識,並能夠融會貫通;三是各種教學方法穿插其中,如演示法、問答法、啓發式教學等;四是學生利用嘗試和探究型學習方法,培養自信,強化技術,提升創造意識。總之,注重理論實踐的結合,採用理論鑲嵌於實踐中的方式,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約2分鐘)

本節課以“我們美麗的家鄉”話題展開,激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帶着學

生走入情境,說說家鄉有哪些遊玩的地方;接着引出本節課的項目,小明要來咱們家鄉旅遊,需要製作一份旅行方案,讓其玩的盡興,玩的舒心。

2、任務佈置(約5分鐘)

(1)打開“無錫三日遊”文檔

(2)在該文檔中第一段位置輸入自我介紹

(3)將該文檔設置爲網頁視圖模式,並通過打印預覽觀看打印效果

3、任務分析(約15分鐘)

(1)主要技術點:

①文檔新建:主要通過學生嘗試後歸納總結實現

教師提問:如何新建一個空白文檔?

學生嘗試:新建文檔,並總結方法技巧。

師生總結: 開始—程序—word;雙擊桌面上的word圖標;打開文檔後單擊工具欄上的“新建”按鈕

②文檔界面:主要通過師生討論共同認識界面上各個菜單和按鈕的功能 教師提問:word界面中有哪些內容?

學生討論:文件、視圖、格式、表格等

師生分析:這些按鈕的作用是什麼?

③文本輸入:主要通過學生嘗試,接着教師提示總結實現

教師要求:打開桌面上文檔,在第一段位置輸入自我介紹

學生嘗試:輸入文本內容

教師總結:鼠標定位第一段首,按回車鍵空出一段,切換輸入法,輸入內容 ④文件保存:主要通過學生嘗試實現

方法:文件—保存

(2)主要疑惑點:

文件菜單下另存爲的使用場合;什麼是視圖,如何查看視圖方式;工具欄

上爲何有些工具按鈕不顯示,如何實現顯示。

根據以上疑惑點,由教師提示,學生嘗試,師生總結其主要操作方法:

(1)保存與另存爲的區別:主要通過學生嘗試和師生總結來解決

教師提示:將該文檔以班級名字命名,保存在本地磁盤F中

學生嘗試:文件的另存爲操作

師生總結:保存與另存爲的區別:保存是在原位置以原名字保存,覆蓋掉原文檔;另存爲是在不同位置或以不同名字保存,不影響原文檔。

(2)什麼是視圖,如何查看視圖方式:教師講解演示,學生觀察體驗

教師講解演示:視圖是文檔展現於用戶面前的觀看模式,主要有五種。可以通過視圖菜單或文檔窗口左下角的視圖按鈕進行切換實現視圖效果;其中頁面視圖模式與打印效果完全一致

學生觀察體驗:通過教師演示和講解,並自己嘗試感受其效果

(3) 工具欄上爲何有些工具按鈕不顯示,如何實現顯示?

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嘗試,最終由教師演示總結,學生體驗實現

教師提問:這個文檔窗口與你們操作的窗口相比,少了一點什麼,能不能讓它恢復原樣呢?(同時廣播一個缺少了格式工具欄的文檔窗口)

學生嘗試:尋找格式工具欄的指示菜單

教師總結:隱藏的工具欄可以在視圖—工具欄菜單中找到,單擊其子菜單,出現打鉤,則表示在工具欄上呈現,反之隱藏

學生體驗:將格式工具欄隱藏並顯示

3、任務實施(約15分鐘)

學生根據教師佈置的任務,利用素材,通過以上任務分析的技術點,製作一份旅行計劃。教師通過巡迴輔導的方式,及時幫助學生解除困惑,同時及時掌握學生的操作能力,做到心中有數。

4、作品評估(約5分鐘)

學生上交已完成的旅行計劃方案。教師對其作品進行評價,並選出一至兩個作品,讓該同學簡述其創作的技術點及其創新點,接着讓另一個學生簡述對其作品的評價,同時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

5、課堂小結(約2分鐘)

教師對整體課堂效果進行評價,同時對巡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加深學生理解。

6、佈置作業(約1分鐘)

這是課堂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下節課的延續點。一方面,讓學生繼續完成本節課未完成的任務,同時,嘗試着對文檔進行簡單編輯,如文本的複製、撤消操作、內容的刪減等操作。

五、說教學反思

綜上所述,本人對本節課教學有以下幾點反思:

1、成功之處:

(1)學生在課堂中佔主體地位,師生討論碰撞火花,激活課堂。

(2)教師的角色轉變爲學習資料的提供者和學習過程的組織者。

(3)計算機局域網成爲輔助學習的主要工具和組織課堂活動的基本平臺。

2、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更應注意分層,讓每個學生的技能得到最恰當提高。

(2)注重學生思維的發散,讓學生由“做”到“創”,由“想”到“悟”。

3、前進方向:

(1)教學方法改進,採用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方式激活課堂

(2)教材內容深化和優化,選擇符合學生實際,激發學生興趣,又能有效體現知識點的教學內容,善於應用各類課外資源。

說課稿 篇2

一、課題產生原因:

零花錢是學生親密的夥伴,每天伴隨學生上學,放學時又離他們而去。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校中有幾百名學生,他們每天共有多少零花錢?他們每天會花去多少零花錢?他們都買了什麼東西?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消費。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因此,我決定利用綜實課程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來一次親歷零花錢的全過程,讓學生自己回答“該怎樣使用零花錢?”

二、教學過程設計:

本次教研主題是:課題的產生與利用。由學生花錢的現象引領出實踐活動的主題,很多學生都會帶零花錢,既然有錢,通過課堂上的小調查,就可以知道它們的來源。其次,讓學生觀看學生花錢的真實相片,結合學生的實際,並不難知道學生零花錢的去向。然後設計話題:我們自己的錢,一會兒就變成了別人的錢,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要不要守住自己的錢?引發學生的爭議,教師因勢利導,導出實踐活動的主題。這個環節,可能會花點時間,但並不太難,問題最關鍵的是:學生子課題的確立,也就是說:讓學生研究什麼?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最初我認爲,只要引導學生對零花錢來源的探尋,對零花錢去向的認識,纔有可能正視零花錢的合理使用。因此,我準備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

1、調查零花錢的來源;

2、調查零花錢的去向;

3、研究零花錢的合理使用;

然後在過程彙報或是終結性彙報的時候,纔對他們各組進行整合。但這樣一來,就把各個小組截然分開,知道零花錢的來源,卻不知道零花錢的去向,知道零花錢的去向,卻不知道零花錢的來源。缺乏着兩個方面的認識基礎,又怎麼談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錢呢?如果不從這些方面成立研究小組,那麼只能從學生零花錢的去向去調查,於是我試着把學生的研究小組分成:

1、零食調查小組;

2、學習用品調查小組;

3、文體用品的調查小組;

4、其他方面的調查小組。

在預設這些小組活動計劃時,我又遇到了一個困惑:設計第一個小組活動計劃時,還很順手。設計第二個小組時,就感覺存在一些問題,設計第三、四個小組的活動計劃時,我根本就無法預設了。因爲我發現這些小組的活動計劃是多麼驚人的相似。原因就是他們都是按照零花錢的去向去活動的。小組與小組之間沒有多大的區別,缺乏個性,也顯得很狹隘。怎麼辦?如果不這樣,學生的研究小組又將從那些方面入手呢?我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想着明天就要在本中心試上課,而今晚的教案仍無着落,那時候的心情,不只是着急,更多的是找不到問題出路時的苦惱與迷茫。

但我最終還是確定小組的研究目標:

1、買零食花去多少零花錢?

2、零花錢都買了學習用品了嗎?

3、我們用多少錢買健康?

4、零花錢有多大的作用?

可是在第二天上完課的評析會上,就有教師提出疑問:既然本次教研主題是課題產生,學生的研究小組的活動目標也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怎麼還是按老師的預設進行呢?這真是一針見血,一下子卡住了我的要害,這也是我對本次教研主題理解之後一直避而不談的話題,因爲我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幾斤幾兩,讓學生自由暢談話題,有誰知道他們會提出多少刁鑽、離奇古怪的問題呢?我對他們的問題又將如何處置呢?這些都需要教師的靈活機智,需要教師平時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而這些素質和能力我都比較薄弱。但是子課題的產生只能在教學過程中隨機生成,所以我沒有多大選擇的餘地,只能騎着毛驢看唱本——走着瞧,隨機應變啦。

學生子課題的產生肯定是五花八門的,我們可以應用歸納的方法對他們進行歸類,也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來確定子課題。最終我選擇後者,因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指導者,應該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學生有權利選擇自己趕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子課題的成立需要進行的環節就是活動計劃的制定,這是整個實踐活動的藍圖,如果讓學生匆忙的定下活動計劃,使計劃不完善,勢必影響今後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我準備了制定活動計劃必要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充分交流之後,再來完成活動計劃,這樣有利於他們汲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他們相互學習、相互啓發、相互補充、這樣制定的計劃纔會更完整,纔會更實際可行。這是我在預設教學過程時的真實想法。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教學過程的設想,懇請各位領導、教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四下第一單元《四則混合運算》例4(兩個商(積)之和(差)的混合運算)例4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混合運算、乘除混合運算、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因此,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混合運算順序,體會混合運算順序的合理性,爲後續學習打好基礎。

2、本課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指出:要確立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體系。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本節課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用小括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策略。(2)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3)、通過思考、自主探究,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意識、探索精神、協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3、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求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學方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並結合解決問題教學的特點,我認爲教學中成功的關健在於:教師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

1、從學生的思維實際出發,激發探索知識的願望。

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存在差異,處於同一階段的不同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也存在着差異。人的智力結構是多元的,有的人善於形象思維,有的人長於計算,有的人擅長邏輯思維,這就是學生的實際。教學要越貼近學生的實際,就越需要學生自己來探索知識,包括髮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並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既明於心又說於口。

2、堅持面向全體,以學生髮展爲本。課程標準要求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爲此,我將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設計練習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練習,也有發展性練習,盡最大的努力體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並在空間、時間上爲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得重要方式。轉變老師的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爲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易於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並體會學習的樂趣。

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並用多種數學語言分析它,用數學方法解決它,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教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爲全面的體驗與理解。

  三、教學程序設計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第三環節:多層訓練、拓展創新。第四個環節:小結質疑、自我評價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同學們還記得“冰雪天地遊樂場”嗎?前兩天我們曾去過滑冰區,也到過滑雪區,在那裏探索過不少的數學問題。今天咱們到冰雕區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區裏的數學問題好嗎?(出示冰雕區的場景)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有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冰雕區上午需要多少名保潔員?冰雕區下午需要多少名保潔員?冰雕區今天一共有多少名遊客?冰雕區下午比上午多多少人?冰雕區下午比上午多幾名保潔員?

(對於前面的幾個一步計算的問題在學生邊提出問題的時候邊請其他學生解決,最後的一個問題需要好幾步才能解決,那我們共同來研究這個問題好嗎?)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使學生對探究規律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形成了學習的心理高潮。)

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這是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決問題的中心環節。在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特徵,給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維的時空,組織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觀察、交流、討論等方法,自主解決問題,主動建構自己的認識結構。

通過怎樣解決“下午要比上午多幾名保潔員?”這個問題呢?

同學們能不能通過算式把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表示出來呢?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寫出算式。這時候教師通過巡視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請學生上來板書算式,出現的算式可能是:

(1)270÷30=9

(2)270÷30-180÷30

(3)(270-180)÷30

(4)270-180=90

180÷30=6=9-6=90÷3090÷30=3

9-6=3=3=3

然後請板書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也可以請其他的學生來猜猜這位同學的思考過程。

比較2和3兩個算式:這兩個算式的不同?請學生具體解釋一下270-180爲什麼要用括號?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同,解決方法也不同,計算的步數也是不同的。

第三環節:多層訓練、拓展創新

此環節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挖掘並提供創新素材:設計有針對性、代表性的練習題組(基本題、變式題、拓展題、開放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與提高。

練習形式:

一、鞏固練習

1、11頁做一做請同學們認真看題,弄清楚題中的信息和問題,分析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再列式計算。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交流反饋

2、錯例分析,提高解題的能力

二、變式練習

把下面的三個算式列成一個綜合算式

120+180=300300÷6=5050×26=1300

三、發展練習

拓展:在一道算式不同的位置添上括號,運算順序得到改變,在改變運算順序的過程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140÷4+3×2

(1)使運算順序爲加法、除法、乘法,在什麼位置添上括號。

(2)使運算順序爲乘法、加法、除法,在什麼位置添上括號。

(設計意圖:旨在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鞏固知識,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第四個環節:小結質疑、自我評價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 和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首先,我說說我的選題。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是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6課的內容。《昌盛的秦漢文化(一)》主要講述的是秦漢時期的科技成就。

秦漢的科技成就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科學家的聰明才智與非凡的創造力。秦漢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國家統一、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的, 同時這些科技成就運用於社會生產和生活又對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學習本課有助於理解我國秦漢統一國家政權建立的歷史意義,學習本課還可以爲學習下一課秦漢的史學和藝術積累方法。

其次,我說說學習者的特徵。

從知識基礎來看,本課講的地動儀的原理涉及到物理學知識,而七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學習物理學;從認知能力來看,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專注時間較短,但他們想象力豐富,很容易被新奇事物吸收,並且具有探索精神;從思維品質來看,七年級學生剛剛正式接觸到歷史,還沒有掌握學習歷史的系統方法,缺乏抽象思維能力,不善於總結和歸納。

再次,我說說教學目標的設定。

  基於以上分析,依課標和大綱,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掌握秦漢時期的科技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九章算術》、地動儀、張仲景和華佗。

2、能力目標:

通過“蔡侯紙”和以往書寫材料的對比,感悟造紙術發明的意義,培養比較分析的能力;通過觀看地動儀復原模型和震動示意圖,想象其工作原理,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填寫表格,培養歸納總結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感知當時我國科技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不僅在秦漢時期的文化成就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當時的世界科技領域中也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學習這段歷史,有利於激發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因此,理當作爲教學的重點。

地動儀的發明,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有破除迷信的作用。學習地動儀知識,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故將本課的重點確立爲:

1、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

2、地動儀。 而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涉及到科技名詞和物理學原理,七年級學生對利用物體慣性來拾取地震波進行遠距離測量的原理,很難理解,因此將其定爲本課的難點。

本課的難點爲:地動儀

下面,我說說教學策略的選擇。

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爲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據此,我打算採用啓發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活動體驗法、合作探究法。用啓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基本歷史知識;用多媒體教學法,突破教學的重難點;用活動體驗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用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探究課內思考問題。關於媒體的具體使用情況,一會兒我將在說課過程中向大家詳細介紹,因此在此就不贅述了。

  我的總體教學設想是:

1、激趣導入,引入課題。主要是通過教師講述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和數學家陳九章對對子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順理成章的引入新課。

2、巧用圖片,引發爭議。出示《東方朔上奏圖》,引發學生的討論。

3、課件播放,演示流程。通過觀察漢代造紙示意圖,瞭解造紙的工序。

4、作品臨摹,增強體驗。通過讓學生在不同的書寫材料上臨摹,體驗紙的發明爲人類所帶來的便利。

5、動畫演示,展示原理。通過演示地動儀震動過程,引導學生理解地動儀工作的原理。

6、學做五禽,現場表演。通過模仿表演,激發學習興趣,感受先人的智慧。

7、教學小結,歸納要點。出示表格,供學生填寫,梳理本課的知識點。

8、教學反饋,能力提升。通過鑑寶和史海揭謎兩環節,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提升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下面,我再來說說教學過程。

一、以名人對聯,激趣導入

以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與數學家陳九章的對聯“韓趙魏三強,勾股弦九章”導入,一則以名人對對子引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二則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九章算術》,從而過渡到對《昌盛的秦漢文化(一)》的學習。

二、重點突破

1、利用教材導言部分給出的《東方朔上奏圖》,製成一張幻燈片,呈現給學生,請學生觀看圖片,討論:目睹圖中所繪情景,你有何感想?

意在引發學生的思考:沒有紙張,人類的生活實在是不方便;以往的書寫材料,如竹簡太笨重,而絲帛又太昂貴了,進而過渡到對“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的學習。

2、多媒體先後呈現《甘肅天水出土的紙》和“蔡倫像”,告訴學生以上難題最終在西漢時得以解決,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紙。後來,東漢的蔡倫又改進了造紙術,這就是改進造紙術的蔡倫。大家想不想知道蔡侯改進的紙是什麼樣的?請大家到教材中找一找蔡倫改進後的造紙術所用的原材料有哪?想一想“蔡侯紙”有哪些優點?

意在使學生掌握造紙術發明與改進的基本史實。

3、探討漢代造紙的過程,利用教材中給的造紙工序圖製成幻燈片,用課件演示漢代造紙示意圖,請學生說一說漢代造紙的主要流程。意在呈現過程,形成表象,使學生了解漢代造紙的主要工序。

4、課件演示造紙術對外傳播示意圖,探究造紙術發明及向外傳播的意義。學生交流發言。意在引導學生了解造紙術向外傳播的過程,並理解造紙術發明的重大意義。

播放視頻片段“蔡倫改進造紙術”,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意義,讓學生在視聽中強化認識。

5、請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舊綢子(或舊布)和一塊木板,用毛筆在上面每人寫一句唐詩,然後再用紙寫同一句唐詩,並說說書寫後的感受。

意在讓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通過對比的方式,真切感受到紙的發明大大便利了人們的書寫,體會到紙的發明對人類的意義;同時,也可以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狀態。

三、難點敲擊

1、提問“除了造紙術外,秦漢時期還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學生回答後,教師引導學生注意《九章算術》的內容。

意在幫助學生梳理本課的知識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也爲了幫助學生弄清《九章算術》所取得的突出數學成就。

2、多媒體顯示地動儀復原模型和震動示意圖,並請學生據此想象地動儀工作的原理。

意在幫助學生理解地動儀工作的原理,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3、告訴學生以上僅僅是大家的猜想,那麼大家的猜想結果如何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觀看地動儀震動原理動畫,來印證一下我們的猜測結果是否正確。多媒體播放地動儀震動原理動畫。

此環節意在演繹原理,啓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4、提醒學生注意“地動儀是在地震發生之後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那麼這樣一個儀器的問世究竟能有多大的社會價值呢?請看專家評點。播放視頻片段“張衡地動儀”。

意在使學生認識張衡衝破神學迷信思想的束縛,製造出地動儀,具有進步意義,張衡的地動儀的發明顯示出我國古代科學家非凡的創造力,同時對後世科學家的發明具有啓迪作用。

四、模擬表演

1、多媒體顯示華佗和張仲景的畫像,請學生根據課前收集到的名醫的信息,講述兩位名醫的故事。

意在讓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識記知識點,同時也爲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播放五禽戲中《熊戲》片段。告訴學生五禽戲是一套運動保健療法,通過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達到強身防病的目的。這是五禽戲中《熊戲》片段,誰能給大家模仿表演一下,只模仿一兩個動作也可。

設置此環節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稍適放鬆,另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意識到我們的先人是頂頂智慧的,他們老早就已經注意自我保健了。

五、課堂小結

多媒體顯示如下表格,供學生填寫。

人物

成就

影響

科技

數學

天文

醫學

意在幫助學生歸納本課的知識要點,同時也爲使學生掌握秦漢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六、教學反饋

課程標準指出:“歷史教學評價應以學生綜合素質爲目標,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全程評價。”因此,我結合課後題製作了兩張幻燈片,一張取名爲鑑寶,一張喚名爲史海揭謎,以此兩片來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1、鑑寶

多媒體顯示兩幅《孔子聖蹟圖》,讓學生鑑別哪一幅是真的。學生小組討論發言。意在通過“鑑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檢測學生對造紙術發明等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2、史海揭謎

多媒體顯示探究問題:

史書記載,華佗讀了《傷寒雜病論》後高興地說:“這真是救人的書啊!”可208年,華佗還是被曹操殺害了。想一想,華佗說過這句話沒有,爲什麼?

學生小組討論,彙報交流結果。

意在通過史海揭謎,檢測學生對秦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被害的史實以及造紙術的傳播等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七、作業佈置

作業是:說一說秦漢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意在通過此題達到歸納本課學習要點並複習鞏固的目的。

最後,說說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會輕鬆地掌握本課的歷史知識,如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九章算術》、地動儀、張仲景和華佗等基本知識點,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獲取信息與加工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將會得到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深刻性將增強。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