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三個兒子說課稿(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3.2W人 

三個兒子說課稿(精選5篇)

三個兒子說課稿(精選5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個兒子說課稿(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個兒子說課稿1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四冊二十三課《三個兒子》。我先分析教材,然後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與板書設計這些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分析教材

兒子,這個字眼在媽媽的心裏是神聖的。可是,媽媽這個字眼,在兒子的心裏是怎樣的呢?我們感動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而大力讚揚母愛的時候,是否應該引導孩子們讀讀“黃香溫席”、“臥冰求鯉”這些頌揚子孫孝心的呢?

本課中三個兒子面對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唯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難怪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因爲他深知:這個沒有什麼特長的兒子卻能幫媽媽幹活,他纔是真正的兒子。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淺顯的文字中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爲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教學時,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講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說內容,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就可以了。

二、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有三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

3、學會體貼、孝敬長輩。

本文內容淺顯易懂,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不同。因此,可以讓學生感悟課文以後,分角色朗讀。進入角色時,要注意感情朗讀。用自豪的語氣讀前兩位媽媽的話,感受母親無私無我的愛。用平穩的語氣讀第三位媽媽的話,表現她平和的心態。這節課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老爺爺的話是一個教學重點難點。下面,我主要說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

三、教法學法

本節課以學習課文明白道理爲重點,因此朗讀、討論問題是主要環節。複習完生字詞以後,朗讀先以自由讀的形式進行。要求學生邊讀邊以劃線的形式找出老師在幻燈片上寫的表格上的問題。認學生找出三位媽媽介紹三個兒子及三個兒子看見媽媽提水的具體表現。新課改要求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爲主,老師是指導、引導他們學習的對象。老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放手讓他們讀讀、劃劃、說說。根據課文內容,多讓學生說說“三個媽媽介紹兒子和兒子看見媽媽提水的表現”,並會用“一個……一個……另一個……”句式連貫地說幾句話。這環節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學生知道課文內容以後,老師再板書問題,讓同桌兩人討論;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爲什麼說只有一個兒子?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學習心得:你對三個兒子有什麼看法?多讓學生說,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低年級能說連貫的幾句話,爲以後寫作作爲鋪墊。老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要注意糾正指出錯誤的地方。最後,老師再作歸納:只有一個兒子幫助媽媽幹活,另兩個只顧翻跟頭、唱歌,沒有幫媽媽提一提很重的水桶,所以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學生各抒已見:對三個兒子的看法後,老師作正確的歸納:一個孩子不僅會唱歌、翻跟頭是不夠的,還要懂得體貼勞累的母親和孝敬母親。

四、教學程序(分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是複習舊課。老師通過生字卡讓學生複習認讀已學的生字。讓他們組詞、造句,讀句子的形式加深對課文的認識。接下來第二環節學習課文。先自由朗讀,根據板書表格讓學生劃出三個媽媽介紹自己兒子及三個兒子看見媽媽拎水的具體表現,這要體現學習主動性,獨立完成,注意閱讀與思考的結合。

第三環節討論法學習課文難懂的地方。同桌討論:老爺爺爲什麼說只有一個兒子?三個兒子,你有什麼看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活躍課堂氣氛。這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環節,老師可以巡堂,指導討論。最後讓學生彙報交流情況。老師再根據學習的回答,作歸納。第四環節是朗讀教學。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先小組形式讀,然後選幾個好的分角色朗讀。老師指導同學要讀好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前面兩個媽媽誇自己的兒子語氣充滿自豪感。

②第三個媽媽的語氣很謙虛。

③讀出兩個兒子只顧自己表演時驚歎的語氣。

④讀另一個兒子的表現要平凡、深沉。

⑤老爺爺的話要讀出語重心長。

最後一個環節可以是課文的拓展認識。再次讓學生說說,講講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自己對待父母是怎樣的。這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受到教育,要和生活聯繫起來,懂得怎樣做纔是真正的好孩子。

五、板書設計

一二三

力氣大 嗓子好 不會

翻跟頭 唱歌 幫媽媽

好兒子

  三個兒子說課稿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選,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本篇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唯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淺顯的文字中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爲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教學時,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講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就可以了。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①、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用縱橫碼分析生字、識記生字,並能熟練地運用縱橫碼打出生字。

②、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③、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由於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並能正確書寫。第二課時: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列爲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以下教學方法。

1、聯繫生活

語文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學時,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走進文本。

2、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本,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3、以讀爲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4、分析思考

引導學生運用縱橫碼分析生字字形,在分析思考的過程中牢固掌握生字。

三、說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製作了課件。

四、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廣告,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便會積極主動地學習。上課時,我特別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孝敬父母的廣告。(播放視頻)它將通過多媒體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音、行、色集一體,很快吸引住學生,讓學生迅速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廣告描寫的是一個小男孩爲媽媽端水洗腳,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欣賞廣告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爲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隨後我說:“小男孩這麼小,就知道心疼媽媽。今天,讓我們走進《三個兒子》,看看他們的表現如何?一個問題頓時激起學生讀書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學生質疑

識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爲了防止生字回生,複習顯得尤爲重要。因此,朗讀課文之前,我利用多媒體出示本課詞語檢查學生認讀情況,讓學生再一次接觸生字、生詞,爲正確朗讀課文打下基礎。爲了讓學生熟練的掌握生字,我引導學生將生字歸類:胳、膊緊接着,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意在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學生質疑,瞭解學情,做到有目的、有重點地講,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三)朗讀感悟,解決疑問

1、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爲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爲本”的教學理念。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直線畫出三位媽媽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孩子的(出示課件第3頁)。學習默讀是二年級下學期的一個訓練要求,它能讓學生靜下心來讀書。邊讀邊畫,意在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爲了讓學生體會三位媽媽說話時的心情,我讓學生回顧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的稱讚,並模仿媽媽當時說話的語氣和神態進行朗讀。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爲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通過評議,讀出三位媽媽的不同內心世界,即驕傲與平淡。

2、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裏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爲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因此,老師範讀第八自然段後提問: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發現了什麼?孩子們馬上說:“發現水桶很重。”我又說:“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水很重的?”學生馬上認真讀課文,很快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關鍵詞語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朗讀、動作來表現出水的重量。體驗過後,讓學生說說自己提水的感受,並說說此時自己最希望出現什麼,進行換位思考。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

3、爲了更好的運用語言,完成課後練習,我採用分組朗讀,(出示課件第四頁)讓學生理解“一個……一個……另一個……”,並聯系生活練習說話,(出示課件六頁)做到活學活用,積累語言,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緊接着,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談談自己內心的感受,假如三個兒子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們中間的一個說些什麼。學生個個有感而發,很快明白了第三個兒子的優點。

4、爲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奇怪了,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您爲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呢?”(出示課件第七頁)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誇讚第三個兒子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情感昇華,總結延伸

在動情的音樂:感恩的心的中我讓孩子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問孩子們在家裏都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出示課件第八頁)

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這麼簡單。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媽媽生病的時候,……

孝敬父母就是當忙碌一天的爸爸媽媽回到家的時候……

孝敬父母就是當爸爸媽媽買了我最愛吃的草莓時……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媽媽累了一天,靜靜休息的時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吃飯的時候給媽媽夾……,給爸爸盛……

孝敬父母也是在早上上學的時候說一聲……,

放學回家的時候說一聲……

此時,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纔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簡明扼要,既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反應文章的中心,同時還要美觀。我針對媽媽對三個兒子的評價以及三個兒子見媽媽提水時的表現進行板書,從而折射出提水的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如下:

23三個兒子

聰明有力 翻跟頭

嗓子好 唱歌

孝敬父母

提水

六、說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於:

1、以讀爲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鼓勵質疑:教學時,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讓每位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成爲學習的主人。

3、縱橫碼輸入法是我校重點研究的課題,這次我們課題組成員把縱橫碼輸入方法和語文生字教學有機的結合到一起,不僅教給了學生新的識字方法,而且提高了學生漢字的輸入速度,爲學生以後的識字和電腦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個兒子說課稿3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爲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爲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爲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爲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爲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本,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以讀爲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並能正確讀寫;完成課後“讀讀說說”的練習。

第二課時:複習生字詞;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學資源準備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和學生要做好這樣一些準備:

教師:1、製作相關課件;

2、收集一定量適合學生閱讀的關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並認真感受。

七、本課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於:

1、以讀爲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體驗激情:由於該文本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繫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關於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爲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四步完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課前營造情感氛圍,撥動學生心絃就顯得尤爲重要。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對孩子來說,生字始終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

但是,通過老師真誠豐富的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就使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後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爲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非常自然地導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還記得嗎?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體悟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

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爲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爲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會依據自己平日裏所觀察並感受到的媽媽這一角色的特點,去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

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當然,學生不是封閉的個體,他們需要交流,喜歡合作。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因此,自讀完畢後,讓學生帶着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在發表個人見解、評價他人意見的同時,深化個人體會。爲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說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交流平臺: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誇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纔在誇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麼樣啊!

生:我爲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爲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後一定能成爲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擡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爲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以上預設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爲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範朗讀,聲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此時,掀起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高潮。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點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於第二個媽媽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爲他們提供練習提高的空間,將“授之以魚”轉換成“授之以漁場”。

教學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朗讀來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在充分的閱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三)尊重教材特點,引導情感表達

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裏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爲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的環節。

孩子們在仔細閱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個層次的讀——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個層次的讀——動作體驗讀:藉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爲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並非常明晰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體會。

(四)模擬文本情境,促進情感昇華

爲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又有動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奇怪了,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您爲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來誇一誇第三個兒子中,掀起了課堂又一次高潮。最後,我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纔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在總結課文的同時,相機推薦幾個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中情感得到再次昇華。

  三個兒子說課稿4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王老師執教的《三個兒子》,我將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闡釋:

說教材故事淺顯蘊真情。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而本課時的生字詞就藏在這充滿童趣又貼近兒童生活的故事情節之中。

說理念課標精神導方向

新課程倡導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而學生的學習要在教師的教學背景下進行,葉聖陶說: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因此教者首先確定了“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理念。

《課標》強調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因此識字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識字,還要教給學生獨立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運用中鞏固,爲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以識用爲主線”是第三條理念。

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以讀促悟、以讀激情、以讀導練,在識字教學中我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可以讓生字迴歸語境,讓生字反覆出現,達到鞏固的效果。因此確定“以讀爲本“的教學理念。

說學情思維活躍待引導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大部分孩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由於年齡尚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因此,教師需抓住他們希望受到關注,喜歡得到表揚的心理,及時給與學習反饋,維持其學習動機。

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兩年的的學習生活,在識字方面,學生們都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也積累了一些識字方法,多數都具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但識字方法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教師在這方面繼續展開積極有效的引導。

說目標年段目標要明確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鑑於對《課標》的認真研讀和對學生的情況分析,教者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既、嗓、拎、桶、晃、甸”這幾個字的讀音,能規範書寫上下結構的字“晃盪、胳膊”。

2、能用關聯詞“既…又…”說話。

3、能把課文讀通順,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說方法靈活多樣重參與

教者通過以上分析,確定採用瞭如下教學方法。

多元識字法:爲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根據漢字的特點,教者進行了多種識字方法的引導:字源識字,歸類識字、運用中識字、聯繫生活識字等等。

體驗教學法:讓學生換位揣摩,帶着朗讀媽媽的話,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直觀教學法:教師利用板書生字詞和課件進行直觀教學,突破重難點,豐富學生的體驗。

說程序讀文識字實語用

教學過程分爲四大板塊:直接導入,讀好課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再讀課文,隨文識字;抓關鍵詞,感知內容。

一、直接導入

在導入環節中,教者直接揭題,順勢指導讀題,指導讀好題目中的輕聲“兒子”一詞。

這樣開門見山,爲後面的重點識字教學留出時間。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爲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機會。

三、再讀課文,隨文識字

小語會理事長崔巒教授說:“以讀爲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讀、呆讀,也不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讀,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根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語文學習規律,教者在整個識字環節中,將生字的學習巧妙地結合在課文的朗讀指導中,設計多種形式,層次不同的讀書實踐活動。首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讀準字音。然後逐段讀文,在讀文中識字。最後學完生字,迴歸句子,讀出語句的不同語氣。

1、讀2自然段,識記“既”字。

指導讀好既字後,教者告訴學生它常常跟“又”字配合,並引導學生用這對關聯詞說話。目的在於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由文本到生活,達到識字教學的識用結合。

2、在識記“拎”字時,教者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識字方式,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者先問:你能用什麼最簡單的辦法記住這個字?隨後,出示有“令”字的其他字,進行歸類識字法的滲透,讓識字的過程成爲習得方法的過程。

3、在學習桶字時,教者先出示“桶”的字源圖片,讓學生猜,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着介紹“桶”字的由來,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的神奇魅力,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予三維於一體。

4、教者由沉甸甸這個詞語的意思引出“甸”字的學習,重點指導它的讀音變調。教材只是一個例子,所以教者適時引導學生讀好其它變調的ABB式的詞語,同時達成《課標》要求的“在閱讀中積累”的目標。

5、指導寫“晃盪”和“胳膊”。”

寫字是一項語文的基本功,寫字教學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在寫字環節中教者做了悉心指導。“晃盪”和“胳膊”是兩組具有代表性和難度的詞語,在學生會讀能理解的基礎上,教者先引導學生觀察,根據結構歸類比較,總結書寫規律,然後進行示範書寫,接着由扶到放,在學生書寫後及時指導學生反饋評價。

四、抓關鍵詞,感知課文內容。

1、教者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抓住新學習的詞語即是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關鍵詞的特點,用選詞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鞏固字詞的同時,滲透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一舉兩得。

2、最後教者設下懸念:這篇課文的題目是三個兒子,而老爺爺卻說他只看見了一個兒子,這是爲什麼呢?爲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說板書:簡潔明瞭顯重點

板書由本節課重點學習的生字和詞語組成,同時也是課文主要內容的關鍵詞語。教者力求做到簡潔明白,實用性強。

  三個兒子說課稿5

一、縱橫聯繫,說教材

《三個兒子》是第五冊第一組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略讀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她們一邊打水一邊誇自己的兒子。當母親們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時候,三個兒子都來了,但只有一個兒子接過水桶。在有趣故事的敘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這篇課文在串連一、二組教材中取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的小結運用,又將對第二組訓練重點"多讀多想,讀通課文"作好鋪墊。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略讀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

根據"閱讀提示"獨立閱讀課文,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情感性目標:

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爲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在生活中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標:

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爲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老爺爺的話,他爲什麼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二、靈活多樣,說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蒐集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這既爲上課的對比做好準備,又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身邊的事例基礎上,教師適時談話激趣,拔動學生心中的理智的琴絃,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課堂中,教師的談話也必不可少,或指導、或點拔、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3、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媽媽、當老爺爺、當兒子,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4、讀書指導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識其真"。(葉聖陶語)如何帶領學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讀書指導十分重要。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對學生的讀進行四個層面的指導,讓學生的讀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主動參與,說學法

1、聯繫生活法

"語文的學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自身與父母的關係說起,說平日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也談自己在父母繁忙時的一些做法。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要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項目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四、多元閱讀,說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讀爲主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讀出一方新天地。

1、初讀生疑

上課伊始,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有關母(父)子情深及其他材料,爲課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並通過教師的激情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

師:是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但是,生活中,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孝敬長輩,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三個兒子》。

在齊讀課題後,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流利、正確,並說說你讀懂了什麼,你還有什麼問題弄不明白。在此環節中,可結合讀文,讓學生當"小老師",解決文中新字、新詞的認讀。

2、精讀探究

梳理疑難,歸納出學生共性的問題:明明是三個兒子走過來,老爺爺爲什麼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在精讀過程中,可讓學生採取讀、畫、圈、議等方法,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

①一個孩子翻着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

②一個孩子唱着歌,歌聲真好聽。

③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過朗讀比較、角色扮演、重點圈議等手段,讓學生明白"只有能幫助媽媽分憂的孩子,纔是好孩子"的道理,從而弄清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的原因。

3、賞讀體味

在此環節教學中,要以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於課文的角色中去,設身處地地讀,如臨其境地讀。通過賞讀,讓學生明白"母親總是很愛自己的兒子的,她們情願負重,也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那個用實際行動來分擔母親重擔的孩子,纔是真正的好兒子"的道理。

4、活讀延伸

學生在以文本展開卓有成效的對話後,引導其說出心中的感受將變得水到渠成。在活讀階段,可讓學生在通讀全文,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了什麼。在此間,可通過設置"凡人名言"欄目,激勵學生說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本、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達到高度的融合,並由此形成一個課堂高潮。而後,再讓學生完成彈性作業:回家後,認真地完成一件家務事,把做的、想的寫下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並以此帶動形成家庭"親情高潮"。本文來源資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